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公交登乘系统用的平登乘设备的登乘方法

申请号 CN201510652114.9 申请日 2015-10-10 公开(公告)号 CN105220625B 公开(公告)日 2020-08-04
申请人 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 发明人 张斌; 赵建新; 黄慰忠;
摘要 一种智能公交登乘系统用的 水 平登乘设备的登乘方法,在公交车停靠在站台边缘后,水平登乘设备检测公交车 门 与站台之间的距离,并计算登乘平台的推出速度,保证登乘平台随着站台屏蔽门的开启同步推出,使登乘平台 覆盖 公交车与站台之间的间隙,辅助乘客进出公交车。本 发明 避免了司机主观判断车辆与站台间隙所带来的 风 险,减少了站台与公交车门之间间隙过大带来的安全隐患,提高公交上下客效率,保证人流密集情况下公交上下客安全,可广泛适用于各大城市的公共交通车站。
权利要求

1.一种智能公交登乘系统用的平登乘设备的登乘方法,其特征在于,包含以下步骤:
当水平登乘设备中的信号感应设备感应到公交车上的车感应装置时,水平登乘设备中的距离感应器计算登乘平台的推出速度,并将计算结果发送给传动控制设备;
当水平登乘设备中的信号感应设备接收到公交车上的车门启闭信号发射装置发射的车门开启信号时,随着站台上的屏蔽门的开启,传动控制设备按照计算得到的推出速度驱动滚轮转动,将登乘平台同步推出,当屏蔽门完全开启时,登乘平台也完全推出;
当水平登乘设备中的信号感应设备接收到公交车上的车门启闭信号发射装置发射的车门启闭信号时,随着站台上的屏蔽门的关闭,传动控制设备驱动滚轮转动,将登乘平台收回。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公交登乘系统用的水平登乘设备的登乘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距离感应器计算登乘平台的推出速度V:
V=(L-L0)/T,其中,L是距离感应器检测到的公交车门与站台之间的距离,L0是登乘平台与公交车门之间的缓冲距离,T是站台上的屏蔽门的开启时长。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公交登乘系统用的水平登乘设备的登乘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水平登乘设备中的信号感应设备感应到公交车上的车门感应装置时,信号感应设备发送信号给传动控制设备,传动控制设备发送信号给站台上的站台控制模,准备上下客。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公交登乘系统用的水平登乘设备的登乘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水平登乘设备中的信号感应设备接收到公交车上的车门启闭信号发射装置发射的车门开启信号时,信号感应设备发送信号给传动控制设备,传动控制设备发送信号给站台上的站台控制模块,站台控制模块控制屏蔽门开启。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公交登乘系统用的水平登乘设备的登乘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水平登乘设备中的信号感应设备接收到公交车上的车门启闭信号发射装置发射的车门启闭信号时,信号感应设备发送信号给传动控制设备,传动控制设备发送信号给站台上的站台控制模块,站台控制模块控制屏蔽门关闭。

说明书全文

一种智能公交登乘系统用的平登乘设备的登乘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智能公交登乘系统用的水平登乘设备的登乘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随着快速公交在各大城市逐渐普及,越来越多的市民开始乘坐快速公交出行。在车站,快速公交采用先买票后上车、车辆地板与站台同一高度登乘的方式,这种类似轨道交通的运营方式提高了市民上下公交车的效率,减少了公交车停靠站台的时间,使得快速公交比常规公交运行速度更快,成为快速公交一大特色。
[0003] 然而,和轨道交通不一样的是,快速公交停靠站台时,存在车与站台之间间隙较大的问题,一般设计认为超过25cm,该间隙即具有一定的安全隐患。该问题主要由以下三方面因素导致:1、快速公交的停靠主要由司机判断划线和对齐,不同的司机、不同的站台条件以及不同的时段判断不一致。经已运营的成都二环快速公交现场统计,普遍在10 40cm波~动,而轨道交通有固定的轨道,停靠时距离站台的空隙较小,且间隙基本稳定,因此轨道交通不存在上述问题。2、站台与道路边线无法完全贴合,在山区城市,由于道路弯道较多,直线段较少,除了尽量将站台选在大半径曲线段上,设计还会将站台“拉直”处理,做成直线站台,但是这样做就会导致站台直线与道路的曲线不能完全贴合,这样车辆停靠站台时,要求停靠在25cm内,司机将会遇到更大的挑战。
[0004] 车辆与站台的间隙过大将存在以下四个方面的问题:1、客流集中时,上下客拥挤,人无法观察和判断脚下情况,易引发踩踏;2、有老年人和小孩时,需要辅助;3、残疾人无法顺利登乘,需要公交车提供金属搭板,辅助轮椅上下;4、间隙过大时,登乘时间明显变长,影响公交运营效率。

发明内容

[0005] 本发明提供一种智能公交登乘系统用的水平登乘设备的登乘方法,利用水平登乘设备辅助乘客进出公交车,避免了司机主观判断车辆与站台间隙所带来的险,减少了站台与公交车门之间间隙过大带来的安全隐患,提高公交上下客效率,保证人流密集情况下公交上下客安全,可广泛适用于各大城市的公共交通车站。
[0006]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智能公交登乘系统用的水平登乘设备的登乘方法,包含以下步骤:
[0007] 当水平登乘设备中的信号感应设备感应到公交车上的车门感应装置时,水平登乘设备中的距离感应器计算登乘平台的推出速度,并将计算结果发送给传动控制设备;
[0008] 当水平登乘设备中的信号感应设备接收到公交车上的车门启闭信号发射装置发射的车门开启信号时,随着站台上的屏蔽门的开启,传动控制设备按照计算得到的推出速度驱动滚轮转动,将登乘平台同步推出,当屏蔽门完全开启时,登乘平台也完全推出;
[0009] 当水平登乘设备中的信号感应设备接收到公交车上的车门启闭信号发射装置发射的车门启闭信号时,随着站台上的屏蔽门的关闭,传动控制设备驱动滚轮转动,将登乘平台收回。
[0010] 所述的距离感应器计算登乘平台的推出速度V:
[0011] V=(L-L0)/T,其中,L是距离感应器检测到的公交车门与站台之间的距离,L0是登乘平台与公交车门之间的缓冲距离,T是站台上的屏蔽门的开启时长。
[0012] 当水平登乘设备中的信号感应设备感应到公交车上的车门感应装置时,信号感应设备发送信号给传动控制设备,传动控制设备发送信号给站台上的站台控制模,准备上下客。
[0013] 当水平登乘设备中的信号感应设备接收到公交车上的车门启闭信号发射装置发射的车门开启信号时,信号感应设备发送信号给传动控制设备,传动控制设备发送信号给站台上的站台控制模块,站台控制模块控制屏蔽门开启。
[0014] 当水平登乘设备中的信号感应设备接收到公交车上的车门启闭信号发射装置发射的车门启闭信号时,信号感应设备发送信号给传动控制设备,传动控制设备发送信号给站台上的站台控制模块,站台控制模块控制屏蔽门关闭。
[0015] 本发明利用水平登乘设备辅助乘客进出公交车,避免了司机主观判断车辆与站台间隙所带来的风险,减少了站台与公交车门之间间隙过大带来的安全隐患,提高公交上下客效率,保证人流密集情况下公交上下客安全,可广泛适用于各大城市的公共交通车站。附图说明
[0016] 图1是本发明提供的智能公交登乘系统的框图
[0017] 图2是本发明提供的智能公交登乘系统用的水平登乘设备的侧视图。
[0018] 图3是本发明提供的智能公交登乘系统用的水平登乘设备的主视图。
[0019] 图4是本发明提供的智能公交登乘系统用的水平登乘设备的俯视图。
[0020] 图5是本发明提供的智能公交登乘系统用的水平登乘设备的登乘方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1] 以下根据图1~图5,具体说明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
[0022] 如图1所示,本发明提供一种智能公交登乘系统,包含:
[0023] 若干公交车1,所有的公交车沿着指定线路运行,所述的公交车1上设置信号发射模块101;
[0024] 若干站台2,所有的站台沿着公交车的运行线路设置,所述的站台上设置站台控制模块201和与站台控制模块201电性连接的屏蔽门模块202;
[0025] 水平登乘设备3,其设置在站台2上,位于屏蔽门模块202下方,并电性连接站台控制模块201,该水平登乘设备3的宽度大于屏蔽门模块202的宽度。
[0026] 所述的信号发射模块101包含车门启闭信号发射装置,以及设置在公交车车门处的车门感应装置。
[0027] 如图2~图4所示,所述的屏蔽门模块202设置在站台边缘,其包含:设置在地面的固定搭板2022和设置在固定搭板2022上的屏蔽门2021,所述的屏蔽门2021与站台控制模块201电性连接。
[0028] 如图2~图4所示,所述的水平登乘设备3包含:
[0029] 登乘平台305,其设置在固定搭板2022下方,可以伸缩;
[0030] 控制模块,其机械连接登乘平台305,并电性连接站台上的站台控制模块201,该控制模块控制登乘平台进行伸缩;
[0031] 感应模块,其电性连接控制模块,该感应模块接收公交车上信号发射模块101的信号,并将信号发送给控制模块;
[0032] 保护模块,其保护水平登乘设备并延长水平登乘设备的寿命。
[0033] 所述的控制模块包含:
[0034] 滚轮304,其设置在登乘平台305下方,可以带动登乘平台305移动;
[0035] 传动控制设备303,其电性连接滚轮304和站台上的站台控制模块201,驱动滚轮304运动。
[0036] 所述的信号感应模块包含:
[0037] 距离感应器301,其设置在水平登乘设备3上面对公交车的一侧,并电性连接传动控制设备303,计算公交车门与站台之间的距离和登乘平台305的推出速度,并将数据传输给传动控制设备303;
[0038] 信号感应设备302,其电性连接传动控制设备303,该信号感应设备302接收公交车上信号发射模块101发送的信号,将相应的信号传输给传动控制设备303。
[0039] 所述的信号感应模块还包含:设置在登乘平台305下方的荷载感应器(图中未显示),用于感应登乘平台上的荷载变化和上下客时长,将数据通过传动控制设备303传输到站台控制模块201,用于分析并预警上下客流量。
[0040] 所述的保护模块包含:
[0041] 泥刷保护装置306,其设置在水平登乘设备3上面对公交车的一侧,分别接触登乘平台305的上下表面;
[0042] 防撞橡胶垫,其设置在水平登乘设备3上面对公交车的一侧。
[0043] 所述的保护模块还包含:
[0044] 密封胶(图中未显示),其设置在登乘平台305的四周,确保登乘平台上的雨水不会进入控制模块和信号感应模块;
[0045] 排水设施(图中未显示),其用于将密封硅胶挡下来的水排出。
[0046] 所述的智能公交登乘系统的工作原理如下:
[0047] 1、公交车1进站,当公交车1到达站台2时,水平登乘设备3的感应模块中的信号感应设备302感应到公交车车门处的车门感应装置,公交车的车门与站台2的屏蔽门2021大致对齐,信号感应设备302发送信号给传动控制设备303,传动控制设备303发送信号给站台上的站台控制模块201,准备上下客;
[0048] 2、水平登乘设备3的感应模块中的距离感应器301检测公交车门与站台之间的距离,并根据屏蔽门2021的开启时长,计算登乘平台305的推出速度V:V=(L-L0)/T,其中,L是公交车门与站台之间的距离,L0是登乘平台与公交车门之间的缓冲距离,T是屏蔽门开启时长,距离感应器301将计算得到的推出速度数据传输给传动控制设备303;
[0049] 3、当公交车司机打开公交车门时,公交车上的车门启闭信号发射装置发射车门开启信号,水平登乘设备3的感应模块中的信号感应设备302接收到车门开启信号后,发送信号给传动控制设备303,传动控制设备303发送信号给站台上的站台控制模块201,站台控制模块201控制屏蔽门2021开启,同时传动控制设备303按照计算得到的推出速度V驱动滚轮304转动,将登乘平台305推出,当屏蔽门2021完全开启时,登乘平台305也完全推出;
[0050] 4、登乘平台205完全推出后,传动控制设备303发送信号给站台上的站台控制模块201,站台控制模块201广播提示乘客上下客注意间隙,等待乘客上下车;
[0051] 5、当公交车司机关闭公交车门,且车门完全关闭后,公交车上的车门启闭信号发射装置发射车门关闭信号,水平登乘设备3的感应模块中的信号感应设备302接收到车门关闭信号后,发送信号给传动控制设备303,传动控制设备303发送信号给站台上的站台控制模块201,站台控制模块201控制屏蔽门2021关闭,同时传动控制设备303驱动滚轮304转动,快速将登乘平台305收回,等待下一辆公交车进站。
[0052] 如图5所示,所述的水平登乘设备3的登乘方法包含以下步骤:
[0053] 步骤S1、信号感应设备判断是否感应到公交车上的车门感应装置,若是,进行步骤S2;
[0054] 步骤S2、信号感应设备发送信号给传动控制设备,传动控制设备发送信号给站台上的站台控制模块,准备上下客;
[0055] 步骤S3、距离感应器计算登乘平台的推出速度V,并将计算结果发送给传动控制设备;
[0056] V=(L-L0)/T,其中,L是距离感应器检测到的公交车门与站台之间的距离,L0是登乘平台与公交车门之间的缓冲距离,T是屏蔽门开启时长;
[0057] 步骤S4、信号感应设备判断是否接收到公交车上的车门启闭信号发射装置发射的车门开启信号,若是,进行步骤S5;
[0058] 步骤S5、信号感应设备发送信号给传动控制设备,传动控制设备发送信号给站台上的站台控制模块,站台控制模块控制屏蔽门开启,同时传动控制设备按照计算得到的推出速度V驱动滚轮转动,将登乘平台推出,当屏蔽门完全开启时,登乘平台也完全推出;
[0059] 步骤S6、登乘平台完全推出后,传动控制设备发送信号给站台上的站台控制模块,等待乘客上下车;
[0060] 步骤S7、信号感应设备判断是否接收到公交车上的车门启闭信号发射装置发射的车门关闭信号,若是,进行步骤S8;
[0061] 步骤S8、信号感应设备发送信号给传动控制设备,传动控制设备发送信号给站台上的站台控制模块,站台控制模块控制屏蔽门关闭,同时传动控制设备驱动滚轮转动,快速将登乘平台收回,返回步骤S1。
[0062] 公交车停靠站台时,本发明可以判断公交车车门与站台的距离,以此判断推出登乘平台的距离,并与安全屏蔽门的开启和关闭结合,同步推出和收回登乘平台,乘客通过该登乘平台水平进出公交车辆,以此避免了司机主观判断间隙所带来的风险,减少了站台与公交车门之间间隙过大带来的安全隐患,提高公交上下客效率,避免乘客踩空,保证人流密集情况下公交上下客安全,公交车辆驶离时,关闭站台屏蔽门的同时,自动收回登乘平台,不影响公交车辆运行,本发明可广泛适用于各大城市的公共交通车站。
[0063] 尽管本发明的内容已经通过上述优选实施例作了详细介绍,但应当认识到上述的描述不应被认为是对本发明的限制。在本领域技术人员阅读了上述内容后,对于本发明的多种修改和替代都将是显而易见的。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来限定。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