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工程地质勘察用安全防护装置

申请号 CN202311591048.X 申请日 2023-11-27 公开(公告)号 CN117758639A 公开(公告)日 2024-03-26
申请人 大洲设计咨询集团有限公司; 发明人 王龙亚; 张成俊; 曹致明; 史静波; 曹潮; 朱元明; 赵国芹; 李勇; 薛月;
摘要 本 发明 涉及机械防护领域,且公开了一种工程地质勘察用安全防护装置,包括第一 支撑 架,第一支撑架之间设置有第二支撑架,第二支撑架的上下两端分别通过 转轴 转动连接有第一 连接杆 ,第一连接杆远离第二支撑架的一端与第一支撑架活动连接,第一连接杆的内壁滑动连接有第二连接杆,第二支撑架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弧形板,本发明通过设置有一种工程地质勘察用安全防护装置,当在对存在山坡的勘探地进行地质勘察作业时,当山坡上的土 块 或者石块存在可能从山坡滚落的 风 险,当山坡上的土块滚落时,土块 接触 到第三弧形板,第三弧形板将冲击 力 压向第一支撑架和第二支撑架,通过第一弹性组件将冲击力进行衰减,通过受力板将冲击力从底部排出。
权利要求

1.一种工程地质勘察用安全防护装置,包括第一支撑架(1),所述第一支撑架(1)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第一支撑架(1)之间设置有第二支撑架(101),所述第二支撑架(101)的上下两端分别通过转轴转动连接有第一连接杆(102),所述第一连接杆(102)远离第二支撑架(101)的一端与第一支撑架(1)活动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杆(102)的内壁滑动连接有第二连接杆(103),第二支撑架(101)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弧形板(104),所述第二支撑架(101)的外壁设置有第三弧形板(2),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支撑装置(3),包括与第一支撑架(1)转动连接的受板(301),所述受力板(301)的右侧顶部外壁固定连接有(304),所述凸块(304)通过转轴与第一支撑架(1)转动连接,所述受力板(301)的顶部开设有第三凹槽(305),所述受力板(301)的左侧顶部外壁通过转轴转动连接有液压杆(302),所述液压杆(302)远离受力板(301)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四固定块(30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工程地质勘察用安全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凹槽(305)的顶部设置有活动块(306),所述活动块(306)的顶部内壁开设有第四凹槽(3061),所述活动块(306)的右侧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一弧形弹杆(3062),所述第一弧形弹杆(3062)远离活动块(306)的一端与受力板(301)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弧形弹杆(3062)的左侧外壁固定连接有第二弹性组件(3063),所述第二弹性组件(3063)远离第一弧形弹杆(3062)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滑动块(3064),所述第一滑动块(3064)在第三凹槽(305)内滑动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工程地质勘察用安全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块(306)的左侧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二弧形弹杆(3065),所述第二弧形弹杆(3065)远离活动块(306)的一端与受力板(301)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弧形弹杆(3065)的右侧外壁固定连接有第三弹性组件(3066),所述第三弹性组件(3066)远离第二弧形弹杆(3065)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滑动块(3067),所述第二滑动块(3067)在第三凹槽(305)内滑动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工程地质勘察用安全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块(306)的左侧外壁通过转轴转动连接有第一弧形杆(3068),所述受力板(301)的外壁通过转轴转动连接有第二弧形杆(3069),所述第一弧形杆(3068)的内壁滑动连接有第二弧形杆(3069),所述第二弧形杆(3069)的内壁开设有开口,所述第二弧形杆(3069)远离受力板(301)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弹簧(30610),所述弹簧(30610)远离第二弧形杆(3069)的一端与第一弧形杆(3068)固定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工程地质勘察用安全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弧形板(2)的内壁固定连接有第三固定块(203),所述第三固定块(203)的内壁开设有第二凹槽(204),所述第一弧形板(104)在第二凹槽(204)内壁滑动连接,所述第三弧形板(2)的内壁固定连接有第一弹性组件(202),所述第一弹性组件(202)的数量为四个,所述第一弹性组件(202)关于第三弧形板(2)中轴线对称设置,所述第三弧形板(2)的内壁固定连接有连接板(201)。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工程地质勘察用安全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支撑架(101)的内壁固定连接有第一固定块(105),所述第一固定块(105)的内壁通过转轴转动连接有第二弧形板(106),所述第二弧形板(106)远离第一固定板的一端转动连接有固定轴(107)。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工程地质勘察用安全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架(1)的顶部内壁固定连接有第二固定块(108),所述第二固定块(108)通过转轴与第四固定块(303)转动连接,所述第二固定块(108)的底部固定连接有连接块(1081),所述第一支撑架(1)的底部开设有第一凹槽(109),所述第一凹槽(109)的顶部通过转轴转动连接有转动杆(1091)。

说明书全文

一种工程地质勘察用安全防护装置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机械加工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工程地质勘察用安全防护装置。

背景技术

[0002] 地质工程领域是以自然科学和地球科学为理论基础,以地质调查、矿产资源的普查与勘探、重大工程的地质结构与地质背景涉及的工程问题为主要对象,以地质学、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学技术、数学地质方法、遥感技术、测试技术、计算机技术等为手段,为国民经济建设服务的先导性工程领域。国民经济建设中的重大地质问题、所需各类矿产资源、资源与环境问题等是社会稳定持续发展的条件和基础。地质工程领域正是为此目的而进行科学研究、工程实施和人才培养。地质工程领域服务范围广泛,技术手段多样化,目前,从空中、地面、地下、陆地到海洋,各种方法技术相互配合,交叉渗透,已形成科学合理的、立体交叉的现代化综合技术和方法。
[0003] 施工项目部有义务为进入工地的工人提供个人防护设备,并确保工人会正确使用。严禁工故意或无故除去装备,以免危害自己或他人的安全,常见的安全防护用品包括:安全帽、安全带、安全网、安全、护手设备、护眼设备、护设备、防护面罩、防护服、口罩等。
[0004] 申请号为202220322378.3的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工程地质勘探用安全防护装置,该装置当在进行山区进行勘探时,山坡上的碎石将该装置砸中后可能会使该装置产生变形,当有较为细小的碎石滚落时,碎石容易穿过网架击中到人,从而导致人员受伤。
[0005] 为此,我们提出一种工程地质勘探用安全防护装置。

发明内容

[0006]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工程地质勘察用安全防护装置,包括第一支撑架,所述第一支撑架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第一支撑架之间设置有第二支撑架,所述第二支撑架的上下两端分别通过转轴转动连接有第一连接杆,所述第一连接杆远离第二支撑架的一端与第一支撑架活动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杆的内壁滑动连接有第二连接杆,第二支撑架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弧形板,所述第二支撑架的外壁设置有第三弧形板,还包括:
[0007] 支撑装置,包括与第一支撑架转动连接的受板,所述受力板的右侧顶部外壁固定连接有,所述凸块通过转轴与第一支撑架转动连接,所述受力板的顶部开设有第三凹槽,所述受力板的左侧顶部外壁通过转轴转动连接有液压杆,所述液压杆远离受力板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四固定块。
[0008]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所述第三凹槽的顶部设置有活动块,所述活动块的顶部内壁开设有第四凹槽,所述活动块的右侧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一弧形弹杆,所述第一弧形弹杆远离活动块的一端与受力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弧形弹杆的左侧外壁固定连接有第二弹性组件,所述第二弹性组件远离第一弧形弹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滑动块,所述第一滑动块在第三凹槽内滑动连接,所述第一弧形弹杆内壁开设有开口,所述第一弧形弹杆在压力的作用下压缩。
[0009]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所述活动块的左侧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二弧形弹杆,所述第二弧形弹杆远离活动块的一端与受力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弧形弹杆的右侧外壁固定连接有第三弹性组件,所述第三弹性组件远离第二弧形弹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滑动块,所述第二滑动块在第三凹槽内滑动连接,所述第二弧形弹杆内壁开设有开口,当所述第一弧形弹杆在下压收缩时,第二弧形弹杆拉伸。
[0010]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所述活动块的左侧外壁通过转轴转动连接有第一弧形杆,所述受力板的外壁通过转轴转动连接有第二弧形杆,所述第一弧形杆的内壁滑动连接有第二弧形杆,所述第二弧形杆的内壁开设有开口,所述第二弧形杆远离受力板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弹簧,所述弹簧远离第二弧形杆的一端与第一弧形杆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弧形杆和第二弧形杆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第一弧形杆和第二弧形杆关于受力板中轴线对称设置。
[0011]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所述第三弧形板的内壁固定连接有第三固定块,所述第三固定块的内壁开设有第二凹槽,所述第一弧形板在第二凹槽内壁滑动连接,所述第三弧形板的内壁固定连接有第一弹性组件,所述第一弹性组件的数量为四个,所述第一弹性组件关于第三弧形板中轴线对称设置,所述第三弧形板的内壁固定连接有连接板,所述第三弧形板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第三弧形板关于连接板中轴线对称设置。
[0012]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所述第二支撑架的内壁固定连接有第一固定块,所述第一固定块的内壁通过转轴转动连接有第二弧形板,所述第二弧形板远离第一固定板的一端转动连接有固定轴,所述第二弧形板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第二弧形板关于固定轴中轴线对称设置。
[0013]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所述第一支撑架的顶部内壁固定连接有第二固定块,所述第二固定块通过转轴与第四固定块转动连接,所述第二固定块的底部固定连接有连接块,所述第一支撑架的底部开设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的顶部通过转轴转动连接有转动杆,所述转动杆与第一凹槽尺寸一致,便于转动杆的收回。
[0014]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工程地质勘察用安全防护装置,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0015] (1)本发明通过设置有一种工程地质勘察用安全防护装置,当在对存在山坡的勘探地进行地质勘察作业时,当山坡上的土块或者石块存在可能从山坡滚落的险,当山坡上的土块滚落时,土块接触到第三弧形板,第三弧形板将冲击力压向第一支撑架和第二支撑架,通过第一弹性组件将冲击力进行衰减,通过受力板将冲击力从底部排出。
[0016] (2)本发明通过设置有第二弧形板和第三弧形板,当山坡上的土块或者石块撞击到第三弧形板时,第三弧形板通过第一弹性组件将部分冲击力进行衰减,第三弧形板通过第二弧形板在第三固定块内壁的滑动连接,使第二弧形板可以吸收第三弧形板上的冲击力,通过第二弧形板将冲击力进行吸收并传递到第二支撑架上。
[0017] (3)本发明通过设置有支撑装置,通过支撑装置将第一支撑架和第二支撑架上受到的冲击力吸收后,通过受力板穿入地面,通过支撑装置上的液压杆对第一支撑架的支撑,使第一支撑架和第二支撑架与地面倾斜一定的度,可以更好受力,防止第一支撑架和第二支撑架在受到冲击力后倒塌。
[0018] (4)本发明通过设置有活动块,通过第一支撑架底部的转动杆在固定板顶部放置的位置不同,可以使第一支撑架带动第二支撑架倾斜一定的角度,通过活动块倾斜的角度,使活动块可以更好的与转动杆接触,活动块通过第一弧形弹杆和第二弧形弹杆进行减振。附图说明
[0019] 图1为本发明的整体正面结构示意图;
[0020] 图2为本发明的整体正面剖视结构示意图;
[0021] 图3为本发明的图1中A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22] 图4为本发明的图2中B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23] 图5为本发明的第一支撑架和第三弧形板结构示意图;
[0024] 图6为本发明的图5中C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25] 图7为本发明的支撑装置结构示意图;
[0026] 图8为本发明的图7中D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27] 图中:1、第一支撑架;101、第二支撑架;102、第一连接杆;103、第二连接杆;104、第一弧形板;105、第一固定块;106、第二弧形板;107、固定轴;108、第二固定块;1081、连接块;109、第一凹槽;1091、转动杆;2、第三弧形板;201、连接板;202、第一弹性组件;203、第三固定块;204、第二凹槽;3、支撑装置;301、受力板;302、液压杆;303、第四固定块;304、凸块;
305、第三凹槽;306、活动块;3061、第四凹槽;3062、第一弧形弹杆;3063、第二弹性组件;
3064、第一滑动块;3065、第二弧形弹杆;3066、第三弹性组件;3067、第二滑动块;3068、第一弧形杆;3069、第二弧形杆;30610、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0028]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0029] 实施例一:参阅图1‑图4,本发明提供技术方案:一种工程地质勘察用安全防护装置,包括第一支撑架1,第一支撑架1的数量为两个,两个第一支撑架1之间设置有第二支撑架101,第二支撑架101的上下两端分别通过转轴转动连接有第一连接杆102,第一连接杆102远离第二支撑架101的一端与第一支撑架1活动连接,第一连接杆102的内壁滑动连接有第二连接杆103,第二支撑架101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弧形板104,第二支撑架101的外壁设置有第三弧形板2,这样做的好处是,第三弧形板2可以将第二支撑架101之间存在的间隙填充,防止土块通过间隙穿入,从而造成安全隐患,还包括:
[0030] 支撑装置3,包括与第一支撑架1转动连接的受力板301,受力板301的右侧顶部外壁固定连接有凸块304,凸块304通过转轴与第一支撑架1转动连接,受力板301的顶部开设有第三凹槽305,受力板301的左侧顶部外壁通过转轴转动连接有液压杆302,液压杆302远离受力板301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四固定块303,本发明通过设置有支撑装置3,通过支撑装置3将第一支撑架1和第二支撑架101上受到的冲击力吸收后,通过受力板301穿入地面,通过支撑装置3上的液压杆302对第一支撑架1的支撑,使第一支撑架1和第二支撑架101与地面倾斜一定的角度,可以更好受力,防止第一支撑架1和第二支撑架101在受到冲击力后倒塌,第一支撑架1通过液压杆302将部分冲击力输送到受力板301上,第一支撑架1底部的冲力力通过转动杆传向活动块306。
[0031] 第三弧形板2的内壁固定连接有第三固定块203,第三固定块203的内壁开设有第二凹槽204,第一弧形板104在第二凹槽204内壁滑动连接,这样做的好处是,第一弧形板104可以将第三弧形板2产生的冲击力部分吸收,第三弧形板2的内壁固定连接有第一弹性组件202,第一弹性组件202的数量为四个,第一弹性组件202关于第三弧形板2中轴线对称设置,第三弧形板2的内壁固定连接有连接板201,本发明通过设置有第二弧形板106和第三弧形板2,当山坡上的土块或者石块撞击到第三弧形板2时,第三弧形板2通过第一弹性组件202将部分冲击力进行衰减,第三弧形板2通过第二弧形板106在第三固定块203内壁的滑动连接,使第二弧形板106可以吸收第三弧形板2上的冲击力,通过第二弧形板106将冲击力进行吸收并传递到第二支撑架101上,当在对存在山坡的勘探地进行地质勘察作业时,工作人员先将受力板301固定在地面后,安装第一支撑架1和第二支撑架101,通过第一支撑架1背部的转动杆调节,第一支撑架1的倾斜角度,当山坡上的土块或者石块存在可能从山坡滚落的风险,当山坡上的土块滚落时,土块撞击到第三弧形板2后,通过第三弧形板2将冲击力传向第一支撑架1和第二支撑架101。
[0032] 第二支撑架101的内壁固定连接有第一固定块105,第一固定块105的内壁通过转轴转动连接有第二弧形板106,第二弧形板106远离第一固定板的一端转动连接有固定轴107,本发明通过设置有一种工程地质勘察用安全防护装置,当在对存在山坡的勘探地进行地质勘察作业时,当山坡上的土块或者石块存在可能从山坡滚落的风险,当山坡上的土块滚落时,土块接触到第三弧形板2,第三弧形板2将冲击力压向第一支撑架1和第二支撑架
101,通过第一弹性组件202将冲击力进行衰减,通过受力板301将冲击力从底部排出。
[0033] 第一支撑架1的顶部内壁固定连接有第二固定块108,第二固定块108通过转轴与第四固定块303转动连接,第二固定块108的底部固定连接有连接块1081,第一支撑架1的底部开设有第一凹槽109,第一凹槽109的顶部通过转轴转动连接有转动杆1091。
[0034] 实施例二:请参阅图5‑图8,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本发明提供技术方案:第三凹槽305的顶部设置有活动块306,活动块306的顶部内壁开设有第四凹槽3061,活动块306的右侧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一弧形弹杆3062,第一弧形弹杆3062远离活动块306的一端与受力板
301固定连接,第一弧形弹杆3062的左侧外壁固定连接有第二弹性组件3063,第二弹性组件
3063远离第一弧形弹杆3062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滑动块3064,第一滑动块3064在第三凹槽305内滑动连接。
[0035] 活动块306的左侧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二弧形弹杆3065,第二弧形弹杆3065远离活动块306的一端与受力板301固定连接,第二弧形弹杆3065的右侧外壁固定连接有第三弹性组件3066,第三弹性组件3066远离第二弧形弹杆3065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滑动块3067,第二滑动块3067在第三凹槽305内滑动连接,本发明通过设置有活动块306,通过第一支撑架1底部的转动杆在固定板顶部放置的位置不同,可以使第一支撑架1带动第二支撑架101倾斜一定的角度,通过活动块306倾斜的角度,使活动块306可以更好的与转动杆接触,活动块306通过第一弧形弹杆3062和第二弧形弹杆3065进行减振,活动块306通过第一弧形弹杆3062和第二弧形弹杆3065将冲击力传向受力板301,当第一弧形弹杆3062和第二弧形弹杆
3065受力弯曲或者拉伸时,通过第二弹性组件3063和第三弹性组件3066,使第一滑动块
3064和第二滑动块3067在第四凹槽3061内滑动。
[0036] 活动块306的左侧外壁通过转轴转动连接有第一弧形杆3068,受力板301的外壁通过转轴转动连接有第二弧形杆3069,第一弧形杆3068的内壁滑动连接有第二弧形杆3069,第二弧形杆3069的内壁开设有开口,第二弧形杆3069远离受力板301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弹簧30610,弹簧30610远离第二弧形杆3069的一端与第一弧形杆3068固定连接,当活动块306的右侧受力时,第一弧形弹杆3062受力弯曲,第二弧形弹杆3065在活动块306的作用下上升,活动块306左侧通过转轴转动连接的第一弧形杆3068和受力板301转动连接的第二弧形杆3069,当活动块306左侧上升时,第一弧形杆3068和第二弧形杆3069相互靠近,对活动块306的两侧起到支撑作用。
[0037]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
[0038]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