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利分类库 / 光学 / 车载显示屏及车辆

车载显示屏及车辆

申请号 CN202210928115.1 申请日 2022-08-03 公开(公告)号 CN115113437B 公开(公告)日 2024-05-14
申请人 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发明人 季昱; 李晶; 张强;
摘要 本 发明 公开了一种车载显示屏,包括中框、TFT FOG、 背光 模组以及设置于TFT FOG和背光模组之间的导光结构,所述TFT FOG通过导光结构胶与所述中框连接,导光结构胶位于所述导光结构的外侧,所述背光模组产生的光线能够从导光结构的侧面投射到导光结构胶上,通过导光结构胶的折射作用,使得光线得以投射到TFT FOG的侧边区域。本发明的车载显示屏,可以大幅度降低显示屏黑边,提升显示屏美观程度。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车辆。
权利要求

1.车载显示屏,包括中框、TFT FOG、背光模组以及设置于TFT FOG和背光模组之间的导光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TFT FOG通过导光结构胶与所述中框连接,导光结构胶位于所述导光结构的外侧,所述背光模组产生的光线能够从导光结构的侧面投射到导光结构胶上,通过导光结构胶的折射作用,使得光线得以投射到TFT FOG的侧边区域;
所述中框的表面包括第一粘接面和第二粘接面,第一粘接面和第二粘接面与所述导光结构胶粘接连接,第二粘接面与所述TFT FOG相平行,第一粘接面位于所述导光结构和第二粘接面之间,第一粘接面与第二粘接面之间具有夹且该夹角为钝角;
所述第一粘接面的第一端与所述TFT FOG之间的距离大于第一粘接面的第二端与TFT FOG之间的距离,第一粘接面的第一端与所述导光结构之间的距离小于第一粘接面的第二端与导光结构之间的距离,第一粘接面的第一端和第二端为第一粘接面的宽度方向上的相对两端,第一粘接面的第一端与导光结构的侧面相接触,第一粘接面的第二端与第二粘接面的宽度方向上的一端连接;
所述中框的表面还包括第三粘接面,第三粘接面与所述导光结构胶粘接连接,第三粘接面与所述第二粘接面相垂直;
所述导光结构胶包括第一粘接部和第二粘接部,第一粘接部位于所述导光结构和第二粘接部之间,第一粘接部的厚度为从第一端至第二端逐渐减小,第一粘接部的第一端与导光结构之间的距离小于第一粘接部的第二端与导光结构之间的距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载显示屏,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粘接面为相对于第一粘接面为倾斜设置的斜平面,第一粘接面与第二粘接面之间具有夹角且该夹角为钝角。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载显示屏,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粘接面和第二粘接面均为矩形平面,第二粘接面的长度方向和宽度方向均与TFT FOG相平行,第一粘接面的长度方向与第二粘接面的长度方向相平行。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载显示屏,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粘接面的第一端与TFT FOG之间的垂直距离大于第一粘接面的第二端与TFT FOG之间的垂直距离,第二粘接面与TFT FOG之间的距离保持不变。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所述的车载显示屏,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光结构胶、第一粘接面和第二粘接面位于第三粘接面的同一侧,第三粘接面与导光结构的侧面相平行,导光结构胶位于第三粘接面和导光结构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所述的车载显示屏,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粘接部的厚度大小保持不变。
7.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所述的车载显示屏,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与所述中框连接的边框和覆盖在所述背光模组上的后壳,后壳位于边框的内侧。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车载显示屏,其特征在于:所述边框通过螺钉与所述中框连接,边框包括连接板、与连接板连接的第一限位板和与第一限位板连接的第二限位板,所述后壳位于第一限位板的内侧,所述中框位于第二限位板的内侧。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车载显示屏,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板与所述第一限位板和所述第二限位板相垂直,第二限位板的宽度大于第一限位板的宽度,第一限位板的厚度大于第二限位板的厚度。
10.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至9任一所述的车载显示屏。

说明书全文

车载显示屏及车辆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属于车辆零部件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本发明涉及一种车载显示屏及车辆。

背景技术

[0002] 随着汽车步入智能化时代,车载显示屏在车内的重要程度日益增长。显示屏替代了越来越多的实体按键,尺寸也逐步增大,渐渐成为汽车内饰中越来越不可忽视的设计组成部分。而随着显示屏重要程度的提升以及尺寸的增大,显示屏外观造型精致度的提升也就成为一项重要的课题。现有显示屏结构,是通过盖板、屏幕模组、支架和后壳的三明治结构构成。现有显示屏结构中,屏幕模组首先组成一个独立完整的显示屏模组,再通过通过全贴合工艺将屏幕贴合到盖板上,盖板通过粘胶固定到支架上,通过这种方式,组成一个完整的屏幕产品。在现有显示屏结构中,屏幕模组本身需要构成一个完整的结构,因此结构上会存在5mm以上的边框(以最窄的边计算)。模组贴合到盖板上之后,盖板需要有2‑3mm粘胶面,贴合在支架或后壳上。同时,模组与支架需要留2‑3mm的结构间隙。再加上后壳或者支架需要凸出玻璃1‑2mm保证屏幕不易磕碰碎裂以及其他内部结构导致的宽度占用,最终显示屏整体黑边最窄也需要10mm以上。厚重的边框宽度影响了显示屏整体的外观提升。

发明内容

[0003] 本发明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发明提供一种车载显示屏,目的是降低显示屏黑边。
[0004]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车载显示屏,包括中框、TFT FOG、背光模组以及设置于TFT FOG和背光模组之间的导光结构,所述TFT FOG通过导光结构胶与所述中框连接,导光结构胶位于所述导光结构的外侧,所述背光模组产生的光线能够从导光结构的侧面投射到导光结构胶上,通过导光结构胶的折射作用,使得光线得以投射到TFT FOG的侧边区域。
[0005] 所述中框的表面包括第一粘接面和第二粘接面,第一粘接面和第二粘接面与所述导光结构胶粘接连接,第二粘接面与所述TFT FOG相平行,第二粘接面位于所述导光结构和第一粘接面之间,第一粘接面与第二粘接面之间具有夹且该夹角为钝角。
[0006] 所述第一粘接面的第一端与所述TFT FOG之间的距离大于第一粘接面的第二端与TFT FOG之间的距离,第一粘接面的第一端与所述导光结构之间的距离小于第一粘接面的第二端与导光结构之间的距离。
[0007] 所述中框的表面还包括第三粘接面,第三粘接面与所述导光结构胶粘接连接,第三粘接面与所述第二粘接面相垂直。
[0008] 所述导光结构胶包括第一粘接部和第二粘接部,第一粘接部位于所述导光结构和第二粘接部之间,第一粘接部的厚度为从第一端至第二端逐渐减小,第一粘接部的第一端与导光结构之间的距离小于第一粘接部的第二端与导光结构之间的距离。
[0009] 所述第二粘接部的厚度大小保持不变。
[0010] 所述的车载显示屏还包括与所述中框连接的边框和覆盖在所述背光模组上的后壳,后壳位于边框的内侧。
[0011] 所述边框通过螺钉与所述中框连接,边框包括连接板、与连接板连接的第一限位板和与第一限位板连接的第二限位板,所述后壳位于第一限位板的内侧,所述中框位于第二限位板的内侧。
[0012] 所述连接板与所述第一限位板和所述第二限位板相垂直,第二限位板的宽度大于第一限位板的宽度,第一限位板的厚度大于第二限位板的厚度。
[0013]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车辆,包括所述的车载显示屏。
[0014] 本发明的车载显示屏,可以大幅度降低显示屏黑边,提升显示屏美观程度。附图说明
[0015] 图1是本发明车载显示屏的结构示意图;
[0016] 图2是本发明车载显示屏的剖面示意图;
[0017] 图3是本发明车载显示屏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0018] 图4是中框结构示意图;
[0019] 图5是显示屏边缘部分背光光路示意图;
[0020] 图6是中框楔形面示意图;
[0021] 图7是边框结构示意图;
[0022] 上述图中的标记均为:1、玻璃盖板;2、光学胶;3、导光结构胶;301、第一粘接部;302、第二粘接部;4、中框;401、第一粘接面;402、第二粘接面;403、第三粘接面;5、边框;
501、连接板;502、第一限位板;503、第二限位板;6、TFT FOG;7、导光结构;8、背光模组;9、后壳;10、螺钉。

具体实施方式

[0023] 为了便于理解本发明,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发明进行更加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发明的若干实施例,但是本发明可以通过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文本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的,提供这些实施例是为了使对本发明公开的内容更加透彻全面。
[0024]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设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平的”、“上”、“下”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
[0025] 需要说明的是,在下述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的“第一”、“第二”和“第三”并不代表结构和/或功能上的绝对区分关系,也不代表先后的执行顺序,而仅仅是为了描述的方便。
[0026]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发明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连接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发明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知识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发明,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0027] 如图1至图7所示,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车载显示屏,包括中框4、TFT FOG6、背光模组8以及设置于TFT FOG6和背光模组8之间的导光结构7,TFT FOG6通过导光结构7胶3与中框4连接,导光结构胶3位于导光结构7的外侧,背光模组8产生的光线能够从导光结构7的侧面投射到导光结构胶3上,通过导光结构胶3的折射作用,使得光线得以投射到TFT FOG6的侧边区域。
[0028] 具体地说,如图1所示,本发明的车载显示屏的结构突破了传统显示屏结构,将显示屏模组结构融入到显示屏整体结构中,然后辅以特殊的外壳结构保证其黑边宽度足够窄。本发明的车载显示屏主要包括后壳9、边框5、中框4、玻璃盖板1、TFT FOG6、导光结构7和背光模组8。玻璃盖板1和TFT FOG6之间通过贴合光学胶2粘贴连接,TFT FOG6通过导光结构胶3与中框4辅助粘贴固定。导光结构胶3可以将背光光线均匀导致TFT FOG6边缘,同时提供必要黏性将屏幕固定在结构件上。边框5通过双面胶以及螺钉10固定在中框4上。同时屏幕背面,中框4和边框5拥有足够空间安排螺钉10和卡扣结构,用来装配安装支架、PCB电路板以及后壳9等结构。
[0029] 由图1可以看出,本发明的车载显示屏,通过内部结构优化,通过一系列特殊的结构构造,减少了大量重复架构从而去除大部分不必要的结构间隙,特殊的边框5结构也使得屏幕整体强度不降低的前提下,大幅度降低了屏幕黑边宽度。
[0030] 如图1至图6所示,中框4内侧根据内部TFT FOG6、背光模组8、导光结构7等部件尺寸,制作对应的匹配结构,用来安装固定屏幕内部结构。中框4外侧匹配边框5尺寸,制作对应结构,同时间隔预留螺钉孔,用来与边框5进行紧固紧。中框4与边框5接触的两个面还可以增加双面胶辅助固定,进一步增加结构强度。中框4的材质为塑料或合金,中框4通过注塑或压铸等工艺。
[0031] 特别的,中框4粘胶固定TFT FOG6的位置采用了楔形面的结构,通过与导光结构胶3配合,可以将背光导致屏幕边缘,使屏幕边缘可以被背光点亮,以实现超窄边框5的结构。
这个结构也是本发明的车载显示屏中,在保证整体结构强度的前提下,实现超窄边框5的基础
[0032] 如图1至图6所示,液晶显示屏的显示器件TFT FOG6通过导光结构胶3与中框4、边框5固定在一起,导光结构7和背光模组8固定在TFT FOG6下方。中框4的表面包括第一粘接面401和第二粘接面402,第一粘接面401和第二粘接面402与导光结构胶3粘接连接,第二粘接面402为与TFT FOG6相平行的平面,第二粘接面402位于导光结构7和第一粘接面401之间,第二粘接面402为相对于第一粘接面401为倾斜设置的斜平面,第一粘接面401与第二粘接面402之间具有夹角且该夹角为钝角。
[0033] 如图1至图6所示,第一粘接面401的第一端与TFT FOG6之间的垂直距离大于第一粘接面401的第二端与TFT FOG6之间的垂直距离,第二粘接面402与TFT FOG6之间的距离保持不变,第一粘接面401的第一端与导光结构7之间的距离小于第一粘接面401的第二端与导光结构7之间的距离。第一粘接面401的第一端和第二端为第一粘接面401的宽度方向上的相对两端,第一粘接面401的第一端与导光结构7的侧面相接触,第一粘接面401的第二端与第二粘接面402的宽度方向上的一端连接。第一粘接面401的宽度方向与第二粘接面402的宽度之间具有夹角且该夹角为钝角,第一粘接面401和第二粘接面402均为矩形平面,第二粘接面402的长度方向和宽度方向均与TFT FOG6相平行,第一粘接面401的长度方向与第二粘接面402的长度方向相平行。
[0034] 如图1至图6所示,中框4的表面还包括第三粘接面403,第三粘接面403与导光结构胶3粘接连接,第三粘接面403与第二粘接面402相垂直,导光结构胶3、第一粘接面401和第二粘接面402位于第三粘接面403的同一侧,第三粘接面403与导光结构7的侧面相平行,导光结构胶3位于第三粘接面403和导光结构7之间。
[0035] 如图1至图6所示,导光结构胶3包括第一粘接部301和第二粘接部302,第一粘接部301位于导光结构7和第二粘接部302之间,第一粘接部301的厚度为从第一端至第二端逐渐减小,第二粘接部302的厚度与第一粘接部301的第二端的厚度大小相同,第二粘接部302的厚度保持不变,第一粘接部301的第一端与导光结构7之间的距离小于第一粘接部301的第二端与导光结构7之间的距离。第一粘接部301和第二粘接部302的厚度方向与第二粘接面
402的长度方向和宽度方向相垂直,第一粘接部301的第一端和第二端为第一粘接部301的宽度方向上的相对两端,第一粘接部301的宽度方向与第二粘接面402的宽度方向相平行。
第一粘接部301的第一端与导光结构7的侧面粘接连接,第一粘接部301的第二端与第二粘接部302连接,第一粘接部301位于第一粘接面401和TFT FOG6之间,第一粘接部301与第一粘接面401和TFT FOG6粘接,第二粘接部302位于第二粘接面402和TFT FOG6之间,第二粘接部302与第二粘接面402、第三粘接面403和TFT FOG6粘接。
[0036] 显示屏工作的时候,背光模组8上的灯珠发光,作为光源提供足够光强的光线,光线通过导光结构7中多层导光或均光膜片,使光线均匀的投射到TFT FOG6上使得屏幕显示时各区域亮度均匀。
[0037] 特别的,现有结构的显示屏在粘胶的区域由于没有背光,无法点亮,只能作为黑边区域存在。而本发明的车载显示屏在侧边区域,光线从导光结构7的侧面投射到导光结构胶3上,通过导光结构胶3的折射,使得光线得以投射到TFT FOG6的侧边区域。在有足够的粘胶面积固定TFT FOG6的前提下,导光结构胶3的导光能使得TFT FOG6在粘胶区域也可以作为显示区域点亮,扩大了显示区域的面积,从而做到了超窄的边框5。光路示意图如图5所示。
[0038]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发明的车载显示屏还包括与中框4连接的边框5和覆盖在背光模组8上的后壳9,后壳9位于边框5的内侧。边框5包括连接板501、与连接板501连接的第一限位板502和与第一限位板502连接的第二限位板503,后壳9位于第一限位板502的内侧,中框4位于第二限位板503的内侧。连接板501通过螺钉10与中框4固定连接,连接板501的表面与中框4的表面贴合,螺钉10设置多个,中框4上设置让螺钉10插入的多个螺钉孔,所有螺钉10为沿中框4的长度方向依次步骤且为等距分布。连接板501与第一限位板502和第二限位板503相垂直,第二限位板503的宽度大于第一限位板502的宽度,第一限位板502的厚度大于第二限位板503的厚度。第一限位板502和第二限位板503分别朝向连接板501的相对两侧伸出,第一限位板502的宽度方向和第二限位板503的宽度方向与TFT FOG6和第二粘接面
402相垂直,连接板501与TFT FOG6和第二粘接面402相平行,第一限位板502的厚度方向和第二限位板503的厚度方向与TFT FOG6和第二粘接面402相平行且与第三粘接面403相垂直。
[0039] 作为优选的,边框5的材质为高强度金属或复合材料,边框5通过整体弯折或一体注塑成型等方式加工而成。边框5通过弯折等方式,结构形成加强筋的形态,可以提高结构强度,从而允许选择较薄的厚度。弯折后形成的连接板501有较大的平面可以用来作为螺钉固定面,从而确保与屏幕结构的紧固以及与屏幕安装结构的紧固。形成的第一限位板502的厚度较厚且弯折面较为圆滑,可以作为与后壳9匹配的面。形成的第二限位板503的宽度较大,一方面可以作为屏幕边框5结构,具有良好的外观,另一方面在第一限位板502内侧可以容纳下屏幕的结构。同时较薄的厚度有助于降低屏幕黑边宽度。
[0040] 作为优选的,第二限位板503的表面与中框4的表面贴合,连接板501和第二限位板503与中空的表面之间通过双面胶粘接连接,有助于增加结构强度。
[0041] 如图1所示,本发明的车载显示屏还包括玻璃盖板1和外壳,在TFT FOG6、导光结构7、背光模组8以及中框4贴合完成后,可将这部分作为传统的TF模组,使用常规工艺进行玻璃盖板1的全贴合,此后再进行边框5的安装以及后壳9结构的安装固定。
[0042]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车辆,包括上述结构的车载显示屏。此车载显示屏的具体结构可参照图1至图7,在此不再赘述。由于本发明的车辆包括上述实施例中的车载显示屏,所以其具有上述车载显示屏的所有优点。
[0043]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进行了示例性描述,显然本发明具体实现并不受上述方式的限制,只要采用了本发明的方法构思和技术方案进行的各种非实质性的改进,或未经改进将本发明的构思和技术方案直接应用于其它场合的,均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