帷幕人工隧道

申请号 CN202022675034.4 申请日 2020-11-18 公开(公告)号 CN213896830U 公开(公告)日 2021-08-06
申请人 温胜奎; 发明人 温胜奎;
摘要 本实用新型涉及道路 桥梁 技术领域,具体涉及轻 钢 帷幕人工隧道,包括路面、 框架 和 支撑 杆,路面的左右两侧的前后两端均固定连接有框架,框架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支撑杆,支撑杆的顶部固定连接有钢结构顶盖,框架的一侧固定连接有 围板 ,围板的顶部均固定连接有 连接杆 ,路面的顶部中间固定连接有隔板,隔板的顶部前后两端均固定连接有主梁。本实用新型克服了 现有技术 的不足,通过钢结构顶盖的横切面设置呈三 角 形,使人工隧道能通过斜面状的钢结构顶盖将 风 雪 、雨雾、风沙及落石排出,从而避免了风雪、雨雾、风沙及落石淤积在人工隧道顶部钢结构顶盖内,进而避免了因钢结构顶盖长时间遭受过大重压而造成钢结构顶盖出现塌陷的情况,有利于实际使用。
权利要求

1.轻帷幕人工隧道,包括路面(1)、框架(2)和支撑杆(201),其特征在于:所述路面(1)的左右两侧的前后两端均固定连接有框架(2),所述框架(2)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支撑杆(201);
所述支撑杆(20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钢结构顶盖(3),所述框架(2)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围板(202),所述围板(202)的顶部均固定连接有连接杆(4),所述路面(1)的顶部中间固定连接有隔板(5),所述隔板(5)的顶部前后两端均固定连接有主梁(6),所述主梁(6)的上端固定连接有横杆(7),所述钢结构顶盖(3)的内部左右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灯座(8),所述隔板(5)的左右两侧均镶嵌连接有夜光带(501),所述钢结构顶盖(3)的表面左右两侧均镶嵌连接有太阳能电池板(301),所述路面(1)的左右两端均镶嵌连接有紧急避险车道(101)。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轻钢帷幕人工隧道,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杆(4)的上下两端分别呈垂直状与钢结构顶盖(3)和围板(202)衔接,且围板(202)的内侧一端均设置有灭火器(203)和紧急救援电话(204),并且连接杆(4)内镶嵌有半透明状的太阳能电池板(301)。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轻钢帷幕人工隧道,其特征在于:所述横杆(7)的左右两侧均设置有监控摄像头(701),且监控摄像头(701)的中间横向等距排列分布的照明灯(702),并且
2根主梁(6)之间垂直状固定有连接杆(4)。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轻钢帷幕人工隧道,其特征在于:所述钢结构顶盖(3)的顶部设置有与平面保持平行的承重梁(302),且承重梁的下端设有与连接杆(4)大小吻合的矩形安装槽(303)。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轻钢帷幕人工隧道,其特征在于:所述灯座(8)的下端设有等距横向排列分布的吊灯(801),且吊灯(801)以隔板(5)为中心左右对称,并且吊灯(801)均与太阳能电池板(301)串联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轻钢帷幕人工隧道,其特征在于:所述钢结构顶盖(3)的横切面呈三形,且框架(2)、隔板(5)的底部均与路面呈垂直状固定衔接。

说明书全文

帷幕人工隧道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道路桥梁技术领域,具体涉及轻钢帷幕人工隧道。

背景技术

[0002] 人工隧道是一种建设在公路上的人工搭建而成的隧道,或称为人工搭建而成的隧道式遮挡结构。这种隧道可以隔闭、雨雾、风沙及落石,可以保障交通运行顺畅,减少道路维护成本,提高车辆通行安全度。
[0003] 但是,现有的轻钢帷幕人工隧道在实际使用过程中不能将风雪、雨雾、风沙及落石排出,导致风雪、雨雾、风沙及落石淤积在人工隧道的顶部,造成钢结构顶盖长时间遭受过大重压而造成钢结构顶盖出现塌陷的情况,不利于实际使用,且人工隧道内的救援设备距离较远,当人工隧道内出现意外事故时需要耗费较长时间寻找紧急救援设备,从而耽误最佳采取紧急措施的时间,增加事故产生的严重后果,不利于实际使用。实用新型内容
[0004]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0005]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轻钢帷幕人工隧道,克服了现有技术的不足,结构设计简单,有效的解决了人工隧道不能将风雪、雨雾、风沙及落石排出,导致风雪、雨雾、风沙及落石淤积在人工隧道的顶部,造成钢结构顶盖长时间遭受过大重压而造成钢结构顶盖出现塌陷的情况,不利于实际使用,且人工隧道内的救援设备距离较远,当人工隧道内出现意外事故时需要耗费较长时间寻找紧急救援设备,从而耽误最佳采取紧急措施的时间,增加事故产生的严重后果,不利于实际使用的问题。
[0006] (二)技术方案
[0007]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0008] 轻钢帷幕人工隧道,包括路面、框架支撑杆,所述路面的左右两侧的前后两端均固定连接有框架,所述框架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支撑杆;
[0009] 所述支撑杆的顶部固定连接有钢结构顶盖,所述框架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围板,所述围板的顶部均固定连接有连接杆,所述路面的顶部中间固定连接有隔板,所述隔板的顶部前后两端均固定连接有主梁,所述主梁的上端固定连接有横杆,所述钢结构顶盖的内部左右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灯座,所述隔板的左右两侧均镶嵌连接有夜光带,所述钢结构顶盖的表面左右两侧均镶嵌连接有太阳能电池板,所述路面的左右两端均镶嵌连接有紧急避险车道。
[0010]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连接杆的上下两端分别呈垂直状与钢结构顶盖和围板衔接,且围板的内侧一端均设置有灭火器和紧急救援电话,并且连接杆内镶嵌有半透明状的太阳能电池板。
[0011]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横杆的左右两侧均设置有监控摄像头,且监控摄像头的中间横向等距排列分布的照明灯,并且2根主梁之间垂直状固定有连接杆。
[0012]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钢结构顶盖的顶部设置有与平面保持平行的承重梁,且承重梁的下端设有与连接杆大小吻合的矩形安装槽。
[0013]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灯座的下端设有等距横向排列分布的吊灯,且吊灯以隔板为中心左右对称,并且吊灯均与太阳能电池板串联
[0014]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钢结构顶盖的横切面呈三形,且框架、隔板的底部均与路面呈垂直状固定衔接。
[0015] (三)有益效果
[0016]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轻钢帷幕人工隧道,具备以下有益效果:人工隧道能将风雪、雨雾、风沙及落石排出,从而避免了风雪、雨雾、风沙及落石淤积在人工隧道的顶部,进而避免了因钢结构顶盖长时间遭受过大重压而造成钢结构顶盖出现塌陷的情况,有利于实际使用,且人工隧道内的救援设备距离较近,当人工隧道内出现意外事故时不需要耗费较长时间寻找紧急救援设备,从而确保人员能够在最端的时间采取紧急措施进行救援,减小了事故产生的严重后果,有利于实际使用。
[0017] 1、通过钢结构顶盖的横切面设置呈三角形,使人工隧道能通过斜面状的钢结构顶盖将风雪、雨雾、风沙及落石排出,从而避免了风雪、雨雾、风沙及落石淤积在人工隧道顶部钢结构顶盖内,进而避免了因钢结构顶盖长时间遭受过大重压而造成钢结构顶盖出现塌陷的情况,有利于实际使用。
[0018] 2、通过围板一侧等距设置有灭火器和紧急救援电话,使人工隧道内的救援设备距离较近,当人工隧道内出现意外事故时不需要耗费较长时间寻找紧急救援设备,从而确保人员能够在最端的时间采取紧急措施进行救援,减小了事故产生的严重后果,有利于实际使用。附图说明
[0019]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0020] 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1] 图2为本实用新型隔板结构示意图;
[0022] 图3为本实用新型钢结构顶盖结构示意图。
[0023] 图中:1、路面;101、紧急避险车道;2、框架;201、支撑杆;202、围板;203、灭火器;204、紧急救援电话;205、紧急出口;3、钢结构顶盖;301、太阳能电池板;302、承重梁;303、安装槽;4、连接杆;5、隔板;501、夜光带;6、主梁;7、横杆;701、监控摄像头;702、照明灯;8、灯座;801、吊灯。

具体实施方式

[0024]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0025] 如图1‑3所示:轻钢帷幕人工隧道,包括路面1、框架2和支撑杆201,路面1的左右两侧的前后两端均固定连接有框架2,框架2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支撑杆201;
[0026] 支撑杆20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钢结构顶盖3,框架2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围板202,围板202的顶部均固定连接有连接杆4,路面1的顶部中间固定连接有隔板5,隔板5的顶部前后两端均固定连接有主梁6,主梁6的上端固定连接有横杆7,钢结构顶盖3的内部左右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灯座8,隔板5的左右两侧均镶嵌连接有夜光带501,钢结构顶盖3的表面左右两侧均镶嵌连接有太阳能电池板301,路面1的左右两端均镶嵌连接有紧急避险车道101。
[0027] 其中,连接杆4的上下两端分别呈垂直状与钢结构顶盖3和围板202衔接,且围板202的内侧一端均设置有灭火器203和紧急救援电话204,并且连接杆4内镶嵌有半透明状的太阳能电池板301;
[0028] 本实施例中,通过此种设计,使人工隧道内的灭火器203和紧急救援电话204距离较近,当人工隧道内出现意外事故时不需要耗费较长时间寻找紧急救援设备,从而确保人员能够在最端的时间采取紧急措施进行救援,减小了事故产生的严重后果,且通过连接杆4的上下两端分别呈垂直状与钢结构顶盖3和围板202衔接的设计,使连接杆4能够牢固的对钢结构顶盖3进行支撑,有利于实际使用。
[0029] 其中,横杆7的左右两侧均设置有监控摄像头701,且监控摄像头701的中间横向等距排列分布的照明灯702,并且2根主梁6之间垂直状固定有连接杆4;
[0030] 本实施例中,通过此种设计,使人工隧道能够通过进出口的2个监控摄像头701对来往车辆进行监控,从而能够及时对违章车辆进行处罚,且通过监控摄像头701中间的照明灯702能够提示来往车辆前方即将进入隧道,并且通过2根主梁6之间垂直状固定有连接杆4的设计,使主梁6能够通过连接杆4加强主梁6的牢固形。
[0031] 其中,钢结构顶盖3的顶部设置有与水平面保持平行的承重梁302,且承重梁的下端设有与连接杆4大小吻合的矩形安装槽303;
[0032] 本实施例中,通过此种设计,使承重梁302能够受均匀,避免钢结构顶盖3在安装时出现角度倾斜的问题,且通过承重梁的下端设有与连接杆4大小吻合的矩形安装槽303,使连接杆4能够固定在安装槽303内进行衔接。
[0033] 其中,灯座8的下端设有等距横向排列分布的吊灯801,且吊灯801以隔板5为中心左右对称,并且吊灯801均与太阳能电池板301串联;
[0034] 本实施例中,通过此种设计,使人工隧道内部能够通过吊灯801进行照明,有利于保持人工隧道内的照明效果,避免出现严重的交通事故,且通过吊灯801均与太阳能电池板301串联的设计,使吊灯801能够通过太阳能电池板301进行蓄电照明,有利于节省资源。
[0035] 其中,钢结构顶盖3的横切面呈三角形,且框架2、隔板5的底部均与路面呈垂直状固定衔接;
[0036] 本实施例中,通过此种设计,使人工隧道能通过斜面状的钢结构顶盖3将风雪、雨雾、风沙及落石排出,从而避免了风雪、雨雾、风沙及落石淤积在人工隧道顶部钢结构顶盖3内,进而避免了因钢结构顶盖3长时间遭受过大重压而造成钢结构顶盖出现塌陷的情况,有利于实际使用。
[0037]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人工隧道能通过斜面状的钢结构顶盖3将风雪、雨雾、风沙及落石排出,从而避免了风雪、雨雾、风沙及落石淤积在人工隧道顶部钢结构顶盖3内,进而避免了因钢结构顶盖3长时间遭受过大重压而造成钢结构顶盖出现塌陷的情况,且人工隧道内的灭火器203和紧急救援电话204距离较近,当人工隧道内出现意外事故时不需要耗费较长时间寻找紧急救援设备,从而确保人员能够在最端的时间采取紧急措施进行救援,减小了事故产生的严重后果,且通过连接杆4的上下两端分别呈垂直状与钢结构顶盖3和围板202衔接的设计,使连接杆4能够牢固的对钢结构顶盖3进行支撑,且人工隧道内部能够通过吊灯801进行照明,有利于保持人工隧道内的照明效果,避免出现严重的交通事故,且通过吊灯801均与太阳能电池板301串联的设计,使吊灯801能够通过太阳能电池板301进行蓄电照明,有利于节省资源。
[0038] 最后应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竖直”、“上”、“下”、“水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0039]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0040]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