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制混凝土涵管、预制综合管廊和综合管廊的维修方法

申请号 CN201611197776.2 申请日 2016-12-22 公开(公告)号 CN106638337B 公开(公告)日 2022-06-07
申请人 中冶京诚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发明人 阙良刚; 史小军; 荣哲; 姜素云;
摘要 本 发明 提供了一种预制 混凝土 涵管、预制综合管廊和综合管廊的维修方法,该预制混凝土涵管的两端的环形端面上均含有防 水 排水结构,该防水排水结构包括沿该预制混凝土涵管的周向设置的排水槽(1)和 密封胶 条安装槽(2),密封胶条安装槽(2)位于排水槽(1)和该预制混凝土涵管的外表面之间,排水槽(1)到该预制混凝土涵管的外表面的距离小于排水槽(1)到该预制混凝土涵管的内表面的距离。该预制混凝土涵管、预制综合管廊和综合管廊的维修方法解决了拼接部位的防水问题,实现“防、排、堵”的结合,材料寿命到期后,防水 接口 还能修复,确保防水效果。
权利要求

1.一种预制综合管廊,其特征在于,该预制综合管廊含有多个串联的预制混凝土涵管(10);
该预制混凝土涵管(10)的两端的环形端面上均含有防排水结构,该防水排水结构包括沿该预制混凝土涵管(10)的周向设置的排水槽(1)和密封胶条安装槽(2),密封胶条安装槽(2)位于排水槽(1)和该预制混凝土涵管(10)的外表面之间,排水槽(1)到该预制混凝土涵管(10)的外表面的距离小于排水槽(1)到该预制混凝土涵管(10)的内表面的距离;
相邻的两个预制混凝土涵管(10)的所述防水排水结构的位置相对应,相邻的两个预制混凝土涵管(10)的密封胶条安装槽(2)之间设有第一遇水膨胀止水条(5),相邻的两个预制混凝土涵管(10)之间还设有第二遇水膨胀止水条(6),第一遇水膨胀止水条(5)和第二遇水膨胀止水条(6)均沿该预制混凝土涵管(10)的周向设置,排水槽(1)位于第一遇水膨胀止水条(5)和第二遇水膨胀止水条(6)之间,第二遇水膨胀止水条(6)到排水槽(1)的距离小于第二遇水膨胀止水条(6)到预制混凝土涵管(10)的内表面的距离;
该预制混凝土涵管(10)的中心线沿水平方向设置,该预制混凝土涵管(10)的内表面的底部设有管廊排水沟(4),管廊排水沟(4)沿该预制混凝土涵管(10)的中心线方向设置,排水槽(1)与管廊排水沟(4)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制综合管廊,其特征在于,该预制混凝土涵管(10)的断面为回字形,该预制混凝土涵管(10)的两端内设有用于连接固定的张拉连接孔(3)。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制综合管廊,其特征在于,该预制混凝土涵管(10)的壁厚为
200mm~300mm,排水槽(1)到该预制混凝土涵管(10)的内表面的距离为110mm~160m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制综合管廊,其特征在于,该预制混凝土涵管(10)的壁厚为
250mm,排水槽(1)到该预制混凝土涵管(10)的内表面的距离为125mm,排水槽(1)的宽度为
30mm,排水槽(1)的深度为30m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制综合管廊,其特征在于,密封胶条安装槽(2)的断面由第一侧边(21)、底边(22)和第二侧边(23)连接组成,底边(22)为一条与该预制混凝土涵管(10)的端面平行的线段,第一侧边(21)和第二侧边(23)在底边(22)的两侧互为镜像,第一侧边(21)和第二侧边(23)均为一条弧线或直线段。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预制综合管廊,其特征在于,密封胶条安装槽(2)与排水槽(1)之间的距离小于密封胶条安装槽(2)与该预制混凝土涵管(10)的外表面之间的距离,密封胶条安装槽(2)的深度为10mm,密封胶条安装槽(2)的宽度为35mm~45mm。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制综合管廊,其特征在于,相邻的两个预制混凝土涵管(10)之间的距离为20mm~30mm,相邻的两个预制混凝土涵管(10)之间还设有第三遇水膨胀止水条(7),第三遇水膨胀止水条(7)沿该预制混凝土涵管(10)的周向设置,第三遇水膨胀止水条(7)位于第二遇水膨胀止水条(6)和预制混凝土涵管(10)的内表面之间。
8.一种预制综合管廊的维修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制综合管廊为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制综合管廊,所述预制综合管廊的维修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当发现相邻的两个预制混凝土涵管(10)的连接处出现渗漏时,向第二遇水膨胀止水条(6)和预制混凝土涵管(10)的内表面之间放入第三遇水膨胀止水条(7),第三遇水膨胀止水条(7)沿该预制混凝土涵管(10)的周向设置,第三遇水膨胀止水条(7)位于第二遇水膨胀止水条(6)和预制混凝土涵管(10)的内表面之间。

说明书全文

预制混凝土涵管、预制综合管廊和综合管廊的维修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预制混凝土涵管,还涉及一种含有该预制混凝土涵管的预制综合管廊,更涉及一种预制综合管廊的维修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随着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节奏的加快,以及地方经济对产业化升级的迫切需求和绿色环保建设的需要,装配式混凝土综合管廊被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受到各建设单位、设计院所、施工单位的广泛关注,装配式混凝土综合管廊以其固有优势将成为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的趋势性产品。
[0003] 装配式地下综合管廊采用工厂预制管节,构件的质量能得到很好的控制,但在现场采用机械拼装,接缝位置是防薄弱点,而地下管廊又是100年工程,因此,行业内的研究机构都将装配式管廊接口防水作为重要的研究课题。为了解决该问题,我国的科技工作者以下努
[0004] 如中国专利CN 105525628A,公开日期2016年4月27日,公开了《一种管廊接口密封装置》。其结构包括设置在地表下且其中部设置为V形的防水密封带,所述防水密封带的V形两端分别设置有上部凹槽和下部凸台,所述的凹槽内设置有通过扣压模固定在凹槽内的弹性压条,所述防水密封带两侧的管廊接口平面部位的水泥构件中分别设置有预埋型,所述预埋型钢的凹槽内设置有与其配套使用的旋扣,所述旋扣的上部镶入所述的扣压模块,两个所述扣压模块的顶部设置有与地表平齐的接缝盖板,所述的接缝盖板通过其两端分别穿入所述扣压模块和旋扣的两个螺栓予以固定。
[0005] 如中国专利CN205502066U,公开日期2016年8月24日,公开了一种《管廊预制件及装配式矩形综合管廊》,该专利中提及“密封结构沿管段本体周向环形封闭设置在插接配合面上”。
[0006] 如中国专利CN204098065U,公开日期2015年1月14日,公开了一种《一种可体内张拉的预制拼装综合管廊》,该专利中提及“相邻预制节段构件之间设置有止水带,保证了综合管廊的防水止水性能”。
[0007] 《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50108‑2008)“1.0.3地下工程防水的设计和施工应遵循“防、排、截、堵相结合,刚柔相济,因地制宜,综合治理”的原则”,现有的技术的缺点是只注重“防”,而不注重“防、排、截、堵结合”的方式,由于管廊结构的设计使用年限为100年,由于材料质量、施工质量以及材料老化等多方面原因,造成了渗漏,防不胜防,于是就形成了当前多道防水措施的做法,既增加了成本,又不能彻底解决渗漏问题。

发明内容

[0008] 为了解决现有综合管廊的连接处容易渗漏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预制混凝土涵管、预制综合管廊和综合管廊的维修方法,该预制混凝土涵管、预制综合管廊和综合管廊的维修方法解决了拼接部位的防水问题,实现“防、排、堵”的结合,材料寿命到期后,防水接口还能修复,确保防水效果。
[0009]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预制混凝土涵管,该预制混凝土涵管的两端的环形端面上均含有防水排水结构,该防水排水结构包括沿该预制混凝土涵管的周向设置的排水槽和密封胶条安装槽,密封胶条安装槽位于排水槽和该预制混凝土涵管的外表面之间,排水槽到该预制混凝土涵管的外表面的距离小于排水槽到该预制混凝土涵管的内表面的距离。
[0010] 该预制混凝土涵管的断面为回字形,该预制混凝土涵管的两端内设有用于连接固定的张拉连接孔。
[0011] 该预制混凝土涵管的中心线沿水平方向设置,该预制混凝土涵管的内表面的底部设有管廊排水沟,管廊排水沟沿该预制混凝土涵管的中心线方向设置,排水槽与管廊排水沟连通。
[0012] 该预制混凝土涵管的壁厚为200mm~300mm,排水槽到该预制混凝土涵管的内表面的距离为110mm~160mm。
[0013] 该预制混凝土涵管的壁厚为250mm,排水槽到该预制混凝土涵管的内表面的距离为125mm,排水槽的宽度为30mm,排水槽的深度为30mm。
[0014] 密封胶条安装槽的断面由第一侧边、底边和第二侧边连接组成,底边为一条与该预制混凝土涵管的端面平行的线段,第一侧边和第二侧边在底边的两侧互为镜像,第一侧边和第二侧边均为一条弧线或直线段。
[0015] 密封胶条安装槽与排水槽之间的距离小于密封胶条安装槽与该预制混凝土涵管的外表面之间的距离,密封胶条安装槽的深度为10mm,密封胶条安装槽的宽度为35mm~45mm。
[0016] 一种预制综合管廊,含有多个串联的上述的预制混凝土涵管,相邻的两个预制混凝土涵管的所述防水排水结构的位置相对应,相邻的两个预制混凝土涵管的密封胶条安装槽之间设有第一遇水膨胀止水条,相邻的两个预制混凝土涵管之间还设有第二遇水膨胀止水条,第一遇水膨胀止水条和第二遇水膨胀止水条均沿该预制混凝土涵管的周向设置,第二遇水膨胀止水条到排水槽的距离小于第二遇水膨胀止水条到预制混凝土涵管的内表面的距离。
[0017] 相邻的两个预制混凝土涵管之间的距离为20mm~30mm,相邻的两个预制混凝土涵管之间还设有第三遇水膨胀止水条,第三遇水膨胀止水条沿该预制混凝土涵管的周向设置,第三遇水膨胀止水条位于第二遇水膨胀止水条和预制混凝土涵管的内表面之间。
[0018] 一种预制综合管廊的维修方法,所述预制综合管廊的维修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19] 步骤1、当发现相邻的两个预制混凝土涵管的连接处出现渗漏时,向第二遇水膨胀止水条和预制混凝土涵管的内表面之间放入第三遇水膨胀止水条,第三遇水膨胀止水条沿该预制混凝土涵管的周向设置,第三遇水膨胀止水条位于第二遇水膨胀止水条和预制混凝土涵管的内表面之间。
[0020]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0021] 1、遇水膨胀止水条由于左右两侧管节的压实作用,能很好的起到止水效果;
[0022] 2、当由于产品质量、施工或其他原因造成渗漏时,可由排水槽及时将渗进来的水排至管廊底板排水沟,同时遇水膨胀止水条由于膨胀压实作用,可将渗进来的水止于排水槽内;
[0023] 3、若遇水膨胀止水条也因其他原因造成漏点,导致水直接渗入管廊内部时,这是新设置遇水膨胀止水条,遇水膨胀后压实,起到止水作用,实现运营期的修复功能。从而实现了“防、排、堵”的结合,还能进行漏水的修复。附图说明
[0024]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
[0025] 图1是本发明所述预制混凝土涵管的端部未安装遇水膨胀止水条时的结构示意图。
[0026] 图2是一根预制混凝土涵管的端部安装了遇水膨胀止水条后的结构示意图。
[0027] 图3是相邻的两个预制混凝土涵管的端部多次安装遇水膨胀止水条后的结构示意图。
[0028] 1、排水槽;2、密封胶条安装槽;3、张拉连接孔;4、管廊排水沟;5、第一遇水膨胀止水条;6、第二遇水膨胀止水条;7、第三遇水膨胀止水条;8、第四遇水膨胀止水条;9、第五遇水膨胀止水条;
[0029] 10、预制混凝土涵管;
[0030] 21、第一侧边;22、底边;23、第二侧边。

具体实施方式

[0031]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
[0032] 一种预制混凝土涵管,该预制混凝土涵管的两端的环形端面上均含有防水排水结构,该防水排水结构包括沿该预制混凝土涵管的周向设置的排水槽1和密封胶条安装槽2,即排水槽1和密封胶条安装槽2均沿该预制混凝土涵管的周向设置,密封胶条安装槽2位于排水槽1和该预制混凝土涵管的外表面之间,排水槽1到该预制混凝土涵管的外表面的距离小于排水槽1到该预制混凝土涵管的内表面的距离,如图1所示。
[0033] 在本实施例中,该预制混凝土涵管的断面为回字形,该预制混凝土涵管的两端内设有用于连接固定的张拉连接孔3。该预制混凝土涵管的中心线沿水平方向设置,该预制混凝土涵管的内表面的底部设有管廊排水沟4,管廊排水沟4沿该预制混凝土涵管的中心线方向(垂直于图1纸面的方向)设置,排水槽1与管廊排水沟4连通。
[0034] 在本实施例中,该预制混凝土涵管的壁厚为200mm~300mm,排水槽1到该预制混凝土涵管的内表面的距离为110mm~160mm。具体的,该预制混凝土涵管的壁厚为250mm,排水槽1到该预制混凝土涵管的内表面的距离为125mm,排水槽1到该预制混凝土涵管的为表面的距离为95mm,排水槽1的宽度为30mm,排水槽1的深度为30mm。其中,排水槽1的宽度为沿图3中上下方向的尺寸,排水槽1的深度为沿图3中左右方向的尺寸。
[0035] 在本实施例中,密封胶条安装槽2的断面由第一侧边21、底边22和第二侧边23连接组成,底边22为一条与该预制混凝土涵管的端面平行的线段,第一侧边21和第二侧边23在底边22的两侧互为镜像,第一侧边21和第二侧边23均为一条弧线或直线段,如图3所示。
[0036] 在本实施例中,密封胶条安装槽2与排水槽1之间的距离小于密封胶条安装槽2与该预制混凝土涵管的外表面之间的距离,密封胶条安装槽2的深度为10mm,密封胶条安装槽2的宽度为35mm~45mm。预制混凝土涵管10的环形端面应尽量平整光滑。
[0037] 下面介绍一种预制综合管廊,该预制综合管廊含有多个串联的上述预制混凝土涵管10,相邻的两个预制混凝土涵管10的端部对接,相邻的两个预制混凝土涵管10的所述防水排水结构的位置相对应,如图2和图3所示,相邻的两个预制混凝土涵管10的密封胶条安装槽2之间设有第一遇水膨胀止水条5,即第一遇水膨胀止水条5的一部分位于密封胶条安装槽2内,相邻的两个预制混凝土涵管10之间还设有第二遇水膨胀止水条6,第一遇水膨胀止水条5和第二遇水膨胀止水条6均沿该预制混凝土涵管的周向设置,第二遇水膨胀止水条6到排水槽1的距离小于第二遇水膨胀止水条6到预制混凝土涵管10的内表面的距离。
[0038] 相邻的两个预制混凝土涵管10之间的距离为20mm~30mm,相邻的两个预制混凝土涵管10之间还可以设有第三遇水膨胀止水条7,第三遇水膨胀止水条7沿该预制混凝土涵管的周向设置,第三遇水膨胀止水条7位于第二遇水膨胀止水条6和预制混凝土涵管10的内表面之间,如图3所示。根据使用情况,第三遇水膨胀止水条7与预制混凝土涵管10的内表面之间还可以设置第四遇水膨胀止水条8和/或第五遇水膨胀止水条9。
[0039] 下面介绍该预制综合管廊的安装方法:
[0040] 将相邻的两根预制混凝土涵管10的端部设置第一遇水膨胀止水条5和第二遇水膨胀止水条6,然后通过吊装使相邻的两根预制混凝土涵管10的端部对接,相邻的两个预制混凝土涵管10的所述防水排水结构的位置相对应,相邻的两个预制混凝土涵管10通过预应力钢棒连接固定,如图2和图3所示。
[0041] 使排水槽1与管廊底部的管廊排水沟4联通。
[0042] 下面介绍一种预制综合管廊的维修方法,即当上述预制综合管廊出现问题需要维修时,所述预制综合管廊的维修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43] 步骤1、当发现相邻的两个预制混凝土涵管10的连接处出现渗漏时,向第二遇水膨胀止水条6和预制混凝土涵管10的内表面之间放入第三遇水膨胀止水条7,第三遇水膨胀止水条7沿该预制混凝土涵管的周向设置,第三遇水膨胀止水条7位于第二遇水膨胀止水条6和预制混凝土涵管10的内表面之间。
[0044] 如果使用一段后,上述预制综合管廊出现问题需要维修时,所述预制综合管廊的维修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
[0045] 步骤2、当发现相邻的两个预制混凝土涵管10的连接处出现渗漏时,向第三遇水膨胀止水条7和预制混凝土涵管10的内表面之间放入第四遇水膨胀止水条8,第四遇水膨胀止水条8沿该预制混凝土涵管的周向设置,第四遇水膨胀止水条8位于第三遇水膨胀止水条7和预制混凝土涵管10的内表面之间,如图3所示。
[0046] 如果使用一段后,上述预制综合管廊出现问题需要维修时,还可以向第四遇水膨胀止水条8和预制混凝土涵管10的内表面之间放入第五遇水膨胀止水条9等(按照此方式还可以继续在相邻的两个预制混凝土涵管10的连接处放入遇水膨胀止水条),如图3所示,通过多次放入遇水膨胀止水条,可以方便快速的解决渗漏问题。遇水膨胀止水条的用量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调整,以不出现渗漏为宜。
[0047]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不能以其限定发明实施的范围,所以其等同组件的置换,或依本发明专利保护范围所作的等同变化与修饰,都应仍属于本专利涵盖的范畴。另外,本发明中的技术特征与技术特征之间、技术特征与技术方案之间、技术方案与技术方案之间均可以自由组合使用。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