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栈桥管桩底部锚固接头

申请号 CN202010474704.8 申请日 2020-05-29 公开(公告)号 CN111549764A 公开(公告)日 2020-08-18
申请人 中铁十一局集团第五工程有限公司; 发明人 陈永亮; 崔福刚; 马元根; 王刚; 彭杨品;
摘要 本 发明 公开了一种栈桥 钢 管桩底部锚固接头,包括钢护筒和加强管,所述钢护筒竖向设置,所述加强管外套在所述钢护筒的下端,所述钢护筒的外壁与所述加强管的内壁贴合,所述钢护筒的下端面与所述加强管的下端面形成环形破岩面,所述环形破岩面倾斜设置。采用本发明的一种栈桥钢管桩底部锚固接头,利用加强管对钢护筒的底部进行了加强,保证了在锤击入岩的过程中钢护筒底部的强度;加强肋板提高了钢护筒的强度,增加其与 混凝土 的锚固 力 ;环形破岩面倾斜设置,增大钢护筒与陡坡的 接触 面积,提高钢护筒的抗滑移能力,破岩齿降低了钢护筒的入岩难度,其结构简单,便于安装,缩短了施工周期。
权利要求

1.一种栈桥管桩底部锚固接头,其特征在于:包括钢护筒(1)和加强管(2),所述钢护筒(1)竖向设置,所述加强管(2)外套在所述钢护筒(1)的下端;
所述钢护筒(1)的外壁与所述加强管(2)的内壁贴合,所述钢护筒(1)的下端面与所述加强管(2)的下端面形成环形破岩面,所述环形破岩面倾斜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栈桥钢管桩底部锚固接头,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环形破岩面上环向分布有若干破岩齿,所述破岩齿的齿根与所述环形破岩面固定连接,所述破岩齿的齿尖朝下。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栈桥钢管桩底部锚固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钢护筒(1)的下端管壁与所述加强管(2)的下端管壁均切割成锯齿状,所述钢护筒(1)的下端端面锯齿与所述加强管(2)的下端端面锯齿形成所述破岩齿。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栈桥钢管桩底部锚固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钢护筒(1)的下端面的锯齿与所述加强管(2)下端面的锯齿一一对应并焊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栈桥钢管桩底部锚固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钢护筒(1)的内壁还设有若干长条形的加强肋板(3),所述加强肋板(3)竖向设置,所有所述加强肋板(3)围绕所述钢护筒(1)的内壁环向均匀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栈桥钢管桩底部锚固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肋板(3)的宽度方向沿所述钢护筒(1)的径向设置,所述加强肋板(3)的外侧边与所述钢护筒(1)的内壁焊接,所述加强肋板(3)的内侧边朝向所述钢护筒(1)的中心线,所述加强肋板(3)的下端面为导向斜面,所述导向斜面朝向所述钢护筒(1)的中心线。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栈桥钢管桩底部锚固接头,其特征在于:所有所述加强肋板(3)的长度相等,所有所述加强肋板的下边缘均靠近所述钢护筒(1)的环形破岩面。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栈桥钢管桩底部锚固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管(2)的上端内侧边缘与所述钢护筒(1)的外壁焊接;
所述加强管(2)上环向分布有若干焊接缝(4),所述焊接缝(4)贯穿所述加强管(2)的管壁,所述焊接缝(4)沿所述加强管(2)的中心线方向延伸,所述加强管(2)通过每个所述焊接缝(4)与所述钢护筒(1)的外壁焊接。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栈桥钢管桩底部锚固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焊接缝(4)与所述加强肋板(3)环向交错分布。

说明书全文

一种栈桥管桩底部锚固接头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钢管锚固接头,具体涉及一种栈桥钢管桩底部锚固接头。

背景技术

[0002] 栈桥作为桥梁主体施工期间的临时性辅助结构,为加快施工进度、节约造价,多采用重量轻、施工方便、受特性好的钢结构作为栈桥的主体结构,如广泛采用钢管桩作为下部结构,贝雷梁作为上部结构。对于栈桥施工而言,下部结构中的钢管桩施工是整个栈桥施工中的关键点和难点,现常用的施工方法是锤击法,利用桩锤锤打钢管桩,将其打入河床覆盖层中,实现钢管桩的固定。但对于河床基岩裸露、河床陡峭、河深度较大、水位变化频繁、水流流速较大的工程环境,钢管桩在自沉下放过程中极易出现“溜桩”、“跑桩”等对桩位和桩身垂直度造成严重影响的情况。

发明内容

[0003] 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栈桥钢管桩底部锚固接头,具有抗滑移,接触面积大,降低入岩难度等优点。
[0004] 其技术方案如下:
[0005] 一种栈桥钢管桩底部锚固接头,其关键在于,包括钢护筒和加强管,所述钢护筒竖向设置,所述加强管外套在所述钢护筒的下端;
[0006] 所述钢护筒的外壁与所述加强管的内壁贴合,所述钢护筒的下端面与所述加强管的下端面形成环形破岩面,所述环形破岩面倾斜设置。
[0007] 采用以上方案的效果:在所述钢护筒的外壁设置加强管,提高钢护筒底部的强度,所述环形破岩面倾斜设置,增大钢护筒与陡坡的接触面积,提高钢护筒的抗滑移能力。
[0008] 在所述环形破岩面上环向分布有若干破岩齿,所述破岩齿的齿根与所述环形破岩面固定连接,所述破岩齿的齿尖朝下。
[0009] 所述钢护筒的下端管壁与所述加强管的下端管壁均切割成锯齿状,所述钢护筒的下端端面锯齿与所述加强管的下端端面锯齿形成所述破岩齿。采用以上技术方案的优点是,提高钢护筒下端的破岩能力。
[0010] 所述钢护筒的下端面的锯齿与所述加强管下端面的锯齿一一对应并焊接
[0011] 所述钢护筒的内壁还设有若干长条形的加强肋板,所述加强肋板竖向设置,所有所述加强肋板围绕所述钢护筒的内壁环向均匀设置。
[0012] 所述加强肋板的宽度方向沿所述钢护筒的径向设置,所述加强肋板的外侧边与所述钢护筒的内壁焊接,所述加强肋板的内侧边朝向所述钢护筒的中心线,所述加强肋板的下端面为导向斜面,所述导向斜面朝向所述钢护筒的中心线。
[0013] 所有所述加强肋板的长度相等,所有所述加强肋板的下边缘均靠近所述钢护筒的环形破岩面。
[0014] 所述加强管的上端内侧边缘与所述钢护筒的外壁焊接;
[0015] 所述加强管上环向分布有若干焊接缝,所述焊接缝贯穿所述加强管的管壁,所述焊接缝沿所述加强管的中心线方向延伸,所述加强管通过每个所述焊接缝与所述钢护筒的外壁焊接。
[0016] 所述焊接缝与所述加强肋板环向交错分布。采用以上技术方案的优点是,分散应力,避免应力集中对钢护筒造成损伤。
[0017] 有益效果:本发明利用加强管对钢护筒的底部进行了加强,保证了在锤击入岩的过程中钢护筒底部的强度;加强肋板提高了钢护筒的强度,增加其与混凝土的锚固力;环形破岩面倾斜设置,增大钢护筒与陡坡的接触面积,提高钢护筒的抗滑移能力,破岩齿降低了钢护筒的入岩难度,其结构简单,便于安装,缩短了施工周期。附图说明
[0018]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0019] 图2为本发明的剖面示意图;
[0020] 图3为图1的仰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1] 以下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0022] 如图1到图3所示,一种栈桥钢管桩底部锚固接头,其主要包括钢护筒1和加强管2,所述钢护筒1竖向设置,所述加强管2外套在所述钢护筒1的下端;
[0023] 所述钢护筒1的外壁与所述加强管2的内壁贴合,所述钢护筒1的下端面与所述加强管2的下端面形成环形破岩面,所述环形破岩面倾斜设置。
[0024] 其中:
[0025] 在所述环形破岩面上环向分布有若干破岩齿,所述破岩齿的齿根与所述环形破岩面固定连接,所述破岩齿的齿尖朝下。
[0026] 所述钢护筒1的下端管壁与所述加强管2的下端管壁均切割成锯齿状,所述钢护筒1的下端端面锯齿与所述加强管2的下端端面锯齿形成所述破岩齿。
[0027] 所述钢护筒1的下端面的锯齿与所述加强管2下端面的锯齿一一对应并焊接。
[0028] 所述钢护筒1的内壁还设有若干长条形的加强肋板3,所述加强肋板3竖向设置,所有所述加强肋板3围绕所述钢护筒1的内壁环向均匀设置。
[0029] 所述加强肋板3的宽度方向沿所述钢护筒1的径向设置,所述加强肋板3的外侧边与所述钢护筒1的内壁焊接,所述加强肋板3的内侧边朝向所述钢护筒1的中心线,所述加强肋板3的下端面为导向斜面,所述导向斜面朝向所述钢护筒1的中心线。
[0030] 所有所述加强肋板3的长度相等,所有所述加强肋板的下边缘均靠近所述钢护筒1的环形破岩面,所述加强管2的上端内侧边缘与所述钢护筒1的外壁焊接;
[0031] 所述加强管2上环向分布有若干焊接缝4,所述焊接缝4贯穿所述加强管2的管壁,所述焊接缝4沿所述加强管2的中心线方向延伸,所述加强管2通过每个所述焊接缝4与所述钢护筒1的外壁焊接。
[0032] 所述焊接缝4与所述加强肋板3环向交错分布。
[0033] 所有所述加强肋板的下边缘与环形破岩面的距离相等。
[0034] 所述环形破岩面的倾斜度与河床的倾斜角度相匹配。
[0035] 最后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描述仅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发明的启示下,在不违背本发明宗旨及权利要求的前提下,可以做出多种类似的表示,这样的变换均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