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三维针雕式无人机起降平台及使用方法

申请号 CN202010251606.8 申请日 2020-04-01 公开(公告)号 CN111196372A 公开(公告)日 2020-05-26
申请人 国网冀北电力有限公司唐山供电公司;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发明人 郭晨晨; 杨曼祎; 郭小天; 申贝贝; 杨帆; 范江涛; 李毅; 王晓博; 李萌; 刘竹; 周恩泽;
摘要 本 发明 涉及一种三维针雕式无人机 起降平台 及使用方法,属于无人机起降飞行技术领域。技术方案:起降平台(1)的内部设有 定位 板(5)和连接板(4),定位板剩余的一边与起降平台剩余的一个侧面内壁之间设有空隙,两者通过定位 螺栓 (6)连接; 支撑 板(11)、定位板(5)和连接板上分别设有多个均匀布置的调节孔一、调节孔二(9)和调节孔三(10),中心线相互重合的一组调节孔一、调节孔二和调节孔三形成一个调节棒放置区,每个调节棒放置区内均设有一个调节棒(3)。本发明可以实现 水 平起降,安装及拆除便捷,根据无人机的大小可以自由拼接实现不同大小的平台;采用了数根调节棒进行地面辅助,随时随地实现无人机水平起降。
权利要求

1.一种三维针雕式无人机起降平台,其特征在于:包含起降平台(1)、平仪(2)、调节棒(3)、连接板(4)、定位板(5)、定位螺栓(6)和支撑板(11),起降平台(1)为中空的长方体结构,底部为支撑板(11);起降平台(1)的内部设有定位板(5)和连接板(4),定位板(5)、连接板(4)和支撑板(11)相互平行设置;定位板(5)和连接板(4)均为矩形板,起降平台(1)三个侧面的内壁上均设有卡槽二(8),定位板的三边分别卡设在相应的卡槽二内,定位板剩余的一边与起降平台(1)剩余的一个侧面内壁之间设有空隙,并且两者通过定位螺栓(6)连接;
起降平台(1)四个侧面的内壁上均设有卡槽一(7),连接板的四边分别卡设在相应的卡槽一内;支撑板(11)、定位板(5)和连接板(4)上分别设有多个均匀布置的调节孔一、调节孔二(9)和调节孔三(10),中心线相互重合的一组调节孔一、调节孔二(9)和调节孔三(10)形成一个调节棒放置区,调节棒放置区为多个,每个调节棒放置区内均设有一个调节棒(3),调节棒(3)的外径小于调节孔二(9)、调节孔三(10)和调节孔一的内径;调节棒(3)的上端位于定位板(5)和连接板(4)上方的起降平台(1)内,调节棒(3)的下端伸出起降平台(1)底部外面;起降平台(1)的上表面设有水平仪(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三维针雕式无人机起降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棒(3)的两端均设有凸起,凸起的最大外径大于调节孔一、调节孔二和调节孔三的内径。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三维针雕式无人机起降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平仪的数量为两个,分别设置在起降平台(1)上表面相对的两个边上,且分别与两个边平行。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三维针雕式无人机起降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板的宽度与连接板的宽度相同,定位板的长度小于连接板的长度。
5.一种三维针雕式无人机起降平台的使用方法,采用上述权利要求1-4所限定的起降平台,其特征在于包含如下步骤:
将起降平台放置于地面,调节棒放置区内的调节棒根据地面的凹凸不平,自动调整适应地面;当起降平台(1)上表面的水平仪显示水平时,顺时针旋转定位螺栓,使定位板向外移动,定位板与起降平台剩余的一个侧面内壁之间的空隙减小,连接板(4)和支撑板(11)固定不动,调节孔二分别与调节孔一和调节孔三错位,调节棒与定位板(5)、连接板(4)和支撑板(11)之间形成作用,即可固定调节棒;当调节棒固定好后,调节棒对起降平台产生支撑力,使起降平台固定不动,即可实现起降平台水平;使用完毕时,逆时针旋转定位螺栓,定位板向内移动,调节棒与定位板(5)、连接板(4)和支撑板(11)之间的作用力消失,调节棒放置区内的调节棒松动,恢复原位。

说明书全文

一种三维针雕式无人机起降平台及使用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三维针雕式无人机起降平台及使用方法,属于无人机起降飞行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0002] 随着无人机的发展,无人机已成为航拍、户外作业的重要工具,在无人机户外作业中,自然条件复杂,尤其是起降过程中,地面存有异物和土坑等凹凸不平现象,极易在起飞和降落过程中出现倾倒的现象,造成无人机机翼损坏,严重的导致无人机机身整体损坏。

发明内容

[0003] 本发明提供一种三维针雕式无人机起降平台及使用方法,该平台采用了三维针雕塑和定位螺栓调节的方法,实现平台平,避免无人机在起降过程中,由于地面凹凸不平造成的无人机倾覆事故,为无人机起降提供水平、稳定的起降场所,解决了背景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0004]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三维针雕式无人机起降平台,包含起降平台、水平仪、调节棒、连接板、定位板、定位螺栓和支撑板,起降平台为中空的长方体结构,底部为支撑板;起降平台的内部设有定位板和连接板,定位板、连接板和支撑板相互平行设置;定位板和连接板均为矩形板,起降平台三个侧面的内壁上均设有卡槽二,定位板的三边分别卡设在相应的卡槽二内,定位板剩余的一边与起降平台剩余的一个侧面内壁之间设有空隙,并且两者通过定位螺栓连接;起降平台四个侧面的内壁上均设有卡槽一,连接板的四边分别卡设在相应的卡槽一内;支撑板、定位板和连接板上分别设有多个均匀布置的调节孔一、调节孔二和调节孔三,中心线相互重合的一组调节孔一、调节孔二和调节孔三形成一个调节棒放置区,调节棒放置区为多个,每个调节棒放置区内均设有一个调节棒,调节棒的外径小于调节孔二、调节孔三和调节孔一的内径;调节棒的上端位于定位板和连接板上方的起降平台内,调节棒的下端伸出起降平台底部外面;起降平台的上表面设有水平仪。
[0005] 所述调节棒的两端均设有凸起,凸起的最大外径大于调节孔一、调节孔二和调节孔三的内径,防止调节棒脱出。
[0006] 所述水平仪的数量为两个,分别设置在起降平台上表面相对的两个边上,且分别与两个边平行。
[0007] 所述定位板的宽度与连接板的宽度相同,定位板的长度小于连接板的长度。
[0008] 所述定位板剩余的一边设有螺纹孔,该边与起降平台剩余的一个侧面内壁之间设有空隙,定位螺栓贯穿起降平台剩余的一个侧面后穿过该螺纹孔,将定位板与起降平台连接。
[0009] 所述定位板、连接板和支撑板可以是从上至下依次平行设置,也可以是连接板、定位板和支撑板从上至下依次平行设置;上述两种结构均是通过下述方式实现调节棒的固定:旋紧定位螺栓,使定位板向外移动,定位板与起降平台剩余的一个侧面内壁之间的空隙减小,连接板和支撑板固定不动,调节孔二分别与调节孔一和调节孔三错位,调节棒分别与定位板、连接板和支撑板之间形成作用,从而固定调节棒;但是上述两种结构产生的调节棒与定位板之间的作用力的受力点不同,第二种结构调节棒固定效果更好。
[0010] 一种三维针雕式无人机起降平台的使用方法,采用上述起降平台,包含如下步骤:将起降平台放置于地面,调节棒放置区内的调节棒根据地面的凹凸不平,自动调整适应地面;当起降平台上表面的水平仪显示水平时,顺时针旋转定位螺栓,使定位板向外移动,定位板与起降平台剩余的一个侧面内壁之间的空隙减小,连接板和支撑板固定不动,调节孔二分别与调节孔一和调节孔三错位,调节棒与定位板、连接板和支撑板之间形成作用力,即可固定调节棒;当调节棒固定好后,调节棒对起降平台产生支撑力,使起降平台固定不动,即可实现起降平台水平;使用完毕时,逆时针旋转定位螺栓,定位板向内移动,调节棒与定位板、连接板和支撑板之间的作用力消失,调节棒放置区内的调节棒松动,恢复原位。
[0011] 所述水平仪为公知公用的设备,在市场上均有出售。
[0012]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可以实现水平起降,重量轻,方便存放与携带;而且安装及拆除便捷,根据无人机的大小可以自由拼接实现不同大小的平台;采用了数根针雕(调节棒)进行地面辅助,随时随地实现无人机水平起降。还具有结构简单、成本低廉、易于加工制作的特点,具有广泛的推广前景。附图说明
[0013] 图1为本发明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发明调节棒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剖视图;
图4为本发明固定板结构示意图;
图中:起降平台1、水平仪2、调节棒3、连接板4、定位板5、定位螺栓6、卡槽一7、卡槽二8、调节孔二9、调节孔三10、支撑板11。

具体实施方式

[0014] 以下结合附图,通过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说明。
[0015] 参照附图1、2、3、4,一种三维针雕式无人机起降平台,包含起降平台1、水平仪2、调节棒3、连接板4、定位板5、定位螺栓6和支撑板11,起降平台1为中空的长方体结构,底部为支撑板11;起降平台1的内部设有定位板5和连接板4,定位板5、连接板4和支撑板11相互平行设置;定位板5和连接板4均为矩形板,起降平台1三个侧面的内壁上均设有卡槽二8,定位板的三边分别卡设在相应的卡槽二内,定位板剩余的一边与起降平台1剩余的一个侧面内壁之间设有空隙,并且两者通过定位螺栓6连接;起降平台1四个侧面的内壁上均设有卡槽一7,连接板的四边分别卡设在相应的卡槽一内;支撑板11、定位板5和连接板4上分别设有多个均匀布置的调节孔一、调节孔二9和调节孔三10,中心线相互重合的一组调节孔一、调节孔二9和调节孔三10形成一个调节棒放置区,调节棒放置区为多个,每个调节棒放置区内均设有一个调节棒3,调节棒3的外径小于调节孔二9、调节孔三10和调节孔一的内径;调节棒3的上端位于定位板5和连接板4上方的起降平台1内,调节棒3的下端伸出起降平台1底部外面;起降平台1的上表面设有水平仪2。
[0016] 所述调节棒3的两端均设有凸起,凸起的最大外径大于调节孔一、调节孔二和调节孔三的内径,防止调节棒脱出。
[0017] 所述水平仪的数量为两个,分别设置在起降平台1上表面相对的两个边上,且分别与两个边平行。
[0018] 所述定位板的宽度与连接板的宽度相同,定位板的长度小于连接板的长度。
[0019] 所述定位板剩余的一边设有螺纹孔,该边与起降平台剩余的一个侧面内壁之间设有空隙,定位螺栓贯穿起降平台剩余的一个侧面后穿过该螺纹孔,将定位板与起降平台连接。
[0020] 一种三维针雕式无人机起降平台的使用方法,采用上述起降平台,包含如下步骤:将起降平台放置于地面,调节棒放置区内的调节棒根据地面的凹凸不平,自动调整适应地面;当起降平台1上表面的水平仪显示水平时,顺时针旋转定位螺栓,使定位板向外移动,定位板与起降平台剩余的一个侧面内壁之间的空隙减小,连接板4和支撑板11固定不动,调节孔二分别与调节孔一和调节孔三错位,调节棒与定位板5、连接板4和支撑板11之间形成作用力,即可固定调节棒;当调节棒固定好后,调节棒对起降平台产生支撑力,使起降平台固定不动,即可实现起降平台水平;使用完毕时,逆时针旋转定位螺栓,定位板向内移动,调节棒与定位板5、连接板4和支撑板11之间的作用力消失,调节棒放置区内的调节棒松动,恢复原位。
[0021] 实施例一,参照附图2、3,起降平台为50*50cm大小,调节棒为1600根,定位板、连接板和支撑板从上至下依次平行设置;使用时,将起降平台放置于地面,调节棒放置区内的调节棒根据地面的凹凸不平,自动调整适应地面;当起降平台1上表面的水平仪显示水平时,顺时针旋转定位螺栓,使定位板向外移动,定位板与起降平台剩余的一个侧面内壁之间的空隙减小,连接板4和支撑板11固定不动,调节孔二分别与调节孔一和调节孔三错位,调节棒与定位板5、连接板4和支撑板11之间形成作用力,作用力的受力点在调节棒的同一侧,从而实现调节棒的固定;当调节棒固定好后,调节棒对起降平台产生支撑力,使起降平台固定不动,即可实现起降平台水平;使用完毕时,逆时针旋转定位螺栓,定位板向内移动,调节棒与定位板5、连接板4和支撑板11之间的作用力消失,调节棒放置区内的调节棒松动,恢复原位。
[0022] 实施例二,起降平台为50*50cm大小,调节棒为1600根,连接板、定位板和支撑板从上至下依次平行设置;使用时,将起降平台放置于地面,调节棒放置区内的调节棒根据地面的凹凸不平,自动调整适应地面;当起降平台1上表面的水平仪显示水平时,顺时针旋转定位螺栓,使定位板向外移动,定位板与起降平台剩余的一个侧面内壁之间的空隙减小,连接板4和支撑板11固定不动,调节孔二分别与调节孔一和调节孔三错位,调节棒与定位板5、连接板4和支撑板11之间形成作用力,调节棒与连接板4和支撑板11之间形成的作用力的受力点在调节棒的同一侧,调节棒与定位板5之间形成的作用力的受力点在调节棒的另一侧,从而实现调节棒的固定;当调节棒固定好后,调节棒对起降平台产生支撑力,使起降平台固定不动,即可实现起降平台水平;使用完毕时,逆时针旋转定位螺栓,定位板向内移动,调节棒与定位板5、连接板4和支撑板11之间的作用力消失,调节棒放置区内的调节棒松动,恢复原位。
[0023] 附图1中“H”字型为无人机起降标志。
[0024] 本发明采用了三维针雕塑和定位螺栓调节的方法,通过设计调节棒,实现了无人机水平起飞的目的,解决了野外无人机起降地地面存在异物、凹凸不平的问题。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