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建筑地基混凝土表面的自动整平装置

申请号 CN202310434571.5 申请日 2023-04-21 公开(公告)号 CN116240773A 公开(公告)日 2023-06-09
申请人 庄兰萍; 发明人 庄兰萍;
摘要 本 发明 公开了一种用于建筑地基 混凝土 表面的自动整平装置,包括第一 箱体 和第二箱体,所述第一箱体上壁面安装有提示机构,所述第一箱体内部安装有整平触发机构,所述第一箱体下壁面安装有两对第一杆体,一对所述第二箱体之间相对两 侧壁 面上安装有一对第二杆体,一对所述第二箱体的上壁面分别安装于一对第一杆体下壁面上,一对所述第二箱体内部均安装有第一整平驱动机构和第二整平驱动机构且第一整平驱动机构和第二整平驱动机构均通过限位机构进行限位,所述第一整平驱动机构和第二整平驱动机构均通过移动驱动机构进行驱动,所述一对第二箱体的一侧壁面上安装有推车连接机构。
权利要求

1.一种用于建筑地基混凝土表面的自动整平装置,包括第一箱体(1)和第二箱体(2),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箱体(1)上壁面安装有提示机构,所述第一箱体(1)内部安装有整平触发机构,所述第一箱体(1)下壁面安装有两对第一杆体(3),一对所述第二箱体(2)之间相对两侧壁面上安装有一对第二杆体(5),一对所述第二箱体(2)的上壁面分别安装于一对第一杆体(3)下壁面上,一对所述第二箱体(2)内部均安装有第一整平驱动机构和第二整平驱动机构且第一整平驱动机构和第二整平驱动机构均通过限位机构进行限位,所述第一整平驱动机构和第二整平驱动机构均通过移动驱动机构进行驱动,一对所述第二箱体(2)之间安装有第一整平部件和第二整平部件且第一整平部件和第二整平部件分别通过一对第一整平驱动机构和第二整平驱动机构所连接,所述一对第二箱体(2)的一侧壁面上安装有推车连接机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建筑地基混凝土表面的自动整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提示机构包括警报灯体(4),两对所述警报灯体(4)均安装于第一箱体(1)靠近四个的上壁面上且分别与第一箱体(1)内部的整平触发机构相对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建筑地基混凝土表面的自动整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整平触发机构包括压传感器(38)、第四矩形板体(37)、第三弹簧(39)、第三斜齿轮(30)、第五箱体(36)、第六杆体(35)和T形杆体(34)以及梯形体(33),两对所述压力传感器(38)分别安装于第一箱体(1)内部上壁面上且分别与两对警报灯体(4)的位置相对应,所述第一箱体(1)内部下壁面开设有第一矩形凹槽,所述T形杆体(34)的T形下端为锥形且放置于第一矩形凹槽内部,一对所述T形杆体(34)的侧壁面均开设有第一矩形通孔且一对第一矩形通孔分别套装于T形杆体(34)的T形端两端上,所述梯形块体(33)的斜面上均开设有第一圆形凹槽且第一圆形凹槽横截面为直角三角形,两对所述第六杆体(35)的下端横截面均为直角三角形且两对第六杆体(35)分别活动插装于一对梯形块体(33)的第一圆形凹槽内部,所述第五箱体(36)安装于第一箱体(1)内部下壁面上且梯形块体(33)位于第六杆体(35)内部,所述第六杆体(35)上壁面开设有两对第二圆形通孔且两对第六杆体(35)分别位于两对第二圆形通孔内部,所述第四矩形板体(37)下壁面分为四个区域且其中一对相对的区域与另一对区域相比的宽度小,所述第四矩形板体(37)四个区域下壁面均开设有第二圆形凹槽且两对第六杆体(35)的上壁面分别活动插装于两对第二圆形通孔内部,四对所述第五杆体(40)分别安装于第六杆体(35)靠近四侧壁面的上壁面上且第四矩形板体(37)位于四对第五杆体(40)之间,两对所述第三弹簧(39)均安装于第四矩形板体(37)上壁面上且分别与两对压力传感器(38)的位置相对应。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用于建筑地基混凝土表面的自动整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驱动机构包括第二斜齿轮(21)、第二转轴(24)、第三杆体(25)、第二矩形板体(26)、第一滑块、第一T形固定块(10)、第一矩形杆体(9)、第二齿条(27)和第二齿轮以及第三转轴,所述第二箱体(2)一侧壁面开设有第二矩形通孔,所述第三转轴插装于第二箱体(2)靠近第二矩形通孔侧壁面上,所述第二齿轮套装于第三转轴上且位于第二箱体(2)内部,所述第三杆体(25)的一端插装于第三转轴内部,所述第二矩形板体(26)安装于第二箱体(2)内部侧壁面上,所述第二转轴(24)插装于第二矩形板体(26)侧壁面上且第三杆体(25)插装于第二转轴(24)内部,所述第二斜齿轮(21)安装于第三杆体(25)另一端侧壁面上,所述第二矩形通孔内部相对侧壁面上均开设有第一滑槽,一对所述第一滑块的一端分别安装于第一滑槽内部,一对所述第一滑块的另一端分别安装于第二齿条(27)的一端和第一T形固定块(10)的一侧壁面上,所述第一矩形杆体(9)的一端安装于第一T形固定块(10)侧壁面上且第一整平部件通过一对第一矩形杆体(9)相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用于建筑地基混凝土表面的自动整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驱动机构包括第三箱体(11)、第一斜齿轮(12)和电机(13)以及电动滑轨(23),所述第二箱体(2)上壁面开设有第一矩形通孔,一对所述电动滑轨(23)分别安装于第一矩形通孔两侧,所述第三箱体(11)的下壁面安装于一对电动滑轨(23)移动端上壁面上,所述电机(13)安装于第三箱体(11)内部,所述第一斜齿轮(12)安装于电机(13)驱动端上且位于第二箱体(2)内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用于建筑地基混凝土表面的自动整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推车连接机构包括推车和第五矩形板体(41),所述第五矩形板体(41)的一侧壁面安装于一对第二箱体(2)的侧壁面上,所述第五矩形板体(41)上壁面开设有第三矩形通孔,所述推车的连接机构插装于第三矩形通孔内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用于建筑地基混凝土表面的自动整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整平驱动机构包括第四转轴、第四杆体(29)、第三矩形板体(28)、第二T形固定块(20)、第一转轴(18)、第一齿轮(19)、第一齿条(17)和第二滑块以及第三斜齿轮(30),所述第二箱体(2)另一侧壁面开设有第四矩形通孔,所述第四矩形通孔内部相对侧壁面开设有一对第二滑槽,一对所述第二滑块的一端分别安装于第二滑槽内部,所述第一齿条(17)的一端和第二T形固定块(20)的一端分别安装于一对第二滑块的另一侧壁面上,所述第一转轴(18)插装于第二箱体(2)靠近第四矩形通孔的一侧侧壁面上,所述第一齿轮(19)套装于第一转轴(18)上且第一齿轮(19)位于第二箱体(2)内部,所述第三矩形板体(28)安装于第二箱体(2)内部侧壁面上,所述第四转轴插装于第三矩形板体(28)侧壁面上,所述第三斜齿轮(30)安装于第四杆体(29)的一端上且第四杆体(29)插装于第四转轴内部且第四杆体(29)的另一端插装于第一转轴(18)内部,所述第二整平部件通过一对第二T形固定块(20)进行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用于建筑地基混凝土表面的自动整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机构包括第三滑块、第一弹簧(31)、第二矩形杆体(15)、Z形杆体(14)、第四箱体(16)和第二弹簧(32)以及伸缩杆(22),所述第一箱体(1)侧壁面开设有一对第三矩形凹槽,所述第二矩形杆体(15)安装与第二箱体(2)内部上壁面上,三对所述伸缩杆(22)的两端分别安装于Z形杆体(14)一端侧壁面上和第二矩形杆体(15)一侧壁面上,三个所述第一弹簧(31)的两端分别安装于三个伸缩杆(22)内部上下壁面上,所述Z形杆体(14)插装于第二矩形杆体(15)侧壁面上,所述第四箱体(16)套装于Z形杆体(14)的另一端上且第四箱体(16)的一端固定安装于第二箱体(2)内部侧壁面上,所述Z形杆体(14)的另一端侧壁面开设有若干齿槽,所述第一齿条(17)的齿槽端相邻侧壁面也开设有若干齿槽,一对所述第二弹簧(32)的两端分别安装第四箱体(16)内部侧壁面和Z形杆体(14)齿槽端相对的另一侧壁面上,所述第四箱体(16)内部下壁面开设有第三滑槽,所述第三滑块的两侧壁面分别安装于第三滑槽内部和Z形杆体(14)一侧壁面上。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用于建筑地基混凝土表面的自动整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整平部件包括第一矩形板体(7)和滚筒(8),一对所述的一侧壁面分别安装于一对第一矩形杆体(9)的侧壁面上,一对所述滚筒(8)的两端分别安装于一对第一矩形板体(7)的另一侧壁面上。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用于建筑地基混凝土表面的自动整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整平部件包括第一L形板体(6),所述第一L形板体(6)的两端侧壁面分别安装于一对第二T形固定块(20)的另一端侧壁面上。

说明书全文

一种用于建筑地基混凝土表面的自动整平装置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混凝土自动整平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用于建筑地基混凝土表面的自动整平装置。

背景技术

[0002] 混凝土是指由胶凝材料将集料胶结成整体的工程复合材料的统称,通常讲的混凝土一词是指用泥作胶凝材料,以砂、石作集料,与水按一定比例配合,经搅拌而得的水泥混凝土,也称普通混凝土,它广泛应用于建筑工程,现有的混凝土自动整平设备大多都是采用板体推动找平的操作,从而在遇到不平坦的位置时容易出现漏掉的情况,由此需要整平装置对不平的位置的检测并整平。
[0003] 如名称一种效果好的混凝土自动整平装置、公开号为CN202010949173.3的中国新型专利中,设计了一种自动整平设备,通过工作人员使用推板将混凝土推平,然后使用震动整平装置对混凝土进行震动压实,使得混凝土平铺,该种方式极大的消耗了人,效率不高,且现有的整平装置一般需要人工推动,整平装置运行时产生巨大的震动,也会使得操作人员手部振麻,造成操作人员的手部酸痛等问题,这种自动整平设备在使用过程中,在遇到不平的位置时,容易出现直接推过错过的情况,从而在后续的使用中容易因遗漏不平的位置对后续的建筑产生影响。
[0004] 如名称一种路面修补用石油沥青混凝土平整设备、公开号为CN201810499563.8的中国新型专利中,设计了一种路面修补用石油沥青混凝土平整设备,解决现有技术的路面修补用设备不能通过重型平整设备对路面石油沥青混凝土进行压平,只能通过人工使用工具完成,人工平整效率较低、效果较差、费时费力的问题,这种平整设备在进行加工时只设有单个整平设备,从而在一次加工完毕后,在遇到未处理完毕的情况还需要进行二次加工。
[0005] 如名称底座板混凝土自动化控制整平系统、公开号为CN201811158244.7的中国新型专利中,设计了一种底座板混凝土自动化控制整平系统,该底座板混凝土自动化控制整平系统具有抹面平整、一次成型、尺寸控制准确、质量稳定、节省人工、工作效率高的优点,这种找平设备需要自动整平和检测的使用。

发明内容

[0006]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建筑地基混凝土表面的自动整平装置。
[0007]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用于建筑地基混凝土表面的自动整平装置,包括第一箱体和第二箱体,所述第一箱体上壁面安装有提示机构,所述第一箱体内部安装有整平触发机构,所述第一箱体下壁面安装有两对第一杆体,一对所述第二箱体之间相对两侧壁面上安装有一对第二杆体,一对所述第二箱体的上壁面分别安装于一对第一杆体下壁面上,一对所述第二箱体内部均安装有第一整平驱动机构和第二整平驱动机构且第一整平驱动机构和第二整平驱动机构均通过限位机构进行限位,所述第一整平驱动机构和第二整平驱动机构均通过移动驱动机构进行驱动,一对所述第二箱体之间安装有第一整平部件和第二整平部件且第一整平部件和第二整平部件分别通过一对第一整平驱动机构和第二整平驱动机构所连接,所述一对第二箱体的一侧壁面上安装有推车连接机构。
[0008] 可通过设备对遇到混凝土不平坦的位置时通过触发机构进行触发并通过第一整平机构和第二整平机构进行找平操作。
[0009] 优选的,所述提示机构包括警报灯体,两对所述警报灯体均安装于第一箱体靠近四个的上壁面上且分别与第一箱体内部的整平触发机构相对应。
[0010] 优选的,所述整平触发机构包括压力传感器、第四矩形板体、第三弹簧、第三斜齿轮、第五箱体、第六杆体和T形杆体以及梯形体,两对所述压力传感器分别安装于第一箱体内部上壁面上且分别与两对警报灯体的位置相对应,所述第一箱体内部下壁面开设有第一矩形凹槽,所述T形杆体的T形下端为锥形且放置于第一矩形凹槽内部,一对所述T形杆体的侧壁面均开设有第一矩形通孔且一对第一矩形通孔分别套装于T形杆体的T形端两端上,所述梯形块体的斜面上均开设有第一圆形凹槽且第一圆形凹槽横截面为直角三角形,两对所述第六杆体的下端横截面均为直角三角形且两对第六杆体分别活动插装于一对梯形块体的第一圆形凹槽内部,所述第五箱体安装于第一箱体内部下壁面上且梯形块体位于第六杆体内部,所述第六杆体上壁面开设有两对第二圆形通孔且两对第六杆体分别位于两对第二圆形通孔内部,所述第四矩形板体下壁面分为四个区域且其中一对相对的区域与另一对区域相比的宽度小,所述第四矩形板体四个区域下壁面均开设有第二圆形凹槽且两对第六杆体的上壁面分别活动插装于两对第二圆形通孔内部,四对所述第五杆体分别安装于第六杆体靠近四侧壁面的上壁面上且第四矩形板体位于四对第五杆体之间,两对所述第三弹簧均安装于第四矩形板体上壁面上且分别与两对压力传感器的位置相对应。
[0011] 通过T形杆体在第一箱体内部进行找平,在遇到不平的位置时可通过角度的变换进行触发压力传感器。
[0012] 优选的,所述第一驱动机构包括第二斜齿轮、第二转轴、第三杆体、第二矩形板体、第一滑块、第一T形固定块、第一矩形杆体、第二齿条和第二齿轮以及第三转轴,所述第二箱体一侧壁面开设有第二矩形通孔,所述第三转轴插装于第二箱体靠近第二矩形通孔侧壁面上,所述第二齿轮套装于第三转轴上且位于第二箱体内部,所述第三杆体的一端插装于第三转轴内部,所述第二矩形板体安装于第二箱体内部侧壁面上,所述第二转轴插装于第二矩形板体侧壁面上且第三杆体插装于第二转轴内部,所述第二斜齿轮安装于第三杆体另一端侧壁面上,所述第二矩形通孔内部相对侧壁面上均开设有第一滑槽,一对所述第一滑块的一端分别安装于第一滑槽内部,一对所述第一滑块的另一端分别安装于第二齿条的一端和第一T形固定块的一侧壁面上,所述第一矩形杆体的一端安装于第一T形固定块侧壁面上且第一整平部件通过一对第一矩形杆体相连接。
[0013] 在通过压力传感器的触发,从而驱动第一整平机构进行驱动,从而通过驱动第二齿条的上下移动从而带动滚筒对对应的位置进行找平。
[0014] 优选的,所述移动驱动机构包括第三箱体、第一斜齿轮和电机以及电动滑轨,所述第二箱体上壁面开设有第一矩形通孔,一对所述电动滑轨分别安装于第一矩形通孔两侧,所述第三箱体的下壁面安装于一对电动滑轨移动端上壁面上,所述电机安装于第三箱体内部,所述第一斜齿轮安装于电机驱动端上且位于第二箱体内部。
[0015] 通过压力传感器的触发从而通过电动滑轨的移动带动电机移动到相对应的整平驱动机构的位置上。
[0016] 优选的,所述推车连接机构包括推车和第五矩形板体,所述第五矩形板体的一侧壁面安装于一对第二箱体的侧壁面上,所述第五矩形板体上壁面开设有第三矩形通孔,所述推车的连接机构插装于第三矩形通孔内部。
[0017] 优选的,所述第二整平驱动机构包括第四转轴、第四杆体、第三矩形板体、第二T形固定块、第一转轴、第一齿轮、第一齿条和第二滑块以及第三斜齿轮,所述第二箱体另一侧壁面开设有第四矩形通孔,所述第四矩形通孔内部相对侧壁面开设有一对第二滑槽,一对所述第二滑块的一端分别安装于第二滑槽内部,所述第一齿条的一端和第二T形固定块的一端分别安装于一对第二滑块的另一侧壁面上,所述第一转轴插装于第二箱体靠近第四矩形通孔的一侧侧壁面上,所述第一齿轮套装于第一转轴上且第一齿轮位于第二箱体内部,所述第三矩形板体安装于第二箱体内部侧壁面上,所述第四转轴插装于第三矩形板体侧壁面上,所述第三斜齿轮安装于第四杆体的一端上且第四杆体插装于第四转轴内部且第四杆体的另一端插装于第一转轴内部,所述第二整平部件通过一对第二T形固定块进行连接。
[0018] 在通过压力传感器的触发,从而驱动第二整平机构进行驱动,从而通过驱动第一齿条的上下移动从而带动第一L板体对对应的位置进行找平。
[0019] 优选的,所述限位机构包括第三滑块、第一弹簧、第二矩形杆体、Z形杆体、第四箱体和第二弹簧以及伸缩杆,所述第一箱体侧壁面开设有一对第三矩形凹槽,所述第二矩形杆体安装与第二箱体内部上壁面上,三对所述伸缩杆的两端分别安装于Z形杆体一端侧壁面上和第二矩形杆体一侧壁面上,三个所述第一弹簧的两端分别安装于三个伸缩杆内部上下壁面上,所述Z形杆体插装于第二矩形杆体侧壁面上,所述第四箱体套装于Z形杆体的另一端上且第四箱体的一端固定安装于第二箱体内部侧壁面上,所述Z形杆体的另一端侧壁面开设有若干齿槽,所述第一齿条的齿槽端相邻侧壁面也开设有若干齿槽,一对所述第二弹簧的两端分别安装第四箱体内部侧壁面和Z形杆体齿槽端相对的另一侧壁面上,所述第四箱体内部下壁面开设有第三滑槽,所述第三滑块的两侧壁面分别安装于第三滑槽内部和Z形杆体一侧壁面上。
[0020] 在进行找平操作时可通过限位机构对其余未驱动的齿条位置进行限位。
[0021] 优选的,所述第一整平部件包括第一矩形板体和滚筒,一对所述的一侧壁面分别安装于一对第一矩形杆体的侧壁面上,一对所述滚筒的两端分别安装于一对第一矩形板体的另一侧壁面上。
[0022] 在遇到滚筒下方出现不平位置时通过下移滚筒的位置进行找平。
[0023] 优选的,所述第二整平部件包括第一L形板体,所述第一L形板体的两端侧壁面分别安装于一对第二T形固定块的另一端侧壁面上。
[0024] 在遇到第一L形板体下方出现不平位置时通过下移第一L形板体的位置进行找平。有益效果
[0025]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建筑地基混凝土表面的自动整平装置,本发明在使用过程中可通过第一L形板体和滚筒进形找平,并通过第一箱体内部的整平触发机构进行检测,在遇到不平坦的位置时,可通过动驱动机构触发相对应位置的第一整平驱动机构和第二整平驱动机构对第一L形板体和滚筒进行相应位置的找平操作,在对不同位置进行找平时,其余三个位置的驱动机构可通过限位机构进行限位,从而防止设备因自重对混凝土的找平产生影响,从而对混凝土进行找平,在遇到设备无法处理的情况时,人工可通过提示机构的警示灯体的闪烁便捷的找到不平坦的位置进行处理,从而防止设备略过不平坦的位置从而对后续建筑的影响。附图说明
[0026] 图1为本发明所述一种用于建筑地基混凝土表面的自动整平装置的第二箱体内部结构示意图。
[0027] 图2为本发明所述一种用于建筑地基混凝土表面的自动整平装置的主视图结构示意图。
[0028] 图3为本发明所述一种用于建筑地基混凝土表面的自动整平装置的电机结构示意图。
[0029] 图4为本发明所述一种用于建筑地基混凝土表面的自动整平装置的第二齿条结构示意图。
[0030] 图5为本发明所述一种用于建筑地基混凝土表面的自动整平装置的第一箱体内部结构示意图。
[0031] 图6为本发明所述一种用于建筑地基混凝土表面的自动整平装置的第四矩形板体结构示意图。
[0032] 图7为本发明所述一种用于建筑地基混凝土表面的自动整平装置的T形杆体结构示意图。
[0033] 图8为本发明所述一种用于建筑地基混凝土表面的自动整平装置的第四箱体内部结构示意图。
[0034] 图9为本发明所述一种用于建筑地基混凝土表面的自动整平装置的第一弹簧结构示意图。
[0035] 图中:1‑第一箱体;2‑第二箱体;3‑第一杆体;4‑警报灯体;5‑第二杆体;6‑第一L形板体;7‑第一矩形板体;8‑滚筒;9‑第一矩形杆体;10‑第一T形固定块;11‑第三箱体;12‑第一斜齿轮;13‑电机;14‑Z形杆体;15‑第二矩形杆体;16‑第四箱体;17‑第一齿条;18‑第一转轴;19‑第一齿轮;20‑第二T形固定块;21‑第二斜齿轮;22‑伸缩杆;23‑电动滑轨;24‑第二转轴;25‑第三杆体;26‑第二矩形板体;27‑第二齿条;28‑第三矩形板体;29‑第四杆体;30‑第三斜齿轮;31‑第一弹簧;32‑第二弹簧;33‑梯形块体;34‑T形杆体;35‑第六杆体;36‑第五箱体;37‑第四矩形板体;38‑压力传感器;39‑第三弹簧;40‑第五杆体;41‑第五矩形板体。实施方式
[0036]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0037] 请参阅图1‑9,本发明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用于建筑地基混凝土表面的自动整平装置,包括第一箱体1和第二箱体2,所述第一箱体1上壁面安装有提示机构,所述第一箱体1内部安装有整平触发机构,所述第一箱体1下壁面安装有两对第一杆体3,一对所述第二箱体2之间相对两侧壁面上安装有一对第二杆体5,一对所述第二箱体2的上壁面分别安装于一对第一杆体3下壁面上,一对所述第二箱体2内部均安装有第一整平驱动机构和第二整平驱动机构且第一整平驱动机构和第二整平驱动机构均通过限位机构进行限位,所述第一整平驱动机构和第二整平驱动机构均通过移动驱动机构进行驱动,一对所述第二箱体2之间安装有第一整平部件和第二整平部件且第一整平部件和第二整平部件分别通过一对第一整平驱动机构和第二整平驱动机构所连接,所述一对第二箱体2的一侧壁面上安装有推车连接机构。
[0038] 通过第一箱体内部的整平触发机构进行检测,在遇到不平坦的位置时,可通过动驱动机构触发相对应位置的第一整平驱动机构和第二整平驱动机构对第一L形板体和滚筒进行相应位置的找平操作,在对不同位置进行找平时,其余三个位置的驱动机构可通过限位机构进行限位,从而防止设备因自重对混凝土的找平产生影响,从而对混凝土进行找平,在遇到设备无法处理的情况时,人工可通过提示机构的警示灯体的闪烁便捷的找到不平坦的位置进行处理。
[0039] 进一步的,所述提示机构包括警报灯体4,两对所述警报灯体4均安装于第一箱体1靠近四个角的上壁面上且分别与第一箱体1内部的整平触发机构相对应。
[0040] 在遇到不平坦的位置时可通过报警灯体闪烁的位置使设备进行找平,在遇到设备无法找平的情况时,可通过人工进行便捷的找到位置进行找平。
[0041] 进一步的,所述整平触发机构包括压力传感器38、第四矩形板体37、第三弹簧39、第三斜齿轮30、第五箱体36、第六杆体35和T形杆体34以及梯形块体33,两对所述压力传感器38分别安装于第一箱体1内部上壁面上且分别与两对警报灯体4的位置相对应,所述第一箱体1内部下壁面开设有第一矩形凹槽,所述T形杆体34的T形下端为锥形且放置于第一矩形凹槽内部,一对所述T形杆体34的侧壁面均开设有第一矩形通孔且一对第一矩形通孔分别套装于T形杆体34的T形端两端上,所述梯形块体33的斜面上均开设有第一圆形凹槽且第一圆形凹槽横截面为直角三角形,两对所述第六杆体35的下端横截面均为直角三角形且两对第六杆体35分别活动插装于一对梯形块体33的第一圆形凹槽内部,所述第五箱体36安装于第一箱体1内部下壁面上且梯形块体33位于第六杆体35内部,所述第六杆体35上壁面开设有两对第二圆形通孔且两对第六杆体35分别位于两对第二圆形通孔内部,所述第四矩形板体37下壁面分为四个区域且其中一对相对的区域与另一对区域相比的宽度小,所述第四矩形板体37四个区域下壁面均开设有第二圆形凹槽且两对第六杆体35的上壁面分别活动插装于两对第二圆形通孔内部,四对所述第五杆体40分别安装于第六杆体35靠近四侧壁面的上壁面上且第四矩形板体37位于四对第五杆体40之间,两对所述第三弹簧39均安装于第四矩形板体37上壁面上且分别与两对压力传感器38的位置相对应。
[0042] 可在滚筒和第一L形板体遇到不平的位置时,通过角度的变换,从而使T形杆体失去平衡,从而带动一对梯形块体移动,从而可通过梯形块体上的第六杆体移动触碰到第四矩形板体,并通过第四矩形板体上的第三弹簧触发相对应位置的压力传感器,从而便于设备自动找平和遇到设备不便于处理的情况时人工便捷的找到不平位置进行找平。
[0043]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驱动机构包括第二斜齿轮21、第二转轴24、第三杆体25、第二矩形板体26、第一滑块、第一T形固定块10、第一矩形杆体9、第二齿条27和第二齿轮以及第三转轴,所述第二箱体2一侧壁面开设有第二矩形通孔,所述第三转轴插装于第二箱体2靠近第二矩形通孔侧壁面上,所述第二齿轮套装于第三转轴上且位于第二箱体2内部,所述第三杆体25的一端插装于第三转轴内部,所述第二矩形板体26安装于第二箱体2内部侧壁面上,所述第二转轴24插装于第二矩形板体26侧壁面上且第三杆体25插装于第二转轴24内部,所述第二斜齿轮21安装于第三杆体25另一端侧壁面上,所述第二矩形通孔内部相对侧壁面上均开设有第一滑槽,一对所述第一滑块的一端分别安装于第一滑槽内部,一对所述第一滑块的另一端分别安装于第二齿条27的一端和第一T形固定块10的一侧壁面上,所述第一矩形杆体9的一端安装于第一T形固定块10侧壁面上且第一整平部件通过一对第一矩形杆体9相连接。
[0044] 通过电机的驱动带动第一斜齿轮驱动,此时通过第三箱体的移动带动Z形杆体水平移动,从而在第四箱体内部与第二齿条解除限位,从而通过第二斜齿轮的旋转带动第二齿条上下移动,从而带动第一T形固定块上的第一矩形板体移动,从而通过相对应位置的滚筒下压找平。
[0045] 进一步的,所述移动驱动机构包括第三箱体11、第一斜齿轮12和电机13以及电动滑轨23,所述第二箱体2上壁面开设有第一矩形通孔,一对所述电动滑轨23分别安装于第一矩形通孔两侧,所述第三箱体11的下壁面安装于一对电动滑轨23移动端上壁面上,所述电机13安装于第三箱体11内部,所述第一斜齿轮12安装于电机13驱动端上且位于第二箱体2内部。
[0046] 可将电机通过电动滑轨的移动从而带动第一斜齿轮在第二箱体内部水平移动,从而与第二斜齿轮或第三斜齿轮进行连接从而进行找平操作。
[0047] 进一步的,所述推车连接机构包括推车和第五矩形板体41,所述第五矩形板体41的一侧壁面安装于一对第二箱体2的侧壁面上,所述第五矩形板体41上壁面开设有第三矩形通孔,所述推车的连接机构插装于第三矩形通孔内部。
[0048] 可将设备通过第五矩形板体与推车进行连接,从而将设备通过推车的移动便捷移动。
[0049]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整平驱动机构包括第四转轴、第四杆体29、第三矩形板体28、第二T形固定块20、第一转轴18、第一齿轮19、第一齿条17和第二滑块以及第三斜齿轮30,所述第二箱体2另一侧壁面开设有第四矩形通孔,所述第四矩形通孔内部相对侧壁面开设有一对第二滑槽,一对所述第二滑块的一端分别安装于第二滑槽内部,所述第一齿条17的一端和第二T形固定块20的一端分别安装于一对第二滑块的另一侧壁面上,所述第一转轴18插装于第二箱体2靠近第四矩形通孔的一侧侧壁面上,所述第一齿轮19套装于第一转轴18上且第一齿轮19位于第二箱体2内部,所述第三矩形板体28安装于第二箱体2内部侧壁面上,所述第四转轴插装于第三矩形板体28侧壁面上,所述第三斜齿轮30安装于第四杆体29的一端上且第四杆体29插装于第四转轴内部且第四杆体29的另一端插装于第一转轴18内部,所述第二整平部件通过一对第二T形固定块20进行连接。
[0050] 通过电动滑轨的再次移动带动Z形杆体接触与第一齿条的限位,并通过第三斜齿轮的正反转带动第一齿条上下移动,从而带动第一L形板体上下移动,从而对不平坦的位置找平。
[0051] 进一步的,所述限位机构包括第三滑块、第一弹簧31、第二矩形杆体15、Z形杆体14、第四箱体16和第二弹簧32以及伸缩杆22,所述第一箱体1侧壁面开设有一对第三矩形凹槽,所述第二矩形杆体15安装与第二箱体2内部上壁面上,三对所述伸缩杆22的两端分别安装于Z形杆体14一端侧壁面上和第二矩形杆体15一侧壁面上,三个所述第一弹簧31的两端分别安装于三个伸缩杆22内部上下壁面上,所述Z形杆体14插装于第二矩形杆体15侧壁面上,所述第四箱体16套装于Z形杆体14的另一端上且第四箱体16的一端固定安装于第二箱体2内部侧壁面上,所述Z形杆体14的另一端侧壁面开设有若干齿槽,所述第一齿条17的齿槽端相邻侧壁面也开设有若干齿槽,一对所述第二弹簧32的两端分别安装第四箱体16内部侧壁面和Z形杆体14齿槽端相对的另一侧壁面上,所述第四箱体16内部下壁面开设有第三滑槽,所述第三滑块的两侧壁面分别安装于第三滑槽内部和Z形杆体14一侧壁面上。
[0052] 通过反转电机,从而将第一T形固定块恢复原位,此时通过电动滑轨将第三箱体恢复原位,此时通过伸缩杆内的第一弹簧和第四箱体内部的第二弹簧使Z形杆体与第一齿条恢复限位,当需要使用第二整平驱动机构时可通过电动滑轨的再次移动带动Z形杆体接触与第一齿条的限位。
[0053]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整平部件包括第一矩形板体7和滚筒8,一对所述的一侧壁面分别安装于一对第一矩形杆体9的侧壁面上,一对所述滚筒8的两端分别安装于一对第一矩形板体7的另一侧壁面上。
[0054] 可通过一对滚筒对不平的位置进行下压移动找平。
[0055]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整平部件包括第一L形板体6,所述第一L形板体6的两端侧壁面分别安装于一对第二T形固定块20的另一端侧壁面上。
[0056] 可通过第一L形板体对不平的位置进行下压移动找平。
[0057] 其详细连接手段,为本领域公知技术,下述主要介绍工作原理以及过程,具体工作如下。
[0058] 实施例:如图所示4和38通过导线电控连接,将2通过侧壁面的41与推车进行连接,此时将6和8放置于混凝土需要找平的位置,此时通过推车的移动带动6移动,从而将不平位置的混凝土通过6推动,并通过一对8进形压平,在遇到找平后仍不平坦的位置时,在遇到突出或凹坑位置时此时通第一箱体1内部的T形杆体34角度变换,从而带动梯形块体33角度移动,从而带动相对应的第六杆体35在第五箱体36的圆形通孔内部上下移动,从而带动第四矩形板体37上的第三弹簧39上移,在超过设定的公差后通过压力传感器38触发警报灯体4闪烁,并驱动相对应第二箱体2上的Z形杆体14驱动,从而带动第三箱体11水平移动,从而时第一斜齿轮12与第三斜齿轮30或第二斜齿轮21相啮合,在驱动第一整平驱动机构时,通过电机13的驱动带动第一斜齿轮12驱动,此时通过第三箱体11的移动带动Z形杆体14水平移动,从而在第四箱体16内部与第二齿条27解除限位,从而通过第二斜齿轮21的旋转带动第二齿条27上下移动,从而带动第一T形固定块10上的第一矩形板体7移动,从而通过相对应位置的滚筒8下压找平,在恢复水平时,此时反转电机13,从而将第一T形固定块10恢复原位,此时通过电动滑轨23将第三箱体11恢复原位,此时通过伸缩杆22内的第一弹簧31和第四箱体16内部的第二弹簧32使Z形杆体14与第一齿条17恢复限位,当需要使用第二整平驱动机构时可通过电动滑轨23的再次移动带动Z形杆体14接触与第一齿条17的限位,并通过第三斜齿轮30的正反转带动第一齿条17上下移动,从而带动第一L形板体6上下移动,从而对不平坦的位置找平,在遇到设备无法处理的情况时,人工可通过警报灯体4闪烁的位置对混凝土进形找平操作,从而减少后续建筑因不平坦的混凝土产生影响。
[0059]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