棚洞施工方法

申请号 CN202010608405.9 申请日 2020-06-29 公开(公告)号 CN111893906A 公开(公告)日 2020-11-06
申请人 中铁第一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发明人 周友权; 刘建红; 岳迎九; 郑继平; 康炜; 文强; 陈敬军; 吴文华; 张鹏举; 乔雷涛; 李伟; 周小苏; 房帅平; 闫岩; 卢皓; 吕存杰;
摘要 本公开涉及 桥梁 防护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棚洞施工方法。该施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基于 桥台 、拱座及拱架安装 支撑 柱,以支撑柱的上端为 基础 在桥梁两侧布置安装梁;S2、沿隧道口向前依次布置 钢 架,将钢架的两端对应安装于桥梁两侧的安装梁上;S3、将外层防护板安装于相邻两个钢架的外侧之间,将内层防护板安装于相邻两个钢架的内侧之间;S4、将防护网的上端与安装梁连接,将防护网的下端与拱座连接;本公开通过多个钢架实现外层防护板和内层防护板的模 块 化安装,便于棚洞安装及便于受损时更换防护板,外层防护板和内层防护板实现了桥梁的双层保护,确保桥梁的安全,且本公开基于安装梁还设置有防护网,进一步的避免落石对拱架造成伤害。
权利要求

1.一种棚洞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S1、基于桥台(2)、拱座(3)及拱架(4)安装支撑柱(7),以支撑柱(7)的上端为基础桥梁(1)两侧布置安装梁(5);
S2、沿隧道口向前依次布置架(6),将钢架(6)的两端对应安装于桥梁(1)两侧的安装梁(5)上;
S3、将外层防护板(8)安装于相邻两个钢架(6)的外侧之间,将内层防护板(9)安装于相邻两个钢架(6)的内侧之间;
S4、将防护网(10)的上端与安装梁(5)连接,将防护网(10)的下端与拱座(3)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棚洞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1中,在支撑柱(7)的上端布置缓冲座(13),将缓冲座(13)的下基板(132)固定于支撑柱(7)的上端,在下基板(132)的导柱(134)外周布置滑(136),且在滑块(136)与下基板(132)之间布置第二压缩弹簧(137),在下基板(132)的上方布置上基板(131),将上基板(131)下部的套筒(132)与下基板(132)上部的导柱(134)配合,且在上基板(131)与下基板(132)之间布置第一压缩弹簧(135),以上基板(131)为基础在桥梁(1)两侧布置安装梁(5)。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棚洞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2中,钢架(6)由腹板(61)、外翼缘板(62)及内翼缘板(63)构成,且钢架(6)分为支腿部分与拱顶部分,采用连接节点(15)将支腿部分与拱顶部分连接构成钢架(6)。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棚洞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2中,连接节点(15)由U型板(151)、外板(152)及内板(153)构成,将U型板(151)与钢架(6)的侧边敞口配合,将外板(152)布置于外翼缘板(62)的外侧,将内板(153)布置于内翼缘板(63)的内侧,采用螺栓将U型板(151)、外板(152)及内板(153)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棚洞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2中,在相邻两个钢架(6)之间布置加强管(14),在钢架(6)的腹板(61)上焊接第一连接板(64),在加强管(14)的端部焊接第二连接板(141),采用螺栓将第一连接板(64)与第二连接板(141)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棚洞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3中,采用螺栓将外层防护板(8)与钢架(6)的外翼缘板(62)连接,采用螺栓将内层防护板(9)与钢架(6)的内翼缘板(63)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棚洞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3中,在钢架(6)的下端仅安装内层防护板(9),将斜板(11)的上端与内层防护板(9)连接,在斜板(11)的下端设置压板(12),将防护网(10)的上端翻折布置于压板(12)与安装梁(5)之间,采用膨胀螺栓将压板(12)与安装梁(5)连接,所述步骤S4中,采用固定压板将防护网(10)的下端翻折固定于拱座(3)上。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棚洞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2中,在多个钢架(6)的前方布置防护钢架(16),防护钢架(16)的直径大于钢架(6)的直径。

说明书全文

棚洞施工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公开涉及桥梁防护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棚洞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随着我国的路建设高速发展,铁路建设已经涉及全国各个区域。在铁路建设时会受到地形限制,其中艰险山区的新建铁路多穿越V型沟谷,山坡陡峭,多有危岩落石分布。如图2所示,在此地形进行铁路建设时,需要穿过V型沟谷两侧的两个山体开挖隧道,且在两个山体的隧道口之间建设大跨中承式桁拱桥。在建设拱桥时,会在隧道口下方设置桥台
2,在桥台2下方设置拱座3,通过拱座3安装拱架4,再以拱架4为基础施工桥梁1,最终完成大跨中承式钢桁拱桥的建设。
[0003] 拱桥建设完成后,需要对山体进行落石险分析,与隧道口相接的桥梁1往往是落石风险最高的地方,而铁路桥梁1一般具有高速度和高密度运营、高安全要求的特点,一旦遭受落石冲击,将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甚至引发灾难性后果,所以针对上述拱桥需采用新的棚洞施工工艺以避免落石对拱桥造成伤害。发明内容
[0004]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或者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公开提供了一种棚洞施工方法,避免落石对桥梁及拱架造成损伤。
[0005] 本公开提供了一种棚洞施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06] S1、基于桥台、拱座及拱架安装支撑柱,以支撑柱的上端为基础在桥梁两侧布置安装梁;
[0007] S2、沿隧道口向前依次布置钢架,将钢架的两端对应安装于桥梁两侧的安装梁上;
[0008] S3、将外层防护板安装于相邻两个钢架的外侧之间,将内层防护板安装于相邻两个钢架的内侧之间;
[0009] S4、将防护网的上端与安装梁连接,将防护网的下端与拱座连接。
[0010] 可选的,在支撑柱的上端布置缓冲座,将缓冲座的下基板固定于支撑柱的上端,在下基板的导柱外周布置滑,且在滑块与下基板之间布置第二压缩弹簧,在下基板的上方布置上基板,将上基板下部的套筒与下基板上部的导柱配合,且在上基板与下基板之间布置第一压缩弹簧,以上基板为基础在桥梁两侧布置安装梁。
[0011] 可选的,所述步骤S2中,钢架由腹板、外翼缘板及内翼缘板构成,且钢架分为支腿部分与拱顶部分,采用连接节点将支腿部分与拱顶部分连接构成钢架。
[0012] 可选的,所述步骤S2中,连接节点由U型板、外板及内板构成,将U型板与钢架的侧边敞口配合,将外板布置于外翼缘板的外侧,将内板布置于内翼缘板的内侧,采用螺栓将U型板、外板及内板连接。
[0013] 可选的,所述步骤S2中,在相邻两个钢架之间布置加强管,在钢架的腹板上焊接第一连接板,在加强管的端部焊接第二连接板,采用螺栓将第一连接板与第二连接板连接。
[0014] 可选的,所述步骤S3中,采用螺栓将外层防护板与钢架的外翼缘板连接,采用螺栓将内层防护板与钢架的内翼缘板连接。
[0015] 可选的,所述步骤S3中,在钢架的下端仅安装内层防护板,将斜板的上端与内层防护板连接,在斜板的下端设置压板,将防护网的上端翻折布置于压板与安装梁之间,采用膨胀螺栓将压板与安装梁连接,所述步骤S4中,采用固定压板将防护网的下端翻折固定于拱座上。
[0016] 可选的,所述步骤S2中,在多个钢架的前方布置防护钢架,防护钢架的直径大于钢架的直径。
[0017]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本公开利用桥台、拱座及拱架设置支撑柱,通过支撑柱在桥梁两侧固定安装梁,通过安装梁设置钢架,避免占用桥梁的空间布置棚洞,落石产生的冲击是通过棚洞传递至安装梁,再通过安装梁分散传递至桥台、拱座及拱架,避免落石产生的冲击力通过棚洞直接传递至桥梁,确保桥梁的安全;本公开通过多个钢架实现外层防护板和内层防护板的模块化安装,便于棚洞安装及便于受损时更换防护板,外层防护板和内层防护板实现了桥梁的双层保护,确保桥梁的安全,且本公开基于安装梁还设置有防护网,进一步的避免落石对拱架造成伤害。附图说明
[0018]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公开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的原理。
[0019]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公开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0] 图1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棚洞施工方法的流程图
[0021] 图2为现有技术中大跨中承式钢桁拱桥的示意图;
[0022] 图3为基于拱桥布置安装梁的示意图;
[0023] 图4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棚洞的侧视图;
[0024] 图5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棚洞的主视图;
[0025] 图6为钢架的端部布置斜板的示意图;
[0026] 图7为图5中区域A的局部放大图;
[0027] 图8为钢架的立体示意图;
[0028] 图9为钢架与加强管连接的示意图;
[0029] 图10为缓冲座的示意图。
[0030] 其中,1、桥梁;2、桥台;3、拱座;4、拱架;5、安装梁;6、钢架;61、腹板;62、外翼缘板;63、内翼缘板;64、第一连接板;7、支撑柱;8、外层防护板;9、内层防护板;10、防护网;11、斜板;12、压板;13、缓冲座;131、上基板;132、下基板;133、套筒;134、导柱;135、第一压缩弹簧;136、滑块;137、第二压缩弹簧;14、加强管;141、第二连接板;15、连接节点;151、U型板;
152、外板;153、内板;16、防护钢架。

具体实施方式

[0031]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公开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将对本公开的方案进行进一步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公开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0032]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公开,但本公开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方式来实施;显然,说明书中的实施例只是本公开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0033] 如图1所示,本公开提供的一种棚洞施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34] S1、基于桥台2、拱座3及拱架4安装支撑柱7,以支撑柱7的上端为基础在桥梁1两侧布置安装梁5;
[0035] S2、沿隧道口向前依次布置钢架6,将钢架6的两端对应安装于桥梁1两侧的安装梁5上;
[0036] S3、将外层防护板8安装于相邻两个钢架6的外侧之间,将内层防护板9安装于相邻两个钢架6的内侧之间;
[0037] S4、将防护网10的上端与安装梁5连接,将防护网10的下端与拱座3连接。
[0038]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公开利用桥台2、拱座3及拱架4设置支撑柱7,通过支撑柱7在桥梁1两侧固定安装梁5,通过安装梁5设置钢架6,避免占用桥梁1的空间布置棚洞,落石产生的冲击力是通过棚洞传递至安装梁5,再通过安装梁5分散传递至桥台2、拱座3及拱架4,避免落石产生的冲击力通过棚洞直接传递至桥梁1,确保桥梁1的安全;本公开通过多个钢架6实现外层防护板8和内层防护板9的模块化安装,便于棚洞安装及便于受损时更换防护板,外层防护板8和内层防护板9实现了桥梁1的双层保护,确保桥梁1的安全,且本公开基于安装梁5还设置有防护网10,进一步的避免落石对拱架4造成伤害。
[0039]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0所示,步骤S1中,在支撑柱7的上端布置缓冲座13,将缓冲座13的下基板132固定于支撑柱7的上端,在下基板132的导柱134外周布置滑块136,且在滑块136与下基板132之间布置第二压缩弹簧137,在下基板132的上方布置上基板131,将上基板131下部的套筒132与下基板132上部的导柱134配合,且在上基板131与下基板132之间布置第一压缩弹簧135,以上基板131为基础在桥梁1两侧布置安装梁5。
[0040] 上述技术方案中,落石在对棚洞进行冲击时,缓冲座13起到了一定的卸力作用,缓冲座13在受力时,上基板131与套筒133相对导柱134下沉,第一压缩弹簧135被压缩进行一级缓冲,套筒133继续下沉抵触至滑块136,第二压缩弹簧137被压缩进行二级缓冲,通过上述缓冲形式减小落石产生的冲击力,避免安装梁5、支撑柱7、桥台2、拱座3及拱架4刚性连接受到冲击力而对连接节点造成损伤,确保连接节点的稳定性
[0041]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7、图8和图9所示,步骤S2中,钢架6由腹板61、外翼缘板62及内翼缘板63构成,且钢架6分为支腿部分与拱顶部分,采用连接节点15将支腿部分与拱顶部分连接构成钢架6。
[0042] 上述技术方案中,钢架6呈工字钢状,外翼缘板62用于与外层防护板8连接,内翼缘板63用于与内层防护板9连接,连接形式可采用螺栓连接方式,便于对外层防护板8和内层防护板9进行拆装和更换。
[0043]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至图7所示,钢架6包括布置于安装梁5上的支腿部分和与支腿部分上端连接的拱顶部分,支腿部分与拱顶部分之间设置有连接节点15,连接节点15由U型板151、外板152及内板153构成,将U型板151与钢架6的侧边敞口配合,将外板152布置于外翼缘板62的外侧,将内板153布置于内翼缘板63的内侧,采用螺栓将U型板151、外板152及内板153连接。
[0044] 上述技术方案中,将钢架6自上而下拆分为多部分,便于拆装及运输,连接节点15作为过渡连接件将支腿部分与拱顶部分进行连接,其中U型板151与钢架6的侧边配合,外板152与外翼缘板62配合,内板153与内翼缘板63配合,通过螺栓快速完成连接。
[0045]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8和图9所示,步骤S2中,在相邻两个钢架6之间布置加强管14,在钢架6的腹板61上焊接第一连接板64,在加强管14的端部焊接第二连接板141,采用螺栓将第一连接板64与第二连接板141连接。
[0046] 上述技术方案中,加强管14加强了钢架6在纵向的连接稳定性,使得多个钢架6构成一个整体受力结构,增加了棚洞的抗冲击强度;在钢架6的腹板61上预先焊接有第一连接板64,在加强管14的端部预先焊接有第二连接板141,通过螺栓完成第一连接板64与第二连接板141的快速连接,提高棚洞的结构稳定性,同时加快了施工进度。
[0047]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5和图6所示,步骤S3中,在钢架6的下端仅安装内层防护板9,将斜板11的上端与内层防护板9连接,在斜板11的下端设置压板12,将防护网10的上端翻折布置于压板12与安装梁5之间,采用膨胀螺栓将压板12与安装梁5连接,步骤S4中,采用固定压板将防护网10的下端翻折固定于拱座3上。
[0048] 上述技术方案中,棚洞的中部及上部设置双层保护结构,下部的钢架6仅设置内层防护板9,外层防护板8不设置,大型落石对棚洞进行冲击时,有可能会将外层防护板8砸破,后续的一些小型落石可能会从缺口进入外层防护板8与内层防护板9之间,此时小型落石会从棚洞上部滑动至下部,再经斜板11的导向由外侧的敞口滑落出,最终小型落石由安装梁5的外侧落入沟谷,不会对棚洞造成重量负担,也不会落至桥梁1上影响车辆通行;在对斜板11进行安装时,斜板11的上端与内层防护板9焊接或进行螺栓连接,斜板11的下端设置有压板12,通过膨胀螺栓将压板12与安装梁5进行固定,压板12可对防护网10的上端进行固定,如此便于防护网10的定位和安装,防护网10的下端也可采用固定压板的方式将其与拱座3进行固定,且使得棚洞与防护网10自上而下一体布置,此种固定方式使得防护网10更接近于垂直状态,避免防护网10的上端处于向内侧倾斜的状态,从而可以更好的阻挡落石,避免落石对拱架4造成损伤。
[0049]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步骤S2中,在多个钢架6的前方布置防护钢架16,防护钢架16的直径大于钢架6的直径。
[0050] 上述技术方案中,防护钢架16与钢架6之间构成翘起的帽沿结构,翘起的帽沿结构对落石进行限位,避免落石由棚洞的前端滑落至桥梁1上,加强了对桥梁1的保护。
[0051] 本公开其中一实施例的具体工作过程如下:
[0052] S1、基于桥台2、拱座3及拱架4安装支撑柱7,在支撑柱7的上端布置缓冲座13,将缓冲座13的下基板132固定于支撑柱7的上端,在下基板132的导柱134外周布置滑块136,且在滑块136与下基板132之间布置第二压缩弹簧137,在下基板132的上方布置上基板131,将上基板131下部的套筒132与下基板132上部的导柱134配合,且在上基板131与下基板132之间布置第一压缩弹簧135,以上基板131为基础在桥梁1两侧布置安装梁5;
[0053] S2、钢架6由腹板61、外翼缘板62及内翼缘板63构成,且钢架6分为支腿部分与拱顶部分,采用连接节点15将支腿部分与拱顶部分连接构成钢架6;连接节点15由U型板151、外板152及内板153构成,将U型板151与钢架6的侧边敞口配合,将外板152布置于外翼缘板62的外侧,将内板153布置于内翼缘板63的内侧,采用螺栓将U型板151、外板152及内板153连接;
[0054] 将钢架6的两端对应安装于桥梁1两侧的安装梁5上,在相邻两个钢架6之间布置加强管14,在钢架6的腹板61上焊接第一连接板64,在加强管14的端部焊接第二连接板141,采用螺栓将第一连接板64与第二连接板141连接;
[0055] 在多个钢架6的前方布置防护钢架16,防护钢架16的直径大于钢架6的直径;
[0056] S3、将外层防护板8安装于相邻两个钢架6的外侧之间,将内层防护板9安装于相邻两个钢架6的内侧之间;采用螺栓将外层防护板8与钢架6的外翼缘板62连接,采用螺栓将内层防护板9与钢架6的内翼缘板63连接;
[0057] 在钢架6的下端仅安装内层防护板9,将斜板11的上端与内层防护板9连接,在斜板11的下端设置压板12,将防护网10的上端翻折布置于压板12与安装梁5之间,采用膨胀螺栓将压板12与安装梁5连接,
[0058] S4、采用固定压板将防护网10的下端翻折固定于拱座3上。
[0059]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0060] 以上仅是本公开的具体实施方式,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或实现本公开。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公开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公开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