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市政道路及其施工方法

申请号 CN202010154096.2 申请日 2020-03-07 公开(公告)号 CN111335090B 公开(公告)日 2021-12-17
申请人 中青宏发集团有限公司; 发明人 沈青德; 张玉林; 沈雪梅; 段志明;
摘要 本 发明 涉及一种市政道路及其施工方法,属于市政工程技术领域,包括道路本体,所述道路本体包括第一车道和第二车道,所述第一车道和第二车道之间设置有隔离带,所述隔离带上设置有导流板,所述隔离带上间隔设置有多个立柱,所述导流板固定设置于立柱上,所述导流板包括前表面和后表面,所述前表面和后表面均包括平坦表面和弯曲表面,所述隔离带上设置有用于驱动立柱转动的驱动组件。通过驱动组件驱动立柱转动,使得弯曲表面向靠近该弯曲表面的车辆的行驶方向偏转,进而使得气流在两导流板板之间更多的形成旋流,使得 水 雾在隔离带处集中,减小车辆行驶产生的水雾对车辆的影响,提高车辆行驶的安全性。
权利要求

1.一种市政道路,包括道路本体(1),所述道路本体(1)包括第一车道(11)和第二车道(12),所述第一车道(11)和第二车道(12)之间设置有隔离带(2),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离带(2)上设置有导流板(3),所述隔离带(2)上间隔设置有多个立柱(21),所述导流板(3)固定设置于立柱(21)上,所述导流板(3)包括前表面(31)和后表面(32),所述前表面(31)和后表面(32)均包括平坦表面(331)和弯曲表面(341),所述隔离带(2)上设置有用于驱动立柱(21)转动的驱动组件(4);
所述导流板(3)包括平板(33)和曲面板(34),每个导流板(3)均包括两个曲面板(34),所述平板(33)上沿竖直方向转动设置有两根铰接轴(332),所述曲面板(34)靠近平坦表面(331)的一侧固定设置于铰接轴(332)上,所述弯曲表面(341)设置于曲面板(34)上,所述平板(33)上设置有用于驱动铰接轴(332)转动的驱动机构(5);所述驱动机构(5)包括驱动气缸(51)、齿轮(52)和齿条(53),所述齿轮(52)同轴固定设置于铰接轴(332)上,所述齿条(53)滑动设置于直板的顶壁上,所述齿条(53)设置两个,两所述齿条(53)分别与两个齿轮(52)啮合,所述驱动气缸(51)固定设置于直板的顶壁上,所述驱动气缸(51)的活塞杆与两
0 0
齿条(53)固定连接;所述曲面板(34)的弯曲表面(341)对应的圆心为60‑9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市政道路,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组件(4)包括驱动轴(41)和驱动电机(42),所述驱动轴(41)转动设置于隔离带(2)上,所述驱动电机(42)固定设置于隔离带(2)上,所述驱动电机(42)与驱动轴(41)传动连接,所述驱动轴(41)与立柱(21)传动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市政道路,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轴(41)上同轴固定设置有蜗杆(411),所述立柱(21)上同轴固定套设有蜗轮(211),所述蜗杆(411)与蜗轮(211)啮合。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市政道路,其特征在于:相邻两所述导流板(3)之间竖直转动设置有转轴(61),所述转轴(61)上设置有用于驱动转轴(61)转动的叶轮(611);还包括发电机(62)和电池(63),所述转轴(61)与发电机(62)的转子传动连接,所述发电机(62)与蓄电池(63)电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市政道路,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轴(61)为中空结构,所述转轴(61)内穿设有固定杆(612),所述固定杆(612)的顶端伸出转轴(61)外,所述固定杆(612)的顶部同轴固定设置有用于套设于叶轮(611)外的挡环(64),所述隔离带(2)上竖直固定设置有升降气缸(65),所述升降气缸(65)的活塞杆与固定杆(612)固定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市政道路,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离带(2)上固定设置有灯杆(66),所述灯杆(66)上设置有路灯(661),所述路灯(661)与蓄电池(63)电连接。

说明书全文

一种市政道路及其施工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市政工程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市政道路及其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目前,道路主要作用是供车辆行驶,在满足其主要功能作用的情况下也要尽量满足美观、节能、环保的要求。
[0003] 为此,申请公布号为CN106400705A的专利公开了一种用于道路的结构件及具有该结构件的道路结构,包括所述用于道路的结构件待安装在第一车道与第二车道之间,所述用于道路的结构件包括:第一壁表面,以及第二壁表面;还包括多个叶片,多个叶片设置在回程车道与去程车道之间;叶片包括前表面和后表面,其中,前表面在平面图中沿与回程行驶方向相同的方向凹进;前表面从回程车道向去程车道依次由平坦表面和弯曲表面构成。平坦表面是随着其从回程车道向去程车道延伸而朝回程行驶方向倾斜的表面;弯曲表面是沿与回程行驶方向相同的方向弯曲成凹形的表面。车辆在行驶的过程中,产生气流,其中部分气流经过平坦表面和弯曲表面的导流后,进入相邻的车道,实现辅助推动车辆行驶的效果。
[0004] 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在雨天时,车辆行驶将产生大量的雾,而部分水雾随着气流进入相邻的车道,形成视野盲区,将严重影响另一车道上的车辆行驶;特别是车辆行驶速度越快以及车流量越密集,影响就越大,存在安全隐患。

发明内容

[0005] 本发明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市政道路,具有提高车辆行驶安全性的优点。
[0006] 本发明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0007] 一种市政道路,包括道路本体,所述道路本体包括第一车道和第二车道,所述第一车道和第二车道之间设置有隔离带,所述隔离带上设置有导流板,所述隔离带上间隔设置有多个立柱,所述导流板固定设置于立柱上,所述导流板包括前表面和后表面,所述前表面和后表面均包括平坦表面和弯曲表面,所述隔离带上设置有用于驱动立柱转动的驱动组件。
[0008]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下雨天时,车辆行驶将产生大量的水雾;通过驱动组件驱动立柱转动,立柱带动导流板旋转,使得弯曲表面向靠近该弯曲表面的车辆的行驶方向偏转,也就是沿弯曲表面的弯曲方向转动一定度,进而使得气流在两导流板板之间更多的形成旋流,有效地减小气流从第一车道进入到第二车道,或从第二车道进入到第一车道,使得水雾在隔离带处集中,减小车辆行驶产生的水雾对车辆的影响,提高车辆行驶的安全性;而在非雨天时,再通过驱动组件将导流板转动到初始角度,以便于导流板恢复导流的作用,实现让车辆行驶产生的气流辅助推动车辆行驶的效果,达到降低车辆油耗的目的。
[0009] 本发明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驱动组件包括驱动轴和驱动电机,所述驱动轴转动设置于隔离带上,所述驱动电机固定设置于隔离带上,所述驱动电机与驱动轴传动连接,所述驱动轴与立柱传动连接。
[0010]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雨天时,启动驱动电机,驱动电机带动驱动轴转动,驱动轴带动立柱转动,实现带动导流板偏转的目的。
[0011] 本发明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驱动轴上同轴固定设置有蜗杆,所述立柱上同轴固定套设有蜗轮,所述蜗杆与蜗轮啮合
[0012]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蜗轮与蜗杆配合,在驱动电机停止工作时,防止立柱转动,保证导流板位置的稳定,保障对气流良好的导流效果。
[0013] 本发明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导流板包括平板和曲面板,每个导流板均包括两个曲面板,所述平板上沿竖直方向转动设置有两根铰接轴,所述曲面板靠近平坦表面的一侧固定设置于铰接轴上,所述弯曲表面设置于曲面板上,所述平板上设置有用于驱动铰接轴转动的驱动机构。
[0014]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驱动机构驱动铰接轴转动,铰接轴带动曲面板向其弯曲方向转动,且曲面板与导流板转动角度叠加,有效地增大弯曲角度,进而使得气流在两导流板之间形成旋流,进一步减小气流以及水雾进入第一车道或第二车道,大大提高车辆行驶的安全性。
[0015] 本发明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驱动机构包括驱动气缸齿轮齿条,所述齿轮同轴固定设置于铰接轴上,所述齿条滑动设置于直板的顶壁上,所述齿条设置两个,两所述齿条分别与两个齿轮啮合,所述驱动气缸固定设置于直板的顶壁上,所述驱动气缸的活塞杆与两齿条固定连接。
[0016]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雨天时,启动驱动气缸,驱动气缸带动两齿条运动,两齿条分别带动两个齿轮转动,齿轮带动铰接轴转动,进而实现带动曲面板偏转的目的,使得气流在两导流板之间形成旋流;通过转动曲面板,可避免平板的转动角度过大,便于第一车道或第二车道内的水雾顺利进入隔离带,减小第一车道和第二车道内的水雾含量,有效地提高车辆行驶的安全性。
[0017] 本发明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曲面板的弯曲表面对应的圆心角0 0
为60‑90。
[0018]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普通状态时,导流板起到引导气流进入另一车道的目的,将弯曲表面的圆心角设置为九十度时,即当平坦表面垂直于第一车道或第二车道的行驶方向时,气流经过弯曲表面的导流后,气流的速度方向正好平行于车辆的行驶方向,使得气流难以进入第一车道或第二车道内,降低气流对车辆行驶的推动作用。但是,若弯曲表面的圆心角越小,气流离开曲面板的速度方向与车辆行驶方向的夹角越大,使得气流作用在车辆上沿行驶方向的分就越小,也会降低气流对车辆行驶的推动作用;因此,将弯曲表面0 0
对应的圆心角为60‑90 ,使得气流对车辆推动的作用力较大,有效地降低车辆的燃油消耗,达到节能减排的效果。
[0019] 本发明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相邻两所述导流板之间竖直转动设置有转轴,所述转轴上设置有用于驱动转轴转动的叶轮;还包括发电机和电池,所述转轴与发电机的转子传动连接,所述发电机与蓄电池电连接。
[0020]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车辆行驶产生的气流经过导流板的导向作用,将产生旋流,推动叶轮转动,带动转轴转动,进而驱动发电机发电,最后将电能储存在蓄电池内;达到节能的效果。
[0021] 本发明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转轴为中空结构,所述转轴内穿设有固定杆,所述固定杆的顶端伸出转轴外,所述固定杆的顶部同轴固定设置有用于套设于叶轮外的挡环,所述隔离带上竖直固定设置有升降气缸,所述升降气缸的活塞杆与固定杆固定连接。
[0022]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常态时,气流需要进入到相邻的车道以达到推动车辆行驶的目的,此时,通过升降气缸驱动固定杆向下运动,带动挡风环下降,直到挡风环刚好套设在叶轮外侧,阻挡气流与叶轮接触,避免气流对叶轮做功,减小气流的能量损失,保证气流对车辆行驶的推动作用;而需要发电时,通过升降气缸推动挡风环向上运动,以使挡风环脱离叶轮即可。
[0023] 本发明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隔离带上固定设置有灯杆,所述灯杆上设置有路灯,所述路灯与蓄电池电连接。
[0024]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蓄电池为路灯供电,达到节能的目的。
[0025] 本发明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市政道路施工方法,具有提高车辆行驶安全性的优点。
[0026] 一种市政道路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27] S1、土方开挖;
[0028] S2、路基清理,在路基的中间划分出隔离带;
[0029] S3、在隔离带两侧的路基上浇筑混凝土,形成第一车道和第二车道;
[0030] S4、在隔离带上间隔安装立柱,在立柱上安装导流板,并调节好导流板的倾斜角度;然后安装驱动组件。
[0031]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施工时,在第一车道和第二车道之间设置隔离带,并在隔离带上安装导流板,起到对车辆产生的气流导向的作用,便于推动车辆行驶,降低车辆油耗;而通过驱动组件驱动导流板转动,改变导流板的倾斜角度,可使得水雾随着气流在隔离带处产生旋流,减小水雾对车辆行驶的影响,提高安全性。
[0032] 综上所述,本发明本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0033] 一、在下雨天时,车辆行驶将产生大量的水雾;通过驱动组件驱动立柱转动,使得弯曲表面向靠近该弯曲表面的车辆的行驶方向偏转,进而使得气流在两导流板板之间更多的形成旋流,有效地减小气流从第一车道进入到第二车道,或从第二车道进入到第一车道,使得水雾在隔离带处集中,减小车辆行驶产生的水雾对车辆的影响,提高车辆行驶的安全性;而在非雨天时,再通过驱动组件将导流板转动到初始角度,以便于导流板恢复导流的作用,实现让车辆行驶产生的气流辅助推动车辆行驶的效果,达到降低车辆油耗的目的;
[0034] 二、蜗轮与蜗杆配合,在驱动电机停止工作时,防止立柱转动,保证导流板位置的稳定,保障对气流良好的导流效果。
[0035] 三、通过驱动机构驱动铰接轴转动,铰接轴带动曲面板向其弯曲方向转动,且曲面板与导流板转动角度叠加,有效地增大弯曲角度,进而使得气流在两导流板之间形成旋流,进一步减小气流以及水雾进入第一车道或第二车道,大大提高车辆行驶的安全性。
[0036] 四、车辆行驶产生的气流经过导流板的导向作用,将产生旋流,推动叶轮转动,带动转轴转动,进而驱动发电机发电,最后将电能储存在蓄电池内;达到节能的效果。附图说明
[0037] 图1是本发明整体的结构示意图;
[0038] 图2是本发明部分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0039] 图3是本发明导流板的结构示意图;
[0040] 图4是图3中的A部放大图;
[0041] 图5是本发明的剖视图。
[0042] 附图标记:1、道路本体;11、第一车道;12、第二车道;13、挡墙;2、隔离带;21、立柱;211、蜗轮;22、壳体;3、导流板;31、前表面;32、后表面;33、平板;331、平坦表面;332、铰接轴;34、曲面板;341、弯曲表面;4、驱动组件;41、驱动轴;411、蜗杆;42、驱动电机;5、驱动机构;51、驱动气缸;52、齿轮;53、齿条;6、底座;61、转轴;611、叶轮;612、固定杆;613、第一锥齿轮;62、发电机;621、第二锥齿轮;63、蓄电池;64、挡风环;65、升降气缸;66、灯杆;661、路灯。

具体实施方式

[0043]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0044] 实施例一:
[0045] 如图1所示,一种市政道路,包括道路本体1,道路本体1包括第一车道11和第二车道12,第一车道11和第二车道12的车辆行驶方向相反;第一车道11和第二车道12之间设置有隔离带2。第一车道11和第二车道12远离隔离带2的一侧固定设置有挡墙13,隔离带2上设置有导流板3,导流板3可采用或塑料等轻质材料制成。
[0046] 如图2所示,隔离带2上间隔设置有多个立柱21,导流板3竖直固定设置于立柱21上。导流板3包括前表面31和后表面32,前表面31为面向第一车道11车辆行驶方向的表面;反之,后表面32为面向第二车道12车辆行驶方向的表面。
[0047] 如图2所示,隔离带2上设置有用于驱动立柱21转动的驱动组件4,驱动组件4包括驱动轴41和驱动电机42。隔离带2包括壳体22,壳体22沿第一车道11和第二车道12的长度方向设置,驱动轴41转动设置于壳体22内,驱动电机42固定设置于壳体22内,驱动电机42与驱动轴41同轴固定连接。
[0048] 如图2所示,驱动轴41与立柱21传动连接,驱动轴41上同轴固定设置有蜗杆411,立柱21上同轴固定套设有蜗轮211,蜗杆411与蜗轮211啮合。蜗轮211与蜗杆411配合,在驱动电机42停止工作时,防止立柱21转动,保证导流板3位置的稳定,保障对气流良好的导流效果。
[0049] 需要指出的是,对于直道路段,一组驱动组件4可以驱动多个立柱21转动,即沿隔离带2的长度方向设置一个驱动轴41。该驱动轴41与多个立柱21传动连接,然后通过一个驱动电机42驱动该驱动轴41旋转,以同时带动多个立柱21转动。实现同步带动多个导流板3转动的目的,有效地减少驱动电机42的使用量,节约成本。而对于弯曲的路段,可采用一个立柱21对应一组驱动组件4,即在弯曲的路段的每个立柱21独立驱动。
[0050] 另外,在弯曲路段也可不设置驱动组件4,即该弯曲路段的立柱21固定设置在隔离带2上。因为,对于部分城市市区内的道路或者高速公路,直线路段较多而弯曲路段较少,即使在弯曲路段不设置驱动组件4,对整体影响也较小。而且在弯曲路段,通常会减速行驶,即使水雾进入相邻车道,对于车辆的正常行驶也影响减小;而省去弯曲路段的驱动组件4,可大大节省驱动电机42的使用量,有效地节省材料成本以及维护成本。
[0051] 其中,如图2、3所示,导流板3包括平板33和曲面板34,前表面31和后表面32均包括平坦表面331和弯曲表面341,每个导流板3均包括两个曲面板34。平面板固定设置在立柱21上,弯曲表面341设置于曲面板34上,平坦表面331设置在平面板上,平坦表面331和弯曲表面341平滑过渡。
[0052] 如图3、4所示,平板33上沿竖直方向转动设置有两根铰接轴332,曲面板34靠近平坦表面331的一侧固定设置于铰接轴332上。平板33上设置有用于驱动铰接轴332转动的驱动机构5。
[0053] 如图3、4所示,驱动机构5包括驱动气缸51、齿轮52和齿条53。齿轮52同轴固定设置于铰接轴332上,齿条53滑动设置于直板的顶壁上,齿条53设置两个,两齿条53分别与两个齿轮52啮合,两根齿条53相互连接形成环形结构。驱动气缸51固定设置于直板的顶壁上,驱动气缸51的活塞杆与两齿条53固定连接。
[0054] 在雨天时,启动驱动气缸51,驱动气缸51带动两齿条53运动,两齿条53分别带动两个齿轮52转动,齿轮52带动铰接轴332转动,进而实现带动曲面板34偏转的目的;且曲面板34与导流板3转动角度叠加,有效地增大弯曲角度,进而使得气流在两导流板3之间形成旋流,进一步减小气流以及水雾进入第一车道11或第二车道12,大大提高车辆行驶的安全性。
通过转动曲面板34,可避免平板33的转动角度过大,便于第一车道11或第二车道12内的水雾顺利进入隔离带2,减小第一车道11和第二车道12内的水雾含量,提高车辆行驶的安全性。
[0055] 另外,根据需要,可在隔离带2上设置控制室(图中未标示),控制室内设置有用于控制驱动气缸51工作的控制元件,用于同时控制多个驱动气缸51启闭。控制元件以及如何控制气缸启闭为本领域的公知常识,此处不作赘述。
[0056] 其中,如图3所示,曲面板34的弯曲表面341对应的圆心角为600‑900。
[0057] 在普通状态时,即曲面板34远离弯曲表面341的侧壁与平板33抵触时,导流板3起到引导气流进入另一车道的目的。将弯曲表面341的圆心角设置为九十度时,即当平坦表面331垂直于第一车道11或第二车道12的行驶方向时,气流经过弯曲表面341的导流后,气流的速度方向正好平行于车辆的行驶方向,使得气流难以进入第一车道11或第二车道12内,降低气流对车辆行驶的推动作用。
[0058] 但是,若弯曲表面341的圆心角越小,气流离开曲面板34的速度方向与车辆行驶方向的夹角越大,使得气流作用在车辆上沿行驶方向的分力就越小,也会降低气流对车辆行0 0
驶的推动作用;因此,将弯曲表面341对应的圆心角为60‑90 ,使得气流对车辆推动的作用力较大,有效地降低车辆的燃油消耗,达到节能减排的效果。
[0059] 如图2、5所示,相邻两导流板3之间竖直转动设置有转轴61,转轴61上设置有用于驱动转轴61转动的叶轮611;隔离带2上固定设置有底座6,底座6上设置有发电机62和蓄电池63。转轴61与发电机62的转子传动连接,转轴61上同轴固定套设有第一锥齿轮613,发电机62的转子同轴固定设置有第二锥齿轮621,第一锥齿轮613和第二锥齿轮621啮合。发电机62与蓄电池63电连接。隔离带2上固定设置有灯杆66,灯杆66上设置有路灯661,路灯661与蓄电池63电连接。
[0060] 车辆行驶产生的气流经过导流板3的导向作用,将产生旋流,推动叶轮611转动,带动转轴61转动,进而驱动发电机62发电,最后将电能储存在蓄电池63内;达到节能的效果。在雨天时,曲面板34向远离平板33的方向转动,使得更多的气流形成旋流,推动叶轮611转动,用于发电。
[0061] 其中,如图5所示,转轴61为中空结构,转轴61内穿设有固定杆612,固定杆612的顶端伸出转轴61外,固定杆612的顶部同轴固定设置有用于套设于叶轮611外的挡风环64,挡风环64上下两端开口设置;挡风环64与叶轮611的外廓相适配,挡风环64与导流板3之间存在供气流通过的间隙。隔离带2上竖直固定设置有升降气缸65,升降气缸65设置于底座6内,升降气缸65的活塞杆与固定杆612固定连接。
[0062] 在常态时,气流需要进入到相邻的车道以达到推动车辆行驶的目的,此时,通过升降气缸65驱动固定杆612向下运动,带动挡风环64下降,直到挡风环64刚好套设在叶轮611外侧,阻挡气流与叶轮611接触,避免气流对叶轮611做功,减小气流的能量损失,保证气流对车辆行驶的推动作用;而需要发电时,通过升降气缸65推动挡风环64向上运动,以使挡风环64脱离叶轮611即可。
[0063] 实施原理:在下雨天时,车辆行驶将产生大量的水雾。在雨天时,启动驱动电机42,驱动电机42带动驱动轴41转动,驱动轴41带动立柱21转动,立柱21带动导流板3旋转,使得弯曲表面341向靠近该弯曲表面341的车辆的行驶方向偏转,也就是沿弯曲表面341的弯曲方向转动一定角度,进而使得气流在两导流板3板之间更多的形成旋流。有效地减小气流从第一车道11进入到第二车道12,或从第二车道12进入到第一车道11,使得水雾在隔离带2处集中,减小车辆行驶产生的水雾对车辆的影响,提高车辆行驶的安全性。而在非雨天时,再通过驱动组件4将导流板3转动到初始角度,以便于导流板3恢复导流的作用,实现让车辆行驶产生的气流辅助推动车辆行驶的效果,达到降低车辆油耗的目的。
[0064] 本申请中,可在隔离带2上的控制室内设置控制驱动电机42启闭的开关,通过人工手动启闭开关,达到启闭驱动电机42的目的。也可通过控制系统,远程控制驱动电机42的启闭。
[0065] 实施例二:
[0066] 一种市政道路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67] S1、土方开挖;采用挖机开挖土方;
[0068] S2、路基清理,在路基的中间划分出隔离带2;
[0069] S3、在隔离带2两侧的路基上浇筑混凝土,形成第一车道11和第二车道12;
[0070] S4、在隔离带2上间隔安装立柱21,在立柱21上安装导流板3,并调节好导流板3的倾斜角度;然后安装驱动组件4。
[0071]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发明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