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土建工程用集循环利用装置

申请号 CN202410275930.1 申请日 2024-03-11 公开(公告)号 CN118029512A 公开(公告)日 2024-05-14
申请人 华能东莞燃机热电有限责任公司; 中国电建集团江西省水电工程局有限公司; 发明人 肖宇俊; 邓俊华; 黄旭鹏; 张雷; 黄丽平; 林伟良; 唐晶; 严文韬; 蒋嘉伟; 汪陈威;
摘要 本 发明 公开了一种土建工程用集 水 循环 利用装置,包括:集水井,其 侧壁 固定安装有排出管,排出管的下端贯通连接有收集管,收集管上开设有进水口,收集管铺设于集水井的底部;还包括:推进件,其固定于所述绞龙轴杆的上段部分,推进件与排出管上的固废出口横向同轴分布,并且推进件内设置有推料机构,利用旋转推进及 磁性 作用实现排出管内固废的快速排出;外进水筒,其侧壁贯穿式活动安装于所述排出管的外侧,且外进水筒的外壁顶部及外壁底部分别固定有浮板和液囊袋,液囊袋底部连接有微型 泵 。该土建工程用集 水循环 利用装置,提高集水后的水循环利用效率,能够有效的避免水中漂浮物及悬浮物导致的抽水构件内部阻塞或功能损坏。
权利要求

1.一种土建工程用集循环利用装置,包括:
集水井(1),其侧壁固定安装有排出管(2),排出管(2)的下端贯通连接有收集管(3),收集管(3)上开设有进水口,收集管(3)铺设于集水井(1)的底部;所述排出管(2)的顶部外壁一侧贯通安装有接水管(4),且排出管(2)的顶部外壁另一侧还安装有集物腔(5),集物腔(5)中部还活动安装有挡板(6),并且排出管(2)与接水管(4)和集物腔(5)的贯通连接处均固定有隔离网(7),所述排出管(2)的顶部还固定有电机(8),电机(8)位于排出管(2)内部的输出轴端上固定有绞龙轴杆(9);
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推进件(10),其固定于所述绞龙轴杆(9)的上段部分,推进件(10)与排出管(2)上的固废出口横向同轴分布,并且推进件(10)内设置有推料机构,利用旋转推进及磁性作用实现排出管(2)内固废的快速排出;
外进水筒(14),其侧壁贯穿式活动安装于所述排出管(2)的外侧,且外进水筒(14)的外壁顶部及外壁底部分别固定有浮板(15)和液囊袋(16),液囊袋(16)底部连接有微型,外进水筒(14)底部与排出管(2)底部之间贯通安装螺纹管(1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土建工程用集水循环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集物腔(5)顶部端面位于排出管(2)顶部的固废出口之下,且集物腔(5)的右侧中部与排出管(2)内部贯通,其贯通处安装有隔离网(7)实现固液分离,集物腔(5)的底部内壁朝向隔离网(7)所在位置倾斜。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土建工程用集水循环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水管(4)和排出管(2)的贯通连接处还安装有三通(18),三通阀(18)的第三端口连接有流管(19),回流管(19)的出水口设置于集水井(1)内。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一种土建工程用集水循环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推料机构包括推进件(10)内贯穿式活动安装有推进胶棒(11),推进胶棒(11)与推进件(10)贯穿处固定有弹性件,且推进胶棒(11)的首尾末端内部均设置有永磁体(13),并且推进胶棒(11)同一水平面的排出管(2)外壁上嵌入式安装有磁体(12)。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土建工程用集水循环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推进件(10)呈内空的“T”字型结构设置,且推进件(10)的材质的陶瓷,并且推进件(10)与推进胶棒(11)为滑动贴合的相对伸缩结构,而且推进胶棒(11)首尾端内的2个永磁体(13)朝向磁体(12)所在面的磁性相异;
其中磁体(12)与排出管(2)上固废出口横向同轴分布。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土建工程用集水循环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进水筒(14)与排出管(2)构成贴合的相对升降结构,且外进水筒(14)与排出管(2)贯穿处的侧壁外壁端面与集水井(1)内壁相贴,并且液囊袋(16)底部为设置有褶皱的弹性部件。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土建工程用集水循环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进水筒(14)与排出管(2)的贯穿处安装有滑套(1401),且滑套(1401)上固定有电磁体(1402),电磁体(1402)与排出管(2)上设置为条状金属磁性设置,并且外进水筒(14)的顶部还固定有电动伸缩杆(1403),电动伸缩杆(1403)位于集水井(1)内水位之上,而且电动伸缩杆(1403)的输出轴外壁通过三支架(1404)连接有内筒(1405),内筒(1405)活动安装于外进水筒(14)的内侧。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土建工程用集水循环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筒(1405)与外进水筒(14)构成贴合的相对升降结构,且内筒(1405)的顶部位于外进水筒(14)的顶部所在平面之上,内筒(1405)的顶部及底部均为贯通设置。
9.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一种土建工程用集水循环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三角支架(1404)与外进水筒(14)竖向同轴分布,且三角支架(1404)的底部设置为竖向杆状结构,其竖向杆状结构外壁上设置有凸起。
10.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一种土建工程用集水循环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进水筒(14)下方的收集管(3)上通过中轴转动安装有拉杆(20),拉杆(20)的左端位于外进水筒(14)的正下方,拉杆(20)的右端通过拉绳固定有阻隔塞(21),阻隔塞(21)与收集管(3)为贴合连接的贯穿式相对升降结构,并且阻隔塞(21)底部与其下方的收集管(3)底部内壁磁性吸附连接。

说明书全文

一种土建工程用集循环利用装置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土建工程水循环相关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土建工程用集水循环利用装置。

背景技术

[0002] 在土建工程中,为了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以及实现流体状态水源的集中存储,防止在建筑施工过程中因水源的自然汇流,出现墙体或建筑构件因水体渗透导致的使用功能受损,在建筑工程中,会设置独立存储的集水井,进行集水及水源的循环利用,利用集中存储的方式,方便水资源的有效利用。
[0003] 现有的土建工程用集水循环利用装置如集水井构件,在工程建筑施工时就直接在地基开挖时,进行位置定点的核定以及位置预留,在建筑工程施工作业时,为方便水源的收集及后续应用,集水井构件一般直接采用敞开的方式进行作业,但是同时,由于集水井构件的敞开设置,在建筑施工作业时,由于作业环境的复杂及恶劣,集水井构件内部一般会因自然掉落或外作用导致外界的杂物、灰尘及废屑进行,杂物或水面漂浮物的存在,会影响后续的水源回收利用;集水井构件内的固体杂质和漂浮物杂质存在,在进行集水井内水源的抽取时,会
导致水源抽取管道内漂浮物杂质的堵塞,从而造成取水构件的损坏,需要在每次进行水源的循环再利用时,进行漂浮物杂质的手动清除,不便于水资源的快速回收再利用。
[0004] 针对上述问题,急需在原有土建工程用集水循环利用装置的基础上进行创新设计。

发明内容

[0005]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土建工程用集水循环利用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提出现有的土建工程用集水循环利用装置不利于漂浮物杂质的清理,影响集水循环再利用的问题。
[0006]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土建工程用集水循环利用装置,包括:集水井,其侧壁固定安装有排出管,排出管的下端贯通连接有收集管,收集管上开设有进水口,收集管铺设于集水井的底部;所述排出管的顶部外壁一侧贯通安装有接水管,且排出管的顶部外壁另一侧还安装有集物腔,集物腔中部还活动安装有挡板,并且排出管与接水管和集物腔的贯通连接处均固定有隔离网,所述排出管的顶部还固定有电机,电机位于排出管内部的输出轴端上固定有绞龙轴杆;
还包括:推进件,其固定于所述绞龙轴杆的上段部分,推进件与排出管上的固废出口横向同轴分布,并且推进件内设置有推料机构,利用旋转推进及磁性作用实现排出管内固废的快速排出;
外进水筒,其侧壁贯穿式活动安装于所述排出管的外侧,且外进水筒的外壁顶部
及外壁底部分别固定有浮板和液囊袋,液囊袋底部连接有微型,外进水筒底部与排出管底部之间贯通安装螺纹管。
[0007] 优选的,所述集物腔顶部端面位于排出管顶部的固废出口之下,且集物腔的右侧中部与排出管内部贯通,其贯通处安装有隔离网实现固液分离,集物腔的底部内壁朝向隔离网所在位置倾斜。
[0008] 优选的,所述接水管和排出管的贯通连接处还安装有三通,三通阀的第三端口连接有流管,回流管的出水口设置于集水井内。
[0009] 优选的,所述推料机构包括推进件内贯穿式活动安装有推进胶棒,推进胶棒与推进件贯穿处固定有弹性件,且推进胶棒的首尾末端内部均设置有永磁体,并且推进胶棒同一水平面的排出管外壁上嵌入式安装有磁体。
[0010] 优选的,所述推进件呈内空的“T”字型结构设置,且推进件的材质的陶瓷,并且推进件与推进胶棒为滑动贴合的相对伸缩结构,而且推进胶棒首尾端内的2个永磁体朝向磁体所在面的磁性相异;其中磁体与排出管上固废出口横向同轴分布。
[0011] 优选的,所述外进水筒与排出管构成贴合的相对升降结构,且外进水筒与排出管贯穿处的侧壁外壁端面与集水井内壁相贴,并且液囊袋底部为设置有褶皱的弹性部件。
[0012] 优选的,所述外进水筒与排出管的贯穿处安装有滑套,且滑套上固定有电磁体,电磁体与排出管上设置为条状金属磁性设置,并且外进水筒的顶部还固定有电动伸缩杆,电动伸缩杆位于集水井内水位之上,而且电动伸缩杆的输出轴外壁通过三支架连接有内筒,内筒活动安装于外进水筒的内侧。
[0013] 优选的,所述内筒与外进水筒构成贴合的相对升降结构,且内筒的顶部位于外进水筒的顶部所在平面之上,内筒的顶部及底部均为贯通设置。
[0014] 优选的,所述三角支架与外进水筒竖向同轴分布,且三角支架的底部设置为竖向杆状结构,其竖向杆状结构外壁上设置有凸起。外进水筒下方的收集管上通过中轴转动安装有拉杆,拉杆的左端位于外进水筒的正下方,拉杆的右端通过拉绳固定有阻隔塞,阻隔塞与收集管为贴合连接的贯穿式相对升降结构,并且阻隔塞底部与其下方的收集管底部内壁磁性吸附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该土建工程用集水循环利用装置,提高集水后的水循环利用效率,能够有效的避免水中漂浮物及悬浮物导致的抽水构件内部阻塞或功能损坏,其具体内容如下:
1、只需要通过外进水筒在排出管外侧的活动安装,同时利用外进水筒外侧固定的浮板和液囊袋,通过水的浮力和重力作用,使得外进水筒在集水装置内使用时,利用微型泵控制液囊袋内水源的进出,达到外进水筒在水中重复起浮升降的效果,驱动集水装置内的水快速导入外进水筒中,同时外进水筒内的水流在排出管和绞龙轴杆及回流管作用,进行抽取流通,因而达到集水装置中的水和杂质快速导入外进水筒中,进行水流及杂质的输送和后续分离;
进一步地,本技术方案中,还可以利用滑套和电磁体作用,使得外进水筒顶面略低于水位水面时保持相对静止,然后利用三角支架和内筒的往复升降作用,同样达到集水装置内水流和杂质快速导入外进水筒中,进行水流及杂质的输送和后续分离;同时三角支架在升降过程中,能够利用升降推动作用使得外进水筒中汇集的杂质压入排出管内进行输送,防止外进水筒内杂质的汇集和阻塞;
2、在绞龙轴杆进行水源和杂质的由下及上的重复输送时,杂质在隔离网作用下仅能够从排出管顶部的固废出口排出,在固废排出时,绞龙轴杆和推进件同步旋转,利用旋转的外力挤压,将固废从排出管内顶出,同时推进件的使用,其内活动安装推进胶棒,推进胶棒在随着推进件旋转时,由于磁体和永磁体之间的磁性吸引和排斥作用,能够重复伸缩,提高固废从排出管内顶出效率的同时,还能够刮下排出管内壁上粘附的固废杂质,避免其在排出管内侧残留。
附图说明
[0015] 图1为本发明正面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发明接水管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接水管和接水管连接正面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接水管和接水管连接背面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集物腔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推进件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内筒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三角支架和内筒安装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三角支架和内筒安装仰视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拉杆和阻隔塞安装结构示意图。
[0016] 图中:1、集水井;2、排出管;3、收集管;4、接水管;5、集物腔;6、挡板;7、隔离网;8、电机;9、绞龙轴杆;10、推进件;11、推进胶棒;12、磁体;13、永磁体;14、外进水筒;1401、滑套;1402、电磁体;1403、电动伸缩杆;1404、三角支架;1405、内筒;15、浮板;16、液囊袋;17、螺纹管;18、三通阀;19、回流管;20、拉杆;21、阻隔塞。

具体实施方式

[0017]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实施例一
[0018] 请参阅图1‑图4,本发明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土建工程用集水循环利用装置,包括:集水井1,其侧壁固定安装有排出管2,排出管2的下端贯通连接有收集管3,收集管
3上开设有进水口,收集管3铺设于集水井1的底部;排出管2的顶部外壁一侧贯通安装有接水管4,且排出管2的顶部外壁另一侧还安装有集物腔5,集物腔5中部还活动安装有挡板6,并且排出管2与接水管4和集物腔5的贯通连接处均固定有隔离网7,排出管2的顶部还固定有电机8,电机8位于排出管2内部的输出轴端上固定有绞龙轴杆9;集物腔5顶部端面位于排出管2顶部的固废出口之下,且集物腔5的右侧中部与排出管2内部贯通,其贯通处安装有隔离网7实现固液分离,集物腔5的底部内壁朝向隔离网7所在位置倾斜;接水管4和排出管2的贯通连接处还安装有三通阀18,三通阀18的第三端口连接有回流管19,回流管19的出水口设置于集水井1内;
外进水筒14,其侧壁贯穿式活动安装于排出管2的外侧,且外进水筒14的外壁顶部及外壁底部分别固定有浮板15和液囊袋16,液囊袋16底部连接有微型泵,外进水筒14底部与排出管2底部之间贯通安装螺纹管17;外进水筒14与排出管2构成贴合的相对升降结构,且外进水筒14与排出管2贯穿处的侧壁外壁端面与集水井1内壁相贴,并且液囊袋16底部为设置有褶皱的弹性部件;
上述技术方案的使用,具体如图1和图2所示,在需要进行集水井1内水源的收集再利用,首先由于集水井1长期敞开利用,且建筑施工场地作业环境复杂、恶劣,集水井1内水源中会残留大量的固体悬浮物或漂浮物杂质,通过电机8和绞龙轴杆9的使用,排出管2通过螺纹管17,抽取外进水筒14内的水和固态杂质混合物,此时首先通过三通阀18接通排出管2和回流管19,实现排出管2在抽取集水井1内水源时的水流循环,此过程作用,先进行水源中固态悬浮物和漂浮物杂质的分离,避免后续快速取水导致抽取构件管道堵塞;
然后利用液囊袋16及其底部的微型泵重复抽排水时,使得液囊袋16进行重复的膨
胀和收缩,此过程中,由于浮板15和外进水筒14对水的浮力作用,外进水筒14将在集水井1内的水中进行重复升降,外进水筒14沿着排出管2垂直走向进行重复升降,造成水面的涌流,此过程中集水井1内的水流和漂浮物及悬浮物杂质则能在水流快速流动作用下汇集至外进水筒14中,进而通过排出管2抽取,进行水流中固态悬浮物和漂浮物杂质的分离排放。
实施例二
[0019] 参考图1、图2和图5所示,本发明还公开了上述集水循环利用装置的推料机构,实现排出管2内固废杂质的快速排出,防止汇集堵塞,其具体内容如下:推进件10,其固定于绞龙轴杆9的上段部分,推进件10与排出管2上的固废出口横
向同轴分布,并且推进件10内设置有推料机构,利用旋转推进及磁性作用实现排出管2内固废的快速排出;推料机构包括推进件10内贯穿式活动安装有推进胶棒11,推进胶棒11与推进件10贯穿处固定有弹性件,且推进胶棒11的首尾末端内部均设置有永磁体13,并且推进胶棒11同一水平面的排出管2外壁上嵌入式安装有磁体12;推进件10呈内空的“T”字型结构设置,且推进件10的材质的陶瓷,并且推进件10与推进胶棒11为滑动贴合的相对伸缩结构,而且推进胶棒11首尾端内的2个永磁体13朝向磁体12所在面的磁性相异;
其中磁体12与排出管2上固废出口横向同轴分布;
上述技术方案中,如图5所示,在排出管2实现固废和水混合物的由下及上输送时,隔离网7进行固废的隔离,使得固废杂质只能进行从排出管2顶部的固废出口排出,此时推进件10随着绞龙轴杆9进行同步旋转作用,在旋转时推进件10自身利用旋转的挤压外力,使得排出管2内的固废杂质从排出管2顶部的固废出口排出,于此同时,旋转过程中的推进件
10由于其内贯穿式活动安装有推进胶棒11,在永磁体13和磁体12的磁性排斥和吸引作用,此处磁体12可选用电磁或永磁铁,使得推进件10朝向排出管2顶部的固废出口时,推进胶棒11朝向固废出口外伸,使得排出管2内的固废快速推出,同时在推进胶棒11朝向磁体12时,推进胶棒11朝向排出管2内壁外伸,推动排出管2内粘附的固废杂质快速排出,避免固废在排出管2内堵塞。
实施例三
[0020] 本实施例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如图1和图7‑图10所示,进一步的公开了快速收集水中固态悬浮物和漂浮物杂质的组成构件,其具体内容如下:外进水筒14与排出管2的贯穿处安装有滑套1401,且滑套1401上固定有电磁体
1402,电磁体1402与排出管2上设置为条状金属磁性设置,并且外进水筒14的顶部还固定有电动伸缩杆1403,电动伸缩杆1403位于集水井1内水位之上,而且电动伸缩杆1403的输出轴外壁通过三角支架1404连接有内筒1405,内筒1405活动安装于外进水筒14的内侧;内筒
1405与外进水筒14构成贴合的相对升降结构,且内筒1405的顶部位于外进水筒14的顶部所在平面之上,内筒1405的顶部及底部均为贯通设置;三角支架1404与外进水筒14竖向同轴分布,且三角支架1404的底部设置为竖向杆状结构,其竖向杆状结构外壁上设置有凸起;
如图7所示,在上述实施例一通过浮板15和液囊袋16及微型泵作用,进行外进水筒
14的高度升降,使得外进水筒14顶面略低于水面后,通过滑套1401和电磁体1402实现外进水筒14的高度定位后,利用电动伸缩杆1403的使用,使得电动伸缩杆1403驱动三角支架
1404和内筒1405进行同步升降,且外进水筒14中水流随着排出管2进行持续输送,导致外进水筒14内不会出现水流灌满,随着内筒1405的重复升降,内筒1405会造成水面的涌流效果,使得水中的固态悬浮物和漂浮物杂质会快速倒灌至外进水筒14中,进行固废杂质的收集,同时三角支架1404的升降,通过其外部的凸起结构,能够使得外进水筒14内倒灌涌入的固废杂质推进导入排出管2中进行持续输送,防止拥堵;
同时本技术方案中,还如图10所示,公开了外进水筒14下方的收集管3上通过中轴转动安装有拉杆20,拉杆20的左端位于外进水筒14的正下方,拉杆20的右端通过拉绳固定有阻隔塞21,阻隔塞21与收集管3为贴合连接的贯穿式相对升降结构,并且阻隔塞21底部与其下方的收集管3底部内壁磁性吸附连接;
在常规状态下阻隔塞21造成收集管3的堵塞,水流只能通过外进水筒14收集,而当水中的固态悬浮物和漂浮物杂质收集后,可以通过控制外进水筒14的升降,使得外进水筒
14底部压迫拉杆20,在杠杆作用下,使得拉杆20有效的拉动阻隔塞21升降,阻隔塞21不再对收集管3阻塞,收集管3和排出管2直接贯通,通过两者即可实现集水井1内水流的收集,通过也可以通过收集管3灌注外界高压水,进行集水井1内部水流的混流,投入药剂进行水源的净化沉淀。
[0021] 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