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站台和火车间隙的连接装置

申请号 CN201810695611.0 申请日 2018-06-29 公开(公告)号 CN109080644A 公开(公告)日 2018-12-25
申请人 滁州浦镇铁路车辆修造有限责任公司; 发明人 洪保; 辛茂林;
摘要 本 发明 提供一种用于站台和火车间隙的连接装置,涉及交通安全连接装备领域,包括连接板,连接板通过电动 转轴 安装在固定底座上,固定底座的右端固定安装在站台的右 侧壁 上,固定底座的上端设置有红外线发射器,火车的侧壁上安装有火车车 门 ,火车车门上设置有红外线接收板,连接板的右下端设置有 支撑 板,支撑板安装在收放仓中,支撑板的下端设置有滑 块 ,收放仓内部下端设置有轨道。本发明通过在站台和火车之间的空隙安装连接板,使得行人可以通过连接板到达车厢,通过红外线发射器和红外线接收板的配合,无需人工操作便可自动打开连接板,本发明解决了站台和火车之间由于空隙的存在而使乘客上车不方便的问题,结构简单。
权利要求

1.一种用于站台和火车间隙的连接装置,包括连接板(4),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接板(4)通过电动转轴(3)安装在固定底座(2)上,固定底座(2)的右端固定安装在站台(1)的右侧壁上,所述固定底座(2)的上端设置有红外线发射器(5),所述站台(1)的右侧停放有火车(6),火车的侧壁上安装有火车车(7),火车车门(7)上设置有红外线接收板(8),所述连接板(4)的右下端设置有支撑板(9),所述支撑板(9)安装在收放仓(10)中,所述支撑板(9)的下端设置有滑(11),所述收放仓(10)内部下端设置有轨道(12),所述收放仓(10)的上端设置有驱动电机(1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站台和火车间隙的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板(4)的和火车车门(7)下端处于同一平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站台和火车间隙的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板(4)的右端设置有磁条(14),所述火车车门(7)的下方平设置有圆柱形槽(15),圆柱形槽(15)的底部安装有控制驱动电机(13)的拉开关(16),所述圆柱形槽(15)沿轴向位置设置有弹簧(17),弹簧(17)的右端固定在圆柱形槽(15)的底部,弹簧(17)的左端设置有圆形磁片(18),圆形磁片(18)的中心位置和拉力开关(16)开关之间通过一根细线(19)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站台和火车间隙的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磁条(14)与圆形磁片(18)的相互吸引力大于弹簧(17)的弹力。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站台和火车间隙的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磁条(14)的横截面为凹形,所述连接板(4)的右端设置有插块(20),插块(20)的中间位置设置有圆孔(21),所述磁条(14)的上端面内侧设置有螺纹槽(22),磁条(14)下端面均设置有螺孔(23),所述螺孔(23)、圆孔(21)和螺纹槽(22)之间通过螺杆(24)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站台和火车间隙的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圆孔(21)和螺孔(23)到连接板(4)右端的距离相同。

说明书全文

一种用于站台和火车间隙的连接装置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交通安全连接装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站台和火车间隙的连接装置。

背景技术

[0002] 随着我国轨道交通的快速发展,火车车站站台系统越来越被广泛应用。在轨道交通建设中,为了保证列车的行车安全,在轨道与站台之间留有适当的安全间隙,防止列车在运行过程中因横向和竖向晃动,震动,摇摆等造成车体与站台边缘发生刮蹭,故列车到达车站后列车与站台间存在缝隙虽然有的车站站台边缘已安装防踏空橡胶条,但是仍留有一定的间隙,而缝隙大小按照2008年施行的《城市轨道交通工程项目建设标准》,站台边缘与静止车辆(车门处)之间的安全间隙,直线站台宜为80mm-100mm,曲线站台应不大于180mm,且列车地板和站台地面的高度差大约在100-150mm左右。
[0003] 由于缝隙的存在使得乘客上下车必须跨过此缝隙,稍有不慎或因上下乘客拥挤,很容易使乘客踏入缝隙或被绊脚,给乘客造成很大不便,特别是对于老人和孩子。同时许多乘客在上下列车时不小心会把手机、钥匙等掉进此缝隙,给自身带来不便的同时也影响安全运营。

发明内容

[0004]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站台和火车间隙的连接装置,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0005] 本发明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用于站台和火车间隙的连接装置,包括连接板,其特征在于:
[0006] 所述连接板通过电动转轴安装在固定底座上,固定底座的右端固定安装在站台的右侧壁上,所述固定底座的上端设置有红外线发射器,所述站台的右侧停放有火车,火车的侧壁上安装有火车车门,火车车门上设置有红外线接收板,所述连接板的右下端设置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安装在收放仓中,所述支撑板的下端设置有滑,所述收放仓内部下端设置有轨道,所述收放仓的上端设置有驱动电机。通过连接板的设置是为了连接站台和火车之间的空隙,通过红外线发射器和红外线接收板的配合来控制电动转轴的转动,支撑板的设置是为了支撑在连接板的下端,使整个结构稳定,通过滑块在轨道上滑动,来使得支撑板在收放仓中的伸缩。
[0007] 优选的,所述连接板的和火车车门下端处于同一平面。保证乘客进入车厢是在一个平面上,使腿脚不便的人更加容易上车,同时也方便行李箱的拉动。
[0008] 优选的,所述连接板的右端设置有磁条,所述火车车门的下方水平设置有圆柱形槽,圆柱形槽的底部安装有控制驱动电机的拉开关,所述圆柱形槽沿轴向位置设置有弹簧,弹簧的右端固定在圆柱形槽的底部,弹簧的左端设置有圆形磁片,圆形磁片的中心位置和拉力开关开关之间通过一根细线连接。通过磁条和圆形磁片的设置,当火车到达站台时,磁条和圆形磁片之间产生一个力,拉动拉力开关,驱动电机将会工作,带动支撑板从收放仓中移出,直到抵在连接板的下端。
[0009] 优选的,所述磁条与圆形磁片的相互吸引力大于弹簧的弹力。保证能够拉动拉力开关。
[0010] 优选的,所述磁条的横截面为凹形,所述连接板的右端设置有插块,插块的中间位置设置有圆孔,所述磁条的上端面内侧设置有螺纹槽,磁条下端面均设置有螺孔,所述螺孔、圆孔和螺纹槽之间通过螺杆连接。将磁条设置成和连接板可拆卸结构,方便磁条消磁时的替换,将螺孔设置在磁条下端面,保证上端面是一个平滑的表面,不会出现螺丝帽,影响行人通行。
[0011] 优选的,所述圆孔和螺孔到连接板右端的距离相同。可以将磁条紧紧的卡在连接板的右端,通过一根螺杆的固定,就可以保证不会发生相对位移。
[0012]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0013] 本发明通过在站台和火车之间的空隙安装连接板,使得行人可以通过连接板到达车厢,通过红外线发射器和红外线接收板的配合,无需人工操作便可自动打开连接板,磁条和圆形磁片的设置使得支撑板能够第一时间打开,本发明解决了站台和火车之间由于空隙的存在而使乘客上车不方便的问题,特别是老人和孩子有很大的帮助,结构简单。附图说明
[0014]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0015] 图2为本发明的图1中A放大示意图;
[0016] 图3为本发明的磁条示意图;
[0017] 附图标记:1-站台;2-固定底座;3-电动转轴;4-连接板;5-红外线发射器;6-火车;7-火车车门;8-红外线接收板;9-支撑板;10-收放仓;11-滑块;12-轨道;13-驱动电机;14-磁条;15-圆柱形槽;16-拉力开关;17-弹簧;18-圆形磁片;19-细线;20-插块;21-圆孔;22-螺纹槽;23-螺孔;24-螺杆。

具体实施方式

[0018] 为了使本发明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和附图,进一步阐述本发明,但下述实施例仅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全部。基于实施方式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0019] 下面结合附图描述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
[0020] 如图1-3所示,一种用于站台和火车间隙的连接装置,包括连接板4,连接板4通过电动转轴3安装在固定底座2上,固定底座2的右端固定安装在站台1的右侧壁上,固定底座2的上端设置有红外线发射器5,站台1的右侧停放有火车6,火车的侧壁上安装有火车车门7,火车车门7上设置有红外线接收板8,连接板4的右下端设置有支撑板9,支撑板9安装在收放仓10中,支撑板9的下端设置有滑块11,收放仓10内部下端设置有轨道12,收放仓10的上端设置有驱动电机13。
[0021] 连接板4的右端设置有磁条14,火车车门7的下方水平设置有圆柱形槽15,圆柱形槽15的底部安装有控制驱动电机13的拉力开关16,圆柱形槽15沿轴向位置设置有弹簧17,弹簧17的右端固定在圆柱形槽15的底部,弹簧17的左端设置有圆形磁片18,圆形磁片18的中心位置和拉力开关16开关之间通过一根细线19连接。磁条14的横截面为凹形,连接板4的右端设置有插块20,插块20的中间位置设置有圆孔21,磁条14的上端面内侧设置有螺纹槽22,磁条14下端面均设置有螺孔23,螺孔23、圆孔21和螺纹槽22之间通过螺杆24连接。
[0022] 当火车行驶到站台位置时,红外线发射器5照射在红外线接收板8上,使得电动转轴3转动,带动连接板4转动到水平位置后,连接板4右端的磁条14和圆形磁片18之间产生一个力,拉动拉力开关16,驱动电机13工作,带使得支撑板9从收放仓10中移出,直到抵在连接板4的下端,乘客便可踩着连接板4进入车厢。
[0023]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0024]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发明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仅为本发明的优选例,并不用来限制本发明,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发明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发明范围内。本发明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