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利分类库 / 光学 / 一种离焦镜片

一种离焦镜片

申请号 CN202410276608.0 申请日 2024-03-12 公开(公告)号 CN117930525A 公开(公告)日 2024-04-26
申请人 苏州高视高清医疗技术有限公司; 发明人 肖真; 王成;
摘要 本 发明 公开了一种离焦镜片,包括镜片主体和微透镜结构,镜片主体包括中心光学区和微透镜分布区,位于微透镜分布区的微透镜结构包括多个围绕中心光学区设置且沿镜片主体的径向方向排列的波浪形环带,波浪形环带包括多个微透镜,在波浪形环带内,相邻两个微透镜相切。本发明 实施例 提供的离焦镜片,可以在微透镜分布区形成微透镜稀疏区域和微透镜稠密的区域,在微透镜稠密的区域微透镜高 密度 分布,提供较高的微透镜面积占比;在微透镜稀疏的区域微透镜低密度分布,提供较低的微透镜面积占比,使得微透镜的分布密度是变化的,呈非均匀分布模式,进而在用户眼球运动时,产生动态的视觉刺激,更有效地控制近视发展,增强 治疗 效果。
权利要求

1.一种离焦镜片,其特征在于,包括镜片主体和设置在所述镜片主体上的微透镜结构;
所述镜片主体包括中心光学区和围绕所述中心光学区设置的微透镜分布区,所述微透镜结构位于所述微透镜分布区;
所述微透镜结构包括多个围绕所述中心光学区设置的波浪形环带,多个所述波浪形环带沿所述镜片主体的径向方向排列;
所述波浪形环带包括多个微透镜,在所述波浪形环带内,相邻两个所述微透镜相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离焦镜片,其特征在于,
所述波浪形环带包括多个沿周向依次排布的波峰和波谷;
不同所述波浪形环带中的所述波峰的数量相同;
不同所述波浪形环带中的所述波谷的数量相同。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离焦镜片,其特征在于,
所述波浪形环带中的多个波峰沿周向均匀分布;
所述波浪形环带中的多个波谷沿周向均匀分布。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离焦镜片,其特征在于,
不同所述波浪形环带中的所述波峰沿所述镜片主体的径向方向排列;
不同所述波浪形环带中的所述波谷沿所述镜片主体的径向方向排列。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离焦镜片,其特征在于,
相邻两个所述波浪形环带中的所述波峰沿周向交错设置;
相邻两个所述波浪形环带中的所述波谷沿周向交错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离焦镜片,其特征在于,
多个所述波浪形环带包括相邻设置的第一波浪形环带和第二波浪形环带;
所述第一波浪形环带的所述波峰和所述第二波浪形环带的所述波谷沿所述镜片主体的径向方向相对设置;
所述第一波浪形环带的所述波谷和所述第二波浪形环带的所述波峰沿所述镜片主体的径向方向相对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离焦镜片,其特征在于,
至少两个相邻的所述波浪形环带相切。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离焦镜片,其特征在于,
所述微透镜的位置满足:
ρi=Ri+di*Cos(ni*θ);
其中,Ri为第i圈所述波浪形环带的环半径,di为第i圈所述波浪形环带的预设波动参数,ni为第i圈所述波浪形环带中波峰或波谷的数量,θ为所述微透镜的坐标,ρi为第i圈所述波浪形环带中的所述微透镜的半径坐标,1≤i≤N,i为正整数,N为所述波浪形环带的数量。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离焦镜片,其特征在于,
d1≤dj;
其中,d1为第1圈所述波浪形环带的预设波动参数,dj为第j圈所述波浪形环带的预设波动参数,2≤j≤N,且j为正整数。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离焦镜片,其特征在于,
dk‑1≤dk;
其中,dk‑1为第k‑1圈所述波浪形环带的预设波动参数,dk为第k圈所述波浪形环带的预设波动参数,2≤k≤N,且k为正整数。

说明书全文

一种离焦镜片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光学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离焦镜片。

背景技术

[0002] 在控制儿童近视进展的研究中,目前普遍的做法是在眼镜片上添加微透镜,以在周边视网膜形成近视离焦,从而控制近视的加深。
[0003] 现有微透镜框架镜的设计主要依赖于固定的微透镜分布,常见为环形或等距分布,且面积占比相对固定,在微透镜的分布规律、面积占比以及屈光度方面存在局限,这可能导致治疗效果的不稳定或不足。同时,这种设计忽略了眼球运动时视网膜受到的不同区域光线刺激的变化,导致在实际使用中,无法动态地对视网膜产生不同区域的近视离焦,从而可能影响治疗的效果和舒适度。

发明内容

[0004]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离焦镜片,以优化微透镜的分布设计,在眼球运动时产生动态变化的视觉刺激,解决眼球运动带来的变化问题,以提供更为动态且有效的近视控制。
[0005]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离焦镜片,包括镜片主体和设置在所述镜片主体上的微透镜结构;
[0006] 所述镜片主体包括中心光学区和围绕所述中心光学区设置的微透镜分布区,所述微透镜结构位于所述微透镜分布区;
[0007] 所述微透镜结构包括多个围绕所述中心光学区设置的波浪形环带,多个所述波浪形环带沿所述镜片主体的径向方向排列;
[0008] 所述波浪形环带包括多个微透镜,在所述波浪形环带内,相邻两个所述微透镜相切。
[0009] 可选的,所述波浪形环带包括多个沿周向依次排布的波峰和波谷;
[0010] 不同所述波浪形环带中的所述波峰的数量相同;
[0011] 不同所述波浪形环带中的所述波谷的数量相同。
[0012] 可选的,所述波浪形环带中的多个波峰沿周向均匀分布;
[0013] 所述波浪形环带中的多个波谷沿周向均匀分布。
[0014] 可选的,不同所述波浪形环带中的所述波峰沿所述镜片主体的径向方向排列;
[0015] 不同所述波浪形环带中的所述波谷沿所述镜片主体的径向方向排列。
[0016] 可选的,相邻两个所述波浪形环带中的所述波峰沿周向交错设置;
[0017] 相邻两个所述波浪形环带中的所述波谷沿周向交错设置。
[0018] 可选的,多个所述波浪形环带包括相邻设置的第一波浪形环带和第二波浪形环带;
[0019] 所述第一波浪形环带的所述波峰和所述第二波浪形环带的所述波谷沿所述镜片主体的径向方向相对设置;
[0020] 所述第一波浪形环带的所述波谷和所述第二波浪形环带的所述波峰沿所述镜片主体的径向方向相对设置。
[0021] 可选的,至少两个相邻的所述波浪形环带相切。
[0022] 可选的,所述微透镜的位置满足:
[0023] ρi=Ri+di*Cos(ni*θ);
[0024] 其中,Ri为第i圈所述波浪形环带的环半径,di为第i圈所述波浪形环带的预设波动参数,ni为第i圈所述波浪形环带中波峰或波谷的数量,θ为所述微透镜的坐标,ρi为第i圈所述波浪形环带中的所述微透镜的半径坐标,1≤i≤N,i为正整数,N为所述波浪形环带的数量。
[0025] 可选的,d1≤dj;
[0026] 其中,d1为第1圈所述波浪形环带的预设波动参数,dj为第j圈所述波浪形环带的预设波动参数,2≤j≤N,且j为正整数。
[0027] 可选的,dk‑1≤dk;
[0028] 其中,dk‑1为第k‑1圈所述波浪形环带的预设波动参数,dk为第k圈所述波浪形环带的预设波动参数,2≤k≤N,且k为正整数。
[0029]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离焦镜片,在微透镜分布区设置微透镜结构,微透镜结构包括多个围绕中心光学区设置且沿镜片主体的径向方向排列的波浪形环带,波浪形环带中相邻两个微透镜相切,从而在微透镜成簇的区域使微透镜高密度分布,提供较高的微透镜面积占比;在微透镜间隔的区域微透镜低密度分布,提供较低的微透镜面积占比,使得微透镜的分布密度是变化的,呈非均匀分布模式,进而在用户眼球运动时,产生动态的视觉刺激,更有效地控制近视发展,增强治疗效果。
[0030] 应当理解,本部分所描述的内容并非旨在标识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关键或重要特征,也不用于限制本发明的范围。本发明的其它特征将通过以下的说明书而变得容易理解。附图说明
[0031]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32] 图1为相关技术中的一种离焦镜片的结构示意图;
[0033] 图2为相关技术中的一种离焦镜片的面积占比示意图;
[0034] 图3为相关技术中的另一种离焦镜片的面积占比示意图;
[0035]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离焦镜片的结构示意图;
[0036]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离焦镜片的结构示意图;
[0037]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离焦镜片的面积占比示意图;
[0038]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离焦镜片的面积占比示意图;
[0039]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离焦镜片的结构示意图;
[0040]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离焦镜片的面积占比示意图;
[0041]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再一种离焦镜片的面积占比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42]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发明方案,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的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0043]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发明的实施例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0044] 图1为相关技术中的一种离焦镜片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该离焦镜片上的微透镜呈圆环形分布,其采用均一对称的分布模式。
[0045] 图2为相关技术中的一种离焦镜片的面积占比示意图,其中,图2表示离焦镜片在直径45mm的范围内,以4mm直径瞳孔为例,计算当目光注视镜片不同位置时,微透镜占中心视角的面积比例,黄色代表微透镜占中心视角的面积比例较高,绿色代表微透镜占中心视角的面积比例较低。
[0046] 图3为相关技术中的另一种离焦镜片的面积占比示意图,其中,横坐标表示面积占比,单位为%,纵坐标表示频数。
[0047] 如图1‑图3所示,相关技术中的离焦镜片,大多数区域微透镜的分布密度在~0.45左右(在图3中形成窄峰),微透镜的密度分布比较均一。其中,由于框架眼镜与眼球之间没有固定关系,眼球的运动意味着用户实际上会看向镜片的不同区域,这种设计在眼球运动时,微透镜在中心视角的分布密度变化不明显,在实际使用中,无法动态地对视网膜产生不同区域的近视离焦,从而影响治疗的效果和舒适度,导致治疗效果受限。
[0048] 基于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离焦镜片,包括镜片主体和设置在镜片主体上的微透镜结构;镜片主体包括中心光学区和围绕中心光学区设置的微透镜分布区,微透镜结构位于微透镜分布区;微透镜结构包括多个围绕中心光学区设置的波浪形环带,多个波浪形环带沿镜片主体的径向方向排列;波浪形环带包括多个微透镜,在波浪形环带内,相邻两个微透镜相切。
[0049]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以在微透镜分布区形成微透镜稀疏区域和微透镜稠密的区域,在微透镜稠密的区域使微透镜高密度分布,提供较高的微透镜面积占比;在微透镜稀疏的区域微透镜低密度分布,提供较低的微透镜面积占比,使得微透镜的分布密度是变化的,呈非均匀分布模式,进而在用户眼球运动时,产生动态的视觉刺激,更有效地控制近视发展,增强治疗效果。
[0050] 以上是本发明的核心思想,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0051]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离焦镜片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离焦镜片的结构示意图,如图4和图5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离焦镜片包括镜片主体10和设置在镜片主体10上的微透镜结构11。镜片主体10包括中心光学区101和围绕中心光学区101设置的微透镜分布区102,微透镜结构11位于微透镜分布区102。微透镜结构11包括多个围绕中心光学区101设置的波浪形环带111,多个波浪形环带111沿镜片主体10的径向方向排列。波浪形环带111包括多个微透镜20,在波浪形环带111内,相邻两个微透镜
20相切。
[0052] 其中,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离焦镜片可用于框架眼镜,以使框架眼镜用于控制用户眼睛的近视发展,但并不局限于此。
[0053] 具体的,如图4和图5所示,镜片主体10可以采用聚酸酯(PC)材料制造,以使镜片主体10具有优良的光学性能、高冲击强度以及抗紫外线性能,但并不局限于此。
[0054] 镜片主体10在中心位置处设置有中心光学区101,中心光学区101内不分布微透镜,中心光学区101用于常规的视校正,以使入射光在视网膜上形成清晰的焦点。
[0055] 在中心光学区101外围设置有微透镜分布区102,微透镜分布区102为具有特定直径范围的环形区域,镜片主体10在微透镜分布区102内设置有微透镜结构11。
[0056] 其中,微透镜结构11在光线透过时能在视网膜前形成聚焦点,产生近视离焦效果,延缓眼轴增长,在保持眼镜镜片外观透明的情况下,控制用户眼睛的近视发展,且加工方便。
[0057] 进一步地,如图5所示,微透镜结构11包括多个波浪形环带111,波浪形环带111环绕中心光学区101设置,且多个波浪形环带111沿镜片主体10的中心指向镜片主体10的边缘的方向排布,即多个波浪形环带111以同心环带的方式配置在镜片主体10上。
[0058] 其中,如图5所示,波浪形环带111为具有波浪状轮廓的环形结构,具体的,波浪形环带111包括连续并呈周期性变化的多个弯曲段,弯曲段依次连接形成闭合结构,整体形状呈现出类波浪起伏的花环形态。
[0059] 进一步地,波浪形环带111由一系列交替的凸起部分与凹陷部分构成,相邻凸起部分与凹陷部分之间的过渡平滑,使得波浪形环带111在周向(即圆周方向)上的轮廓呈现出连续不断的波峰与波谷。
[0060] 进一步地,一个波浪形环带111由多个微透镜20构成,且一个波浪形环带111中的多个微透镜20环绕中心光学区101设置。
[0061] 其中,微透镜20可以采用聚碳酸酯(PC)材料制造,以使微透镜20具有优良的光学性能、高冲击强度以及抗紫外线性能,但并不局限于此。
[0062] 继续参考图5,在波浪形环带111内,相邻两个微透镜20相切,如此可以使波浪形环带111中的微透镜密度较高。
[0063] 如图5所示,可选的,相邻两个波浪形环带111之间的距离为ΔR,D1≤ΔR≤4*D1,其中,D1为微透镜20的直径。
[0064] 如此设置,可以使相邻两个波浪形环带111之间的距离ΔR不会过小而使相邻两个波浪形环带111之间出现交叠,也可以使相邻两个波浪形环带111之间的距离ΔR不会过大而大幅降低微透镜结构11在微透镜分布区102的面积占比,从而确保产生较好的近视离焦效果。
[0065]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通过设置微透镜结构11包括多个围绕中心光学区101设置且沿镜片主体10的径向方向排列的波浪形环带111,可以使局部的微透镜填充率(即微透镜的面积占比)分布更加多样,在微透镜分布区102形成微透镜稀疏区域和微透镜稠密的区域,从而使微透镜20的分布密度是变化且不均一的,形成非均匀、非连续分布。
[0066] 其中,由于框架眼镜与眼球之间没有固定关系,眼球的运动意味着用户实际上会看向镜片的不同区域,眼球的扫视运动会使不同密度的微透镜光线投射到视网膜上,使得用户眼球运动时视网膜接收到的光线刺激发生改变,产生动态变化的视觉刺激,而不是静态的,这样的动态变化是间断性的,间断性的近视离焦刺激比持续性的近视离焦刺激能更有效地控制近视发展,从而可增强治疗效果,同时,还可减少对用户正常视力的影响。
[0067] 示例性的,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离焦镜片的面积占比示意图,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离焦镜片的面积占比示意图,其中,图6表示离焦镜片在直径45mm的范围内,以4mm直径瞳孔为例,计算当目光注视镜片不同位置时,微透镜占中心视角的面积比例,黄色代表微透镜占中心视角的面积比例较高,绿色代表微透镜占中心视角的面积比例较低。图7中横坐标表示面积占比,单位为%,纵坐标表示频数。
[0068] 如图5‑图7所示,以ΔR=2*D1为例进行说明,在微透镜成簇的区域,微透镜20高密度分布(如图6中波浪形环带111的凹陷部分微透镜的分布密度较高),使得该区域的微透镜20具有较高的面积占比,可以保持微透镜分布区102内整体的微透镜结构11具有较高的面积占比;而在微透镜间隔的区域,微透镜20低密度分布(如图6中波浪形环带111的凸起部分微透镜的分布密度较低),使得该区域的微透镜20的面积占比降低。如此,在图7中形成较宽范围的微透镜分布密度,微透镜的分布密度是变化的,在用户眼球运动时,能够产生动态的视觉刺激,从而更有效地控制近视发展,增强治疗效果。
[0069] 需要说明的是,如图5‑图7所示,相邻波浪形环带111之间的间隔距离大于0(例如相邻波浪形环带111之间的间隔距离等于微透镜20的直径),还可以使波浪形环带111内微透镜20的分布密度较高,相邻波浪形环带111之间微透镜20的分布密度较低,进一步降低微透镜分布密度的均一性,从而在用户眼球运动时产生动态的视觉刺激,更有效地控制近视发展,增强治疗效果。
[0070] 在其他实施例中,相邻波浪形环带111之间的间隔距离也可以等于0,即相邻波浪形环带111之间相切,从而有利于提高微透镜的面积占比,产生更好的近视离焦效果,有效控制近视进展。
[0071] 综上所述,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离焦镜片,在微透镜分布区设置微透镜结构,微透镜结构包括多个围绕中心光学区设置且沿镜片主体的径向方向排列的波浪形环带,波浪形环带中相邻两个微透镜相切,从而在微透镜成簇的区域使微透镜高密度分布,提供较高的微透镜面积占比;在微透镜间隔的区域微透镜低密度分布,提供较低的微透镜面积占比,使得微透镜的分布密度是变化的,呈非均匀分布模式,进而在用户眼球运动时,产生动态的视觉刺激,更有效地控制近视发展,增强治疗效果。
[0072] 继续参考图5,可选的,波浪形环带111包括多个沿周向依次排布的波峰和波谷,不同波浪形环带111中的波峰的数量相同,不同波浪形环带111中的波谷的数量相同。
[0073] 具体的,如图5所示,波浪形环带111的波峰向远离中心光学区101的方向凸起,波浪形环带111的波谷向靠近中心光学区101的方向凹陷,波浪形环带111的波峰和波谷沿周向(即圆周方向)依次连接,整体呈现出近似多边形的轮廓形状。
[0074]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各个波浪形环带111具有相同的波峰数量,并具有相同的波谷数量,在能够实现动态视觉刺激,有效地控制近视的进展的同时,设计简单,容易实现,同时,有利于提高离焦镜片视觉透光的均匀性,增强视觉舒适性。
[0075] 继续参考图5,可选的,波浪形环带111中的多个波峰沿周向(即圆周方向)均匀分布,波浪形环带111中的多个波谷沿周向(即圆周方向)均匀分布。
[0076] 具体的,如图5所示,通过设置波浪形环带111中的多个波峰沿周向均匀分布,波浪形环带111中的多个波谷沿周向均匀分布,可使波浪形环带111的波峰和波谷整体呈现出近似正多边形的轮廓形状,在能够实现动态视觉刺激,有效地控制近视的进展的同时,设计简单,容易实现,同时,有利于提高离焦镜片视觉透光的均匀性,增强视觉舒适性。
[0077] 继续参考图5,可选的,不同波浪形环带111中的波峰沿镜片主体10的径向方向排列,不同波浪形环带111中的波谷沿镜片主体10的径向方向排列。
[0078] 具体的,如图5所示,沿镜片主体10的径向方向,各个波浪形环带111的波峰位置位于同一条直径线段上,各个波浪形环带111的波谷位置位于同一条直径线段上,或者说,各个波浪形环带111的起始角度均相同。
[0079] 如此设置,在能够实现动态视觉刺激,有效地控制近视的进展的同时,有利于提高离焦镜片视觉透光的均匀性,增强视觉舒适性。
[0080]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离焦镜片的结构示意图,如图8所示,可选的,相邻两个波浪形环带111中的波峰沿周向(即圆周方向)交错设置,相邻两个波浪形环带111中的波谷沿周向(即圆周方向)交错设置。
[0081] 具体的,如图8所示,相邻两个波浪形环带111中的波峰在圆周方向上处于不同的角度位置,相邻两个波浪形环带111中的波谷在圆周方向上处于不同的角度位置,此时,相邻两个波浪形环带111的起始角度不同,可以使相邻两个波浪形环带111中沿镜片主体10的径向方向排列的两个微透镜20之间可以具有不同的距离,即相邻两个波浪形环带111在不同位置处可以具有不同的间隙距离。
[0082] 其中,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离焦镜片的面积占比示意图,图9表示离焦镜片在直径45mm的范围内,以4mm直径瞳孔为例,计算当目光注视镜片不同位置时,微透镜占中心视角的面积比例,黄色代表微透镜占中心视角的面积比例较高,绿色代表微透镜占中心视角的面积比例较低。如图9所示,相邻两个波浪形环带111距离较近的区域中微透镜密度更高,使得该区域的微透镜20具有较高的面积占比;相邻两个波浪形环带111之间距离较远的区域中微透镜密度更低,使得该区域的微透镜20的面积占比降低,从而在微透镜分布区102形成微透镜稀疏区域和微透镜稠密的区域,可以增强微透镜20的分布密度的非均匀性,进而在用户眼球运动时视网膜接收到的光线刺激发生更大改变,产生动态变化的视觉刺激,更有效地控制近视发展,增强治疗效果。
[0083] 需要说明的是,可以根据实际需求对相邻两个波浪形环带111的起始角度之间的差值(即交错角度)进行调整,其中,任意相邻两个波浪形环带111的起始角度之间的差值(即交错角度)可以相同,有利于提高离焦镜片视觉透光的均匀性,增强视觉舒适性。在其他实施例中,任意相邻两个波浪形环带111的起始角度之间的差值(即交错角度)也可以相同,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做具体限定。
[0084] 继续参考图8和图9,可选的,多个波浪形环带111包括相邻设置的第一波浪形环带111A和第二波浪形环带111B,第一波浪形环带111A的波峰和第二波浪形环带111B的波谷沿镜片主体10的径向方向相对设置,第一波浪形环带111A的波谷和第二波浪形环带111B的波峰沿镜片主体10的径向方向相对设置。
[0085] 其中,如图8和图9所示,存在至少两个相邻波浪形环带111,其波峰和波谷沿镜片主体10的径向方向相对设置,即相邻两个波浪形环带111的波峰和波谷位置位于同一条直径线段上,此时,相邻两个波浪形环带111的起始角度之间的差值可以为π/n,n为波浪形环带111中波峰(或波谷)的数量,如此可进一步增强微透镜20分布密度的非均匀性,从而在用户眼球运动时视网膜接收到的光线刺激发生更大改变,产生动态变化的视觉刺激,更有效地控制近视发展,增强治疗效果。
[0086] 具体的,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再一种离焦镜片的面积占比示意图,图10中横坐标表示面积占比,单位为%,纵坐标表示频数。如图8‑图10所示,存在两个相邻波浪形环带111分别为第一波浪形环带111A和第二波浪形环带111B,第一波浪形环带111A位于第二波浪形环带111B靠近中心光学区101的一侧,其中,第一波浪形环带111A的波峰和第二波浪形环带111B的波谷沿镜片主体10的径向方向相对设置,可以使第一波浪形环带111A的波峰和第二波浪形环带111B的波谷相对的位置区域中微透镜20的分布密度更高,使得该区域的微透镜20具有较高的面积占比;同时,第一波浪形环带111A的波谷和第二波浪形环带111B的波峰相对的位置区域中微透镜20的分布密度更低,使得该区域的微透镜20的面积占比降低,从而在微透镜分布区102形成微透镜稀疏区域和微透镜稠密的区域,进一步降低微透镜分布密度的均一性,在图10中形成更宽范围的微透镜分布密度,微透镜的分布密度产生更大的变化,进而在用户眼球运动时产生动态的视觉刺激,更有效地控制近视发展,增强治疗效果。
[0087] 进一步地,如图8和图9所示,任意相邻的两个波浪形环带111,其波峰和波谷均沿镜片主体10的径向方向相对设置,如此可进一步增强微透镜20分布密度的非均匀性,从而在用户眼球运动时视网膜接收到的光线刺激发生更大改变,产生动态变化的视觉刺激,更有效地控制近视发展,增强治疗效果,同时,还有利于提高离焦镜片视觉透光的均匀性,增强视觉舒适性。
[0088] 继续参考图8,可选的,至少两个相邻的波浪形环带111相切。
[0089] 其中,如图8所示,通过设置至少两个相邻的波浪形环带111相切,可以进一步增大相邻两个波浪形环带111在相切位置区域中微透镜20分布密度,从而进一步增强微透镜20分布密度的非均匀性,使得用户眼球运动时视网膜接收到的光线刺激发生更大改变,更有效地控制近视发展,增强治疗效果。
[0090] 继续参考图5和图8,微透镜20的位置满足极坐标方程:
[0091] ρi=Ri+di*Cos(ni*θ);
[0092] 其中,Ri为第i圈波浪形环带111的环半径,di为第i圈波浪形环带111的预设波动参数,ni为第i圈波浪形环带111中波峰或波谷的数量,θ为微透镜20的角坐标,ρi为第i圈波浪形环带111中的微透镜20的半径坐标,1≤i≤N,i为正整数,N为波浪形环带111的数量。
[0093] 具体的,第1圈波浪形环带111为距离中心光学区101最近的波浪形环带111,第N圈波浪形环带111为距离中心光学区101最远的波浪形环带111。
[0094] Ri为第i圈波浪形环带111的环半径,波浪形环带111的环半径可以为波浪形环带111中各个微透镜20的几何中心与中心光学区101的几何中心之间的平均距离。
[0095] 其中,R1为第1圈波浪形环带111的环半径,可选的,R1=D2/2+D1/2,其中,D2为中心光学区101的直径,D1为微透镜20的直径,如此可保证中心光学区101的直径D2满足需求。
[0096] di为第i圈波浪形环带111的预设波动参数,其中,di的数值越大,波浪形环带111的波动幅度(抖动程度)越大,波浪形环带111的形状与圆环形状之间的差别就越大;di的数值越小,波浪形环带111的波动幅度(抖动程度)越小,波浪形环带111的形状越接近于圆环形状。
[0097] 可选的,0.1*(D1/2)≤di≤D1/2,其中,D1为微透镜20的直径,(D1/2)即为微透镜20的半径。
[0098]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第i圈波浪形环带111的预设波动参数di满足0.1*(D1/2)≤di≤D1/2,可以使波浪形环带111的波动幅度(抖动程度)不会太小而使波浪形环带111过于接近圆环形状,达不到产生动态的视觉刺激,更有效地控制近视发展的效果,同时,还使波浪形环带111的波动幅度(抖动程度)不会太大而影响用户的正常视力,导致用户佩戴的舒适性降低。
[0099] ni为第i圈波浪形环带111中波峰或波谷的数量,可选的,6≤ni≤16。
[0100] 其中,通过对波浪形环带111中波峰或波谷的数量进行合理设置,一方面可以使波浪形环带111的波动数量不会太多而使波浪形环带111过于接近圆环形状,达不到产生动态的视觉刺激,更有效地控制近视发展的效果,另一方面,还可以使波浪形环带111的波动数量不会太少而影响用户的正常视力,导致用户佩戴的舒适性降低。
[0101] 可选的,d1≤dj,其中,d1为第1圈波浪形环带111的预设波动参数,dj为第j圈波浪形环带111的预设波动参数,2≤j≤N,且j为正整数。
[0102]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第1圈波浪形环带111的预设波动参数d1较小,可以缩小第1圈波浪形环带111的波动幅度(抖动程度),使第1圈波浪形环带111的形状更接近于圆环形状,从而可以降低第1圈波浪形环带111进入中心光学区101的微透镜面积,降低对用户正常视力的影响,提高用户佩戴的舒适性。
[0103] 通过设置第2~N圈波浪形环带111的预设波动参数dj较大,可以提高第2~N圈波浪形环带111的波动幅度(抖动程度),使第2~N圈波浪形环带111中微透镜20的分布密度产生更大的变化,进而在用户眼球运动时产生动态的视觉刺激,更有效地控制近视发展,增强治疗效果。
[0104] 示例性的,d1=0.7*(D1/2),dj=D1/2,已达到更优的治疗效果和舒适度,但并不局限于此。
[0105] 需要说明的是,当ΔR=2*D1,相邻两个波浪形环带111的起始角度之间的差值为π/n时,d=D1/2,可以使相邻两个波浪形环带111相切,从而可以进一步增大相邻两个波浪形环带111在相切位置区域中微透镜20分布密度,增强微透镜20分布密度的非均匀性,使得用户眼球运动时视网膜接收到的光线刺激发生更大改变,更有效地控制近视发展,增强治疗效果。其中,d为波浪形环带111的预设波动参数,ΔR为相邻两个波浪形环带111之间的距离,D1为微透镜20的直径,n为波浪形环带111中波峰(或波谷)的数量。
[0106] 可选的,dk‑1≤dk;
[0107] 其中,dk‑1为第k‑1圈波浪形环带111的预设波动参数,dk为第k圈波浪形环带111的预设波动参数,2≤k≤N,且k为正整数。
[0108] 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沿中心光学区101指向微透镜分布区102的方向,波浪形环带111的预设波动参数d逐渐增大,此时,越靠近中心光学区101的波浪形环带111,其预设波动参数d越小,波浪形环带111的波动幅度(抖动程度)越小,波浪形环带111的形状越接近于圆环形状;同时,越远离中心光学区101的波浪形环带111,其预设波动参数d越大,波浪形环带111的波动幅度(抖动程度)越大,波浪形环带111的形状与圆环形状之间的差别就越大。如此设置,可以降低靠近中心光学区101的波浪形环带111对用户正常视力的影响,提高用户佩戴的舒适性;并增强远离中心光学区101的波浪形环带111产生的动态视觉刺激,更有效地控制近视发展的效果。
[0109] 需要说明的是,每一圈波浪形环带111的预设波动参数以及其他参数的具体数值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设置,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做具体限定。
[0110] 继续参考图4,可选的,中心光学区101的直径为D2,7mm≤D2≤9mm。
[0111] 其中,中心光学区101的直径D2对治疗范围至关重要,通过缩小中心光学区101的直径D2可以提高治疗范围,但患者在观看近处时会产生眼球会聚运动,过小的中心光学区101的直径D2可能会使患者在眼球运动时感觉到不适。
[0112]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中心光学区101的直径D2满足7mm≤D2≤9mm,一方面可以使中心光学区101的直径D2不会过小而影响用户佩戴的舒适性,另一方面可以使中心光学区101的直径D2不会过大而使治疗范围太小,影响近视离焦效果。
[0113] 示例性的,可以设置中心光学区101的直径D2为7mm,以扩大有效治疗区域至周边视网膜的12°到20°范围,有助于有效控制近视进展。
[0114] 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设置中心光学区101的直径D2为9mm,以覆盖视网膜视场角大约15°的范围,有效的治疗区域大约是15°到20°的视场角,在确保控制近视的进展的同时,有助于最小化对用户正常视力的影响,改善用户佩戴的舒适性。
[0115] 需要说明的是,中心光学区101的直径D2可以根据患者对微透镜的耐受适应性不同进行调整,在一些实施例中,中心光学区101的直径D2也可以设置为8mm等,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做具体限定。
[0116] 继续参考图4,可选的,微透镜分布区102的外径为D3,40mm≤D3≤70mm。
[0117] 其中,通过设置微透镜分布区102的外径D3满足40mm≤D3≤70mm,可以实现覆盖视网膜10°到20°的范围,从而在周边视网膜10°到20°的范围内形成强烈的近视离焦,可以有效控制近视的进展。
[0118] 示例性的,微透镜分布区102的外径D3为55mm,以扩大有效治疗区域至周边视网膜的10°到20°范围,但并不局限于此,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做具体限定。
[0119] 继续参考图5和图8,可选的,微透镜20的直径为D1,其中,0.5mm≤D1≤2.5mm。
[0120] 其中,通过设置微透镜20的直径d2在0.5mm到2.5mm之间,可以确保微透镜20能够保持有效的近视离焦刺激,同时,不产生明显的成像变形或像跳(成像断裂)。
[0121] 进一步地,微透镜20的直径D1满足0.8mm≤d2≤1.2mm,例如,微透镜20的直径D1为1.12mm,以达到更优的近视离焦刺激,同时,不产生明显的成像变形或像跳(成像断裂),但并不局限于此。
[0122] 可选的,微透镜20的表面形状可采用球面,即微透镜20为球面透镜,其中,球面设计可以降低加工难度。
[0123] 在另一实施例中,微透镜20的表面形状也可采用非球面,即微透镜20为非球面透镜,其中,非球面微透镜是指透镜表面的剖面为圆锥曲线构成的微透镜,非球面设计可以优化光线聚焦。
[0124] 进一步地,非球面微透镜表面的非球面系数为Q,‑104≤Q≤+104,如此设置有利于进一步优化光线聚焦。
[0125] 在又一实施例中,微透镜20还可以是平面轴锥镜或球面轴锥镜,轴锥镜形状是一种特殊的非球面透镜,轴锥镜形状设计可以使微透镜20对透过的光线进行散射,使视网膜上的成像质量降低,从而降低周边视网膜对比度,同时控制进入眼镜镜片的光线的聚焦,使光线聚焦在视网膜前方,产生近视离焦,延缓眼轴增长,在保持眼镜镜片外观透明的情况下,控制用户眼睛的近视发展,加工方便。
[0126] 需要说明的是,不同位置的微透镜20的加光度可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设置,可选的,微透镜20的加光度可以在+2D到+20D之间变化,以提供不同程度的近视离焦效果,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做具体限定。
[0127] 继续参考图5和图8,可选的,微透镜结构11的面积与微透镜分布区102的面积之间的比值为b,其中,30%≤b≤60%。
[0128] 其中,微透镜结构11的面积与微透镜分布区102的面积之间的比值即为微透镜结构11在微透镜分布区102的面积占比。
[0129]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微透镜分布区102的面积占比在30%至60%之间,可以在实现动态视觉刺激,有效地控制近视的进展的同时,帮助用户更好的适应佩戴后的光焦度变化,提高用户佩戴的舒适性。
[0130] 进一步地,微透镜结构11的面积与微透镜分布区102的面积之间的比值b满足35%≤b≤55%,例如,b=40%,以在产生更好的近视离焦效果,有效控制近视进展的同时,提高用户佩戴的舒适性,但并不局限于此。
[0131] 应该理解,可以使用上面所示的各种形式的流程,重新排序、增加或删除步骤。例如,本发明中记载的各步骤可以并行地执行也可以顺序地执行也可以不同的次序执行,只要能够实现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所期望的结果,本文在此不进行限制。
[0132] 上述具体实施方式,并不构成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明白的是,根据设计要求和其他因素,可以进行各种修改、组合、子组合和替代。任何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保护范围之内。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