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道路生态系统

申请号 CN202010655464.1 申请日 2020-07-09 公开(公告)号 CN113906855A 公开(公告)日 2022-01-11
申请人 深圳市地球家园生态实业有限公司; 发明人 林佑生;
摘要 本 发明 公开了一种道路 生态系统 ,包括道路,该道路在宽度方向上被配置为具有若干功能带,至少部分相邻的功能带之间具有绿植隔离带;所述道路的底部至少具有一排 水 涵洞;至少部分绿植隔离带具有与道路隔离设置的第一收纳空间,该第一收纳空间通过管道与所述排水涵洞连通;所述第一收纳空间内填充受污染泥土,该受污染泥土上种植植被。本技术,可以在第一收纳空间内放置污染的泥土,并在该受污染泥土上种植被,能够对受污染泥土的有害物质进行 吸附 ;同时由于第一收纳空间与排水涵洞连通的,因此当受污染泥土中被水浸泡时,溶解在水中的有毒物质将与水一起流到排水涵洞内,避免对周边环境污染;达到生态环保的效果。
权利要求

1.一种道路生态系统,包括道路(1),该道路(1)在宽度方向上被配置为具有若干功能带(11),至少部分相邻的功能带(11)之间具有绿植隔离带(12),其特征在于:
所述道路(1)的底部至少具有一排涵洞(2);
至少部分绿植隔离带(12)具有与道路(1)隔离设置的第一收纳空间(121),该第一收纳空间(121)通过管道(122)与所述排水涵洞(2)连通;
所述第一收纳空间(121)内填充受污染泥土(3),该受污染泥土(3)上种植植被。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道路生态系统,其特征在于:
部分所述第一收纳空间(121)设置有花盘(4),该花盆(4)的底部具有连通所述第一收纳空间(121)的通孔,在花盘(4)内填充所述受污染泥土(3),该受污染泥土(3)上种植植被。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道路生态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收纳空间(121)与所述管道(122)的结合处设置阻隔装置(5)。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道路生态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功能带(11)包括人行通道(111),在该人行通道(111)一侧的绿植隔离带(12)处设置供行人休息的凉亭(6),在凉亭(6)下具有一个与道路(1)隔离设置的第二收纳空间(61),该第二收纳空间(61)内填充所述受污染泥土(3),该受污染泥土(3)上覆盖草坪。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道路生态系统,其特征在于:
在凉亭(6)周边区域种植果树。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道路生态系统,其特征在于:
每个单独绿植隔离带(12)的管道(122)连通至一个主管道(123),该主管道(123)每间隔一定距离连通一个支管(124),该支管(124)连通至埋于所述道路(1)底下的净水装置(7),该净水装置(7)的输出端连通至所述排水涵洞(2)。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道路生态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道路(1)由固体废弃物生态砖(13)紧密贴合堆叠而成。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道路生态系统,其特征在于:
每个所述固体废弃物生态砖(13)具有沿长度方向设置的贯穿孔(131),沿长度方向布设的同层固体废弃物生态砖(13)的贯穿孔(131)前后连通形成用于铺设城市七通一平线路的管廊通道(14)。

说明书全文

一种道路生态系统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道路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道路生态系统。

背景技术

[0002] 一般道路设计包括行车道、人行道、非机动车道以及设置在各个相邻的功能道路之间的绿化带。在绿化带中种植各式各样的植被。传统的植被种植直接在隔离槽内铺设泥土,然后种上植被即可。在雨天以及浇后,水份会渗入到地下。
[0003] 众所周知,现有城市垃圾多采用填埋或垃圾焚烧发电是目前垃圾处理的主要手段。然而随着城市垃圾越来越多,靠垃圾焚烧来实现则带来严重的大气污染;通过垃圾填埋方式则需要大面积的城市土地以及污染土地和地下水。在如今城市土地越来越稀缺的情况下通过垃圾填埋处理垃圾变得非常不合时宜,且不环保。
[0004] 因此出现了许多垃圾处理技术,例如将各种垃圾进行分拣,然后对分拣出来的不同类型垃圾进行回收。也应当注意到,由于垃圾中往往夹带有很多泥土,尤其是一些被长期掩埋在地下的垃圾填埋堆,当被发现的时候,需要对这些垃圾进行处理,例如在一些地下站点以及建筑基地,往往埋藏着许多年代久远的固体废弃物垃圾,其夹带的泥土就非常多,而且这些泥土往往被这些固体废弃物垃圾污染。在对这些垃圾进行清理的时候,往往将筛分出来的泥土直接堆放在露天土地上或需要经过特定的净化处理。而采用直接堆放方式则会污染水资源,采用特定的净化处理则增加了垃圾处理的成本。
[0005] 因此,需要一种新的技术来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0006]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出一种道路生态系统,目的在于将垃圾分拣得到的泥土与道路设计结合,实现对被污染泥土的净化。
[0007] 为了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出的基本技术方案为:
[0008] 一种道路生态系统,包括道路,该道路在宽度方向上被配置为具有若干功能带,至少部分相邻的功能带之间具有绿植隔离带;
[0009] 所述道路的底部至少具有一排水涵洞;
[0010] 至少部分绿植隔离带具有与道路隔离设置的第一收纳空间,该第一收纳空间通过管道与所述排水涵洞连通;
[0011] 所述第一收纳空间内填充受污染泥土,该受污染泥土上种植植被。
[0012] 进一步的,部分所述第一收纳空间设置有花盘,该花盆的底部具有连通所述第一收纳空间的通孔,在花盘内填充所述受污染泥土,该受污染泥土上种植植被。
[0013]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收纳空间与所述管道的结合处设置阻隔装置。
[0014] 进一步的,所述功能带包括人行通道,在该人行通道一侧的绿植隔离带处设置供行人休息的凉亭,在凉亭下具有一个与道路隔离设置的第二收纳空间,该第二收纳空间内填充所述受污染泥土,该受污染泥土上覆盖草坪。
[0015] 进一步的,在凉亭周边区域种植果树。
[0016] 进一步的,每个单独绿植隔离带的管道连通至一个主管道,该主管道每间隔一定距离连通一个支管,该支管连通至埋于所述道路底下的净水装置,该净水装置的输出端连通至所述排水涵洞。
[0017] 进一步的,所述道路由固体废弃物生态砖紧密贴合堆叠而成。
[0018] 进一步的,每个所述固体废弃物生态砖具有沿长度方向设置的贯穿孔,沿长度方向布设的同层固体废弃物生态砖的贯穿孔前后连通形成用于铺设城市七通一平线路的管廊通道。
[0019]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0020]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一种道路生态系统,包括道路,该道路在宽度方向上被配置为具有若干功能带,至少部分相邻的功能带之间具有绿植隔离带;所述道路的底部至少具有一排水涵洞;至少部分绿植隔离带具有与道路隔离设置的第一收纳空间,该第一收纳空间通过管道与所述排水涵洞连通;所述第一收纳空间内填充受污染泥土,该受污染泥土上种植植被。本技术,可以在第一收纳空间内放置污染的泥土,并在该受污染泥土上种植被,能够对受污染泥土的有害物质进行吸附;同时由于第一收纳空间与排水涵洞连通的,因此当受污染泥土中被水浸泡时,溶解在水中的有毒物质将与水一起流到排水涵洞内,避免对周边环境污染;达到生态环保的效果。附图说明
[0021] 图1为本发明的一种道路生态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0022] 图2为排水涵洞的结构示意图;
[0023] 图3为绿植隔离带的结构示意图;
[0024] 图4为第一收纳空间内置花盘的结构示意图;
[0025] 图5为凉亭与绿植隔离带的结构示意图;
[0026] 图6为管道铺设结构示意图;
[0027] 图7为道路采用固体废弃物生态砖铺设而成的示意图;
[0028] 图8为固体废弃物生态砖的结构示意图;
[0029] 图9为固体废弃物生态砖拼装的结构示意图;
[0030] 图10为第三通道设置的结构示意图;
[0031] 附图标记说明:
[0032] 1-道路、11-功能带,111-人行道,112-行车道,113-非机动车道,121-第一收纳空间,122-管道,2-排水涵洞,21-排水管,22-排水洞,3-受污染泥土,4-花盘,5-阻隔装置,6-凉亭,61-第二收纳空间,62-第二管道,123-主管道,124-支管,7-净水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0033] 下面将结合附图1至附图10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0034] 需要说明,若本发明实施例中有涉及的方向以附图所展示的为准。如果某一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0035] 参见图1,本发明提出一种道路生态系统,包括道路1,该道路1在宽度方向上被配置为具有若干功能带11,至少部分相邻的功能带11之间具有绿植隔离带12。该若干功能带11可以包括人行道111、行车道112和非机动车道113。当然并不局限于此,其还可以包括其他功能带,例如设置景观带等。
[0036] 参见图1,本实施例在所述道路1的底部至少具有一排水涵洞2。该排水涵洞2沿着道路1的长度方向设置,其最终可以被输入至特定的产所处,例如该排水涵洞2被输入至污水处理厂。应当理解,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排水涵洞2采用混凝土筋浇筑结构实现,有利于提高该排水涵洞2的强度。其中,该排水涵洞2的横截面形状可以是方形或圆弧型,优选为了方便加工设计,采用方形结构。其中,应当注意,在另外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排水涵洞2可以采用排水管和排水洞交替设置的方式,参见图2,即该排水涵洞2包括由排水管21和排水洞22交替设置,排水洞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即该实施例可以不采用全段钢筋混凝土设计,有利于降低成本和施工难度。其中,所述排水洞22采用钢筋混凝土设计,且其尺寸设计得足够大以方便人员进入进行清理,例如其内腔尺寸在2米x2米x2米。当然,在道路上每隔一段距离就从道路1的路面处设置一个连通排水洞22的进出通道23,方便检修人员进出排水洞22。
[0037] 如图1和图3,至少部分绿植隔离带12具有与道路1隔离设置的第一收纳空间121,该第一收纳空间121通过管道122与所述排水涵洞2连通;所述第一收纳空间121内填充受污染泥土3,该受污染泥土3上种植植被。即本实施例中,将绿植隔离带12形成的第一收纳空间121与道路隔离,能够避免该绿植隔离带12处的水流向道路,而直接将多余的水通过管道
122导入至排水涵洞2。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受污染泥土3由于含有重金属等污染物,因此通过该隔离式的第一收纳空间121和排水涵洞2的结构设计,保证浸泡了所述受污染泥土3的水不会外流至道路1或外界空间,能够减少污染;而通过在受污染泥土3上种植植被,通过植被吸收受污染泥土3中的重金属离子,达到净化该受污染泥土3的作用。当然,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植被优选选择对重金属具有吸收功能的植被,且可以通过混种不同类的植被,对不同的有毒物质进行吸收。即本方案通过将第一收纳空间121和排水涵洞2连通,可以将进入到该第一空间121内的水不会向周边环境扩散,只会沿着管道流道排水涵洞2内,这样避免了受污染泥土对周边环境的污染。
[0038] 详细的,所述第一收纳空间121由道路1的路面向下凹陷形成或者该高于所述道路1的路面并向下凹陷形成。其中,该第一收纳空间121的周侧与道路1隔离设置,具体的该第一收纳空间121的周侧设置隔水层以实现与道路1的隔离,防止渗水。例如该隔离层可以采用水泥形成。第一收纳空间121可以设置为各种形状,可以是规则的形状或不规则形状,例如是圆筒形、立方形,半球体形等。
[0039] 本实施例中,所述受污染泥土3为现有的受重金属污染的泥土,即本发明的技术方案通过第一收纳空间121与排水涵洞2连通,实现对该受污染泥土3浸泡有水的时候,将水排放到排水涵洞2,避免对周边环境污染。过该第一收纳空间121内种植植被,有利于对受污染泥土3的净化。其中,受污染泥土3可以是废弃物垃圾分拣得到的泥土垃圾。当采用废弃物垃圾分拣得到所述受污染泥土的具体分拣方法是:将固体废弃物垃圾投入至旋转筛分机内;旋转筛分机转动,夹杂在固体废弃物垃圾中的泥沙通过筛网被筛分出来。该受污染泥土3是通过筛分机由废弃物垃圾分拣得到的。具体操作时,所述筛分机不停的转动,固体废弃物由筛分机的传输机构传输至筛分机内,在筛分机内不停翻转,泥土由筛网中露出。且在筛分机不断转动的过程中,大尺寸的泥土也会发生破碎,变成小颗粒装,并由筛网中露出。其中,优选的,所述筛网的网孔的尺寸介于5-15mm之间。应当说明,本发明的核心不是如何分拣受污染泥土,而是提供一种道路生态系统能够满足受污染泥土的铺放以及避免这些受污染泥土对道路周边环境进行污染的技术。因此不能因为无法确定受污染泥土的具体组分而认为本发明公开不充分。
[0040]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部分所述第一收纳空间121设置有花盘4,该花盆4的底部具有连通所述第一收纳空间121的通孔,在花盘4内填充所述受污染泥土3,该受污染泥土3上种植植被。即在一些实施例中,不直接在第一收纳空间121内填充受污染泥土3并种植植被,而是在第一收纳空间121内放置花盘4,再在花盘4内填充受污染泥土3,最后在种植植被。即第一收纳空间121内是通过花盘4实现种植植被的。应当理解,在一个第一收纳空间121内根据不同尺寸来设定花盘4的数量。很重要的,在花盘4的底部是具有一个通孔(图中未画出)的,该通孔与第一收纳空间121连通,在花盘4中积聚足够多水时,这些水可以通过底部流到第一收纳空间121内,并沿着管道122流道排水涵洞2内。采用该技术,能够实现在绿植供应商中直接将绿植排布在第一收纳空间121内,而不需要填充受污染泥土3后再种植植被。本技术尤其适应具有特定造型的植被的摆设。即在供应商中直接将绿植盆摘布设在第一收纳空间121内即可。
[0041] 另外,为了防止第一收纳空间121内有泥土等杂质对管道122造成堵塞,所述第一收纳空间121与所述管道122的结合处设置阻隔装置5。该阻隔装置5可以采用现有的隔离技术实现,例如可以是隔离网,防止大尺寸物质流入管道122造成堵塞。
[0042] 详细的,所述功能带11包括人行通道111,具体在道路1的两侧设置人行通道111,其中,在该人行通道111一侧的绿植隔离带12处设置供行人休息的凉亭6,在凉亭6下具有一个与道路1隔离设置的第二收纳空间61,该第二收纳空间61内填充所述受污染泥土3,该受污染泥土3上覆盖草坪。即在本技术方案中,在道路1的人行通道111每隔一段距离设置一个凉亭6,以供行人休息用,增加城市道路的功能。第二收纳空间61是由绿植隔离带12向下凹陷形成,且同样的在该第二收纳空间61内填充受污染泥土3,并在受污染泥土3上种植植被。通过该设计在增加道路1功能的前提下,容纳更多的受污染泥土3,以处理更多的固体废弃物垃圾,达到环保生态的效果。同理的,所述第二收纳空间61也是与道路1隔离的,即该第二收纳空间61内的水和受污染泥土3不与道路的其他部分接触,也不会发生渗透,保证受污染泥土3不对周边环境产生影响。当然,所述第二收纳空间61的形状也可以设置为多种不同的形状,可以是规则形状或非规则形状。
[0043] 在一些实施例中,为了提升道路的景观可观赏性,在凉亭6周边区域种植果树以及开花植被,供凉亭6内的人观赏。
[0044] 参见图5,优选的,所述凉亭6内的第二收纳空间61也通过一个第二管道62连通所述排水涵洞2,以将渗入到该第二收纳空间61内的水能够排到排水涵洞2内,防止由于溢满而流向周边区域。
[0045] 通过本技术方案,在绿植隔离带12出设置凉亭、种植果树以及开花植被等,增加了整个道路的生态景观,在一定程度上充当小公园的功能,为市民提供休闲游玩的场所。
[0046] 进一步的,在一些实施例中,为了避免每个连通第一收纳空间121的管道122直接深埋延伸至排水涵洞2造成布管繁琐以及增加成本,在本实施例中,每个单独绿植隔离带12的管道122连通至一个主管道123,该主管道123每间隔一定距离连通一个支管124,该支管124连通至埋于所述道路1底下的净水装置7,该净水装置7的输出端连通至所述排水涵洞2,如图6所示。即每个第一收纳空间121的管道122是连通至主管道123处的,由该主管道123对每个第一收纳空间121流出的水进行统一收集,并在每隔一段距离通过一个支管124将收集的废水倒流至所述排水涵洞2内。具体的,每隔100米设置一根支管124实现主管道123与排水涵洞2的连通,实现有效的排水。具体的,通过净水装置7能够将来自第一收纳空间121的废水进行净化处理后排放到排水涵洞2,能够起到提前净化的功能。其中,所述净水装置7采用公知的重金属离子净化设备实现,此处不进行详细说明,但不应因此认为本技术公开不充分。采用本技术,能够将经过净水装置7净化的水回收利用,例如通过管道连通排水涵洞
2,采用水将该排水涵洞2抽出供道路1上绿植隔离带12的浇灌用。在其他的具体应用中,道路1的机动车道也可以通过管道连通所述排水涵洞2,将雨水倒流至排水涵洞2内。同样的,连通行机动车道的管道也可连通至一个净水装置,将引入的水经过净化后排放到排水涵洞2,实现雨水回收。
[0047] 当然,需要说明,在道路1的底下还可以设置排污涵洞,该排污涵洞与若干第一排放管连通,第一排放管对应延伸至道路1两侧的工业排污水沟用于将工业污水集中收集,雨污分离。同理的,也可以在道路1的地下设置生活污水排放涵洞,该生活污水排放涵洞与若干第二排放管连通,第二排放管延伸至道路两侧的生活污水排放水沟,用以将生活污水倒流至第三生活污水排放涵洞,以此实现对生活污水集中收集排放。通过本技术避免了工业废水、雨水和生活污水的混兑,方便后续对不同污水进行净化处理。
[0048] 参见图7,本发明的道路1由固体废弃物生态砖13紧密贴合堆叠而成。即本发明的道路1由模化的固体废弃物生态砖13拼装形成,整个道路1都是由固体废弃物生态砖13拼装而成的,在该拼装结构的顶部划分特定区域作为所述人行道111、行车道112和非机动车道113即可。具体在具体拼装时,每个固体废弃物生态砖13与相邻的固体废弃物生态砖13是紧密接触在一起的。且在本实施例中设置多层固体废弃物生态砖13层,每层固体废弃物生态砖13由多个固体废弃物生态砖13沿着道路的长度依序拼装而成。
[0049] 其中,应当理解,本实施例中所述固体废物生态砖13具有足够的强度和承压能,具体来说该固体废弃物生态砖13的承压能力满足现有混凝土道路的承压强度,该固体废弃物生态砖13可以采用现有将固体废弃物作为原料之一制得的模块化生态砖13来实现。例如具体的,固体废弃物可以包括生活垃圾固体废弃物、工业垃圾固体废弃物、建筑垃圾固体废弃物、垃圾填埋场陈腐垃圾固体废弃物、自来水厂固体废弃物、污水处理厂固体废弃物、河道治理固体废弃物中的一种或多种。这种设计能够将垃圾融入到固体废弃物生态砖13内,达到处理垃圾的作用,减少城市垃圾现存量,进而解决垃圾占用土地面积大以及垃圾焚烧污染空气等技术问题。上述说明紧紧为了说明固体废弃物生态砖13的类型,说明其是包含由固体废弃物组分的现有生态砖,不能因此而认为所述固体废物生态砖13的结构和组分未详细说明,不符合公开充分的要求;因为本技术方案中所述固体废弃物13采用现有公知技术实现。其中,所述固体废弃物生态砖13的尺寸可以是1米×1米×1.5米的立方体结构。
[0050] 参见图8和图9,在其他实施例中,每个所述固体废弃物生态砖13具有沿长度方向设置的贯穿孔131,沿长度方向布设的同层固体废弃物生态砖13的贯穿孔131前后连通形成用于铺设城市七通一平线路的管廊通道14。即按照长度方向,不同的固体废弃物生态砖13沿长度方向铺设并将对应的贯穿孔131连通形成所述管廊通道14。由于每个固体废弃物生态砖13具有至少一个贯穿孔131,因此在截面方向上管廊通道14的数量至少与固体废弃物生态砖13的数量相同,每个管廊通道14可以用来铺设一种市政管路,例如铺设电缆。这样方便了市政七通一平的铺设,不需要额外在道路1中挖掘不同的深槽来铺设管路。
[0051] 同时,应当理解,参见图10,对于铺设有七通一平的管廊通道14的部分,沿着道路1的长度方向每间隔一段距离(例如100米或200米)设置一个供人员进出的第三通道15,该第三通道15由道路1的上表面向下延伸形成。具体该第三通道15由沿长度方向的前后两个固体废弃物生态砖13间隔设置形成的,这样不同层的固体废弃物生态砖13在同一位置错开铺设便形成所述第三通道15,方便人员进出实现七通一平管路的铺设、维修、更换等操作。
[0052] 总之,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能够在第一收纳空间11和第二收纳空间61内铺设受污染泥土3,并通过种植植被以实现对受污染泥土3的净化,降低固体废弃物垃圾处理过程的成本,且能够大量容纳并重复使用足够多的受污染泥土3,这样不仅能够破解城乡垃圾填埋围城污染水土占用土地;城市垃圾焚烧发电污染空气、违害公共环境、影响人民生活安全;达到节约城乡土地、优化空气环境、节约资源以及优化城乡道路投资环境循环发展、减少雨污灾害,节约原材料和施工成本。另外很重要的,通过第一收纳空间11和第二收纳空空间61和排水涵洞2连通能够将被所述受污染泥土3的水排泄到排水涵洞2内,这样避免受污染泥土对道路周边环境进行污染。
[0053] 根据上述说明书的揭示和教导,本发明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还可以对上述实施方式进行变更和修改。因此,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面揭示和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的一些修改和变更也应当落入本发明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此外,尽管本说明书中使用了一些特定的术语,但这些术语只是为了方便说明,并不对本发明构成任何限制。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