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层建筑的顶层结构

申请号 CN202310435122.2 申请日 2023-04-21 公开(公告)号 CN116427532A 公开(公告)日 2023-07-14
申请人 中国建筑第二工程局有限公司; 发明人 白玉晶; 方驰; 张阳; 黄俊; 郝旭东; 马悦驰; 王睿; 岑万雄; 李鑫; 张满江红;
摘要 本 申请 公开了一种超 高层建筑 的顶层结构,涉及建筑工程的领域,可以解决 现有技术 中超高层建筑建造停机坪之后 水 箱 箱体 的结构尺寸受限的问题。超高层建筑的顶层结构包括顶板、多个建造于所述顶板的顶部的 电梯 房和 支撑 于多个所述电梯房顶部的停机坪,多个所述电梯房间隔布置,所述顶层结构还包括调谐液体阻尼器,所述调谐液体阻尼器包括连接于所述顶板的第一水箱箱体,所述第一水箱箱体位于所述顶板与所述停机坪之间,所述顶层结构还包括连接于所述顶板的第二水箱箱体,所述第一水箱箱体和所述第二水箱箱体通过引 流管 道连通。
权利要求

1.一种超高层建筑的顶层结构,包括顶板、多个建造于所述顶板的顶部的电梯房和支撑于多个所述电梯房顶部的停机坪,多个所述电梯房间隔布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顶层结构还包括调谐液体阻尼器,所述调谐液体阻尼器包括连接于所述顶板的第一箱体,所述第一水箱箱体位于所述顶板与所述停机坪之间,所述顶层结构还包括连接于所述顶板的第二水箱箱体,所述第一水箱箱体和所述第二水箱箱体通过引流管道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顶层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水箱箱体的顶壁一体成型于所述停机坪,所述第一水箱箱体的一个侧壁一体成型于所述电梯房的一个侧壁,所述第一水箱箱体的另一侧壁一体成型于所述第二水箱箱体的一个侧壁,所述引流管道开设于所述第一水箱箱体和所述第二水箱箱体共同的侧壁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顶层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水箱箱体的顶壁一体成型于所述停机坪,所述第二水箱箱体的底壁低于所述第一水箱箱体的底壁,所述引流管道的底壁与所述第一水箱箱体的底壁平齐。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顶层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水箱箱体的外侧壁连接有用于观测所述第二水箱箱体内水的液位的液位管道,所述液位管道的两端分别连通所述第二水箱箱体的腔室,且该两端沿所述第二水箱箱体的高度方向依次布置。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顶层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梯房为两个,所述第一水箱箱体位于两个所述电梯房之间,所述第二水箱箱体位于两个所述电梯房之间虚拟连线的一侧。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顶层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水箱箱体、所述第二水箱箱体和所述停机坪均为混凝土结构。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顶层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水箱箱体的顶壁开设有走线通孔,所述走线通孔贯穿所述停机坪。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顶层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水箱箱体和所述第二水箱箱体均为长方体结构,所述第一水箱箱体的长*宽*高为14*7.8*6.15m,所述引流管道的尺寸为30*30cm。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顶层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水箱箱体内的水的液位高度为4.11m。

说明书全文

高层建筑的顶层结构

技术领域

[0001] 本申请涉及建筑工程的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超高层建筑的顶层结构。

背景技术

[0002] 超高层建筑也被称为摩天大楼。这类建筑物通常用于商业、办公、住宅等用途,其设计和建造需要考虑到各种因素,如结构强度、抗性、地震防御、消防安全、节能环保等。近年来,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城市化的加速推进,越来越多的超高层建筑相继涌现,成为城市发展的新亮点。
[0003] 超高层建筑的顶层建造有调谐液体阻尼器,调谐液体阻尼器主要由箱体和多个固定于水箱箱体内腔的桨柱构成,水箱箱体一般由混凝土材料建造,桨柱一般采用钢结构,其中水箱箱体内水即可以配合水箱箱体的结构起到阻尼减振的效果,也可以作为消防用水。
[0004] 中国专利文献(公开号为:CN114922427A)公开了TLD浆柱结构及其与主体结构连接牢固的一体化施工方法,该浆柱结构包括一个或多个浆柱本体,多个浆柱本体平行间隔设置,浆柱本体为柱状结构件,浆柱本体的两端分别一体设置有锚接组件,锚接组件包括锚板和设置在锚板上的若干个锚筋,锚板和浆柱本体的端面相连,锚筋设置在锚板背离浆柱本体的板面上。锚板上形成安装孔位,一个锚筋焊接固定在安装孔位中。锚筋包括竖直部和与竖直部垂直的平直部,锚筋的平直部用以实现与水箱的焊接固定。
[0005] 由于城市交通拥堵、停车位有限,为了节省时间和节约有限的城市空间,在超高层建筑的屋顶建造停机坪,此外,屋顶建造停机坪也可以为某些特殊行业提供方便,比如医院、警察局等急救车辆或警车需要紧急出警时,可以直接从建筑物的屋顶起飞或降落;由于屋顶的空间有限,加之建造停机坪,导致上述水箱箱体的结构尺寸受限,储水量减小,不能满足最低的消防用水水量。发明内容
[0006] 为此,本申请提供一种超高层建筑的顶层结构,以解决现有技术中超高层建筑建造停机坪之后水箱箱体的结构尺寸受限的问题。
[0007]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8] 一种超高层建筑的顶层结构,包括顶板、多个建造于所述顶板的顶部的电梯房和支撑于多个所述电梯房顶部的停机坪,多个所述电梯房间隔布置,所述顶层结构还包括调谐液体阻尼器,所述调谐液体阻尼器包括连接于所述顶板的第一水箱箱体,所述第一水箱箱体位于所述顶板与所述停机坪之间,所述顶层结构还包括连接于所述顶板的第二水箱箱体,所述第一水箱箱体和所述第二水箱箱体通过引流管道连通。
[0009] 优选地,所述第一水箱箱体的顶壁一体成型于所述停机坪,所述第一水箱箱体的一个侧壁一体成型于所述电梯房的一个侧壁,所述第一水箱箱体的另一侧壁一体成型于所述第二水箱箱体的一个侧壁,所述引流管道开设于所述第一水箱箱体和所述第二水箱箱体共同的侧壁上。
[0010] 优选地,所述第二水箱箱体的顶壁一体成型于所述停机坪,所述第二水箱箱体的底壁低于所述第一水箱箱体的底壁,所述引流管道的底壁与所述第一水箱箱体的底壁平齐。
[0011] 优选地,,所述第二水箱箱体的外侧壁连接有用于观测所述第二水箱箱体内水的液位的液位管道,所述液位管道的两端分别连通所述第二水箱箱体的腔室,且该两端沿所述第二水箱箱体的高度方向依次布置。
[0012] 优选地,所述电梯房为两个,所述第一水箱箱体位于两个所述电梯房之间,所述第二水箱箱体位于两个所述电梯房之间虚拟连线的一侧。
[0013] 优选地,所述第一水箱箱体、所述第二水箱箱体和所述停机坪均为钢筋混凝土结构。
[0014] 优选地,所述第二水箱箱体的顶壁开设有走线通孔,所述走线通孔贯穿所述停机坪。
[0015] 优选地,所述第一水箱箱体和所述第二水箱箱体均为长方体结构,所述第一水箱箱体的长*宽*高为14*7.8*6.15m,所述引流管道的尺寸为30*30cm。
[0016] 优选地,所述第一水箱箱体内的水的液位高度为4.11m。
[0017] 本申请具有如下优点:
[0018] 停机坪建造在多个电梯房的顶部,多个电梯房对停机坪形成支撑,第一水箱箱体建造于顶板与停机坪之间,由于顶板与停机坪之间的空间有效,第一水箱箱体的高度设置受限于顶板与停机坪之间的高度,因此,再建造一个第二水箱箱体,将第二水箱箱体与第一水箱箱体连通,使第一水箱箱体减少的储水空间通过第二水箱箱体进行补偿,以保证最低的消防用水。
[0019] 第一水箱箱体和第二水箱箱体并不直接连通,即形成一个完整的储存空腔,而是通过引流管道连通两个水箱箱体的腔室,这是因为第一水箱箱体的结构(包括浆柱)以及尺寸设计需要满足设计标准,才能起到良好的减振效果,直接扩大第一水箱箱体的一个方向(如宽度方向、长度方向)的尺寸,将破坏第一水箱箱体原有的减振结构。附图说明
[0020] 为了更直观地说明现有技术以及本申请,下面给出几个示例性的附图。应当理解,附图中所示的具体形状、构造,通常不应视为实现本申请时的限定条件;例如,本领域技术人员基于本申请揭示的技术构思和示例性的附图,有能对某些单元(部件)的增/减/归属划分、具体形状、位置关系、连接方式、尺寸比例关系等容易作出常规的调整或进一步的优化。
[0021] 图1为本申请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超高层建筑的顶层结构的部分结构正视示意图;
[0022] 图2为图1结构中的俯视示意图;
[0023] 图3为图1结构中的部分侧视示意图;
[0024] 图4为本申请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超高层建筑的顶层结构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0025] 附图标记说明:
[0026] 1、超高层建筑;11、顶板;2、电梯房;3、停机坪;4、第一水箱箱体;41、引流管道;42、浆柱;5、第二水箱箱体;51、液位管道。

具体实施方式

[0027] 为了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申请,并不用于限定本申请。
[0028]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术语“内”、“外”指的是相应部件轮廓的内和外;术语“第一”、“第二”旨在区别指代的对象,术语“包括”、“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括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已明确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还可包含虽然并未明确列出的但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或者基于本申请构思进一步的优化方案所增加的步骤或单元。
[0029] 图2和图3中虚线表示遮挡的结构特征。
[0030] 本申请公开一种超高层建筑1的顶层结构,包括顶板11、多个建造于顶板11的顶部的电梯房2和支撑于多个电梯房2顶部的停机坪3,多个电梯房2间隔布置,其特征在于,顶层结构还包括调谐液体阻尼器,调谐液体阻尼器包括连接于顶板11的第一水箱箱体4,第一水箱箱体4位于顶板11与停机坪3之间,顶层结构还包括连接于顶板11的第二水箱箱体5,第一水箱箱体4和第二水箱箱体5通过引流管道41连通。
[0031] 停机坪3建造在多个电梯房2的顶部,多个电梯房2对停机坪3形成支撑,第一水箱箱体4建造于顶板11与停机坪3之间,由于顶板11与停机坪3之间的空间有效,第一水箱箱体4的高度设置受限于顶板11与停机坪3之间的高度,因此,再建造一个第二水箱箱体5,将第二水箱箱体5与第一水箱箱体4连通,使第一水箱箱体4减少的储水空间通过第二水箱箱体5进行补偿,以保证最低的消防用水。
[0032] 这里需要进一步强调的是,第一水箱箱体4和第二水箱箱体5并不直接连通,即形成一个完整的储存空腔,而是通过引流管道41连通两个水箱箱体的腔室,这是因为第一水箱箱体4的结构(包括浆柱42)以及尺寸设计需要满足设计标准,才能起到良好的减振效果,直接扩大第一水箱箱体4的一个方向(如宽度方向、长度方向)的尺寸,将破坏第一水箱箱体4原有的减振结构。
[0033] 第一水箱箱体4的顶壁一体成型于停机坪3,第一水箱箱体4的一个侧壁一体成型于电梯房2的一个侧壁,第一水箱箱体4的另一侧壁一体成型于第二水箱箱体5的一个侧壁,引流管道41开设于第一水箱箱体4和第二水箱箱体5共同的侧壁上。第一水箱箱体4的三个侧壁与建筑的其它建筑结构共用侧壁,一方面减少建筑成本,另一方面一体成型增加了结构强度,引流管道41为建造时预留的孔洞。
[0034] 其中,第一水箱箱体4、第二水箱箱体5和停机坪3均为钢筋混凝土结构。
[0035] 第二水箱箱体5的顶壁一体成型于停机坪3,第二水箱箱体5的底壁低于第一水箱箱体4的底壁,引流管道41的底壁与第一水箱箱体4的底壁平齐。为了进一步增加第二水箱箱体5的储水空间,可以在顶层开设有预留水池,在建造第二水箱箱体5时,使第二水箱箱体5的结构和预留水池连接在一起,即预留水池的水池空间也形成为第二水箱箱体5的腔室的一部分;这里需要说明的是,第二水箱箱体5并不考虑减振的功能,仅起到储水的功能,因此,可以在空间结构允许的情况下增加尺寸,以增加储水水量。
[0036] 第二水箱箱体5的外侧壁连接有用于观测第二水箱箱体5内水的液位的液位管道51,液位管道51的两端分别连通第二水箱箱体5的腔室,且该两端沿第二水箱箱体5的高度方向依次布置。液位管道51为透明或半透明的,这样,人可以从外部通过液位管道51的液位得出第二水箱箱体5内水的液位,进而得出第一水箱箱体4内水的液位,以判断是否需要向第二水箱箱体5内补充水。
[0037] 电梯房2为两个,第一水箱箱体4位于两个电梯房2之间,第二水箱箱体5位于两个电梯房2之间虚拟连线的一侧。
[0038] 第二水箱箱体5的顶壁开设有走线通孔,走线通孔贯穿停机坪3。
[0039] 第一水箱箱体4和第二水箱箱体5均为长方体结构,第一水箱箱体4的长*宽*高为14*7.8*6.15m,引流管道41的尺寸为30*30cm。第一水箱箱体4的长*宽*高的尺寸比例为固定值(即14:7.8:6.15),根据实际的建造环境,设计不同尺寸的第一水箱箱体4,引流管道41的尺寸尽量小,以免影响第一水箱箱体4的减振结构。
[0040] 第一水箱箱体4内的水的液位高度为4.11m。第一水箱箱体4内的水的液位高度动态维持在4.11m的高度。
[0041] 其中,在消防用水中,连通第一水箱箱体4的消防管道以及给第一水箱箱体4补水的进水管道未在图中示出。
[0042] 以上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这些未明确写出的实施例,也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0043] 上文中通过一般性说明及具体实施例对本申请作了较为具体和详细的描述。应当理解,基于本申请的技术构思,还可以对这些具体实施例作出若干常规的调整或进一步的创新;但只要未脱离本申请的技术构思,这些常规的调整或进一步的创新得到的技术方案也同样落入本申请的权利要求保护范围。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