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无牙颌闭口式初印模托盘及其使用方法

申请号 CN202410173666.0 申请日 2024-02-07 公开(公告)号 CN117770998A 公开(公告)日 2024-03-29
申请人 青岛大学附属医院;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第九七一医院; 北京好牙科技有限公司; 发明人 王晓静; 王国伟; 李建军;
摘要 本 发明 提供了一种无牙颌闭口式初 印模托盘 及其使用方法,初印模托盘包括:上颌托盘,包括上颌前牙区和上颌磨牙区,上颌磨牙区在上颌后牙区域开设有上颌减压缺口;下颌托盘,包括下颌前牙区和下颌磨牙区,下颌磨牙区在磨牙后垫区域开设有下颌减压缺口。使用方法包括消毒,调配下颌 印模材料 ,安装下颌托盘,调配上颌印模材料,安装上颌托盘,取模。上颌减压缺口与下颌减压缺口的设置,避免了患者 口腔 内磨牙后垫区的实体压迫,使得磨牙后垫区的软组织不易受压 变形 。上下颌托盘在口内同时就位,并在咬合状态下通过一次操作同时完成上下颌印模。与此同时,咬合状态的印模也确定了相对准确的颌位关系,为后续闭口式个别托盘的制作打下良好 基础 。
权利要求

1.一种无牙颌闭口式初印模型托盘,其特征在于,包括:
上颌托盘(1),其包括上颌前牙区(15)和位于所述上颌前牙区(15)两侧的上颌磨牙区(16),所述上颌磨牙区(16)位于上颌后牙区域开设有上颌减压缺口(161);
下颌托盘(2),其包括下颌前牙区(24)和位于所述下颌前牙区(24)两侧的下颌磨牙区(25),所述下颌磨牙区(25)位于磨牙后垫区域位置开设有下颌减压缺口(25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无牙颌闭口式初印模型托盘,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颌托盘(1)与下颌托盘(2)贴靠的底壁为平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无牙颌闭口式初印模托盘,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颌托盘(1)与下颌托盘(2)的前牙区域的底壁均为开口(3)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无牙颌闭口式初印模托盘,其特征在于,所述下颌托盘(2)开口(3)处设置有多个连接筋(27),并将开口(3)分成若干溢料窗(211)。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无牙颌闭口式初印模托盘,其特征在于,所述下颌托盘(2)包括下颌支撑底(21),连接在所述下颌支撑底(21)一侧的下颌限位前壁(22),以及连接在所述下颌支撑底(21)另一侧的下颌限位后壁(23);所述下颌限位前壁(22)向牙床方向与下颌支撑底(21)倾斜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无牙颌闭口式初印模托盘,其特征在于,所述下颌限位后壁(23)位于舌体两侧对应位置开设有多个条形窗(231)。
7.一种无牙颌闭口式初印模型托盘的使用方法,具体步骤包括:
消毒,对上颌托盘(1)和下颌托盘(2)进行消毒作业;
调配下颌印模材料,将印模材料与按2:1比例进行混合,并将调配好的印模材料均匀灌入下颌托盘(2)内;
安装下颌托盘(2),将下颌托盘(2)放入患者口腔内部,并按压下颌托盘(2)使患者下颌区域与下颌托盘(2)相互配合;
调配上颌印模材料,将印模材料与水按2:1比例进行混合,并将调配好的印模材料均匀灌入上颌托盘(1)内;
安装上颌托盘(1),将上颌托盘(1)放入患者口腔内部,并将上颌托盘(1)放置在与上颌区域对应的位置,然后患者咬合上颌和下颌,使上颌托盘(1)和下颌托盘(2)相互贴靠,并保持咬合放松状态;
取模,待印模材料固化后,取出整体粘合后的印模模型。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无牙颌闭口式初印模托盘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安装下颌托盘(2)时,患者舌体需左右晃动,使印模材料流入舌下区域。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无牙颌闭口式初印模托盘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患者保持咬合放松状态时,需要医生按摩患者脸颊,被动的对颊肌进行肌功能整塑。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无牙颌闭口式初印模型托盘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上颌托盘(1)初步定位后,患者需缓慢咬合,使上颌托盘(1)和下颌托盘(2)相互贴靠,然后患者需辅助进行嘟嘴动作。

说明书全文

一种无牙颌闭口式初印模托盘及其使用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一般涉及下颌吸附义齿制作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无牙颌闭口式初印模托盘及其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当今社会,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过早的出现缺牙的问题,传统的活动义齿虽然应用广泛,价格也便宜,但是使用时容易掉落。而三高人群,因为没有牙,牙槽骨易出现萎缩,无法接受种植手术,需采用功能性吸附性义齿BPS方法。
[0003] BPS又称功能性吸附性义齿,是依靠义齿基托和黏膜紧密贴合以及边缘封闭产生的吸附大气压力来实现,义齿能够一直吸附在患者的下颌牙槽上。它遵循了生物功能原则,对患者的口腔解剖和口腔情况进行了充分地利用,通过移动性黏膜有效地封闭了整个义齿基托的边缘,让患者在吞咽和咀嚼时能够建立一个临时性的负压,良好地抵消了患者在说话时一直出现的上浮力,最大限度地恢复了患者因为自然牙缺失而丧失的生理功能,有效地弥补了普通义齿固位力不足咬合无法调整的缺点。功能性吸附性义齿是目前最先进的全口义齿制作系统,制作BPS义齿需要使用专用的设备和材料,例如用于制取印模的Accu‑Dent系统;用于咬合记录的正中托盘。
[0004] BPS整体流程包括:制备初始印模,通过初始印模制备上下颌石膏模型;制备颌位关系印模;使用颌位关系印模对上下颌石膏模型进行对位;将对位好的上下颌石膏模型上架。但是制备初始印模时,由于是需要患者开口制备,此时的磨牙后垫处于拉伸变形的状态,这就会造成制备出的印模是变形的,而后续由印模制备的石膏模型也是变形的,影响后续制备成品的准确性。而且由于制备初始印模需要开口制备,而制备颌位关系印模是闭口制备,两次口腔内软组织受压变形状态不同,呈现形态不同,所以影响到最终的匹配结果。

发明内容

[0005] 根据本发明有鉴于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无牙颌闭口式初印模托盘,包括:上颌托盘,其包括上颌前牙区和位于所述上颌前牙区两侧的上颌磨牙区,所述上颌磨牙区位于上颌后牙区域开设有上颌减压缺口;与所述上颌托盘底部贴靠设置的下颌托盘,其包括下颌前牙区和位于所述下颌前牙区两侧的下颌磨牙区,所述下颌磨牙区位于磨牙后垫区域位置开设有下颌减压缺口。由于具有上述技术特征,待上颌托盘与下颌托盘固位到口腔内后,患者咬合上颌托盘和下颌托盘,上颌减压缺口与下颌减压缺口的设置,使得患者口腔内磨牙后垫区避免了实体的压迫,使得磨牙后垫区的软组织不易产生压迫变形,而且患者口腔处于闭合状态进行取模,不但同时实现了对上颌和下颌的印模,也保证了颌位关系的准确,同时口腔内的软组织更加地放松,印模也会更加地全面和准确。
[0006]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上颌托盘与下颌托盘贴靠的底壁为平面。由此,患者在咬合上颌托盘和下颌托盘时,口腔内会从上颌托盘的根部向上颌托盘的前侧进行闭合,而上颌托盘和下颌托盘底面平面的构造,对多余的印模材料起到了引流的作用,有助于将多余的印模材料从口唇部排出;而且底面平面的构造,也使得患者咬合时上颌托盘和下颌托盘不易发生错位,保障印模正确的颌位关系。
[0007]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上颌托盘与下颌托盘的前牙区域的底壁均为开口设置。由此可有效防止前牙松软牙槽嵴受压变形,并且上颌托盘、下颌托盘与对应区域固位时,开口的设置有助于多余的印模材料的排出与导流,而且位于前牙区域,提高了清理效率;此外患者在咬合上颌托盘、下颌托盘时,两侧多余的印模材料相互结合,随着印模材料的固化,限制了上颌托盘与下颌托盘的错位,提高了口腔内颌间关系的准确性,而且印模材料的及时排出减少了前牙区域上颌下颌软组织的压迫,保障了印模的准确性。
[0008]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下颌托盘开口处设置有多个连接筋,并将开口分成若干溢料窗。由此,对于仅下颌牙齿缺失的患者,如果下颌托盘的开口过大,单独使用将无法使印模材料吸附牢固,易造成印模材料与下颌托盘的脱离;而连接筋的设置,在加强了下颌托盘整体强度的同时,还满足了多余印模材料溢出的要求,并减少了对下颌软组织的压迫,而且还增加了与印模材料的连接区域,从而不易与印模材料脱离,保障印模的成功率。
[0009]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下颌托盘包括下颌支撑底,连接在所述下颌支撑底一侧的下颌限位前壁,以及连接在所述下颌支撑底另一侧的下颌限位后壁;所述下颌限位前壁向牙床方向与下颌支撑底倾斜设置。同理下颌限位前壁与上颌限位前壁效果相同,形成了下颌支撑底与下颌限位前壁之间的存留空间,保障了印模材料对下颌前侧区域特征的充分采集。
[0010]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下颌限位后壁位于舌体两侧对应位置开设有多个条形窗。由此,条形窗的开设便于印模材料顺畅排溢,有效防止下颌磨牙区软组织的受压变形;在下颌托盘单独使用时,可以增加其与印模材料的钩挂区域,提高了印模的稳定性;当上颌托盘下颌托盘同时使用时,条形窗的分散设置使得溢料更加均匀,其与上颌托盘的溢料连接区域范围也更广,从而提高了上颌托盘与下颌托盘连接的牢固性。
[0011] 一种无牙颌闭口式初印模托盘的使用方法,具体步骤包括:
[0012] 消毒,对上颌托盘和下颌托盘进行消毒作业;
[0013] 调配下颌印模材料,将印模材料与按比例进行混合,并将调配好的印模材料均匀灌入下颌托盘内;
[0014] 安装下颌托盘,将下颌托盘放入患者口腔内部,并按压下颌托盘使患者下颌区域与下颌托盘相互配合;
[0015] 调配上颌印模材料,将印模材料与水按比例进行混合,并将调配好的印模材料均匀灌入上颌托盘内;
[0016] 安装上颌托盘,将上颌托盘放入患者口腔内部,并将上颌托盘放置在与上颌区域对应的位置,然后患者咬合上颌和下颌,使上颌托盘和下颌托盘相互贴靠,并保持咬合静止状态;
[0017] 取模,待印模材料固化后,取出整体粘合后的印模模型。
[0018] 通过具有上述技术特征,上颌托盘和下颌托盘的配合,实现了同时完成对患者上颌区域与下颌区域的印模,而且生成的一体化印模也对颌间关系进行了定位,保障了颌间关系的准确性;相比较传统的Accu‑Dent系统,无需上牙颌印模,下牙颌印模的单独制备,也无需单独采用正中托盘对颌间关系印模进行制备,仅仅通过一次操作就实现了上颌区域与下颌区域印模的同时制备以及颌间关系的记录,还提高了颌间关系的准确性;整体大大简化了操作步骤,提高了操作效率。
[0019]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安装下颌托盘时,患者舌体需左右晃动,使印模材料流入舌下区域。由此,通过患者舌体的活动,有利于印模材料对舌下区域的填充,从而保障印材料对口腔内部空间的充分印模,进一步提高印模区域的准确性。
[0020] 在一些实施例中,患者保持咬合静止状态时,需要医生按摩患者脸颊,对颊肌进行被动肌功能整塑。由此,通过医生对患者脸颊地按摩,使得患者脸部区域肌肉更加地放松,并能够模拟功能状态下软组织的运动状态,从而提高了印模的准确性。
[0021] 在一些实施例中,上颌托盘初步定位后,患者需缓慢咬合,使上颌托盘和下颌托盘相互贴靠,然后患者需辅助进行嘟嘴动作。由此,通过患者嘟嘴的动作,进一步细微调整上颌托盘、下颌托盘与上颌区域下颌区域的配合度,提高了最终印模的准确性。
[0022] 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0023] 1、提高了印模的准确性。由于闭口制模,口腔内部的肌肉和软组织更加的松弛;而且上颌减压缺口和下颌减压缺口的设置,减少了对口腔内磨牙后垫和前牙松软牙槽嵴的压迫,进而提高了印模的准确性;而且上颌托盘和下颌托盘开口的设置,使得多余印模材料相互结合固化,使得上颌托盘和下颌托盘不易发生错位,进一步提高了印模的准确性。
[0024] 2、简化了印模步骤,提高了印模效率。通过上颌托盘和下颌托盘的相互配合,仅仅通过一次操作就实现了上颌区域与下颌区域印模的同时制备以及颌间关系的记录,还提高了颌间关系的准确性,相比较传统方法的多次印模,大大提高了印模的效率与准确性。
[0025] 应当理解,发明内容部分中所描述的内容并非旨在限定本公开的实施例的关键或重要特征,亦非用于限制本公开的范围。本公开的其它特征将通过以下的描述变得容易理解。附图说明
[0026] 图1示出了本发明的实施例1提供的一种无牙颌闭口式初印模托盘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7] 图2示出了本发明的实施例1提供的一种无牙颌闭口式初印模托盘中下颌托盘的结构示意图;
[0028] 图3示出了本发明的实施例1提供的一种无牙颌闭口式初印模托盘中上颌托盘的结构示意图;
[0029] 图4示出了本发明的实施例2提供的一种无牙颌闭口式初印模托盘中下颌托盘的结构示意图;
[0030] 图5示出了本发明的实施例2提供的一种无牙颌闭口式初印模托盘中下颌托盘条形窗开设位置关系示意图;
[0031] 图6示出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无牙颌闭口式初印模托盘操作方法的步骤流程图
[0032] 符号说明
[0033] 1、上颌托盘;11、上颌支撑底;12、上颌限位前壁;13、上颌限位后壁;14、顶腔壁;15、上颌前牙区;151、翻边;16、上颌磨牙区;161、上颌减压缺口;17、上衔臂;2、下颌托盘;
21、下颌支撑底;211、溢料窗;22、下颌限位前壁;23、下颌限位后壁;231、条形窗;24、下颌前牙区;25、下颌磨牙区;251、下颌减压缺口;26、下衔臂;27、连接筋;3、开口。

具体实施方式

[0034]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或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
[0035]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无牙颌闭口式初印模托盘及其使用方法,该无牙颌闭口式初印模托盘包括上颌托盘1,下颌托盘2,通过上颌托盘1与下颌托盘2的配合使用,实现对口腔内上颌下颌区域快速准确印模的目的。
[0036] 下面参照图1‑图4来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的无牙颌闭口式初印托盘。
[0037] 图1示出了本发明的实施例1提供的无牙颌闭口式初印托盘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参考图1所示,本实施例所提供的无牙颌闭口式初印托盘包括上颌托盘1与下颌托盘2,上颌托盘1用于配合印模材料使用,并对患者上颌区域进行印模。而下颌托盘2同样也配合印模材料使用,并对患者下颌区域进行印模。
[0038] 图2示出了本发明的实施例1提供的无牙颌闭口式初印托盘的下颌托盘2结构示意图,参考图2所示,本实施例所提供的下颌托盘2为类U型构造,其包括U型的下颌支撑底21,下颌支撑底21为一平面,其外侧边沿设置有一U型的下颌限位前壁22,而下颌支撑底21的内侧边沿设置有一U型的下颌限位后壁23。本实施例中,下颌支撑底21、下颌限位前壁22、下颌限位后壁23为3D打印而成,使得整体强度较高。按照功能划分,上述下颌托盘2包括下颌前牙区24以及位于下颌前牙区24两侧的下颌磨牙区25。
[0039] 为了减少下颌托盘2印模过程中对磨牙后垫区域的压迫,造成磨牙后垫软组织的形变,从而影响到最终成型的印模准确性。所以将下颌托盘2的下颌磨牙区25位于与磨牙后垫对应的位置设置有下颌减压缺口251,从而缺少下颌支撑底21对下颌磨牙后垫的支撑,使得下颌磨牙后垫软组织不易形变,即使填注了印模材料后,印模材料的流动并不会对下颌磨牙后垫造成压迫,从而保障了印模的准确性。
[0040] 下颌前牙区24的下颌支撑底21为开口3设置。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将下颌托盘2中均匀灌入印模材料,再将下颌托盘2放入进患者的口腔内,通过医生的压动,使得下颌托盘2配合在患者的下颌区域内,随着医生的对下颌托盘2的挤压,多余的印模材料一部分会从下颌支撑底21的两侧溢出,一部分会经由下颌磨牙区25流动到下颌前牙区24并通过开口3处溢出,从而在保障印模材料对下颌区域印模完整的同时,并不会由于多余的印模材料对下颌区域的软组织造成压迫,而且由于下颌前牙区24的开口3,多余的印模材料会位于患者口腔的前侧,也便于医生进行清理。
[0041] 为了保障下颌托盘2对下颌区域印模的完整性,下颌前牙区24的下颌限位前壁22为向下颌方向倾斜的侧壁,由于下颌限位前壁22的倾斜设置,使得下颌限位前壁22与下颌支撑底21之间形成了存料空间,使得医生将下颌托盘2与下颌区域定位时,即使下颌限位前壁22的上边沿碰触到下颌的侧壁,多余的印模材料也能够填充在下颌前侧和下颌限位前壁22的空隙内,从而不仅提高了对下颌托盘2定位的准确性,也使得最终下颌印模更加全面和准确。
[0042] 图3示出了本发明的实施例1提供的无牙颌闭口式初印托盘的上颌托盘1结构示意图,参考图3所示,本实施例所提供的上颌托盘1为类U型构造,其包括U型的上颌支撑底11,上颌支撑底11为一平面,其外侧边沿设置有一U型的上颌限位前壁12,而上颌支撑底11的内侧边沿设置有一U型的上颌限位后壁13,而上颌限位后壁13的边沿共同连接有一顶腔壁14。本实施例中,上颌支撑底11、上颌限位前壁12、上颌限位后壁13、顶腔壁14为3D打印而成,使得上颌托盘1整体强度较高。按照功能划分,上述上颌托盘1包括上颌前牙区15以及位于上颌前牙区15两侧的上颌磨牙区16。
[0043] 为了减少上颌托盘1印模过程中对上颌磨牙后垫区域的压迫,造成上颌磨牙后垫区域软组织的形变,从而影响到最终上颌印模的准确性。所以将上颌托盘1的上颌磨牙区16位于与上颌磨牙后垫对应的位置设置有上颌减压缺口161,从而使上颌磨牙后垫区域缺乏上颌支撑底11的支撑,使得上颌磨牙后垫区域软组不易受到压迫导致形变,即使上颌印模种填注了印模材料后,印模材料的流动并不会对上颌磨牙后垫造成压迫,从而保障了上颌区域印模的准确性。
[0044] 上颌托盘1中上颌前牙区15的上颌支撑底11为开口3设置。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将上颌托盘1中均匀灌入印模材料,再将上颌托盘1放入进患者的口腔内,通过医生对上颌托盘1的微调,使得上颌托盘1配合在患者的上颌区域内,随着医生对上颌托盘1的挤压定位,多余的印模材料一部分会从上颌支撑底11的两侧溢出,一部分会经由上颌磨牙区16流动到上颌前牙区15并通过开口3处溢出,从而在保障印模材料对上颌区域印模完整的同时,并不会由于多余的印模材料对上颌区域的软组织造成压迫,而且由于上颌前牙区15的开口3,多余的印模材料会位于患者的口腔的前侧,也便于医生进行简单的清理。
[0045] 参考图1,由于上颌支撑底11和下颌支撑底21同为平面结构,从而对印模材料起到了导向引流的作用,随着患者的咬合,上颌托盘1和下颌托盘2会相互靠近,并带动多余的印模材料由上颌托盘1与下颌托盘2的根部向口唇处流动,部分印模材料填注在上颌托盘1与下颌托盘2之间的空隙内,部分印模材料会从口部溢出,从而保障了口腔内印模材料填注的完整性和准确性。而且上颌支撑底11和下颌支撑底21同为平面结构,使得咬合静止后上颌托盘1与下颌托盘2的位置关系更加平稳,从而保障了印模后正确的颌间关系。
[0046] 由于上颌托盘1上颌前牙区15和下颌托盘2下颌前牙区24同为开口3设置,使得随着患者的咬合,多余的印模物料在开口3处结合,而印模的凝固将上颌托盘1与下颌托盘2相互粘连,从而限制了上颌托盘1和下颌托盘2的横向错位,保障了颌间关系的准确性。而且随着患者的咬合,上颌托盘1与下颌托盘2的开口3也能够及时的将印模材料排出,缓解上颌前牙区域和下颌前牙区域受到的压迫,从而进一步保障了上颌下颌印模的准确性。
[0047] 为了保障上颌托盘1对上颌区域印模的完整性,上颌前牙区15的上颌限位前壁12为向上颌方向倾斜的侧壁,由于上颌限位前壁12的倾斜设置,使得上颌限位前壁12与上颌支撑底11之间形成了存储空间,使得医生将上颌托盘1与上颌区域初步定位时,即使上颌限位前壁12的上边沿触碰到上颌的侧壁,多余的印模也能够充分的填充在上颌前侧与上颌限位前壁12之间的空隙内,一方面提高了对上颌托盘1初步定位的准确性,另一方面也提高了上颌印模成型后的完整性。
[0048] 上颌限位前壁12位于上颌前牙区15的边沿处还设置有向远离上颌区域的翻边151,翻边151的设置一方面使得上颌限位前壁12的边沿更加的圆滑,与上颌区域接触面积更大,也进一步减少了上颌前侧壁受到的压力,有利于医生通过翻边151对上颌区域侧壁抵靠从而对上颌托盘1进行定位;二方面翻边151的设置间接使上颌限位前壁12得到了延伸,进一步增加了上颌限位前壁12的强度,使得医生在对上颌托盘1进行初步地位时,印模材料不易轻松的从上颌限位前壁12与上颌侧壁之间的空隙流出,从而保障了上颌前侧区域印模材料填充的准确与充足。
[0049] 参考图1,为了方便医生对上颌托盘1、下颌托盘2的操作,上颌托盘1位于上颌前牙区15向远离上颌托盘1的方向衔接固定有一上衔臂17,而下颌托盘2位于下颌前牙区24向远离下颌托盘2的方向衔接固定有一下衔臂26。从而在上颌托盘1与下颌托盘2放入口中后,工作人员可通过上衔臂17与下衔臂26对上颌托盘1与下颌托盘2进行微调,从而提高了印模的成功率。
[0050] 图4示出了本发明的实施例2提供的一种无牙颌闭口式初印模托盘中下颌托盘2的结构示意图,参考图4所示,其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下颌支撑底21位于开口3处设置有多个连接筋27,具体的,本实施例中连接筋27设置有三个,其两端分别连接在靠近下颌限位前壁22一侧和靠近下颌限位后壁23一侧,并且连接筋27将下颌支撑底21的开口3均匀的分成了四个溢料窗211,每个溢料窗211的尺寸为近似4mm*10mm的矩形区域。在不影响下颌托盘2在开口3处溢料的同时,连接筋27的加设还增加了下颌托盘2整体的强度,而且若患者上颌区域牙齿完好,仅下颌区域无牙齿时,医生可单独使用下颌托盘2对患者下颌区域进行印模,溢料窗211的设置有效地防止了前牙松软牙槽嵴的受压变形,而连接筋27的加设增加了与柔性印模材料的钩挂区域,从而保证了印模材料与下颌托盘2的吸附的牢固性。
[0051] 图5示出了本发明的实施例2提供的一种无牙颌闭口式初印模托盘中下颌托盘2条形窗231开设位置关系示意图,参考图5所示,下颌托盘2的下颌限位后壁23位于舌体两侧的区域均间隔开设有多个条形窗231,具体的每侧条形窗231开设有两个,其中每个条形窗231的尺寸为2mm*5mm。当上颌托盘1和下颌托盘2同时使用时,多余的印模材料部分会通过条形窗231溢出,由于条形窗231具有一定宽度,其溢出的印模材料完整性较高,使得与上颌托盘1的溢料连接范围更广泛,最终使得上颌托盘1与下颌托盘2连接的更加牢固,颌间关系也不易发生错位。当下颌托盘2单独使用时,条形窗231的开设也增加了与印模材料的钩挂区域,进一步提高了与印模材料的吸附力;而且在印模的过程中,多余的印模材料可通过条形窗
231顺畅排溢,有效的防止了下颌后垫区域软组织的受压变形。
[0052] 图6示出了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的无牙颌闭口式初印托盘的使用方法流程图,参考图4,一种无牙颌闭口式初印模型托盘的使用方法,具体操作包括如下步骤:
[0053] S1:备料与消毒,医生需事先根据患者口腔内空间,选择适合的上颌托盘1、下颌托盘2的型号尺寸;然后将确定好的上颌托盘1,下颌托盘2,以及印模中使用的辅助工具浸泡至2%戊二溶液10个小时进行灭菌操作。
[0054] S2:调配下颌印模材料,需在医生准备好印模器械后进行,印模材料采用藻酸盐印膜材,其为常见的牙科印模材料;并按照印模材料:水=1:2的比例进行调配,也可采用分批加水的方式,以免出现印模材料过稀,无法吸附在印模托盘内的情况发生,切勿将上颌与下颌所需的印模材料一次性进行调配,以免在印模操作过程中出现失误,致使印模材料凝固,造成印模材料不必要的浪费。
[0055] S3:安装下颌托盘2,医生将调制好的印模材料均匀的填注在下颌托盘2内,然后将下颌托盘2放置到患者口腔内。
[0056] 放置过程中,患者需张嘴配合,医生需使用辅助工具拨开患者一侧口,然后使用下颌托盘2一侧拨开患者另外一侧口角,并操作下颌托盘2旋转就位,接着医生需拨开患者前侧口角,对下颌托盘2进行微调,下颌托盘2定位后,工作人员需双手食指按压在下颌托盘2的下颌磨牙区25,使印模材料充分的与下颌区域进行接触,在此过程中,患者需抬起舌头,并左右晃动,使多余的印模材料流入至舌下肉阜处,以获得更完整的下颌区域的印模。
[0057] S4:调配上颌印模,医生在对下颌托盘2进行就位时,助手此时可对上颌印模材料进行调配,材料与用量与下颌印模材料相同。
[0058] S5:安装上颌托盘1,待医生将下颌托盘2安置完毕后,助手可将调配好的印模材料均匀灌注进上颌托盘1内,然后将上颌托盘1放置在患者口腔内。
[0059] 放置过程中,患者需张嘴配合,医生需使用辅助工具拨开患者一侧口角,然后使用下颌托盘2一侧拨开患者另外一侧口角,并操作上颌托盘1旋转就位,在此过程中,患者不能咬合上颌托盘1,以免造成印模不准确;待上颌托盘1就位后,患者需缓慢咬合上颌托盘1,此时医生需辅助操作上衔臂17,并对上颌托盘1位置进行微调,以免患者咬合的过程中,上颌托盘1发生错位。患者咬合的过程中,多余的印模材料会堆积在上颌托盘1与下颌托盘2之间,医生需将多余的印模材料进行清理,以免对上颌区域下颌区域软组织造成挤压。待上颌托盘1与下颌托盘2相互靠近咬合就位后,患者需进行多次嘟嘴动作,通过脸部轮廓对上颌托盘1、下颌托盘2进行微调,使得上颌托盘1与下颌托盘2处于最佳位置。患者处于咬合状态的过程中,医生通过双手对患者的颊肌进行被动肌功能整塑,从而通过放松脸部肌肉,并模拟功能状态下口腔内软组织形态,使得印模更加准确。
[0060] S6:取模,待印模材料固化后,工作人员需将相互粘连的上颌托盘1、下颌托盘2取出。取出的过程中,患者需保持放松的状态,医生使用辅助工具掀开患者口唇,并同时拿捏上衔臂17和下衔臂26,并在辅助工具的配合下,使上颌托盘1与下颌托盘2脱离口腔内的限位,并将印模后的上颌托盘1和下颌托盘2取出,从而准备后续相关工作。
[0061]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术语“连接”、“安装”、“固定”等均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0062] 以上仅为本申请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申请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