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利分类库 / 道路、铁路或桥梁的建筑 / 桥梁 / 拆桥的方法或设备 / 一种不停航、污染小的混凝土钢构桥模块化拆除方法

一种不停航、污染小的混凝土构桥模化拆除方法

申请号 CN202310704539.4 申请日 2023-06-14 公开(公告)号 CN116657516A 公开(公告)日 2023-08-29
申请人 中国二十冶集团有限公司; 发明人 张博; 成建军; 宋威; 亢晨阳; 王欣;
摘要 本 发明 涉旧有 桥梁 的拆除技术,具体是一种不停航、污染小的 混凝土 钢 构桥模 块 化拆除方法;包括根据桥梁信息,结合客观条件,选择合理的拆桥设备,划分桥梁的拆除分段及拆除顺序,建立 有限元分析 模型,模拟拆桥过程,开吊装孔及施工孔,对穿设在首块拆分段的两端吊装孔内的钢索施加预拉 力 ;采用切割机在桥梁分段 位置 突出部分切割出横桥向的 槽孔 ,绳锯在槽孔中,切割过程中切口处全程冲 水 降温,首块分段 切除 时在切口处垫 橡胶 垫,防止 变形 产生 挤压 ;拆除刚支座;拆除结束,现场恢复。本发明所提出的桥梁拆除方法,与传统方法相比,整个钢结构桥的拆除过程可控,安全系数高,整个拆除过程无污染,不会产生崩离的碎屑,也不会产生大量的扬尘。
权利要求

1.一种不停航、污染小的混凝土构桥模化拆除方法,其特征是:
步骤1、搜集旧桥建桥时的图纸、资料、施工方案、维修记录,综合分析桥梁建设、使用、维护过程中的信息;
步骤2、根据步骤1所取得的桥梁信息,结合客观条件,选择合理的拆桥设备,步骤2.1、初步划分桥梁的拆除分段及拆除顺序,初步分段尽可能采用建桥时的节段作为划分依据,并且首块拆除分段的侧面投影应呈倒梯形,从而一方面限制混凝土块向下的位移,另一方面便于向上吊起;
步骤3、根据桥梁信息及初步分段,建立有限元分析模型,模拟拆桥过程,检测拆除节段划分及拆桥顺序的合理性,即验证拆除过程中的应条件、应变条件是否满足要求,验证拆除过程中残余桥梁整体稳定性能否达标,同时检测拆除过程是否易于施工;
步骤4、根据步骤3的分析结果,优化分段设计及拆除顺序,进一步需兼顾安全性、经济性以及施工工期;
步骤5、根据步骤4的优化结果,调整有限元模型,验证优化分段及拆除顺序的合理性,如有问题,重复步骤4;直到获得最优化的拆桥分段及拆除顺序;
步骤6、拆除过程中需要临时占用航道的,需事先与外部单位协调临时封航事宜,办理相关手续,并发布公告;
步骤7、拆除准备事宜,清理桥面铺装、防撞系统、照明系统,固定临时防护装置,岸边引桥部分设置钢管架或者满堂架临时支撑,避免拆除过程中残桥因不对称受力而失稳;
步骤8、根据步骤5的结果,在待拆除桥梁上标识拆除段,开吊装孔及施工孔,设置监控点,测量并记录初始数据;
步骤9、对穿设在首块拆分段的混凝土两端吊装孔内的钢索施加预拉力;
步骤10、采用切割机在桥梁分段位置突出部分切割出横桥向的槽孔,绳锯在槽孔中临时固定,张紧,完成准备后开始切割,切割过程中切口处全程冲降温,首块分段切除时在切口处垫橡胶垫,防止变形产生挤压
步骤11、首块分段切割完成后,吊运至岸边安全地带,破碎后运出现场,桥梁上各监测点测量并记录应变、位移数值,与理论值对比,超出误差允许范围之外的需寻找原因并及时处理;
步骤12、按照计算确定的顺序从断点处向两侧依次拆除剩余混凝土节段,重复步骤9~
步骤11;
步骤13、拆除至钢构桥支座附近时,应保持支座两侧的重量差值在允许范围之内,当日收工时应保持刚支座两侧平衡;
步骤14、拆除刚支座,当刚支座的承台位于河中时,需搭设围堰,当刚支座为异型构造时,拆除过程需通过受力分析逐步核实后方可施工,受力分析时需对刚支座的整体拆分过程进行模拟,确定拆除过程的安全性,同时对拆除下来的结构进行吊装模拟,确定拆除结构是否稳定,吊点设置是否合理,施工时严格按照方案执行;
步骤15、拆除结束,现场恢复。

说明书全文

一种不停航、污染小的混凝土构桥模化拆除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桥梁施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旧有桥梁的拆除技术,具体是一种不停航、污染小的混凝土钢构桥模块化拆除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拆旧建新必然是未来城市建设的基调,旧有建筑物拆除时不可避免地会对城市运行造成负面影响。越来越多的桥梁跨越航道、保护区,当这些旧有桥梁不再适应城市发展,需要更新换代时,如何将旧桥拆除对航道、保护区的影响降到最低是当下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
[0003] 当前对旧有桥梁的拆除主要采用爆破或者机械凿除的方式进行,这些方式拆桥时通常不用考虑桥梁结构本身的安全性,而是将桥梁结构的关键受部位破坏,从而达到破坏并拆除桥梁的目的。但此方法对周边环境影响较大,施工时产生较大的噪音污染、粉尘污染而且还会对桥梁下方的域造成水污染,且施工期间如通航航道上船只无法绕行,将会对城市正常的生产生活造成极大的负面影响。

发明内容

[0004]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缺陷,提出一种对环境友好并且不用对水域进行停航要求的不停航、污染小的混凝土钢构桥模块化拆除方法。
[0005]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一种不停航、污染小的混凝土钢构桥模块化拆除方法,
步骤1、搜集旧桥建桥时的图纸、资料、施工方案、维修记录,综合分析桥梁建设、使用、维护过程中的信息;
步骤2、根据步骤1所取得的桥梁信息,结合客观条件,选择合理的拆桥设备,步骤2.1、初步划分桥梁的拆除分段及拆除顺序,初步分段尽可能采用建桥时的节段作为划分依据,并且首块拆除分段的侧面投影应呈倒梯形,从而一方面限制混凝土块向下的位移,另一方面便于向上吊起;
步骤3、根据桥梁信息及初步分段,建立有限元分析模型,模拟拆桥过程,检测拆除节段划分及拆桥顺序的合理性,即验证拆除过程中的应力条件、应变条件是否满足要求,验证拆除过程中残余桥梁整体稳定性能否达标,同时检测拆除过程是否易于施工;
步骤4、根据步骤3的分析结果,优化分段设计及拆除顺序,进一步需兼顾安全性、经济性以及施工工期;
步骤5、根据步骤4的优化结果,调整有限元模型,验证优化分段及拆除顺序的合理性,如有问题,重复步骤4;直到获得最优化的拆桥分段及拆除顺序;
步骤6、拆除过程中需要临时占用航道的,需事先与外部单位协调临时封航事宜,办理相关手续,并发布公告;
步骤7、拆除准备事宜,清理桥面铺装、防撞系统、照明系统,固定临时防护装置,岸边引桥部分设置钢管架或者满堂架临时支撑,避免拆除过程中残桥因不对称受力而失稳;
步骤8、根据步骤5的结果,在待拆除桥梁上标识拆除段,开吊装孔及施工孔,设置监控点,测量并记录初始数据;
步骤9、对穿设在首块拆分段的混凝土两端吊装孔内的钢索施加预拉力;
步骤10、采用切割机在桥梁分段位置突出部分切割出横桥向的槽孔,绳锯在槽孔中临时固定,张紧,完成准备后开始切割,切割过程中切口处全程冲水降温,首块分段切除时在切口处垫橡胶垫,防止变形产生挤压
步骤11、首块分段切割完成后,吊运至岸边安全地带,破碎后运出现场,桥梁上各监测点测量并记录应变、位移数值,与理论值对比,超出误差允许范围之外的需寻找原因并及时处理;
步骤12、按照计算确定的顺序从断点处向两侧依次拆除剩余混凝土节段,重复步骤9 步骤11;
~
步骤13、拆除至钢构桥支座附近时,应保持支座两侧的重量差值在允许范围之内,当日收工时应保持刚支座两侧平衡;
步骤14、拆除刚支座,当刚支座的承台位于河中时,需搭设围堰,当刚支座为异型构造时,拆除过程需通过受力分析逐步核实后方可施工,受力分析时需对刚支座的整体拆分过程进行模拟,确定拆除过程的安全性,同时对拆除下来的结构进行吊装模拟,确定拆除结构是否稳定,吊点设置是否合理,施工时严格按照方案执行;
步骤15、拆除结束,现场恢复。
[0006] 本发明所提出的桥梁拆除方法,与传统作业方法相比,摒弃不确定因素多、危险性大、环境污染严重的爆破法、机械凿除法,取而代之的是经过先行规划将被拆除的桥梁进行分段,后续通过链锯对桥梁进行切割、分段,再逐一将分段后的桥段进行吊离,并选择专用场地进行拆除最后运出。此方法与传统方法相比,整个钢结构桥的拆除过程可控,安全系数高,并且通过模块化的吊运拆除后,传统方法相比,整个拆除过程无污染,不会产生崩离的碎屑,也不会产生大量的扬尘,从而对周边社会环境影响可控制在受限范围内,并可以确保水域内航道的通航需求,因此适用于通航航道或水源保护地等对河道有较高要求的地区。附图说明
[0007] 图1为本发明所提出模块化拆除方法流程图一。
[0008] 图2为本发明所提出模块化拆除方法流程图二。

具体实施方式

[0009] 以下通过具体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发明。
[0010] 如图1、图2,一种不停航、污染小的混凝土钢构桥模块化拆除方法,步骤1、搜集旧桥建桥时的图纸、资料、施工方案、维修记录,综合分析桥梁建设、使用、维护过程中的信息;步骤2、根据步骤1所取得的桥梁信息,结合客观条件,选择合理的拆桥设备;客观条件包括:
1)、比如拆桥期间的通航要求,是否处于汛期雨季,桥梁本身的情况等等。
[0011] 2)、首先是安全因素,拆桥设备能顺利起吊分块,并能平稳运输,其次是经济因素,拆除转运次数和设备台班应处于最优化的状态;步骤2.1、初步划分桥梁的拆除分段及拆除顺序,初步分段尽可能采用建桥时的节段作为划分依据,并且首块拆除分段的侧面投影应呈倒梯形,从而一方面限制混凝土块向下的位移,另一方面便于向上吊起;
其中:
1、后期人为形成的,开绳锯引导槽的时候,底板上的引导槽间距小于顶板引导槽间距,切割时便可形成倒梯形;
2、首段位于桥梁跨中部位,选择依据为首段拆除后,残余桥体悬挑段在自然重力作用下不致产生较大的变形及应力;
步骤3、根据桥梁信息及初步分段,建立有限元分析模型,模拟拆桥过程,检测拆除节段划分及拆桥顺序的合理性,即验证拆除过程中的应力条件、应变条件是否满足要求,验证拆除过程中残余桥梁整体稳定性能否达标,同时检测拆除过程是否易于施工;易于施工,指拆除机械易于摆放、移动,施工人员上下方便,吊装机械占位合适等等;
步骤4、根据步骤3的分析结果,优化分段设计及拆除顺序,进一步需兼顾安全性、经济性以及施工工期;
步骤5、根据步骤4的优化结果,调整有限元模型,验证优化分段及拆除顺序的合理性,如有问题,重复步骤4;直到获得最优化的拆桥分段及拆除顺序;
步骤6、拆除过程中需要临时占用航道的,需事先与外部单位协调临时封航事宜,办理相关手续,并发布公告;
步骤7、拆除准备事宜,清理桥面铺装、防撞系统、照明系统,固定临时防护装置,岸边引桥部分设置钢管架或者满堂架临时支撑,避免拆除过程中残桥因不对称受力而失稳;
其中,桥体及支撑架间通过H型钢端头连接。中跨拆除后,桥体平衡被破坏,重心逐步转移至边跨,为保证人员顺利上下,在边跨引桥段设置支撑体系,防止桥梁失稳;
步骤8、根据步骤5的结果,在待拆除桥梁上标识拆除段,开吊装孔及施工孔,设置监控点,测量并记录初始数据;
其中,
1、吊装孔开孔位置须经过计算,一般每块切割体在上表面侧墙内侧对撑开4个孔。
施工孔主要是为了便于工人进入箱梁内部操作,并非每个切割段都有,开孔位置位于顶板中心,且在所处切割段的顶板中心,大小为半米见方,方便人员机械进出即可。
[0012] 2、钢丝绳从侧墙旁的一个孔穿入,从另一孔穿出,钢丝绳两头挂在起重设备吊钩上,钢丝绳跟混凝土接触的部分放置橡胶垫以便减少摩擦。
[0013] 步骤9、对穿设在首块拆分段的两端吊装孔内的钢索施加预拉力;步骤10、采用切割机在桥梁分段位置突出部分切割出横桥向的槽孔,绳锯在槽孔中临时固定,张紧,完成准备后开始切割,切割过程中切口处全程冲水降温,首块分段切除时在切口处垫橡胶垫,防止变形产生挤压;
步骤11、首块分段切割完成后,吊运至岸边安全地带,破碎后运出现场,桥梁上各监测点测量并记录应变、位移数值,与理论值对比,超出误差允许范围之外的需寻找原因并及时处理;
步骤12、按照计算确定的顺序从断点处向两侧依次拆除剩余混凝土节段,重复步骤9 步骤11;
~
步骤13、拆除至钢构桥支座附近时,应保持支座两侧的重量差值在允许范围之内,当日收工时应保持刚支座两侧平衡;
步骤14、拆除刚支座,当刚支座的承台位于河中时,需搭设围堰,当刚支座为异型构造时,拆除过程需通过受力分析逐步核实后方可施工,受力分析时需对刚支座的整体拆分过程进行模拟,确定拆除过程的安全性,同时对拆除下来的结构进行吊装模拟,确定拆除结构是否稳定,吊点设置是否合理,施工时严格按照方案执行;
步骤15、拆除结束,现场恢复。
[0014] 本发明所提出的桥梁拆除方法,与传统作业方法相比,摒弃不确定因素多、危险性大、环境污染严重的爆破法、机械凿除法,取而代之的是经过先行规划将被拆除的桥梁进行分段,后续通过链锯对桥梁进行切割、分段,再逐一将分段后的桥段进行吊离,并选择专用场地进行拆除最后运出。此方法与传统方法相比,整个钢结构桥的拆除过程可控,安全系数高,并且通过模块化的吊运拆除后,传统方法相比,整个拆除过程无污染,不会产生崩离的碎屑,也不会产生大量的扬尘,从而对周边社会环境影响可控制在受限范围内,并可以确保水域内航道的通航需求,因此适用于通航航道或水源保护地等对河道有较高要求的地区。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