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土建道路工程用混凝土建筑模板及其使用方法

申请号 CN202210864751.2 申请日 2022-07-21 公开(公告)号 CN115012280B 公开(公告)日 2023-01-31
申请人 台州市新绿程园林景观工程有限公司; 发明人 江从军; 黄美霞;
摘要 本 发明 公开了一种土建道路工程用 混凝土 建筑模板 及其使用方法,旨在提供一种具有一定调节效果,结构 稳定性 强以及实用性强的土建道路工程用混凝土建筑模板,其技术方案要点是模板本体包括 底板 、设置于底板长度方向两侧上且与底板滑动连接的侧板、设置底板上且与侧板垂直设置的调节板以及用于调节调节板 位置 的调节机构,通过设置的调节机构,在对混凝土进行倾倒时,因为混凝土的流动性以及深度的增加,混凝土对 侧壁 的压 力 会不断的增加,而调节机构可以随着压力的增加而形成移动调节,在产生移动后,减小了混凝土空隙的产生,从而便于混凝土形成夯实的效果,本发明适用于土建设备技术领域。
权利要求

1.一种土建道路工程用混凝土建筑模板,包括模板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模板本体包括底板(1)、设置于底板(1)长度方向两侧上且与底板(1)滑动连接的侧板(10)、设置底板(1)上且与侧板(10)垂直设置的调节板(11)以及用于调节调节板(11)位置的调节机构,所述调节机构包括设置于底板(1)上的调节腔室(2)、设置于调节腔室(2)内的电磁磁性控制电路(21)、与调节腔室(2)滑动连接的活动板(22)、设置于活动板(22)上且于电磁铁相对设置的永磁铁(220)、与活动板(22)连接并贯穿调节腔室(2)的连接杆(23)、设置于连接杆(23)上且置于调节腔室(2)外的支撑板(24)、套设于连接杆(23)外且一端与支撑板(24)抵触另一端与调节腔室(2)外壁抵触的支撑弹簧(240)以及设置于支撑板(24)上的第一压检测器(241),所述支撑板(24)与调节板(11)抵触设置,所述支撑板(24)和调节板(11)之间还设有过渡结构,该过渡结构包括设置于支撑板(24)上的缓冲室(30)、设置于调节板(11)上且与缓冲室(30)的内径相适配的储油腔室(31)、设置于储油腔室(31)内的填充油(32)、设置于储油腔室(31)内且活塞杆与缓冲室(30)底部连接的活动活塞(33)、设置于活动活塞(33)上且连通储油腔室(31)的无杆腔和有杆腔的过油通孔(34)以及用于调节填充油(32)在过油通孔(34)内流量的控制结构,所述控制结构包括设置于活动活塞(33)内的安装腔室(40)、设置于安装腔室(40)内且带有流量孔的旋转片(41)以及设置于安装腔室(40)内且用于驱动旋转片(41)旋转的电机(42),电机(42)驱动旋转片(41)旋转,使流量孔和过油通孔(34)对应或错位,形成对填充油流量的控制,所述填充油(32)为液压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土建道路工程用混凝土建筑模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上还设有调节气室(50),所述支撑板(24)和调节气室(50)活塞配合连接,且调节腔室(2)置于调节气室(50)内,所述调节气室(50)上设有进气口(501)、设置于进气口(501)上的电磁通断、出气口(502)、设置于出气口(502)上的单向阀以及用于控制电磁通断阀通断的阀控制器

说明书全文

一种土建道路工程用混凝土建筑模板及其使用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土建设备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土建道路工程用混凝土建筑模板及其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土建工程即土木建筑工程,是土木工程和建筑工程的总称,是一为人类生活、生产、防护等活动建造各类设施与场所的工程学科,涵盖了地上、地下、陆地、上、水下等各范畴内的房屋、道路、路、机场、桥梁、水利、港口、隧道、给排水、防护等诸工程范围内的设施与场所内的建筑物、构筑物、工程物的建设,其既包括工程建造过程中的勘测、设计、施工、养护、管理等各项技术活动,又包括建造过程中所耗的材料、设备与物品;
[0003] 建筑模板是一种临时性支护结构,按设计要求制作,使混凝土结构、构件按规定的位置、几何尺寸成形,保持其正确位置,并承受建筑模板自重及作用在其上的外部荷载。进行模板工程的目的,是保证混凝土工程质量与施工安全、加快施工进度和降低工程成本,模板作为建筑模板中的一种,因其卓越的性能而被广泛的应用;
[0004] 目前,市场上的用于道路施工的建筑模板,它包括模板本体。传统的模板在使用的过程中,会因为混凝土的浇筑压不断增大,对模板的侧板形成压力,而一味的依靠阻挡,不仅影响整体的成型效果,而且不利于混凝土能够完全的夯实,因此需要通过可调节侧板结构,对混凝土浇筑时形成疏导的效果,以及如果提高模板整体实用性都是目前存在的问题。

发明内容

[0005]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一定调节效果,结构稳定性强以及实用性强的土建道路工程用混凝土建筑模板。
[0006]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土建道路工程用混凝土建筑模板,包括模板本体,所述模板本体包括底板、设置于底板长度方向两侧上且与底板滑动连接的侧板、设置底板上且与侧板垂直设置的调节板以及用于调节调节板位置的调节机构,所述调节机构包括设置于底板上的调节腔室、设置于调节腔室内的电磁铁磁性控制电路、与调节腔室滑动连接的活动板、设置于活动板上且于电磁铁相对设置的永磁铁、与活动板连接并贯穿调节腔室的连接杆、设置于连接杆上且置于调节腔室外的支撑板、套设于连接杆外且一端于支撑板抵触另一端与调节腔室外壁抵触的支撑弹簧以及设置于支撑板上的第一压力检测器,所述支撑板与调节板抵触设置。
[0007]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支撑板和调节板之间还设有过渡结构,该过渡结构包括设置于支撑板上的缓冲室、设置于调节板上且与缓冲室的内径相适配的储油腔室、设置于储油腔室内的填充油、设置于储油腔室内且活塞杆与缓冲室底部连接的活动活塞、设置于活动活塞上且连通储油腔室的无杆腔和有杆腔的过油通孔以及用于调节填充油在过油通孔内流量的控制结构。
[0008]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控制结构包括设置于活动活塞内的安装腔室、设置于安装腔室内且带有流量孔的旋转片以及设置于安装腔室内且用于驱动旋转片旋转的电机,电机驱动旋转片旋转,使流量孔和过油通孔对应或错位,形成对填充有流量的控制,所述填充油为液压油。
[0009]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控制结构包括设置于活动活塞周侧的电磁铁,所述电磁铁连接有通电电路,且通电电路连接有用于控制电流大小的电流控制器,所述调节板和缓冲室之间还设有套于储油腔室外的蝶形弹簧,且蝶形弹簧和缓冲室的端面之间设有第二压力检测器,所述填充油为磁流变液
[0010]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底板上还是设有调节气室,所述支撑板和调节气室活塞配合连接,且调节腔室置于调节气室内,所述调节气室上设有进气口、设置于进气口上的电磁通断、出气口、设置于出气口上的单向阀以及用于控制电磁通断阀通、断的阀门控制器。
[0011]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侧板和底板之间设有驱动机构,该驱动机构包括输出端与侧板连接的驱动油缸以及与驱动油缸连接的缓冲油路,该缓冲油路包括主油槽、回油槽、设置于主油槽内的油、与油泵输出端连接的调速控制阀以及与调速控制阀连接的三位四通换向阀,所述调速控制阀包括A口、P口以及T口,三位四通换向阀包括A口、P口、B口以及T口,调速控制阀的A口油泵的输出端连接,调速控制阀的P口与三位四通换向阀的T口连接,调速控制阀的T口连接有回油通断阀,且回油通断阀的另一端连接出油槽,所述三位四通换向阀的P口与驱动油缸的有杆腔连通,三位四通换向阀的A口与驱动油缸的无杆腔连通,三位四通换向阀的B口与回油槽连通,所述缓冲油路还包括用于控制油泵启停、三位四通换向阀换向以及回油通断阀通断的缓冲控制器。
[0012]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调速控制阀包括阀体、设置于阀体内的阀芯以及一端与阀芯连接另一端与阀体连接的复位弹簧,所述阀芯将阀体分为受压腔以及回油腔,阀芯上设有依次连通受压腔和回油腔的回油通孔,阀芯置于受压腔一侧的表面为圆台状,且阀芯置于回油腔一侧的表面为平面状。
[0013]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有益效果,1、模板本体包括底板、设置于底板长度方向两侧上且与底板滑动连接的侧板、设置底板上且与侧板垂直设置的调节板以及用于调节调节板位置的调节机构,通过设置的调节机构,在对混凝土进行倾倒时,因为混凝土的流动性以及深度的增加,混凝土对侧壁的压力会不断的增加,而调节机构可以随着压力的增加而形成移动调节,在产生移动后,减小了混凝土空隙的产生,从而便于混凝土形成夯实的效果。
[0014] 2、进一步的将调节机构设置为包括设置于底板上的调节腔室、设置于调节腔室内的电磁铁磁性控制电路、与调节腔室滑动连接的活动板、设置于活动板上且于电磁铁相对设置的永磁铁、与活动板连接并贯穿调节腔室的连接杆、设置于连接杆上且置于调节腔室外的支撑板、套设于连接杆外且一端于支撑板抵触另一端与调节腔室外壁抵触的支撑弹簧以及设置于支撑板上的第一压力检测器,支撑板与调节板抵触设置,采用上述结构设置,因为设置的调节腔室配合电磁铁磁性控制电路,则可以通过支撑板和调节板之间第一压力检测器的压力变化,判断调节板是否还存在持续受力的情况,直到第一压力检测器检测到的压力不在发生变化,则可以通过增加通过电磁铁的电流大小,实现的增加对永磁铁的排斥力,形成对调节板的推动效果,实现调节板的复位;
[0015] 3、进一步的通过在支撑板和调节板之间还设有过渡结构,通过设置的过渡结构,实现了调节板在移动过程中不会因为受力过大导致大范围的移动,而且通过将过渡结构设置为包括设置于支撑板上的缓冲室、设置于调节板上且与缓冲室的内径相适配的储油腔室、设置于储油腔室内的填充油、设置于储油腔室内且活塞杆与缓冲室底部连接的活动活塞、设置于活动活塞上且连通储油腔室的无杆腔和有杆腔的过油通孔以及用于调节填充油在过油通孔内流量的控制结构,采用上述结构设置,则通过设置的缓冲室以及配合储油腔室明确在调节板受力时,储油腔室能够在缓冲是内形成滑动,并且配合活动活塞、储油腔室以及控制结构对储油腔室内的填充油进行流量的控制,提高整体的抗压效果;
[0016] 4、进一步的在底板上还是设有调节气室,则可以通过设置的调节气室,使得支撑板和调节气室活塞配合连接,且调节腔室置于调节气室内,调节气室上设有进气口、设置于进气口上的电磁通断阀、出气口、设置于出气口上的单向阀以及用于控制电磁通断阀通、断的阀门控制器,因为调节其实是封闭的,在支撑板受到调节其实的压力时,会向调节气室的内侧挤压,气室是封闭的,且只有出气口的单向阀,因此支撑板在受力后会维持原位,从而如果支撑板不在受力,就可以维持原位,提高后续复位控制的平稳性。
[0017] 一种适用于上述土建道路工程用混凝土建筑模板的使用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形成浇注区域:清理道路上杂质,确保道路浇注区域的平整性,再将两幅模板本体分别置于道路两侧,启动油泵驱动驱动油缸推动侧板,直至两幅模板的侧板想抵触并形成浇注区域;
[0018] S2、浇注:先将混凝土搅拌均匀,再在浇注区域内对进行混凝土浇注,设定浇注值,确保浇注混凝土的体积是浇注区域的体积的0.9倍;
[0019] S3、记录调节板移动位置:通过位移传感器记录调节板的初始位置,再记录对混凝土进行浇注后调节板的位置,因为调节气室的控制,产生位移后的调节板会维持位移产生后的位置,且直至调节板不再受到作用力,第一压力检测器检测压力是否处于恒定值;
[0020] S4、控制调节板复位:通过电磁控制电路对电磁铁输出电流,同时打开调节气室进气口的电磁通断阀,通过电磁铁的电流增加时,电磁铁的磁性增加,并对永磁铁形成反向的排斥力,以及在支撑弹簧的作用力下对调节板进行推动复位,直至调节板回到初始位置;
[0021] S5、再次浇注:再通过对浇注区域的浇注,填满浇注区域剩余的混凝土;
[0022] S6、重复步骤S1‑S5。
[0023]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有益效果,通过采用两模板结构的配合,组合形成了浇注区域,再通过对调节板的控制,减小浇注压力不断增大导致外侧压力过大带来的影响,可以试着配合移动调节板,从而减小侧板的浇注压力,而且调节板移动后,会使混凝土形成一定范围的移动,则实现了混凝土能够充分夯实的效果,实用性强,结构简单。附图说明
[0024] 图1为本发明一种土建道路工程用混凝土建筑模板及其操作方法实施例1结构示意图。
[0025] 图2为本发明一种土建道路工程用混凝土建筑模板及其操作方法实施例2结构示意图。
[0026] 图3为本发明一种土建道路工程用混凝土建筑模板及其操作方法实施例侧板驱动机构结构示意图。
[0027] 图中附图标记,1、底板;10、侧板;11、调节板;2、调节腔室;20、第一电磁铁;21、磁性控制电路;22、活动板;220、永磁铁;23、连接杆;24、支撑板;240、支撑弹簧;241、第一压力检测器;30、缓冲室;31、储油腔室;32、填充油;33、活动活塞;34、过油通孔;40、安装腔室;41、旋转片;42、电机;50、调节气室;501、进气口;502、出气口;60、第二电磁铁;61、电流控制器;62、蝶形弹簧;63、第二压力检测器;70、驱动油缸;701、主油槽;702、回油槽;703、油泵;
71、调速控制阀;72、三位四通换向阀;710、阀体;711、阀芯;712、复位弹簧;713、受压腔;
714、回油腔;715、回油通孔;716、回油通断阀。

具体实施方式

[0028] 参照图1至图3对本发明一种土建道路工程用混凝土建筑模板及其操作方法实施例做进一步说明。
[0029] 为了易于说明,实施例中使用了诸如“上”、“下”、“左”、“右”等空间相对术语,用于说明图中示出的一个元件或特征相对于另一个元件或特征的关系。应该理解的是,除了图中示出的方位之外,空间术语意在于包括装置在使用或操作中的不同方位。例如,如果图中的装置被倒置,被叙述为位于其他元件或特征“下”的元件将定位在其他元件或特征“上”。因此,示例性术语“下”可以包含上和下方位两者。装置可以以其他方式定位(旋转90度或位于其他方位),这里所用的空间相对说明可相应地解释。
[0030] 而且,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与另一个具有相同名称的部件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部件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
[0031] 实施例1
[0032] 结合附图1,一种土建道路工程用混凝土建筑模板,包括模板本体,模板本体包括底板1、设置于底板1长度方向两侧上且与底板1滑动连接的侧板10、设置底板1上且与侧板10垂直设置的调节板11以及用于调节调节板11位置的调节机构,调节机构包括设置于底板
1上的调节腔室2、设置于调节腔室2内的电磁铁磁性控制电路21、与调节腔室2滑动连接的活动板22、设置于活动板22上且于电磁铁相对设置的永磁铁220、与活动板22连接并贯穿调节腔室2的连接杆23、设置于连接杆23上且置于调节腔室2外的支撑板24、套设于连接杆23外且一端于支撑板24抵触另一端与调节腔室2外壁抵触的支撑弹簧240以及设置于支撑板
24上的第一压力检测器241,支撑板24与调节板11抵触设置,通过将模板本体设置为包括底板1、设置于底板1长度方向两侧上且与底板1滑动连接的侧板10、设置底板1上且与侧板10垂直设置的调节板11以及用于调节调节板11位置的调节机构,通过设置的调节机构,在对混凝土进行倾倒时,因为混凝土的流动性以及深度的增加,混凝土对侧壁的压力会不断的增加,而调节机构可以随着压力的增加而形成移动调节,在产生移动后,减小了混凝土空隙的产生,从而便于混凝土形成夯实的效果。
[0033] 进一步的将调节机构设置为包括设置于底板1上的调节腔室2、设置于调节腔室2内的第一电磁铁20磁性控制电路21、与调节腔室2滑动连接的活动板22、设置于活动板22上且于第一电磁铁20相对设置的永磁铁220、与活动板22连接并贯穿调节腔室2的连接杆23、设置于连接杆23上且置于调节腔室2外的支撑板24、套设于连接杆23外且一端于支撑板24抵触另一端与调节腔室2外壁抵触的支撑弹簧240以及设置于支撑板24上的第一压力检测器241,支撑板24与调节板11抵触设置,采用上述结构设置,因为设置的调节腔室2配合第一电磁铁20磁性控制电路21,则可以通过支撑板24和调节板11之间第一压力检测器241的压力变化,判断调节板11是否还存在持续受力的情况,直到第一压力检测器241检测到的压力不在发生变化,则可以通过增加通过第一电磁铁20的电流大小,实现的增加对永磁铁220的排斥力,形成对调节板11的推动效果,实现调节板11的复位。
[0034]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支撑板24和调节板11之间还设有过渡结构,该过渡结构包括设置于支撑板24上的缓冲室30、设置于调节板11上且与缓冲室30的内径相适配的储油腔室31、设置于储油腔室31内的填充油32、设置于储油腔室31内且活塞杆与缓冲室30底部连接的活动活塞33、设置于活动活塞33上且连通储油腔室31的无杆腔和有杆腔的过油通孔34以及用于调节填充油32在过油通孔34内流量的控制结构,进一步的通过在支撑板24和调节板11之间还设有过渡结构,通过设置的过渡结构,实现了调节板11在移动过程中不会因为受力过大导致大范围的移动,而且通过将过渡结构设置为包括设置于支撑板24上的缓冲室30、设置于调节板11上且与缓冲室30的内径相适配的储油腔室31、设置于储油腔室31内的填充油32、设置于储油腔室31内且活塞杆与缓冲室30底部连接的活动活塞33、设置于活动活塞33上且连通储油腔室31的无杆腔和有杆腔的过油通孔34以及用于调节填充油32在过油通孔34内流量的控制结构,采用上述结构设置,则通过设置的缓冲室30以及配合储油腔室31明确在调节板11受力时,储油腔室31能够在缓冲是内形成滑动,并且配合活动活塞33、储油腔室31以及控制结构对储油腔室31内的填充油32进行流量的控制,提高整体的抗压效果。
[0035]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控制结构包括设置于活动活塞33内的安装腔室40、设置于安装腔室40内且带有流量孔的旋转片41以及设置于安装腔室40内且用于驱动旋转片41旋转的电机42,电机42驱动旋转片41旋转,使流量孔和过油通孔34对应或错位,形成对填充有流量的控制,填充油32为液压油,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是通过在设置的孔位对应或错位的结构,将带有过油通孔34的旋转片41和电机42作为调节的主要要素,可以通过控制过油通孔34的流量大小,实现活动活塞33在安装腔室40内的活动速度,从而控制调节板11整体的活动速度,确保整体的结构稳定性,实用性强,结构简单。
[0036]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底板11上还是设有调节气室50,所述支撑板24和调节气室50活塞配合连接,且调节腔室2置于调节气室50内,所述调节气室50上设有进气口501、设置于进气口501上的电磁通断阀、出气口502、设置于出气口502上的单向阀以及用于控制电磁通断阀通、断的阀门控制器,进一步的在底板1上还是设有调节气室50,则可以通过设置的调节气室50,使得支撑板24和调节气室50活塞配合连接,且调节腔室2置于调节气室50内,调节气室50上设有进气口501、设置于进气口501上的电磁通断阀、出气口502、设置于出气口502上的单向阀以及用于控制电磁通断阀通、断的阀门控制器,因为调节其实是封闭的,在支撑板24受到调节其实的压力时,会向调节气室50的内侧挤压,气室是封闭的,且只有出气口502的单向阀,因此支撑板24在受力后会维持原位,从而如果支撑板24不在受力,就可以维持原位,提高后续复位控制的平稳性。
[0037] 实施例2
[0038] 结合附图2,本实施例和实施例1结构基本相同,本实施例通过将控制结构设置为包括设置于活动活塞33周侧的第二电磁铁60,第二电磁铁60连接有通电电路,且通电电路连接有用于控制电流大小的电流控制器61,调节板11和缓冲室30之间还设有套于储油腔室31外的蝶形弹簧62,且蝶形弹簧62和缓冲室30的端面之间设有第二压力检测器63,所述填充油32为磁流变液,因为本实施例在储油腔室31内填充的是磁流变液,则可以通过设置的第二电磁铁60,采用增加电流流通量的同时,增加第二电磁铁60的磁性,此时磁流变液的流动性会降低,因此而控制调节板11的移动速度,稳定性强,结构简单,而且增加的蝶形弹簧
62以及第二压力检测器63,可以对支撑板24收到的压力大小进行实时检测,在达到设定值时,则可以通过增加第二电磁铁60的电流量,实现磁性的增加,从而控制磁流变液的流通性,形成对调节板11的移动阻力。
[0039] 实施例3
[0040]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侧板10和底板1之间设有驱动机构,该驱动机构包括输出端与侧板10连接的驱动油缸70以及与驱动油缸70连接的缓冲油路,该缓冲油路包括主油槽701、回油槽702、设置于主油槽701内的油泵703、与油泵703输出端连接的调速控制阀71以及与调速控制阀71连接的三位四通换向阀72,调速控制阀71包括A口、P口以及T口,三位四通换向阀72包括A口、P口、B口以及T口,调速控制阀71的A口油泵703的输出端连接,调速控制阀71的P口与三位四通换向阀72的T口连接,调速控制阀71的T口连接有回油通断阀716,且回油通断阀716的另一端连接出油槽,三位四通换向阀72的P口与驱动油缸70的有杆腔连通,三位四通换向阀72的A口与驱动油缸70的无杆腔连通,三位四通换向阀72的B口与回油槽702连通,缓冲油路还包括用于控制油泵703启停、三位四通换向阀72换向以及回油通断阀716通断的缓冲控制器,采用上述结构设置,通过设置的缓冲油路结构,实现了在侧板10位置调整时,提高可控性,具体的操作方法如下,在通过油泵703进行驱动时,通过调速控制阀71的结构对侧板10进行驱动缓冲,而且因为调速控制阀71的特殊结构,则可以实现侧板
10能够逐渐靠近,并且在三位四通阀的控制下,形成保压的效果,从而确保浇筑的稳定进行。
[0041]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调速控制阀71包括阀体710、设置于阀体710内的阀芯711以及一端与阀芯711连接另一端与阀体710连接的复位弹簧712,阀芯711将阀体710分为受压腔713以及回油腔714,阀芯711上设有依次连通受压腔713和回油腔714的回油通孔715,阀芯711置于受压腔713一侧的表面为圆台状,且阀芯711置于回油腔714一侧的表面为平面状,采用上述结构设置,因为阀芯711将阀体710分成了受压腔713以及回油腔714,并通过回油通孔715进行配合,在液压油进入阀体710推开阀芯711时,部分液压油进入回油腔714回到出油槽内,从而分散压力,另一部分进入驱动油缸70进行驱动,而且通过设置的回油通断阀716,在油泵703驱动侧板10即将到达目标位置时,则可以通过控制关闭回油通断阀716,此时,回油通断阀716关闭,回油腔714内液压油逐渐增加,复位弹簧712推动阀芯711复位,逐渐封闭阀体710的A口,完成缓冲推动效果,稳定性强,结构简单。
[0042] 一种适用于上述土建道路工程用混凝土建筑模板的使用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形成浇注区域:清理道路上杂质,确保道路浇注区域的平整性,再将两幅模板本体分别置于道路两侧,启动油泵703驱动驱动油缸70推动侧板10,直至两幅模板的侧板10想抵触并形成浇注区域;
[0043] S2、浇注:先将混凝土搅拌均匀,再在浇注区域内对进行混凝土浇注,设定浇注值,确保浇注混凝土的体积是浇注区域的体积的0.9倍;
[0044] S3、记录调节板11移动位置:通过位移传感器记录调节板11的初始位置,再记录对混凝土进行浇注后调节板11的位置,因为调节气室50的控制,产生位移后的调节板11会维持位移产生后的位置,且直至调节板11不再受到作用力,第一压力检测器241检测压力是否处于恒定值;
[0045] S4、控制调节板11复位:通过电磁控制电路对第一电磁铁20输出电流,同时打开调节气室50进气口501的电磁通断阀,通过第一电磁铁20的电流增加时,第一电磁铁20的磁性增加,并对永磁铁220形成反向的排斥力,以及在支撑弹簧240的作用力下对调节板11进行推动复位,直至调节板11回到初始位置;
[0046] S5、再次浇注:再通过对浇注区域的浇注,填满浇注区域剩余的混凝土;
[0047] S6、重复步骤S1‑S5。
[0048]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有益效果,通过采用两模板结构的配合,组合形成了浇注区域,再通过对调节板11的控制,减小浇注压力不断增大导致外侧压力过大带来的影响,可以试着配合移动调节板11,从而减小侧板10的浇注压力,而且调节板11移动后,会使混凝土形成一定范围的移动,则实现了混凝土能够充分夯实的效果,实用性强,结构简单。
[0049] 需要注意的是,在本发明的控制方法中,步骤S4中控制调节板11复位时,实施例1需要通过电机42驱动旋转片41封闭过油通孔34,实施例2则需要增加第二电磁铁60的电流,确保填充液的不流动,从而实现调节板11的复位。
[0050]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技术方案范围内进行通常的变化和替换都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