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利分类库 / 给水;排水 / 取水、集水或配水的装置或方法 / 给水池的配置 / 一种便于使用的山区输电杆塔处生态修复辅助结构

一种便于使用的山区输电杆塔处生态修复辅助结构

申请号 CN202310013596.8 申请日 2023-01-05 公开(公告)号 CN115843523B 公开(公告)日 2024-04-26
申请人 安徽新力电业科技咨询有限责任公司; 国网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国网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 国网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铜陵供电公司; 发明人 华雪莹; 姚为方; 徐鹏; 计策; 姚晖; 邢琛; 朱德亮; 周健; 潘娟琴; 王润芳; 戴皓升;
摘要 本 发明 提供了一种便于使用的山区输电杆塔处生态修复辅助结构,包括有蓄 水 池、补水池、 营养液 补充装置和洒水装置,蓄水池的上端设有上端盖,上端盖的上端固定有 支撑 杆,支撑杆的上部固定有固定杆,固定杆的一端固定有 电机 一,电机一的电机 输出轴 穿过上端盖且伸入蓄水池中,洒水装置包括L型管一、洒水盒、注水管和电机二,L型管一的一端固定有抽水 泵 一,抽水泵一设置在蓄水池的底部,L型管一的另一端穿过上端盖且与注水管固定,营养液补充装置包括营养液补充池,营养液补充池的一端连接有连通管,连通管的一端与营养液补充池连通,连通管的另一端与蓄水池连通。本发明能为输电塔附近的植被补充营养液和水份,驱逐附近的飞 鸟 野禽保护植被。
权利要求

1.一种便于使用的山区输电杆塔处生态修复辅助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有蓄池(5)、补水池(18)、营养液补充装置和洒水装置,其中,
所述蓄水池(5)的上端设有上端盖(4),所述上端盖(4)的上端固定有支撑杆(3),所述支撑杆(3)的上部固定有固定杆(2),所述固定杆(2)的一端固定有电机一(1),所述电机一(1)的电机一输出轴(14)穿过上端盖(4)且伸入蓄水池(5)中,所述电机一输出轴(14)的下部固定有搅拌桨(7),所述搅拌桨(7)设置在蓄水池(5)内,所述上端盖(4)上且位于电机一(1)的一侧固定有螺旋杆(20),所述螺旋杆(20)上套设有固定座(12)、连接(22)、旋转板(23)和挡板(24),所述旋转板(23)固定在连接块(22)上端,所述连接块(22)与固定座(12)之间设有两个气缸(21),两个所述气缸(21)分别设置在螺旋杆(20)的两侧,两个所述气缸(21)固定在固定座(12)上端,两个所述气缸(21)的活塞杆均与连接块(22)固定,所述洒水装置包括抽水一(6)、L型管一(8)、洒水盒(9)、注水管(10)和电机二(11),所述洒水盒(9)内设有连接杆(27),所述连接杆(27)的两端分别与洒水盒(9)两端侧壁固定,所述L型管一(8)的上方设有电机三(26),所述电机三(26)的输出轴与L型管一(8)固定,所述L型管一(8)的一端固定有抽水泵一(6),所述抽水泵一(6)设置在蓄水池(5)的底部,所述L型管一(8)的另一端穿过上端盖(4)且与注水管(10)固定,所述L型管一(8)与注水管(10)连通,所述注水管(10)的上方设有电机二(11),所述电机二(11)的输出轴穿过注水管(10)与连接杆(27)固定,所述注水管(10)的下端与洒水盒(9)固定,所述注水管(10)与洒水盒(9)连通,所述洒水盒(9)的下端面均匀的设有小孔,
所述补水池(18)内设有抽水泵二(19),所述抽水泵二(19)的一端与L型管二(17)固定,所述L型管二(17)的一端穿过补水池(18)与蓄水池(5)连通,所述L型管二(17)的上方设有水位感应器(13),所述水位感应器(13)设置在蓄水池(5)的侧壁上,
所述营养液补充装置包括营养液补充池(16),所述营养液补充池(16)的一端连接有连通管(15),所述连通管(15)的一端与营养液补充池(16)连通,所述连通管(15)的另一端与蓄水池(5)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使用的山区输电杆塔处生态修复辅助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板(24)和固定座(12)均固定在螺旋杆(20)上,所述连接块(22)和旋转板(23)均通过螺纹与螺旋杆(20)活动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便于使用的山区输电杆塔处生态修复辅助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板(24)设置在旋转板(23)的上方。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使用的山区输电杆塔处生态修复辅助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通管(15)上与营养液补充池(16)的连接处设有控制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便于使用的山区输电杆塔处生态修复辅助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阀与电机一(1)电性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便于使用的山区输电杆塔处生态修复辅助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水位感应器(13)与抽水泵二(19)电性连接。

说明书全文

一种便于使用的山区输电杆塔处生态修复辅助结构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属于山区生态修复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便于使用的山区输电杆塔处生态修复辅助结构。

背景技术

[0002] 山区输电塔处的生态容易被破坏,生态的破坏往往会使土流失,对周围的植被造成影响。目前,植被往往会因为水土的流失而吸收不到充分的养分,同时,飞野禽的踩踏和啃咬也会对植被产生破坏,传统的修复方法解决不了这些问题。

发明内容

[0003] 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便于使用的山区输电杆塔处生态修复辅助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有蓄水池、补水池、营养液补充装置和洒水装置,其中,[0004] 所述蓄水池的上端设有上端盖,所述上端盖的上端固定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的上部固定有固定杆,所述固定杆的一端固定有电机一,所述电机一的电机一输出轴穿过上端盖且伸入蓄水池中,所述电机一输出轴的下部固定有搅拌桨,所述搅拌桨设置在蓄水池内,所述上端盖上且位于电机一的一侧固定有螺旋杆,所述螺旋杆上套设有固定座、连接、旋转板和挡板,所述旋转板固定在连接块上端,所述连接块与固定座之间设有两个气缸,两个所述气缸分别设置在螺旋杆的两侧,两个所述气缸固定在固定座上端,两个所述气缸的活塞杆均与连接块固定,
[0005] 所述洒水装置包括抽水一、L型管一、洒水盒、注水管和电机二,所述洒水盒内设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两端分别与洒水盒两端侧壁固定,所述L型管一的上方设有电机三,所述电机三的输出轴与L型管一固定,所述L型管一的一端固定有抽水泵一,所述抽水泵一设置在蓄水池的底部,所述L型管一的另一端穿过上端盖且与注水管固定,所述L型管一与注水管连通,所述注水管的上方设有电机二,所述电机二的输出轴穿过注水管与连接杆固定,所述注水管的下端与洒水盒固定,所述注水管与洒水盒连通,所述洒水盒的下端面均匀的设有小孔,
[0006] 所述补水池内设有抽水泵二,所述抽水泵二的一端与L型管二固定,所述L型管二的一端穿过补水池与蓄水池连通,所述L型管二的上方设有水位感应器,所述水位感应器设置在蓄水池的侧壁上,
[0007] 所述营养液补充装置包括营养液补充池,所述营养液补充池的一端连接有连通管,所述连通管的一端与营养液补充池连通,所述连通管的另一端与蓄水池连通。
[0008] 进一步的,所述挡板和固定座均固定在螺旋杆上,所述连接块和旋转板均通过螺纹与螺旋杆活动连接。
[0009] 进一步的,所述挡板设置在旋转板的上方。
[0010] 进一步的,所述连通管上与营养液补充池的连接处设有控制
[0011] 进一步的,所述控制阀与电机一电性连接。
[0012] 进一步的,所述水位感应器与抽水泵二电性连接。
[0013]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0014] 本生态修复系统设置有蓄水池,蓄水池的一侧设有与蓄水池连通的营养液补充装置,当需要补充营养液时,打开连通管上的控制阀,使营养液从营养液补充池中通过连通管流入到蓄水池内,此时,电机一开始工作,电机一输出轴转动,带动其下部的搅拌桨转动,使营养液与蓄水池中的水混合均匀,然后蓄水池内的抽水泵一使营养液通过L型管一进入注水管中,再流入洒水盒,营养液通过洒水盒下端的小孔均匀的流出,此时电机二和电机三开始工作,电机二的输出轴转动带动洒水盒内的连接杆转动,连接杆转动带动洒水盒转动,电机三的输出轴转动带动L型管一转动,使营养液均匀的洒在输电塔周围的植被上,给输电塔周围的植被补充水分和营养。
[0015] 蓄水池主要通过收集雨水来进行补水,蓄水池上设置的上端盖上均匀的设置有漏网孔,可以过滤掉杂志和树叶,蓄水池的一侧还设有补水池,当雨水不足时,水位感应器感应到水位低于最低水位线,便会发出信号给抽水泵二,使抽水泵二抽取补水池中的水补充至蓄水池内。
[0016] 蓄水池的上端盖还固定有螺旋杆,螺旋杆上固定有固定座和挡板,固定座上固定的两个气缸可以推动连接块向上移动,连接块带动旋转板向上转动,挡板固定在螺旋杆上且设置在旋转板的上方,所以可以防止旋转板脱离螺旋杆,旋转板旋转可以有效驱逐飞鸟野禽,防止植被被破坏踩踏。本发明能为输电塔附近的植被补充营养液和水份,驱逐附近的飞鸟野禽保护植被。
[0017] 本发明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发明而了解。本发明的目的和其他优点可通过在说明书、权利要求书以及附图中所指出的结构来实现和获得。

附图说明

[0018]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个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9] 图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一。
[0020] 图2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洒水盒结构示意图。
[0021] 图3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二。

具体实施方式

[0022]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说明,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0023] 如图1至3所示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便于使用的山区输电杆塔处生态修复辅助结构,包括有蓄水池5、补水池18、营养液补充装置和洒水装置,所述蓄水池5的上端设有上端盖4,所述上端盖4的上端固定有支撑杆3,所述支撑杆3的上部固定有固定杆2,所述固定杆2的一端固定有电机一1,所述电机一1的电机一输出轴14穿过上端盖4且伸入蓄水池5中,所述电机一输出轴14的下部固定有搅拌桨7,所述搅拌桨7设置在蓄水池5内,所述上端盖4上且位于电机一1的一侧固定有螺旋杆20,所述螺旋杆20上套设有固定座12、连接块22、旋转板23和挡板24,所述旋转板23固定在连接块22上端,所述连接块22与固定座12之间设有两个气缸21,两个所述气缸21分别设置在螺旋杆20的两侧,两个所述气缸21固定在固定座12上端,两个所述气缸21的活塞杆均与连接块22固定。
[0024] 所述洒水装置包括抽水泵一6、L型管一8、洒水盒9、注水管10和电机二11,所述洒水盒9内设有连接杆27,所述连接杆27的两端分别与洒水盒9两端侧壁固定,所述L型管一8的上方设有电机三26,所述电机三26的输出轴与L型管一8固定,所述L型管一8的一端固定有抽水泵一6,所述抽水泵一6设置在蓄水池5的底部,所述L型管一8的另一端穿过上端盖4且与注水管10固定,所述L型管一8与注水管10连通,所述注水管10的上方设有电机二11,所述电机二11的输出轴穿过注水管10与连接杆27固定,所述注水管10的下端与洒水盒9固定,所述注水管10与洒水盒9连通,所述洒水盒9的下端面均匀的设有小孔。
[0025] 所述补水池18内设有抽水泵二19,所述抽水泵二19的一端与L型管二17固定,所述L型管二17的一端穿过补水池18与蓄水池5连通,所述L型管二17的上方设有水位感应器13,所述水位感应器13设置在蓄水池5的侧壁上,所述水位感应器13与抽水泵二19电性连接。
[0026] 所述营养液补充装置包括营养液补充池16,所述营养液补充池16的一端连接有连通管15,所述连通管15的一端与营养液补充池16连通,所述连通管15的另一端与蓄水池5连通。所述连通管15上与营养液补充池16的连接处设有控制阀。所述控制阀与电机一1电性连接。
[0027] 所述挡板24和固定座12均固定在螺旋杆20上,所述连接块22和旋转板23均通过螺纹与螺旋杆20活动连接,所述挡板24设置在旋转板23的上方。
[0028] 工作原理:本生态修复系统设置有蓄水池5,蓄水池5的一侧设有与蓄水池5连通的营养液补充装置,当需要补充营养液时,打开连通管15上的控制阀,使营养液从营养液补充池16中通过连通管15流入到蓄水池5内,此时,电机一1开始工作,电机一输出轴14转动,带动其下部的搅拌桨7转动,使营养液与蓄水池5中的水混合均匀,然后蓄水池5内的抽水泵一6使营养液通过L型管一8进入注水管10中,再流入洒水盒9,营养液通过洒水盒9下端的小孔均匀的流出,此时,电机二11和电机三26开始工作,电机二11的输出轴转动带动洒水盒9内的连接杆27转动,连接杆27转动带动洒水盒9转动,电机三26的输出轴转动带动L型管一8转动,使营养液均匀的洒在输电塔周围的植被上,给输电塔周围的植被补充水分和营养。
[0029] 蓄水池5主要通过收集雨水来进行补水,蓄水池5上设置的上端盖4上均匀的设置有漏网孔,可以过滤掉杂志和树叶,蓄水池5的一侧还设有补水池18,当雨水不足时,水位感应器13感应到水位低于最低水位线,便会发出信号给抽水泵二19,使抽水泵二19抽取补水池18中的水补充至蓄水池5内。
[0030] 蓄水池5的上端盖4还固定有螺旋杆20,螺旋杆20上固定有固定座12和挡板24,固定座12上固定的两个气缸21可以推动连接块22向上移动,连接块22带动旋转板23向上转动,挡板24固定在螺旋杆20上且设置在旋转板23的上方,所以可以防止旋转板23脱离螺旋杆20,旋转板23旋转可以有效驱逐飞鸟野禽,防止植被被破坏踩踏。
[0031]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发明做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发明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作出些许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