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大跨度悬拼拱肋吊扣分离后张拉非对称施工方法

申请号 CN202110221901.3 申请日 2021-02-27 公开(公告)号 CN113062220A 公开(公告)日 2021-07-02
申请人 中交第四公路工程局有限公司; 中交四公局第六工程有限公司; 发明人 庞庆; 王志强; 罗勇华; 刘安政; 刘恒宇; 姚东旭; 李强;
摘要 本 发明 涉及一种大跨度悬拼拱肋吊扣分离后张拉非对称施工方法,采用缆索吊吊装拱肋节段,将拱肋起吊平台设置在一岸,先依次吊装对岸的拱肋悬臂各节段,第一扣 锚点 节段安装完成后继续吊装至少3‑4个节段后,在拱肋边跨段上安装扣塔进行第一次张拉,在后续节段全部吊装完成后进行第二次张拉,然后按同样方法吊装另一岸拱肋悬臂,最后吊装合龙段。本发明适用于施工场地受限缆塔高度降低情况下的悬拼拱肋吊扣分离分离施工,并可加快施工进度,提高施工效率。
权利要求

1.一种大跨度悬拼拱肋吊扣分离后张拉非对称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完成两岸缆塔及缆索吊安装,将拱肋节段起吊平台设置在一岸,并采用分体式运梁车向起吊平台运输拱肋节段,所述分体式运梁车包括两辆台车,两台车间有一定间距并采用丝绳连接,拱肋节段两端分搭放在两台车上;
(2)两台车一前一后向起吊平台行驶,当前方台车到达起吊位置后,缆索吊将拱肋前端吊离前方运拱车,后方台车继续前行,完成拱肋翻身及起吊;
(3)按照步骤(2)的运拱及翻身方法逐个运输、吊装拱肋节段;首先完成两岸拱肋边跨段的吊装;然后依次吊装对岸拱肋悬臂的各个节段,在对岸拱肋悬臂第一个扣锚点节段吊装完成后,再继续吊装3‑4个节段,然后在对岸拱肋边跨段上安装扣塔,安装扣索进行第一扣锚点节段的张拉,调整拱肋悬臂线型;然后继续吊装对岸拱肋悬臂所有后续节段,最后进行第二扣锚点节段的张拉,完成对岸拱肋悬臂安装;
(4)按照对岸拱肋悬臂段的吊装及张拉顺序,进行拱肋起吊平台一岸的拱肋悬臂吊装施工;
(5)两岸拱肋悬臂安装完成后,最后吊装拱肋合龙段,完成拱肋安装施工。

说明书全文

一种大跨度悬拼拱肋吊扣分离后张拉非对称施工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属于桁梁系杆拱桥主拱肋安装施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采用吊、扣分离施工技术在无扣索状态下进行大跨度悬拼主拱肋的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在无通航条件的峡谷、河道区域进行大跨度钢桁梁拱桥施工时,拱桥的拱肋常采用吊、扣分离法悬拼安装,缆索吊索塔和拱肋扣塔自成体系,拱肋节段通过缆索吊吊运,在索塔和扣塔之间设置拱肋节段的起吊平台。
[0003] 现有的拱肋吊扣分离悬拼施工方法,需要在拱肋节段吊装前搭设好扣塔,在每个拱肋扣锚点节段吊装到位后,上安装扣索进行张拉,因此缆索吊缆塔必须有足够高度,以保证拱肋节段吊运时能够顺利越过扣塔顶部。但缆塔高度越高,需要浇筑的混凝土基础越大,缆塔缆绳的锚碇也要相应设置的较远,但在山区峡谷地带,由于施工场地狭小,受地形、地质条件限制,缆塔无法设置到需要的高度,给施工顺利进行造成极大困难。

发明内容

[0004]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山区峡谷地带采用吊、扣分离法安装拱肋遇到的上述问题,提供一种拱肋的后张拉非对称施工方法,在施工场地狭小、索塔高度降低的情况下,完成大跨度拱肋悬拼安装。
[0005]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6] 一种大跨度悬拼拱肋吊扣分离后张拉非对称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0007] (1)完成两岸缆塔及缆索吊安装,将拱肋节段起吊平台设置在一岸,并采用分体式运梁车向起吊平台运输拱肋节段,所述分体式运梁车包括两辆台车,两台车间有一定间距并采用钢丝绳连接,拱肋节段两端分搭放在两台车上;
[0008] (2)两台车一前一后向起吊平台行驶,当前方台车到达起吊位置后,缆索吊将拱肋前端吊离前方运拱车,后方台车继续前行,完成拱肋翻身及起吊;
[0009] (3)按照步骤(2)的运拱及翻身方法逐个运输、吊装拱肋节段;首先完成两岸拱肋边跨段的吊装;然后依次吊装对岸拱肋悬臂的各个节段,在对岸拱肋悬臂第一个扣锚点节段吊装完成后,再继续吊装3‑4个节段,然后在对岸拱肋边跨段上安装扣塔,安装扣索进行第一扣锚点节段的张拉,调整拱肋悬臂线型;然后继续吊装对岸拱肋悬臂所有后续节段,最后进行第二扣锚点节段的张拉,完成对岸拱肋悬臂安装;
[0010] (4)按照对岸拱肋悬臂段的吊装及张拉顺序,进行拱肋起吊平台一岸的拱肋悬臂吊装施工;
[0011] (5)两岸拱肋悬臂安装完成后,最后吊装拱肋合龙段,完成拱肋安装施工。
[0012] 本发明有以下特点:
[0013] (1)运拱台车采用分体式结构,两台尺寸较小的台车间采用柔性连接,前方台车到达指定位置后,将拱肋吊离前方台车,后方台车还可继续前行,因此能在较小空间完成拱肋翻身,解决施工场地狭小时传统的大尺寸运梁车车无法适用的问题。
[0014] (2)扣塔设计在拱肋边跨节段顶部,通过边跨节段自重及附加配重平衡跨中拱肋悬臂的重量,可大幅节约施工用地;
[0015] (3)采用非对称施工方法,将拱肋节段起吊平台设置在一岸,两岸拱肋非对称安装,可进一步节省施工场地;
[0016] (4)采用后张拉方法,在拱肋较高节段吊装到位后再安装扣塔进行张拉,从而避免缆塔高度降低导致扣拱肋较高节段吊装时无法越过扣塔的问题。
[0017] 本发明的上述特点,能有效解决缆塔高低降低导致拱肋节段无法越过扣塔的问题,可适用于场地狭小区域的大跨度悬拼拱肋吊扣分离施工,并能降低施工成本,提高施工效率。附图说明
[0018] 图1是本发明的施工流程图
[0019] 图2是两岸缆索吊索塔安装完成的结构示意图;
[0020] 图3是运梁车台车运送拱肋节段到起吊平台时的状态示意图;
[0021] 图4是拱肋在运梁台车上开始翻身的状态示意图;
[0022] 图5是拱肋吊离前方台车的状态示意图;
[0023] 图6是后方台车继续向前移动完成拱肋翻身的状态示意图;
[0024] 图7是两岸拱肋基础段安装完成后的状态示意图;
[0025] 图8是对岸拱肋扣塔安装完成后张拉第一道扣索的状态示意图;
[0026] 图9是对岸拱肋悬拼段安装完成后的状态示意图;
[0027] 图10是设置起吊平台岸拱肋扣塔安装完成后的状态示意图;
[0028] 图11是两岸拱肋悬拼段都安装完成后的状态适应性;
[0029] 图12是拱肋合龙段安装完成后的状态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0] 图1是本发明的施工流程图,具体施工过程如下:
[0031] (1)如图2所示,根据现场施工环境,合理设计缆塔高度及位置。首先完成两岸缆塔1及缆索吊2的安装、拱桥边跨钢桁梁3安装;将拱肋节段起吊平台设置在一岸;采用分体式运梁车向起吊平台运输拱肋节段。
[0032] 通常的运梁车长度较长,拱肋节段整体放置在运梁车上。在施工场地狭小地区,缆塔离桥头较近,如果采用常规的运梁车,当运梁车前端到达桥头后,运梁车后端还在缆塔外侧,无法进行拱肋翻身、起吊。
[0033] 本发明为解决上述问题,采用分体式运梁车,所述分体式运梁车包括两辆尺寸较小的台车4,两台车间有一定间距并采用钢丝绳5连接,拱肋6两端分搭放在两运拱车上,中间悬空。
[0034] (2)如图3所示,两台车4一前一后向起吊平台行驶,由于拱肋节段较长,当前方台车到达起吊平台起吊位置且无法继续前行时,后方台车4仍在缆塔1外侧。
[0035] 如图4、图5、图6所示,缆索吊将拱肋6前端吊离前方台车4,由于前、后台车间有一定间距,后方台车可继续前行,边前行边提高拱肋的高度,完成拱肋6翻身及起吊;
[0036] (3)按照步骤(2)的运拱及翻身方法逐个运输、吊装拱肋节段;
[0037] 如图7所示,首先完成两岸拱肋边跨段61的吊装;
[0038] 如图8所示,拱肋两岸边跨段61安装完成后,先依次吊装对岸拱肋悬臂的各个节段。吊装过程中,在对岸拱肋悬臂第一个扣锚点节段62吊装完成后,再继续吊装至少3‑4个节段,然后在对岸拱肋边跨段61上安装扣塔7,并在第一个扣锚点节段上安装扣索8进行第一次张拉,调整拱肋悬臂线型;
[0039] 然后如图9所示,继续吊装对岸拱肋悬臂所有后续节段,最后在第二个扣锚点节段63上安装扣索进行第二次张拉,调整拱肋悬臂线型,完成对岸拱肋悬臂安装;
[0040] (4)如图10所示,按照对岸拱肋悬臂段的吊装及张拉顺序,进行设置拱肋起吊平台一岸的拱肋悬臂吊装施工。施工过程中,在第一个扣锚点节段62吊装完成后,再继续吊装至少3‑4个节段,在拱肋边跨段61上安装扣塔7,并安装扣索8进行第一次张拉。
[0041] 如图11所示,继续吊装拱肋悬臂所有后续节段。扣塔7安装后,后续拱肋节段的吊装需要越过扣塔顶部,但第一次张拉后,高度较高的节段(拱肋节段自身的高度)已吊装完成,后续节段高度较低,能够顺利越过扣塔。在第二个扣锚点节段63上安装扣索进行第二次张拉,调整拱肋悬臂线型,完成对岸拱肋悬臂安装。
[0042] (5)如图12所示,两岸拱肋悬臂安装完成后,最后吊装拱肋合龙段,完成拱肋安装施工。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