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先隧后站洞桩法车站土方外运施工方法

申请号 CN202410084675.2 申请日 2024-01-19 公开(公告)号 CN117868880A 公开(公告)日 2024-04-12
申请人 中铁四局集团有限公司; 中铁(广州)投资发展有限公司; 中铁第六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发明人 张发亮; 周浩; 宋东锋; 孙宁; 谢天慈; 陈绍洪; 徐宁飞; 史顺祖; 雷麒峰; 卢光灿; 王耀;
摘要 本 发明 涉及土方外运施工方法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先隧后站洞桩法车站土方外运施工方法,具体包括:位于车站 位置 处竖直挖掘竖井,沿竖井底部 水 平挖掘横向通道;沿盾构隧道正上方开挖竖直导通的出渣通道;将土方沿出渣通道卸至盾构隧道中的出渣车内;出渣车沿盾构隧道移动输送至出土井位置, 门 吊起吊出渣车渣斗完成土方外运;通过在车站范围内的盾构隧道上方开设竖直出渣通道,能够使得挖掘的内部土石方沿出渣通道落入下方出渣车中,能够配合既有的盾构隧道将渣土通过出土井外运;无需存渣,使得内部土石方开挖后能够及时外运出去,并且该施工方法无需明挖施工,可以实现盾构隧道挖掘与车站 站点 同步施工,有利于避免延误工期,施工效率更高。
权利要求

1.一种先隧后站洞桩法车站土方外运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沿车站规划路线挖掘盾构隧道(10),挖掘途径位于主干道下方的车站处,继续向前挖掘所述盾构隧道(10)至全线贯通;
步骤二:位于车站位置处竖直挖掘竖井(2),沿所述竖井(2)底部平挖掘横向通道;
步骤三:搭建车站支撑结构中边桩(5)以及扣拱二衬(6),沿所述盾构隧道(10)正上方开挖竖直导通的出渣通道(8);
步骤四:自上而下将土方沿所述出渣通道(8)卸至位于所述盾构隧道(10)中设有的出渣车(11)渣斗内;
步骤五:所述盾构隧道(10)上设有出土井(19),所述出渣车(11)沿所述盾构隧道(10)移动输送至出土井(19)位置;
步骤六:所述出土井(19)上方设有吊(20),所述门吊(20)起吊所述出渣车(11)渣斗完成土方外运。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先隧后站洞桩法车站土方外运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横向通道包括位于所述出渣通道(8)和盾构隧道(10)上方的第一层横通道(3)、第二层横通道(4)。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先隧后站洞桩法车站土方外运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竖井(2)自上而下依序横向开挖所述第一层横通道(3)后再开挖所述第二层横通道(4),所述横向通道上方存在承载主干道的覆土(1)。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先隧后站洞桩法车站土方外运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待所述横向通道开挖结束后,沿所述盾构隧道(10)两侧位置处开挖并浇筑所述中边桩(5)作为车站围护及支撑结构。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先隧后站洞桩法车站土方外运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待所述中边桩(5)成型后,沿所述中边桩(5)上方搭建所述扣拱二衬(6),所述中边桩(5)与所述盾构隧道(10)之间存在需要挖掘外运的内部土石方(7)。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先隧后站洞桩法车站土方外运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内部土石方(7)开挖前向下挖孔,开挖所述出渣通道(8)至破除所述盾构隧道(10)四周设有的管片(16),沿所述出渣通道(8)表面安装挖孔护壁(9)。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先隧后站洞桩法车站土方外运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内部土石方(7)分两层开挖外运,待所述出渣通道(8)开挖完成后,使用挖机(12)挖掘位于所述盾构隧道(10)上方的所述内部土石方(7)作为第一层。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先隧后站洞桩法车站土方外运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待第一层所述内部土石方(7)挖掘完成后,在两侧所述中边桩(5)之间施做车站中板本体(14),所述车站中板本体(14)与所述扣拱二衬(6)之间施做车站中板侧墙(13);
所述车站中板本体(14)上设有预留开挖孔洞(15)。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先隧后站洞桩法车站土方外运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挖机(12)经所述预留开挖孔洞(15)继续向下开挖第二层所述内部土石方(7),并同步自上而下逐级破除所述管片(16),挖掘渣土装载入所述出渣车(11)内。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先隧后站洞桩法车站土方外运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待第二层所述内部土石方(7)开挖完成后,施做车站底板本体(17),且在所述车站底板本体(17)和所述车站中板本体(14)之间施做车站底板侧墙(18)。

说明书全文

一种先隧后站洞桩法车站土方外运施工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土方外运施工方法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先隧后站洞桩法车站土方外运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先隧后站施工是指在地线路施工中,先施工隧道主体结构,再施工车站结构的方法;城市地铁车站上覆区域为城市中心主干道的,车站无法采用明挖法施工,一般采用洞桩法进行施工,洞桩法车站是一种常见的车站结构形式。
[0003] 洞桩法车站的竖井一般受场地限制,竖井井口较小,且存渣场地受限。故洞桩法车站的渣土外运受到较大影响,直接影响车站整体施工工效,由此导致车站施工严重滞后,影响到全线开通节点目标。
[0004] 目前先隧后站洞桩法车站存在如下缺陷:首先车站地面施工场地狭小,存渣能有限;同时竖井井口较小,渣土吊装外运能力受限,大型机械设备无法使用,利用小型机械设备工效较低;综上所述,考虑如何在先隧后站施工的洞桩法车站中便于渣土方外运是重要的;鉴于此,我们提出一种先隧后站洞桩法车站土方外运施工方法。

发明内容

[0005] 本发明的目的是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到的不足,提供一种先隧后站洞桩法车站土方外运施工方法。
[0006]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7] 一种先隧后站洞桩法车站土方外运施工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0008] 步骤一:沿车站规划路线挖掘盾构隧道,挖掘途径位于主干道下方的车站处,继续向前挖掘所述盾构隧道至全线贯通;
[0009] 步骤二:位于车站位置处竖直挖掘竖井,沿所述竖井底部平挖掘横向通道;
[0010] 步骤三:搭建车站支撑结构中边桩以及扣拱二衬,沿所述盾构隧道正上方开挖竖直导通的出渣通道;
[0011] 步骤四:自上而下将土方沿所述出渣通道卸至位于所述盾构隧道中设有的出渣车渣斗内;
[0012] 步骤五:所述盾构隧道上设有出土井,所述出渣车沿所述盾构隧道移动输送至出土井位置;
[0013] 步骤六:所述出土井上方设有吊,所述门吊起吊所述出渣车渣斗完成土方外运。
[0014] 优选的,所述横向通道包括位于所述出渣通道和盾构隧道上方的第一层横通道、第二层横通道。
[0015] 优选的,所述竖井自上而下依序横向开挖所述第一层横通道后再开挖所述第二层横通道,所述横向通道上方存在承载主干道的覆土。
[0016] 优选的,待所述横向通道开挖结束后,沿所述盾构隧道两侧位置处开挖并浇筑所述中边桩作为车站围护及支撑结构。
[0017] 优选的,待所述中边桩成型后,沿所述中边桩上方搭建所述扣拱二衬,所述中边桩与所述盾构隧道之间存在需要挖掘外运的内部土石方。
[0018] 优选的,所述内部土石方开挖前向下挖孔,开挖所述出渣通道至破除所述盾构隧道四周设有的管片,沿所述出渣通道表面安装挖孔护壁。
[0019] 优选的,所述内部土石方分两层开挖外运,待所述出渣通道开挖完成后,使用挖机挖掘位于所述盾构隧道上方的所述内部土石方作为第一层。
[0020] 优选的,待第一层所述内部土石方挖掘完成后,在两侧所述中边桩之间施做车站中板本体,所述车站中板本体与所述扣拱二衬之间施做车站中板侧墙;
[0021] 所述车站中板本体上设有预留开挖孔洞。
[0022] 优选的,所述挖机经所述预留开挖孔洞继续向下开挖第二层所述内部土石方,并同步自上而下逐级破除所述管片,挖掘渣土装载入所述出渣车内。
[0023] 优选的,待第二层所述内部土石方开挖完成后,施做车站底板本体,且在所述车站底板本体和所述车站中板本体之间施做车站底板侧墙。
[0024]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0025] 该先隧后站洞桩法车站土方外运施工方法,通过在车站范围内的盾构隧道上方开设竖直出渣通道,能够使得挖掘的内部土石方沿出渣通道落入下方出渣车中,能够配合既有的盾构隧道将渣土通过出土井外运;无需存渣,使得内部土石方开挖后能够及时外运出去,并且该施工方法无需明挖施工,可以实现盾构隧道挖掘与车站站点同步施工,有利于避免延误工期,施工效率更高。附图说明
[0026]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0027] 图1为本发明整体施工示意图之一;
[0028] 图2为本发明整体施工示意图之二;
[0029] 图3为本发明局部施工示意图之一;
[0030] 图4为本发明局部施工示意图之二;
[0031] 图5为本发明局部施工示意图之三;
[0032] 图6为本发明局部施工示意图之四;
[0033] 图7为本发明局部施工示意图之五。
[0034] 图中各个标号的意义为:
[0035] 1、覆土;2、竖井;3、第一层横通道;4、第二层横通道;5、中边桩;6、扣拱二衬;7、内部土石方;8、出渣通道;9、挖孔护壁;10、盾构隧道;11、出渣车;12、挖机;13、车站中板侧墙;14、车站中板本体;15、预留开挖孔洞;16、管片;17、车站底板本体;18、车站底板侧墙;19、出土井;20、门吊。

具体实施方式

[0036]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0037] 请参阅图1‑7,本发明通过以下实施例来详述上述技术方案:
[0038] 一种先隧后站洞法车站土方外运施工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0039] 步骤一:如图1和图2所示结构,沿车站规划路线挖掘盾构隧道10,挖掘途径位于主干道下方的车站处,继续向前挖掘盾构隧道10至全线贯通,盾构隧道10中铺设轨道用于供出渣车11移动;
[0040] 步骤二:如图1所示结构,在上方设有主干道的车站,需要避免明挖施工,则在车站范围内竖直挖掘竖井2,沿竖井2底部水平挖掘横向通道;
[0041] 步骤三:搭建车站支撑结构中边桩5以及扣拱二衬6,沿盾构隧道10正上方开挖竖直导通的出渣通道8,该中边桩5以及扣拱二衬6是车站结构,起到支撑作用的主要是中边桩5;
[0042] 步骤四:如图1所示结构,自上而下将土方沿出渣通道8卸至位于盾构隧道10中设有的出渣车11渣斗内;
[0043] 步骤五:如图2所示结构,盾构隧道10上设有出土井19,出渣车11沿盾构隧道10移动输送至出土井19位置;
[0044] 步骤六:出土井19上方设有门吊20,门吊20起吊出渣车11渣斗完成土方外运。
[0045] 如图1所示结构,在横向通道包括位于出渣通道8和盾构隧道10上方的第一层横通道3、第二层横通道4,通过竖井2自上而下依序横向开挖第一层横通道3后再开挖第二层横通道4,横向通道上方存在承载主干道的覆土1;待横向通道开挖结束后,沿盾构隧道10两侧位置处开挖并浇筑中边桩5作为车站围护及支撑结构。
[0046] 如图1所示结构,待中边桩5成型后,沿中边桩5上方搭建扣拱二衬6,中边桩5与盾构隧道10之间存在需要挖掘外运的内部土石方7;内部土石方7开挖前向下挖孔,开挖出渣通道8至破除盾构隧道10四周设有的管片16,沿出渣通道8表面安装挖孔护壁9,为了在卸渣土时避免损坏堵塞出渣通道8。
[0047] 如图3和图4所示结构,内部土石方7分两层开挖外运,待出渣通道8开挖完成后,使用挖机12挖掘位于盾构隧道10上方的内部土石方7作为第一层;待第一层内部土石方7挖掘完成后,在两侧中边桩5之间施做车站中板本体14,车站中板本体14与扣拱二衬6之间施做车站中板侧墙13;
[0048] 如图5和图6所示结构,本实施例为了便于挖机12向下施工,在车站中板本体14上设有预留开挖孔洞15;挖机12经预留开挖孔洞15继续向下开挖第二层内部土石方7,并同步自上而下逐级破除管片16,挖掘渣土装载入出渣车11内。
[0049] 如图7所示结构,待第二层内部土石方7开挖完成后,施做车站底板本体17,且在车站底板本体17和车站中板本体14之间施做车站底板侧墙18,其中车站底板侧墙18和车站中板侧墙13均起到向上的支撑作用,致此挖掘完成,形成低于地面的地铁轨道,后续铺设轨道板结构即可,完成了暗挖和输送土方的施工需求。
[0050] 需要说明,若本发明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0051] 另外,若本发明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
[0052]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发明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发明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发明。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发明内。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