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真空管道连接结构、热压罐及其工作方法

申请号 CN202410265797.1 申请日 2024-03-08 公开(公告)号 CN117846931A 公开(公告)日 2024-04-09
申请人 江苏纬恩复材科技有限公司; 发明人 张伟杰;
摘要 本 发明 涉及储气罐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 真空 泵 管道连接结构、 热压 罐及其工作方法;本发明提供了一种 真空泵 管道连接结构,包括:泵本体、固定筒和调节冷却部,所述固定筒内部中空,所述固定筒固定在所述泵本体的一侧;所述固定筒的外壁两侧对称开设有两连接组件,两个所述连接组件分别与所述泵本体连通;所述调节冷却部滑动设置在所述固定筒内,所述调节冷却部适于冷却管路内的空气;所述固定筒内设置有两输气管,所述输气管的两端分别固定在连接组件内端;其中,驱动所述调节冷却部上下移动,一个输气管与泵本体连通,而另一个输气管与泵本体断开。
权利要求

1.一种真空管道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泵本体(1)、固定筒(2)和调节冷却部(3),所述固定筒(2)内部中空,所述固定筒(2)固定在所述泵本体(1)的一侧;
所述固定筒(2)的外壁两侧对称开设有两连接组件(4),两个所述连接组件(4)分别与所述泵本体(1)连通;
所述调节冷却部(3)滑动设置在所述固定筒(2)内,所述调节冷却部(3)适于冷却管路内的空气;
所述固定筒(2)内设置有两输气管,所述输气管的两端分别固定在连接组件(4)内端;
其中,驱动所述调节冷却部(3)上下移动,一个输气管与泵本体(1)连通,而另一个输气管与泵本体(1)断开;
所述连接组件(4)包括:连接管(41)、定位(42)和复位弹簧(43),所述固定筒(2)侧壁开设有一固定槽,所述固定槽沿所述固定筒(2)径向设置;
所述连接管(41)滑动设置在所述固定槽内,所述连接管(41)内端凸出所述固定筒(2)内壁,所述连接管(41)内端固定在所述输气管端部;
所述定位块(42)套定在所述连接管(41)外壁,所述复位弹簧(43)套设在所述连接管(41)外壁,且所述复位弹簧(43)的两端分别与定位块(42)和固定槽侧壁抵接;
其中,输气管向内移动时,适于拉动所述连接管(41)同步向固定筒(2)内滑动;
所述调节冷却部(3)包括:调节筒(31)、第一定位盘(32)和定位杆(33),所述定位杆(33)转动设置在所述第一定位盘(32)上端;
所述第一定位盘(32)平设置,且所述第一定位盘(32)滑动设置在所述固定筒(2)内壁;
所述调节筒(31)固定在所述第一定位盘(32)下端,
其中,调节筒(31)向上移动时,适于带动位于第一定位盘(32)上方的输气管同步向上移动,以使位于上方的两连接管(41)向固定筒(2)内移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真空泵管道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接管(41)外端套设有一密封管(44),所述连接管(41)适于相对所述密封管(44)水平滑动,所述连接管(41)与所述密封管(44)滑动密封,所述密封管(44)另一端与泵本体(1)的管路连通。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真空泵管道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接管(41)内滑动设置有一第一联动件(45),所述泵本体(1)的管路内滑动设置有第二联动件(46),所述第一联动件(45)适于与所述第二联动件(46)抵接;
其中,连接管(41)向固定筒(2)内滑动,至第一联动件(45)和第二联动件(46)分离,以使连接管(41)与泵本体(1)的管路被密封。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真空泵管道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调节冷却部(3)还包括一第二定位盘(34),所述第二定位盘(34)水平固定在所述固定筒(2)内壁;
所述第二定位盘(34)套设在所述调节筒(31)外壁;
所述第二定位盘(34)设置在所述第一定位盘(32)的下方,且所述第一定位盘(32)和所述第二定位盘(34)之间储存有冷却剂;
两所述输气管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定位盘(32)的上下两侧,且所述输气管的两端分别固定在对应的连接管(41)的内端部;
其中,调节筒(31)周向转动时,适于卷绕位于第一定位盘(32)下方的输气管,以使位于下方的连接管(41)向固定筒(2)内移动。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真空泵管道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定位杆(33)上开设有一固定孔(330),位于上方的一个输气管适于穿过所述固定孔(330)。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真空泵管道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调节筒(31)外壁对称开设有两限位槽(310),位于下方的一个输气管适于穿过所述限位槽(310),且位于下方的一个输气管的长度大于位于上方的一个输气管的长度。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真空泵管道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调节筒(31)内固定有一密封板(311),所述密封板(311)设置在所述限位槽(310)的下方。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真空泵管道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调节筒(31)下端固定有一驱动杆(35),所述驱动杆(35)下端凸出所述固定筒(2)下端。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真空泵管道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泵本体(1)的进气端设置有一温度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适于监测泵本体(1)进气端的温度。
10.一种热压罐,其特征在于,使用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真空泵管道连接结构,包括:罐本体(5)和密封(51),所述罐本体(5)内部中空,所述罐本体(5)内适于承载物料;所述密封门(51)铰接在所述罐本体(5)侧壁,所述密封门(51)适于密封所述罐本体(5)。
11.一种真空泵管道连接结构的工作方法,其特征在于,使用如权利要求1‑10任一项所述的真空泵管道连接结构,包括如下步骤:
驱动杆(35)驱动第一定位盘(32)向下移动,至位于上方的连接管(41)与对应的进气管(11)连通;此时,位于下方的输气管卷绕在调节筒(31)外壁,以使位于下方的连接管(41)与对应的进气管(11)成断开状态;泵本体(1)开始工作,以对罐本体(5)进行抽真空工作;当进入泵本体(1)内的空气温度超过预设数值后,驱动杆(35)驱动第一定位盘(32)向上移动,以使位于上方的连接管(41)与对应的进气管(11)成断开状态;同步的,调节筒(31)周向转动,以使卷绕在调节筒(31)外壁的输气管放卷,复位弹簧(43)适于推动位于下方的连接管(41)向外移动,以使位于下方的连接管(41)与对应的进气管(11)连通,此时,罐本体(5)内的空气适于通过位于下方的输气管向泵本体(1)流动;而当空气流经位于冷却剂内的输气管时,冷却剂适于对空气进行冷却降温,以确保进入泵本体(1)内的空气温度不会超过预设数值。

说明书全文

一种真空管道连接结构、热压罐及其工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储气罐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真空泵管道连接结构、热压罐及其工作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真空泵是指利用机械、物理、化学或物理化学的方法对被抽容器进行抽气而获得真空的器件或设备。通俗来讲,真空泵是用各种方法在某一封闭空间中改善、产生和维持真空的装置。
[0003] 热压罐内的空气温度,会影响真空泵的使用寿命。传统做法是在热压罐与真空泵之间的连接结构上,延长连接管的长度,以降低空气温度。上述方式在真空泵大功率工作时,降温效果不佳。因此,研发一种真空泵管道连接结构是很有必要的。

发明内容

[0004]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真空泵管道连接结构、热压罐及其工作方法。
[0005]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真空泵管道连接结构,包括:泵本体、固定筒和调节冷却部,所述固定筒内部中空,所述固定筒固定在所述泵本
体的一侧;
所述固定筒的外壁两侧对称开设有两连接组件,两个所述连接组件分别与所述泵
本体连通;
所述调节冷却部滑动设置在所述固定筒内,所述调节冷却部适于冷却管路内的空
气;
所述固定筒内设置有两输气管,所述输气管的两端分别固定在连接组件内端;
其中,驱动所述调节冷却部上下移动,一个输气管与泵本体连通,而另一个输气管
与泵本体断开。
[0006] 作为优选,所述连接组件包括:连接管、定位和复位弹簧,所述固定筒侧壁开设有一固定槽,所述固定槽沿所述固定筒径向设置;所述连接管滑动设置在所述固定槽内,所述连接管内端凸出所述固定筒内壁,所
述连接管内端固定在所述输气管端部;
所述定位块套定在所述连接管外壁,所述复位弹簧套设在所述连接管外壁,且所
述复位弹簧的两端分别与定位块和固定槽侧壁抵接;
其中,输气管向内移动时,适于拉动所述连接管同步向固定筒内滑动。
[0007] 作为优选,所述连接管外端套设有一密封管,所述连接管适于相对所述密封管平滑动,所述连接管与所述密封管滑动密封,所述密封管另一端与泵本体的管路连通。
[0008] 作为优选,所述连接管内滑动设置有一第一联动件,所述泵本体的管路内滑动设置有第二联动件,所述第一联动件适于与所述第二联动件抵接;其中,连接管向固定筒内滑动,至第一联动件和第二联动件分离,以使连接管与泵
本体的管路被密封。
[0009] 作为优选,所述调节冷却部包括:调节筒、第一定位盘和定位杆,所述定位杆转动设置在所述第一定位盘上端;所述第一定位盘水平设置,且所述第一定位盘滑动设置在所述固定筒内壁;
所述调节筒固定在所述第一定位盘下端,
其中,调节筒向上移动时,适于带动位于第一定位盘上方的输气管同步向上移动,
以使位于上方的两连接管向固定筒内移动。
[0010] 作为优选,所述调节冷却部还包括一第二定位盘,所述第二定位盘水平固定在所述固定筒内壁;所述第二定位盘套设在所述调节筒外壁;
所述第二定位盘设置在所述第一定位盘的下方,且所述第一定位盘和所述第二定
位盘之间储存有冷却剂;
两所述输气管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定位盘的上下两侧,且所述输气管的两端分别
固定在对应的连接管的内端部;
其中,调节筒周向转动时,适于卷绕位于第一定位盘下方的输气管,以使位于下方
的连接管向固定筒内移动。
[0011] 作为优选,所述定位杆上开设有一固定孔,位于上方的一个输气管适于穿过所述固定孔。
[0012] 作为优选,所述调节筒外壁对称开设有两限位槽,位于下方的一个输气管适于穿过所述限位槽,且位于下方的一个输气管的长度大于位于上方的一个输气管的长度。
[0013] 作为优选,所述调节筒内固定有一密封板,所述密封板设置在所述限位槽的下方。
[0014] 作为优选,所述调节筒下端固定有一驱动杆,所述驱动杆下端凸出所述固定筒下端。
[0015] 作为优选,所述泵本体的进气端设置有一温度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适于监测泵本体进气端的温度。
[0016] 另一方面,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热压罐,包括:罐本体和密封,所述罐本体内部中空,所述罐本体内适于承载物料;所述密封门铰接在所述罐本体侧壁,所述密封门适于密封所述罐本体。
[0017]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的一种真空泵管道连接结构,通过调节冷却部的设置,根据泵本体的进气端温度的不同,来调节不同的输气管与泵本体连通,降低了能耗,提高了工作效率;又避免了高温气体进入泵本体内,提高了泵本体的使用寿命。
[0018] 本发明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发明而了解。
[0019] 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所附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0020]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1] 图1是本发明的一种真空泵管道连接结构的优选实施例的立体图;图2是本发明的泵本体与调节冷却部的立体图;
图3是本发明的调节冷却部的内部立体图;
图4是本发明的泵本体与输气管连通状态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的泵本体与输气管断开状态示意图。
[0022] 图中:1、泵本体;10、温度传感器;11、进气管;2、固定筒;
3、调节冷却部;31、调节筒;310、限位槽;311、密封板;32、第一定位盘;33、定位杆;
330、固定孔;34、第二定位盘;35、驱动杆;
4、连接组件;41、连接管;42、定位块;43、复位弹簧;44、密封管;
45、第一联动件;451、第一支架;452、第一弹簧;453、第一限位柱;454、第一锥头;
46、第二联动件;461、第二支架;462、第二弹簧;463、第二限位柱;464、第二锥头;
5、罐本体;51、密封门。

具体实施方式

[0023]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0024] 实施例一,如图1至图5所示,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真空泵管道连接结构,包括:泵本体1、固定筒2和调节冷却部3,所述固定筒2内部中空,所述固定筒2固定在所述泵本体1的一侧;所述泵本体1为抽真空泵,所述泵本体1适于将罐本体5内抽真空。所述固定筒2的外壁两侧分别设置有两连接组件4,靠近泵本体1一侧的两个所述连接组件4分别与所述泵本体1连通;相对设置的两个连接组件4通过输气管连通。而靠近罐本体5一侧的两个连接组件4分别与罐本体5连通。所述泵本体1的进气端固定有进气管11,所述进气管11分别与两连接组件4连通;所述调节冷却部3滑动设置在所述固定筒2内,所述调节冷却部3适于冷却管路内的空气,即冷却输气管内的空气;所述固定筒2内设置有两输气管,所述输气管的两端分别固定在相对设置的两个连接组件4内端;所述输气管一端与泵本体1连通,所述输气管另一端与罐本体5连通,输气管起到连通泵本体1和罐本体5的效果;其中,驱动所述调节冷却部3上下移动,调节冷却部3适于使得两个输气管中的一个与泵本体1保持连通状态,而另一个输气管与泵本体1保持断开状态。
[0025] 参考附图3,所述连接组件4包括:连接管41、定位块42和复位弹簧43,所述固定筒2侧壁开设有固定槽,所述固定槽沿所述固定筒2径向设置;所述连接管41滑动设置在所述固定槽内,所述连接管41内端凸出所述固定筒2内壁,所述连接管41内端固定在所述输气管端部;输气管向固定筒2的轴心方向移动时,适于拉动所述连接管41使其同步向所述固定筒2轴心方向移动。所述定位块42套定在所述连接管41外壁,所述定位块42适于在所述固定槽内移动;所述复位弹簧43套设在所述连接管41外壁,且所述复位弹簧43的两端分别与定位块42和固定槽侧壁抵接;其中,任一输气管向内移动时,适于拉动相对应的所述连接管41同步向固定筒2内滑动。而当输气管的外消失时,所述复位弹簧43适于推动所述定位块42向外滑动,定位块42带动所述连接管41同步向外移动。
[0026] 参考附图4和图5,所述连接管41外端套设有一密封管44,所述连接管41适于相对所述密封管44水平滑动,所述进气管11适于插入所述密封管44内,且所述进气管11端部与所述连接管41端部之间设有间隙。所述连接管41适于相对所述进气管11,在所述密封管44内水平滑动。所述连接管41与所述密封管44滑动密封,所述密封管44另一端与泵本体1的管路连通,即密封管44的另一端与进气管11固定并连通。所述连接管41内滑动设置有一第一联动件45,所述第一联动件45包括:第一支架451、第一弹簧452、第一限位柱453和第一锥头454,所述第一支架451固定在所述连接管41内,所述第一限位柱453垂直固定在所述第一支架451侧壁,所述第一锥头454与所述连接管41相适配,所述第一锥头454滑动套设在所述第一限位柱453外壁;所述第一弹簧452套设在所述第一限位柱453外壁,且所述第一弹簧452的两端分别与第一锥头454和第一支架451抵接。所述第一锥头454凸出所述连接管41端部。
[0027] 所述泵本体1的管路内滑动设置有第二联动件46,所述第二联动件46包括:第二支架461、第二弹簧462、第二限位柱463和第二锥头464,所述第二支架461固定在所述进气管11管内,所述第二限位柱463垂直固定在所述第二支架461侧壁,所述第二锥头464与所述进气管11相适配,所述第二锥头464滑动套设在所述第二限位柱463外壁;所述第二弹簧462套设在所述第二限位柱463外壁,且所述第二弹簧462的两端分别与第二锥头464和第二支架
461抵接。所述第二锥头464凸出所述进气管11端部。所述第一联动件45适于与所述第二联动件46抵接;其中,连接管41向固定筒2内滑动,至第一联动件45和第二联动件46分离,以使连接管41与泵本体1的管路被密封。
[0028] 需要连接输气管时,连接管41向进气管11方向移动,至第一锥头454和第二锥头464抵接,此时,第一锥头454向第一支架451方向收缩滑动;第二锥头464向第二支架461方向收缩滑动,以使连接管41与进气管11成连通状态,气体适于通过连接管41流向泵本体1。
[0029] 需要断开输气管时,连接管41向固定筒2的轴心方向移动,至第一锥头454和第二锥头464分离;此时,第一弹簧452推动第一锥头454使其与连接管41管内壁抵接,以实现密封连接管41;而第二弹簧462推动第二锥头464使其与进气管11内壁抵接,以密封进气管11。
[0030] 参考附图3,所述调节冷却部3包括:调节筒31、第一定位盘32和定位杆33,所述定位杆33转动设置在所述第一定位盘32上端,所述第一定位盘32适于相对所述定位杆33周向转动。所述第一定位盘32水平设置,且所述第一定位盘32滑动设置在所述固定筒2内壁;所述第一定位盘32适于在所述固定筒2内周向转动;所述调节筒31固定在所述第一定位盘32下端,调节筒31外壁适于卷绕输气管。输气管为两个,一个输气管设置在第一定位盘32的上方,另一个输气管设置在第一定位盘32的下方,且所述输气管的两端分别固定在相对应的连接管41上。其中,调节筒31向上移动时,适于带动位于第一定位盘32上方的输气管同步向上移动,以使位于第一定位盘32上方的相对设置的两个连接管41向固定筒2内移动。此处的位于上方的连接管41,指的是位于固定筒2同一侧的两个连接管41中位置较高的一个。位于第一定位盘32上方的一个输气管被第一定位盘32推动向上移动,输气管适于拉动两端的两个连接管41同步向内移动,此时,连接管41与对应的进气管11成断开状态。而位于第一定位盘32下方的输气管成连通状态。
[0031] 为了更好的冷却输气管内的空气,所述调节冷却部3还包括一第二定位盘34,所述第二定位盘34水平固定在所述固定筒2内壁;所述第二定位盘34套设在所述调节筒31外壁;所述调节筒31适于相对所述第二定位盘34周向转动;所述第二定位盘34设置在所述第一定位盘32的下方,且所述第一定位盘32和所述第二定位盘34之间储存有冷却剂;位于第一定位盘32下方的一个输气管,适于浸没在冷却剂内,当空气通过该处输气管时,冷却剂适于对流经该处的空气进行冷却降温。两所述输气管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定位盘32的上下两侧,且所述输气管的两端分别固定在对应的连接管41的内端部;其中,调节筒31周向转动时,适于卷绕位于第一定位盘32下方的输气管,以使位于下方的连接管41向固定筒2内移动。
[0032] 优选的,所述定位杆33上开设有一固定孔330,位于上方的一个输气管适于穿过所述固定孔330。调节筒31驱动第一定位盘32向上移动时,第一定位盘32同步驱动所述定位杆33向上移动,所述定位杆33适于拉动位于上方的一个输气管的中部,以使输气管的两端能够拉动两连接管41向内移动。
[0033] 为了卷绕位于下方的一个输气管,所述调节筒31外壁对称开设有两限位槽310,位于下方的一个输气管适于穿过所述限位槽310,且位于下方的一个输气管的长度大于位于上方的一个输气管的长度。位于下方的输气管的长度大于位于上方的输气管的长度,延长了空气在输气管内的流动时间,同时,也增加了输气管与冷却剂的接触面积。所述调节筒31内固定有一密封板311,所述密封板311设置在所述限位槽310的下方。
[0034] 所述调节筒31下端固定有一驱动杆35,所述驱动杆35下端凸出所述固定筒2下端。所述驱动杆35固定在驱动件的活动端,所述驱动件能够驱动所述驱动杆35周向转动,同时,所述驱动件也能够驱动所述驱动杆35竖直移动。
[0035] 所述泵本体1的进气端设置有一温度传感器10,所述温度传感器10适于监测泵本体1进气端的温度。温度传感器10与所述驱动件电信号连接,当进入泵本体1内的空气温度超过设定数值后,温度传感器10向驱动件发送指令,所述驱动件适于驱动所述驱动杆35向上移动,驱动杆35适于驱动所述第一定位盘32向上移动,以使位于上方的一个输气管能够拉动两端对应的连接管41向内移动,以使位于上方的一个连接管41与相对应的进气管11断开;同步的,驱动杆35周向转动,以使卷绕在调节筒31外壁的输气管开始放卷,与下方的输气管对应的连接管41向外滑动,以使位于下方的连接管41与相对于的进气管11连通。
[0036] 工作原理如下:驱动杆35驱动第一定位盘32向下移动,至位于上方的连接管41与对应的进气管11
连通;此时,位于下方的输气管卷绕在调节筒31外壁,以使位于下方的连接管41与对应的进气管11成断开状态;泵本体1开始工作,以对罐本体5进行抽真空工作;当进入泵本体1内的空气温度超过预设数值后,驱动杆35驱动所述第一定位盘32向上移动,以使位于上方的连接管41与对应的进气管11成断开状态;同步的,调节筒31周向转动,以使卷绕在调节筒31外壁的输气管放卷,复位弹簧43适于推动位于下方的连接管41向外移动,以使位于下方的连接管41与对应的进气管11连通,此时,罐本体5内的空气适于通过位于下方的输气管向泵本体1流动;而当空气流经位于冷却剂内的输气管时,冷却剂适于对空气进行冷却降温,以确保进入泵本体1内的空气温度不会超过预设数值。
[0037] 实施例二,本实施例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还提供了一种热压罐,包括如实施例一所述的一种真空泵管道连接结构,具体结构与实施例一相同,此处不再赘述,具体的一种热压罐如下:包括:罐本体5和密封门51,所述罐本体5内部中空,所述罐本体5内适于承载物料;所述密封门51铰接在所述罐本体5侧壁,所述密封门51适于密封所述罐本体5。
[0038] 实施例三,本实施例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还提供了一种真空泵管道连接结构的工作方法,包括如实施例一所述的一种真空泵管道连接结构,具体结构与实施例一相同,此处不再赘述,具体的一种真空泵管道连接结构的工作方法如下:驱动杆35驱动第一定位盘32向下移动,至位于上方的连接管41与对应的进气管11
连通;此时,位于下方的输气管卷绕在调节筒31外壁,以使位于下方的连接管41与对应的进气管11成断开状态;泵本体1开始工作,以对罐本体5进行抽真空工作;当进入泵本体1内的空气温度超过预设数值后,驱动杆35驱动所述第一定位盘32向上移动,以使位于上方的连接管41与对应的进气管11成断开状态;同步的,调节筒31周向转动,以使卷绕在调节筒31外壁的输气管放卷,复位弹簧43适于推动位于下方的连接管41向外移动,以使位于下方的连接管41与对应的进气管11连通,此时,罐本体5内的空气适于通过位于下方的输气管向泵本体1流动;而当空气流经位于冷却剂内的输气管时,冷却剂适于对空气进行冷却降温,以确保进入泵本体1内的空气温度不会超过预设数值。
[0039] 本申请中选用的各个器件(未说明具体结构的部件)均为通用标准件或本领域技术人员知晓的部件,其结构和原理都为本技术人员均可通过技术手册得知或通过常规实验方法获知。并且,本申请所涉及的软件程序均为现有技术,本申请不涉及对软件程序作出任何改进。
[0040] 在本发明实施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0041]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0042]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系统、装置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又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通信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
[0043] 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0044] 另外,在本发明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
[0045] 以上述依据本发明的理想实施例为启示,通过上述的说明内容,相关工作人员完全可以在不偏离本项发明技术思想的范围内,进行多样的变更以及修改。本项发明的技术性范围并不局限于说明书上的内容,必须要根据权利要求范围来确定其技术性范围。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