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利箱涵施工用模板台车

申请号 CN202310735191.5 申请日 2023-06-20 公开(公告)号 CN116971300A 公开(公告)日 2023-10-31
申请人 中铁一局集团市政环保工程有限公司; 中铁一局集团有限公司; 发明人 李林; 苟引劳; 韩光明; 王扶相; 何召宁; 赵帅; 杜有秀; 杨杰; 牛超;
摘要 本 发明 公开了一种 水 利箱涵施工用模板台车的安装方法,属于工程施工技术领域。本发明通过平移小车到位、安装托架总成、安装模板总成、台车 定位 和脱模这五个步骤予以实现。本发明取沿模车的纵向先下降一端,再依次下降的施工顺序,这样能更有效的破坏模板 吸附 力 。使用本发明的移动模板台车可以减少人工搬运和高空作业的 风 险,提高工作安全性。通过使用移动模板台车可以减少劳动力成本和时间成本,同时可以降低施工成本。移动模板台车可以提高建筑施工的 精度 和 稳定性 ,从而提高建筑 质量 。
权利要求

1.一种利箱涵施工用模板台车的安装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1)平移小车到位:两套平移小车支撑架两根边横梁上,调节油缸应调节在行程中位;
2)安装托架总成:先安装托架纵梁,两根纵梁支撑在平移小车上的液压油缸上,然后,依次安装边横梁、中横梁、边立柱、中立柱及各支撑螺旋千斤;
3)安装模板总成:模板的安装应先顶模,将全部顶模安装到位后,再挂左右边模,接着安装千斤顶连接梁及各侧向支撑千斤顶、丝杠
4)台车定位:将组装好的台车沿既定轨道行走至箱涵浇筑段,逐步加大顶升千斤顶行程,调整好顶模和侧模的位置后,利用可调支撑丝杠对模板进行固定;
5)脱模:当顶板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拆模强度后,进行脱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利箱涵施工用模板台车的安装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台车安装场地设置于渠道中线处,长25m×宽10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利箱涵施工用模板台车,包括轨道(1),其特征在于:所述轨道(1)的数量为两个,且两个轨道(1)呈左右分布,所述轨道(1)的表面滑动套设有滑轨(5),所述滑轨(5)内腔的顶部安装有滑轮(4),所述滑轮(4)的底部与轨道(1)的顶部为滑动接触,所述滑轨(5)顶部的左右两侧均安装有支撑装置(3),所述滑轨(5)顶部的表面且位于支撑装置(3)的内侧安装有承载装置(6),所述承载装置(6)的外表面套设有管基体(2),所述支撑装置(3)包括支撑板(37),所述支撑板(37)的数量为两个,且两个支撑板(37)呈前后分布,两个支撑板(37)相对应的一侧贯穿设置有支撑轴(38),所述支撑轴(38)外圈表面的前侧和后侧均活动套设有承载板(310),所述承载板(310)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支撑座(36),所述支撑座(36)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支撑台(35),所述支撑台(35)的顶部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安放板(34)。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水利箱涵施工用模板台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安放板(34)顶部表面的中心处固定连接有液压缸(33),代答液压缸(33)输出端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缸头(32),所述缸头(32)的正表面贯穿设置有承载轴(39),所述承载轴(39)外圈表面的前侧和后侧均固定连接有活动板(31),所述活动板(31)的顶部与承载装置(6)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板(37)的底部与滑轨(5)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承载板(310)位于两个支撑板(37)的内侧,两个承载板(310)相远离的一侧与支撑板(37)相对应一侧的表面为滑动接触。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水利箱涵施工用模板台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装置(6)包括承载,承载块的数量为四个,承载块的底部与滑轨(5)顶部表面的左右两侧相接触,承载块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横板(63)。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水利箱涵施工用模板台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横板(63)顶部的左右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立柱(62),所述立柱(62)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定位板(69),所述定位板(69)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纵担(61)。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水利箱涵施工用模板台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纵担(61)表面的前侧和后侧均套设有U型卡框(65),所述有U型卡框(65)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横担(64),右侧的两个定位板(69)相对应的一侧纵向固定连接有牵引轴(67),所述牵引轴(67)外圈的表面套设有牵引盘(68)。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水利箱涵施工用模板台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横板(63)相对应一侧的左右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纵板(66),所述横板(63)内侧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加强梁,前后两个立柱(62)相对应一侧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加强筋,加强筋的顶部与纵担(61)的底部固定连接。

说明书全文

一种利箱涵施工用模板台车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属于工程施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水利箱涵施工用模板台车。

背景技术

[0002] 模板台车采用“标准长度18m”的整体节段形式。模板采用8mm厚Q235B型板。顶模最大脱模量为10cm,侧模最大脱模量为7.5cm。采用2×5.5Kw电机驱动行走,最大走行速度为7m/min。走行轨道采用43型钢轨。
[0003] 经现有文献检索发现,中国专利公开号CN207453989U,公开日2018年06月05日的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移动式模板台车,包括行走系统和用于连接模板的车架系统,所述车架系统安装在行走系统上,且该车架系统上设置有用于支撑模板的连接结构,还包括用于驱动台车移动的动系统,通过行走系统的移动,完成车架系统的移动,从而完成了在不同部位支设模板的目的,能够避免对车架系统的反复拆卸和安装,但是其比较浪费时间,安全性也不够高。

发明内容

[0004]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节约时间、安全性高的移动模板台车的安装方法。
[0005] 为了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06] 一种水利箱涵施工用模板台车的安装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07] 1)平移小车到位:两套平移小车支撑在架两根边横梁上,调节油缸应调节在行程中位;
[0008] 2)安装托架总成:先安装托架纵梁,两根纵梁支撑在平移小车上的液压油缸上,然后,依次安装边横梁、中横梁、边立柱、中立柱及各支撑螺旋千斤;
[0009] 3)安装模板总成:模板的安装应先顶模,将全部顶模安装到位后,再挂左右边模,接着安装千斤顶连接梁及各侧向支撑千斤顶、丝杠
[0010] 4)台车定位:将组装好的台车沿既定轨道行走至箱涵浇筑段,逐步加大顶升千斤顶行程,调整好顶模和侧模的位置后,利用可调支撑丝杠对模板进行固定;
[0011] 5)脱模:当顶板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拆模强度后,进行脱模。
[0012] 根据以上特征,所述台车安装场地设置于渠道中线处,长25m×宽10m。
[0013] 一种水利箱涵施工用模板台车,包括轨道,所述轨道的数量为两个,且两个轨道呈左右分布,所述轨道的表面滑动套设有滑轨,所述滑轨内腔的顶部安装有滑轮,所述滑轮的底部与轨道的顶部为滑动接触,所述滑轨顶部的左右两侧均安装有支撑装置,所述滑轨顶部的表面且位于支撑装置的内侧安装有承载装置,所述承载装置的外表面套设有钢管基体,所述支撑装置包括支撑板,所述支撑板的数量为两个,且两个支撑板呈前后分布,两个支撑板相对应的一侧贯穿设置有支撑轴,所述支撑轴外圈表面的前侧和后侧均活动套设有承载板,所述承载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支撑座,所述支撑座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支撑台,所述支撑台的顶部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安放板。
[0014] 优选的,所述安放板顶部表面的中心处固定连接有液压缸,代答液压缸输出端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缸头,所述缸头的正表面贯穿设置有承载轴,所述承载轴外圈表面的前侧和后侧均固定连接有活动板,所述活动板的顶部与承载装置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板的底部与滑轨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承载板位于两个支撑板的内侧,两个承载板相远离的一侧与支撑板相对应一侧的表面为滑动接触。
[0015] 优选的,所述承载装置包括承载,承载块的数量为四个,承载块的底部与滑轨顶部表面的左右两侧相接触,承载块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横板。
[0016] 优选的,所述横板顶部的左右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立柱,所述立柱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定位板,所述定位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纵担。
[0017] 优选的,所述纵担表面的前侧和后侧均套设有U型卡框,所述有U型卡框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横担,右侧的两个定位板相对应的一侧纵向固定连接有牵引轴,所述牵引轴外圈的表面套设有牵引盘。
[0018] 优选的,所述横板相对应一侧的左右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纵板,所述横板内侧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加强梁,前后两个立柱相对应一侧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加强筋,加强筋的顶部与纵担的底部固定连接。
[0019]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0020] 1)本发明用千斤顶将模车撑到已经浇注成型的混凝土墙体上,防止在顶板混凝土浇注时,由于高度差产生的水平推力过大使模车侧移。
[0021] 2)本发明取沿模车的纵向先下降一端,再依次下降的施工顺序,这样能更有效的破坏模板吸附力。
[0022] 3)使用本发明的移动模板台车可以减少人工搬运和高空作业的险,提高工作安全性。通过使用移动模板台车可以减少劳动力成本和时间成本,同时可以降低施工成本。移动模板台车可以提高建筑施工的精度稳定性,从而提高建筑质量
[0023] 4)本发明通过轨道、钢管基体、支撑装置、滑轮、滑轨和承载装置的配合使用,具有利用滑轮组进行滑动穿越的优点,方便后续的牵引移动,同时穿越过程中不会对钢管外表面的防腐涂层带来损伤,也降低了安装的成本,提高了安装效率。附图说明
[0024] 图1为本发明结构轴测图;
[0025] 图2为本发明结构左视图;
[0026] 图3为本发明支撑装置结构轴测图;
[0027] 图4为本发明支撑装置结构左视图;
[0028] 图5为本发明承载装置结构轴测图。
[0029] 图中:1、轨道;2、钢管基体;3、支撑装置;31、活动板;32、缸头;33、液压缸;34、安放板;35、支撑台;36、支撑座;37、支撑板;38、支撑轴;39、承载轴;310、承载板;4、滑轮;5、滑轨;6、承载装置;61、纵担;62、立柱;63、横板;64、横担;65、U型卡框;66、纵板;67、牵引轴;68、牵引盘;69、定位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30] 下面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虽然附图中显示了本发明的实施例,然而应该理解,可以以各种形式实现本发明而不应被这里阐述的实施例所限制。相反,提供这些实施例是为了使本发明更加透彻和完整,并且能够将本发明的范围完整地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在不偏离本发明精神和保护范围的基础上从下述描述得到替代技术方案。
[0031] 实施例
[0032] 一种水利箱涵施工用模板台车的安装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33] 1)确定安装的基准:检查地面是否平整,是否达到设计安装的基准要求。
[0034] 2)铺设轨道:轨道选用P43kg/m型钢轨,高度为140mm,支撑在200mm高的枕木上。
[0035] 轨道必须固定;轨道中心距必须达到设计要求,误差不得大于10mm;轨道高程误差不得大于20mm;台车中线与渠道中线误差不得大于20mm;枕木强度应满足承载要求,其横截面为300mm×200mm,长度为700mm,铺设间距为500mm。
[0036] 3)门架的安装:安装门架时,横梁与立柱、立柱与门架纵梁及各连接梁和斜拉杆的连接必须牢固,各固定螺栓必须拧紧;行走轮中心应与轨道中心重合,误差不得大于5mm;整个门架安装好后,找准两根纵梁的中心线,其对线长度误差不得大于20mm。
[0037] 4)平移小车到位:两套平移小车支撑在门架两根边横梁上,调节油缸应调节在行程中位;
[0038] 5)安装托架总成:先安装托架纵梁,两根纵梁支撑在平移小车上的液压油缸上,然后,依次安装边横梁、中横梁、边立柱、中立柱及各支撑螺旋千斤;纵梁中心线应与门架中心线平行,两根纵梁中心线的对角线长度误差不大于20mm。
[0039] 6)安装模板总成:模板的安装应先顶模,将全部顶模安装到位后,再挂左右边模,接着安装千斤顶连接梁及各侧向支撑千斤顶、丝杠;
[0040] 7)安装液压站及液压管道,配接电气线路。
[0041] 8)各部件的检查:台车安装完毕后,全面检查各部位螺栓连接是否有松动;各连接销子是否转动灵活;各螺旋丝杠伸缩是否达到设计要求;有关液压件及管道是否有渗漏;电气接线是否安全绝缘等。
[0042] 9)检查各设计尺寸:检查台车各重要尺寸是否达到设计要求,如:
[0043] ①台车轨道面至模板最高处的高度;
[0044] ②模板左右边缘的理论宽度;
[0045] ③模板轨道中心距,检测左右轨面高差;
[0046] ④模板左右边缘与地基的高度是否与设计尺寸吻合等。
[0047] 如有不符,查明原因,调整好尺寸。
[0048] 10)台车定位:将组装好的台车沿既定轨道行走至箱涵浇筑段,逐步加大顶升千斤顶行程,调整好顶模和侧模的位置后,利用可调支撑丝杠对模板进行固定;顶升到位后,用千斤顶将模车撑到已经浇注成型的混凝土墙体上,防止在顶板混凝土浇注时,由于高度差产生的水平推力过大使模车侧移。顶模最大脱模量为10cm,侧模最大脱模量为7.5cm,采用2×5.5kW电机驱动行走,最大走行速度为7m/min。
[0049] 5)脱模:当顶板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拆模强度后,进行脱模。
[0050] 首先卸下可调支撑丝杆,再逐步收回千斤顶,此时模板挂在模车上。其次,慢慢下降螺旋千斤顶,使模车在自重作用下脱离顶板混凝土。此过程不能同时下降全部千斤顶,应该采取沿模车的纵向先下降一端,再依次下降的施工顺序,这样能更有效的破坏模板吸附力。一端下降30mm,另一端再下降30mm。使模车保持平衡,依次继续下降,完成脱模过程。
[0051] 根据以上特征,所述台车安装场地设置于渠道中线处,长25m×宽10m。
[0052] 在一些示例中,所述场地平整度为±3cm,地基承载力≮0.1Mpa。
[0053] 根据以上特征,所述模板台车采用“标准长度18m”的整体节段形式,模板采用8mm厚Q235B型钢板。
[0054] 本发明的移动模板台车可以快速运输模板和其他施工材料,减少人工搬运和时间浪费,提高施工效率。使用移动模板台车可以减少人工搬运和高空作业的风险,提高工作安全性。通过使用移动模板台车可以减少劳动力成本和时间成本,同时可以降低施工成本。移动模板台车可以提高建筑施工的精度和稳定性,从而提高建筑质量。
[0055] 请参阅图1‑图5,一种水利箱涵施工用模板台车,包括轨道1,轨道1的数量为两个,且两个轨道1呈左右分布,轨道1的表面滑动套设有滑轨5,滑轨5内腔的顶部安装有滑轮4,滑轮4的底部与轨道1的顶部为滑动接触,滑轨5顶部的左右两侧均安装有支撑装置3,滑轨5顶部的表面且位于支撑装置3的内侧安装有承载装置6,承载装置6的外表面套设有钢管基体2,支撑装置3包括支撑板37,支撑板37的数量为两个,且两个支撑板37呈前后分布,两个支撑板37相对应的一侧贯穿设置有支撑轴38,支撑轴38外圈表面的前侧和后侧均活动套设有承载板310,承载板310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支撑座36,支撑座36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支撑台35,支撑台35的顶部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安放板34;
[0056] 安放板34顶部表面的中心处固定连接有液压缸33,代答液压缸33输出端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缸头32,缸头32的正表面贯穿设置有承载轴39,承载轴39外圈表面的前侧和后侧均固定连接有活动板31,活动板31的顶部与承载装置6固定连接,通过承载轴39,可对活动板31进行支撑,方便了活动板31的后续使用,支撑板37的底部与滑轨5的顶部固定连接,承载板310位于两个支撑板37的内侧,两个承载板310相远离的一侧与支撑板37相对应一侧的表面为滑动接触;
[0057] 承载装置6包括承载块,承载块的数量为四个,承载块的底部与滑轨5顶部表面的左右两侧相接触,承载块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横板63,通过承载块,可对横板63进行支撑,方便了横板63的后续使用;
[0058] 横板63顶部的左右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立柱62,立柱62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定位板69,定位板69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纵担61,活动板31的顶部与定位板69的底部固定连接;
[0059] 纵担61表面的前侧和后侧均套设有U型卡框65,有U型卡框65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横担64,右侧的两个定位板69相对应的一侧纵向固定连接有牵引轴67,牵引轴67外圈的表面套设有牵引盘68,钢管基体2放置于横担64的顶部;
[0060] 横板63相对应一侧的左右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纵板66,横板63内侧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加强梁,前后两个立柱62相对应一侧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加强筋,加强筋的顶部与纵担61的底部固定连接,通过加强梁和加强筋,可对纵担61进行支撑,提高了纵担61的稳定性。
[0061] 使用时,将钢管基体2吊装至横担64的顶部,将外界牵引设备的牵引绳与牵引盘68之间进行安装,开启牵引设备对牵引绳进行收卷,即可带动钢管基体2移动,从而进行穿越;利用外设控制器控制液压缸33伸出,可提高钢管基体2的高度,从而避免钢管基体2的底部与地面接触。
[0062] 综上所述:该在顶管套管内穿越钢管的滑轮组,通过轨道1、钢管基体2、支撑装置3、滑轮4、滑轨5和承载装置6的配合使用,解决了采用在顶管套管内底部铺设细沙,利用顶推钢管进行穿越,造成钢管外防腐破损,其次两管壁间距太小,工人无法进行外连接操作的问题。
[0063] 以上所述,仅为本公开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公开实施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公开实施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或者在本公开实施例揭露的思想下,可轻易想到变化、替换或组合,都应涵盖在本公开实施例的保护范围之内。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