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体落架拆除方法

申请号 CN202311613144.X 申请日 2023-11-29 公开(公告)号 CN117431871A 公开(公告)日 2024-01-23
申请人 中国建筑第二工程局有限公司; 发明人 翟广军; 王永生; 张法荣; 张松; 肖凯琦; 詹志虎; 逯爱婷;
摘要 本 发明 公开了整体落架拆除方法,涉及整体落架施工技术领域。包括如下步骤:浇筑梁体 混凝土 前,顶板 钢 筋绑扎时,按设计 位置 安装预埋件,且确保 定位 精确;凿除侵入贝雷梁 水 平投影范围内的扶梯井外墙,待 支架 拆除完毕后等强恢复至原状。将下放区域对应范围的场地填筑砂袋进行平整;待梁体施工完成后,先拆除 翼缘板 外侧模、侧模区域模板及钢管支架;安装整体落架装置、落架限位装置,进行预紧试吊;砂箱卸载,拆除砂箱、横向连接系、钢管支墩,凿除条形 基础 。本发明的拆除方法,降低了对结构的影响,采用分阶段循环的方式进行支架拆除,减少了对结构的破坏,保证了结构的 稳定性 ;整体落架拆除方法产生的废弃物少,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
权利要求

1.整体落架拆除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S1:浇筑梁体混凝土前,顶板筋绑扎时,按设计位置安装预埋件,且确保定位精确;
S2:凿除侵入贝雷梁平投影范围内的扶梯井外墙,待支架拆除完毕后等强恢复至原状,将下放区域对应范围的场地填筑砂袋进行平整;
S3:待梁体施工完成后,先拆除翼缘板外侧模、侧模区域模板及钢管支架;
S4:安装整体落架装置、落架限位装置,进行预紧试吊;
S5:砂箱卸载,拆除砂箱、横向连接系、钢管支墩,凿除条形基础
S6:启动下放装置,将贝雷梁支架上部结构整体下放至地面后分组拆解外运退场;
S7:拆除钢吊带、下放装置,将其倒用至边跨,参照上述S1‑S7的主跨落架步骤,利用其对边跨贝雷梁支架进行整体落架拆除作业,完成全桥支架拆除施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整体落架拆除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整体落架在进行拆除前的场地准备具体如下:
①施工前,完成正线桥横桥向两侧承轨层建筑结构满堂式支架拆除,叉车具备通行进场作业条件;
②对拆除作业场地及周边环境进行详细调查,确认拆除作业区范围内无障碍物,作业场地范围内轨道交通工程、临近输电线路设施采取合理可靠的安全防护措施;
③整体落架下放区域水平投影面轮廓线外10m范围内划分安全警戒区,设置安全警戒线并安排专人值守,设置安全警示标志和隔离设施,并对影响拆除作业的临时用电、消防管线进行迁移。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整体落架拆除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翼缘板外侧模、侧模区域模板及钢管支架的拆除条件如下:
侧模拆除时混凝土强度应达到设计强度的80%以上;底模拆除时混凝土强度必须达到设计强度的100%且预应工程施工完毕后方可拆除;混凝土内部开始降温以前严禁拆模,梁体混凝土芯部与表层、箱内与箱外、表层与环境温差大于15℃时严禁拆模。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整体落架拆除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翼缘板外侧模、侧模区域模板及钢管支架的拆除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31:支架拆除前准备;
S311:对梁柱式支架现浇平台进行拆除前的全面仔细检查;
S312:清除架体上的材料、工具、杂物及作业面的障碍物;
S313:拆除前,仔细检查架体各部位连接构造、加固件的设置、节点连接等,当发现有加强杆件缺少或立杆悬空等情况时,必须对架体先行加固后方可拆除;
S32:模板拆除;
S321:侧模及翼缘板外侧模松开可调顶托,采用钢钎撬动模板进行拆除;
S33:支架拆除;
S331:依次拆除侧模扣件式钢管脚手架支撑、翼缘板外侧模承插型盘扣式钢管支架,先松开顶托;拆除立杆时,先抱牢立杆后再解开最后两个扣;拆除水平杆、斜杆时,先托住杆件中部,再解开端头扣,水平托举取下;
S332:拆下的模板、支架由跨中往墩端方向逐步转移外运出贝雷梁支架顶面。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整体落架拆除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翼缘板外侧模、侧模区域模板及钢管支架的拆除,遵循以下原则:
支架拆除原则:拆除时划分为多个作业区,针对每个作业区的拆除方式为先拆除上方支架,后拆除下方支架、按照架设时间倒序的顺序进行支架的拆除;当前作业区的支架拆除后,进行下一个作业区支架的拆除;
严格按照设计要求的顺序进行,支架拆除应从跨中和边支点向主墩依次拆除,其中,纵桥向要对称均衡的拆除,横桥向要同步拆除,按照上述方式分阶段循环进行支架拆除。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整体落架拆除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4中,安装整体落架装置的步骤包括:
S41:吊安装;
吊耳焊接时采用硬质隔离挡板立于吊耳设计位置与贝雷梁间,避免焊渣飞溅烧伤贝雷梁;焊缝均为焊缝,焊高10mm;
焊缝冷却到环境温度后,针对吊耳与主横梁间现场安装角焊缝每条均必须进行外观质量检测;
外观检测包括焊缝外观缺陷检查和焊缝几何尺寸测量;
S42:下放装置及吊带安装;
在设计位置采用人工配合塔吊安装下放装置;每处落架装置顺桥向布置2台螺旋式手动千斤顶,预埋钢板顶部沿千斤顶底座外侧面横、顺桥向通长焊接2cm厚、10cm高限位钢挡板,千斤顶上方按设计位置安装双拼钢分配梁。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整体落架拆除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42中,钢吊带分3节装配成整体,顶部与下放装置间、节间、底部与吊耳间均采用销轴连接,钢吊带一次接长装配成整体后过孔安装,钢吊带采用桥上汽车吊进行定位、安装、接长,吊挂绑钢吊带用钢丝绳的安全系数不小于6倍;吊点选择在距钢吊带端部0.3倍处;现场施工时采用三吊点式同步平吊,起吊高度到达0.3~0.5m后,检查钢吊带是否平稳后起主钩,观察钢吊带尾部配合副钩,起吊时必须使吊钩中心与钢吊带重心重合,吊起后钢吊带呈完全竖直平稳状态时缓缓放入预埋孔洞中,过孔过程注意避免碰撞剐蹭孔壁;
吊挂上千斤顶起顶就位后,在吊带支座与预埋件间垫上钢板后再周圈满焊焊接固定吊带支座,以防止混凝土浇筑过程造成预埋件偏位,消除板面高差,插上销轴,使吊带最后作用在吊带支座上。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整体落架拆除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4中,安装落架限位装置时,梁柱式支架搭设过程中,主横梁上严格按照施工设计焊接贝雷梁横桥向限位挡板;整体落架前,必须仔细检查限位挡板焊缝质量、牢固情况、工作状态等,确保贝雷梁下弦杆被紧密限位、无松动现象;主跨边支撑点主横梁上未设置吊耳,落架前须将边支撑点主横梁悬挂在贝雷梁上,尤其注意该处限位挡板是否按专项施工方案要求设置,数量不足、存在质量缺陷时必须及时补设;严格按照施工设计要求,在边支点主横梁上采用[10型钢焊接落架限位装置,确保边支点每组贝雷梁均设置限位装置,牢固悬挂边支点主横梁。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整体落架拆除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4中,预紧试吊具体为:
待钢吊带安装完成后,在钢吊带与下放装置分配梁销孔间插上销轴,利用下放装置千斤顶进行起顶,单个吊带受到起顶力为20t;持荷停留观察1h,如无异常,进入下一道工序;
预紧试吊完毕,确保吊带最后作用在吊带支座上。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整体落架拆除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5中,拆除砂箱、横向连接系、钢管支墩、条形基础的具体步骤为:
S51:底模脱模;
先断开两墩顶连接处贝雷梁,墩顶抄垫模板与支架上模板断开连接;卸载时,开启砂箱漏砂孔,缓慢均衡卸载,同一排钢管支墩砂箱中的石英砂通过漏砂孔流出砂箱筒体,桥面千斤顶同步缓慢回缩,使砂箱顶主横梁及贝雷梁均匀、整体下落,完成底模与梁底脱离;底模脱模完毕,确保吊带最后作用在吊带支座上;
S52:拆除砂箱;
再将千斤顶同步缓慢起顶,使整个贝雷梁连同主横梁固定于梁底,给砂箱拆除留出一定的操作空间,先拆除两边支撑点砂箱,再拆除两中支撑点砂箱;砂箱拆除完毕,确保吊带最后作用在吊带支座上;
S53:拆除钢管支墩;
采用气割拆除钢管支墩间横向连接系后,采用气割从钢管支墩底部割除与支墩预埋件连接,割除前先采用叉车配合倒链扶稳钢管立柱,防止突然失稳而造成安全事故,割除后逐根缓慢朝砂袋方向放倒钢管支墩,外运退场;
S54:凿除条形基础;
采用人工手持镐将条形基础破碎成混凝土,清运出场;清理场地残余杂物,为整体下落贝雷梁提供良好场地条件;条形基础凿除完毕后,在主跨落架范围内的顶板上平整满铺一层木模板,以减小整体落架过程中贝雷梁接触顶板时产生的冲击影响,对顶板已完工程结构进行妥善成品保护。

说明书全文

整体落架拆除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整体落架施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整体落架拆除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近年来,随着建筑、桥梁等工程结构的不断发展和创新,施工过程中对结构的安全性和稳定性要求越来越高。为了满足这些需求,工程师们需要研究和应用新的技术和方法
来提高结构拆除的效率和安全性。
[0003] 传统的结构拆除方法通常包括手工拆除、机械拆除和爆破拆除等。然而,这些方法存在一些问题。例如,手工拆除效率低、劳动强度大、安全险高;机械拆除虽然速度快、效率高,但设备成本昂贵且可能对周围环境造成破坏;爆破拆除则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和环
保问题。因此,寻找一种既能保证拆除效率又能降低安全风险的新型结构拆除方法显得尤
为重要。
[0004] 经检索,中国专利申请号为CN201610427760.X的专利,公开了一种支架整体落架施工方法,涉及桥梁领域,现浇箱梁包括梁面、梁底和墩身,支架模板包括砂箱、分配梁、贝雷梁和腿,该支架整体落架施工方法包括:开孔步骤:在梁面上开设通孔;安装卸落设备
步骤:卸落设备包括吊带、收放机构和控制机构,将收放机构安装在梁面上,且靠近通孔设
置,吊带穿过通孔吊住主横梁;分离支架模板步骤:拆除砂箱和牛腿,吊带吊住支架模板使
其悬空;以及拆卸支架模板步骤:收放机构连续回缩下放吊带,支架模板缓慢下落至作业高
度后,拆卸支架模板。上述专利中的整体落架施工方法存在以下不足:拆除时不能很好的保
护已有结构,降低对结构的破坏性,还有待改进。

发明内容

[0005]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整体落架拆除方法。
[0006]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整体落架拆除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浇筑梁体混凝土前,顶板筋绑扎时,按设计位置安装预埋件,且确保定位
确;
S2:凿除侵入贝雷梁平投影范围内的扶梯井外墙,待支架拆除完毕后等强恢复
至原状。将下放区域对应范围的场地填筑砂袋进行平整;
S3:待梁体施工完成后,先拆除翼缘板外侧模、侧模区域模板及钢管支架;
S4:安装整体落架装置、落架限位装置,进行预紧试吊;
S5:砂箱卸载,拆除砂箱、横向连接系、钢管支墩,凿除条形基础
S6:启动下放装置,将贝雷梁支架上部结构整体下放至地面后分组拆解外运退场;
S7:拆除钢吊带、下放装置,将其倒用至边跨,参照上述S1‑S7的主跨落架步骤,利
用其对边跨贝雷梁支架进行整体落架拆除作业,完成全桥支架拆除施工。
[0007] 优选的:整体落架在进行拆除前的场地准备具体如下:①施工前,完成正线桥横桥向两侧承轨层建筑结构满堂式支架拆除,叉车具备通
行进场作业条件;
②对拆除作业场地及周边环境进行详细调查,确认拆除作业区范围内无障碍物,
作业场地范围内轨道交通工程、临近输电线路设施采取合理可靠的安全防护措施;
③整体落架下放区域水平投影面轮廓线外10m范围内划分安全警戒区,设置安全
警戒线并安排专人值守,设置安全警示标志和隔离设施,并对影响拆除作业的临时用电、消
防管线进行迁移。
[0008] 优选的:翼缘板外侧模、侧模区域模板及钢管支架的拆除条件如下:侧模拆除时混凝土强度应达到设计强度的80%以上;底模拆除时混凝土强度必须
达到设计强度的100%且预应工程施工完毕后方可拆除;混凝土内部开始降温以前严禁拆
模。梁体混凝土芯部与表层、箱内与箱外、表层与环境温差大于15℃时严禁拆模
[0009] 优选的:翼缘板外侧模、侧模区域模板及钢管支架的拆除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31:支架拆除前准备;
S311:对梁柱式支架现浇平台进行拆除前的全面仔细检查;
S312:清除架体上的材料、工具、杂物及作业面的障碍物;
S313:拆除前,仔细检查架体各部位连接构造、加固件的设置、节点连接等,当发现
有加强杆件缺少或立杆悬空等情况时,必须对架体先行加固后方可拆除;
S32:模板拆除;
S321:侧模及翼缘板外侧模松开可调顶托,采用钢钎撬动模板进行拆除;
S33:支架拆除;
S331:依次拆除侧模扣件式钢管脚手架支撑、翼缘板外侧模承插型盘扣式钢管支
架,先松开顶托;拆除立杆时,先抱牢立杆后再解开最后两个扣;拆除水平杆、斜杆时,先托住杆件中部,再解开端头扣,水平托举取下;
S332:拆下的模板、支架由跨中往墩端方向逐步转移外运出贝雷梁支架顶面。
[0010] 优选的:翼缘板外侧模、侧模区域模板及钢管支架的拆除,遵循以下原则:支架拆除原则:拆除时划分为多个作业区,针对每个作业区的拆除方式为先拆除
上方支架,后拆除下方支架、按照架设时间倒序的顺序进行支架的拆除;当前作业区的支架
拆除后,进行下一个作业区支架的拆除;
严格按照设计要求的顺序进行,支架拆除应从跨中和边支点向主墩依次拆除,其
中,纵桥向要对称均衡的拆除,横桥向要同步拆除,按照上述方式分阶段循环进行支架拆
除。
[0011] 优选的:S4中,安装整体落架装置的步骤包括:S41:吊安装;
吊耳焊接时采用硬质隔离挡板立于吊耳设计位置与贝雷梁间,避免焊渣飞溅烧伤
贝雷梁;焊缝均为焊缝,焊高10mm;
焊缝冷却到环境温度后,针对吊耳与主横梁间现场安装角焊缝每条均必须进行外
质量检测;
外观检测包括焊缝外观缺陷检查和焊缝几何尺寸测量;
S42:下放装置及吊带安装;
在设计位置采用人工配合塔吊安装下放装置;每处落架装置顺桥向布置2台螺旋
式手动千斤顶,预埋钢板顶部沿千斤顶底座外侧面横、顺桥向通长焊接2cm厚、10cm高限位
钢挡板,千斤顶上方按设计位置安装双拼钢分配梁。
[0012] 优选的:S42中,钢吊带分3节装配成整体,顶部与下放装置间、节间、底部与吊耳间均采用销轴连接,钢吊带一次接长装配成整体后过孔安装,钢吊带采用桥上汽车吊进行定位、安装、接长,吊挂绑钢吊带用钢丝绳的安全系数不小于6倍;吊点选择在距钢吊带端部
0.3倍处;现场施工时采用三吊点式同步平吊,起吊高度到达0.3~0.5m后,检查钢吊带是否
平稳后起主钩,观察钢吊带尾部配合副钩,起吊时必须使吊钩中心与钢吊带重心重合,吊起
后钢吊带呈完全竖直平稳状态时缓缓放入预埋孔洞中,过孔过程注意避免碰撞剐蹭孔壁;
吊挂上千斤顶起顶就位后,在吊带支座与预埋件间垫上钢板后再周圈满焊焊接固
定吊带支座,以防止混凝土浇筑过程造成预埋件偏位,消除板面高差,插上销轴,使吊带最
后作用在吊带支座上。
[0013] 优选的:S4中,安装落架限位装置时,梁柱式支架搭设过程中,主横梁上严格按照施工设计焊接贝雷梁横桥向限位挡板;整体落架前,必须仔细检查限位挡板焊缝质量、牢固
情况、工作状态等,确保贝雷梁下弦杆被紧密限位、无松动现象;主跨边支撑点主横梁上未
设置吊耳,落架前须将边支撑点主横梁悬挂在贝雷梁上,尤其注意该处限位挡板是否按专
项施工方案要求设置,数量不足、存在质量缺陷时必须及时补设;严格按照施工设计要求,
在边支点主横梁上采用[10型钢焊接落架限位装置,确保边支点每组贝雷梁均设置限位装
置,牢固悬挂边支点主横梁。
[0014] 优选的:S4中,预紧试吊具体为:待钢吊带安装完成后,在钢吊带与下放装置分配梁销孔间插上销轴,利用下放装
置千斤顶进行起顶,单个吊带受到起顶力为20t;持荷停留观察1h,如无异常,进入下一道工序;预紧试吊完毕,确保吊带最后作用在吊带支座上。
[0015] 优选的:S5中,拆除砂箱、横向连接系、钢管支墩、条形基础的具体步骤为:S51:底模脱模;
先断开两墩顶连接处贝雷梁,墩顶抄垫模板与支架上模板断开连接;卸载时,开启
砂箱漏砂孔,缓慢均衡卸载,同一排钢管支墩砂箱中的石英砂通过漏砂孔流出砂箱筒体,桥
面千斤顶同步缓慢回缩,使砂箱顶主横梁及贝雷梁均匀、整体下落,完成底模与梁底脱离;
底模脱模完毕,确保吊带最后作用在吊带支座上;
S52:拆除砂箱;
再将千斤顶同步缓慢起顶,使整个贝雷梁连同主横梁固定于梁底,给砂箱拆除留
出一定的操作空间,先拆除两边支撑点砂箱,再拆除两中支撑点砂箱;砂箱拆除完毕,确保
吊带最后作用在吊带支座上;
S53:拆除钢管支墩;
采用气割拆除钢管支墩间横向连接系后,采用气割从钢管支墩底部割除与支墩预
埋件连接,割除前先采用叉车配合倒链扶稳钢管立柱,防止突然失稳而造成安全事故,割除
后逐根缓慢朝砂袋方向放倒钢管支墩,外运退场;
S54:凿除条形基础;
采用人工手持风镐将条形基础破碎成混凝土,清运出场;清理场地残余杂物,为
整体下落贝雷梁提供良好场地条件;条形基础凿除完毕后,在主跨落架范围内的顶板上平
整满铺一层木模板,以减小整体落架过程中贝雷梁接触顶板时产生的冲击影响,对顶板已
完工程结构进行妥善成品保护。
[0016]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1、本发明保障了施工效率:整体落架拆除方法可以一次性完成贝雷梁的拆除和清
理工作,大大节省了时间和人力物力成本;通过精确的定位和预紧试吊,确保了落架过程中
的安全性,降低了工人在高空作业的风险。
[0017] 2、本发明的拆除方法,降低了对结构的影响,采用分阶段循环的方式进行支架拆除,减少了对结构的破坏,保证了结构的稳定性;整体落架拆除方法产生的废弃物少,减少
了对环境的污染;同时,由于减少了人工搬运和清理的工作,也节省了大量的能源消耗。
[0018] 3、本发明的拆除方法适应性强,体落架拆除方法适用于各种类型的桥梁工程,具有广泛的适用性。
附图说明
[0019]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使得本申请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变得更明显。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例附图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
构成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发明提出的整体落架拆除方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0]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申请方案,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
本申请一部分的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
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
围。
[0021]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的说明书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
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申请的实施例。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
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
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0022] 在本申请中,术语“上”、“下”、“左”、“右”、“前”、“后”、“顶”、“底”、“内”、“外”、“中”、“竖直”、“水平”、“横向”、“纵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这些术语主要是为了更好地描述本申请及其实施例,并非用于限定所指示的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必须具有特定方位,或以特定方位进行构造和操作。
[0023] 并且,上述部分术语除了可以用于表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以外,还可能用于表示其他含义,例如术语“上”在某些情况下也可能用于表示某种依附关系或连接关系。对于本领
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这些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0024] 另外,术语“多个”的含义应为两个以及两个以上。
[0025]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申请。
[0026] 实施例1:整体落架拆除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浇筑梁体混凝土前,顶板钢筋绑扎时,按设计位置安装预埋件,且确保定位精
确;
S2:凿除侵入贝雷梁水平投影范围内的扶梯井外墙,待支架拆除完毕后等强恢复
至原状。将下放区域对应范围的场地填筑砂袋进行平整;
S3:待梁体施工完成后,先拆除翼缘板外侧模、侧模区域模板及钢管支架;
S4:安装整体落架装置、落架限位装置,进行预紧试吊;
S5:砂箱卸载,拆除砂箱、横向连接系、钢管支墩,凿除条形基础;
S6:启动下放装置,将贝雷梁支架上部结构整体下放至地面后分组拆解外运退场;
S7:拆除钢吊带、下放装置,将其倒用至边跨,参照上述S1‑S7的主跨落架步骤,利
用其对边跨贝雷梁支架进行整体落架拆除作业,完成全桥支架拆除施工。
[0027] 其中,所述整体落架在进行拆除前的场地准备具体如下:①施工前,完成正线桥横桥向两侧承轨层建筑结构满堂式支架拆除,叉车具备通
行进场作业条件;
②对拆除作业场地及周边环境进行详细调查,确认拆除作业区范围内无障碍物,
作业场地范围内轨道交通工程、临近输电线路设施采取合理可靠的安全防护措施;
③整体落架下放区域水平投影面轮廓线外10m范围内划分安全警戒区,设置安全
警戒线并安排专人值守,设置安全警示标志和隔离设施,并对影响拆除作业的临时用电、消
防管线进行迁移。
[0028] 其中,所述翼缘板外侧模、侧模区域模板及钢管支架的拆除条件如下:侧模拆除时混凝土强度应达到设计强度的80%以上;底模拆除时混凝土强度必须
达到设计强度的100%且预应力工程施工完毕后方可拆除;混凝土内部开始降温以前严禁拆
模。梁体混凝土芯部与表层、箱内与箱外、表层与环境温差大于15℃时严禁拆模。
[0029] 其中,所述翼缘板外侧模、侧模区域模板及钢管支架的拆除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31:支架拆除前准备;
S311:对梁柱式支架现浇平台进行拆除前的全面仔细检查;
S312:清除架体上的材料、工具、杂物及作业面的障碍物;
S313:拆除前,仔细检查架体各部位连接构造、加固件的设置、节点连接等,当发现
有加强杆件缺少或立杆悬空等情况时,必须对架体先行加固后方可拆除;
S32:模板拆除;
S321:侧模及翼缘板外侧模松开可调顶托,采用钢钎撬动模板进行拆除;
S33:支架拆除;
S331:依次拆除侧模扣件式钢管脚手架支撑、翼缘板外侧模承插型盘扣式钢管支
架,先松开顶托;拆除立杆时,先抱牢立杆后再解开最后两个扣;拆除水平杆、斜杆时,先托住杆件中部,再解开端头扣,水平托举取下;
S332:拆下的模板、支架由跨中往墩端方向逐步转移外运出贝雷梁支架顶面。
[0030] 其中,所述翼缘板外侧模、侧模区域模板及钢管支架的拆除,遵循以下原则:支架拆除原则:拆除时划分为多个作业区,针对每个作业区的拆除方式为先拆除
上方支架,后拆除下方支架、按照架设时间倒序的顺序进行支架的拆除;当前作业区的支架
拆除后,进行下一个作业区支架的拆除;
严格按照设计要求的顺序进行,支架拆除应从跨中和边支点向主墩依次拆除,其
中,纵桥向要对称均衡的拆除,横桥向要同步拆除,按照上述方式分阶段循环进行支架拆
除。
[0031] 其中,所述翼缘板外侧模、侧模区域模板及钢管支架在进行拆除时,遵循以下规则:
①模板拆除按照立模顺序逆向进行;模板吊卸时应轻提轻放,设置防晃绳减小晃
动,不得碰撞架体,严禁强拉硬拽;
②模板与混凝土脱离后,方可拆卸、吊运模板;严禁采用猛烈敲打、强扭等方法拆
除模板,严禁抛扔模板;
③拆除时逐块拆卸,不得成片松动、撬落或拉倒;拆除时尽量不碰撞混凝土,保证
其表面及棱角不受损伤;拆除的模板和支架宜分散堆放并及时清运;拆下的钢管、构配件
等,应成捆转运至地面,防止碰撞,严禁抛掷;严禁作业人员站在翼缘板边缘敲拆翼缘板外
侧模,严禁在同一垂直面上操作;
④拆杆和放杆时必须由2~3人协同操作,拆横杆时,应由站在中间的人将杆向下
传递,下方人员接到杆件并拿稳拿牢后,上方人员方可松手,严禁往下随意乱扔料具;
⑤拆下的钢管随拆、随清、随运,分类、分堆、分规格堆码整齐,覆盖防水彩条布,以
防雨后生锈,构配件分型号装箱妥善保管,及时检查、维修及保养。
[0032] 其中,所述S4中,安装整体落架装置的步骤包括:S41:吊耳安装;
吊耳焊接时采用硬质隔离挡板立于吊耳设计位置与贝雷梁间,避免焊渣飞溅烧伤
贝雷梁;焊缝均为角焊缝,焊高10mm;
焊缝冷却到环境温度后,针对吊耳与主横梁间现场安装角焊缝每条均必须进行外
观质量检测;
焊缝外观质量应符合《钢结构焊接规范》(GB 50661‑2011)表8.2.3三级焊缝外观
质量要求;外观检测采用目测方式,外观检测包括焊缝外观缺陷检查和焊缝几何尺寸测量,
裂纹的检查应辅以5倍放大镜并在合适的光照条件下进行,必要时可采用磁粉探伤或渗透
探伤;
S42:下放装置及吊带安装;
在设计位置采用人工配合塔吊安装下放装置;每处落架装置顺桥向布置2台QL50
型螺旋式手动千斤顶,预埋钢板顶部沿千斤顶底座外侧面横、顺桥向通长焊接2cm厚、10cm
高限位钢挡板,既确保千斤顶限位可靠也保证拿取方便,以防止下放过程中千斤顶意外失
稳倾覆;千斤顶上方按设计位置安装双拼钢分配梁;
钢吊带分3节装配成整体,顶部与下放装置间、节间、底部与吊耳间均采用80×
170mm销轴连接,钢吊带一次接长装配成整体后过孔安装,下落过程中无需再接长;钢吊带
采用桥上25t汽车吊进行定位、安装、接长,吊挂捆绑钢吊带用钢丝绳的安全系数不小于6
倍;吊点选择在距钢吊带端部0.3倍处,起吊时严禁单点起吊、斜吊;现场施工时采用三吊点式同步平吊,起吊高度到达0.3~0.5m后,检查钢吊带是否平稳后起主钩,观察钢吊带尾部
配合副钩,起吊时必须使吊钩中心与钢吊带重心重合,吊起后钢吊带呈完全竖直平稳状态
时缓缓放入预埋孔洞中,过孔过程注意避免碰撞剐蹭孔壁;
吊挂上千斤顶起顶就位后,在吊带支座与预埋件间垫上适当厚度的钢板后再周圈
满焊焊接固定吊带支座,以防止混凝土浇筑过程造成预埋件偏位等,消除板面高差,插上销
轴,使吊带最后作用在吊带支座上;
销轴及销孔均需磨光;所有吊带均采用Q345B钢,销轴材质为40Cr调质,σs=
735MPa。
[0033] 其中,所述S4中,安装落架限位装置时,梁柱式支架搭设过程中,主横梁上严格按照施工设计焊接贝雷梁横桥向限位挡板;整体落架前,必须仔细检查限位挡板焊缝质量、牢
固情况、工作状态等,确保贝雷梁下弦杆被紧密限位、无松动现象;主跨边支撑点主横梁上
未设置吊耳,落架前须将边支撑点主横梁悬挂在贝雷梁上,尤其注意该处限位挡板是否按
专项施工方案要求设置,数量不足、存在质量缺陷时必须及时补设;严格按照施工设计要
求,在边支点主横梁上采用[10型钢焊接落架限位装置,确保边支点每组贝雷梁均设置限位
装置,牢固悬挂边支点主横梁。
[0034] 其中,所述S4中,预紧试吊具体为:待钢吊带安装完成后,在钢吊带与下放装置分配梁销孔间插上销轴,利用下放装
置千斤顶进行起顶,单个吊带受到起顶力为20t;持荷停留观察1h,如无异常,进入下一道工序;预紧试吊完毕,确保吊带最后作用在吊带支座上。
[0035] 其中,所述S5中,拆除砂箱、横向连接系、钢管支墩、条形基础的具体步骤为:S51:底模脱模;
先断开两墩顶连接处贝雷梁,墩顶抄垫模板与支架上模板断开连接;卸载时,开启
砂箱漏砂孔,缓慢均衡卸载,同一排钢管支墩砂箱中的石英砂通过漏砂孔流出砂箱筒体,桥
面千斤顶同步缓慢回缩,使砂箱顶主横梁及贝雷梁均匀、整体下落,完成底模与梁底脱离;
底模脱模完毕,确保吊带最后作用在吊带支座上;
S52:拆除砂箱;
再将千斤顶同步缓慢起顶,使整个贝雷梁连同主横梁固定于梁底,给砂箱拆除留
出一定的操作空间,先拆除两边支撑点砂箱,再拆除两中支撑点砂箱;砂箱拆除完毕,确保
吊带最后作用在吊带支座上;
S53:拆除钢管支墩;
采用气割拆除钢管支墩间横向连接系后,采用气割从钢管支墩底部割除与支墩预
埋件连接,割除前先采用叉车配合倒链扶稳钢管立柱,防止突然失稳而造成安全事故,割除
后逐根缓慢朝砂袋方向放倒钢管支墩,外运退场;
S54:凿除条形基础;
采用人工手持风镐将条形基础破碎成混凝土块,清运出场;清理场地残余杂物,为
整体下落贝雷梁提供良好场地条件;条形基础凿除完毕后,在主跨落架范围内的顶板上平
整满铺一层木模板,以减小整体落架过程中贝雷梁接触顶板时产生的冲击影响,对顶板已
完工程结构进行妥善成品保护。
[0036] 其中,所述S6中,整体下落贝雷梁采用如下方法:通过桥面4处落架装置的钢吊带将主横梁以上贝雷梁支架体系悬吊在梁底,4处千
斤顶同步回缩稳步下落,每循环下落高度180mm,直至下落至地面进行拆除;
落架步骤如下:
初始状态:吊带上销轴作用在吊带支座上弧形槽,吊带支座通过销轴受力承重;
S61:千斤顶起顶,至吊带上销孔对准下放装置分配梁上销孔时,销紧分配梁处销
轴,此时下放装置分配梁通过销轴受力承重;解除吊带支座处销轴,上移至上一销孔处销
紧;
S62:千斤顶同步回缩,架体下落,至吊带上销轴作用在吊带支座上弧形槽时,解除
下放装置分配梁处销轴,此时吊带支座通过销轴受力承重,完成第一循环下落;
S63:重复循环上述步骤,将主横梁以上贝雷梁支架体系整体下放至地面进行拆
除;
落架过程中,始终保证吊带上销紧两个销轴,当一处销轴失效时(千斤顶失稳、销
轴断裂或吊带支座失效),另一处销轴能迅速进行支撑与保护,防止贝雷梁跌落,确保安全。
[0037] 其中,千斤顶操作及同步控制要求如下:①起顶前,检查千斤顶各构件是否具备正常良好运行条件、下放装置分配梁中心
支撑点处是否牢固,防止在起顶时因着力处损裂而产生危险。严格按照施工设计要求定位
千斤顶位置,根据下放装置分配梁中心支撑点确定千斤顶着力点位置,避免落架过程中、千
斤顶升降时意外倾倒。
[0038] ②在正式使用手摇式千斤顶前应空摇一次(试运转),由低到高,检查是否有卡住或异常现象,一切正常方可投入使用。
[0039] ③千斤顶必须放置平稳正直,起顶及回缩时必须使手摇式千斤顶顶盘全部面积与下放装置分配梁接触,以保证有足够的强度防止滑落。为防止千斤顶因受力产生漏滑,可在
千斤顶上下垫以坚固木料,但严禁采用粘有油污的木料或板作为衬垫
[0040] ④起顶前,扳正撑牙方向,确认各千斤顶手柄动作方向、角度范围内无障碍物,确保起顶过程顺畅,有利同步控制。
[0041] ⑤起顶时,先用手直接转动棘轮组,使升降套筒上升,直至顶盘与下放装置分配梁接触为止,然后插入手柄往返扳动即开始起重。
[0042] ⑥千斤顶最大行程200mm,每循环下落高度180mm,达到最大行程的90%,起顶时务必时刻关注钢吊带上销孔是否已与下放装置分配梁上销孔对正,即停止起顶,避免超行程
运转造成千斤顶损坏而产生危险。
[0043] ⑦起顶完毕,确认销轴完成转换且连接牢固,准备回缩时,先拔出手柄,将撑牙扳至下降方向,再插入手柄往返扳动,千斤顶升降套筒即逐渐下降。
[0044] ⑧整体落架体系共计4处落架装置、8台千斤顶同步进行,每处落架装置2台千斤顶并用,操作人员必须协调配合、步调一致,时刻关注彼此之间下放速度、行程大小是否一致。
听从指挥人员统一号令,桥上指挥人员务必与桥下监测人员保持实时密切联系,尽量缩小
各吊点同步高差,必须保证下落速度同步、负载均衡,避免偏载及摇晃。
[0045] 其中,整体下落贝雷梁时,遵循以下规则:①下放吊点共4个,下放作业时必须保持4个下放吊点同步作业,各吊点最大高差
不得大于10cm。
[0046] ②预紧试吊、底模脱模、拆除砂箱完毕后,均必须保证吊带最后作用在吊带支座上,避免千斤顶、下放装置分配梁长时间受力承重。
[0047] ③必须根据现场实际双拼主横梁位置确定预留孔道,防止因施工误差而引起预留孔道偏位。落架过程中时刻检查预留孔道是否通畅,避免钢吊带挤压碰撞孔壁,影响同步作
业。
[0048] ④整体落架过程中,安全警戒区内严禁站人。严禁任何人员穿行或在下方继续组织施工。地面监护人员必须履行职责,配备良好的通讯装置,发现异常及时联系桥面人员,
停止操作,待查明原因后方可继续落架。
[0049] ⑤于安全警戒区外醒目且方便拿取位置设置应急救援物资集中存放点,设专人看管。
[0050] 其中,所述S6中,进行地面分组拆解时:主横梁以上贝雷梁支架体系平稳下落至地面后,依次抽离底模、方木纵向分配梁、
工20b#型钢横向分配梁,外运退场;最后依次解开每组贝雷梁桁架横向支撑架、桁架螺栓
桁架销子,逐片采用叉车移运至高架站房站台层扶梯口;
在整体落架地面分组拆解施工范围附近平整场地上放置两根2m长工10#型钢作为
抄垫,以便叉车货叉叉入;将叉车货叉叉尖对准贝雷梁上弦杆与斜杆相交空洞处叉入,上升
货叉至与贝雷梁上弦杆顶紧后,方可解开该片贝雷梁上的支撑架、桁架螺栓、桁架销子,叉
起后缓慢放倒于型钢抄垫上,最大水平堆叠片数不宜超过6片。
[0051] 其中,所述S7中,边跨整体落架的具体方案如下:①在主跨落架期间,完成边跨支架设计位置处吊耳安装,以便工序紧密衔接;因吊
耳设计位置与两侧贝雷梁碰撞,焊接吊耳前拆除吊耳处贝雷梁之间的支撑架;
②因边跨较主跨体量小,预紧试吊时,单个吊带受到起顶力为10t。
[0052]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申请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
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