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利分类库 / 液体变容式机械;液体泵或弹性流体泵 / 减震脚垫组件、压缩机及空调器

减震脚垫组件、压缩机空调

申请号 CN202410087523.8 申请日 2024-01-22 公开(公告)号 CN117948378A 公开(公告)日 2024-04-30
申请人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发明人 孔洒洒; 李琳;
摘要 本 发明 提供一种减震脚垫组件、 压缩机 及 空调 器,其中减震脚垫组件,包括:上减震脚垫,与震动部件的安装支脚固定连接;下减震脚垫,与外部固定部件固定连接;垂向减震 弹簧 ,被夹持于所述上减震脚垫与所述下减震脚垫之间,以衰减沿所述上减震脚垫的轴向震动; 水 平减震磁 力 组件,所述水平减震磁力组件所具有的磁力能够被调整以调整所述上减震脚垫与所述下减震脚垫的水平相对 位置 。本发明在实现对竖直方向震动衰减消除的同时还能够对水平方向上的震动进行主动衰减消除,有效提升了减震脚垫组件的减震整体效果。
权利要求

1.一种减震脚垫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上减震脚垫(1),与震动部件的安装支脚(100)固定连接;
下减震脚垫(2),与外部固定部件(200)固定连接;
垂向减震弹簧(3),被夹持于所述上减震脚垫(1)与所述下减震脚垫(2)之间,以衰减沿所述上减震脚垫(2)的轴向震动;
平减震磁组件,所述水平减震磁力组件所具有的磁力能够被调整以调整所述上减震脚垫(1)与所述下减震脚垫(2)的水平相对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震脚垫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水平减震磁力组件设置有两组,两组所述水平减震磁力组件沿所述上减震脚垫(1)的直径方向分别设置于所述垂向减震弹簧(3)的相对两侧,两组所述水平减震磁力组件的磁力大小可以被独立调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减震脚垫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下减震脚垫(2)的顶面上构造有凹槽(21),所述水平减震磁力组件包括:凸出于所述上减震脚垫(1)的底面设置的第一永磁体(11)、处于所述凹槽(21)内的第二永磁体(22)及通电线圈(4),所述第一永磁体(11)插装于所述凹槽(21)内且与所述第二永磁体(22)沿着所述上减震脚垫(1)的所述直径方向间隔设置,所述通电线圈(4)处于所述凹槽(21)内且处于所述第一永磁体(11)与所述第二永磁体(22)之间,所述通电线圈(4)通电后所形成的两极分别与所述第一永磁体(11)及第二永磁体(22)相对。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减震脚垫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永磁体(11)处于所述第二永磁体(22)的径向外侧;和/或,
所述第一永磁体(11)还穿行配合于所述安装支脚(100)上的限位孔内。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减震脚垫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永磁体(11)包括刚性支撑柱,所述第一永磁体(11)通过所述刚性支撑柱与所述上减震脚垫(1)连接为一体,且所述第一永磁体(11)与所述限位孔的接触部分为所述刚性支撑柱。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减震脚垫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永磁体(11)、第二永磁体(22)的横截面皆为矩形;和/或,所述通电线圈(4)绕设于线圈芯(41)上,所述线圈铁芯(41)的横截面为矩形。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减震脚垫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线圈铁芯(41)内形成有冷却腔,所述冷却腔内能够循环流入流出冷却液;和/或,所述第一永磁体(11)朝向所述凹槽(21)的槽立壁的一侧的侧立面为第一侧面,与所述第一侧面邻接的侧立壁面为第二侧面,所述第一侧面及所述第二侧面上皆设有距离传感器(5)。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震脚垫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轴向位移限位件,所述轴向位移限位件同时穿插所述上减震脚垫(1)与所述下减震脚垫(2)以形成对所述上减震脚垫(1)在其轴向位移上的限制。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减震脚垫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下减震脚垫(2)具有由其顶面贯通至其底面的通孔,所述通孔的孔壁上形成有隔磁层,所述轴向位移限位件穿行于所述通孔;和/或,所述垂向减震弹簧(3)套装于所述轴向位移限位件的外圆周。
10.一种压缩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减震脚垫组件。
11.一种空调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压缩机(300),所述压缩机(300)为权利要求10所述的压缩机,且当所述减震脚垫组件包括冷却腔时,所述空调器内的低温冷媒被引入所述冷却腔内且由所述冷却腔流回至所述空调器内。

说明书全文

减震脚垫组件、压缩机空调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属于空气调节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减震脚垫组件、压缩机及空调器。

背景技术

[0002] 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对产品的静音要求越来越严苛,且各大厂商实行的降本增效策略,选用成本更低、震动更大的/压缩机,造成产品噪音增大,如何解决产品的噪音成为了一个很棘手的难题,不得不对减震结构做出针对化设计。基于现有的产品特性,最常用的减震手段包括弹簧脚垫、橡胶脚垫减震、组合式脚垫等,虽然对垂直方向的震动具有抑制效果,但缺乏对水平方向震动的主动限制。例如专利公开号为CN 218721971 U的实用新型专利,该专利公开了一种磁悬浮空调减震底座,结构整体达到了有效减震的目的,但所涉及机构较复杂,不易控制,且该空调减震底座缺少对震动部件的水平方向震动的主动限制。
[0003] 磁悬浮技术主要是利用电磁将磁浮体悬浮于空间中,该技术不仅机械接触面积小,而且具有低摩擦、噪声低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震动部件的减震降噪工况中,例如专利申请号为201721209758.1的实用新型专利及202010237614.7的发明专利皆公开了一种磁悬浮支座结构,其能够利用磁悬浮支座具有的磁悬浮隔离作用使得上下两部分实现一定程度地机械结构分离,进而避免震动部件的震动的传递,达到减震降噪的作用,但是目前的磁悬浮支座结构多被用于在高度方向上的震动隔离,缺少水平方向上震动的减震设计,从而使得相关技术中的利用磁悬浮原理的减震脚垫组件的在垂直方向震动的减震效果较高但是在水平方向的震动则相对较差。

发明内容

[0004] 因此,本发明提供一种减震脚垫组件、压缩机及空调器,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减震脚垫组件缺少对震动部件的水平方向震动的主动限制,在减震脚垫组件的高度方向上的减震效果较好但是在水平方向上的减震效果较差导致减震脚垫组件整体减震效果欠佳的技术问题。
[0005]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减震脚垫组件,包括:
[0006] 上减震脚垫,与震动部件的安装支脚固定连接;
[0007] 下减震脚垫,与外部固定部件固定连接;
[0008] 垂向减震弹簧,被夹持于所述上减震脚垫与所述下减震脚垫之间,以衰减沿所述上减震脚垫的轴向震动;
[0009] 水平减震磁力组件,所述水平减震磁力组件所具有的磁力能够被调整以调整所述上减震脚垫与所述下减震脚垫的水平相对位置
[0010]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
[0011] 所述水平减震磁力组件设置有两组,两组所述水平减震磁力组件沿所述上减震脚垫的直径方向分别设置于所述垂向减震弹簧的相对两侧,两组所述水平减震磁力组件的磁力大小可以被独立调整。
[0012]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
[0013] 所述下减震脚垫的顶面上构造有凹槽,所述水平减震磁力组件包括:凸出于所述上减震脚垫的底面设置的第一永磁体、处于所述凹槽内的第二永磁体及通电线圈,所述第一永磁体插装于所述凹槽内且与所述第二永磁体沿着所述上减震脚垫的所述直径方向间隔设置,所述通电线圈处于所述凹槽内且处于所述第一永磁体与所述第二永磁体之间,所述通电线圈通电后所形成的两极分别与所述第一永磁体及第二永磁体相对。
[0014]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
[0015] 所述第一永磁体处于所述第二永磁体的径向外侧;和/或,
[0016] 所述第一永磁体还穿行配合于所述安装支脚上的限位孔内。
[0017]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
[0018] 所述第一永磁体包括刚性支撑柱,所述第一永磁体通过所述刚性支撑柱与所述上减震脚垫连接为一体,且所述第一永磁体与所述限位孔的接触部分为所述刚性支撑柱。
[0019]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
[0020] 所述第一永磁体、第二永磁体的横截面皆为矩形;和/或,所述通电线圈绕设于线圈芯上,所述线圈铁芯的横截面为矩形。
[0021]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
[0022] 所述线圈铁芯内形成有冷却腔,所述冷却腔内能够循环流入流出冷却液;和/或,所述第一永磁体朝向所述凹槽的槽立壁的一侧的侧立面为第一侧面,与所述第一侧面邻接的侧立壁面为第二侧面,所述第一侧面及所述第二侧面上皆设有距离传感器
[0023]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减震脚垫组件还包括:
[0024] 轴向位移限位件,所述轴向位移限位件同时穿插所述上减震脚垫与所述下减震脚垫以形成对所述上减震脚垫在其轴向位移上的限制。
[0025]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
[0026] 所述下减震脚垫具有由其顶面贯通至其底面的通孔,所述通孔的孔壁上形成有隔磁层,所述轴向位移限位件穿行于所述通孔;和/或,所述垂向减震弹簧套装于所述轴向位移限位件的外圆周。
[0027]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压缩机,包括上述的减震脚垫组件。
[0028]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空调器,包括压缩机,所述压缩机为上述的压缩机,且当所述减震脚垫组件包括冷却腔时,所述空调器内的低温冷媒被引入所述冷却腔内且由所述冷却腔流回至所述空调器内。
[0029]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减震脚垫组件、压缩机及空调器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30] 上减震脚垫与下减震脚垫两者之间夹设有垂向减震弹簧能够对竖直方向(也即Z方向)上的震动进行衰减消除,而同时通过水平减震磁力组件则能够对上减震脚垫与下减震脚垫的水平相对位置形成主动调整限制,进而能够对震动部件在水平方向上产生的震动予以消除,也即本申请中的减震脚垫组件在实现对竖直方向震动衰减消除的同时还能够对水平方向上的震动进行主动衰减消除,有效提升了减震脚垫组件的减震整体效果;
[0031] 本申请的减震脚垫组件中采用较为传统的垂向减震弹簧进行竖直方向震动衰减消除而不采用目前业内常用的磁悬浮技术实现,能够明显降低减震脚垫组件的磁力控制难度,降低由于竖直方向与水平方向同时采用磁力悬浮减震部件所带来的磁干扰,进而降低控制难度;
[0032] 通过设置两组磁力大小能够独立可调整的水平减震磁力组件,能够通过两者的合力情况对上减震脚垫的位置进行调整,从而实现上减震脚垫在水平方向上相对于下减震脚垫的磁悬浮状态下的位置调整,保证水平主动减震效果;
[0033] 第一永磁体在实现磁力调整的同时还作为与安装支脚的连接的部件,从而使得本申请中的减震脚垫组件的结构更加精简、紧凑,无需单独针对安装支脚的固定结构进行设计;
[0034] 通过在第一永磁体上设置与限位孔配合的刚性支撑柱,能够避免永磁体直接作为连接结构与安装支脚固定,提高第一永磁体的载荷承受能力及使用寿命;
[0035] 通过向线圈铁芯的冷却腔内引入冷却液能够冷却通电线圈,从而能够降低在通电线圈运行过程中产生的热量,进而防止这部分热量导致凹槽内的永磁体的高温退磁,保证减震脚垫组件的正常使用;
[0036] 通过在通孔的孔壁上设置隔磁层,能够最大程度地避免两侧的磁性件的磁干扰,进而保证磁力调整效果;所述垂向减震弹簧套装于所述轴向位移限位件的外圆周,能够保证垂向减震弹簧的弹性变形稳定性附图说明
[0037]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的介绍。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示例性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引申获得其它的实施附图。
[0038] 图1是本发明的减震脚垫组件中的上减震脚垫的半剖面图(沿轴向平面),图中箭头示出其与下减震脚垫组装时的插装方向;
[0039] 图2是本发明的减震脚垫组件中的下减震脚垫的半剖面图(沿轴向平面),图中箭头示出其与上减震脚垫组装时的上减震脚垫的插装方向;
[0040] 图3是本发明的压缩机的组装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41] 附图标记为:
[0042] 1、上减震脚垫;10、上脚垫本体;11、第一永磁体;
[0043] 2、下减震脚垫;20、下脚垫本体;21、凹槽;22、第二永磁体;
[0044] 3、垂向减震弹簧;
[0045] 4、通电线圈;41、线圈铁芯;
[0046] 5、距离传感器;
[0047] 61、连接螺柱;62、紧定螺母
[0048] 100、安装支脚;200、外部固定部件;300、压缩机。

具体实施方式

[0049]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以下对至少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实际上仅仅是说明性的,决不作为对本发明及其应用或使用的任何限制。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0050]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方位词如“前、后、上、下、左、右”、“横向、竖向、垂直、水平”和“顶、底”等所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通常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这些方位词并不指示和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或者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制;方位词“内、外”是指相对于各部件本身的轮廓的内外。
[0051] 为了便于描述,在这里可以使用空间相对术语,如“在……之上”、“在……上方”、“在……上表面”、“上面的”等,用来描述如在图中所示的一个器件或特征与其他器件或特征的空间位置关系。应当理解的是,空间相对术语旨在包含除了器件在图中所描述的方位之外的在使用或操作中的不同方位。例如,如果附图中的器件被倒置,则描述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上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上”的器件之后将被定位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下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下”。因而,示例性术语“在……上方”可以包括“在……上方”和“在……下方”两种方位。该器件也可以其他不同方式定位(旋转90度或处于其他方位),并且对这里所使用的空间相对描述作出相应解释。
[0052] 此外,需要说明的是,使用“第一”、“第二”等词语来限定零部件,仅仅是为了便于对相应零部件进行区别,如没有另行声明,上述词语并没有特殊含义,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制。
[0053] 结合参见图1至图3所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一种减震脚垫组件,包括:
[0054] 上减震脚垫1,其具体可以为橡胶材质,与震动部件的安装支脚100固定连接,以能够在震动部件在运转过程中位置发生变动时跟随震动部件产生一定位移,进而实现后续通过对上减震脚垫1的位置的主动调整至少衰减震动部件在水平方向的震动,前述的震动部件具体可以为压缩机或者水泵,此时前述的安装支脚100一般为金属材质,其与压缩机的机壳或者水泵的泵体固定连接;
[0055] 下减震脚垫2,与外部固定部件200固定连接,前述的外部固定部件200具体例如部件安装平台,根据不同的应用工况,其结构类型可以不同;
[0056] 垂向减震弹簧3,被夹持于所述上减震脚垫1与所述下减震脚垫2之间,例如,垂向减震弹簧3的顶端与上减震脚垫1的底端面抵触、垂向减震弹簧3的底端与下减震脚垫2的顶端面抵触,此时,在垂向减震弹簧3的弹力作用下,上减震脚垫1与下减震脚垫2两者之间并不存在接触,也即两者在前述垂向减震弹簧3的作用下形成相对悬浮,以衰减沿所述上减震脚垫1的轴向震动,前述的垂向减震弹簧3优先为金属螺旋弹簧,其具有较大的刚度以及垂向抗变形能力;
[0057] 水平减震磁力组件,所述水平减震磁力组件的磁力能够被调整以调整所述上减震脚垫1与所述下减震脚垫2的水平相对位置,具体而言,以图3所示出的减震脚垫组件被应用至对压缩机300的减震工况下的方位为例,前述的水平相对位置也即位于实际水平面上的相对位置,也即XY所形成的平面中的位置。
[0058] 该技术方案中,上减震脚垫1与下减震脚垫2两者之间夹设有垂向减震弹簧3能够对竖直方向(也即Z方向)上的震动进行衰减消除,而同时通过水平减震磁力组件则能够对上减震脚垫1与下减震脚垫2的水平相对位置形成主动调整限制,进而能够对震动部件在水平方向上产生的震动予以消除,也即本申请中的减震脚垫组件在实现对竖直方向震动衰减消除的同时还能够对水平方向上的震动进行主动衰减消除,有效提升了减震脚垫组件的减震整体效果。
[0059]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本申请的减震脚垫组件中采用较为传统的垂向减震弹簧3进行竖直方向震动衰减消除而不采用目前业内常用的磁悬浮技术实现,能够明显降低减震脚垫组件的磁力控制难度,降低由于竖直方向与水平方向同时采用磁力悬浮减震部件所带来的磁干扰,进而降低控制难度。前述的减震脚垫组件整体结构简单,易于装配。
[0060]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水平减震磁力组件设置有两组,两组所述水平减震磁力组件沿所述上减震脚垫1的直径方向分别设置于所述垂向减震弹簧3的相对两侧,两组所述水平减震磁力组件的磁力大小可以被独立调整,前述直径方向具体为:当其投影为圆形时,此处的直径也即圆形的直径方向,当其投影为非圆形时,此时的直径方向也即指两个水平减震磁力组件与垂向减震弹簧3三者的投影大致在同一条直线上。
[0061] 该技术方案中,通过设置两组磁力大小能够独立可调整的水平减震磁力组件,能够通过两者的合力情况对上减震脚垫1的位置进行调整,从而实现上减震脚垫1在水平方向上相对于下减震脚垫2的磁悬浮状态下的位置调整,保证水平主动减震效果。
[0062]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具体结合参见图1及图2所示,所述水平减震磁力组件包括:凸出于所述上减震脚垫1的底面设置的第一永磁体11、处于所述下减震脚垫2的顶面上构造的凹槽21内的第二永磁体22(也即第二永磁体22处于凹槽21内)及通电线圈4,所述第一永磁体11插装于所述凹槽21内且与所述第二永磁体22沿着所述上减震脚垫1的所述直径方向间隔设置,所述通电线圈4处于所述凹槽21内且处于所述第一永磁体11与所述第二永磁体22之间,所述通电线圈4通电后所形成的两极分别与所述第一永磁体11及第二永磁体22相对。
[0063] 具体而言,以图1及图2所示方位为参考,图中处于左侧的水平减震磁力组件中,第一永磁体11的左侧为N极、右侧为S极,此时第二永磁体22的左侧可以为N极或者S极之一,假定为N极则右侧为S极,当通电线圈4不通电时,其左右两侧不带有磁性,当通电线圈4通电时,此时如果左侧为N极、右侧为S极,此时通电线圈4增强了第一永磁体11与第二永磁体22之间的磁吸力,由于下减震脚垫2的位置固定不动,此时的上减震脚垫1将靠近第二永磁体22一侧移动震动部件也将跟随同步移动,如此能够理解的是,在上减震脚垫1在震动部件的水平震动作用下沿着远离第二永磁体22的方向移动时,此时可以利用前述原理将震动部件的位置恢复原位,对应的,针对图中处于右侧的水平减震磁力组件,其内的通电线圈4也同步通电,以能够增强其与左侧的水平减震磁力组件的同方向的磁吸力,如此能够保证上减震脚垫1的位置变化的响应速度,提升减震效果,而能够理解的是,两组水平减震磁力组件内各自具有第一永磁体11与第二永磁体22之间应同时为磁吸力或者磁斥力,以保证在通电线圈4不通电的状态下上减震脚垫1与下减震脚垫2之间稳定处于初始位置,该初始位置也即震动部件未作用水平震动力使上减震脚垫1的位置发生变动状态下的位置。
[0064] 前述第二永磁体22、通电线圈4以及线圈铁芯41皆可以与下减震脚垫2注塑成一体。
[0065]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永磁体11处于所述第二永磁体22的径向外侧,将所述第一永磁体11设置处于第二永磁体22的径向外侧能够保证上减震脚垫1的稳定性。
[0066]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第一永磁体11还穿行配合于所述安装支脚100上的限位孔(图中未标引、未示出)内。
[0067] 也即,该技术方案中,第一永磁体11在实现磁力调整的同时还作为与安装支脚100的连接的部件,从而使得本申请中的减震脚垫组件的结构更加精简、紧凑,无需单独针对安装支脚100的固定结构进行设计。
[0068]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永磁体11包括刚性支撑柱,所述第一永磁体11通过所述刚性支撑柱与所述上减震脚垫1连接为一体,且所述第一永磁体11与所述限位孔的接触部分为所述刚性支撑柱(图中未标引),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刚性支撑柱可以为一个横截面为矩形的非导磁金属柱(例如柱),以降低磁损失,其具体被限位连接(例如过盈配合或者通过销钉限位)于前述限位孔内。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第一永磁体11的磁性部分可以被组装于(例如粘贴)刚性支撑柱与第二永磁体22或者通电线圈4的对应位置。
[0069] 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在第一永磁体11上设置与限位孔配合的刚性支撑柱,能够避免永磁体直接作为连接结构与安装支脚100固定,提高第一永磁体11的载荷承受能力及使用寿命。能够理解的是,前述的第二永磁体22在具体结构构造上也可以与第一永磁体11相同。
[0070]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永磁体11、第二永磁体22的横截面皆为矩形,在具体设计时,应保证第一永磁体11及第二永磁体22相对的磁极面积足够大,如此能够保证两者之间具有足够的吸力或者斥力,而同时,足够大的磁极面积还能够在两个永磁体发生错位时,利用两者之间的吸力实现对震动部件的扭转力的平衡缓冲效果;所述通电线圈4绕设于线圈铁芯41上,所述线圈铁芯41的横截面为矩形。
[0071]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线圈铁芯41内形成有冷却腔(图中未示出),所述冷却腔内能够循环流入流出冷却液,冷却液例如可以为冷媒或者冷却水等,通过向线圈铁芯41的冷却腔内引入冷却液能够冷却通电线圈4,从而能够降低在通电线圈4运行过程中产生的热量,进而防止这部分热量导致凹槽内的永磁体的高温退磁,保证减震脚垫组件的正常使用。能够理解的是,前述的冷却腔应为一密封腔体,以防止其内进入的冷却液外漏。
[0072] 所述第一永磁体11朝向所述凹槽21的槽立壁的一侧的侧立面为第一侧面,与所述第一侧面邻接的侧立壁面为第二侧面(能够理解的是,第二侧面客观上具有两个),所述第一侧面及所述第二侧面上皆设有距离传感器5,前述的距离传感器5具体可以为红外距离传感器、激光距离传感器等中的一种,用于实时获取上减震脚垫1与下减震脚垫2的相对位置,进而通过对通电线圈4内电流的大小及方向调整实现对上减震脚垫4与下减震脚垫2的相对位置的调整。能够理解的是,此时,针对减震脚垫组件设置有相应的控制部件,能够理解的是,控制部件获取各距离传感器5所获取的距离信号(数据)后在其内部芯片中进行相应的运算并形成控制策略,从而实现对通电线圈4内电流的大小以及方向的调整,进而实现了上减震脚垫1与下减震脚垫2的相对位置的调整,也即实现了上减震脚垫1的左右悬浮减震目的。
[0073]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前述减震脚垫组件的控制过程大致如下:
[0074] 针对上减震脚垫1在悬浮过程中的X、Y两个方向进行系统建模,设计PID控制器实现磁悬浮式控制,构建电磁力方程,利用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和磁路的基尔霍夫磁压定理,获得磁路函数关系以及电流电压关系的电学方程,定义坐标轴,构建磁悬浮系统动力学模型,研究磁悬浮试验平台在X、Y轴上的位置变化,当通电线圈4开始工作,将会输出初始化参数,通过距离传感器5,得到上减震脚垫1的位置信息,输出检测信号,通过运放模放大电压信号,传输至单片机调整系统的参数,使得上减震脚垫1悬停在设定位置(目标位置),通电线圈4产生可控磁场使永磁铁产生水平方向的推力,针对压缩机运行的不同频率,计算出脚垫受到的不同反馈,给出对应的电磁力大小和方向(通过通电线圈4内电流的大小及方向调整实现),达到控制磁悬脚垫浮于平衡点的目的,同时通过调节电路的放大倍数,提高整体反馈运放电路的稳定性。
[0075]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减震脚垫组件还包括:轴向位移限位件(图中未标引),所述轴向位移限位件同时穿插所述上减震脚垫1与所述下减震脚垫2以形成对所述上减震脚垫1在其轴向位移上的限制,以防止震动部件震动过大导致在竖直方向上上减震脚垫1由下减震脚垫2上脱离。
[0076] 前述的震动件例如包括连接螺柱61以及螺纹连接于其两端的紧定螺母62。能够理解的是,前述轴向位移限位件的目的是防止上减震脚垫1的第一永磁体11从而下减震脚垫2的对应凹槽21的顶部槽口脱出,在正常情况下,其不能限制上减震脚垫1在水平方向上一定位移范围内的移动,以保证磁悬浮主动限位的目的。
[0077]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下减震脚垫2具有由其顶面贯通至其底面的通孔(图中未标引),所述通孔的孔壁上形成有隔磁层(图中未示出),所述轴向位移限位件穿行于所述通孔。
[0078] 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在通孔的孔壁上设置隔磁层,能够最大程度地避免两侧的磁性件的磁干扰,进而保证磁力调整效果;所述垂向减震弹簧3套装于所述轴向位移限位件的外圆周,能够保证垂向减震弹簧3的弹性变形稳定性。
[0079] 对应的,上减震脚垫1的对应区域也构造有贯通其底端面与顶端面的安装间隙,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该安装间隙为十字狭缝结构,由于上减震脚垫1的材质为具有一定柔性的橡胶,因此,在组装前述轴向位移限位件后十字狭缝结构将发生变形并能够在一定范围内变形以保证上减震脚垫1的位置调整目的。
[0080] 具体参见图1所示,上减震脚垫1包括上脚垫本体10,其厚度为c,第一永磁体11连接于上脚垫本体10的底端面上,第一永磁体11凸出于底端面的长度为d。
[0081] 具体参见图2所示,下减震脚垫2包括下脚垫本体20,其厚度为b,其底部通过相应的连接结构(例如螺栓、卡扣甚至粘贴)等方式与底部的外部固定部件200固定连接,凹槽21被形成于该下脚垫本体20的顶端面上,且凹槽21自上而下的槽深度为a,为了保证上减震脚垫1与下减震脚垫2之间的位置悬浮状态,a值应大于d值,具体以前述的位置悬浮状态为基本原则,前述的c值以及b值则根据具体的载荷承受需求合理选择即可。
[0082] 采用本申请的前述减震脚垫组件,不仅对脚垫的压缩量起到限位作用,还有效避免了其与底盘(也即外部固定部件200)发生碰撞,有效解决了水泵或者压缩机传递噪音大的问题。
[0083]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压缩机,包括上述的减震脚垫组件,具体参见图3所示,压缩机300的安装支脚100处于上减震脚垫1与下减震脚垫2之间且与上减震脚垫1连接为一体,下减震脚垫2的底部则与固定不同的外部固定部件200例如空调器底盘固定连接,从而实现了对压缩机的竖直及水平方向震动的缓冲。
[0084] 上减震脚垫1与下减震脚垫2两者之间夹设有垂向减震弹簧3能够对竖直方向(也即Z方向)上的震动进行衰减消除,而同时通过水平减震磁力组件则能够对上减震脚垫1与下减震脚垫2的水平相对位置形成主动调整限制,进而能够对震动部件在水平方向上产生的震动予以消除,也即本申请中的减震脚垫组件在实现对竖直方向震动衰减消除的同时还能够对水平方向上的震动进行主动衰减消除,有效提升了减震脚垫组件的减震整体效果。
[0085] 前述的凹槽可以分别对应两组水平减震磁力组件分别对应设置,当然,前述的凹槽也可以为一个环形的整体。
[0086]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空调器,包括压缩机300,所述压缩机300为上述的压缩机,且当所述减震脚垫组件包括冷却腔时,所述空调器内的低温冷媒被引入所述冷却腔内且由所述冷却腔流回至所述空调器内,前述的低温冷媒例如可以为压缩机300的吸气管的部分冷媒通过相应的引流管引流至冷却腔内,并在与通电线圈4换热后流回通过另一引流管引回吸气管,也可以是空调器具有的冷凝器的流出冷媒通过相应的引流管引流至冷却腔内,并在与通电线圈4换热后流回通过另一引流管引回吸气管。
[0087] 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将空调器内的低温冷媒引入相应的压缩机减震脚垫组件内,对通电线圈4进行降温,防止永磁体高温退磁,结构简单紧凑。
[0088] 上减震脚垫1与下减震脚垫2两者之间夹设有垂向减震弹簧3能够对竖直方向(也即Z方向)上的震动进行衰减消除,而同时通过水平减震磁力组件则能够对上减震脚垫1与下减震脚垫2的水平相对位置形成主动调整限制,进而能够对震动部件在水平方向上产生的震动予以消除,也即本申请中的减震脚垫组件在实现对竖直方向震动衰减消除的同时还能够对水平方向上的震动进行主动衰减消除,有效提升了减震脚垫组件的减震整体效果。
[0089]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容易理解的是,在不冲突的前提下,上述各方式的有利技术特征可以自由地组合、叠加
[0090]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变型,这些改进和变型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