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压式转换器

专利类型 实用新型 法律事件 公开; 授权; 未缴年费;
专利有效性 失效专利 当前状态 权利终止
申请号 CN89212771.6 申请日 1989-02-17
公开(公告)号 CN2054104U 公开(公告)日 1990-03-07
申请人 张伟; 申请人类型 其他
发明人 张伟; 第一发明人 张伟
权利人 张伟 权利人类型 其他
当前权利人 张伟 当前权利人类型 其他
省份 当前专利权人所在省份:四川省 城市 当前专利权人所在城市:四川省成都市
具体地址 当前专利权人所在详细地址:四川省成都市建设路十街坊七单元2号 邮编 当前专利权人邮编:
主IPC国际分类 F15B5/00 所有IPC国际分类 F15B5/00
专利引用数量 0 专利被引用数量 1
专利权利要求数量 2 专利文献类型 U
专利代理机构 四川省专利服务中心代理部 专利代理人 马振刚;
摘要 一种液压式压 力 转换器,由缸体、缸盖, 活塞 或 柱塞 ,胶囊和液体构成。将液体装在有外 接口 并且有一定强度和弹性的 橡胶 囊内,活塞或柱塞受力后压迫胶囊内的液体,将该力转换成 流体 压力,再通过外接口与密封联通的压力继电器,压力 传感器 、压力表等,实现力的自动控制、安全保护及测试的转换,此方案具有不漏液、耐冲击力,扩大受力范围,提高 精度 和可靠性,延长使用寿命及结构简单、造价低廉等优点。
权利要求

1、一种液压式转换器,由缸体、缸盖、活塞柱塞、液体构成,其特征在于,液体装在有外接口并有一定强度和弹性的橡胶囊里,橡胶囊的外廓制成有较大的形状。
2、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压式力转换器,其特征在于橡胶囊外廓倒角在活塞和活塞杆与缸体产生相对位移的间隙部位。

说明书全文

发明属于液压式转换器的改进。是将力值转换成流体压力值的测力技术,广泛应用于各种机械、设备在力载荷作用下的自动控制、安全保护及力测量的转换。

现有液压式测力技术方案,是由转换缸体、活塞柱塞、液体,将力转换成流体压力值,再通过压力控制系统、测试系统、实现力的自动控制,安全保护及力的测量等。此方案具有结构简单,精度和标准化程度高等优点。但它的不足之处是受力范围窄,特别是液体易泄漏,虽然采用了密封圈、皮碗等密封措施,仍无法克服液体泄漏的问题。当工作压力增加,冲击力加大时,液体的泄漏就更为突出,以致影响产品的可靠性和使用寿命。

本发明的目的是解决上述存在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新的液压式力转换器,克服液体泄漏,提高耐冲击性能,提高工作压力,增加可靠性和延长产品使用寿命。

本发明的要点在于,将液体装在有外接口并有一定强度和弹性的胶囊里,连同活塞或柱塞一起放入缸体内。受力的活塞或柱塞压迫胶囊内的液体,将该力转换成流体压力,再由与外接口密封联通的压力控制系统、测量系统(如压力继电器、压力传感器、压力表等)或由胶囊壁将力直接传递给受力控制元件实现力的自动控制、安全保护及力的测量。为了有效地克服冲击力,扩大受力范围和提高精度,将胶囊外廓制成有较大的形状,该倒角是在活塞和活塞杆与缸体产生相对位移的间隙部位,形成胶囊受力后自由膨胀的空间。

本发明的优点是,解决了液压式力转换器液体泄漏的问题,增强了耐冲击力,扩大了受力范围,提高了精度和可靠性,延长了转换器的使用寿命。此技术方案带具有结构简单,造价低廉等优点。在各种 力载荷使用下的机械;设备上使用(如拉载荷,压载荷,拉压单控载荷、拉压双控载荷、弯扭载荷等)均可获得满意的效果。

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进行详细的描述:

图1是本发明拉载荷转换器结构剖示图

图2是本发明拉载荷转换器结构A-A剖示图

图3是本发明具体结构外接口剖示图

图4是本发明具体结构另一种外接口剖示图

图5是本发明压载荷转换器结构剖示图

图6是本发明拉压载荷单控转换器结构剖示图

图7是本发明拉压载荷双控转换器结构剖示图

图8是本发明拉压载荷双控转换器结构另一种形式的剖示图

图9是本发明弯扭载荷转换器结构剖示图

图10是本发明弯扭载荷转换器结构B-B剖示图

图11是本发明弯扭载荷转换器结构C-C剖示图

图12是本发明弯扭载荷转换器结构D-D剖示图

参照图1、图2、图3、图4。是拉载荷转换器的实施例,胶囊3由具有一定强度和弹性的橡胶材料制成,其外廓在活塞2与缸体1相对位移的间隙部位制成有较大的倒角,中心有穿活塞杆的过孔,密封联通的外接口如图3或图4中的密封联接形式。活塞杆2穿过胶囊3并一起放入缸体1内,盖好缸盖4,液体5由外接口灌入胶囊3,其外接口再与压力继电器、压力传感器,压力表等密封联通,即可实现拉载荷的自动控制、安全保护和力的测量转换。

参照图5,是压载荷转换器的实施例,与前实施例不同点时,活塞2装在胶囊3的上方,因而胶囊3没有中心过孔,其他与前例相同,外接口与压力继电器、压力传感器,压力表密封联通后,即可实现其自动控制、安全保护、测量的转换。

参照图6,是拉压载荷单控转换器的实施例,带中心过孔外廓有 倒角和外接口的橡胶囊3,通过活塞杆装在活塞6与活塞2之间,再一起装入缸体1内,盖好缸盖4,液体5由外接口灌入胶囊3,其中活塞杆与两活塞成动配合,并且在两活塞外端面处的活塞杆上各有一个台阶,外接口再与压力继电器,压力传感器、压力表密封联通后即可实现拉压载荷单控的自动控制,安全保护及测量的转换。

参照图7,是拉压载荷双控转换器的实施例,带中心过孔外廓有倒角和外接口的橡胶囊3和橡胶囊6,分别装在活塞2的上部和下部,并一起放入缸体1内,盖上缸盖4,液体5由两个外接口分别灌入胶囊3和胶囊6再分别与压力继电器、压力传感器,压力表等密封联通,即可实现拉压载荷双控的自动控制、安全保护及测量的转换。

参照图8,悬拉压载荷双控转换器另一种结构的实施例,将外廓有到角和外接口的橡胶囊3放入缸体1的底部,再将有倒角和外接口及带中心过孔的橡胶囊6穿入活塞2并放入缸体1的上部,盖上缸盖4,液体5分别由两个外接口灌入胶囊3与胶囊6,再分别与压力继电器、压力传感器压力表等密封联通,即可实现拉压载荷双控自动控制、安全保护及测量的转换。

参照图9、图10、图11、图12、是弯扭载荷转换器的实施例,将带有倒角和外接口的橡胶囊3和橡胶囊6分别放入缸体1内活塞2的左、右两侧,盖上缸盖4,液体5由两个外接口分别灌入胶囊3和胶囊6内,再分别与压力继电器,压力传感器,压力表等密封联通,即可实现弯载荷自动控制,安全保护及测量的转换。

上述所称的倒角均指活塞或活塞杆与缸体产生相对位移的间隙部位。所称外接口如图3或图4中的形式。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