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利分类库 / 道路、铁路或桥梁的建筑 / 桥梁 / 桥梁零件 / 一种活动桥及应用该活动桥的输水隧洞检修工作井

一种活动桥及应用该活动桥的输隧洞检修工作井

申请号 CN202311698367.0 申请日 2023-12-12 公开(公告)号 CN117513129A 公开(公告)日 2024-02-06
申请人 广东省水利电力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发明人 刘婵玉; 赖真义; 郭泽锋; 严振瑞; 欧泽锋; 秦晓川; 侯世超; 黄文敏; 隋韵婕;
摘要 本 发明 公开一种活动桥及应用该活动桥的输 水 隧洞检修工作井,该活动桥用于连接工作井内的主干道与岔管入口,形成可通行的交通路面,其包括桥体;与岔管入口平行间距相对、且两端分别固定于主干道主梁和井体 侧壁 上的 支撑 梁;多组转动机构,间距布置于支撑梁上并连接桥体一端,实现桥体转动连接于支撑梁并可在平铺 位置 与竖起位置之间切换。平铺位置时,桥体另一端至少一部分支撑于岔管入口处内侧的桥体支撑部上;竖起位置时,活动桥与岔管之间的空间大小满足安装闷头所需空间大小。本发明的活动桥无需拆除,便可安装闷头,省去了临时搭建、拆除的工序,节省了作业时间和人工成本,使用灵活、安全;且竖起的桥体还起到安全防护栏的作用。
权利要求

1.一种活动桥,用于连接工作井内的主干道与岔管入口,形成供车辆及人员通行以便进出岔管的交通路面,其特征在于,包括:
桥体;
支撑梁,与岔管入口平行间距相对,沿主干道相应侧的边梁焊设,两端分别固定于主干道相应侧的主梁和井体侧壁上;
多组转动机构,间距布置于支撑梁上,并连接桥体的一端,用以实现桥体可转动连接于支撑梁并可在平铺位置与竖起位置之间转动切换;其中,
当桥体转动至平铺位置时,所述桥体的另一端的至少一部分搭接支撑于岔管入口处内侧的桥体支撑部上;
当桥体转动至竖起位置时,所述活动桥与岔管入口之间的空间大小满足在岔管入口处外侧安装闷头所需的空间大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活动桥,其特征在于,所述岔管入口相对于相邻主梁呈度地间距布置并平行于相应边梁,所述边梁的一端与所述主梁焊接相连、另一端固定于井体侧壁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活动桥,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梁的梁体还通过多个与工作井井底相连的第一支架支承固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活动桥,其特征在于,每一所述第一支架包括第一立柱和第一支撑板,所述第一支撑板固定于第一立柱的顶部,所述第一立柱的底部固定于工作井的井底;
所述支撑梁支承固定于多个所述第一支撑板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活动桥,其特征在于,每组所述转动机构包括齿轮架,所述齿轮架可拆卸固定于支撑梁与岔管入口平行相对的一侧,所述齿轮架上安装有上齿轮和下齿轮,所述上齿轮和下齿轮相互啮合、且齿轮轴均平行于支撑梁长度方向;
所述上齿轮固定连接上连接臂的一端,所述上连接臂的另一端连接桥体的一端,所述下齿轮固定连接下连接臂的一端,所述下连接臂的另一端连接配重
所述桥体在外作用下转动至平铺位置时,所述上连接臂和下连接臂相应转动至平而呈彼此合拢;
所述桥体在外力作用下转动至竖起位置时,所述上连接臂和下连接臂相应转动至竖起而呈彼此张开。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活动桥,其特征在于,所述齿轮架焊设有后衬板,所述支撑梁上间距焊设有后背板,每一齿轮架的后衬板通过多个固件与相应的后背板可拆卸地相连。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活动桥,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拉杆,所述拉杆的一端与桥体顶面铰接。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活动桥,其特征在于,所述桥体支撑部为设置于岔管入口处内侧的混凝土台阶。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活动桥,其特征在于,所述桥体的另一端开有缺口,所述缺口的两侧分别形成第一分叉部和第二分叉部;
所述桥体处于平铺位置时,所述第一分叉部搭接支撑于岔管入口处内侧的桥体支撑部上,所述第二分叉部搭接支撑于岔管外井体侧壁上。
10.一种输水隧洞检修工作井,所述工作井内的主干道左右两侧分别设有一岔管入口,其特征在于,每一岔管入口与主干道之间设有如上述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活动桥。

说明书全文

一种活动桥及应用该活动桥的输隧洞检修工作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检修工作井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活动桥及应用该活动桥的输水隧洞检修工作井。

背景技术

[0002] 大型水利工程通常需要设置若干检修工作井,如输水隧洞设置方便检修蝶的工作井。工作井内的主干道与井内左右岔管入口之间需要设置连接用交通路面,以方便运维车辆及检修人员等能够通过交通路面进入岔管进行检修作业。
[0003] 现有的连接主干道与岔管入口的交通路面大多由临时搭建的格栅平台构成。需要检修时,在拆除岔管入口处闷头后,临时搭建钢格栅平台,形成主干道与岔管入口之间的连接用交通路面;检修完毕后,须拆除钢格栅平台,然后才能在岔管入口处安装闷头,封堵岔管入口。此种方式每次临时吊装搭建、拆除钢格栅平台颇费时费,影响检修工期,增加人工成本。

发明内容

[0004]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和不足,本发明提出一种活动桥及应用该活动桥的输水隧洞检修工作井,以解决水利工程检修工作井内的主干道与岔管入口之间的连接用交通路面构造费时费力,影响检修工期,增加人工成本的问题。
[0005] 本发明上述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0006] 一种活动桥,用于连接工作井内的主干道与岔管入口,形成供车辆及人员通行以便进出岔管的交通路面,其包括:
[0007] 桥体;
[0008] 支撑梁,与岔管入口平行间距相对,沿主干道相应侧的边梁焊设,两端分别固定于主干道相应侧的主梁和井体侧壁上;
[0009] 多组转动机构,间距布置于支撑梁上,并连接桥体的一端,用以实现桥体可转动连接于支撑梁并可在平铺位置与竖起位置之间转动切换;其中,
[0010] 当桥体转动至平铺位置时,所述桥体的另一端的至少一部分搭接支撑于岔管入口处内侧的桥体支撑部上;
[0011] 当桥体转动至竖起位置时,所述活动桥与岔管入口之间的空间大小满足在岔管入口处外侧安装闷头所需的空间大小。
[0012] 优选的,所述岔管入口相对于相邻主梁呈度地间距布置并平行于相应边梁,所述边梁的一端与所述主梁焊接相连、另一端固定于井体侧壁上。
[0013] 优选的,所述支撑梁的梁体还通过多个与工作井井底相连的第一支架支承固定。
[0014] 优选的,每一所述第一支架包括第一立柱和第一支撑板,所述第一支撑板固定于第一立柱的顶部,所述第一立柱的底部固定于工作井的井底;
[0015] 所述支撑梁支承固定于多个所述第一支撑板上。
[0016] 优选的,每组所述转动机构包括齿轮架,所述齿轮架可拆卸固定于支撑梁与岔管入口平行相对的一侧,所述齿轮架上安装有上齿轮和下齿轮,所述上齿轮和下齿轮相互啮合、且齿轮轴均平行于支撑梁长度方向;
[0017] 所述上齿轮固定连接上连接臂的一端,所述上连接臂的另一端连接桥体的一端,所述下齿轮固定连接下连接臂的一端,所述下连接臂的另一端连接配重
[0018] 所述桥体在外力作用下转动至平铺位置时,所述上连接臂和下连接臂相应转动至水平而呈彼此合拢;
[0019] 所述桥体在外力作用下转动至竖起位置时,所述上连接臂和下连接臂相应转动至竖起而呈彼此张开。
[0020] 优选的,所述齿轮架焊设有后衬板,所述支撑梁上间距焊设有后背板,每一齿轮架的后衬板通过多个固件与相应的后背板可拆卸地相连。
[0021] 优选的,还包括拉杆,所述拉杆的一端与桥体顶面铰接。
[0022] 优选的,所述桥体支撑部为设置于岔管入口处内侧的混凝土台阶。
[0023] 优选的,所述桥体的另一端开有缺口,所述缺口的两侧分别形成第一分叉部和第二分叉部;
[0024] 所述桥体处于平铺位置时,所述第一分叉部搭接支撑于岔管入口处内侧的桥体支撑部上,所述第二分叉部搭接支撑于岔管外井体侧壁上。
[0025] 作为一个总的发明构思,本发明还提出一种输水隧洞检修工作井,所述工作井内的主干道左右两侧分别设有一岔管入口,每一岔管入口与主干道之间设有如上述任一技术方案所述的活动桥。
[0026]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
[0027] 本发明通过沿主干道边梁设置支撑梁,在支撑梁上间距布置多组利用齿轮啮合传动的转动机构,通过该多组转动机构连接桥体的一端,结合重锤平衡原理,实现桥体可转动连接于支撑梁,并可人工快速、平稳地拉起和放下;需要检修时,在拆除岔管入口处闷头后,作业人员利用拉杆将桥体放下转动至平铺位置,桥体的另一端与岔管入口处的桥体支撑部搭接,形成主干道通向岔管的道路,方便运维车辆及检修人员通行进出岔管,检修完毕后,作业人员利用拉杆将桥体拉起转动至竖起位置而收起,给闷头安装提供足够空间,无需拆除活动桥即可在岔管入口处安装闷头,省去了每次临时吊装搭建、拆除钢格栅平台的工序,大大节省了作业时间和人工成本,并且竖起的桥体还起到安全防护栏的作用,消除了人员和工具掉落的安全隐患。
[0028] 本发明的活动桥整体结构简单紧凑,操作轻便,使用灵活、省时省力,且安装可靠,无需机械保养和电气维护。
[0029] 本发明的其它优点、目标和特征将部分通过下面的说明体现,部分还将通过对本发明的研究和实践而为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理解。附图说明
[0030] 图1示出了应用实施例1的活动桥的工作井俯视示意图,其中活动桥的桥体处于平铺位置;
[0031] 图2示出了应用实施例1的活动桥的工作井俯视示意图,其中未图示活动桥的桥体及主干道的钢平台;
[0032] 图3和图4分别示出了图2的A‑A剖视示意图和B‑B剖视示意图;
[0033] 图5示出了实施例1的活动桥的桥体处于平铺位置的示意图;
[0034] 图6示出了实施例1的活动桥的桥体处于竖起位置的示意图;
[0035] 图7示出了实施例1的活动桥的主视示意图;
[0036] 图8示出了实施例1中转动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7] 附图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
[0038] 为了更好说明本实施例,附图某些部件会有省略、放大或缩小,并不代表实际产品的尺寸;
[0039]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附图中某些公知结构及其说明可能省略是可以理解的;
[0040]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是通过中间媒介间接连接,可以说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的具体含义。术语“上”、“下”、“左”、“右”、“前”、“后”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0041]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说明。
[0042] 实施例1:
[0043] 本发明的活动桥用于连接工作井内的主干道与岔管入口,形成供车辆及人员通行以便进出岔管的交通路面。
[0044] 请参考图1、图2,工作井内的主干道100的左右两侧分别设有岔管200入口,主干道100与两侧的岔管200入口之间分别设置有本实施例的活动桥300。主干道100包括用于支撑其钢平台的两根主梁6和两根边梁5,两根主梁6相互平行,岔管200入口相对于相邻主梁6呈角度地间距布置并平行于同侧的边梁5,该边梁5的一端与相邻主梁6焊接相连、另一端固定于井体侧壁上(主干道的相关结构详见实施例2)。
[0045] 请参考图7,该活动桥300包括支撑梁1、桥体2和多组转动机构3。
[0046] 请参考图2、图3、图5、图6,支撑梁1与同侧的岔管200入口平行间距相对,该支撑梁1沿边梁5焊设,且同样地,其一端与相邻主梁6焊接相连、另一端固定于井体侧壁上。岔管
200入口处设有桥体支撑部201,本实施例中,岔管200为钢岔管,桥体支撑部201为设置于岔管入口处内侧(岔管内部)的混凝土台阶。
[0047] 支撑梁1的梁体还通过多个与工作井井底相连的第一支架41支承固定。具体可选的,该第一支架41包括第一立柱411和第一支撑板412,第一支撑板固定于第一立柱的顶部,第一立柱的底部固定于工作井的井底,支撑梁1支承固定于该多个第一支撑板412上,连接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螺栓连接、焊接等。进一步可选的,第一立柱411由圆管制作,第一支撑板412与圆管上端焊接相连,用以支承支撑梁1,同时增加接触面积;圆管下端焊接下连接板,下连接板上打孔,安装膨胀螺栓,使第一立柱411固定在井底的混凝土地面上,保证支撑梁安装稳固,满足使用活动桥时的荷载要求。
[0048] 本实施例中,桥体2的制造材料为钢。请参考图7、图8,多组转动机构3间距布置于支撑梁1上,并连接桥体2的一端,实现桥体2可转动连接于支撑梁1并可在平铺位置与竖起位置之间转动切换。其中,各转动机构3包括齿轮架30、上齿轮轴31、下齿轮轴32、上齿轮33、下齿轮34、上连接臂35和下连接臂36。齿轮架30可拆卸固定于支撑梁1与岔管入口平行相对的一侧,本实施例中,每一齿轮架30上焊设有后衬板37,支撑梁1上间隔焊设有多个后背板38,齿轮架30的后衬板37通过多个紧固件(如:螺栓)与相应的后背板38可拆卸地相连,如此既能保证连接强度,又能在有需要时将齿轮架30整体从支撑梁1上拆除。
[0049] 上齿轮轴31和下齿轮轴32均沿平行于支撑梁长度方向安装于齿轮架30,上齿轮33套设于上齿轮轴31外,并与上连接臂35的一端焊接相连,上连接臂35的另一端与桥体2的一端连接,下齿轮34套设于下齿轮轴32外,并与上齿轮33相互啮合,下齿轮34与下连接臂36的一端焊接相连,下连接臂36的另一端设有配重361。该多组转动机构3的配重361的重力矩之和与桥体2的整体重力矩相平衡。桥体2在外力作用下转动至平铺位置时,上连接臂35和下连接臂36相应转动至水平而呈彼此合拢;桥体2在外力作用下转动至竖起位置时,上连接臂35和下连接臂36相应转动至竖起而呈彼此张开。
[0050] 请参考图5、图6,桥体2处于平铺位置时,其一端由上连接臂35作为支撑,通过上连接臂35及上齿轮轴31将荷载传递到齿轮架30,再由齿轮架30将荷载传递到支撑梁1及其各支承构件,如第一支架41等,桥体2的另一端的至少一部分搭接支撑于桥体支撑部201上。桥体2处于竖起位置时,活动桥300与岔管入口之间的空间大小满足在岔管入口处外侧安装闷头400所需的空间大小。如此,无需拆除活动桥300,即可安装闷头400。
[0051] 可选地,活动桥300还包括拉杆(图未示),拉杆的一端与桥体2的顶面铰接,作业人员拉动拉杆可操作桥体2绕上齿轮轴31转动。桥体2转动后,通过上连接臂35带动上齿轮33同步转动,由于上齿轮33与下齿轮34相互啮合,故而带动下齿轮34反方向转动,下齿轮34带动下连接臂36同步转动。通过设置配重361,使得在拉起或放下桥体2的过程中,桥体2不至于转动过快,保证了操作的安全性。
[0052] 请参考图7,桥体2的另一端开有缺口20,该缺口的两侧分别形成第一分叉部21和第二分叉部22。在拆除闷头400后,放下桥体2使其转动至平铺位置,第一分叉部21适配伸入岔管200入口处内侧而搭接支撑于桥体支撑部201上,第二分叉部22搭接支撑于岔管200外井体侧壁处的混凝土台阶上,此时,桥体2的顶面与主干道100的钢平台顶面持平,形成连接主干道100与岔管200的交通路面,方便运维车辆及检修人员通行进出岔管200,省去了闷头拆除后桥面中断、需临时搭建的工序。检修完毕后,收起桥体2,即可安装闷头400,将岔管200入口封堵,此时竖起的桥体2还起到安全防护栏的作用,消除了人员和工具掉落的安全隐患。
[0053] 本发明的活动桥利用重锤平衡原理,通过拉杆借助于人力便可将桥体快速平稳地拉起/放下(1~2人可在1分钟内拉起/放下桥体),操作省时省力、安全方便,且整个操作过程几乎无振动、无冲击、无噪音。
[0054] 实施例2:
[0055] 请参考图1、图2,本发明还提出一种输水隧洞检修工作井,该工作井内的主干道100的左右两侧分别设有岔管200入口,主干道100与两侧的岔管200入口之间分别设置有上述实施例中任一项所述的活动桥300,故其具有上述实施例提供的活动桥的全部有益效果,关于活动桥在此不再赘述。
[0056] 请参考图2‑图5,该工作井内的主干道100包括用于支撑其钢平台的两根主梁6和两根边梁5,两根主梁6相互平行,岔管200入口相对于相邻主梁6呈角度地间距布置并平行于同侧的边梁5,该边梁5的一端与相邻主梁6焊接相连、另一端固定于井体侧壁上。每根主梁6的梁体通过多个与工作井井底相连的第二支架42支承固定。具体可选的,该第二支架42包括第二立柱421和第二支撑板422,本实施例中,两根主梁6下方的第二立柱421对应设置,且相对应的两个第二立柱421的顶部共设一个第二支撑板422,第二立柱421的底部固定于工作井的井底,主梁6支承固定于该多个第二支撑板422上,连接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螺栓连接、焊接等。进一步可选的,第二立柱421由圆管制作,第二支撑板422与对应的两个圆管上端分别焊接相连,用以支承主梁6;圆管下端焊接下连接板,下连接板上打孔,安装膨胀螺栓,使第二立柱421固定在井底的混凝土地面上。本实施例中,两根主梁6之间还通过连接筋加强连接。其余未述及之处请参照现有技术。
[0057]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的具体实施例,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其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