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路基边坡防滑装置

申请号 CN202110300646.1 申请日 2021-03-22 公开(公告)号 CN112796187B 公开(公告)日 2022-02-01
申请人 余志鹏; 发明人 余志鹏; 郑国艳; 李爱虎; 王继宁; 刘凤伟; 佟文敬; 毕宇涛; 牛佳; 王思; 王占海;
摘要 本 发明 公开了一种公路路基边坡 防滑装置 ,包括:上墙板,所述上墙板的下端设置有内桩柱,所述内桩柱设置有多个,所述内桩柱设置为矩形柱状,所述内桩柱与上墙板设置为一致,所述内桩柱的前端设置有外桩柱,所述外桩柱的数量与内桩柱的数量设置为一致,所述外桩柱与内桩柱的形状大小均设置为一致,所述外桩柱与上墙板设置为一致,疏 水 板,其设置在所述外桩柱的前端,所述疏水板设置为“L”状,所述疏水板与外桩柱通过 螺栓 连接,处理箱,其设置在所述疏水板的一侧,所述处理箱的一侧设置有进液槽,所述进液槽设置为矩形槽状,其实现了通过对雨水进行疏导来解决边坡产生雨水堆积与抗滑能 力 较低的问题。
权利要求

1.一种公路路基边坡防滑装置,其中,包括:
上墙板,所述上墙板的下端设置有内桩柱,所述内桩柱设置有多个,所述内桩柱设置为矩形柱状,所述内桩柱与上墙板设置为一致,所述内桩柱的前端设置有外桩柱,所述外桩柱的数量与内桩柱的数量设置为一致,所述外桩柱与内桩柱的形状大小均设置为一致,所述外桩柱与上墙板设置为一致;
板,其设置在所述外桩柱的前端,所述疏水板设置为“L”状,所述疏水板与外桩柱通过螺栓连接;
处理箱,其设置在所述疏水板的一侧,所述处理箱的一侧设置有进液槽,所述进液槽设置为矩形槽状,所述进液槽的深度与处理箱的厚度设置为一致,所述处理箱与疏水板固定连接,所述进液槽的一侧设置有污水过滤器,所述污水过滤器设置有两个,所述污水过滤器与处理箱固定连接;
接地板,其设置在所述处理箱的下端,所述接地板设置为矩形板状,所述接地板与外桩柱固定连接,所述接地板的上端设置有作物槽,所述作物槽设置为矩形框状,所述作物槽与接地板设置为一体状,所述作物槽的内部设置有作物填料,且作物填料充盈于作物槽的内部;
所述上墙板的一侧设置有拱板,所述拱板设置有三个,所述拱板设置为弧度板状,所述拱板与上墙板固定连接,所述拱板的两侧均设置有拱座,所述拱座与拱板设置为贴合,所述拱座设置有多组,所述拱座的组数与拱板的个数设置为一致,所述拱座每组设置有两个,所述拱座与上墙板设置为一体状;
所述拱板的下端设置有承板,所述承板设置有多个,所述承板设置为“L”状,所述承板与外桩柱固定连接,所述承板的上端设置有承台,所述承台设置为矩形槽状,所述承台的上端设置有挡土板,所述挡土板设置为矩形板状,所述挡土板的数量与承板的数量设置为一致,所述挡土板与承板固定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公路路基边坡防滑装置,其中,所述污水过滤器的下端设置有传液管,所述传液管设置为圆管状,所述传液管与污水过滤器固定连接,所述传液管的下端设置有加压,所述加压泵设置有两个,所述加压泵与传液管固定连接,所述加压泵与处理箱固定连接,所述加压泵的一侧设置有喷液排,所述喷液排设置为圆管状,所述喷液排与加压泵固定连接,所述喷液排中间设置有堵片,且堵片设置为圆片状,所述喷液排与堵片设置为一体状。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公路路基边坡防滑装置,其中,所述喷液排上设置有雾化器,所述雾化器设置有多个,相邻两个所述雾化器之间的距离设置为一致,所述雾化器与喷液排固定连接,所述雾化器的下端设置有雾化喷头,所述雾化喷头的数量与雾化器的数量设置为一致,一个所述雾化器上设置有一个雾化喷头,所述雾化器与雾化喷头固定连接。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公路路基边坡防滑装置,其中,所述内桩柱包括上封板,所述上封板的数量与内桩柱的数量设置为一致,所述上封板设置为矩形板状,所述上封板的下端设置有上固定片,所述上固定片设置为矩形片状,所述上固定片的数量与上封板的数 量设置为一致,所述上固定片与上封板固定连接。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公路路基边坡防滑装置,其中,所述上固定片的下端设置有支撑柱,所述支撑柱设置为矩形柱状,所述支撑柱与上固定片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柱的外侧设置有侧筋,所述侧钢筋设置有多个,多个所述侧钢筋以支撑柱的中心为中心呈圆周布置,所述侧钢筋与支撑柱之间设置有密封混凝土,所述密封混凝土充盈于侧钢筋与支撑柱的内部。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公路路基边坡防滑装置,其中,所述支撑柱的下端设置有下固定片,所述下固定片设置有多个,所述下固定片的形状大小与上固定片的形状大小设置为一致,所述下固定片与支撑柱固定连接,所述下固定片的下端设置有下封板,所述下封板的形状大小与上封板的形状大小设置为一致,所述下封板的数量与下固定片的数量设置为一致,所述下封板设置为矩形板状,所述下封板与下固定片固定连接。

说明书全文

公路路基边坡防滑装置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公路路基边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公路路基边坡防滑装置。

背景技术

[0002] 路基边坡是指路基横断面两侧与地面连接的斜面。有路堤边坡和路堑边坡之分,是影 响路基稳定的重要因素。边坡的形状在路基中常修筑成单坡形、折线形和阶梯形,每一坡 段坡面的斜率以边坡断面图上取上下两点间的高差与平距离之比表示,当高差为1单位 长时,水平距离经折算为m单位长,则斜率为1:m。在路基工程中,以1im方式表示的斜 率称为坡度,m称为坡率。在路基本体构造中,边坡的形状和坡度的缓陡对路基本体的稳 定和工程费用有重要影响,而现有的公路路基边坡在进行使用时常常需要使用防滑装置来 进行辅助处理,进而防止产生滑坡的现象。
[0003] 现有的公路路基边坡防滑装置在对其进行使用时,常常会在使用的过程中,因雨水过 分堆积而产生滑坡的现象,从而导致抗滑能较弱,进而影响到社会人员对整个公路路基 的使用。

发明内容

[0004]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解决至少上述问题,并提供至少后面将说明的优点。
[0005] 本发明还有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公路路基边坡防滑装置,实现了通过对雨水进行疏导 来解决边坡产生雨水堆积与抗滑能力较低的问题。
[0006] 为实现上述目的和一些其他的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7] 一种公路路基边坡防滑装置,包括:
[0008] 上墙板,所述上墙板的下端设置有内桩柱,所述内桩柱设置有多个,所述内桩柱设置 为矩形柱状,所述内桩柱与上墙板设置为一致,所述内桩柱的前端设置有外桩柱,所述外 桩柱的数量与内桩柱的数量设置为一致,所述外桩柱与内桩柱的形状大小均设置为一致, 所述外桩柱与上墙板设置为一致;
[0009] 疏水板,其设置在所述外桩柱的前端,所述疏水板设置为“L”状,所述疏水板与外 桩柱通过螺栓连接;
[0010] 处理箱,其设置在所述疏水板的一侧,所述处理箱的一侧设置有进液槽,所述进液槽 设置为矩形槽状,所述进液槽的深度与处理箱的厚度设置为一致,所述处理箱与疏水板固 定连接,所述进液槽的一侧设置有污水过滤器,所述污水过滤器设置有两个,所述污水过 滤器与处理箱固定连接;
[0011] 接地板,其设置在所述处理箱的下端,所述接地板设置为矩形板状,所述接地板与外 桩柱固定连接,所述接地板的上端设置有作物槽,所述作物槽设置为矩形框状,所述作物 槽与接地板设置为一体状,所述作物槽的内部设置有作物填料,且作物填料充盈于作物槽 的内部。
[0012] 优选的是,所述污水过滤器的下端设置有传液管,所述传液管设置为圆管状,所述 传液管与污水过滤器固定连接,所述传液管的下端设置有加压,所述加压泵设置有两个, 所述加压泵与传液管固定连接,所述加压泵与处理箱固定连接,所述加压泵的一侧设置有 喷液排,所述喷液排设置为圆管状,所述喷液排与加压泵固定连接,所述喷液排中间设置 有堵片,且堵片设置为圆片状,所述喷液排与堵片设置为一体状。
[0013] 优选的是,所述喷液排上设置有雾化器,所述雾化器设置有多个,相邻两个所述雾 化器之间的距离设置为一致,所述雾化器与喷液排固定连接,所述雾化器的下端设置有雾 化喷头,所述雾化喷头的数量与雾化器的数量设置为一致,一个所述雾化器上设置有一个 雾化喷头,所述雾化器与雾化喷头固定连接。
[0014] 优选的是,所述内桩柱包括上封板,所述上封板的数量与内桩柱的数量设置为一致, 所述上封板设置为矩形板状,所述上封板的下端设置有上固定片,所述上固定片设置为矩 形片状,所述上固定片的数量与上封板的数量设置为一致,所述上固定片与上封板固定连 接。
[0015] 优选的是,所述上固定片的下端设置有支撑柱,所述支撑柱设置为矩形柱状,所述 支撑柱与上固定片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柱的外侧设置有侧筋,所述侧钢筋设置有多个, 多个所述侧钢筋以支撑柱的中心为中心呈圆周布置,所述侧钢筋与支撑柱之间设置有密封 混凝土,所述密封混凝土充盈于侧钢筋与支撑柱的内部。
[0016] 优选的是,所述支撑柱的下端设置有下固定片,所述下固定片设置有多个,所述下 固定片的形状大小与上固定片的形状大小设置为一致,所述下固定片与支撑柱固定连接, 所述下固定片的下端设置有下封板,所述下封板的形状大小与上封板的形状大小设置为一 致,所述下封板的数量与下固定片的数量设置为一致,所述下封板设置为矩形板状,所述 下封板与下固定片固定连接。
[0017] 优选的是,所述上墙板的一侧设置有拱板,所述拱板设置有三个,所述拱板设置为 弧度板状,所述拱板与上墙板固定连接,所述拱板的两侧均设置有拱座,所述拱座与拱板 设置为贴合,所述拱座设置有多组,所述拱座的组数与拱板的个数设置为一致,所述拱座 每组设置有两个,所述拱座与上墙板设置为一体状。
[0018] 优选的是,所述拱板的下端设置有承板,所述承板设置有多个,所述承板设置为“L” 状,所述承板与外桩柱固定连接,所述承板的上端设置有承台,所述承台设置为矩形槽状, 所述承台的上端设置有挡土板,所述挡土板设置为矩形板状,所述挡土板的数量与承板的 数量设置为一致,所述挡土板与承板固定连接。
[0019] 本发明至少包括以下有益效果:
[0020] 1、本发明通过拱板、拱座、承板、内桩柱与外桩柱的设置,使用者在对该公路路基 边坡防滑装置进行使用时,使用者可以通过拱板支承整个滑动土体,并将推力通过内桩柱 与外桩柱传给稳定地层,同时通过承板将内桩柱与外桩柱联成整体框架,从而提高转动惯 量,其承受弯矩的总刚度较同等截面的单桩可以提高5‑10倍,进而提高整个装置的抗滑 能力,且内桩柱与外桩柱的桩壁应力也只有单桩的17‑31%,在软弱地层更可显示其优越 性。
[0021] 2、本发明通过疏水板与处理箱的设置,使用者在使用该公路路基边坡防滑装置的过 程中,能够通过疏水板的设置,来对雨水进行收集,并将其送入处理箱的内部,同时通过 处理箱内部的污水过滤器与加压泵也可以实现对雨水的净化处理,并将其送入喷液排的内 部,以实现对雨水的疏导处理。
[0022] 3、本发明通过雾化喷头与作物槽的设置,在使用者对该公路路基边坡防滑装置进行 长时间使用后,使用者可以通过雾化喷头将喷液排内部净化的雨水进行喷射,从而实现对 作物槽内部作物的浇灌处理,进而可以大幅度的缓解降低使用者对造物进行种植所需的成 本。附图说明
[0023] 图1是本发明提供的公路路基边坡防滑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4] 图2是本发明提供的公路路基边坡防滑装置的后视结构示意图;
[0025] 图3是本发明提供的公路路基边坡防滑装置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0026] 图4是本发明提供的处理箱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0027] 图5是本发明提供的内桩柱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8]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详细说明,以令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参阅本说明书后能够据 以实施。
[0029] 如图1‑5所示,一种公路路基边坡防滑装置,包括:上墙板1,所述上墙板1的下端 设置有内桩柱2,所述内桩柱2设置有多个,所述内桩柱2设置为矩形柱状,所述内桩柱 2与上墙板1设置为一致,所述内桩柱2的前端设置有外桩柱10,所述外桩柱10的数量 与内桩柱2的数量设置为一致,所述外桩柱10与内桩柱2的形状大小均设置为一致,所 述外桩柱10与上墙板1设置为一致;疏水板15,其设置在所述外桩柱10的前端,所述 疏水板15设置为“L”状,所述疏水板15与外桩柱10通过螺栓连接;处理箱16,其设置 在所述疏水板15的一侧,所述处理箱16的一侧设置有进液槽17,所述进液槽17设置为 矩形槽状,所述进液槽17的深度与处理箱16的厚度设置为一致,所述处理箱16与疏水 板15固定连接,所述进液槽17的一侧设置有污水过滤器18,所述污水过滤器18设置有 两个,所述污水过滤器18与处理箱16固定连接;接地板24,其设置在所述处理箱16的 下端,所述接地板24设置为矩形板状,所述接地板24与外桩柱10固定连接,所述接地 板24的上端设置有作物槽25,所述作物槽25设置为矩形框状,所述作物槽25与接地板 24设置为一体状,所述作物槽25的内部设置有作物填料,且作物填料充盈于作物槽25 的内部。
[0030] 以上方案中,能够通过内桩柱与外桩柱的设置来提高整个装置的抗滑能力,且内桩柱 与外桩柱的桩壁应力也只有单桩的17‑31%,在软弱地层更可显示其优越性,同时再通过 疏水板的设置,来将雨水进行疏导,并通过接地板上的作物槽来对作物进行种植,以提高 对边坡的绿化,进而提高驾驶人的驾驶体验。
[0031] 一个优选方案中,所述污水过滤器18的下端设置有传液管19,所述传液管19设置 为圆管状,所述传液管19与污水过滤器18固定连接,所述传液管19的下端设置有加压 泵20,所述加压泵20设置有两个,所述加压泵20与传液管19固定连接,所述加压泵20 与处理箱16固定连接,所述加压泵20的一侧设置有喷液排21,所述喷液排21设置为圆 管状,所述喷液排21与加压泵20固定连接,所述喷液排21中间设置有堵片,且堵片设 置为圆片状,所述喷液排21与堵片设置为一体状。
[0032] 以上方案中,能够通过传液管来将雨水从污水过滤器送入加压泵,并通过加压泵来将 雨水送入喷液排的内部,以实现对雨水的再处理。
[0033] 一个优选方案中,所述喷液排21上设置有雾化器22,所述雾化器22设置有多个, 相邻两个所述雾化器22之间的距离设置为一致,所述雾化器22与喷液排21固定连接, 所述雾化器22的下端设置有雾化喷头23,所述雾化喷头23的数量与雾化器22的数量设 置为一致,一个所述雾化器22上设置有一个雾化喷头23,所述雾化器22与雾化喷头23 固定连接。
[0034] 以上方案中,能够通过雾化器的设置,来实现对喷液排内部净化雨水的雾化处理,并 通过雾化喷头的设置,来将雾化雨水进行喷出,以实现对作物的浇灌处理。
[0035] 一个优选方案中,所述内桩柱2包括上封板3,所述上封板3的数量与内桩柱2的数 量设置为一致,所述上封板3设置为矩形板状,所述上封板3的下端设置有上固定片4, 所述上固定片4设置为矩形片状,所述上固定片4的数量与上封板3的数量设置为一致, 所述上固定片4与上封板3固定连接。
[0036] 以上方案中,能够通过上封板的设置,来来实现对桩柱顶端的固定,同时再通过上固 定片的设置,来固定支撑柱的上端部。
[0037] 一个优选方案中,所述上固定片4的下端设置有支撑柱5,所述支撑柱5设置为矩形 柱状,所述支撑柱5与上固定片4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柱5的外侧设置有侧钢筋6,所述 侧钢筋6设置有多个,多个所述侧钢筋6以支撑柱5的中心为中心呈圆周布置,所述侧钢 筋6与支撑柱5之间设置有密封混凝土7,所述密封混凝土7充盈于侧钢筋6与支撑柱5 的内部。
[0038] 以上方案中,能够通过支撑柱的设置,来实现对整个桩柱的支撑,并通过多个侧钢筋 的设置,来实现对桩柱的辅助支撑,最后再通过密封混凝土来实现对桩柱的密封,以防止 桩柱自身产生受压过大,进而导致断裂的现象产生。
[0039] 一个优选方案中,所述支撑柱5的下端设置有下固定片8,所述下固定片8设置有多 个,所述下固定片8的形状大小与上固定片4的形状大小设置为一致,所述下固定片8与 支撑柱5固定连接,所述下固定片8的下端设置有下封板9,所述下封板9的形状大小与 上封板3的形状大小设置为一致,所述下封板9的数量与下固定片8的数量设置为一致, 所述下封板9设置为矩形板状,所述下封板9与下固定片8固定连接。
[0040] 以上方案中,能够通过下固定片的设置,来固定支撑柱的下端部,同时再通过下封板 的设置,来实现对桩柱底端的固定。
[0041] 一个优选方案中,所述上墙板1的一侧设置有拱板12,所述拱板12设置有三个,所 述拱板12设置为弧度板状,所述拱板12与上墙板1固定连接,所述拱板12的两侧均设 置有拱座13,所述拱座13与拱板12设置为贴合,所述拱座13设置有多组,所述拱座13 的组数与拱板12的个数设置为一致,所述拱座13每组设置有两个,所述拱座13与上墙 板1设置为一体状。
[0042] 以上方案中,能够通过拱板的设置,来支承整个滑动土体,并将推力通过内桩柱与外 桩柱传给稳定地层,同时也可以通过拱板上的拱座来实现对拱板压力的缓解,从而将压力 均匀的传递给上墙板,进而大幅度的缓解使用者的使用压力。
[0043] 一个优选方案中,所述拱板12的下端设置有承板14,所述承板14设置有多个,所 述承板14设置为“L”状,所述承板14与外桩柱10固定连接,所述承板14的上端设置 有承台26,所述承台26设置为矩形槽状,所述承台26的上端设置有挡土板11,所述挡 土板11设置为矩形板状,所述挡土板11的数量与承板14的数量设置为一致,所述挡土 板11与承板14固定连接。
[0044] 以上方案中,能够通过承板将内桩柱与外桩柱联成整体框架,从而提高转动惯量,其 承受弯矩的总刚度较同等截面的单桩可以提高5‑10倍,进而提高整个装置的抗滑能力, 同时通过承台的设置,也可以实现对泥土所施加的压力进行缓解,最后通过挡土板的设置, 也可以实现对滑动土体的预阻挡,进而防止滑动土体的压力过大直接冲击内桩柱来造成装 置的损坏。
[0045] 尽管本发明的实施方案已公开如上,但其并不仅仅限于说明书和实施方式中所列运 用,它完全可以被适用于各种适合本发明的领域,对于熟悉本领域的人员而言,可容易地 实现另外的修改,因此在不背离权利要求及等同范围所限定的一般概念下,本发明并不限 于特定的细节和这里所示出与描述的图例。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