首页 / 专利分类库 / 光学 / 光路转折元件、成像镜头模块与电子装置

光路转折元件、成像镜头模电子装置

申请号 CN202311103777.6 申请日 2023-08-30 公开(公告)号 CN118057237A 公开(公告)日 2024-05-21
申请人 大立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发明人 范丞纬; 赖炫叡; 程俊嘉; 周明达;
摘要 本 发明 公开一种光路转折元件,包含光学部、连接部、多个消光结构及遮光层。光学部具有光学表面、第一反射面及第二反射面。光线通过光学表面射入至光路转折元件的内部,且通过光学表面于光路转折元件的内部进行一次反射。第一反射面与第二反射面各自用于使光线于光路转折元件的内部进行反射。连接部具有连接光学表面、第一反射面与第二反射面的多个连接面。消光结构至少设置于连接部并与连接部一体成型。消光结构的 单体 结构自连接部的表面朝光路转折元件的内部渐缩凹陷,使连接部的表面呈凹凸起伏。遮光层至少设置于连接部的表面并用于遮挡光线通过。本发明还公开具有上述光路转折元件的成像镜头模 块 及具有成像镜头模块的 电子 装置。
权利要求

1.一种光路转折元件,其特征在于,包含:
一光学部,具有:
一光学表面,其中一光线通过所述光学表面射入至所述光路转折元件的内部,且所述光线通过所述光学表面于所述光路转折元件的内部进行一次反射;
一第一反射面,用于使所述光线于所述光路转折元件的内部进行另一次反射;以及一第二反射面,用于使所述光线于所述光路转折元件的内部进行再另一次反射;
一连接部,具有:
多个连接面,连接所述光学表面、所述第一反射面以及所述第二反射面;
多个消光结构,至少设置于所述连接部并与所述连接部一体成型,其中所述消光结构的单体结构自所述连接部的表面朝所述光路转折元件的内部渐缩凹陷,使所述连接部的表面呈凹凸起伏;以及
一遮光层,至少设置于所述连接部的表面,用于遮挡光线通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路转折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光线通过所述光学表面从所述光路转折元件射出。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路转折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消光结构的单体结构的凹陷深度为h,其满足下列条件:
0.02毫米≤h≤1.6毫米。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路转折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遮光层的成分包含压克单体(acrylic monomer)与黑色染料(black pigment)。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光路转折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更具有一缩孔结构,且所述缩孔结构使得所述光路转折元件内部的通光孔径局部缩减。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光路转折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缩孔结构设置于所述第一反射面与所述第二反射面之间,且所述缩孔结构的表面设置有所述遮光层。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路转折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更具有一接合线,所述接合线设置于所述连接面当中的其中二者之间,且位于所述接合线两侧的两所述连接面之间具有一夹,所述夹角为θ,其满足下列条件:
130度≤θ≤179度。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光路转折元件,其特征在于,在垂直于所述光学表面的方向上,所述光路转折元件的厚度为T,所述接合线与所述光学表面之间的距离为d,其满足下列条件:
0.25≤d/T≤0.75。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路转折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更具有至少一注料痕(gate trace),且所述至少一注料痕位于至少一所述连接面上。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光路转折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注料痕的周围设置有所述消光结构。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路转折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部相对于位于其周围的所述连接部凹陷。
12.一种光路转折元件,其特征在于,包含:
一光学部,具有:
一光学表面,其中一光线通过所述光学表面射入至所述光路转折元件的内部,且所述光线于所述光路转折元件的内部进行一次反射;
一第一反射面,用于使所述光线于所述光路转折元件的内部进行另一次反射;以及一第二反射面,用于使所述光线于所述光路转折元件的内部进行再另一次反射;
一连接部,具有:
多个连接面,连接所述光学表面、所述第一反射面以及所述第二反射面;以及一遮光层,至少设置于所述连接部,用于遮挡光线通过,且所述遮光层的成分包含压克力单体与黑色染料。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光路转折元件,其特征在于,还包含多个消光结构,其中所述消光结构至少设置于所述连接部并与所述连接部一体成型,且所述消光结构的单体结构自所述连接部的表面朝所述光路转折元件的内部渐缩凹陷,使所述连接部的表面呈凹凸起伏。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光路转折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消光结构的单体结构的凹陷深度为h,其满足下列条件:
0.02毫米≤h≤1.6毫米。
15.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光路转折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光线通过所述光学表面从所述光路转折元件射出。
16.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光路转折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更具有一缩孔结构,且所述缩孔结构使得所述光路转折元件内部的通光孔径局部缩减。
17.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光路转折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更具有一接合线,所述接合线设置于所述连接面当中的其中二者之间,且位于所述接合线两侧的两所述连接面之间具有一夹角,所述夹角为θ,其满足下列条件:
130度≤θ≤179度。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光路转折元件,其特征在于,在垂直于所述光学表面的方向上,所述光路转折元件的厚度为T,所述接合线与所述光学表面之间的距离为d,其满足下列条件:
0.25≤d/T≤0.75。
19.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光路转折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更具有至少一注料痕,且所述至少一注料痕位于至少一所述连接面上。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光路转折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注料痕的周围设置有所述消光结构。
21.一种光路转折元件,其特征在于,包含:
一光学部,具有:
一光学表面,其中一光线通过所述光学表面射入至所述光路转折元件的内部;
一第一反射面,用于使所述光线于所述光路转折元件的内部进行一次反射;以及一第二反射面,用于使所述光线于所述光路转折元件的内部进行另一次反射;
一连接部,具有:
多个连接面,连接所述光学表面、所述第一反射面以及所述第二反射面;以及至少一注料痕,位于至少一所述连接面上;
多个消光结构,至少设置于所述连接部并与所述连接部一体成型,且所述消光结构的至少一部分设置于所述连接部的所述至少一注料痕的周围,其中所述消光结构的单体结构自所述连接部的表面朝所述光路转折元件的内部渐缩凹陷,使所述连接部的表面呈凹凸起伏;以及
一遮光层,至少设置于所述连接部的表面,用于遮挡光线通过。
22.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光路转折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表面还使所述光线于所述光路转折元件的内部进行再另一次反射,且所述光线通过所述光学表面从所述光路转折元件射出。
23.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光路转折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注料痕的表面设置有所述遮光层。
24.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光路转折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消光结构的单体结构的凹陷深度为h,其满足下列条件:
0.02毫米≤h≤1.6毫米。
25.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光路转折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遮光层的成分包含压克力单体与黑色染料。
26.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光路转折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更具有一缩孔结构,所述缩孔结构由至少部分的所述连接面所形成,且所述缩孔结构使得所述光路转折元件内部的通光孔径局部缩减。
27.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光路转折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更具有一接合线,所述接合线设置于所述连接面当中的其中二者之间,且位于所述接合线两侧的两所述连接面之间具有一夹角,所述夹角为θ,其满足下列条件:
130度≤θ≤179度。
28.根据权利要求27所述的光路转折元件,其特征在于,在垂直于所述光学表面的方向上,所述光路转折元件的厚度为T,所述接合线与所述光学表面之间的距离为d,其满足下列条件:
0.25≤d/T≤0.75。
29.一种光路转折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光路转折元件的材料包含塑胶,所述光路转折元件包含:
一光学部,具有:
一光学表面,其中一光线通过所述光学表面射入至所述光路转折元件的内部;
一第一反射面,用于使所述光线于所述光路转折元件的内部进行一次反射;以及一第二反射面,用于使所述光线于所述光路转折元件的内部进行另一次反射;
一连接部,具有:
多个连接面,连接所述光学表面、所述第一反射面以及所述第二反射面;以及一缩孔结构,由至少部分的所述连接面所形成,且所述缩孔结构使得所述光路转折元件内部的通光孔径局部缩减;以及
一遮光层,至少设置于所述连接部的部分表面,用于遮挡光线通过,且所述遮光层的成分包含压克力单体与黑色染料。
30.根据权利要求29所述的光路转折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表面还使所述光线于所述光路转折元件的内部进行再另一次反射。
31.根据权利要求30所述的光路转折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光线通过不同于所述光学表面的一第二光学表面从所述光路转折元件射出。
32.根据权利要求29所述的光路转折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缩孔结构设置于所述第一反射面与所述第二反射面之间,且所述缩孔结构的表面设置有所述遮光层。
33.根据权利要求32所述的光路转折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缩孔结构的周围更具有一阶差结构,且所述阶差结构使缩孔结构的周围形成凸起或凹陷。
34.根据权利要求29所述的光路转折元件,其特征在于,还包含多个消光结构,其中所述消光结构至少设置于所述连接部并与所述连接部一体成型,且所述消光结构的单体结构自所述连接部的表面朝所述光路转折元件的内部渐缩凹陷,使所述连接部的表面呈凹凸起伏。
35.根据权利要求29所述的光路转折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更具有至少一注料痕,且所述至少一注料痕位于至少一所述连接面上。
36.根据权利要求29所述的光路转折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更具有一接合线,所述接合线设置于所述连接面当中的其中二者之间,且位于所述接合线两侧的两所述连接面之间具有一夹角,所述夹角为θ,其满足下列条件:
130度≤θ≤179度。
37.根据权利要求36所述的光路转折元件,其特征在于,在垂直于所述光学表面的方向上,所述光路转折元件的厚度为T,所述接合线与所述光学表面之间的距离为d,其满足下列条件:
0.25≤d/T≤0.75。
38.根据权利要求29所述的光路转折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部相对于位于其周围的所述连接部凹陷。
39.一种成像镜头模,其特征在于,包含:
根据权利要求1、12、21与29当中任一项所述的光路转折元件;
一透镜组,邻近所述光路转折元件设置,其中所述光线通过所述透镜组;以及一感光元件,邻近所述光路转折元件设置,其中所述感光元件用于接收所述光线。
40.根据权利要求39所述的成像镜头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透镜组具有一光圈,且所述光圈呈椭圆状。
41.一种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含根据权利要求39所述的成像镜头模块。

说明书全文

光路转折元件、成像镜头模电子装置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光路转折元件、成像镜头模块与电子装置,特别是一种适用于电子装置的光路转折元件与成像镜头模块。

背景技术

[0002] 随着科技日新月异,具有高光学品质的镜头俨然成为不可或缺的一环。并且,配备光学镜头的电子装置的应用范围更加广泛,对于光学镜头的要求也是更加多样化。
[0003] 然而,近年来传统的光学镜头已难以满足多元化发展下的电子产品的微型化与高成像品质需求,特别是光学镜头因小型化后其内部常会形成易产生非成像光的配置,造成光学品质不佳,而无法满足目前日渐严格的光学品质市场需求。因此,如何改良光学镜头的内部元件与内部配置来避免产生非成像光,以满足现今对电子装置高规格的需求,已成为目前相关领域的重要议题。

发明内容

[0004] 鉴于以上提到的问题,本发明揭露一种光路转折元件、成像镜头模块与电子装置,有助于成像镜头模块微型化的同时,兼顾减少杂散光(非成像光)的效果,借此提升总体的光学品质。
[0005] 本发明的一实施例所揭露的光路转折元件,包含一光学部、一连接部、多个消光结构以及一遮光层。光学部具有一光学表面、一第一反射面以及一第二反射面。光线通过光学表面射入至光路转折元件的内部,且光线通过光学表面于光路转折元件的内部进行一次反射。第一反射面用于使光线于光路转折元件的内部进行另一次反射。第二反射面用于使光线于光路转折元件的内部进行再另一次反射。连接部具有多个连接面。连接面连接光学表面、第一反射面以及第二反射面。消光结构至少设置于连接部并与连接部一体成型。消光结构的单体结构自连接部的表面朝光路转折元件的内部渐缩凹陷,使连接部的表面呈凹凸起伏。遮光层至少设置于连接部的表面并用于遮挡光线通过。
[0006] 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所揭露的光路转折元件,包含一光学部、一连接部以及一遮光层。光学部具有一光学表面、一第一反射面以及一第二反射面。光线通过光学表面射入至光路转折元件的内部,且光线于光路转折元件的内部进行一次反射。第一反射面用于使光线于光路转折元件的内部进行另一次反射。第二反射面用于使光线于光路转折元件的内部进行再另一次反射。连接部具有多个连接面。连接面连接光学表面、第一反射面以及第二反射面。遮光层至少设置于连接部并用于遮挡光线通过。遮光层的成分包含压克单体与黑色染料。
[0007] 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所揭露的光路转折元件,包含一光学部、一连接部、多个消光结构以及一遮光层。光学部具有一光学表面、一第一反射面以及一第二反射面。光线通过光学表面射入至光路转折元件的内部。第一反射面用于使光线于光路转折元件的内部进行一次反射。第二反射面用于使光线于光路转折元件的内部进行另一次反射。连接部具有多个连接面以及至少一注料痕。连接面连接光学表面、第一反射面以及第二反射面。所述至少一注料痕位于至少一个连接面上。消光结构至少设置于连接部并与连接部一体成型,且消光结构的至少一部分设置于连接部的所述至少一注料痕的周围。消光结构的单体结构自连接部的表面朝光路转折元件的内部渐缩凹陷,使连接部的表面呈凹凸起伏。遮光层至少设置于连接部的表面并用于遮挡光线通过。
[0008] 本发明的再另一实施例所揭露的光路转折元件,其材料包含塑胶。光路转折元件包含一光学部、一连接部以及一遮光层。光学部具有一光学表面、一第一反射面以及一第二反射面。光线通过光学表面射入至光路转折元件的内部。第一反射面用于使光线于光路转折元件的内部进行一次反射。第二反射面用于使光线于光路转折元件的内部进行另一次反射。连接部具有多个连接面以及一缩孔结构。连接面连接光学表面、第一反射面以及第二反射面。缩孔结构由至少部分的连接面所形成。缩孔结构使得光路转折元件内部的通光孔径局部缩减。遮光层至少设置于连接部的部分表面,用于遮挡光线通过。遮光层的成分包含压克力单体与黑色染料。
[0009] 本发明的又另一实施例所揭露的成像镜头模块,包含前述的光路转折元件、一透镜组以及一感光元件。透镜组邻近光路转折元件设置,且光线通过透镜组。感光元件邻近光路转折元件设置,且感光元件用于接收光线。
[0010] 本发明的又再另一实施例所揭露的电子装置,包含前述的成像镜头模块。
[0011] 根据上述实施例所揭露的光路转折元件、成像镜头模块与电子装置,通过光学部的设计,能让光路转折元件将光线进行多次反射,有助于成像镜头模块的微型化设计;并且,通过在连接部上设置遮光层,有助于减少连接部产生的杂散光。因此,成像镜头模块可通过光路转折元件的设置,兼顾微型化并减少内部杂散光,而能提升总体的光学品质。
[0012] 以上关于本发明内容的说明及以下实施方式的说明用以示范与解释本发明的原理,并且提供本发明的专利申请范围更进一步的解释。附图说明
[0013] 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所绘示的成像镜头模块的立体示意图。
[0014] 图2是图1的成像镜头模块沿A‑A线段剖切的侧视剖面图。
[0015] 图3是图2的成像镜头模块的孔径光阑的上视示意图。
[0016] 图4是图1的成像镜头模块的分解示意图。
[0017] 图5是图1的成像镜头模块的光路转折元件的立体示意图。
[0018] 图6是图5的光路转折元件的另一立体示意图。
[0019] 图7是图5的光路转折元件的又另一立体示意图。
[0020] 图8是图5的光路转折元件沿B‑B线段剖切的立体示意图。
[0021] 图9是图5的光路转折元件的上视示意图。
[0022] 图10是图9的MM区域的放大示意图。
[0023] 图11是图5的光路转折元件的侧视示意图。
[0024] 图12是图5的光路转折元件的前视示意图。
[0025] 图13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所绘示的成像镜头模块的光路转折元件的立体示意图。
[0026] 图14是图13的光路转折元件的分解示意图。
[0027] 图15是图13的光路转折元件的遮光片的立体示意图。
[0028] 图16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所绘示的成像镜头模块的立体示意图。
[0029] 图17是图16的成像镜头模块沿C‑C线段剖切的侧视剖面图。
[0030] 图18是图16的成像镜头模块的分解示意图。
[0031] 图19是图16的成像镜头模块的光路转折元件的立体示意图。
[0032] 图20是图19的光路转折元件沿D‑D线段剖切的立体示意图。
[0033] 图21是图19的光路转折元件沿E‑E线段剖切的立体示意图。
[0034] 图22是图21的NN区域的放大示意图。
[0035] 图23是图19的光路转折元件的上视示意图。
[0036] 图24是图23的OO区域的放大示意图。
[0037] 图25是图19的光路转折元件的侧视示意图。
[0038] 图26是图19的光路转折元件的前视示意图。
[0039] 图27是根据本发明的第四实施例所绘示的成像镜头模块的光路转折元件的立体示意图。
[0040] 图28是图27的光路转折元件的分解示意图。
[0041] 图29是图27的光路转折元件的上视示意图。
[0042] 图30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五实施例所绘示的成像镜头模块的光路转折元件的立体示意图。
[0043] 图31是图30的光路转折元件沿F‑F线段剖切的立体示意图。
[0044] 图32是图30的光路转折元件的另一立体示意图。
[0045] 图33是图32的PP区域的放大示意图。
[0046] 图34是图30的光路转折元件的上视示意图。
[0047] 图35是根据本发明的第六实施例所绘示的电子装置的分解示意图。
[0048] 【符号说明】
[0049] 1、3、60a、60b、60c、60d、60e、60f:成像镜头模块
[0050] 11、31:固定件
[0051] 12、32:容置件
[0052] 13、33:透镜组
[0053] 13a:孔径光阑
[0054] 13b:光圈
[0055] 14、34:感光元件
[0056] 100、200、300、400、500:光路转折元件
[0057] 110、210、310、410、510:光学部
[0058] 111、211:光学表面
[0059] 112、212、312、412、512:第一反射面
[0060] 113、213、313、413、513:第二反射面
[0061] 311、411、511:第一光学表面
[0062] 314、414、514:第二光学表面
[0063] 120、220、320、420、520:连接部
[0064] 121、221、321、421、521:连接面
[0065] 122、322、522:接合线
[0066] 123、323、523:注料痕
[0067] 130、330:消光结构
[0068] 140、240、340、440、540:遮光层
[0069] 150、350、450、550:缩孔结构
[0070] 250:遮光片
[0071] 551:阶差结构
[0072] 6:电子装置
[0073] MM、NN、OO、PP:区域
[0074] OA:光轴
[0075] SS、TT、UU、VV、WW:玻璃块

具体实施方式

[0076] 以下在实施方式中详细叙述本发明的详细特征以及优点,其内容足以使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了解本发明的技术内容并据以实施,且根据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申请专利范围及附图,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可轻易地理解本发明相关的目的及优点。以下的实施例进一步详细说明本发明的观点,但非以任何观点限制本发明的范畴。
[0077] 本发明提供一种光路转折元件,其材料可包含塑胶。光路转折元件包含一光学部、一连接部以及一遮光层。
[0078] 光学部具有一光学表面、一第一反射面以及一第二反射面。光线通过光学表面射入至光路转折元件的内部。光线通过第一反射面于光路转折元件的内部进行一次反射,并通过第二反射面于光路转折元件的内部进行另一次反射。其中,第一反射面与第二反射面可设置反射层,以达到反射光线的效果。其中,光学表面还使光线于光路转折元件的内部进行再另一次反射。其中,光学表面可通过全反射(total internal reflection)将光线反射,使光学表面可同时透射光线与反射光线。其中,光学部的材料可包含塑胶。借此,有利于设计出具有多种表面的光路转折元件。其中,反射过后的光线可通过光学表面从光路转折元件射出。借此,可将光学表面整合成具有入射面、出射面与反射面的功能,有助于降低光路转折元件的外型复杂度。请参照图2,绘示依照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成像镜头模块1的侧视剖面图,其中光线沿光轴OA通过光学表面111从光路转折元件100射出,而将入射面、出射面与反射面的功能皆整合至光学表面111。
[0079] 光学部还可具有一第二光学表面。第二光学表面可整合光线出射与反射的多种功能,且光线可通过第二光学表面从光路转折元件射出。
[0080] 连接部具有多个连接面。连接面连接光学表面、第一反射面与第二反射面。其中,可让光学部相对于位于其周围的连接部凹陷。借此,能在组装时利用连接部作为承靠面,有利于控制光学部的品质,且可避免光学部损伤。其中,连接部更可具有至少一注料痕(gate trace),且所述至少一注料痕可位于至少一连接面上。通过将塑胶射出成形所产生的注料痕设置于连接部上,有助于提升光学表面、第一反射面、第二反射面的面形品质,并可避免注料痕影响成像品质。请参照图5与图19,分别绘示有依照本发明第一实施例与第三实施例的光路转折元件100、300的注料痕123、323。
[0081] 遮光层至少设置于连接部的部分表面并用于遮挡光线通过。其中,遮光层的成分可包含压克力单体(acrylic monomer)与黑色染料(black pigment)。借此,能使得遮光层附着性较好,让外型较为复杂的光路转折元件也可具有良好的遮光性能。或者,遮光层的成分也可包含例如为丙二醇甲醚醋酸酯(PGMEA,propylene glycol monomethyl ether acetate)的有机溶剂以及压克力树脂(acrylic resin)。或者,遮光层的成分也可包含光固化涂料。本发明不以此为限。遮光层的初始状态可为流体,将流体的遮光层涂覆在连接部的表面后,再使用光源照射使遮光层的流体涂料固化。照射的光源可为紫外光波段的光源,如准分子激光(excimer laser),可将遮光层精确的显影。其中,也可对连接部的表面进行粗糙处理,以有利于遮光层的设置。其中,遮光层更可设置于注料痕的表面。借此,有助于避免注料痕反射杂散光。
[0082] 通过光学部的设计,能让光路转折元件将光线进行多次反射,有助于成像镜头模块的微型化设计;并且,通过在连接部上设置遮光层,有助于减少连接部产生的杂散光。因此,成像镜头模块可通过光路转折元件的设置,兼顾微型化并减少内部杂散光,而能提升总体的光学品质。
[0083] 光路转折元件还可包含多个消光结构,消光结构至少设置于连接部并与连接部一体成型。消光结构的单体结构自连接部的表面朝光路转折元件的内部渐缩凹陷,使连接部的表面呈凹凸起伏。通过在连接部上设置消光结构,有助于进一步减少连接部产生的杂散光。其中,消光结构更可有至少一部分设置于注料痕的周围。借此,有助于减少注料痕周边产生的杂散光。
[0084] 光路转折元件的连接部更可具有一缩孔结构。缩孔结构可由至少部分的连接面所形成。缩孔结构使得光路转折元件内部的通光孔径局部缩减。可通过将缩孔结构的外型朝光路转折元件内部缩减,以达到上述使光路转折元件内部的通光孔径局部缩减的结构,而借此进一步减少杂散光。其中,缩孔结构可设置于第一反射面与第二反射面之间,且缩孔结构的表面设置有遮光层。借此,有助于遮挡第一反射面与第二反射面之间的杂散光。其中,缩孔结构的周围更可具有一阶差结构。阶差结构可使缩孔结构的周围形成凸起或凹陷。借此,有助于控制遮光层的设置范围。
[0085] 光路转折元件还可包含一遮光片。遮光片可为具有朝光路转折元件内部缩减的片状物体,其表面可设置有遮光涂层。借此,可进一步减少光路转折元件的杂散光。
[0086] 消光结构的单体结构的凹陷深度为h,其可满足下列条件:0.02[毫米]≤h≤1.6[毫米]。借此,有利于减少杂散光线的反射。
[0087] 连接部更可具有一接合线。接合线设置于连接面当中的其中二者之间,且位于接合线两侧的连接面之间具有一夹,夹角为θ,其可满足下列条件:130[度]≤θ≤179[度]。借此,有助于提升连接部的成型品质,且也可改变连接面反射杂散光的路径。
[0088] 在垂直于光学表面的方向上,光路转折元件的厚度为T,接合线与光学表面之间的距离为d,其可满足下列条件:0.25≤d/T≤0.75。通过将接合线设置于连接部上,可避免接合线影响光学部的表面品质。
[0089] 本发明也提供一种成像镜头模块,包含前述的光路转折元件、一透镜组以及一感光元件。透镜组与感光元件邻近光路转折元件设置。透镜组用以供光线通过。感光元件用以接收光线。其中,透镜组具有一光圈,且光圈呈椭圆状。通过椭圆形的光圈,可用于遮蔽多余光线。
[0090] 本发明也提供一种电子装置,包含前述的成像镜头模块。
[0091] 上述本发明光路转折元件、成像镜头模块与电子装置中的各技术特征皆可组合配置,而达到对应的功效。
[0092] 根据上述实施方式,以下提出具体实施例并配合附图予以详细说明。
[0093] <第一实施例>
[0094] 请参照图1至图12,其中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所绘示的成像镜头模块的立体示意图,图2是图1的成像镜头模块沿A‑A线段剖切的侧视剖面图,图3是图2的成像镜头模块的孔径光阑的上视示意图,图4是图1的成像镜头模块的分解示意图,图5是图1的成像镜头模块的光路转折元件的立体示意图,图6是图5的光路转折元件的另一立体示意图,图7是图5的光路转折元件的又另一立体示意图,图8是图5的光路转折元件沿B‑B线段剖切的立体示意图,图9是图5的光路转折元件的上视示意图,图10是图9的MM区域的放大示意图,图11是图5的光路转折元件的侧视示意图,图12是图5的光路转折元件的前视示意图。
[0095] 本实施例提供一成像镜头模块1,包含一固定件11、一容置件12、一光路转折元件100、一透镜组13以及一感光元件14。容置件12设置于固定件11以共同围绕出一容置空间(未另标号)。光路转折元件100设置于容置空间内。透镜组13设置于容置空间内,并在光路上位于光路转折元件100的物侧,用以供光线沿光轴OA通过透镜组13后射入至光路转折元件100。透镜组13具有一孔径光阑(aperture stop)13a,且孔径光阑13a具有椭圆状的光圈
13b以遮蔽多余光线,如图3所示。请注意透镜组13的细节并未用来限制本发明,故于附图中未绘示出透镜组13的细部轮廓。感光元件14设置于容置空间外,并在光路上位于光路转折元件100的像侧,用以接收从光路转折元件100射出的光线。
[0096] 光路转折元件100的材料可包含塑胶。光路转折元件100包含一光学部110、一连接部120、多个消光结构130以及一遮光层140。
[0097] 光学部110为塑胶材料,且光学部110具有一光学表面111、一第一反射面112以及一第二反射面113。光学表面111整合光线入射、出射与反射的多种功能。第一反射面112设置有反射层。第二反射面113也设置有反射层。如图2所示,光线沿光轴OA通过透镜组13后,通过光学表面111射入至光路转折元件100的内部,通过第一反射面112于光路转折元件100的内部进行一次反射,再通过光学表面111于光路转折元件100的内部进行另一次反射(全反射),接着通过第二反射面113于光路转折元件100的内部进行再另一次反射,最后光线通过光学表面111从光路转折元件100射向感光元件14。
[0098] 连接部120为塑胶材料。连接部120位于光学部110的周围,且光学部110相对于连接部120凹陷。连接部120具有多个连接面121、两条接合线122以及两个注料痕123。连接面121连接光学表面111、第一反射面112与第二反射面113。接合线122设置于连接面121之间。
注料痕123位于连接面121上。
[0099] 如图11所示,在垂直于光学表面111的方向上,光路转折元件100的厚度为T,接合线122与光学表面111之间的距离为d,其满足下列条件:d=1.46[毫米];T=2.9[毫米];以及d/T=0.5。
[0100] 如图12所示,位于接合线122两侧的连接面121之间具有一夹角,夹角为θ,其满足下列条件:θ=176[度]。
[0101] 消光结构130设置于连接部120并与连接部120一体成型,且至少一部分的消光结构130位于注料痕123的周围。如图9与图10所示,消光结构130的单体结构自连接部120的表面朝光路转折元件100的内部渐缩而呈三角状的凹陷,使连接部120的表面呈凹凸起伏。
[0102] 如图10所示,消光结构130的单体结构的凹陷深度为h,其满足下列条件:h=0.1[毫米]。
[0103] 遮光层140设置于连接部120的表面并用于遮挡光线通过,且至少一部分的遮光层140位于注料痕123的表面。其中,图1至图12中的网点分布范围即代表遮光层140的设置范围。
[0104] 连接部120更具有一缩孔结构150。缩孔结构150设置于第一反射面112与第二反射面113之间。缩孔结构150可由至少部分的连接面121所形成。如图8所示,缩孔结构150朝光路转折元件100的内部缩减,且其表面设置有遮光层140,以使得光路转折元件100内部的通光孔径局部缩减。
[0105] <第二实施例>
[0106] 请参照图13至图15,其中图13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所绘示的成像镜头模块的光路转折元件的立体示意图,图14是图13的光路转折元件的分解示意图,且图15是图13的光路转折元件的遮光片的立体示意图。
[0107] 本实施例提供一光路转折元件200,其类似于前述实施例的光路转折元件100,且光路转折元件200可应用于前述实施例的成像镜头模块1中来取代前述实施例的光路转折元件100。
[0108] 光路转折元件200包含一光学部210、一连接部220以及一遮光层240,其中光学部210与连接部220由两个玻璃块SS、TT贴合而成,如图14所示。
[0109] 光学部210为玻璃材料,且光学部210具有一光学表面211、一第一反射面212以及一第二反射面213。光学表面211整合光线入射、出射与反射的多种功能。第一反射面212设置有反射层。第二反射面213也设置有反射层。光线通过光学表面211射入至光路转折元件200的内部,通过第一反射面212于光路转折元件200的内部进行一次反射,再通过光学表面
211于光路转折元件200的内部进行另一次反射,接着通过第二反射面213于光路转折元件
200的内部进行再另一次反射,最后光线通过光学表面211从光路转折元件200射出。
[0110] 连接部220为玻璃材料。连接部220位于光学部210的周围。连接部220具有多个连接面221。连接面221连接光学表面211、第一反射面212与第二反射面213。
[0111] 遮光层240设置于连接部220的表面并用于遮挡光线通过。其中,图13至图15中的网点分布范围即代表遮光层240的设置范围。
[0112] 连接部220还包含一遮光片250。遮光片250设置于第一反射面212与第二反射面213之间。如图14所示,遮光片250为具有朝光路转折元件200内部缩减的片状物体,其表面设置有遮光层240,并夹在形成光学部210与连接部220的两个玻璃块SS、TT之间,以减少光路转折元件200内部的杂散光。
[0113] <第三实施例>
[0114] 请参照图16至图26,其中图16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所绘示的成像镜头模块的立体示意图,图17是图16的成像镜头模块沿C‑C线段剖切的侧视剖面图,图18是图16的成像镜头模块的分解示意图,图19是图16的成像镜头模块的光路转折元件的立体示意图,图20是图19的光路转折元件沿D‑D线段剖切的立体示意图,图21是图19的光路转折元件沿E‑E线段剖切的立体示意图,图22是图21的NN区域的放大示意图,图23是图19的光路转折元件的上视示意图,图24是图23的OO区域的放大示意图,图25是图19的光路转折元件的侧视示意图,且图26是图19的光路转折元件的前视示意图。
[0115] 本实施例提供一成像镜头模块3,包含一固定件31、一容置件32、一光路转折元件300、一透镜组33以及一感光元件34。容置件32设置于固定件31以共同围绕出一容置空间(未另标号)。光路转折元件300设置于容置空间内。透镜组33设置于容置空间内,并在光路上位于光路转折元件300的物侧,用以供光线沿光轴OA通过透镜组33后射入至光路转折元件300。请注意透镜组33的细节并未用来限制本发明,故于附图中未绘示出透镜组33的细部轮廓。感光元件34设置于容置空间外,并在光路上位于光路转折元件300的像侧,用以接收从光路转折元件300射出的光线。
[0116] 光路转折元件300的材料可包含塑胶。光路转折元件300包含一光学部310、一连接部320、多个消光结构330以及一遮光层340。
[0117] 光学部310为塑胶材料,且光学部310具有一第一光学表面311、一第一反射面312、一第二反射面313以及一第二光学表面314。第一光学表面311整合光线入射与反射的多种功能。第一反射面312设置有反射层。第二反射面313也设置有反射层。第二光学表面314整合光线出射与反射的多种功能。如图17所示,光线沿光轴OA通过透镜组33后,通过第一光学表面311射入至光路转折元件300的内部,通过第一反射面312于光路转折元件300的内部进行一次反射,再通过第一光学表面311于光路转折元件300的内部进行另一次反射(全反射),又再通过第二光学表面314于光路转折元件300的内部进行再一次反射(全反射),接着通过第二反射面313于光路转折元件300的内部进行再另一次反射,最后光线通过第二光学表面314从光路转折元件300射向感光元件34。请注意第二光学表面314也可如同第一光学表面311通过全反射将光线反射,使第二光学表面314也可同时透射光线与反射光线。
[0118] 连接部320为塑胶材料。连接部320位于光学部310的周围,且光学部310相对于连接部320凹陷。连接部320具有多个连接面321、两条接合线322以及两个注料痕323。连接面321连接第一光学表面311、第一反射面312、第二反射面313与第二光学表面314。接合线322设置于连接面321之间。注料痕323位于连接面321上。
[0119] 如图25所示,在垂直于第一光学表面311的方向上,光路转折元件300的厚度为T,接合线322与第一光学表面311之间的距离为d,其满足下列条件:d=1.565[毫米];T=2.585[毫米];以及d/T=0.61。
[0120] 如图26所示,位于接合线322两侧的连接面321之间具有一夹角,夹角为θ,其满足下列条件:θ=175.8[度]。
[0121] 消光结构330设置于连接部320并与连接部320一体成型,且至少一部分的消光结构330位于注料痕323的周围。如图23与图24所示,消光结构330的单体结构自连接部320的表面朝光路转折元件300的内部渐缩而呈圆弧状的凹陷,使连接部320的表面呈凹凸起伏。
[0122] 如图24所示,消光结构330的单体结构的凹陷深度为h,其满足下列条件:h=0.06[毫米]。
[0123] 遮光层340设置于连接部320的表面并用于遮挡光线通过,且至少一部分的遮光层340位于注料痕323的表面。其中,图16至图26中的网点分布范围即代表遮光层340的设置范围。
[0124] 连接部320更具有一缩孔结构350。缩孔结构350设置于第一反射面312与第二反射面313之间。缩孔结构350可由至少部分的连接面321所形成。如图20所示,缩孔结构350朝光路转折元件300的内部缩减,且其表面设置有遮光层340,以使得光路转折元件300内部的通光孔径局部缩减。如图21与图22所示,缩孔结构350具有波浪状的边缘,借以能有助于减少杂散光。
[0125] <第四实施例>
[0126] 请参照图27至图29,其中图27是根据本发明的第四实施例所绘示的成像镜头模块的光路转折元件的立体示意图,图28是图27的光路转折元件的分解示意图,图29是图27的光路转折元件的上视示意图。
[0127] 本实施例提供一光路转折元件400,其类似于前述实施例的光路转折元件300,且光路转折元件400可应用于前述实施例的成像镜头模块3中来取代前述实施例的光路转折元件300。
[0128] 光路转折元件400包含一光学部410、一连接部420以及一遮光层440,其中光学部410与连接部420由三个玻璃块UU、VV、WW贴合而成,如图28所示。
[0129] 光学部410为玻璃材料,且光学部410具有一第一光学表面411、一第一反射面412、一第二反射面413以及一第二光学表面414。第一光学表面411整合光线入射与反射的多种功能。第一反射面412设置有反射层。第二反射面413也设置有反射层。第二光学表面414整合光线出射与反射的多种功能。光线通过第一光学表面411射入至光路转折元件400的内部,通过第一反射面412于光路转折元件400的内部进行一次反射,再通过第一光学表面411于光路转折元件400的内部进行另一次反射,又再通过第二光学表面414于光路转折元件400的内部进行再一次反射,接着通过第二反射面413于光路转折元件400的内部进行再另一次反射,最后光线通过第二光学表面414从光路转折元件400射出。
[0130] 连接部420为玻璃材料。连接部420位于光学部410的周围,且光学部410相对于连接部420凹陷。连接部420具有多个连接面421。连接面421连接第一光学表面411、第一反射面412、第二反射面413与第二光学表面414。
[0131] 遮光层440设置于连接部420的表面并用于遮挡光线通过。其中,图27至图29中的网点分布范围即代表遮光层440的设置范围。
[0132] 连接部420更具有一缩孔结构450。缩孔结构450设置于第一反射面412与第二反射面413之间。缩孔结构450可由至少部分的连接面421所形成。如图28所示,光学部410与连接部420由三个玻璃块UU、VV、WW贴合而成,并通过切削与研磨等加工方法,使三个玻璃块UU、VV、WW之间的贴合处面积缩小,而形成缩孔结构450。缩孔结构450朝光路转折元件400的内部缩减,且其表面设置有遮光层440,以使得光路转折元件400内部的通光孔径局部缩减。
[0133] <第五实施例>
[0134] 请参照图30至图34,其中图30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五实施例所绘示的成像镜头模块的光路转折元件的立体示意图,图31是图30的光路转折元件沿F‑F线段剖切的立体示意图,图32是图30的光路转折元件的另一立体示意图,图33是图32的PP区域的放大示意图,且图34是图30的光路转折元件的上视示意图。
[0135] 本实施例提供一光路转折元件500,其类似于前述实施例的光路转折元件300,且光路转折元件500可应用于前述实施例的成像镜头模块3中来取代前述实施例的光路转折元件300。
[0136] 光路转折元件500的材料可包含塑胶。光路转折元件500包含一光学部510、一连接部520以及一遮光层540。
[0137] 光学部510为塑胶材料,且光学部510具有一第一光学表面511、一第一反射面512、一第二反射面513以及一第二光学表面514。第一光学表面511整合光线入射与反射的多种功能。第一反射面512设置有反射层。第二反射面513也设置有反射层。第二光学表面514整合光线出射与反射的多种功能。光线通过第一光学表面511射入至光路转折元件500的内部,通过第一反射面512于光路转折元件500的内部进行一次反射,再通过第一光学表面511于光路转折元件500的内部进行另一次反射,又再通过第二光学表面514于光路转折元件500的内部进行再一次反射,接着通过第二反射面513于光路转折元件500的内部进行再另一次反射,最后光线通过第二光学表面514从光路转折元件500射出。
[0138] 连接部520为塑胶材料。连接部520位于光学部510的周围,且光学部510相对于连接部520凹陷。连接部520具有多个连接面521、两条接合线522以及一个注料痕523。连接面521连接第一光学表面511、第一反射面512、第二反射面513与第二光学表面514。接合线522设置于连接面521之间。注料痕523位于连接面521上。
[0139] 遮光层540设置于连接部520的表面并用于遮挡光线通过,且至少一部分的遮光层540位于注料痕523的表面。其中,图30至图34中的网点分布范围即代表遮光层540的设置范围。
[0140] 连接部520更具有一缩孔结构550。缩孔结构550设置于第一反射面512与第二反射面513之间。缩孔结构550可由至少部分的连接面521所形成。如图32与图33所示,缩孔结构550朝光路转折元件500的内部缩减,且其表面设置有遮光层540,以使得光路转折元件500内部的通光孔径局部缩减。并且,如图33所示,缩孔结构550的周围更具有一阶差结构551。
阶差结构551使得缩孔结构550的周围形成如止挡墙般的凸起或如沟槽般的凹陷。如图31所示,缩孔结构550具有波浪状的边缘,借以能有助于减少杂散光。
[0141] <第六实施例>
[0142] 请参照图35,是根据本发明的第六实施例所绘示的电子装置的分解示意图。
[0143] 在本实施例中,电子装置6为一智能手机。电子装置6包含成像镜头模块60a、成像镜头模块60b、成像镜头模块60c、成像镜头模块60d、成像镜头模块60e、成像镜头模块60f、闪光灯模块、对焦辅助模块、影像信号处理器、显示装置以及影像软件处理器(未绘示)。成像镜头模块60a、成像镜头模块60b、成像镜头模块60c、成像镜头模块60d、成像镜头模块60e与成像镜头模块60f皆配置于电子装置6的同一侧,而显示装置则配置于电子装置6的另一侧。其中,成像镜头模块60f为第一实施例的成像镜头模块1,但本发明不以此为限,成像镜头模块60f也可例如为上述本发明其他实施例的成像镜头模块。
[0144] 成像镜头模块60a为一超广角镜头模块,成像镜头模块60b为一广角主镜头模块,成像镜头模块60c为一长焦望远镜头模块,成像镜头模块60d为一超长焦望远镜头模块,成像镜头模块60e为一超长焦望远镜头模块,且成像镜头模块60f为一超长焦望远镜头模块。成像镜头模块60f的视角例如为15度至38度。本实施例的成像镜头模块60a、成像镜头模块
60b、成像镜头模块60c、成像镜头模块60d、成像镜头模块60e与成像镜头模块60f具有相异的视角,使电子装置6可提供不同的放大倍率,以达到光学变焦的拍摄效果。此外,成像镜头模块60d与成像镜头模块60e为具有反射元件配置的超长焦望远镜头,搭配具有光路转折元件100的成像镜头模块60f,有利于电子装置6的薄型化。上述电子装置6以包含多个成像镜头模块60a、60b、60c、60d、60e、60f为例,但成像镜头模块的数量与配置并非用以限制本发明。
[0145] 当使用者拍摄被摄物时,电子装置6利用成像镜头模块60a、成像镜头模块60b、成像镜头模块60c、成像镜头模块60d、成像镜头模块60e或成像镜头模块60f聚光取像,启动闪光灯模块进行补光,并使用对焦辅助模块提供的被摄物的物距信息进行快速对焦,再加上影像信号处理器进行影像最佳化处理,来进一步提升成像镜头模块所产生的影像品质,同时提供变焦功能。对焦辅助模块可采用红外线或激光对焦辅助系统来达到快速对焦。显示装置可采用触控屏幕或实体拍摄按钮,配合影像软件处理器的多样化功能进行影像拍摄以及影像处理。通过影像软件处理器处理后的影像可显示于显示装置。
[0146] 特别说明的是,图35中的镜头盖板分离于主机本体仅是为了方便示意电子装置6内部的镜头模块,并不代表镜头盖板为可拆卸,本发明不以此为限。
[0147] 本发明的光路转折元件与成像镜头模块不以应用于智能手机为限。光路转折元件与成像镜头模块更可视需求应用于移动对焦的系统,并兼具优良像差修正与良好成像品质的特色。举例来说,光路转折元件与成像镜头模块可多方面应用于三维(3D)影像撷取、数字相机、移动装置、平板计算机、智能电视、网络监控设备、行车记录仪、倒车显影装置、多镜头装置、辨识系统、体感游戏机与穿戴式装置等电子装置中。前述电子装置仅是示范性地说明本发明的实际运用例子,并非限制本发明的成像镜头模块的运用范围。
[0148] 虽然本发明以前述的诸项实施例揭露如上,然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当可作些许的更动与润饰,因此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须视本说明书所附的申请专利范围所界定者为准。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