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管道疏通装置

申请号 CN202410429930.2 申请日 2024-04-10 公开(公告)号 CN118065491A 公开(公告)日 2024-05-24
申请人 中国二十二冶集团有限公司; 二十二冶集团第一建设有限公司; 发明人 苏宝宁; 王森皓; 冯旭;
摘要 本 发明 涉及一种市政管道疏通装置,包括移动平台,移动平台下端设置有万向轮,驱动装置,滑动设置在移动平台上;转杆,后端与驱动装置的 驱动轴 连接,在驱动轴的带动下转动;清扫组件,设置在转杆的前端,包括至少一个刀片和清洁刷,刀片为可伸缩结构,刀片径向固定在转杆上,清洁刷轴向与转杆径向销接; 支撑 组件,固定在驱动装置前方的移动平台上,支撑组件上端活动设置有 支撑辊 ,支撑辊辊面与转杆 接触 。通过转杆带动刀片转动和移动,清理管道时能够将管道中的大量垃圾搅碎,方便后续将碎垃圾带出管道;通过转杆带动清洁刷转动和移动,能够将管道内壁上的粘接的杂物清理干净,进一步提高清理的效率,避免影响疏通效率,提高了装置的实用性。
权利要求

1.一种市政管道疏通装置,包括移动平台(7),移动平台(7)下端设置有万向轮(5),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驱动装置(4),滑动设置在移动平台(7)上;
转杆(3),后端与驱动装置(4)的驱动轴连接,在驱动轴的带动下转动;
清扫组件(2),设置在转杆(3)的前端,包括至少一个刀片(1)和清洁刷(21),刀片(1)为可伸缩结构,刀片(1)径向固定在转杆(3)上,清洁刷(21)轴向与转杆(3)径向销接;
支撑组件(6),固定在驱动装置(4)前方的移动平台(7)上,支撑组件(6)上端活动设置有支撑辊,支撑辊辊面与转杆(3)接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市政管道疏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平台(7)上侧设置有长条形的滑动槽(71),滑动槽(71)中滑动设置有第一滑动(72),第一滑动块(72)的上方与驱动装置(4)固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市政管道疏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槽(71)的内侧端开设有与移动平台(7)外侧贯穿的通孔,滑动槽(71)中转动设置有第一丝杆(73),第一丝杆(73)的外侧端通过通孔向移动平台(7)的外侧延伸,第一丝杆(73)的外侧端固定套设有旋钮(74);第一滑动块(72)活动套设在第一丝杆(73)上,与第一丝杆(73)螺纹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市政管道疏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装置(4)包括驱动外壳(45)和设置在驱动外壳(45)中的第一驱动电机(44)、第一驱动齿轮(43)、第二驱动齿轮(41),驱动外壳(45)与第一滑动块(72)固定连接,第一驱动齿轮(43)固定套设在第一驱动电机(44)的驱动轴上,第一驱动齿轮(43)和第二驱动齿轮(41)啮合,第二驱动齿轮(41)固定套设在转杆(3)的一端,第一驱动电机(44)通过第一驱动齿轮(43)和第二驱动齿轮(41)带动转杆(3)转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市政管道疏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清扫组件(2)还包括第一固定架(22)和转动板(23),第一固定架(22)固定在转杆(3)前端侧壁上,转动板(23)的内侧端与第一固定架(22)销接,转动板(23)的外侧端侧壁与清洁刷(21)轴向固定;所述转动板(23)的外侧端上还销接有连接板(24),连接板(24)的另一端与转杆(3)的轴向滑动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市政管道疏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杆(3)中间为空腔结构,空腔中设置有第二丝杆(31),空腔的后端固定有第二驱动电机(42),第二丝杆(31)的后端与第二驱动电机(42)的驱动轴连接,第二丝杆(31)的前端活动套设有第二滑动块(26),第二滑动块(26)与第二丝杆(31)螺纹连接,转杆(3)前端侧壁上开设有轴向通槽,通槽中滑动设置有第二固定架(25),第二固定架(25)的内侧端与第二滑动块(26)的外侧壁固定,第二固定架(25)的外侧端与连接板(24)的另一端销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市政管道疏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辊包括第一支撑辊(61)和两个第二支撑辊(62),第一支撑辊(61)与转杆(3)的轴向垂直,第二支撑辊(62)与转杆(3)的轴向平行。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市政管道疏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组件(6)包括支撑外壳(63)、第一辊架(611)和两个第二辊架(621),第一支撑辊(61)与第一辊架(611)转动连接,第二支撑辊(62)与第二辊架(621)转动连接;支撑外壳(63)的底面与移动平台(7)固定,支撑外壳(63)中分别设置有放置第一辊架(611)和两个第二辊架(621)的第一辊槽(631)和两个第二辊槽(632),第一辊架(611)和第二辊架(621)分别在第一辊槽(631)和第二辊槽(632)中竖向移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市政管道疏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外壳(63)中设置有H形支撑架(64)和翘板(65),翘板(65)的中部与H形支撑架(64)的横杆转动连接;所述第一辊架(611)和两个第二辊架(621)中分别活动设置有第一活动杆(66)和第二活动杆(67),翘板(65)的两端分别活动套设在第一活动杆(66)和第二活动杆(67)上,所述支撑外壳(63)的侧壁上开有Z字形通槽(635),第一活动杆(66)的前端延伸出Z字形通槽(635)的外侧,并在端头上滑动连接有限位块(661)。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市政管道疏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外壳(63)中还设置有传动组件(68),传动组件包括异形传动杆(681)和弹簧(682),弹簧(682)的一端固定在异形传动杆的下端,另一端与支撑外壳固定,传动杆(681)的上端为贴合转杆(3)的弧形面,传动杆(681)与第一支撑辊(61)和两个第二支撑辊(62)交替支撑转杆(3)。

说明书全文

市政管道疏通装置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管道清理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市政管道疏通装置。

背景技术

[0002] 目前在市政工程中,很多排污管道长时间使用后,都会有较多的杂质附着在管道内壁上,进而需要使用管道疏通装置来对管道进行定期维护。
[0003] 专利公开号为CN215483499U、申请日为2021年2月22日的发明专利公开了一种市政管道疏通装置,包括装置本体,所述装置本体包括移动底座……防止因为晃动而使得清理杆和管道内壁发生撞击,一定程度上保护了清理杆的使用寿命。然而上述清理杆对管道内部疏通作业时,仅能够搅动和带出一些大体积的垃圾,一些小体积的杂物仍会粘结在管道内壁上,导致清洁不彻底,影响疏通效果,长此以往管道容易被腐蚀

发明内容

[0004] 本发明旨在解决上述管道疏通装置清洁不彻底的问题,从而提供一种市政管道疏通装置。
[0005] 本发明解决所述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06] 一种市政管道疏通装置,包括移动平台,移动平台下端设置有万向轮,还包括:
[0007] 驱动装置,滑动设置在移动平台上;
[0008] 转杆,后端与驱动装置的驱动轴连接,在驱动轴的带动下转动;
[0009] 清扫组件,设置在转杆的前端,包括至少一个刀片和清洁刷,刀片为可伸缩结构,刀片径向固定在转杆上,清洁刷轴向与转杆径向销接;
[0010] 支撑组件,固定在驱动装置前方的移动平台上,支撑组件上端活动设置有支撑辊,支撑辊辊面与转杆接触
[0011]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有益效果是:
[0012] 1、通过转杆带动刀片和清洁刷转动,可将管道中的大量垃圾切碎,后续可通过清洁刷或其他方式将碎物清除,同时可将管道内壁上的粘结的杂物清理干净,进一步提高清理的效率,避免影响疏通效率,提高了装置的实用性;
[0013] 2、移动平台底部的万向轮可整体移动本装置,便于根据管道位置调整装置位置,驱动装置也可以在移动平台上发生位移,便于转杆前端的刀片和清洁刷伸入管道内进行清理。
[0014] 3、伸缩结构的刀片可将不同直径的管道内的垃圾切碎,提高刀片的利用率,进一步提高本装置的清洁效率。
[0015] 作为优选,本发明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
[0016] 所述移动平台上侧设置有长条形的滑动槽,滑动槽中滑动设置有第一滑动,第一滑动块的上方与驱动装置固定。通过滑动槽和第一滑动块,便于带动驱动装置在移动平台上移动,适应管道深度调节清扫组件的位置,便于对管道全方位地清洁。
[0017] 所述滑动槽的内侧端开设有与移动平台外侧贯穿的通孔,滑动槽中转动设置有第一丝杆,第一丝杆的外侧端通过通孔向移动平台的外侧延伸,第一丝杆的外侧端固定套设有旋钮;第一滑动块活动套设在第一丝杆上,并与第一丝杆螺纹连接。通过上述结构,便于在移动平台外侧通过旋钮调节第一滑动块在第一丝杆的位置,从而使驱动装置在移动平台上移动。
[0018] 所述驱动装置包括驱动外壳和设置在驱动外壳中的第一驱动电机、第一驱动齿轮、第二驱动齿轮,驱动外壳与第一滑动块固定连接,第一驱动齿轮固定套设在第一驱动电机的驱动轴上,第一驱动齿轮和第二驱动齿轮啮合,第二驱动齿轮固定套设在转杆的一端,第一驱动电机通过第一驱动齿轮和第二驱动齿轮带动转杆转动。通过上述结构,驱动转杆转动。
[0019] 所述清扫组件还包括第一固定架和转动板,第一固定架固定在转杆前端侧壁上,转动板的内侧端与第一固定架销接,转动板的外侧端侧壁与清洁刷轴向固定。通过上述结构,将清洁刷与转杆的位置相对固定。
[0020] 所述转动板的外侧端上还销接有连接板,连接板的另一端与转杆的轴向滑动连接。通过上述结构,便于调节清洁刷的清扫直径,以便适应不同管道的直径。
[0021] 所述转杆中间为空腔结构,空腔中设置有第二丝杆,空腔的后端固定有第二驱动电机,第二丝杆的后端与第二驱动电机的驱动轴连接,第二丝杆的前端活动套设有第二滑动块,第二滑动块与第二丝杆螺纹连接,转杆的前端侧壁上开设有轴向通槽,通槽中滑动设置有第二固定架,第二固定架的内侧端与第二滑动块的外侧壁固定,第二固定架的外侧端与连接板的另一端销接。通过上述结构,使调节清洁刷的清扫直径更加容易。
[0022] 所述支撑辊包括第一支撑辊和两个第二支撑辊,第一支撑辊与转杆的轴向垂直,第二支撑辊与转杆的轴向平行。驱动装置带动转杆移动时,第一支撑辊为转杆提供支撑,驱动装置带动转杆转动时,第二支撑辊为转杆提供支撑,可增加转杆的稳定性
[0023] 所述支撑组件包括支撑外壳、第一辊架和两个第二辊架,第一支撑辊与第一辊架转动连接,第二支撑辊与第二辊架转动连接;支撑外壳的底面与移动平台固定,支撑外壳中分别设置有放置第一辊架和两个第二辊架的第一辊槽和两个第二辊槽,第一辊架和第二辊架分别在第一辊槽和第二辊槽中竖向移动。通过上述结构,可调整第一支撑辊和第二支撑辊分别为转杆提供支撑,避免转杆与支撑辊的转动方向不一致,造成转杆或支撑辊损坏。
[0024] 所述支撑外壳中设置有H形支撑架和翘板,翘板的中部与H形支撑架的横杆转动连接;所述第一辊架和两个第二辊架中分别活动设置有第一活动杆和第二活动杆,翘板的两端分别活动套设在第一活动杆和第二活动杆上,所述支撑外壳的侧壁上开有Z字形通槽,第一活动杆的前端延伸出Z字形通槽的外侧,并在端头上滑动连接有限位块。通过限位块调节第一活动杆的竖向位置,进而通过翘板,使第一支撑辊和第二支撑辊交替上升,为转杆提供支撑。
[0025] 所述支撑外壳中还设置有传动组件,传动组件包括异形传动杆和弹簧,弹簧的一端固定在异形传动杆的下端,另一端与支撑外壳固定,传动杆的上端为贴合转杆的弧形面,传动杆与第一支撑辊和两个第二支撑辊交替支撑转杆。通过上述结构,在第一支撑辊和第二支撑辊转换的过程中,由传动杆为转杆提供支撑,避免转换支撑过程中,转杆失去支撑,造成转杆或驱动装置损坏。附图说明
[0026]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0027] 图2是本发明结构侧剖示意图;
[0028] 图3是图2中A部分的局部放大图;
[0029] 图4是图2中B部分的俯视示意图;
[0030] 图5是本发明辊架、翘板、限位块和H形支撑架的位置示意图;
[0031] 图6是本发明支撑外壳的结构示意图;
[0032] 图7是本发明支撑外壳内开设容纳传动组件的空腔的示意图;
[0033] 图8是本发明传动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34] 图9是本发明第二支撑辊与第二辊架的位置示意图;
[0035] 图10是本发明第一支撑辊与第一辊架的位置示意图;
[0036] 图中:1、刀片;2、清扫组件;21、清洁刷;22、第一固定架;23、转动板;24、连接板;25、第二固定架;26、第二滑动块;3、转杆;31、第二丝杆;4、驱动装置;41、第二驱动齿轮;42、第二驱动电机;43、第一驱动齿轮;44、第一驱动电机;45、驱动外壳;5、万向轮;6、支撑组件;
61、第一支撑辊;611、第一辊架;62、第二支撑辊;621、第二辊架;63、支撑外壳;631、第一辊槽;632、第二辊槽;633、翘板槽;634、矩形支架槽;635、Z字形通槽;64、H形支撑架;65、翘板;
66、第一活动杆;661、限位块;67、第二活动杆;68、传动组件;681、传动杆;682、弹簧;7、移动平台;71、滑动槽;72、第一滑动块;73、第一丝杆;74、旋钮。
具体实施方式:
[0037]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说明,目的仅在于更好地理解本发明内容,因此,所举之例并不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0038] 参见附图1‑10,本实施例公开一种市政管道疏通装置,包括移动平台7,移动平台7下端设置有万向轮5,还包括:
[0039] 驱动装置4,滑动设置在移动平台7上;
[0040] 转杆3,后端与驱动装置4的驱动轴连接,在驱动轴的带动下转动;
[0041] 清扫组件2,设置在转杆3的前端,包括至少一个刀片1和清洁刷21,刀片1为可伸缩结构,刀片1径向固定在转杆3上,清洁刷21轴向与转杆3径向销接;刀片1包括底座和刀片本体,底座的底面为匹配转杆外侧壁的弧形,底座底面固定在转杆外侧壁上,底座中开有容纳刀片本体的容纳腔,底座的侧壁上设置有螺栓,螺栓穿过底座侧壁,其尾部抵接刀片本体,从而将刀片与底座固定。
[0042] 支撑组件6,固定在驱动装置4前方的移动平台7上,支撑组件6上端活动设置有支撑辊,支撑辊辊面与转杆3接触。
[0043]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转杆3带动刀片1和清洁刷21转动,可将管道中的大量垃圾切碎,后续可通过清洁刷21或其他方式将碎物移出管道,同时可将管道内壁上的粘结的杂物清理干净,进一步提高清理的效率,避免影响疏通效率,提高了装置的实用性;移动平台7底部的万向轮5可整体移动本装置,便于根据管道位置调整装置位置,驱动装置4也可以在移动平台7上发生位移,便于转杆3前端的刀片1和清洁刷21伸入管道内进行清理。
[0044] 在本实施例中,移动平台7上侧设置有长条形的滑动槽71,滑动槽71为贯穿移动平台7中间和上端的槽体,滑动槽71中滑动设置有第一滑动块72,第一滑动块72的上方通过固定块与驱动装置4固定;滑动槽71的内侧端开设有与移动平台7外侧贯穿的通孔,参照图2,优选的,通孔设置在移动平台7的后端,滑动槽71中沿其长向转动设置有第一丝杆73,第一丝杆73的外侧端通过通孔向移动平台7的外侧延伸,第一丝杆73的外侧端固定套设有旋钮74;第一滑动块72活动套设在第一丝杆73上,第一滑动块72的内侧设置有螺纹,与第一丝杆
73螺纹连接,第一滑动块72的外圈侧壁与驱动装置4固定。使用时,通过旋转旋钮74,使第一丝杆73转动,由于驱动装置4和滑动槽71将第一滑动块72位置固定,所以第一滑动块72在第一丝杆73上移动,从而带动第一滑动块72上固定的驱动装置4移动,此种设置,可通过驱动装置4带动转杆3进行平位移,便于适应管道深度调节清扫组件2的位置,从而对管道的不同深度全方位的清洁。
[0045]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驱动装置4包括驱动外壳45和设置在驱动外壳45中的第一驱动电机44、第一驱动齿轮43、第二驱动齿轮41,驱动外壳45通过固定块与第一滑动块72固定连接,第一驱动电机44的机体部分固定在驱动外壳45中,第一驱动齿轮43固定套设在第一驱动电机44的驱动轴上,第一驱动齿轮43和第二驱动齿轮41啮合,第二驱动齿轮41固定套设在转杆3的后端,第一驱动电机44驱动第一驱动齿轮43转动,从而带动第二驱动齿轮41和转杆3转动。驱动外壳45的后侧开有贯穿孔,通过贯穿孔接入第一驱动电机44和第二驱动电机42的电线,便于控制第一驱动电机44和第二驱动电机42运转。
[0046] 作为一种实施方式,本装置以转杆3的轴向对称地设置有两个对称的刀片1和清洁刷21,使用时可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刀片1和清洁刷21的数量和位置。
[0047]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清扫组件2还包括第一固定架22和转动板23,第一固定架22包括底板和底板两侧固定的销接块,底板为与转杆3弧度相同的弧形结构,第一固定架22的底板固定在转杆3前端侧壁上,转动板23的内侧端与第一固定架22的销接块销接,转动板23的外侧端侧壁与清洁刷21轴向固定。优选的,清洁刷21的轴向设置为弧形,便于与管道内壁接触,清洁更加彻底。
[0048]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转动板23外侧端的下方还销接有连接板24,连接板24的下端与转杆3的轴向滑动连接。作为一种选择,转杆3中间为空腔结构,空腔中沿其长向设置有第二丝杆31,空腔的后端固定有第二驱动电机42,第二丝杆31的后端与第二驱动电机42的驱动轴连接,第二丝杆31的前端活动套设有第二滑动块26,第二滑动块26的内侧设置有螺纹,与第二丝杆31螺纹连接,转杆3的前端侧壁上开设有轴向通槽,通槽的长度不超过转动板23的长度,通槽中滑动设置有第二固定架25,第二固定架25的内侧端与第二滑动块26的外侧壁固定,第二固定架25的外侧端与连接板24的下端销接。使用时,启动第二驱动电机42,通过第二驱动电机42带动第二丝杆31转动,使第二丝杆31上的第二滑动块26的位置移动,进而带动与第二滑动块26上固定的第二固定架25在通槽中移动,通过改变第二固定架25的位置,使转动板23的度发生改变,从而改变其上端支撑的清洁刷21与转杆3的距离。参照图,当第二固定架25移动通槽的最左侧时,清洁刷21与转杆3的距离最近,清扫直径最小;当第二固定架25移动通槽的最右侧时,清洁刷21与转杆3的距离最远,清扫直径也最大。
[0049]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支撑辊包括第一支撑辊61和两个第二支撑辊62,第一支撑辊61与转杆3的轴向垂直,第二支撑辊62与转杆3的轴向平行。驱动装置4带动转杆3移动时,第一支撑辊61为转杆3提供支撑,驱动装置4带动转杆3转动时,第二支撑辊62为转杆3提供支撑,可增加转杆3的稳定性。
[0050]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支撑组件6包括支撑外壳63、第一辊架611、两个第二辊架621和支撑外壳63中设置的H形支撑架64和翘板65,支撑外壳63的侧壁上开有Z字形通槽635;第一辊架611包括两个相对的固定块,固定块的上端和下端分别沿水平方向开设有通孔,第一支撑辊61的辊轴两端分别插入两个固定块上端的通孔中,通过辊轴在通孔中转动,使第一支撑辊61与第一辊架611转动连接;各第二辊架621均包括两个相对的固定块和固定块中间连接的横杆,固定块的上端沿水平方向开设有通孔,第二支撑辊62的辊轴两端插入两个相对的固定块上端的通孔中,通过辊轴在通孔中转动,使第二支撑辊62与第二辊架621转动连接;支撑外壳63的底面与移动平台7固定,支撑外壳63中分别设置有放置组装后的第一辊架611、第一支撑辊61的第一辊槽631,和放置两个第二辊架621、第二支撑辊62的两个第二辊槽632,第一辊槽631和两个第二辊槽632的深度分别大于第一辊架611和第二辊架621的高度。支撑外壳63中还设置有矩形支架槽634和翘板槽633,H形支撑架64固定在矩形支架槽
634中,矩形支架槽634与H形支撑架64的尺寸相同,具体的,H形支撑架64两端的竖杆固定在矩形支架槽634的前端和后端内壁上,H形支撑架64中间为圆柱形横杆;翘板65设置在翘板槽633中,翘板65的中部与H形支撑架64的横杆转动连接,具体的,翘板65中部开有通孔,翘板65通过通孔活动套设在H形支撑架64中间的横杆上,与横杆转动连接,翘板槽633的宽度等于翘板65的宽度,翘板槽633的长度和高度均大于翘板65,以翘板65能在翘板槽633中竖向转动为宜。
[0051]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辊架611和两个第二辊架621中分别活动设置有第一活动杆66和第二活动杆67,具体的,第一活动杆66依次穿过第一辊架611两个固定块下端的通孔中,与第一辊架611转动连接,通过第一活动杆66将第一辊架611的两个固定块串联在一起,便于控制第一活动杆66竖向移动,带动第一辊架611竖向移动,进而带动第一支撑辊61竖向移动;第二辊架621的横杆中间设有通孔,第二活动杆67插入两个第二辊架621的通孔中并固定,将两个第二辊架621并联在一起,通过第二活动杆67将两个第二辊架621固定,便于控制第二活动杆67竖向移动,带动第二辊架621竖向移动,进而带动第二支撑辊62竖向移动。
[0052] 在本实施例中,翘板65的两端分别活动套设在第一活动杆66和第二活动杆67上,优选的,翘板65的两端开有通槽,第一活动杆66和第二活动杆67的前端分别穿过两端的通槽,向支撑外壳63的内壁延伸;支撑外壳63的侧壁上开有Z字形通槽635,第一活动杆66的前端穿过Z字形通槽635,并延伸至Z字形通槽635的外侧,其前端端头上滑动连接有限位块661,具体的,参照图5,限位块661为具有一定厚度的矩形管结构,限位块661的内壁高度与第一活动杆66的直径相同,便于限位块661在第一活动杆上移动和旋转;使用时,通过限位块661带动第一活动杆66在Z字形通槽中可以上下移动,即可调整第一支撑辊61和第二支撑辊62交替为转杆3提供支撑,避免转杆3的运动方向与支撑辊的转动方向不一致,造成转杆3或支撑辊损坏;调整好竖向位移量后,限位块661可以插入Z字形通槽的上端或下端横槽中,从而将第一活动杆66的竖向位置固定。限位块661的外侧侧壁两端还固定有便于插拔限位块661的突出块。
[0053] 本实施例的第一支撑辊61和第二支撑辊62交替支撑的原理为:翘板65在H形支撑架64的固定下,形成了其左右两端以H形支撑架64横杆为中点转动的结构,当需要转杆3前后移动时,将限位块661移动至Z字形通槽635的最上端,并将限位块661向后推插入Z字形通槽635的上端横槽中,限位块661带动第一活动杆66上移时,带动翘板65顺时针转动,此时翘板65左端向上,右端向下,第一活动杆66带动第一辊架611和第一支撑辊61向上移动,第二活动杆67带动第二辊架621和第二支撑辊62向下移动,第一支撑辊61为转杆3提供支撑,第二支撑辊62隐藏在第二辊槽632中;当需要转杆3转动时,将限位块661从Z字形通槽635的最上端拔出移动至Z字形通槽635的最下端,并将限位块661向后推插入Z字形通槽635的下端横槽中,当限位块661带动第一活动杆66下移时,带动翘板65逆时针转动,此时翘板65左端向下,右端向上,第一活动杆66带动第一辊架611和第一支撑辊61向下移动,第二活动杆67带动第二辊架621和第二支撑辊62向上移动,第二支撑辊62为转杆3提供支撑,第一支撑辊61隐藏在第一辊槽631中。通过上述结构和原理,使得第一支撑辊61和第二支撑辊62交替为转杆3提供支撑。
[0054]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支撑外壳63中还设置有传动组件68,传动组件包括异形传动杆681和弹簧682,弹簧682的一端固定在异形传动杆的下端,另一端与支撑外壳固定,传动杆681的上端为贴合转杆3的弧形面,传动杆681与第一支撑辊61和两个第二支撑辊62交替支撑转杆3。作为一种实施方式,传动杆681包括竖杆、纵向水平杆和横向水平杆,竖杆的顶面为贴合转杆3的弧形面,竖杆与纵向水平杆的后端连通,纵向水平杆的前端与横向水平杆的左端连通,横向水平杆的中间上侧固定有延伸至Z字形通槽635上端的第一竖向杆,横向水平杆的右端固定有第二竖向杆,第二竖向杆的上端向Z字形通槽635下端内部延伸,第二竖向杆的下端向下延伸,并与弹簧682的一端固定,弹簧682的另一端固定在第二竖向杆下方的支撑外壳上,支撑外壳的侧壁和支撑外壳内开设有容纳传动组件68的空腔,参照图6和图7,传动组件68可以在空腔中竖向移动,传动杆681的第一竖向杆和第二竖向杆的上端延伸至Z字形通槽635中,当限位块661插入Z字形通槽时,第一竖向杆或第二竖向杆收到挤压力向下移动,带动竖杆、纵向水平杆和横向水平杆均向下移动,使竖杆上表面与转杆3脱离,此时第二竖向杆下端的弹簧682受力压缩;当限位块661拔出Z字形通槽635时,第一竖向杆或第二竖向杆上端的挤压力消失,弹簧682不受力,恢复弹力,从而带动竖杆、纵向水平杆和横向水平杆均向上移动,使竖杆上表面伸出支撑外壳63为转杆3提供支撑。通过上述结构,在第一支撑辊61和两个第二支撑辊62支撑转换的过程中,由传动杆681为转杆3提供支撑,避免转换支撑过程中,转杆失去支撑力,造成转杆3或驱动装置4损坏。
[0055] 本装置在使用时,通过移动平台7下的万向轮5,将本装置移动至待清理管道的正前方,将转杆3的中心线尽量与管道的中心线位置对应;上移限位块661并将限位块661插入Z字形通槽635上端的横槽中固定住,使第一支撑辊61突出支撑外壳63上表面,顺时针转动旋钮74,使第一滑动块72在第一丝杆73上向前移动,带动驱动装置4和转杆3向前移动,第一支撑辊61在转杆3的作用力下转动,并为转杆3提供支撑,直至刀片1和清洁刷21进入根据管道内,停止转动旋钮74;控制第二驱动电机42开启,调整清洁刷21与转杆3的距离,使清洁刷21的最外侧的侧壁与管道内壁接触,控制第二驱动电机42停止;将限位块661从Z字形通槽
635拔出并下移至Z字形通槽635的下端,将限位块661插入下端的横槽中固定住,两个第二支撑辊62突出支撑外壳63上表面;控制第一驱动电机44开启,转杆3在第一驱动电机44的带动下转动,转杆3前方的刀片1将管道内的垃圾切碎,清洁刷21将管道内壁上的杂物扫除,第二支撑辊62在转杆3的作用力下转动,两个第二支撑辊62与转杆3反方向转动,并为转杆3提供支撑,通过调节第一支撑辊61和第二支撑辊62交替支撑,可适应转杆3移动和转动的两个不同状态,为转杆3提供支撑。转杆3前端端头为锥形,可破开管道内的垃圾阻塞物,进一步提高清洁效率。应用场景不同时,也可更改转杆3的转动模式,例如正反转交替等,提高管道清洁效率和效果,管道内切碎、扫下的杂物可通过清洁刷21边转动边带出,减少二次清理的工序。
[0056]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可行的实施例而已,并非因此局限本发明的权利范围,凡运用本发明说明书及其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变化,均包含于本发明的权利范围之内。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