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混凝土箱涵接缝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申请号 CN202210370025.5 申请日 2022-04-08 公开(公告)号 CN114561884A 公开(公告)日 2022-05-31
申请人 蚌埠市江河水利工程建设有限责任公司; 发明人 何加玉; 田斌; 程鹏飞; 朱启轩;
摘要 本 发明 涉及 混凝土 箱涵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混凝土箱涵接缝结构及其施工方法,包括若干依次连接的箱涵;所述箱涵 侧壁 设有第一阶梯部和第二阶梯部,相邻箱涵在接缝处设有密封机构;所述第一阶梯部外侧壁上固接有第一遇 水 膨胀止水条;所述密封机构包括盖板、卡扣件和 挤压 组件;所述箱涵两端侧壁开设有第一滑槽,箱涵靠近接缝处的内侧壁开设有插槽;所述插槽内侧壁上设有第二滑槽;所述卡扣件设置在第二滑槽内部;所述挤压组件设置在第一滑槽内部;所述盖板盖设在相邻箱涵内侧壁的接缝处,盖板底部固接有插板;本发明通过压 块 挤压第二遇水膨胀止水条堵严接缝,第二遇水膨胀止水条吸水后填满缝隙,使得箱涵接缝具有良好 密封性 。
权利要求

1.一种混凝土箱涵接缝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若干依次连接的箱涵(1);所述箱涵(1)一端侧壁设有第一阶梯部(3),箱涵(1)相对第一阶梯部(3)的侧壁上设有与第一阶梯部(3)配合的第二阶梯部(4),相邻箱涵(1)在接缝处设有密封机构(2);所述第一阶梯部(3)外侧壁上固接有多个第一遇膨胀止水条(31);所述密封机构(2)包括盖板(21)、卡扣件(22)和挤压组件(23);所述箱涵(1)两端侧壁四周均开设有第一滑槽(11),箱涵(1)靠近接缝处的内侧壁四周均开设有插槽(12);所述插槽(12)与第一滑槽(11)连通,且插槽(12)内侧壁上设有第二滑槽(13);两组所述卡扣件(22)设置在第二滑槽(13)内部;两组所述挤压组件(23)设置在第一滑槽(11)内部;所述盖板(21)盖设在相邻箱涵(1)内侧壁的接缝处,且盖板(21)底部固接有一对驱动卡扣件(22)和挤压组件(23)运动的插板(24);所述插板(24)与插槽(12)内侧壁滑动配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混凝土箱涵接缝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挤压组件(23)包括第一滑(231)和压块(232);所述第一滑块(231)滑动连接在第一滑槽(11)内部,第一滑块(231)侧壁上固接有多个滑杆(233);所述滑杆(233)外部套设有第一弹簧;所述第一弹簧两端分别与第一滑块(231)远离滑杆(233)的侧壁和第一滑槽(11)内侧壁连接;所述压块(232)固接在滑杆(233)远离第一滑块(231)的端部,压块(232)相对滑杆(233)的侧壁上固接有第二遇水膨胀止水条(234),且压块(232)与第一滑槽(11)内侧壁滑动配合。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混凝土箱涵接缝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扣件(22)包括第二滑块(221)和第二弹簧;所述第二滑块(221)滑动连接在第二滑槽(13)内部;所述第二弹簧两端分别与第二滑块(221)远离插板(24)的侧壁和第二滑槽(13)侧壁连接;所述插板(24)侧壁上设有与第二滑块(221)配合的限位槽(241)。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混凝土箱涵接缝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槽(241)内侧壁上设多个有螺纹孔(242),且限位槽(241)内滑动连接有挡块(243);所述螺纹孔(242)贯穿至盖板(21)顶部,螺纹孔(242)内螺纹连接有螺纹杆(244)。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混凝土箱涵接缝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插板(24)端部设有第一圆(245);所述第一滑块(231)靠近插板(24)的端部设有与第一圆角(245)配合的第一斜面(246);所述第二滑块(221)靠近插板(24)的端部设有与第一圆角(245)配合的第二斜面(247)。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混凝土箱涵接缝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螺纹杆(244)靠近挡块(243)的端部设有第二圆角(248);所述挡块(243)靠近螺纹杆(244)的端部设有与第二圆角(248)配合的第三斜面(249)。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混凝土箱涵接缝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箱涵(1)两端侧壁设有凹槽(14);所述凹槽(14)内固接有第一密封条(141);所述盖板(21)盖设于第一密封条(141)顶部;所述第一滑槽(11)内侧壁上固接有一对第二密封条(111)。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混凝土箱涵接缝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箱涵(1)在第二阶梯部(4)所在端面侧壁上固接有多个筋条(15),箱涵(1)在第一阶梯部(3)所在端面侧壁上开设有多个与钢筋条(15)配合的嵌插孔(16)。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混凝土箱涵接缝结构,其特征在于:相邻所述箱涵(1)外侧壁接缝处铺设有改性沥青防水层(5);所述改性沥青防水层(5)外部铺设有水泥砂浆保护层(6)。
10.一种混凝土箱涵接缝结构的施工方法,基于上述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混凝土箱涵接缝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箱涵(1)的制得:通过混凝土与钢筋进行箱涵(1)的制得,并将制好的箱涵(1)运输至指定的施工地点;
S2:箱涵(1)的防水处理:在箱涵(1)连接位置的侧壁上预先设置第一遇水膨胀止水条(31)和第一密封条(141),通过第一遇水膨胀止水条(31)和第一密封条(141)对连接后的箱涵(1)进行防水处理;
S3:箱涵(1)的固定连接:对箱涵(1)进行组装,通过盖板(21)进行箱涵(1)的连接,并在相邻箱涵(1)外侧壁的接缝处涂设改性沥青防水层(5),随后在改性沥青防水层(5)外部位涂设水泥砂浆保护层(6)对改性沥青防水层(5)进行保护,从而实现相邻箱涵(1)的接缝外侧壁防水。

说明书全文

一种混凝土箱涵接缝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混凝土箱涵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混凝土箱涵接缝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混凝土箱涵是指以筋混凝土为基础材料制得的涵洞,箱涵可以通过在工地现场直接浇筑而得,在进行混凝土箱涵的连接安装时需要对箱涵接缝处进行密封工作,避免出现渗现象。
[0003] 现有的箱涵在进行防水处理时,大多通过在箱涵的接缝处设置密封垫和橡胶止水条进行密封,在箱涵长期使用后,会出现密封垫和橡胶止水条与接触侧壁连接不牢固的现象,导致箱涵发生渗水。

发明内容

[0004] 为了能够使得相邻箱涵在连接后其接缝处具有较好的密封性,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混凝土箱涵接缝结构。
[0005]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混凝土箱涵接缝结构,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混凝土箱涵接缝结构,包括若干依次连接的箱涵;所述箱涵一端侧壁设有第
一阶梯部,箱涵相对第一阶梯部的侧壁上设有与第一阶梯部配合的第二阶梯部,相邻箱涵在接缝处设有密封机构;所述第一阶梯部外侧壁上固接有多个第一遇水膨胀止水条;所述密封机构包括盖板、卡扣件和挤压组件;所述箱涵两端侧壁四周均开设有第一滑槽,箱涵靠近接缝处的内侧壁四周均开设有插槽;所述插槽与第一滑槽连通,且插槽内侧壁上设有第二滑槽;两组所述卡扣件设置在第二滑槽内部;两组所述挤压组件设置在第一滑槽内部;所述盖板盖设在相邻箱涵内侧壁的接缝处,且盖板底部固接有一对驱动卡扣件和挤压组件运动的插板;所述插板与插槽内侧壁滑动配合。
[0006]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箱涵进行组合连接,使得相邻箱涵的第一阶梯部与第二阶梯部进行组合,通过第一阶梯部与第二阶梯部的配合增加相邻箱涵侧壁的接触面积,当有渗水现象发生时,通过第一阶梯部和第二阶梯部的配合工作延长了水渗入箱涵内部的路径,并通过设置的第一遇水膨胀止水条对接缝处进行吸水处理,降低了箱涵之间出现渗水的可能性,当将盖板盖设在相邻箱涵内侧壁的缝隙处后,通过卡扣件实现对插板的固定,并通过挤压组件进一步对相邻箱涵的接缝进行密封处理,提升了箱涵连接后的防水效果。
[0007] 优选的,所述挤压组件包括第一滑和压块;所述第一滑块滑动连接在第一滑槽内部,第一滑块侧壁上固接有多个滑杆;所述滑杆外部套设有第一弹簧;所述第一弹簧两端分别与第一滑块远离滑杆的侧壁和第一滑槽内侧壁连接;所述压块固接在滑杆远离第一滑块的端部,压块相对滑杆的侧壁上固接有第二遇水膨胀止水条,且压块与第一滑槽内侧壁滑动配合。
[0008]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降低箱涵连接后接缝处出现渗水的可能性,当插板嵌入插槽中时,插板端部挤压第一滑块在第一滑槽内滑动,第一滑块通过滑杆推动压块滑动,使得相邻箱涵第一滑槽内的压块逐渐接触并挤压第二遇水膨胀止水条,当接缝处出现渗水时,第二遇水膨胀止水条吸水膨胀填满缝隙,从而提升箱涵接缝处的防水效果。
[0009] 优选的,所述卡扣件包括第二滑块和第二弹簧;所述第二滑块滑动连接在第二滑槽内部;所述第二弹簧两端分别与第二滑块远离插板的侧壁和第二滑槽侧壁连接;所述插板侧壁上设有与第二滑块配合的限位槽。
[0010]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实现盖板对相邻箱涵之间的连接,当插板嵌入插槽中时,插板端部挤压第二滑块沿着第二滑槽滑动并压缩第二弹簧,随着插板的逐渐深入,在第二弹簧的弹作用下使得第二滑块回滑并嵌入限位槽中,从而实现对插板的固定。
[0011] 优选的,所述限位槽内侧壁上设多个有螺纹孔,且限位槽内滑动连接有挡块;所述螺纹孔贯穿至盖板顶部,螺纹孔内螺纹连接有螺纹杆。
[0012]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方便进行箱涵的拆卸,当需要进行箱涵的拆卸时,转动螺纹杆,螺纹杆下移对挡块进行挤压,使得挡块沿着限位槽滑动并挤压第二滑块,当螺纹杆转动至行程终点处时,挡块挤压第二滑块进入第二滑槽内,使得第二滑块对插板失去限位效果,进而将盖板和插板取出实现箱涵的拆卸。
[0013] 优选的,所述插板端部设有第一圆;所述第一滑块靠近插板的端部设有与第一圆角配合的第一斜面;所述第二滑块靠近插板的端部设有与第一圆角配合的第二斜面。
[0014]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实现第一滑块和第二滑块的滑动,当插板插入插槽中后,插板先与第二滑块接触,通过第一圆角与第二斜面的配合工作使得第二滑块滑入第二滑槽中并压缩第二弹簧,随着插板的逐渐深入,插板与第一滑块接触,通过第一圆角与第一斜面的配合工作使得第一滑块沿着第一滑槽进行滑动。
[0015] 优选的,所述螺纹杆靠近挡块的端部设有第二圆角;所述挡块靠近螺纹杆的端部设有与第二圆角配合的第三斜面。
[0016]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实现第二滑块的复位,工作人员转动螺纹杆,使得螺纹杆下移并挤压挡块,通过第二圆角与第三斜面的配合工作推动挡块滑动,使得挡块挤压第二滑块滑动并压缩第二弹簧,当螺纹杆转动至行程终点处时,挡块侧壁与限位槽平齐,此时第二滑块对插板失去限位效果,进而将盖板取下进行箱涵的拆卸。
[0017] 优选的,所述箱涵两端侧壁设有凹槽;所述凹槽内固接有第一密封条;所述盖板盖设于第一密封条顶部;所述第一滑槽内侧壁上固接有一对第二密封条。
[0018]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提升接缝处的防渗水效果,盖板进行安装后对第一密封条进行挤压,当盖板安装后使得压块挤压第二密封条,第一密封条和第二密封条受压变形堵严接缝,进而提升了箱涵连接处的密封效果,降低箱涵渗水的可能性。
[0019] 优选的,所述箱涵在第二阶梯部所在端面侧壁上固接有多个钢筋条,箱涵在第一阶梯部所在端面侧壁上开设有多个与钢筋条配合的嵌插孔。
[0020]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提升箱涵连接的稳定性,在进行箱涵的连接安装时,将钢筋条嵌入相邻箱涵的嵌插孔中,通过钢筋条与嵌插孔的配合工作对箱涵起到一定的限位作用,降低箱涵连接发生错位的可能性。
[0021] 优选的,相邻所述箱涵外侧壁接缝处铺设有改性沥青防水层;所述改性沥青防水层外部铺设有水泥砂浆保护层。
[0022]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进一步提升箱涵接缝处的防水效果,待箱涵连接完成后,在箱涵外侧壁接缝处涂设改性沥青防水层,并通过水泥砂浆保护层对改性沥青防水层进行防护,从而实现对箱涵外侧壁接缝处的防水处理,降低箱涵发生渗水的可能性。
[0023] 一种混凝土箱涵接缝结构的施工方法,该方法适用于上述的一种混凝土箱涵接缝结构,具体步骤包括:S1:箱涵的制得:通过混凝土与钢筋进行箱涵的制得,并将制好的箱涵运输至指定
的施工地点;
S2:箱涵的防水处理:在箱涵连接位置的侧壁上预先设置第一遇水膨胀止水条和
第一密封条,通过第一遇水膨胀止水条和第一密封条对连接后的箱涵进行防水处理;
S3:箱涵的固定连接:对箱涵进行组装,通过盖板进行箱涵的连接,并在相邻箱涵
外侧壁的接缝处涂设改性沥青防水层,随后在改性沥青防水层外部位涂设水泥砂浆保护层对改性沥青防水层进行保护,从而实现相邻箱涵的接缝外侧壁防水。
[0024] 综上所述,本申请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在进行箱涵的连接时,将盖板固定在缝隙处,使得插板端部挤压第一滑块在第
一滑槽内滑动,第一滑块通过滑杆推动压块滑动,使得相邻箱涵第一滑槽内的压块逐渐接触并挤压第二遇水膨胀止水条,当接缝处出现渗水时,第二遇水膨胀止水条吸水膨胀填满缝隙,保证箱涵接缝处的防水效果,避免接缝出现渗水现象;
2.通过第一阶梯部与第二阶梯部的配合增加相邻箱涵侧壁的接触面积,当有渗水
现象发生时,通过第一阶梯部和第二阶梯部的配合工作延长了水渗入箱涵内部的路径,并通过设置的第一遇水膨胀止水条对接缝处进行吸水处理,提高箱涵的密封性;
3.通过在箱涵外侧壁接缝处涂设改性沥青防水层,并通过水泥砂浆保护层对改性
沥青防水层进行防护,从而实现对箱涵外侧壁接缝处的防水处理,进一步降低箱涵发生渗水的可能性。
附图说明
[0025] 图1是一种混凝土箱涵接缝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一种混凝土箱涵接缝结构的半剖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中A 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4是图2中B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5是图3中C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6是一种混凝土箱涵接缝结构的施工方法的流程框图
附图标记说明:1、箱涵;11、第一滑槽;111、第二密封条;12、插槽;13、第二滑槽;
14、凹槽;141、第一密封条;15、钢筋条;16、嵌插孔;2、密封机构;21、盖板;22、卡扣件;221、第二滑块;23、挤压组件;231、第一滑块;232、压块;233、滑杆;234、第二遇水膨胀止水条;
24、插板;241、限位槽;242、螺纹孔;243、挡块;244、螺纹杆;245、第一圆角;246、第一斜面;
247、第二斜面;248、第二圆角;249、第三斜面;3、第一阶梯部;31、第一遇水膨胀止水条;4、第二阶梯部;5、改性沥青防水层;6、水泥砂浆保护层。

具体实施方式

[0026]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其中相同的零部件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需要说明的是,下面描述中使用的词语“前”、“后”、“左”、“右”、“上”、“下”、“底面”和“顶面”指的是附图中的方向,词语 “内”和“外”分别指的是朝向或远离特定部件几何中心的方向。
[0027] 本发明公开一种混凝土箱涵接缝结构及其施工方法,如图1、图2和图3所示,包括若干依次连接的箱涵1;箱涵1一端侧壁设有第一阶梯部3,箱涵1相对第一阶梯部3的侧壁上设有与第一阶梯部3配合的第二阶梯部4,相邻箱涵1在接缝处设有密封机构2;第一阶梯部3外侧壁上固接有多个第一遇水膨胀止水条31;密封机构2包括盖板21、卡扣件22和挤压组件23;箱涵1两端侧壁四周均开设有第一滑槽11,箱涵1靠近接缝处的内侧壁四周均开设有插槽12;插槽12与第一滑槽11连通,且插槽12内侧壁上设有第二滑槽13;两组卡扣件22设置在第二滑槽13内部;两组挤压组件23设置在第一滑槽11内部;盖板21盖设在相邻箱涵1内侧壁的接缝处,且盖板21底部固接有一对驱动卡扣件22和挤压组件23运动的插板24;插板24与插槽12内侧壁滑动配合;挤压组件23包括第一滑块231和压块232;第一滑块231滑动连接在第一滑槽11内部,第一滑块231侧壁上固接有多个滑杆233;滑杆233外部套设有第一弹簧;
第一弹簧两端分别与第一滑块231远离滑杆233的侧壁和第一滑槽11内侧壁连接;压块232固接在滑杆233远离第一滑块231的端部,压块232相对滑杆233的侧壁上固接有第二遇水膨胀止水条234,且压块232与第一滑槽11内侧壁滑动配合;卡扣件22包括第二滑块221和第二弹簧;第二滑块221滑动连接在第二滑槽13内部;第二弹簧两端分别与第二滑块221远离插板24的侧壁和第二滑槽13侧壁连接;插板24侧壁上设有与第二滑块221配合的限位槽241;
将箱涵1进行组合连接,使得相邻箱涵1的第一阶梯部3与第二阶梯部4进行组合,通过第一阶梯部3与第二阶梯部4的配合增加相邻箱涵1侧壁的接触面积,当有渗水现象发生时,通过第一阶梯部3和第二阶梯部4的配合工作延长了水渗入箱涵1内部的路径,并通过设置的第一遇水膨胀止水条31对接缝处进行吸水处理,降低了箱涵1之间出现渗水的可能性,当将盖板21盖设在相邻箱涵1内侧壁的缝隙处,插板24嵌入插槽12中,插板24端部先挤压第二滑块
221沿着第二滑槽13滑动并压缩第二弹簧,随着插板24的逐渐深入,插板24端部挤压第一滑块231在第一滑槽11内滑动,第一滑块231通过滑杆233推动压块232滑动,使得相邻箱涵1第一滑槽11内的压块232逐渐接触并挤压第二遇水膨胀止水条234,当接缝处出现渗水时,第二遇水膨胀止水条234吸水膨胀填满缝隙,使得箱涵1连接后具有优良的防水效果,随着插板24的继续深入,在第二弹簧的弹力作用下使得第二滑块221回滑并嵌入限位槽241中,实现对插板24的固定。
[0028] 如图3所示,限位槽241内侧壁上设多个有螺纹孔242,且限位槽241内滑动连接有挡块243;螺纹孔242贯穿至盖板21顶部,螺纹孔242内螺纹连接有螺纹杆244;当需要进行箱涵1的拆卸时,转动螺纹杆244,螺纹杆244下移对挡块243进行挤压,使得挡块243沿着限位槽241滑动并挤压第二滑块221,当螺纹杆244转动至行程终点处,挡块243挤压第二滑块221进入第二滑槽13内,使得第二滑块221对插板24失去限位效果,进而将盖板21和插板24取出实现箱涵1的拆卸。
[0029] 如图3和图5所示,插板24端部设有第一圆角245;第一滑块231靠近插板24的端部设有与第一圆角245配合的第一斜面246;第二滑块221靠近插板24的端部设有与第一圆角245配合的第二斜面247;螺纹杆244靠近挡块243的端部设有第二圆角248;挡块243靠近螺纹杆244的端部设有与第二圆角248配合的第三斜面249;当插板24插入插槽12中后,插板24先与第二滑块221接触,通过第一圆角245与第二斜面247的配合工作使得第二滑块221滑入第二滑槽13中并压缩第二弹簧,随着插板24的逐渐深入,插板24与第一滑块231接触,通过第一圆角245与第一斜面246的配合工作使得第一滑块231沿着第一滑槽11进行滑动;当转动螺纹杆244时,通过第二圆角248与第三斜面249的配合工作推动挡块243滑动,使得挡块
243挤压第二滑块221滑动并压缩第二弹簧,当螺纹杆244转动至行程终点处时,挡块243侧壁与限位槽241平齐,此时第二滑块221对插板24失去限位效果,可将盖板21取下进行箱涵1的拆卸。
[0030] 如图3和图5所示,箱涵1两端侧壁设有凹槽14;凹槽14内固接有第一密封条141;盖板21盖设于第一密封条141顶部;第一滑槽11内侧壁上固接有一对第二密封条111;盖板21进行安装后对第一密封条141进行挤压,当盖板21安装后使得压块232挤压第二密封条111,第一密封条141和第二密封条111受压变形堵严接缝,进而提升了箱涵1连接处的密封效果,降低箱涵1渗水的可能性。
[0031] 如图2所示,箱涵1在第二阶梯部4所在端面侧壁上固接有多个钢筋条15,箱涵1在第一阶梯部3所在端面侧壁上开设有多个与钢筋条15配合的嵌插孔16;在进行箱涵1的连接安装时,将钢筋条15嵌入相邻箱涵1的嵌插孔16中,通过钢筋条15与嵌插孔16的配合工作对箱涵1起到一定的限位作用,降低箱涵1连接发生错位的可能性。
[0032] 如图4所示,相邻箱涵1外侧壁接缝处铺设有改性沥青防水层5;改性沥青防水层5外部铺设有水泥砂浆保护层6;待箱涵1连接完成后,在箱涵1外侧壁接缝处涂设改性沥青防水层5,并在通过水泥砂浆保护层6对改性沥青防水层5进行防护,从而实现对箱涵1外侧壁接缝处的防水处理,降低箱涵1发生渗水的可能性。
[0033] 如图6所示,一种混凝土箱涵接缝结构的施工方法,该施工方法的具体步骤包括:S1:箱涵1的制得:通过混凝土与钢筋进行箱涵1的制得,并将制好的箱涵1运输至
指定的施工地点;
S2:箱涵1的防水处理:在箱涵1连接位置的侧壁上预先设置第一遇水膨胀止水条
31和第一密封条141,通过第一遇水膨胀止水条31和第一密封条141对连接后的箱涵1进行防水处理;
S3:箱涵1的固定连接:对箱涵1进行组装,通过盖板21进行箱涵1的连接,并在相邻
箱涵1外侧壁的接缝处涂设改性沥青防水层5,随后在改性沥青防水层5外部位涂设水泥砂浆保护层6对改性沥青防水层5进行保护,从而实现相邻箱涵1的接缝外侧壁防水。
[0034] 工作原理:在进行箱涵1的连接安装时,通过将钢筋条15嵌入相邻箱涵1的嵌插孔16中使得相邻箱涵1的第一阶梯部3与第二阶梯部4进行组合,钢筋条15与嵌插孔16的配合工作对箱涵1起到一定的限位作用,避免箱涵1的连接发生错位,通过第一阶梯部3与第二阶梯部4的配合增加相邻箱涵1侧壁的接触面积,当有渗水现象发生时,通过第一阶梯部3和第二阶梯部4的配合工作延长了水渗入箱涵1内部的路径,并通过设置的第一遇水膨胀止水条
31对接缝处进行吸水处理,降低了箱涵1之间出现渗水的可能性,再将盖板21盖设在相邻箱涵1内侧壁的缝隙处,使得插板24嵌入嵌插槽12中,插板24端部挤压第二滑块221沿着第二滑槽13滑动并压缩第二弹簧,随着插板24的逐渐深入,插板24端部挤压第一滑块231在第一滑槽11内滑动,第一滑块231通过滑杆233推动压块232滑动,使得相邻箱涵1第一滑槽11内的压块232逐渐接触并挤压第二遇水膨胀止水条234,当接缝处出现渗水时,第二遇水膨胀止水条234吸水膨胀填满缝隙,从而提升箱涵1接缝处的防水效果,当插板24嵌入完全后,盖板21对第一密封条141进行挤压,使得第一密封条141受压变形对接缝进行堵严,使得接缝处具有良好的密封性,并且在插板24嵌入完全后,第二滑块221在第二弹簧的弹力作用下回滑并嵌入限位槽241中,从而实现对插板24的固定,保证箱涵1连接的稳定,当需要进行箱涵
1的拆卸时,转动螺纹杆244,使得螺纹杆244下移并对挡块243进行挤压,使得挡块243沿着限位槽241滑动并挤压第二滑块221,当螺纹杆244转动至行程终点处,挡块243挤压第二滑块221滑入第二滑槽13内,从而使得第二滑块221对插板24失去限位效果,进而将盖板21和插板24取出实现箱涵1的拆卸,通过在箱涵1外侧壁接缝处涂设改性沥青防水层5,并通过水泥砂浆保护层6对改性沥青防水层5进行防护,从而实现对箱涵1外侧壁接缝处的防水处理,进一步降低箱涵1发生渗水的可能性。
[0035] 以上均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申请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