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利分类库 / 道路、铁路或桥梁的建筑 / 桥梁 / 拆桥的方法或设备 / 路桥预制小箱梁式隐盖梁临时支承体系的拆除施工方法及其工装

路桥预制小箱梁式隐盖梁临时支承体系的拆除施工方法及其工装

申请号 CN201911002531.3 申请日 2019-10-21 公开(公告)号 CN110747761A 公开(公告)日 2020-02-04
申请人 宁波市政工程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发明人 徐声亮; 陈巨峰; 谢含军; 奚康; 项志伟; 叶经斌; 程启领;
摘要 本 发明 公开了一种路桥预制小箱梁式隐盖梁临时支承体系的拆除施工方法及其工装。拆除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拆除悬挑梁;(2)边墩支承体系的拆除、装车;(3)与边墩支承体系连接的外侧主梁梁段的拆除、装车;(4)与主墩支承体系连接的主梁中部梁段的拆除、平移、落梁;(5)主桁体系起吊、侧卧落地、装车;(6)拆除主墩竖向支承体系及垫梁。由此可知:本发明能够使预制小箱梁投影范围内的大型临时支承体系(路桥预制小箱梁式隐盖梁临时支承体系),具备在预制小箱梁架设完成后,快速拆除的可能,规避了传统大型 汽车 起重机 、 履带 起重机等设备对操作空间的要求。
权利要求

1.一种路桥预制小箱梁式隐盖梁临时支承体系的拆除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拆除悬挑梁
首先采用汽车起重机悬吊悬挑梁,然后拆除悬挑梁与主梁之间的连接,最后采用汽车起重机将悬挑梁吊至平板车移出;
边墩支承体系的拆除、装车
在外侧主梁梁段长度延伸方向的两端附近,靠近边墩支承体系的一侧采用第一吊装设备悬吊,靠近主墩支承体系的一侧采用第二吊装设备吊装,然后拆除外侧主梁梁段与边墩竖向支承之间的连接,即可采用汽车起重机吊装边墩竖向支承至平板车;
与边墩支承体系连接的外侧主梁梁段的拆除、装车
当边墩竖向支承拆除后,解除外侧主梁梁段与主梁中部梁段间的连接后,同时启动步骤(2)所采用的第一吊装设备、第二吊装设备,将外侧主梁梁段下落至地面,然后经汽车起重机拖拽至预制小箱梁投影范围外,吊装至平板车上;
与主墩支承体系连接的主梁中部梁段的拆除、平移、落梁
采用可移动吊装设备悬吊主梁中部梁段后,解除主梁中部梁段与主桁体系间的联系,接着启动可移动吊装设备的平移位装置,将主梁梁段a运至跨中附近,然后启动可移动吊装设备的悬吊机构,将主梁中部梁段落至平板车上;
主桁体系起吊、侧卧落地、装车
启动可移动吊装设备的水平移位装置,促使可移动吊装设备复位;吊装主桁体系,然后解除主桁体系与主墩竖向支承的约束;
启动水平移位装置,将主桁体系运至跨中附近,最后可移动吊装设备的悬吊机构,将主桁体系侧卧落地;
更换可平移吊装设备中悬吊机构与主桁体系的连接位置,直至可平移吊装设备能够将主桁体系以平躺状态移至平板车;
拆除主墩竖向支承体系及垫梁
启动水平移位装置,将预制小箱梁段的临时吊装设备恢复至原支承上方,吊装主墩竖向支承体系,然后解除主墩竖向支承体系与垫梁之间联系;然后启动水平移位装置,将主墩竖向支承体系至跨中附近,最后启动电动葫芦将主墩竖向支承体移至平板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除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所采用的第一吊装设备,包括悬挑式大梁、反压大梁、第一悬吊机构以及锚固墩头;
悬挑式大梁能够横跨隐盖梁的宽度设置;
反压大梁至少有1根,设置在悬挑式大梁的上表面;
第一悬吊机构固定在悬挑式大梁的下方;
锚固墩头配置在反压大梁顶部,且锚固墩头的锚杆与现浇隐盖梁固定,悬挑式大梁通过固定在反压大梁上的锚固墩头对现浇隐盖梁的锚固而压紧在反压大梁与现浇隐盖梁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除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所采用的第二吊装设备,包括支撑大梁、基础大梁以及第二悬吊机构;基础大梁包括基础大梁a、基础大梁b;
支撑大梁跨接在相邻的两根预制小箱梁上方,且支撑大梁的一端通过基础大梁a与现浇隐盖梁固定,另一端则通过基础大梁b与预制小箱梁上配置的顶部垫梁固定;
第二悬吊机构悬吊支承在支撑大梁上,且第二悬吊机构的作动端能够穿过相邻两根预制小箱梁之间的间隙后,与外侧主梁梁段靠近主墩支承体系的一侧固定。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除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4)中所采用的可移动吊装设备,包括水平移位装置、悬吊机构以及在水平移位装置的动驱动下,能够携带着悬吊机构沿着活动轨道往复移动的移动小车;
悬吊机构配装在移动小车上,且悬吊机构的作动端能够穿过相邻两根预制小箱梁之间的间隙后,与主梁中部梁段固定;
活动轨道沿顺桥向铺设;
水平移位装置包括动力机构,动力机构的输出端通过牵引索与移动小车固定;动力机构通过反力支架布置在现浇隐盖梁范围。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除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移动小车包括支承大梁、基础大梁c;基础大梁c的上端与支承大梁固定,下端配置能够沿着活动轨道移动的滚轮;悬吊机构配装在支撑大梁上。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除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水平移位装置、移动小车以及活动轨道的数量均为2个,并对称分布在道路中心线横桥向两侧。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除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水平移位装置的动力源为连续千斤顶,连续千斤顶通过反力架固定在现浇隐盖梁范围。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除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反力架底部锚固在隐盖梁内,顶部设置用于吊装连续千斤顶的手动葫芦吊。
9.一种路桥预制小箱梁式隐盖梁临时支承体系的拆除工装,其特征在于,包括水平移位装置、悬吊机构以及在水平移位装置的动力驱动下,能够携带着悬吊机构沿着活动轨道往复移动的移动小车;
悬吊机构配装在移动小车上,且悬吊机构的作动端能够穿过相邻两根预制小箱梁之间的间隙后,与主梁中部梁段固定;活动轨道沿顺桥向铺设;
水平移位装置包括动力机构,动力机构的输出端通过牵引钢索与移动小车固定;动力机构通过反力支架布置在现浇隐盖梁范围。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路桥预制小箱梁式隐盖梁临时支承体系的拆除工装,其特征在于,水平移位装置、移动小车以及活动轨道的数量均为2个,并对称分布在道路中心线横桥向两侧。

说明书全文

路桥预制小箱梁式隐盖梁临时支承体系的拆除施工方法及其

工装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拆除施工方法,尤其是一种拆除路桥预制小箱梁式隐盖梁临时支承体系的拆除施工方法。
[0002] 本发明还涉及一种适用于上述拆拆除施工方法的拆除工装。

背景技术

[0003] 通常地,相同面积的主桥采用现浇箱梁的概算费用大于采用预制小箱梁的概算费用,因此,从成本节约上来讲,路桥的桥面施工选择预制小箱梁可以极大地降低施工成本,同时这样的施工方式还能够缩短工期。
[0004] 路桥的桥面采用预制小箱梁施工时,处于桥面纵向(桥面的长度延伸方向)的相邻的两桥墩之间跨接若干相互平行的预制小箱梁;相邻两跨之间的预制小箱梁之间,需要盖梁拼接才能实现桥面的连续铺设。
[0005] 在施工上述的路桥桥面时,必然需要预先搭设支承体系。如中国专利CN101538831A所述的简支梁转换为连续梁的后浇隐盖梁施工方法中,公开了一种临时支承体系:采用3拼Φ273×7管作为竖向支承(柱间距12.5m),设置双拼56a工字钢作为空心板梁的临时支承梁。同时为减少支承梁跨径,在竖向支承底部增加斜撑,并对斜撑配置诸多连接杆以减少斜撑的计算长度并提高支架体系的整体稳定性,使下部支承形成桁架体系。由于该支承体系是针对主桥为PC空心板梁(跨径20m,梁高90cm,单梁重22.2吨)的路桥施工而设计的,因此,对于主桥为预制小箱梁(90吨/片,为PC空心板梁的3倍有余)的路桥施工来说,这样的支承体系因承载能的局限性而不适用;另外,更为重要的是,该支承体系局限于承载台的范围,且所采用的桁架体系,为了减少主支承柱的长度比,支承区域设置了密布杆件,则施工时,车辆(用于运载支承体系的各组成构件或者预制小箱梁)无法通行,因而增加了支承体系的拆除以及不能很好地通过提高运输能力来改善桥面施工效率。

发明内容

[0006]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拆除路桥预制小箱梁式隐盖梁临时支承体系的拆除施工方法,可以在路桥预制小箱梁式隐盖梁施工后,高效拆除路桥预制小箱梁式隐盖梁施工前所搭设的路桥预制小箱梁式隐盖梁临时支承体系。
[0007] 为实现上述的技术目的,本发明将采取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路桥预制小箱梁式隐盖梁临时支承体系的拆除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拆除悬挑梁
首先采用汽车起重机悬吊悬挑梁,然后拆除悬挑梁与主梁之间的连接,最后采用汽车起重机将悬挑梁吊至平板车移出;
(2)边墩支承体系的拆除、装车
在外侧主梁梁段长度延伸方向的两端附近,靠近边墩支承体系的一侧采用第一吊装设备悬吊,靠近主墩支承体系的一侧采用第二吊装设备吊装,然后拆除外侧主梁梁段与边墩竖向支承之间的连接,即可采用汽车起重机吊装边墩竖向支承至平板车;
(3)与边墩支承体系连接的外侧主梁梁段的拆除、装车
当边墩竖向支承拆除后,解除外侧主梁梁段与主梁中部梁段间的连接后,同时启动步骤(2)所采用的第一吊装设备、第二吊装设备,将外侧主梁梁段下落至地面,然后经汽车起重机拖拽至预制小箱梁投影范围外,吊装至平板车上;
(4)与主墩支承体系连接的主梁中部梁段的拆除、平移、落梁
采用可移动吊装设备悬吊主梁中部梁段后,解除主梁中部梁段与主桁体系间的联系,接着启动可移动吊装设备的平移位装置,将主梁梁段a运至跨中附近,然后启动可移动吊装设备的悬吊机构,将主梁中部梁段落至平板车上;
(5)主桁体系起吊、侧卧落地、装车
启动可移动吊装设备的水平移位装置,促使可移动吊装设备复位;吊装主桁体系,然后解除主桁体系与主墩竖向支承的约束;
启动水平移位装置,将主桁体系运至跨中附近,最后可移动吊装设备的悬吊机构,将主桁体系侧卧落地;
更换可平移吊装设备中悬吊机构与主桁体系的连接位置,直至可平移吊装设备能够将主桁体系以平躺状态移至平板车;
(6)拆除主墩竖向支承体系及垫梁
启动水平移位装置,将预制小箱梁段的临时吊装设备恢复至原支承上方,吊装主墩竖向支承体系,然后解除主墩竖向支承体系与垫梁之间联系;然后启动水平移位装置,将主墩竖向支承体系至跨中附近,最后启动电动葫芦将主墩竖向支承体移至平板车。
[0008] 进一步地,步骤(2)中所采用的第一吊装设备,包括悬挑式大梁、反压大梁、第一悬吊机构以及锚固墩头;悬挑式大梁能够横跨隐盖梁的宽度设置;
反压大梁至少有1根,设置在悬挑式大梁的上表面;
第一悬吊机构固定在悬挑式大梁的下方;
锚固墩头配置在反压大梁顶部,且锚固墩头的锚杆与现浇隐盖梁固定,悬挑式大梁通过固定在反压大梁上的锚固墩头对现浇隐盖梁的锚固而压紧在反压大梁与现浇隐盖梁之间。
[0009] 进一步地,步骤(2)中所采用的第二吊装设备,包括支撑大梁、基础大梁以及第二悬吊机构;基础大梁包括基础大梁a、基础大梁b;支撑大梁跨接在相邻的两根预制小箱梁上方,且支撑大梁的一端通过基础大梁a与现浇隐盖梁固定,另一端则通过基础大梁b与预制小箱梁上配置的顶部垫梁固定;
第二悬吊机构悬吊支承在支撑大梁上,且第二悬吊机构的作动端能够穿过相邻两根预制小箱梁之间的间隙后,与外侧主梁梁段靠近主墩支承体系的一侧固定。
[0010] 进一步地,步骤(4)中所采用的可移动吊装设备,包括水平移位装置、悬吊机构以及在水平移位装置的动力驱动下,能够携带着悬吊机构沿着活动轨道往复移动的移动小车;悬吊机构配装在移动小车上,且悬吊机构的作动端能够穿过相邻两根预制小箱梁之间的间隙后,与主梁中部梁段固定;
活动轨道沿顺桥向铺设;
水平移位装置包括动力机构,动力机构的输出端通过牵引钢索与移动小车固定;动力机构通过反力支架布置在现浇隐盖梁范围。
[0011] 进一步地,移动小车包括支承大梁、基础大梁c;基础大梁c的上端与支承大梁固定,下端配置能够沿着活动轨道移动的滚轮;悬吊机构配装在支撑大梁上。
[0012] 进一步地,水平移位装置、移动小车以及活动轨道的数量均为2个,并对称分布在道路中心线横桥向两侧。
[0013] 进一步地,水平移位装置的动力源为连续千斤顶,连续千斤顶通过反力架固定在现浇隐盖梁范围。
[0014] 进一步地,反力架底部锚固在隐盖梁内,顶部设置用于吊装连续千斤顶的手动葫芦吊。
[0015] 本发明的另一个技术目的是提供一种路桥预制小箱梁式隐盖梁临时支承体系的拆除工装,包括水平移位装置、悬吊机构以及在水平移位装置的动力驱动下,能够携带着悬吊机构沿着活动轨道往复移动的移动小车;悬吊机构配装在移动小车上,且悬吊机构的作动端能够穿过相邻两根预制小箱梁之间的间隙后,与主梁中部梁段固定;活动轨道沿顺桥向铺设;
水平移位装置包括动力机构,动力机构的输出端通过牵引钢索与移动小车固定;动力机构通过反力支架布置在现浇隐盖梁范围。
[0016] 进一步地,水平移位装置、移动小车以及活动轨道的数量均为2个,并对称分布在道路中心线横桥向两侧。
[0017] 根据上述的技术方案,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发明具有如下的有益效果:本申请解决了有限净空状态下大型临时措施结构(路桥预制小箱梁式隐盖梁临时支承体系)的拆除。一方面,该技术方案通过提供多套基于预制小箱梁、盖梁的临时支承构件,实现了电动葫芦对构件的竖向吊装;另一方面,通过“连续千斤顶+轨道车”的组合,实现了构件的水平移动。多套系统的组合,使预制小箱梁投影范围内的大型临时支承体系,具备在预制小箱梁架设完成后,快速拆除的可能,规避了传统大型汽车起重机、履带起重机等设备对操作空间的要求。此外,该体系还可广泛用于其他类似有限空间内结构的拆除,具备较好的适用性。
附图说明
[0018] 图1是一种路桥预制小箱梁式隐盖梁临时支承体系的结构示意图;图1中:11-主梁;12-第一悬挑梁;13-第二悬挑梁;14-隐式盖梁;15-预制小箱梁;21-主墩承台;22-主墩立柱;23-主墩垫梁;24-主墩竖向支承;25-主桁体系;31-边墩承台;32-边墩立柱;33-边墩垫梁;34-边墩竖向支承;
图2是另一种路桥预制小箱梁式隐盖梁临时支承体系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中:11-主梁;12-第一悬挑梁;13-第二悬挑梁;14-隐式盖梁;15-预制小箱梁;21-主墩承台;22-主墩立柱;23-主墩垫梁;24-主墩竖向支承;25-主桁体系;31-1、第一边墩承台;
32-1、第一边墩立柱;33-1、第一边墩垫梁;34-3、第一边墩竖向支承;31-2、第二边墩承台;
32-2、第二边墩立柱;33-2、第二边墩垫梁;34-4、第二边墩竖向支承;
图3是本发明所述路桥预制小箱梁式隐盖梁临时支承体系的拆除施工方法;
图4a是本发明采用单台25吨汽车起重机拆除悬挑梁的结构示意图;
图4b是本发明边墩竖向支承体系拆除的结构示意图;
图4c是本发明边墩相关主梁拆除的结构示意图;
图4d是本发明主墩相关主梁拆除的结构示意图;
图4e是本发明采用可平移吊挂设备将主墩相关主梁平移、落梁的结构示意图;
图4f是本发明可平移吊挂设备归位,主桁体系起吊的结构示意图;
图4g是本发明采用可平移吊挂设备将主桁体系侧卧落地的结构示意图;
图4h是本发明采用可平移吊挂设备将主桁体系以平躺状态装车的结构示意图;
图4i是本发明采用可平移吊挂设备拆除主墩竖向支承体系及垫梁的结构示意图;
图5a是图4c中第一吊装设备(顺桥向)的结构示意图;
图5b是图4c中第一吊装设备(横桥向)的结构示意图;
图6a是图4c中第二吊装设备(顺桥向)立面构造图;
图6b是图4c中第二吊装设备(横桥向)立面构造图;
图4-6中:11-1、外侧主梁梁段;4、第二吊装设备;5、第一吊装设备;14、隐式盖梁;34、边墩支承体系;5-1、预埋螺栓;5-2、悬挑式大梁;5-3、锚垫板;5-4、锚固墩头;5-5、反压大梁;
5-6、第一电动葫芦;5-7、第一钢丝绳;4-1、支撑大梁;4-2、第二电动葫芦;4-3、基础梁;4-4、垫梁b;4-5、第二钢丝绳;
图7a是图4d中第一可平移悬吊机构(顺桥向)的结构示意图;
图7b是图4d中第一可平移悬吊机构(横桥向)的结构示意图;
图7c是图4d中第一平移驱动机构的构造图;
图7a-7c中:11-2、主梁中部梁段;14-1、第一隐盖梁;14-2、第二隐盖梁;15、预制小箱梁;2、主墩支承体系;41、第一可平移悬吊机构;42、第一轨道组件;43、第一水平移位装置;
51、第二可平移悬吊机构;52、第二轨道组件;53、第二水平移位装置;
41-1、支承大梁;41-2、基础大梁;41-3、电动葫芦;41-4、牵引吊;41-5、牵引钢束;41-
6、悬吊钢丝绳;41-7、滚轮;41-8、电动葫芦的基座;42-1、活动轨道;42-2、轨道垫梁a;42-3、轨道垫梁b;
43-1、千斤顶支撑梁;43-2、手动葫芦支承梁;43-3、手动葫芦;43-4、连续千斤顶;43-5、反力支架;43-6、锚固螺杆。

具体实施方式

[0019]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以下对至少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实际上仅仅是说明性的,决不作为对本发明及其应用或使用的任何限制。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除非另外具体说明,否则在这些实施例中阐述的部件和步骤的相对布置、表达式和数值不限制本发明的范围。同时,应当明白,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所示出的各个部分的尺寸并不是按照实际的比例关系绘制的。对于相关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技术、方法和设备可能不作详细讨论,但在适当情况下,所述技术、方法和设备应当被视为授权说明书的一部分。在这里示出和讨论的所有示例中,任何具体值应被解释为仅仅是示例性的,而不是作为限制。因此,示例性实施例的其它示例可以具有不同的值。
[0020] 为了便于描述,在这里可以使用空间相对术语,如“在……之上”、“在……上方”、“在……上表面”、“上面的”等,用来描述如在图中所示的一个器件或特征与其他器件或特征的空间位置关系。应当理解的是,空间相对术语旨在包含除了器件在图中所描述的方位之外的在使用或操作中的不同方位。例如,如果附图中的器件被倒置,则描述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上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上”的器件之后将被定位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下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下”。因而,示例性术语“在……上方”可以包括“在……上方”和“在……下方”两种方位。该器件也可以其他不同方式定位(旋转90度或处于其他方位)。
[0021] 为便于描述本发明所述路桥预制小箱梁式隐盖梁临时支承体系的拆除施工方法,在此需要预先介绍本发明拆除施工针对的对象:路桥预制小箱梁式隐盖梁临时支承体系。如图1、图2所示,其为所述临时支承体系的两种不同实施例,具体记载如下: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悬臂式支承体系,用于路桥预制小箱梁式隐盖梁的支承;包括主梁11、主墩支承体系、边墩支承体系34;其中:
所述主梁11,沿着路桥桥墩的横向侧(横向指路桥桥面的宽度方向,附图1的水平方向)布置,由两段拼接而成,分别为由主墩支承体系支承的主梁11梁段a以及一端支承在边墩支承体系34上、另一端则能够与主梁11梁段a拼接的主梁11梁段b,路桥桥墩包括主墩以及边墩;主墩包括主墩承台21以及设在主墩承台21上的主墩立柱22,边墩包括边墩承台31以及设在边墩承台31上的边墩立柱32。
[0022] 为减少临时措施成本,降低主梁11钢结构用量,在主梁11的两端均各自配装了一段悬挑梁,对应为第一悬挑梁12、第二悬挑梁13。以作为施工作业平台及部分现浇隐盖梁14支架的支承平台。悬挑梁采用变截面工字型构造。为与主梁11匹配,呈双拼状态且单梁翼缘板宽度与主梁11的单片主梁11翼缘宽度一致。悬挑梁与与主梁11间采用高强螺栓连接。
[0023] 所述的主墩支承体系,设置在主墩区域的横向侧并位于主梁11下方,且主墩支承体系的下端与主墩承台21固定,上端则与主梁11固定;附图中,主墩支承体系设在主墩立柱22处于横向的外侧。
[0024] 为了满足路桥预制小箱梁式隐盖梁的支承需求,本发明所述的主墩支承体系,包括主墩垫梁23、主墩竖向支承24以及主桁体系25,其中:所述的主桁体系25,包括上弦板、下弦板以及设置在上弦板、下弦板之间的W形桁架;W形桁架由两根外腹杆和两根内腹杆组成,其中,两根内腹杆组成W形桁架中间位置处的倒V形构件,两根外腹杆,则对称布置在倒V形构件的外侧,且外腹杆相对于下弦杆的倾
42.3°(不低于40°为好),同时,因桁架全长不超过通用平板车最大长度17m,因此,当选择上弦杆全长16米,W形桁架全高5m时,内腹杆的倾角为65度。
[0025] 所述的主墩竖向支承24,具有两个,均设置在W形桁架的下端与垫梁之间,分别为第一主墩竖向支承24、第二主墩竖向支承24;第一、第二主墩竖向支承24的上端均能够通过可拆卸连接件b与下弦板的下表面连接固定,而第一、第二主墩竖向支承24的下端则能够采用可拆卸连接件c与主墩垫梁23固定。
[0026] 第一主墩竖向支承24与下弦板的联结位点(采用法兰连接的方式连接)对应于联结位点E所在位置设置,第二主墩竖向支承24与下弦板的联结位点(采用法兰连接的方式连接)对应于联结位点F所在位置设置。
[0027] 所述边墩支承体系34,设置在边墩区域的横向侧并位于主梁11下方,且边墩支承体系34的下端与边墩承台31固定,上端则与主梁11固定。附图中,边墩支承体系34设在边墩立柱32处于横向的外侧。
[0028] 具体地,所述的边墩支承体系34,包括边墩竖向支承,边墩竖向支承的上端采用螺栓固件通过法兰连接的方式与主梁11固定连接,下端则通过焊接固定的方式与边墩承台31固定。
[0029] 边墩支承区域受主梁11弯曲效应影响支承范围应力分布不均匀,主梁11因支承点问题,其峰值应力出现在与边墩竖向支承相连的垫梁附近,故设置与主梁11腹板垂直的垫梁体系(即垫梁腹板与主梁11腹板呈90°布置)。边墩垫梁33采用焊接钢箱梁构造。边墩垫梁33沿腹板长度方向间隔20cm设置1道支座加劲肋,并在主梁11腹板对应位置处,将加劲肋沿横断面方向满布设置(其余加劲仅布置与腹板外侧);同时在顶板外侧为适应主梁11弯曲导致的应力集中效应,增设1道纵向加劲,并与主梁11的局部支座加劲对应。
[0030] 实施例2如图2所示,本发明实施例1与实施例2的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所述的支承体系为大跨径路桥预制小箱梁式隐盖梁临时支承体系,其中:主梁11,由三段主梁梁段拼接而成,三段主梁梁段分别为主梁梁段a、第一主梁梁段b、第二主梁梁段b;其中,主梁梁段a与主桁体系拼装;第一主梁梁段b,一端支承在第一边墩的边墩承台上,另一端则与主梁梁段a的一端拼接;第二主梁梁段b,一端支承在第二边墩的边墩承台上,另一端则与主梁梁段a的另一端拼接。另外,本实施例中,所述路桥在主墩的两侧,分别设置有一个边墩;因此,所述的支承体系,针对每一个边墩,设置一个边墩支承体系,针对主墩,设置一个主墩支承体系;主梁通过上述的主墩支承体系以及对称设置在主墩支承体系两侧的边墩支承体系支承。
[0031] 在将跨间预制小箱梁15吊装到位、隐盖梁施工结束后,需要将上述的临时支承体系拆除,拆除时,遵循如下原则:1)先拆除悬挑梁与分配梁,再拆除主支承体系,主要是外侧主梁梁段11-1、主梁中部梁段11-2、主桁体系、主墩竖向支承及主墩垫梁、边墩竖向支承体系;
2)保留主墩范围内的21m段主梁(主梁中部梁段11-2)、主桁体系、主墩竖向支承及主墩垫梁,先完成边墩竖向支承体系及其相关的12m、17m段主梁(外侧主梁梁段11-1);
3)边墩支承体系34:先拆除立柱,再拆除主梁的外侧主梁梁段11-1;
4)主墩支承体系2:先拆除主梁的主梁中部梁段11-2,再拆除桁架,最后拆除立柱及主墩垫梁。
[0032] 预制小箱梁15架设机械主要包括“①架桥机”、“②汽车起重机”、“③履带起重机”及“④式起重机”等4类。考虑到隐式盖梁14区段实际情况,本发明只能选用汽车起重机吊装,主要原因如下:(1)架桥机需支承体系提供足够竖向及水平承载力,具有较高的安全隐患。
[0033] (2)履带起重机的等待时间过长,经济效益差。
[0034] (3)门式起重机受变宽段限制,国内类似的大跨重型设备使用成本极高。
[0035] 综上所述,本发明采用汽车起重机作业隐式盖梁14区段预制小箱梁15的架设设备。
[0036] 临时支承体系拆除期间,受预制小箱梁15架设影响,汽车起重机作业空间受限,故需采用特定的模式施工,关键工艺包括以下4点:1)悬挑梁、边墩竖向支承及垫梁因在主梁投影范围外,故采用汽车起重机吊装拆除;
2)与边墩竖向支承连接的外侧主梁梁段11-1(上述实施例1中的主梁梁段b或者实施例
2中的第一主梁梁段b、第二主梁梁段b),先采用电动葫芦固定于隐式盖梁14(临时吊挂构造详见图5a、5b所述的第一吊装设备5)或预制小箱梁15(临时吊挂构造如图6a、6b所示的第二吊装设备4)上;当边墩临时支承拆除后,解除其与主梁梁段a间的连接,再启动电动葫芦,将该段外侧主梁梁段11-1(主梁梁段b、第一主梁梁段b或第二主梁梁段b)下落至地面,然后采用汽车起重机拖拽至预制小箱梁15投影范围外,吊装至平板车上;
第一吊装设备5,如图5a、5b所示,包括第一悬吊机构;所述第一悬吊机构的固定端固定在隐式盖梁14上,而第一悬吊机构的作动端能够与外侧主梁梁段11-1靠近边墩支承体系34的一侧固定;
第二吊装设备4,如图6a、6b所示的,包括第二悬吊机构;所述第二悬吊机构的固定端,部分固定在隐式盖梁14上,部分则固定在外侧主梁梁段11-1上方的预制小箱梁15上,而第二悬吊机构的作动端能够穿过相邻两根预制小箱梁15之间的间隙后,与外侧主梁梁段11-1靠近主墩支承体系2的一侧固定。
[0037] 第一悬吊机构、第二悬吊机构结构一致,均包括电动葫芦以及与电动葫芦的动力输出端连接的钢丝绳,钢丝绳的端部能够穿过相邻两根预制小箱梁15之间的间隙后,与外侧主梁梁段11-1靠近主墩支承体系2的一侧固定。即第一悬吊机构包括第一电动葫芦5-6以及与第一电动葫芦5-6的动力输出端连接的第一钢丝绳5-7,第一钢丝绳5-7的端部能够穿过相邻两根预制小箱梁15之间的间隙后,与外侧主梁梁段11-1靠近主墩支承体系2的一侧固定;而第二悬吊机构包括第二电动葫芦4-2以及与第二电动葫芦4-2的动力输出端连接的第二钢丝绳4-5,第二钢丝绳4-5的端部能够穿过相邻两根预制小箱梁15之间的间隙后,与外侧主梁梁段11-1靠近主墩支承体系2的另一侧固定。
[0038] 具体地,本发明所述第一悬吊机构的固定端通过第一固定结构固定在隐式盖梁14上。所述第一固定结构包括悬挑式大梁5-2、反压大梁5-5以及锚固墩头5-4;悬挑式大梁5-2能够横跨隐式盖梁14的宽度设置;反压大梁5-5至少有1根,设置在悬挑式大梁5-2的上表面;锚固墩头5-4配置在反压大梁5-5顶部,且锚固墩头5-4的锚杆(预埋螺栓5-1)与现浇隐式盖梁14固定,悬挑式大梁5-2通过固定在反压大梁5-5上的锚固墩头5-4对现浇隐式盖梁14的锚固而压紧在反压大梁5-5与现浇隐式盖梁14之间,锚固墩头5-4与反压大梁5-5之间设置锚垫板5-3;第一悬吊机构的固定端固定在悬挑式大梁5-2的下方。由此可知,本发明所述第一悬吊机构在预制小箱梁15式隐盖梁上的安装位置处,仅存在隐式盖梁14,而无预制小箱梁15,故而该第一悬吊机构的第一固定结构配置悬挑式大梁5-2进行支撑。
[0039] 本发明所述第二悬吊机构的固定端通过第二固定结构分别与隐式盖梁14、预制小箱梁15连接。具体地,所述的第二固定结构包括支撑大梁4-1、基础梁4-3;基础梁4-3包括两根,分别为基础梁a、基础梁b;支撑大梁4-1的一端与基础梁a的一端固定,基础梁a的另一端通过垫梁a与隐式盖梁14固定;支撑大梁4-1的另一端与基础梁b4-4的一端固定,另一端与预制小箱梁15上配置的垫梁b4-4固定;第二悬吊机构的固定端固定在支撑大梁4-1上。支撑大梁4-1跨接在相邻的两根预制小箱梁15上方,且支撑大梁4-1的一端通过基础梁a与现浇隐式盖梁14固定,另一端则通过基础梁b与预制小箱梁15上配置的垫梁b4-4固定。由此可知,本发明所述的第二悬吊机构的第二固定结构,采用简支式支承梁构造,其支撑大梁4-1的中心线位于预制小箱梁15间的空隙内,同时为确保吊装期间的整体稳定,简支式支承梁采用2道基础梁(基础梁a、b)固定。考虑到临时支承体系中心距桥墩中心线仅1.8m(略多于隐式盖梁14总宽度1.5m),故支撑大梁4-1一端的基础梁位于现浇隐式盖梁14上,另一端支撑大梁4-1位于预制小箱梁15范围内,为调节隐式盖梁14与预制小箱梁15间的10cm高差,在小箱梁的基础梁底部配置槽钢,作为垫梁使用。
[0040] 3)采用两个支承于预制小箱梁15上的临时可移动吊装设备(参见图4d、图4e以及图7a-7c)固定主墩范围内的主梁梁段a,然后解除主梁梁段a与主桁体系间的联系,再启动可移动吊装设备的水平移位装置,将主梁梁段a运至跨中附近,最后启动电动葫芦将主梁梁段a落至平板车上。其中,水平移位装置详见附图7c;两个可移动吊装设备分别为第一可移动吊装设备、第二可移动吊装设备;路桥包括沿顺桥向布置的若干节桥段,每一节桥段均包括沿着路桥顺桥向布置的若干预制小箱梁15以及沿着路桥横桥向布置、并分别与各预制小箱梁15的两端现浇成型的第一隐盖梁14-1、第二隐盖梁14-2;第一可移动吊装设备、第二可移动吊装设备对称布置在桥段横桥向中心线的两侧,并分别与主梁中部梁段11-2或W形桁架固定;确保吊点覆盖横桥向位置变化状态下的主桁及主梁体系。
[0041] 如图4d、图4e、7a-7c所示,每一个可移动吊装设备均包括可平移悬吊机构、轨道组件以及水平移位装置;则第一可移动吊装设备包括第一可平移悬吊机构41、第一轨道组件42、第一水平移位装置43;第二可移动吊装设备则包括第二可平移悬吊机构51、第二轨道组件52、第二水平移位装置53。其中:轨道组件的一端固定在第一隐盖梁14-1上,另一端沿着预制小箱梁15的长度方向延伸,且轨道组件具有与相邻两个预制小箱梁15间的间隙贯通的缝隙;可平移悬吊机构,如图图4d、图4e、7a、7b所示,包括能够沿着轨道组件平移的移动小车以及固定端固定在移动小车上的悬吊机构;悬吊机构的作动端能够依次穿过轨道组件的缝隙、相邻两个预制小箱梁15间的间隙后,与第一隐盖梁14-1下方的主梁中部梁段11-2或W形桁架固定;水平移位装置,固定在第二隐盖梁14-2上,且水平移位装置的动力输出端通过牵引部件与移动小车固定;移动小车在水平移位装置的动力作动下,经牵引部件的牵引,能够沿着轨道组件平移。本实施例中,所述牵引部件为牵引钢束41-5。
[0042] 进一步地,所述轨道组件,如图4d、图4e、7a、7b所示,包括活动轨道42-1;活动轨道42-1处于顺桥向的一端位于第一隐盖梁14-1的上方,另一端沿着顺桥向分隔成两条具有缝隙的分轨道,对应为第一分轨道、第二分轨道;第一分轨道、第二分轨道沿着相邻的两根预制小箱梁15铺设,并分别与各自对应的预制小箱梁15间布置轨道垫梁,轨道垫梁一共两根,分别为轨道垫梁a42-2、轨道垫梁b42-3。
[0043] 轨道为活动轨道42-1,意思是在拆装后,轨道可以拆下,方便下次重复利用。轨道单侧采用22a工字钢(每个桥墩单侧轨道长度为9.0m),并在顶部焊接角钢作为侧向限位构件。活动轨道42-1底部铺设轨道垫梁,轨道垫梁与活动轨道42-1垂直,用于调整现浇隐盖梁段与预制小箱梁15段的高差。进一步地,移动小车包括支承大梁41-1、基础大梁41-2;基础大梁41-2具有两根,分别为基础大梁a、基础大梁b;支承大梁41-1横跨第一分轨道、第二分轨道设置;且支承大梁41-1的两端分别与基础大梁a的一端、基础大梁b的一端一一对应固定,基础大梁a的另一端、基础大梁b的另一端通过与轨道组件适配的滚轮41-7分别置于第一分轨道、第二分轨道上方;悬吊机构包括电动葫芦41-3以及与电动葫芦41-3的动力输出端连接的悬吊钢丝绳41-6;电动葫芦的基座41-8固定在支承大梁41-1的中部位置处,悬吊钢丝绳41-6的端部依次穿过第一分轨道、第二分轨道间的缝隙、相邻两个预制小箱梁15间的间隙后,与第一隐盖梁14-1下方的主梁中部梁段11-2或W形桁架固定。
[0044] 进一步地,如图7c所示,水平移位装置包括动力机构,动力机构的输出端通过牵引钢束41-5与移动小车上的牵引吊耳41-4固定;动力机构通过反力架组件布置在第二隐盖梁14-2范围。所述的动力机构为连续千斤顶43-4,连续千斤顶43-4通过反力架组件固定在第二隐盖梁14-2上方。所述反力架组件包括千斤顶支撑梁43-1、手动葫芦支承梁43-2、手动葫芦43-3、反力支架43-5、锚固螺杆43-6;反力支架43-5的上端安装千斤顶支撑梁43-1,下端通过锚固螺杆43-6与第二隐盖梁14-2锚固;手动葫芦支承梁43-2与千斤顶支撑梁43-1固定;手动葫芦的固定端与手动葫芦支承梁43-2固定,而手动葫芦的作动端则与连续千斤顶
43-4的固定端固定。千斤顶支撑梁43-1的两端对称设置手动葫芦支承梁43-2;手动葫芦能够与千斤顶支撑梁43-1两端的手动葫芦支承梁43-2中任意一个固定。具体地,反力架采用箱型截面,具备双侧张拉功能。反力架底部通过精轧螺纹钢锚固于隐盖梁内。反力架顶部设置手动葫芦吊(用于吊装连续千斤顶43-4)装架,包括2道45a工字钢及4道与其垂直的22a工字钢,手动葫芦吊挂与22a工字钢处。
[0045] 4)启动水平移位装置,将预制小箱梁15段的临时吊装设备恢复至原支承上方,吊装主桁体系,然后解除主桁体系与主墩竖向支承的约束;5)采用类似主梁梁段a的拆除方法,将主墩竖向支承及垫梁吊装至平板车上。
[0046] 综上所述,隐盖梁支架体系拆除的核心技术,在于①隐盖梁区段的吊装设备、②预制小箱梁15区段的吊装设备及③水平移位装置。
[0047] 隐盖梁区段的吊装设备,为第一吊装设备5,用于吊装与边墩承体系临近的外侧主梁梁段11-1(实施例1中的主梁梁段b或者实施例2中的第一主梁梁段b、第二主梁梁段b)的一侧,如图4a、4b所示,隐盖梁吊装区段无预制小箱梁15,故配置悬挑式支撑大梁4-1,安装电动葫芦。悬挑式支撑大梁4-1采用2道反压大梁5-5固定,反压大梁5-5顶部配置锚固墩头5-4,其约束的锚杆与现浇隐盖梁锚固。
[0048] 综上所述,可知,本发明所述预制小箱梁15范围内的吊装设备,分2类。分别如下:一类为第二吊装设备4,用于吊装与主墩支承体系2临近的外侧主梁梁段11-1(实施例1中的主梁梁段b或者实施例2中的第一主梁梁段b、第二主梁梁段b)的一侧,采用简支式支承梁构造,支承梁中心线位于预制小箱梁15间的空隙内,同时为确保吊装期间的整体稳定,简支式支承梁采用2道基础梁固定,如图6a、图6b所示。考虑到支承体系中心距桥墩中心线仅
1.8m(略多于隐盖梁总宽度1.5m),故支承梁一端基础大梁41-2位于现浇隐盖梁上,一端基础位于预制小箱梁15范围内,为调节隐盖梁与预制小箱梁15间的10cm高差,在小箱梁的基础大梁41-2底部配置槽钢。
[0049] 另外一类为用于吊装处于主墩范围内的主梁梁段a(主梁中部梁段11-2)及主桁体系,此时,支承构件除满足竖向落架功能外,还需具备水平滑动能力。故在基础大梁41-2底部设置水平移位装置,并沿顺桥向铺设活动轨道42-1。轨道单侧采用22a工字钢(每个桥墩单侧轨道长度为9.0m),并在顶部焊接角钢作为侧向限位构件。活动轨道42-1底部铺设轨道垫梁,轨道垫梁与活动轨道42-1垂直,用于调整现浇隐盖梁段与预制小箱梁15段的高差。支承梁其中1道腹板处设置吊耳构造用于顺桥向的牵引,如图7a、7b所示。
[0050] 采用连续千斤顶43-4作为主墩范围吊装设备水平移位装置的动力源。连续千斤顶43-4布置于现浇隐盖梁范围,横桥向设置2道,对称布置于道路中心线两侧,确保吊点覆盖横桥向位置变化状态下的主桁及主梁体系。
[0051] 顺桥向连续千斤顶43-4设置于作业联每一联(或每一个)两端,并控制同向的吊装设备移动,单台连续千斤顶43-4牵引最大长度不超过90m。
[0052] 如图7c所示,水平移位装置中,连续千斤顶43-4设置区域配置单个定制反力架,反力架采用箱型截面,具备双侧张拉功能。反力架底部通过精轧螺纹钢锚固于隐盖梁内。反力架顶部设置手动葫芦吊(用于吊装连续千斤顶43-4)装架,包括2道45a工字钢及4道与其垂直的22a工字钢,手动葫芦吊挂与22a工字钢处。
[0053] 基于上述原则和实际公开,本发明在具体拆除作业中,如图3,以及图4a-图4i所示,包括以下步骤:(1)拆除悬挑梁
如图4a所示,首先采用汽车起重机悬吊悬挑梁,然后拆除悬挑梁与主梁之间的连接,最后采用汽车起重机将悬挑梁吊至平板车移出;
(2)边墩支承体系34的拆除、装车
如图3,以及如图4b,在主梁梁段b长度延伸方向的两端附近,靠近边墩支承体系34的一侧采用第一吊装设备5悬吊,靠近主墩支承体系2的一侧采用第二吊装设备4吊装,然后拆除主梁梁段b与边墩竖向支承之间的连接,即可采用汽车起重机吊装边墩竖向支承至平板车;
(3)与边墩支承体系34连接的主梁梁段b的拆除、装车
如图3,以及如图4c所示,当边墩竖向支承拆除后,解除主梁梁段b与主梁梁段a间的连接后,同时启动步骤(2)所采用的第一吊装设备5、第二吊装设备4,将主梁梁段b下落至地面,然后经汽车起重机拖拽至预制小箱梁15投影范围外,吊装至平板车上;
(4)与主墩支承体系2连接的主梁梁段a的拆除、平移、落梁
如图3,以及如图4d所示,采用可移动吊装设备悬吊主梁梁段a后,解除主梁梁段a与主桁体系间的联系,接着,如图4e所示,启动可移动吊装设备的水平移位装置,将主梁梁段a运至跨中附近,然后启动可移动吊装设备的悬吊机构,将主梁梁段a落至平板车上;
(5)主桁体系起吊、侧卧落地、装车
如图3,以及如图4f所示,启动可移动吊装设备的水平移位装置,促使可移动吊装设备复位;吊装主桁体系,然后解除主桁体系与主墩竖向支承的约束;
如图3,以及如图4g所示,启动水平移位装置,将主桁体系运至跨中附近,最后可移动吊装设备的悬吊机构,将主桁体系侧卧落地;
如图3,以及如图4h所示,更换可平移吊装设备中悬吊机构与主桁体系的连接位置,直至可平移吊装设备能够将主桁体系以平躺状态移至平板车;
(6)拆除主墩竖向支承体系及垫梁
如图3,以及如图4i所示,启动水平移位装置,将预制小箱梁15段的临时吊装设备恢复至原支承上方,吊装主墩竖向支承体系,然后解除主墩竖向支承体系与垫梁之间联系;然后启动水平移位装置,将主墩竖向支承体系至跨中附近,最后启动电动葫芦将主墩竖向支承体移至平板车。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