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机整体系统

申请号 CN202310936109.5 申请日 2023-07-28 公开(公告)号 CN116835007A 公开(公告)日 2023-10-03
申请人 烟台市北海海洋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发明人 王刚; 马小燕; 臧春月; 刘刚; 刘贵江;
摘要 本 发明 公开了无人机整体系统,包括 建筑物 ,所述建筑物内设有若干贯穿顶部至底部的基坑,且基坑顶部为圆形,若干所述的基坑顶部均设有用于防止雨 雪 进入内部的防雨机构,若干所述的基坑底部均设有用于传输无人机至建筑物顶部的升降机构,且若干所述的升降机构的周围均设有若干停机位,本发明的整体系统安装在带有基坑的建筑物内部;在建筑物的基坑顶部设置带有可开合防雨 天窗 的防雨机构,可以有效防止雨雪落进基坑,飘进室内或影响无人机;在建筑物的基坑底部设置带有升降平台的升降机构,并在升降机构周围设置至少四个停机位,可以存放并传送大量的无人机,配合防雨机构可以构成一种存放容量大、输送方便且防雨效果非常出色的整体系统。
权利要求

1.无人机整体系统,包括建筑物(1),所述建筑物(1)内设有若干贯穿顶部至底部的基坑(2),且基坑(2)顶部为圆形,其特征在于:若干所述的基坑(2)顶部均设有用于防止雨进入内部的防雨机构(5),若干所述的基坑(2)底部均设有用于传输无人机至建筑物(1)顶部的升降机构(18),且若干所述的升降机构(18)的周围均设有若干停机位(2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人机整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建筑物(1)的若干基坑(2)内部均设有四根呈矩形的建筑基柱(3),且四根所述的建筑基柱(3)向心一侧均固定有与地面垂直的建筑支撑架(4)。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人机整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防雨机构(5)包括:工字滑轨(25)、吊梁(7)、天窗支撑架(8)、防雨天窗(6)和蜗轮丝杆升降机(15);所述工字钢滑轨(25)设有若干个,并分别固定连接在建筑物(1)内顶部;所述吊梁(7)设有若干个,并分别通过一端垂直滑动连接在若干所述的工字钢滑轨(25)底部;所述天窗支撑架(8)设有两个,并分别通过顶部与若干所述的吊梁(7)另一端固定;所述蜗轮丝杆升降机(15)设有若干个,并分别固定在两个所述的天窗支撑架(8)顶部,且输出端的传动轴端部均固定有(11);所述防雨天窗(6)设有两个,并分别通过底部与若干所述的垫块(11)固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无人机整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工字钢滑轨(25)至少设有六根;两个所述的防雨天窗(6)分别为镜像的半圆形,所述防雨天窗(6)包括底部的基板(9)以及固定在基板(9)顶部的若干拼装板(10),若干所述的拼装板(10)一侧设有凸块(13),且另一侧设有与凸块(13)吻合的凹块(12),并通过凸块(13)和凹块(12)拼接而成,所述拼装板(10)的顶部还设有若干防滑块(14)。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无人机整体系统,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的半圆形防雨天窗(6)构成圆形,且两个防雨天窗(6)接触部分别为凸块(13)和凹块(12),所述凸块(13)的顶部固定有Z字形第二密封条(17),两个所述的防雨天窗(6)的接触部的凹块(12)与凸块(13)以及第二密封条(17)卡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人机整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建筑物(1)顶部固定有若干围设基坑(2)的弧形第一密封条(16),若干所述的第一密封条(16)构成环形,且内环面延伸至基坑(2)上方与防雨天窗(6)边缘抵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人机整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机构(18)包括保护箱(19)、伺服电机(20)、刚性链(21)、腿(22)、平台支撑架(23)和升降平台(24);所述保护箱(19)设有四个,均固定连接在基坑(2)内部的四个建筑支撑架(4)的向心一侧,一端延伸至基坑(2)顶部且两端垂直于地面;所述伺服电机(20)设有四个,并分别固定在四个所述的保护箱(19)向心一侧;所述刚性链(21)设有四个,并分别通过一端与伺服电机(20)输出端传动连接,另一端分别滑动连接在四个所述的保护箱(19)内;所述牛腿(22)设有四个,分别与四个所述的刚性链(21)一处固定连接,且四个所述的牛腿(22)一端均朝向基坑(2)的轴心;
所述平台支撑架(23)通过底部的外围与四个所述的牛腿(22)另一端固定连接;所述升降平台(24)固定连接在平台支撑架(23)顶部。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无人机整体系统,其特征在于:若干所述的垫块(11)的高度从一侧至另一侧呈递增趋势,且两个所述的防雨天窗(6)呈倾斜度。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人机整体系统,其特征在于:若干所述的基坑(2)至少设有四个,若干所述的停机位(26)至少设有四个。

说明书全文

无人机整体系统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无人机领域,特别是涉及无人机整体系统。

背景技术

[0002] 现阶段载人无人机已在世界各地开始应用,已经有升降式停机坪,在建筑物上的应用,通常需要在建筑物顶部留有空洞,用于升降平台的起降无人机;通常停机坪为固定式,且材料多为混凝土结构及结构等,提升方式多为液压式
或通过钢丝绳完成,提升速度慢,平稳性低,维护成本高,且当起降平台回收到底层位置时,通常没有防雨装置,会造成雨等直接落到室内。

发明内容

[0003]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无人机整体系统,以解决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防雨效果差的问题。
[0004]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无人机整体系统,包括建筑物,所述建筑物内设有若干贯穿顶部至底部的基坑,且基坑顶部为圆形,若干所述的基坑顶部均设有用于防止雨雪进入内部的防雨机构,若干所述的基坑底部均设有用于传输无人机至建筑物顶部的升降机构,且若干所述的升降机构的周围均设有若干停机位。
[0005] 优选的,所述建筑物的若干基坑内部均设有四根呈矩形的建筑基柱,且四根所述的建筑基柱向心一侧均固定有与地面垂直的建筑支撑架。
[0006] 优选的,所述防雨机构包括:工字钢滑轨、吊梁、天窗支撑架、防雨天窗和蜗轮丝杆升降机;所述工字钢滑轨设有若干个,并分别固定连接在建筑物内顶部;所述吊梁设有若干个,并分别通过一端垂直滑动连接在若干所述的工字钢滑轨底部;所述天窗支撑架设有两个,并分别通过顶部与若干所述的吊梁另一端固定;所述蜗轮丝杆升降机设有若干个,并分别固定在两个所述的天窗支撑架顶部,且输出端的传动轴端部均固定有;所述防雨天窗设有两个,并分别通过底部与若干所述的垫块固定。
[0007] 优选的,所述工字钢滑轨至少设有六根;两个所述的防雨天窗分别为镜像的半圆形,所述防雨天窗包括底部的基板以及固定在基板顶部的若干拼装板,若干所述的拼装板一侧设有凸块,且另一侧设有与凸块吻合的凹块,并通过凸块和凹块拼接而成,所述拼装板的顶部还设有若干防滑块。
[0008] 优选的,两个所述的半圆形防雨天窗构成圆形,且两个防雨天窗接触部分别为凸块和凹块,所述凸块的顶部固定有Z字形第二密封条,两个所述的防雨天窗的接触部的凹块与凸块以及第二密封条卡接。
[0009] 优选的,所述建筑物顶部固定有若干围设基坑的弧形第一密封条,若干所述的第一密封条构成环形,且内环面延伸至基坑上方与防雨天窗边缘抵接。
[0010] 优选的,所述升降机构包括保护箱、伺服电机、刚性链、腿、平台支撑架和升降平台;所述保护箱设有四个,均固定连接在基坑内部的四个建筑支撑架的向心一侧,一端延伸至基坑顶部且两端垂直于地面;所述伺服电机设有四个,并分别固定在四个所述的保护箱向心一侧;所述刚性链设有四个,并分别通过一端与伺服电机输出端传动连接,另一端分别滑动连接在四个所述的保护箱内;所述牛腿设有四个,分别与四个所述的刚性链一处固定连接,且四个所述的牛腿一端均朝向基坑的轴心;所述平台支撑架通过底部的外围与四个所述的牛腿另一端固定连接;所述升降平台固定连接在平台支撑架顶部。
[0011] 优选的,若干所述的垫块的高度从一侧至另一侧呈递增趋势,且两个所述的防雨天窗呈倾斜度。
[0012] 优选的,若干所述的基坑至少设有四个,若干所述的停机位至少设有四个。
[0013]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能达到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的整体系统安装在带有基坑的建筑物内部;在建筑物的基坑顶部设置带有可开合防雨天窗的防雨机构,可以有效防止雨雪落进基坑,飘进室内或影响无人机;在建筑物的基坑底部设置带有升降平台的升降机构,并在升降机构周围设置至少四个停机位,可以存放并传送大量的无人机,配合防雨机构可以构成一种存放容量大、输送方便且防雨效果非常出色的整体系统。附图说明
[0014] 图1为本发明建筑物剖视图;图2为本发明俯视图;
图3为本发明俯剖视图;
图4为本发明图1的A处放大图;
图5为本发明图1的B处放大图;
图6为本发明拼装板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第一密封条位置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第二密封条位置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防雨天窗示意图;
其中:1、建筑物;2、基坑;3、建筑基柱;4、建筑支撑架;5、防雨机构;6、防雨天窗;7、吊梁;8、天窗支撑架;9、基板;10、拼装板;11、垫块;12、凹块;13、凸块;14、防滑块;15、蜗轮丝杆升降机;16、第一密封条;17、第二密封条;18、升降机构;19、保护箱;20、伺服电机;21、刚性链;22、牛腿;23、平台支撑架;24、升降平台;25、工字钢滑轨;26、停机位。

具体实施方式

[0015] 为了使本发明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发明,但下述实施例仅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全部。基于实施方式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下述实施例中的实验方法,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常规方法,下述实施例中所用的材料、试剂等,如无特殊说明,均可从商业途径得到。
实施例
[0016] 如图1‑9所示,本发明提供无人机整体系统,包括建筑物1,所述建筑物1内设有若干贯穿顶部至底部的基坑2,且基坑2顶部为圆形,若干所述的基坑2顶部均设有用于防止雨雪进入内部的防雨机构5,若干所述的基坑2底部均设有用于传输无人机至建筑物1顶部的升降机构18,且若干所述的升降机构18的周围均设有若干停机位26;其中基坑2的顶部为直径8m圆形,且若干停机位26的直径均为8m,建筑物1共两层,一层为停机层,二层是候机层,屋顶是无人机起降层。
[0017] 本实施例中,具体的,所述建筑物1的若干基坑2内部均设有四根呈矩形的建筑基柱3,且四根所述的建筑基柱3向心一侧均固定有与地面垂直的建筑支撑架4。
[0018] 本实施例中,具体的,所述防雨机构5包括:工字钢滑轨25、吊梁7、天窗支撑架8、防雨天窗6和蜗轮丝杆升降机15;所述工字钢滑轨25设有若干个,并分别固定连接在建筑物1内顶部;所述吊梁7设有若干个,并分别通过一端垂直滑动连接在若干所述的工字钢滑轨25底部;所述天窗支撑架8设有两个,并分别通过顶部与若干所述的吊梁7另一端固定;所述蜗轮丝杆升降机15设有若干个,并分别固定在两个所述的天窗支撑架8顶部,且输出端的传动轴端部均固定有垫块11;所述防雨天窗6设有两个,并分别通过底部与若干所述的垫块11固定;其中防雨天窗6为材质,其中蜗轮丝杆升降机15可以替换为液压缸、私服电动缸等驱动件,在建筑物1的内顶部两侧需设置往复的驱动件,来控制防雨机构5下降后在工字钢滑轨25的滑动下分别分离至两侧,以免遮挡基坑2下方的升降机构18上移至建筑物1屋顶。
[0019] 本实施例中,具体的,所述工字钢滑轨25至少设有六根;两个所述的防雨天窗6分别为镜像的半圆形,所述防雨天窗6包括底部的基板9以及固定在基板9顶部的若干拼装板10,若干所述的拼装板10一侧设有凸块13,且另一侧设有与凸块13吻合的凹块12,并通过凸块13和凹块12拼接而成,所述拼装板10的顶部还设有若干防滑块14。
[0020] 本实施例中,具体的,两个所述的半圆形防雨天窗6构成圆形,且两个防雨天窗6接触部分别为凸块13和凹块12,所述凸块13的顶部固定有Z字形第二密封条17,两个所述的防雨天窗6的接触部的凹块12与凸块13以及第二密封条17卡接。
[0021] 本实施例中,具体的,所述建筑物1顶部固定有若干围设基坑2的弧形第一密封条16,若干所述的第一密封条16构成环形,且内环面延伸至基坑2上方与防雨天窗6边缘抵接;
其中第一密封条16的一端带有166度的弧度,另一端通过铆钉固定在建筑物1屋
顶,当防雨天窗6升至基坑2的顶部时与第一密封条16的弧形一端抵接,并使其整体角度回到约180度,以此紧密贴合做到密封。
[0022] 本实施例中,具体的,所述升降机构18包括保护箱19、伺服电机20、刚性链21、牛腿22、平台支撑架23和升降平台24;所述保护箱19设有四个,均固定连接在基坑2内部的四个建筑支撑架4的向心一侧,一端延伸至基坑2顶部且两端垂直于地面;所述伺服电机20设有四个,并分别固定在四个所述的保护箱19向心一侧;所述刚性链21设有四个,并分别通过一端与伺服电机20输出端传动连接,另一端分别滑动连接在四个所述的保护箱19内;所述牛腿22设有四个,分别与四个所述的刚性链21一处固定连接,且四个所述的牛腿22一端均朝向基坑2的轴心;所述平台支撑架23通过底部的外围与四个所述的牛腿22另一端固定连接;
所述升降平台24固定连接在平台支撑架23顶部。
[0023] 本实施例中,具体的,若干所述的垫块11的高度从一侧至另一侧呈递增趋势,且两个所述的防雨天窗6呈倾斜角度。
[0024] 本实施例中,具体的,若干所述的基坑2至少设有四个,若干所述的停机位26至少设有四个。
[0025] 工作原理:初始状态是升降平台24在底层待命,防雨天窗6封闭是工作常态,执行飞行任务是由指挥中心控制将飞机从停机位26托盘上移动到升降平台24上,由升降平台24载着无人机上升到楼顶(同步在升降平台24到达楼顶前,防雨机构5打开),飞机起飞后,升降平台24落回停机层,空托盘移动到原始停机位26,防雨机构5关闭。飞机降落前,由指挥中心控制升降平台24上升到楼顶(同步在升降平台24到达楼顶前,防雨机构5打开),无人机降落到升降平台24上跟随升降平台24落回停机层,结束一个存取机过程,乘机人员在楼顶上下乘员;防雨机构5工作时,通过蜗轮丝杆升降机15传动,使防雨天窗6上升或下移,上移时防雨天窗6顶部与建筑物1顶部齐平,并抵接住第一密封条16,做到密封防雨,下移时,防雨天窗6下降至建筑物1内顶部的下方,通过其他驱动件使两个天窗支撑架8在工字钢滑轨25的滑动下离心分离,直至没有遮挡住基坑2,两个防雨天窗6在闭合时,之间的第二密封条17会填满凸块13和凹块12之间的孔隙,做到密封防
升降机构18工作时,四个伺服电机20分别传动刚性链21,刚性链21一端在保护箱
19内经过导向上下移动,并带动共同连接的平台支撑架23在基坑2内上下移动,同时带动升降平台24上下移动,升降平台24升移至建筑物1顶部时,与建筑物1的顶部平齐。
[0026]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