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利分类库 / 道路、铁路或桥梁的建筑 / 桥梁 / 桁架桥 / 一种桁架钢桥智能安装控制系统

一种桁架桥智能安装控制系统

申请号 CN202011612644.8 申请日 2020-12-30 公开(公告)号 CN112726376A 公开(公告)日 2021-04-30
申请人 长城海工装备(江苏)有限公司; 发明人 鲁传宝; 陈芳平; 陈荣斌; 庄瑞;
摘要 本 发明 涉及一种桁架 钢 桥智能安装控制系统,所述桁架钢桥包括相互平行且间隔设置的长横梁(1)和短横梁(2);通过长横梁检测装置与短横梁检测装置分别检测其上方格栅 桥面 板的对应参数并将参数发送至外部 控制器 中,外部控制器针对收到的参数对应控制长横梁搁置板在长横梁本体的内部沿左右方向的滑动及短横梁搁置板在短横梁本体的内部沿左右方向的滑动,从而根据上方格栅桥面板的 位置 、材质、厚度等参数的不同,以确定格栅桥面板的位置和 质量 ,进而通过调节长横梁搁置板和短横梁搁置板以实现对格栅桥面板的稳定 支撑 ,保证其安装稳定,保证其使用安全,延长其使用寿命。
权利要求

1.一种桁架桥智能安装控制系统,所述桁架钢桥包括相互平行且间隔设置的长横梁(1)和短横梁(2),在所述长横梁(1)和短横梁(2)的左右两侧沿前后方向分别设置有若干组彼此相连的桁架结构(3),在每个所述桁架结构(3)的顶杆顶部还设置有加强弦杆梁(4),所述短横梁(2)的左右两端的底部与桁架结构(3)的底杆顶部固定连接,所述长横梁(1)的左右两端的底部与桁架结构(3)的底杆顶部固定连接,且所述长横梁(1)的左右两端从桁架结构(3)的内部伸出设置,在所述长横梁(1)的伸出端的顶部与所述桁架结构(3)的顶部之间还设置有斜撑杆组件(5),在相邻2个长横梁(1)与短横梁(2)之间铺设有格栅桥面板;其特征在于:在长横梁本体(1‑1)的内部分别伸出设置有若干个长横梁搁置板(1‑3),在短横梁本体(2‑1)的内部分别伸出设置有若干个短横梁搁置板(2‑3),长横梁搁置板(1‑3)能够在长横梁本体(1‑1)的内部沿左右方向滑动,短横梁搁置板能够在短横梁本体(2‑1)的内部沿左右方向滑动,在每个长横梁搁置板(1‑3)的内部嵌设有长横梁检测装置(1‑31),在每个短横梁搁置板(2‑3)的内部嵌设有短横梁检测装置(2‑31),长横梁检测装置(1‑31)与短横梁检测装置(2‑31)分别与外部控制器(6)连接,长横梁检测装置(1‑31)与短横梁检测装置(2‑
31)分别检测其上方格栅桥面板的对应参数并将参数发送至外部控制器(6)中,外部控制器(6)针对收到的参数对应控制长横梁搁置板(1‑3)在长横梁本体(1‑1)的内部沿左右方向的滑动及短横梁搁置板在短横梁本体(2‑1)的内部沿左右方向的滑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桁架钢桥智能安装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长横梁(1)包括长横梁本体(1‑1),长横梁连接板(1‑2)设置于长横梁本体(1‑1)靠近两端的底部,所述长横梁(1)的左右两端的底部与桁架结构(3)的底杆顶部通过长横梁连接板(1‑2)固定连接,在位于前端的长横梁本体(1‑1)的后侧伸出设置有长横梁搁置板(1‑3),在位于后端的长横梁本体(1‑1)的前侧伸出设置有长横梁搁置板(1‑3),在位于中间的长横梁本体(1‑
1)的前后两侧分别伸出设置有长横梁搁置板(1‑3)。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桁架钢桥智能安装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短横梁(2)包括短横梁本体(2‑1),短横梁连接板(2‑2)设置于短横梁本体(2‑1)两端的底部,所述短横梁(2)的左右两端的底部与桁架结构(3)的底杆顶部通过短横梁连接板(2‑2)固定连接,在短横梁本体(2‑1)的前后两侧分别伸出设置有短横梁搁置板(2‑3)。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桁架钢桥智能安装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长横梁检测装置(1‑31)与短横梁检测装置(2‑31)分别检测其上方格栅桥面板的对应参数至少包括有位置参数、材质参数及厚度参数,且长横梁检测装置(1‑31)与短横梁检测装置(2‑31)按照预设的检测顺序依次检测位置参数、材质参数及厚度参数。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桁架钢桥智能安装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长横梁检测装置(1‑31)与短横梁检测装置(2‑31)中预设的检测顺序为位置参数>厚度参数>材质参数。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桁架钢桥智能安装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外部控制器内部设置有优先控制装置,在所述优先控制装置内部预设有控制优先级,外部控制器依照预设的控制优先级控制长横梁搁置板(1‑3)在长横梁本体(1‑1)的内部沿左右方向的滑动及短横梁搁置板在短横梁本体(2‑1)的内部沿左右方向的滑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桁架钢桥智能安装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优先控制装置内部预设的控制优先级为长横梁搁置板(1‑3)的左右滑动控制优先于短横梁搁置板(2‑3)的左右滑动控制;且在长横梁搁置板(1‑3)中,位于左右两侧的长横梁搁置板(1‑3)的左右滑动控制优先于位于中间的长横梁搁置板(1‑3)的左右滑动控制,在短横梁搁置板(2‑
3)中,位于左右两侧的短横梁搁置板(2‑3)的左右滑动控制优先于位于中间的短横梁搁置板(2‑3)的左右滑动控制。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桁架钢桥智能安装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外部控制器内部设置有预设参数阈值范围,所述长横梁检测装置(1‑31)与短横梁检测装置(2‑31)将检测到的参数分别与预设参数阈值范围对比,当且仅当对应参数的检测值超出预设参数阈值范围时,外部控制器确定需要作出对应的滑动控制。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桁架钢桥智能安装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外部控制器内部设置有控制速度确定单元,当对应参数的检测值超出预设参数阈值范围时,外部控制器确定需要作出对应的滑动控制时,控制速度确定单元根据对应参数的检测值超出预设参数阈值范围的差值绝对值从大到小的顺序,从高到低确定对应位置长横梁搁置板(1‑3)与短横梁搁置板(2‑3)的滑动速度。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桁架钢桥智能安装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长横梁本体(1‑1)与所述短横梁本体(2‑1)内部设置有与外部控制器(6)连接的定装置,当长横梁搁置板(1‑3)在长横梁本体(1‑1)的内部沿左右方向滑动到预定位置时,以及当短横梁搁置板在短横梁本体(2‑1)的内部沿左右方向滑动到预定位置时,外部控制器(6)控制锁定装置对当前位置进行锁定。

说明书全文

一种桁架桥智能安装控制系统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桥梁结构,具体涉及一种桁架钢桥智能安装控制系统。

背景技术

[0002] 装配式钢桥是一种常见的临时性桥梁设施,是由单销连接桁架单元作为桥跨结构主梁的上、下承式桥梁,现有技术中装配式钢桥在安装过程中,往往是通过在相连2个横梁之间安装格栅桥面板以实现桥面的安装,然后由于安装位置及结构强度需求不一等原因,现有技术中用于桥面的安装格栅桥面板往往会根据实际情况选用不同材质、不同厚度的面板,同时在安装时由于存在的安装误差等原因,会导致对桥面板的支撑强度和支撑位置不稳定,进而影响整桥的使用安全和使用寿命。

发明内容

[0003]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和缺陷,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桁架钢桥智能安装控制系统。
[0004]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05] 一种桁架钢桥智能安装控制系统,所述桁架钢桥包括相互平行且间隔设置的长横梁和短横梁,在所述长横梁和短横梁的左右两侧沿前后方向分别设置有若干组彼此相连的桁架结构,在每个所述桁架结构的顶杆顶部还设置有加强弦杆梁,所述短横梁的左右两端的底部与桁架结构的底杆顶部固定连接,所述长横梁的左右两端的底部与桁架结构的底杆顶部固定连接,且所述长横梁的左右两端从桁架结构的内部伸出设置,在所述长横梁的伸出端的顶部与所述桁架结构的顶部之间还设置有斜撑杆组件,在相邻2个长横梁与短横梁之间铺设有格栅桥面板;其特征在于:在长横梁本体的内部分别伸出设置有若干个长横梁搁置板,在短横梁本体的内部分别伸出设置有若干个短横梁搁置板,长横梁搁置板能够在长横梁本体的内部沿左右方向滑动,短横梁搁置板能够在短横梁本体的内部沿左右方向滑动,在每个长横梁搁置板的内部嵌设有长横梁检测装置,在每个短横梁搁置板的内部嵌设有短横梁检测装置,长横梁检测装置与短横梁检测装置分别与外部控制器连接,长横梁检测装置与短横梁检测装置分别检测其上方格栅桥面板的对应参数并将参数发送至外部控制器中,外部控制器针对收到的参数对应控制长横梁搁置板在长横梁本体的内部沿左右方向的滑动及短横梁搁置板在短横梁本体的内部沿左右方向的滑动。
[0006] 进一步地,所述长横梁包括长横梁本体,长横梁连接板设置于长横梁本体靠近两端的底部,所述长横梁的左右两端的底部与桁架结构的底杆顶部通过长横梁连接板固定连接,在位于前端的长横梁本体的后侧伸出设置有长横梁搁置板,在位于后端的长横梁本体的前侧伸出设置有长横梁搁置板,在位于中间的长横梁本体的前后两侧分别伸出设置有长横梁搁置板。
[0007] 进一步地,所述短横梁包括短横梁本体,短横梁连接板设置于短横梁本体两端的底部,所述短横梁的左右两端的底部与桁架结构的底杆顶部通过短横梁连接板固定连接,在短横梁本体的前后两侧分别伸出设置有短横梁搁置板。
[0008] 进一步地,长横梁检测装置与短横梁检测装置分别检测其上方格栅桥面板的对应参数至少包括有位置参数、材质参数及厚度参数,且长横梁检测装置与短横梁检测装置按照预设的检测顺序依次检测位置参数、材质参数及厚度参数。
[0009] 进一步地,所述长横梁检测装置与短横梁检测装置中预设的检测顺序为位置参数>厚度参数>材质参数。
[0010] 进一步地,所述外部控制器内部设置有优先控制装置,在所述优先控制装置内部预设有控制优先级,外部控制器依照预设的控制优先级控制长横梁搁置板在长横梁本体的内部沿左右方向的滑动及短横梁搁置板在短横梁本体的内部沿左右方向的滑动。
[0011] 进一步地,所述优先控制装置内部预设的控制优先级为长横梁搁置板的左右滑动控制优先于短横梁搁置板的左右滑动控制;且在长横梁搁置板中,位于左右两侧的长横梁搁置板的左右滑动控制优先于位于中间的长横梁搁置板的左右滑动控制,在短横梁搁置板中,位于左右两侧的短横梁搁置板的左右滑动控制优先于位于中间的短横梁搁置板的左右滑动控制。
[0012] 进一步地,所述外部控制器内部设置有预设参数阈值范围,所述长横梁检测装置与短横梁检测装置将检测到的参数分别与预设参数阈值范围对比,当且仅当对应参数的检测值超出预设参数阈值范围时,外部控制器确定需要作出对应的滑动控制。
[0013] 进一步地,所述外部控制器内部设置有控制速度确定单元,当对应参数的检测值超出预设参数阈值范围时,外部控制器确定需要作出对应的滑动控制时,控制速度确定单元根据对应参数的检测值超出预设参数阈值范围的差值绝对值从大到小的顺序,从高到低确定对应位置长横梁搁置板与短横梁搁置板的滑动速度。
[0014] 进一步地,所述长横梁本体与所述短横梁本体内部设置有与外部控制器连接的定装置,当长横梁搁置板在长横梁本体的内部沿左右方向滑动到预定位置时,以及当短横梁搁置板在短横梁本体的内部沿左右方向滑动到预定位置时,外部控制器控制锁定装置对当前位置进行锁定。
[0015]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0016] (1)本发明提供一种桁架钢桥智能安装控制系统,通过长横梁检测装置与短横梁检测装置分别检测其上方格栅桥面板的对应参数并将参数发送至外部控制器中,外部控制器针对收到的参数对应控制长横梁搁置板在长横梁本体的内部沿左右方向的滑动及短横梁搁置板在短横梁本体的内部沿左右方向的滑动,从而根据上方格栅桥面板的位置、材质、厚度等参数的不同,以确定格栅桥面板的位置和质量,进而通过调节长横梁搁置板和短横梁搁置板以实现对格栅桥面板的稳定支撑,保证其安装稳定,保证其使用安全,延长其使用寿命。
[0017] (2)本发明提供一种桁架钢桥智能安装控制系统,外部控制器内部设置有优先控制装置,在优先控制装置内部预设有控制优先级,外部控制器依照预设的控制优先级控制长横梁搁置板在长横梁本体的内部沿左右方向的滑动及短横梁搁置板在短横梁本体的内部沿左右方向的滑动,从而在实现对上方格栅桥面板的稳定支撑效果的同时,减少滑动过程,提高调节效率,同时保证桥体整体结构的强度均衡及结构稳定。
[0018] (3)本发明提供一种桁架钢桥智能安装控制系统,所述外部控制器内部设置有控制速度确定单元,当对应参数的检测值超出预设参数阈值范围时,外部控制器确定需要作出对应的滑动控制时,控制速度确定单元根据对应参数的检测值超出预设参数阈值范围的差值绝对值从大到小的顺序,从高到低确定对应位置长横梁搁置板与短横梁搁置板的滑动速度,从而以相对接近同步完成的调节方式保证滑动控制过程中桥体的结构稳定和强度均衡。附图说明
[0019]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爆炸图;
[0020] 图2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0021] 图3为本发明的结构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2] 现在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这些附图均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发明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发明有关的构成。
[0023] 如图1‑3所示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桁架钢桥智能安装控制系统,桁架钢桥包括相互平行且间隔设置的长横梁1和短横梁2,在长横梁1和短横梁2的左右两侧沿前后方向分别设置有若干组彼此相连的桁架结构3,在每个桁架结构3的顶杆顶部还设置有加强弦杆梁4,短横梁2的左右两端的底部与桁架结构3的底杆顶部固定连接,长横梁1的左右两端的底部与桁架结构3的底杆顶部固定连接,且长横梁1的左右两端从桁架结构3的内部伸出设置,在长横梁1的伸出端的顶部与桁架结构3的顶部之间还设置有斜撑杆组件5,在相邻2个长横梁1与短横梁2之间铺设有格栅桥面板;在长横梁本体1‑1的内部分别伸出设置有若干个长横梁搁置板1‑3,在短横梁本体2‑1的内部分别伸出设置有若干个短横梁搁置板2‑3,长横梁搁置板1‑3能够在长横梁本体1‑1的内部沿左右方向滑动,短横梁搁置板能够在短横梁本体2‑
1的内部沿左右方向滑动,在每个长横梁搁置板1‑3的内部嵌设有长横梁检测装置1‑31,在每个短横梁搁置板2‑3的内部嵌设有短横梁检测装置2‑31,长横梁检测装置1‑31与短横梁检测装置2‑31分别与外部控制器6连接,长横梁检测装置1‑31与短横梁检测装置2‑31分别检测其上方格栅桥面板的对应参数并将参数发送至外部控制器6中,外部控制器6针对收到的参数对应控制长横梁搁置板1‑3在长横梁本体1‑1的内部沿左右方向的滑动及短横梁搁置板在短横梁本体2‑1的内部沿左右方向的滑动。
[0024] 具体地,长横梁1包括长横梁本体1‑1,长横梁连接板1‑2设置于长横梁本体1‑1靠近两端的底部,长横梁1的左右两端的底部与桁架结构3的底杆顶部通过长横梁连接板1‑2固定连接,在位于前端的长横梁本体1‑1的后侧伸出设置有长横梁搁置板1‑3以便于其后侧与相邻的短横梁2之间支撑格栅桥面板,在位于后端的长横梁本体1‑1的前侧伸出设置有长横梁搁置板1‑3以便于其前侧与相邻的短横梁2之间支撑格栅桥面板,在位于中间的长横梁本体1‑1的前后两侧分别伸出设置有长横梁搁置板1‑3以便于其前后两侧分别与对应相邻的短横梁2之间支撑格栅桥面板。
[0025] 具体地,短横梁2包括短横梁本体2‑1,短横梁连接板2‑2设置于短横梁本体2‑1两端的底部,短横梁2的左右两端的底部与桁架结构3的底杆顶部通过短横梁连接板2‑2固定连接,在短横梁本体2‑1的前后两侧分别伸出设置有短横梁搁置板2‑3。以便于其前后两侧分别与对应相邻的长横梁1之间支撑格栅桥面板。
[0026] 具体地,长横梁检测装置1‑31与短横梁检测装置2‑31分别检测其上方格栅桥面板的对应参数至少包括有位置参数、材质参数及厚度参数,且长横梁检测装置1‑31与短横梁检测装置2‑31按照预设的检测顺序依次检测位置参数、材质参数及厚度参数,通过位置参数可以确定上方格栅桥面板是否存在位置偏移状况,通过材质参数及厚度参数可以确定其质量的同时,也为外部控制器中根据格栅桥面板的材质、重量等参数制定滑动控制策略提供依据。
[0027] 具体地,长横梁检测装置1‑31与短横梁检测装置2‑31中预设的检测顺序为位置参数>厚度参数>材质参数,位置参数可以根据检测结果直接得出,而厚度参数需要通过距离扫描得出,材质参数需要经过检测结果及预设资料比对确定,因此依照获取难易确定检测顺序,检测方便快捷。
[0028] 具体地,外部控制器内部设置有优先控制装置,在优先控制装置内部预设有控制优先级,外部控制器依照预设的控制优先级控制长横梁搁置板1‑3在长横梁本体1‑1的内部沿左右方向的滑动及短横梁搁置板在短横梁本体2‑1的内部沿左右方向的滑动,从而在实现对上方格栅桥面板的稳定支撑效果的同时,减少滑动过程,提高调节效率,同时保证桥体整体结构的强度均衡及结构稳定。
[0029] 具体地,优先控制装置内部预设的控制优先级为长横梁搁置板1‑3的左右滑动控制优先于短横梁搁置板2‑3的左右滑动控制;由于长横梁1相对于短横梁2在左右方向上的长度更长,其横向支撑结构和支撑受点相对更多,因而提高长横梁搁置板1‑3的左右滑动控制的优先级可以优先确定格栅桥面板在靠近长横梁搁置板1‑3一侧的支撑方式以优先保证支撑结构和支撑受力点相对更多的一侧的支撑稳定,再确定格栅桥面板在靠近短横梁搁置板2‑3一侧的支撑方式以保证支撑结构和支撑受力点相对更少的一侧的支撑稳定,从而以相对稳定和滑动控制相对较少的方式保证滑动控制稳定,提高滑动控制效率;且在长横梁搁置板1‑3中,位于左右两侧的长横梁搁置板1‑3的左右滑动控制优先于位于中间的长横梁搁置板1‑3的左右滑动控制,在短横梁搁置板2‑3中,位于左右两侧的短横梁搁置板2‑3的左右滑动控制优先于位于中间的短横梁搁置板2‑3的左右滑动控制,以优先保证四位置的支撑稳定效果再对内部支撑稳定进行滑动调节。
[0030] 具体地,外部控制器内部设置有预设参数阈值范围,长横梁检测装置1‑31与短横梁检测装置2‑31将检测到的参数分别与预设参数阈值范围对比,当且仅当对应参数的检测值超出预设参数阈值范围时,外部控制器确定需要作出对应的滑动控制,例如检测到的位置参数、厚度参数或者根据检测到的材质参数结合厚度参数计算得到的质量参数超出预设参数阈值范围时,此时需要对长、短横梁搁置板做出对应滑动控制,以保证对上方格栅桥面板实现最匹配和最合适的支撑。
[0031] 具体地,外部控制器内部设置有控制速度确定单元,当对应参数的检测值超出预设参数阈值范围时,外部控制器确定需要作出对应的滑动控制时,控制速度确定单元根据对应参数的检测值超出预设参数阈值范围的差值绝对值从大到小的顺序,从高到低确定对应位置长横梁搁置板1‑3与短横梁搁置板2‑3的滑动速度,从而以相对接近同步完成的调节方式保证滑动控制过程中桥体的结构稳定和强度均衡。
[0032] 具体地,长横梁本体1‑1与短横梁本体2‑1内部设置有与外部控制器6连接的锁定装置,当长横梁搁置板1‑3在长横梁本体1‑1的内部沿左右方向滑动到预定位置时,以及当短横梁搁置板在短横梁本体2‑1的内部沿左右方向滑动到预定位置时,外部控制器6控制锁定装置对当前位置进行锁定,从而保证当前所处滑动位置的定位稳定,避免非预期滑动而可能导致的结构和强度不稳定,所述锁定装置可以选用插接锁定、锁扣锁定等本领域内常见的锁定方式。
[0033] 以上述依据本发明的理想实施例为启示,通过上述的说明内容,相关工作人员完全可以在不偏离本项发明技术思想的范围内,进行多样的变更以及修改。本项发明的技术性范围并不局限于说明书上的内容,必须要根据权利要求范围来确定其技术性范围。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