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利分类库 / 光学 / 背光模组及显示面板

背光模组及显示面板

申请号 CN202410337784.0 申请日 2024-03-22 公开(公告)号 CN117991549A 公开(公告)日 2024-05-07
申请人 滁州惠科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发明人 杨可;
摘要 本 申请 提供的 背光 模组与 显示面板 ,导光板包括相背设置的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第一发光单元组设于导光板的第一侧面,第一发光单元组包括一个或多个间隔设置的第一发光单元;第二发光单元组设于导光板的第二侧面,第二发光单元组包括一个或多个间隔设置的第二发光单元,第二侧面相较于第一侧面靠近于显示面板的显示驱动芯片;第一发光单元组与第二发光单元组交替发光,第一发光单元组的一个发光时段与第二发光单元组的一个发光时段形成一个背光模组的发光周期,能够补偿远端 亮度 的差异,提升显示画面的均匀性。
权利要求

1.一种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应用于显示面板,包括:
导光板,所述导光板包括相背设置的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
第一发光单元组,所述第一发光单元组设于所述导光板的第一侧面,所述第一发光单元组包括一个或多个间隔设置的第一发光单元;及
第二发光单元组,所述第二发光单元组设于所述导光板的第二侧面,所述第二发光单元组包括一个或多个间隔设置的第二发光单元,所述第二侧面相较于所述第一侧面靠近于所述显示面板的显示驱动芯片;所述第一发光单元组与所述第二发光单元组被配置为交替发光,所述第一发光单元组的一个发光时段与所述第二发光单元组的一个发光时段形成一个所述背光模组的发光周期。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发光单元组被配置为在一个所述发光周期中的发光时间占比大于所述第二发光单元在一个所述发光周期中的发光时间占比。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背光模组还包括电源驱动单元,所述电源驱动单元电连接所述第一发光单元组及所述第二发光单元组,所述第一发光单元组与所述电源驱动单元电连接所形成的回路为第一发光回路,所述第二发光单元组与所述电源驱动单元电连接所形成的回路为第二发光回路,所述第一发光回路与所述第二发光回路为两个信号相互独立的回路。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驱动单元通过脉冲宽度调制的方式控制所述第一发光单元组与所述第二发光单元组。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背光模组还包括第一检测控制单元及第一开关单元,所述第一检测控制单元的一端电连接所述第一发光回路;
所述第一开关单元的第一端电连接所述电源驱动单元,所述第一开关单元的另一端电连接所述第一发光单元组,所述第一开关单元的控制端电连接所述第一检测控制单元;
所述第一检测控制单元用于监测所述第一发光回路的信号是否异常,并在所述第一发光回路中的信号异常时控制所述第一开关单元处于电性断路状态。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背光模组还包括第二检测控制单元及第二开关单元,所述第二检测控制单元的一端电连接所述第二发光回路;
所述第二开关单元的第一端电连接所述电源驱动单元,所述第二开关单元的另一端电连接所述第二发光单元组,所述第二开关单元的控制端电连接所述第二检测控制单元;
所述第二检测控制单元用于检测所述第二发光回路的信号是否异常,并在所述第二发光回路中的信号异常时控制所述第二开关单元处于电性断路状态。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检测控制单元与所述第二检测控制单元为同一检测控制单元,所述检测控制单元用于所述第一发光单元组发光时检测所述第一发光回路中的信号是否异常,及在所述第二发光单元组发光时监测所述第二发光回路中的信号是否异常。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驱动单元还在所述检测控制单元检测到所述第一发光回路中信号异常时,控制所述第二发光单元组处于常亮状态;所述电源驱动单元还在所述检测控制单元检测到所述第二发光回路中信号异常时,控制所述第一发光单元组处于常亮状态。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发光回路的信号异常包括电压异常或电流异常,当所述信号异常为电压异常时,所述电压异常包括所述第一发光回路短路时的电压大于第一预设电压阈值,及所述第一发光回路中断路时的电压小于第二预设电压阈值。
10.一种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显示模组及如权利要求1~9任意一项所述的背光模组,所述显示模组包括显示驱动芯片,所述显示驱动芯片用于驱动所述显示模组中的数据线,为所述数据线提供数据电压,所述数据线相对靠近于所述显示驱动芯片的一端为近端,所述数据线相对远离于所述显示驱动芯片的一端为远端,所述第一发光单元组对应于所述数据线的远端所在侧,所述第二发光单元组对应于所述数据线的近端所在侧。

说明书全文

背光模组及显示面板

技术领域

[0001] 本申请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背光模组及显示面板。

背景技术

[0002] 随着显示行业的发展,人们对显示品味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目前业界常用的功能机屏幕为LCD屏幕,背光采用的LED灯珠提供光源,目前常用的光源方式为LED灯珠产生光源,通过导光板将光打到整个背光模组上。在当前组配的模式下,光源是通过底部的两颗LED灯珠将光发射出去,光在传导的过程中会出现部分损失,当光传到最远端(顶层)的时候,顶层的背光亮度对比底层的背光亮度就会出现差异,于此同时,数据线从显示驱动芯片近端传输到远端,数据线也存在部分电压损失,这样,在双重损失情况下,远端的显示效果(亮度)比近端的显示效果(亮度)差。如何提供一种能够补偿远端亮度的差异,提升显示画面的均匀性的背光模组及显示面板,成为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发明内容
[0003]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能够补偿远端亮度的差异,提升显示画面的均匀性的背光模组及显示面板。
[0004]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背光模组,应用于显示面板,包括:
[0005] 导光板,所述导光板包括相背设置的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
[0006] 第一发光单元组,所述第一发光单元组设于所述导光板的第一侧面,所述第一发光单元组包括一个或多个间隔设置的第一发光单元;及
[0007] 第二发光单元组,所述第二发光单元组设于所述导光板的第二侧面,所述第二发光单元组包括一个或多个间隔设置的第二发光单元,所述第二侧面相较于所述第一侧面靠近于所述显示面板的显示驱动芯片;所述第一发光单元组与所述第二发光单元组被配置为交替发光,所述第一发光单元组的一个发光时段与所述第二发光单元组的一个发光时段形成一个所述背光模组的发光周期。
[0008] 可选的,所述第一发光单元组被配置为在一个所述发光周期中的发光时间占比大于所述第二发光单元在一个所述发光周期中的发光时间占比。
[0009] 可选的,所述背光模组还包括电源驱动单元,所述电源驱动单元电连接所述第一发光单元组及所述第二发光单元组,所述第一发光单元组与所述电源驱动单元电连接所形成的回路为第一发光回路,所述第二发光单元组与所述电源驱动单元电连接所形成的回路为第二发光回路,所述第一发光回路与所述第二发光回路为两个信号相互独立的回路。
[0010] 可选的,所述电源驱动单元通过脉冲宽度调制的方式控制所述第一发光单元组与所述第二发光单元组。
[0011] 可选的,所述背光模组还包括第一检测控制单元及第一开关单元,所述第一检测控制单元的一端电连接所述第一发光回路;
[0012] 所述第一开关单元的第一端电连接所述电源驱动单元,所述第一开关单元的另一端电连接所述第一发光单元组,所述第一开关单元的控制端电连接所述第一检测控制单元;
[0013] 所述第一检测控制单元用于监测所述第一发光回路的信号是否异常,并在所述第一发光回路中的信号异常时控制所述第一开关单元处于电性断路状态。
[0014] 可选的,所述背光模组还包括第二检测控制单元及第二开关单元,所述第二检测控制单元的一端电连接所述第二发光回路;
[0015] 所述第二开关单元的第一端电连接所述电源驱动单元,所述第二开关单元的另一端电连接所述第二发光单元组,所述第二开关单元的控制端电连接所述第二检测控制单元;
[0016] 所述第二检测控制单元用于检测所述第二发光回路的信号是否异常,并在所述第二发光回路中的信号异常时控制所述第二开关单元处于电性断路状态。
[0017] 可选的,所述第一检测控制单元与所述第二检测控制单元为同一检测控制单元,所述检测控制单元用于所述第一发光单元组发光时检测所述第一发光回路中的信号是否异常,及在所述第二发光单元组发光时监测所述第二发光回路中的信号是否异常。
[0018] 可选的,所述电源驱动单元还在所述检测控制单元检测到所述第一发光回路中信号异常时,控制所述第二发光单元组处于常亮状态;所述电源驱动单元还在所述检测控制单元检测到所述第二发光回路中信号异常时,控制所述第一发光单元组处于常亮状态。
[0019] 可选的,所述第一发光回路的信号异常包括电压异常或电流异常,当所述信号异常为电压异常时,所述电压异常包括所述第一发光回路短路时的电压大于第一预设电压阈值,及所述第一发光回路中断路时的电压小于第二预设电压阈值。
[0020]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包括显示模组及所述的背光模组,所述显示模组包括显示驱动芯片,所述显示驱动芯片用于驱动所述显示模组中的数据线,为所述数据线提供数据电压,所述数据线相对靠近于所述显示驱动芯片的一端为近端,所述数据线相对远离于所述显示驱动芯片的一端为远端,所述第一发光单元组对应于所述数据线的远端所在侧,所述第二发光单元组对应于所述数据线的近端所在侧。
[0021]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背光模组与显示面板,通过设计导光板包括相背设置的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第一发光单元组设于导光板的第一侧面,第一发光单元组包括一个或多个间隔设置的第一发光单元;第二发光单元组设于导光板的第二侧面,第二发光单元组包括一个或多个间隔设置的第二发光单元,第二侧面相较于第一侧面靠近于显示面板的显示驱动芯片;第一发光单元组与第二发光单元组交替发光,第一发光单元组的一个发光时段与第二发光单元组的一个发光时段形成一个背光模组的发光周期,能够补偿远端亮度的差异,提升显示画面的均匀性。附图说明
[0022]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3]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0024]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0025]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背光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0026]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一发光单元组和第二发光单元组的脉冲信号的时序图;
[0027]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背光模组中柔性电路板、导光板的侧视图;
[0028] 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背光模组的驱动电路框图
[0029] 图7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开关控制单元提供第三脉冲信号的时序图;
[0030] 图8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背光模组还包括第一检测控制单元及第一开关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0031] 图9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背光模组还包括第二检测控制单元及第二开关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0032] 图10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背光模组包括检测控制单元、第一开关单元及第二开关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0033] 图1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从系统芯片驱动背光模组中的第一发光单元组和第二发光单元组发光的结构示意图。
[0034] 标号说明:
[0035] 显示面板1000;显示模组100;背光模组200;显示驱动芯片11;像素阵列12;数据线13;扫描线14;导光板21;第一发光单元组22;第二发光单元组23;第一侧面211;第二侧面
212;第一发光单元213;第二发光单元214;电源驱动单元24;第一发光回路25;第二发光回路26;柔性电路板27;走线部271;第一弯折部272;第二弯折部273;开关选择电路28;第一子开关281;第二子开关282;开关控制单元283;第一检测控制单元31;第一开关单元32;第二检测控制单元33;第二开关单元34。

具体实施方式

[0036]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付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在本文中提及“实施例”或“实施方式”意味着,结合实施例或实施方式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包含在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在说明书中的各个位置出现该短语并不一定均是指相同的实施例,也不是与其它实施例互斥的独立的或备选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显式地和隐式地理解的是,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可以与其它实施例相结合。
[0037]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不同对象,而不是用于描述特定顺序。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它们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
[0038] 请参阅图1,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1000。显示面板1000可以应用于但不限于移动电话、电视、无线装置、个人数据助理(PDA)、手持式或便携式计算机、GPS接收器/导航器、相机、MP4视频播放器、摄像机、游戏控制台、手表、时钟、计算器、电视监视器、平板显示器、计算机监视器、汽车显示器(例如,里程表显示器等)、导航仪、座舱控制器和/或显示器、相机视图显示器(例如,车辆中后视相机的显示器)、电子相片、电子广告牌或指示牌、投影仪等。显示面板1000可以是小屏幕设备。
[0039] 请参阅图1,显示面板1000包括显示模组100及背光模组200。
[0040] 请参阅图2,所述显示模组100包括显示驱动芯片11、像素阵列12、多个数据线13及多个扫描线14。
[0041] 其中,显示驱动芯片11设于显示模组100的显示画面的区域。多个数据线13平行且间隔设置,多个数据线13沿列方向设置。多个扫描线14平行且间隔设置,多个扫描线14沿行方向设置。
[0042] 所述显示驱动芯片11电连接所述显示模组100中的数据线13。所述显示驱动芯片11用于驱动所述显示模组100中的数据线13,为所述数据线13提供数据电压。所述数据线13相对靠近于所述显示驱动芯片11的一端为近端。所述数据线13相对远离于所述显示驱动芯片11的一端为远端。
[0043] 请参阅图3,背光模组200包括导光板21、第一发光单元组22及第二发光单元组23。
[0044] 请参阅图3,所述导光板21包括相背设置的第一侧面211和第二侧面212。
[0045] 请参阅图3,所述第一发光单元组22设于所述导光板21的第一侧面211。所述第一发光单元组22包括一个或多个间隔设置的第一发光单元213。以第一发光单元213的数量为多个为例,多个第一发光单元213沿所述第一侧面211间隔设置,以便于第一侧面211上入射光更加均匀。
[0046] 请参阅图3,所述第二发光单元组23设于所述导光板21的第二侧面212。所述第二发光单元组23包括一个或多个间隔设置的第二发光单元214。以第二发光单元214的数量为多个为例,多个第二发光单元214沿所述第二侧面212间隔设置,以便于第二侧面212上入射光更加均匀。
[0047] 所述第二侧面212相较于所述第一侧面211靠近于所述显示面板1000的显示驱动芯片11。换言之,第二侧面212为导光板21上对应于数据线13的远端的侧面,第一侧面211为导光板21上对应于数据线13的近端的侧面。换言之,所述第一发光单元组22对应于所述数据线13的远端所在侧。所述第二发光单元组23对应于所述数据线13的近端所在侧。
[0048] 所述第一发光单元组22与所述第二发光单元组23被配置为交替发光。所述第一发光单元组22的一个发光时段与所述第二发光单元组23的一个发光时段形成一个所述背光模组200的发光周期。换言之,背光模组200的一个发光周期包括第一时间段T1及第二时间段T2。其中,第一时间段T1内第一发光单元组22发光及第二发光单元组23不发光,第二时间段T2内第一发光单元组22不发光及第二发光单元组23发光。如此循环,实现第一发光单元组22与第二发光单元组23交替发光。
[0049]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背光模组200与显示面板1000,通过设计导光板21包括相背设置的第一侧面211和第二侧面212;第一发光单元组22设于导光板21的第一侧面211,第一发光单元组22包括一个或多个间隔设置的第一发光单元213;第二发光单元组23设于导光板21的第二侧面212,第二发光单元组23包括一个或多个间隔设置的第二发光单元214,第二侧面212相较于第一侧面211靠近于显示面板1000的显示驱动芯片11;第一发光单元组22与第二发光单元组23交替发光,第一发光单元组22的一个发光时段与第二发光单元组23的一个发光时段形成一个背光模组200的发光周期,能够补偿远端亮度的差异,提升显示画面的均匀性。
[0050] 请参阅图4,以第一发光单元组22包括两个第一发光单元213为例,这两个第一发光单元213记为LED3、LED4。第一发光单元组22发光的第一时间段为T1。第一发光单元组22不发光的第二时间段为T2。周期T=T1+T2。
[0051] 同理,以第二发光单元组23包括两个第二发光单元214为例,这两个第二发光单元214记为LED1、LED2。第二发光单元组23在第一时间段T1不发光。第二发光单元组23在第二时间段T2不发光。周期T=T1+T2。
[0052] 通过控制第一发光单元组22、第二发光单元组23的亮暗,会达到在第一发光单元组22灯暗的时候,第二发光单元组23灯亮;第二发光单元组23灯暗的时候,第一发光单元组22灯亮,交替亮暗使得显示面板1000的近端侧和远端侧的亮度更加均匀,能够补偿远端亮度的差异,提升显示画面的均匀性。
[0053] 可选的,请参阅图4,所述第一发光单元组22被配置为在一个所述发光周期中的发光时间占比大于所述第二发光单元214在一个所述发光周期中的发光时间占比。
[0054] 具体的,设定第一时间段T1大于第二时间段T2。如前述的数据线13远端的充电效果弱于近端充电效果,第一时间段T1大于第二时间段T2让对应于远端的第一发光单元组22亮的时间要比对应于近端的第二发光单元组23亮的时间长,从而使得远端会比近端背光的亮度稍微大一些,以弥补因数据线13充电差异导致的显示亮度差异,相当于用远近端的背光亮度差异对显示效果差异做补偿。
[0055] 所述背光模组200还包括电源驱动单元24。所述电源驱动单元24电连接所述第一发光单元组22及所述第二发光单元组23。
[0056] 请参阅图3,所述第一发光单元组22与所述电源驱动单元24电连接所形成的回路为第一发光回路25。所述第二发光单元组23与所述电源驱动单元24电连接所形成的回路为第二发光回路26。所述第一发光回路25与所述第二发光回路26为两个信号相互独立的回路,即使有一组灯珠损坏,另一组灯珠也能够发光,避免导致显示异常。
[0057] 具体的,第一发光单元组22为一组LED灯珠。第二发光单元组23为另一组LED灯珠。在数据线13的近端(显示面板1000的底部)对应位置放置两颗LED灯珠,例如,串联的LED3、LED4。在数据线13的远端(显示面板1000的顶部)对应位置放置两颗LED灯珠,例如,串联的LED1、LED2。每组灯珠间距上下对齐(相同位置使背光亮度更加均匀)。其中,第一组与第二组的正负走线相互独立连接,使两条发光回路独立控制,即使有一组灯珠损坏,另一组灯珠也能够发光,避免导致显示异常。
[0058] 具体的,请参阅图5,背光模组200包括柔性电路板27。柔性电路板27包括大致呈矩形环的走线部271、设置第一发光单元组22的第一弯折部272、设置第二发光单元组23的第二弯折部273。柔性电路板27的矩形孔对应于导光板21的出光面。第一弯折部272连接于所述走线部271,第一弯折部272能够相对于所述走线部271弯折(约90°),使第一弯折部272能够弯折至第一发光单元组22正对所述导光板21的第一侧面211。第二弯折部273连接于所述走线部271,第二弯折部273能够相对于所述走线部271弯折(约90°),使第二弯折部273能够弯折至第二发光单元组23正对所述导光板21的第一侧面211。
[0059] 所述第一发光回路25的正极、负极与所述第二发光回路26的正极、负极相互独立。第一发光回路25的正负极、走线等皆设于柔性电路板27上。第二发光回路26的正负极、走线等皆设于柔性电路板27对应于数据线13的近端所在位置。其中,第一发光回路25的正负极设于柔性电路板27对应于数据线13的近端所在位置,第一发光回路25的走线围绕于矩形环的矩形孔走一圈。
[0060] 可选的,所述电源驱动单元24通过脉冲宽度调制的方式控制所述第一发光单元组22与所述第二发光单元组23。
[0061] 请参阅图4,当第一发光回路25与第二发光回路26的正负极相互独立时,电源驱动单元24为第一发光单元组22(第一发光回路25)提供第一脉冲信号,电源驱动单元24为第二发光单元组23(第二发光回路26)提供第二脉冲信号。其中,第一脉冲信号在第一时间段T1为高电平,在第二时间段T2为低电平。第二脉冲信号在第一时间段T1为低电平,在第二时间段T2为高电平。
[0062] 在其他实施方式中,请参阅图6,所述第一发光回路25的正极与所述第二发光回路26的正极共电极,所述第一发光回路25的负极与所述第二发光回路26的负极共电极。通过开关选择电路28切换电源驱动单元24输出的信号输入至第一发光回路25或第二发光回路
26。
[0063] 具体的,请参阅图6,开关选择电路28包括第一子开关281及第二子开关282。所述第一子开关281的第一端电连接电源驱动单元24,第一子开关281的第二端接入第一发光回路25。所述第二子开关282的第一端电连接电源驱动单元24,第二子开关282的第二端接入第二发光回路26。
[0064] 所述第一子开关281的控制端与所述第二子开关282的控制端电连接开关控制单元283。
[0065] 第一子开关281为N型MOS管,第二子开关282为P型MOS管。或者,第一子开关281为P型MOS管,第二子开关282为N型MOS管。
[0066] 开关控制单元283输出的信号为脉冲信号。其中,在第一时间段T1为高电平,第二时间段T2为低电平。如此,在第一时间段T1,第一子开关281导通、第二子开关282断开,此时第一发光回路25中的第一发光单元组22发光,第二发光回路26中的第二发光单元组23不发光。在第二时间段T2,第一子开关281断开、第二子开关282导通,此时第一发光回路25中的第一发光单元组22不发光,第二发光回路26中的第二发光单元组23发光。
[0067] 请参阅图7,当第一发光回路25与第二发光回路26的共正极时,开关控制单元283提供第三脉冲信号,第三脉冲信号在第一时间段T1为高电平,第二时间段T2为低电平。电源驱动单元24在第一时间段T1和第二时间段T2皆提供高电平。
[0068] 请参阅图8,所述背光模组200还包括第一检测控制单元31及第一开关单元32。
[0069] 所述第一检测控制单元31的一端电连接所述第一发光回路25,以采集第一发光回路25中的电压信号或电流信号。
[0070] 所述第一开关单元32的第一端电连接所述电源驱动单元24,所述第一开关单元32的另一端电连接所述第一发光单元组22。所述第一开关单元32的控制端电连接所述第一检测控制单元31。所述第一开关单元32包括但不限于为MOS管、三极管、晶体管等。
[0071] 所述第一检测控制单元31用于监测所述第一发光回路25的信号是否异常,并在所述第一发光回路25中的信号异常时控制所述第一开关单元32处于电性断路状态,以减少安全险。
[0072] 具体的,所述第一发光回路25的信号异常包括电压异常或电流异常。
[0073] 当所述信号异常为电压异常时,所述电压异常包括所述第一发光回路25短路时的电压大于第一预设电压阈值,及所述第一发光回路25中断路时的电压小于第二预设电压阈值。
[0074] 当所述信号异常为电流异常时,所述电流异常包括所述第一发光回路25短路时的电压大于第一预设电流阈值,及所述第一发光回路25中断路时的电压小于第二预设电流阈值。
[0075] 本实施方式通过设置第一检测控制单元31及第一开关单元32,通过第一检测控制单元31监测所述第一发光回路25的信号是否异常,并在所述第一发光回路25中的信号异常时通过所述第一开关单元32控制第一发光回路25断开,进而减少安全风险。同时,由于第二发光回路26与第一发光回路25的信号传输相互独立,即使在第一发光回路25断开之后,还可以通过第二发光回路26工作,第二发光单元组23发光,为显示面板1000提供背光。
[0076] 可选的,请参阅图9,所述背光模组200还包括第二检测控制单元33及第二开关单元34。
[0077] 所述第二检测控制单元33的一端电连接所述第二发光回路26,以采集第二发光回路26中的电压信号或电流信号。
[0078] 所述第二开关单元34的第一端电连接所述电源驱动单元24。所述第二开关单元34的另一端电连接所述第二发光单元组23。所述第二开关单元34的控制端电连接所述第二检测控制单元33。所述第二开关单元34包括但不限于为MOS管、三极管、晶体管等。
[0079] 所述第二检测控制单元33用于检测所述第二发光回路26的信号是否异常,并在所述第二发光回路26中的信号异常时控制所述第二开关单元34处于电性断路状态,以减少安全风险。
[0080] 具体的,所述第二发光回路26的信号异常包括电压异常或电流异常。
[0081] 当所述信号异常为电压异常时,所述电压异常包括所述第二发光回路26短路时的电压大于第一预设电压阈值,及所述第二发光回路26中断路时的电压小于第二预设电压阈值。
[0082] 当所述信号异常为电流异常时,所述电流异常包括所述第二发光回路26短路时的电压大于第一预设电流阈值,及所述第二发光回路26中断路时的电压小于第二预设电流阈值。
[0083] 本实施方式通过设置第二检测控制单元33及第二开关单元34,通过第二检测控制单元33监测所述第二发光回路26的信号是否异常,并在所述第二发光回路26中的信号异常时通过所述第二开关单元34控制第二发光回路26断开,进而减少安全风险。同时,由于第一发光回路25与第二发光回路26的信号传输相互独立,即使在第二发光回路26断开之后,还可以通过第一发光回路25工作,第一发光单元组22发光,为显示面板1000提供背光。
[0084] 可选的,请参阅图10,所述第一检测控制单元31与所述第二检测控制单元33为同一检测控制单元。所述检测控制单元用于所述第一发光单元组22发光时检测所述第一发光回路25中的信号是否异常,及在所述第二发光单元组23发光时监测所述第二发光回路26中的信号是否异常。
[0085] 本实施方式通过设置第一检测控制单元31与所述第二检测控制单元33为同一检测控制单元,由于第一发光回路25与第二发光回路26分时工作,故通过一个检测控制单元可在第一发光回路25工作时对第一发光回路25进行检测,及在第二发光回路26工作时对第二发光回路26进行检测,实现电路的复用。此外,所述检测控制单元电连接所述电源驱动单元24,在第一时间段T1对第一发光回路25进行监测,第二时间段T2对第二发光回路26进行监测。
[0086] 所述电源驱动单元24还在所述检测控制单元检测到所述第一发光回路25中信号异常时,控制所述第二发光单元组23处于常亮状态。由于第一发光回路25与第二发光回路26的信号传输相互独立,即使在第一发光回路25断开之后,还可以通过第二发光回路26工作,第二发光单元组23背配置为常亮状态,为显示面板1000提供背光。
[0087] 所述电源驱动单元24还在所述检测控制单元检测到所述第二发光回路26中信号异常时,控制所述第一发光单元组22处于常亮状态。由于第一发光回路25与第二发光回路26的信号传输相互独立,即使在第二发光回路26断开之后,还可以通过第一发光回路25工作,第一发光单元组22被配置为常亮状态,为显示面板1000提供背光。
[0088] 请一并参阅图2‑图11,以分辨率为128*160的LCD像素架构(功能机)的显示面板1000为例,显示驱动芯片11位于数据线13走线近端,数据线13线远端在相对显示驱动芯片
11对侧的位置。由于数据线13近端和数据线13远端的实际充电效果会有差异,导致数据线
13远端充电效果不如数据线13近端充电效果,本申请采用两组LED灯珠交替驱动的方式补偿因数据线13近端跟数据线13远端导致充电差异,同时也使整个背光模组200背光更加均匀。
[0089] 本申请采用两组LED灯珠,在数据线13近端(底部)放置两颗LED灯珠,在数据线13远端(顶部)放置两颗LED灯珠,(LED3跟LED4为第一组,LED2跟LED2为第二组,其中LED1跟LED2串联,LED3跟LED4串联),每组灯珠间距上下对齐(相同位置使背光亮度更加均匀),其中第一组与第二组的正负走线独立连接,使两条灯珠独立控制,即使有一组灯珠损坏,也不会导致显示异常。
[0090] 功能机屏幕信号是通过印刷电路板组件(FPCA)连接到功能的系统芯片,系统芯片通过PWM方式控制LED灯珠的亮暗(高电平代表LED亮,低电平代表LED暗),控制方案如下:
[0091] LED3及LED4作为第一组,LED亮的时间为T1,暗的时间为T2,周期T=T1+T2,同理,LED1及LED2作为第二组,亮的时间为T2,暗的时间为T1,周期同为T(保持与第一组一致),这样给控制LED灯的亮暗,会达到在第一组灯暗的时候,第二组灯亮,交替亮暗使得近数据线13远端亮度更加均匀。设定T1大于T2,如前述数据线13近端和数据线13远端有充电差异,调整PWM使T1大于T2,使数据线13远端这组LED(LED3及LED4)亮的时间要比数据线13近端LED(LED1及LED2)长,从而使得数据线13远端会比数据线13近端背光的亮度稍微大一些,这样就可以弥补因数据线13充电差异导致的显示亮度差异,相当于用背光亮度对显示效果进行补偿。
[0092] 综上所述,此方案弥补了传统方式中可靠性低,背光不均匀等缺点,同时也可以通过调整PWM占空比的方式控制灯珠的亮暗占比,来达到提升整理背光亮度的效果,也可以通过调整T1跟T2的占比来提升数据线13远近端的亮暗差异,整体提升显示效果跟品味,本申请设计简易可行,使用走线较少,成本较低,可以有效的提升功能机的显示品味。本申请采用了双LED交换驱动的方式使显示面板1000的背光模组200中正对数据线13近端的亮度与数据线13远端的亮度更加均衡,消除数据线13远端发黑的情况,大大提升功能机的画面品味;设计简易可行。
[0093] 以上是本申请的部分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视为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