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利分类库 / 光学 / 一种屏幕模组、显示装置及终端设备

一种屏幕模组、显示装置及终端设备

申请号 CN202211348546.7 申请日 2022-10-31 公开(公告)号 CN117991539A 公开(公告)日 2024-05-07
申请人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发明人 朱建新;
摘要 本公开是关于一种屏幕模组、显示装置及终端设备,屏幕模组包括 光源 、保护层和第一遮光层,保护层层叠于第一遮光层之上,光源位于保护层的上方;其中,光源在保护层上的投影面积与第一遮光层在保护层上的投影面积相同;屏幕模组还包括第二遮光层,第二遮光层沿光源的周向方向延伸形成。本公开中的第一遮光层和第二遮光层对光源所发出的光进行遮挡,使得光源发出的光只能直上或者直下传播,避免漏光,因此,第一遮光层的投影面积与光源的投影面积一致即可,缩小了第一遮光层的面积,提升了 开口率 ,有效保证出光强度。且保护层可以保护第一遮光层,避免被侵蚀,提升第一遮光层的使用寿命。
权利要求

1.一种屏幕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屏幕模组包括光源、保护层和第一遮光层,所述保护层层叠于所述第一遮光层之上,所述光源位于所述保护层的上方;
其中,所述光源在所述保护层上的投影面积与所述第一遮光层在所述保护层上的投影面积相同;
所述屏幕模组还包括第二遮光层,所述第二遮光层沿所述光源的周向方向延伸形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屏幕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源包括本体、第一引脚和第二引脚,所述第一引脚的高度与所述第二引脚的高度相同;或者,
所述第一引脚的高度大于所述第二引脚的高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屏幕模组,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第一引脚的高度大于所述第二引脚的高度时,所述保护层设置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引脚伸入至所述第一凹槽内。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屏幕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屏幕模组还包括功能层;其中,所述功能层包括第一绝缘层,所述第一绝缘层覆盖所述保护层;
当保护层设置有第一凹槽时,所述第一绝缘层避让所述第一凹槽。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屏幕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功能层还包括第二绝缘层,所述第二绝缘层层叠于所述第一绝缘层之上;
其中,当保护层设置有第一凹槽时,所述第二绝缘层覆盖所述第一绝缘层以及所述第一凹槽的槽内壁。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屏幕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功能层还包括第一导电层,所述第一导电层嵌设于所述第二绝缘层内,第一导电层与所述第一绝缘层连接;
所述第二绝缘层设置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通孔与所述第一导电层对应,以暴露所述第一导电层的部分结构;
其中,所述第一导电层在所述保护层上投影与所述光源在所述保护层上的投影不重合。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屏幕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功能层还包括第二导电层和第三导电层,所述第二导电层和所述第三导电层分别层叠于所述第二绝缘层之上;
其中,所述第二导电层覆盖所述第一通孔的内壁,并与所述第一导电层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屏幕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功能层还包括第三绝缘层,所述第三绝缘层设置于所述第二导电层及第三导电层之上,以覆盖所述第二导电层、所述第二绝缘层及所述第三导电层。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屏幕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绝缘层设置有第一容纳通孔和第二容纳通孔,所述第一容纳通孔与所述第二导电层对应,所述第二容纳通孔与所述第三导电层对应;
其中,所述第一容纳通孔内设置有第一电极,所述第一电极分别与所述第一引脚和所述第二导电层连接;所述第二容纳通孔内设置有第二电极,所述第二电极分别与所述第二引脚和所述第三导电层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屏幕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屏幕模组还包括填充层,所述填充层被设置填充所述第三绝缘层的上方,以及所述光源与所述第二遮光层之间的间隙,以及所述光源与所述第三绝缘层之间的间隙。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屏幕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屏幕模组还包括光学胶层,所述光学胶层设置于所述填充层的上方,以覆盖所述填充层、所述光源以及所述第二遮光层。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屏幕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屏幕模组还包括荧光层,所述荧光层层叠于所述光学胶层之上;其中,所述荧光层在所述保护层上的投影与所述光源在所述保护层上的投影至少有部分重合。
13.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屏幕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屏幕模组还包括第三遮光层,所述第三遮光层沿所述荧光层的周向方向延伸形成。
14.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装置包括玻璃盖板、以及如权利要求1‑13任一项所述的屏幕模组;所述屏幕模组层叠于所述玻璃盖板之上。
15.一种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设备包括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显示装置。

说明书全文

一种屏幕模组、显示装置及终端设备

技术领域

[0001] 本公开涉及终端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屏幕模组、显示装置及终端设备。

背景技术

[0002] 随着科技的发展,反射式液晶显示器(Reflective Liquid Crystal Display,简称RLCD)受到越来越广泛的地关注。其中,反射式液晶显示器具有节能、护眼等优点,被广泛应用在穿戴设备、电子标签、电子书、终端设备等领域中。
[0003] 反射式液晶显示器主要包括被动式显示屏和主动式显示屏。其中,被动式显示屏就是在液晶板的下方,装上反光材料,取代透射式显示屏的发光材料,在环境光线充足的时候,它利用经过镜面反射的光线照亮屏幕。但是,可是它到了光线较暗的地方就无法清楚的显示,因为微弱的环境光不足以被反射来照亮屏幕。
[0004] 与“被动式反”反射式液晶显示器对应的“主动式”反射式液晶显示器就是相当于在“被动式”反射式液晶显示器的顶部加入了光源作为照明,如此一来即使在环境光线不足的时候,可以打开照明灯就能看见清晰明亮屏幕。因此,主动式显示屏逐渐占领市场。
[0005] 当外界环境光较强时,内置光源处于关闭状态,通过控制反射式液晶显示器可直接反射外界环境光,实现黑白显示,达到了节能效果。
[0006] 当外界环境光较弱时,反射式液晶显示器的反射亮度太弱,无法正常显示,因此,需要借助前置光源实现显示效果。
[0007] 传统的侧入式反射式液晶显示器发展较早,光源成本较低。但是,受限于光学结构,其表现出动态对比度差、均一性差等缺点,需要白色光源与彩色RLCD的组合使用。发明内容
[0008] 为克服相关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公开提供了一种屏幕模组、显示装置及终端设备。
[0009]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一方面,一种屏幕模组,所述屏幕模组包括光源、保护层和第一遮光层,所述保护层层叠于所述第一遮光层之上,所述光源位于所述保护层的上方;
[0010] 其中,所述光源在所述保护层上的投影面积与所述第一遮光层在所述保护层上的投影面积相同;
[0011] 所述屏幕模组还包括第二遮光层,所述第二遮光层沿所述光源的周向方向延伸形成。
[0012] 可选地,所述光源包括本体、第一引脚和第二引脚,所述第一引脚的高度与所述第二引脚的高度相同;或者,
[0013] 所述第一引脚的高度大于所述第二引脚的高度。
[0014] 可选地,当所述第一引脚的高度大于所述第二引脚的高度时,所述保护层设置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引脚伸入至所述第一凹槽内。
[0015] 可选地,所述屏幕模组还包括功能层;其中,所述功能层包括第一绝缘层,所述第一绝缘层覆盖所述保护层;
[0016] 当保护层设置有第一凹槽时,所述第一绝缘层避让所述第一凹槽。
[0017] 可选地,所述功能层还包括第二绝缘层,所述第二绝缘层层叠于所述第一绝缘层之上;
[0018] 其中,当保护层设置有第一凹槽时,所述第二绝缘层覆盖所述第一绝缘层以及所述第一凹槽的槽内壁。
[0019] 可选地,所述功能层还包括第一导电层,所述第一导电层嵌设于所述第二绝缘层内,第一导电层与所述第一绝缘层连接;
[0020] 所述第二绝缘层设置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通孔与所述第一导电层对应,以暴露所述第一导电层的部分结构;
[0021] 其中,所述第一导电层在所述保护层上投影与所述光源在所述保护层上的投影不重合。
[0022] 可选地,所述功能层还包括第二导电层和第三导电层,所述第二导电层和所述第三导电层分别层叠于所述第二绝缘层之上;
[0023] 其中,所述第二导电层覆盖所述第一通孔的内壁,并与所述第一导电层连接。
[0024] 可选地,所述功能层还包括第三绝缘层,所述第三绝缘层设置于所述第二导电层及第三导电层之上,以覆盖所述第二导电层、所述第二绝缘层及所述第三导电层。
[0025] 可选地,所述第三绝缘层设置有第一容纳通孔和第二容纳通孔,所述第一容纳通孔与所述第二导电层对应,所述第二容纳通孔与所述第三导电层对应;
[0026] 其中,所述第一容纳通孔内设置有第一电极,所述第一电极分别与所述第一引脚和所述第二导电层连接;所述第二容纳通孔内设置有第二电极,所述第二电极分别与所述第二引脚和所述第三导电层连接。
[0027] 可选地,所述屏幕模组还包括填充层,所述填充层被设置填充所述第三绝缘层的上方,以及所述光源与所述第二遮光层之间的间隙,以及所述光源与所述第三绝缘层之间的间隙。
[0028] 可选地,所述屏幕模组还包括光学胶层,所述光学胶层设置于所述填充层的上方,以覆盖所述填充层、所述光源以及所述第二遮光层。
[0029] 可选地,所述屏幕模组还包括荧光层,所述荧光层层叠于所述光学胶层之上;其中,所述荧光层在所述保护层上的投影与所述光源在所述保护层上的投影至少有部分重合。
[0030] 可选地,所述屏幕模组还包括第三遮光层,所述第三遮光层沿所述荧光层的周向方向延伸形成。
[0031]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二方面,一种显示装置,所述显示装置包括玻璃盖板、以及如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所述的屏幕模组;所述屏幕模组层叠于所述玻璃盖板之上。
[0032]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三方面,一种终端设备,所述终端设备包括如实施例的第二方面所述的显示装置。
[0033] 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包括以下有益效果:本公开中的第一遮光层和第二遮光层对光源所发出的光进行遮挡,使得光源发出的光只能直上或者直下传播,避免漏光,因此,第一遮光层的投影面积与光源的投影面积一致即可,缩小了第一遮光层的面积,提升了开口率,有效保证出光强度。且保护层可以保护第一遮光层,避免被侵蚀,提升第一遮光层的使用寿命。
[0034] 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公开。附图说明
[0035]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发明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的原理。
[0036] 图1是相关技术中的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37] 图2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屏幕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0038] 图3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第一初始遮光层的结构示意图。
[0039] 图4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第一遮光层的结构示意图。
[0040] 图5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初始保护层的结构示意图。
[0041] 图6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第一初始绝缘层的结构示意图。
[0042] 图7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第一绝缘层的结构示意图。
[0043] 图8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第二初始绝缘层的结构示意图。
[0044] 图9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第二绝缘层的结构示意图。
[0045] 图10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第二初始导电层的结构示意图。
[0046] 图11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第二导电层的结构示意图。
[0047] 图12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第三初始绝缘层的结构示意图。
[0048] 图13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第三绝缘层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49] 这里将详细地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说明,其示例表示在附图中。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并不代表与本发明相一致的所有实施方式。相反,它们仅是与如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详述的、本发明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装置和方法的例子。
[0050] 相关技术中,随着科技的发展,部分反射式液晶显示器采用直下式前置光源,其具有亮度高、前光透过率高、对比度高、色域高等特点,通常由彩色光源与黑白反射式液晶显示器组合使用。
[0051] 一个示例中,如图1所示,一种显示装置,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玻璃盖板1’、遮挡层2’、保护层3’、第一绝缘层4’、第二绝缘层5’、光源6’,第二绝缘层5’嵌设有导电层7’,导电层7’通过电极8’与光源6’的引脚连接。位于第二绝缘层5’的上方填充光学胶层9’,以填充光源6’的周向间隙。其中,遮光层决定了整体开口率,光源6’存在侧面漏光的情况,为了防止漏光引起对比度的下降,遮光层要足够宽,使侧漏光达到全反射的临界。但是,上述方式会使遮光层覆盖面积增加,降低开口率,影响出光强度。
[0052] 且光源6’主要发出红光、绿光、蓝光,其成本较高,使得显示装置不具有市场竞争,不利于做市场化推广。
[0053] 本公开提出了一种屏幕模组,包括光源、保护层和第一遮光层,保护层层叠于第一遮光层之上,光源位于保护层的上方;其中,光源在保护层上的投影面积与第一遮光层在保护层上的投影面积相同;屏幕模组还包括第二遮光层,第二遮光层沿光源的周向方向延伸形成。本公开中的第一遮光层和第二遮光层对光源所发出的光进行遮挡,使得光源发出的光只能直上或者直下传播,避免漏光,因此,第一遮光层的投影面积与光源的投影面积一致即可,缩小了第一遮光层的面积,提升了开口率,有效保证出光强度。且保护层可以保护第一遮光层,避免被侵蚀,提升第一遮光层的使用寿命。
[0054] 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一种屏幕模组,安装于显示装置,显示装置比如是反射式液晶显示器。其中,显示装置包括玻璃盖板10。
[0055] 屏幕模组包括光源1、保护层2和第一遮光层3,保护层2层叠于第一遮光层3之上,光源1位于保护层2的上方。
[0056] 其中,光源1比如是Micro‑LED,Micro‑LED节能且拥有像素级别控光效果,采用的是比头发丝还要窄的1‑10微米LED晶体。因为是自发光,所以不需要背光模组也不需要色彩过滤层,在色彩饱和度上和OLED相近。又因为使用的是无机材料,不存在OLED的烧屏问题,具有一定的安全性。
[0057] 其中,保护层2比如是由树脂材料制成,保护层对第一遮光层3进行保护,避免被侵蚀,延长第一遮光层3的使用寿命。
[0058] 其中,第一遮光层3比如是Cr、CrOx、黑色树酯等。
[0059] 实施工艺步骤过程中,如图3所示,在玻璃盖板10上沉积第一初始遮光层31,利用曝光和显影技术,将初始遮光层31图案化,如图4所示,形成第一遮光层3。
[0060] 如图5所示,在所述第一遮光层3以及玻璃盖板10上沉积初始保护层21,利用曝光和显影技术,将初始保护层21图案化,如图6所示,形成保护层2。
[0061] 其中,如图2所示,光源1包括本体11、第一引脚12和第二引脚13,第一引脚12的高度与第二引脚13的高度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不同时,第一引脚12的高度大于第二引脚13的高度。当然,可以理解的是,第一引脚12和第二引脚13的长短仅是示例性说明,并不本申请构成限制。
[0062] 而设置保护层2不仅可以保护第一遮光层3不被侵蚀,且当光源1的引脚不等高时,可以方便挖槽,以便于容纳引脚。
[0063]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光源1在保护层2上的投影面积比如与第一遮光层3在保护层2上的投影面积相同,进而减少第一遮光层3的面积,提升开口率,有效保证出光强度。
[0064] 屏幕模组还包括第二遮光层4,第二遮光层4沿光源1的周向方向延伸形成,对光源1形成包围,使得光源1中的光无法从侧面传播出来,光只能直上直下的传播,这样第一遮光层3与光源1做一样大即可。其中,第二遮光层4的高度与光源1的高度平齐,保证其平整性。
[0065] 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当第一引脚12的高度大于第二引脚13的高度时,保护层2设置有第一凹槽22,第一引脚12伸入至第一凹槽22内,避免光源1倾斜,保证光源1的稳定性
[0066]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屏幕模组还包括功能层5,功能层5包括第一绝缘层51,第一绝缘层51覆盖保护层2。当保护层2设置有第一凹槽22时,第一绝缘层51避让第一凹槽22。其中,第一绝缘层51比如是SiO、SiN、SiON。
[0067]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功能层5还包括第二绝缘层52,第二绝缘层52层叠于第一绝缘层51之上。当保护层2设置有第一凹槽22时,第二绝缘层52覆盖第一绝缘层51以及第一凹槽22的槽内壁。其中,第二绝缘层52比如是SiO、SiN、SiON。
[0068]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功能层5还包括第一导电层(Metal)53,第一导电层53嵌设于第二绝缘层52内,第一导电层53与第一绝缘层51连接。其中,第一导电层53比如可以是Cu、Ag等金属。
[0069] 第二绝缘层52设置有第一通孔521,第一通孔521与第一导电层53对应,以暴露第一导电层53的部分结构。其中,第一导电层53在保护层2上投影与光源1在保护层2上的投影不重合,即错开设置。
[0070] 实施工艺步骤过程中,如图6所示,在保护层2上依次沉积第一初始绝缘层512和第一初始导电层531,采用曝光和显影技术以及刻蚀工艺对第一初始导电层531进行图形化,如图7所示,形成第一导电层53。
[0071] 如图7所示,采用曝光和显影技术以及刻蚀工艺对第一初始绝缘层512进行图形化,以形成第一绝缘层51。其中,若光源1为不等高引脚时,则需要对第一绝缘层51以及保护层2进行台阶图形化,利用湿刻工艺,以形成第一凹槽22。
[0072] 如图8所示,沉积第二初始绝缘层522于第一导电层53和第一绝缘层51之上。采用曝光和显影技术以及刻蚀工艺对第二初始绝缘层522进行图形化,如图9所示,形成第二绝缘层52。其中,第二绝缘层52设置有第一通孔521,第一通孔521与第一导电层53对应。
[0073] 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功能层5还包括第二导电层54和第三导电层55,第二导电层54和第三导电层55分别层叠于第二绝缘层52之上。第二导电层54和第三导电层55比如可以是Cu、Ag等金属,具有良好的导电性
[0074] 其中,第二导电层54覆盖第一通孔521的内壁,并与第一导电层53连接。
[0075]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功能层5还包括第三绝缘层56,第三绝缘层56设置于第二导电层54及第三导电层55之上,以覆盖第二导电层54、第二绝缘层52及第三导电层55。第三绝缘层56比如是单层或者叠层,具体以实际需求为准。第三绝缘层56比如是SiO、SiN、SiON。
[0076]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第三绝缘层56设置有第一容纳通孔561和第二容纳通孔562,第一容纳通孔561与第二导电层54对应,第二容纳通孔562与第三导电层55对应。其中,第一容纳通孔561内设置有第一电极57,第一电极57分别与第一引脚12和第二导电层54连接。第二容纳通孔562内设置有第二电极58,第二电极58分别与第二引脚23和第三导电层55连接。
[0077] 实施工艺步骤过程中,如图10所示,依次沉积第二初始导电层541和初始电极层571,第二初始导电层541位于第二绝缘层52之上,初始电极层571位于第二初始导电层541之上。
[0078] 首先,如图10所示,采用曝光和显影技术以及湿刻工艺对初始电极层571进行图形化,如图11所示,形成第一电极57和第二电极58。然后,如图10所示,采用曝光和显影技术以及湿刻工艺对第二初始导电层541进行图形化,如图11所示,形成第二导电层54和第三导电层55。
[0079] 如图12所示,沉积第三初始绝缘层563,采用曝光和显影技术以及干刻工艺对第三初始绝缘层563进行图形化,如图13所示,形成第三绝缘层56。其中,第三绝缘层56具有第一容纳通孔561和第二容纳通孔562。
[0080] 如图2所示,制作光源1,通过转印的方式将光源1形成于第三绝缘层56之上,其中,光源1转印后,其引脚直接插入至对应的电极内。
[0081] 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屏幕模组还包括填充层6,填充层6被设置填充第三绝缘层56的上方,以及光源1与第二遮光层4之间的间隙,以及光源1与第三绝缘层56之间的间隙。填充层6比如是Si胶,填充层6将光源1和功能层5封在一起,外观平整,有效保护整体,避免外界的蒸气进入。
[0082]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屏幕模组还包括光学胶层(OCA)7,光学胶层7设置于填充层6的上方,以覆盖填充层6、光源1以及第二遮光层4,进一步实现封装效果,保证外观的平整性,使得填充层6、光源1以及第二遮光层4的连接更加可靠。其中,光学胶层减少眩光,能够减少反射式液晶显示器发出光的损失,增加反射式液晶显示器的亮度,并提供较高的透射率,减少能耗,隔绝灰尘和水汽,保证洁净度。
[0083]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屏幕模组还包括荧光层8,荧光层8层叠于光学胶层7之上。其中,荧光层8在保护层2上的投影与光源1在保护层2上的投影至少有部分重合,以便于光源1所发出的光可以打到荧光层8上。其中,荧光层8比如是荧光粉,其光源1所发出的光打到荧光粉上,激发荧光粉,以发出红光和蓝光,混合到一起,就可以呈现不同的颜色,实现多彩显示。相较于相关技术中的RGB三种光,本公开的方式不仅价格低,还可以具有相同的显示效果。
[0084]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屏幕模组还包括第三遮光层9,第三遮光层9沿荧光层的周向方向延伸形成,以对荧光层8形成遮挡,避免光线侧漏,影响显示效果。
[0085] 本公开所提出的屏幕模组,设置保护层,当其光源的引脚高度不同时,可以起到台阶、平坦和沉积保护层的作用。当其光源的引脚高度相同时,保护层可以不开孔,作为平坦层和第一绝缘层、第二绝缘层实现沉积保护。
[0086] 对光源的周向设置第二遮光层,有效改善光源的侧面发光问题,避免引起的对比度下降及串扰。且由于第二遮光层的设置,可以减小第一遮光层的面积,减少第一遮光层的遮挡区域,增加开口率。。
[0087] 采用蓝色光源与荧光粉结合,设计冗余少,成本低,具有市场竞争力,利于实现市场化推广。
[0088] 本公开还提出了一种显示装置,包括玻璃盖板、以及如上述任一个实施例中的屏幕模组。其中,屏幕模组层叠于玻璃盖板之上。显示装置比如是反射式液晶显示器,提升显示装置的显示效果。
[0089] 本公开还提出了一种终端设备,终端设备比如是手机、平板电脑、便携式电脑、穿戴式设备等。其中,终端设备包括上述实施例中的显示装置,以支持终端设备的显示功能。
[0090] 本领域技术人员在考虑说明书及实践这里公开的发明后,将容易想到本发明的其它实施方案。本申请旨在涵盖本发明的任何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这些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遵循本发明的一般性原理并包括本公开未公开的本技术领域中的公知常识或惯用技术手段。说明书和实施例仅被视为示例性的,本发明的真正范围和精神由下面的权利要求指出。
[0091] 应当理解的是,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面已经描述并在附图中示出的精确结构,并且可以在不脱离其范围进行各种修改和改变。本发明的范围仅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来限制。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