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装配式道面板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申请号 CN202311689415.X 申请日 2023-12-11 公开(公告)号 CN117513085A 公开(公告)日 2024-02-06
申请人 山东省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发明人 张元伟; 赵明昱; 陈霄;
摘要 本 发明 提出了一种装配式道面板结构及其施工方法,属于装配式建筑技术领域;包括道面板,道面板上设置有调平组件,其包括外套筒,外套筒预埋在道面板内;可升降调节的内管体,内管体与外套筒 螺纹 连接;内管体内具有上下贯通的腔体;内管体的顶部沿着周向管壁开设有 槽孔 ; 支撑 脚,支撑脚与内管体底部固定连接;还包括与调平组件可拆卸连接的施 力 组件,包括主管体,主管体的底部连接有底座,底座上沿着周向可旋转地连接有卡爪,卡爪与槽孔适配卡接;主管体内设置有中心杆,中心杆的底端连接有锥形头,当中心杆带动锥形头上下移动时,卡爪能够收纳或张开。本发明真正实现了吊装‑调平‑灌浆一体化,集成化设计,操作方便,可大大提高施工效率。
权利要求

1.一种装配式道面板结构,包括道面板,所述道面板上设置有若干组调平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调平组件包括:
外套筒,所述外套筒预埋在所述道面板内;
可升降调节的内管体,所述内管体与所述外套筒螺纹连接;所述内管体内具有上下贯通的腔体;所述内管体的顶部沿着周向管壁开设有若干个槽孔
支撑脚,所述支撑脚与所述内管体底部固定连接;所述支撑脚开设有与所述腔体相连通的供浆液流通的流浆孔;
还包括与所述调平组件可拆卸连接的施组件,所述施力组件包括主管体,所述主管体的底部连接有呈筒体状的底座,所述底座上沿着周向可旋转地连接有至少两组卡爪,所述卡爪与所述槽孔适配卡接;所述主管体的顶部螺纹连接有帽盖,所述主管体内设置有中心杆,所述中心杆的底端连接有锥形头,锥形头大端在上,小端在下;所述锥形头设置在所述卡爪所围绕形成的区域内;所述卡爪的一端分别贴合在所述锥形头外壁上;所述中心杆的顶端自由贯穿所述帽盖延伸至外面;当所述中心杆带动锥形头上下移动时,所述卡爪能够收纳或张开。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装配式道面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沿着周向开设有均匀设置的槽口,所述槽口内连接有销轴,所述卡爪与所述销轴旋转连接;所述卡爪的顶部连接有轮架,所述轮架上可旋转地连接有滑轮;所述滑轮与所述锥形头外壁贴合;所述卡爪固接有拉绳,所述拉绳的另一端与所述中心杆或所述锥形头外壁相固接;当向上提拉中心杆时,所述卡爪张开;当中心杆下移时,所述卡爪收纳。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装配式道面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心杆的顶端固定连接有吊环。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装配式道面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套筒的底部具有底孔,所述中心杆的底端自由贯穿该底孔;所述帽盖的中心具有中心孔,所述中心杆的顶端自由贯穿该中心孔。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装配式道面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套筒内壁固定连接有凸台,所述内管体与所述凸台螺纹连接;所述内管体与所述外套筒之间形成有间隙。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装配式道面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套筒的外壁固定连接有施力杆。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装配式道面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调平组件还包括密封盖,所述密封盖包括压持于外套筒顶部的盖体,所述盖体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插套,所述插套插设在所述间隙内。
8.如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一种装配式道面板结构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S1:吊装
S11:在进行吊装时,施力组件作为调平组件与既有链连接的桥梁使用;一套吊架具有四根锁链,一道面板吊装需用四套施力组件配合;将既有吊架的锁链与各自对应的施力组件顶部的吊环相连接;吊架顶部与吊车的吊钩相连;将卡爪内置于内管体中槽孔对应的位置,向上提拉吊环,吊环带动中心杆以及锥形头上移,在上移过程中,锥形头会带动拉绳牵引卡爪绕着各自的销轴旋转,卡爪底端向外伸出,直至与对应的槽孔卡接;吊车继续起吊,带动该道面板移动至指定位置;
S12:吊装至指定位置,道面板落地支撑后;继续让吊架下落,在锥形头重力作用下,锥形头自动下移,卡爪恢复原位;施力组件与调平组件分离,工人将施力组件取走,完成下一块道面板的吊装;
S2:调平
在进行调平时,选择另外的一套施力组件,此时的施力组件作为调平工具使用;先将卡爪内置于内管体中槽孔对应的位置,向上提拉吊环,吊环带动中心杆以及锥形头上移,在上移过程中,锥形头会带动拉绳牵引卡爪绕着各自的销轴旋转,卡爪底端向外伸出,直至与对应的槽孔卡接;卡接后,旋拧帽盖,使得帽盖上移,直至帽盖移动至吊环下方,帽盖对中心杆的位置进行限位,保持住卡爪的卡合状态;然后两人配合旋拧施力杆,带动施力组件旋转,进而带动内管体旋转,实现内管体的升降,最终实现道面板的调平;调平完成后,将施力组件拆卸,进行下一道面板的调平工序;
S3:灌浆
将灌浆套筒插入内管体内部,浆液经内管体内部以及支撑脚的流浆孔向四周流淌,实现道面板底部的灌浆。

说明书全文

一种装配式道面板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属于装配式建筑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装配式道面板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目前,我国建筑工程现场临时道路大都使用一次性现浇混凝土,这导致的直接后果:一是产生大量的建筑垃圾,造成资源的浪费;二是增加我国实现节能减排目标的难度。
[0003] 作为建造方式的重大变革,装配式建筑在节约资源能源方面,有着独到的优势。相关数据表明,全社会总能耗三分之一以上是建筑能耗。装配式预制构件在建造、内装修、后期使用等全寿命周期内的各个环节实现减,每平方米节20.5%、减碳7.5%,减少垃圾排放77.7%,大大缓解了传统建筑高能耗的问题。
[0004] 结合绿色施工的要求,开展建筑工程装配式道面板开发与应用研究,可减少资源浪费和建筑垃圾,以实现节能减排,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0005] 装配式水泥混凝土道面具有承载能高、耐久性好、开放交通快、节能环保等优点,是快速铺筑、修复道面的最佳选择。随着装配式技术的不断深入研究,装配式混凝土道面在机场场道中得到了一定的应用,装配式混凝土道面施工过程中吊装、调平和注浆是其施工的必要环节。然而,目前已有的技术是通过不同的配件完成三项功能,例如,采用预埋吊钩实现吊装,铺装完成后,还需要对吊钩位置进行找平处理;采用预留通孔的方式完成板底注浆。现有应用于装配式路面起吊调平的装置主要存在以下问题:起吊、调平装置分散,造成预制面板开孔、开槽多,增加了预制工艺的复杂性,整体施工比较麻烦,影响施工效率。
[0006] 为了解决这一技术问题,经过初步检索,现有专利中也出了集吊装、调平和灌浆于一体式的道面板,如授权公告号为CN216786734U的专利所公布的一种机场装配式道面吊装调平灌浆一体化装置,其包括吊环装置和调平灌浆装置;吊环装置设置在调平灌浆装置上部。上述的装置还存在如下技术问题:(1)依据采用传统的吊环,吊环是和吊架的链连接的,在旋拧吊环时,需要带动锁链一起旋转,比较费时费力;另外,旋拧的螺纹方式,拆装速度也比较慢;(2)调平螺栓的旋拧比较常规,顶部一般采用传统的内六孔、一字槽或者十字槽方式,通过与之匹配的螺丝刀工具进行旋拧,但是因为道面板自身比较重,在旋拧时调平时,上述的设置方式并不容易施力,导致旋拧比较困难;(3)上述的装置部件较多,比较繁琐,在进行调平前,需要先旋拧拆卸吊环螺栓、吊环螺母等部件,影响施工速度;另外,还设置有弹簧孔,弹簧等部件,加工工艺繁琐,装配也相对麻烦,比如说弹簧与弹簧孔之间的固定就是一个难点,工艺上不容易实现,整体加工制作成本比较高,在推广应用时,不符合方便、快速、低成本的施工需求。

发明内容

[0007] 本发明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提供了一种装配式道面板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0008]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09] 本技术方案提出了一种装配式道面板结构,包括道面板,所述道面板上设置有若干组调平组件,所述调平组件包括:
[0010] 外套筒,所述外套筒预埋在所述道面板内;
[0011] 可升降调节的内管体,所述内管体与所述外套筒螺纹连接;所述内管体内具有上下贯通的腔体;所述内管体的顶部沿着周向管壁开设有若干个槽孔
[0012] 支撑脚,所述支撑脚与所述内管体底部固定连接;所述支撑脚开设有与所述腔体相连通的供浆液流通的流浆孔;
[0013] 还包括与所述调平组件可拆卸连接的施力组件,所述施力组件包括主管体,所述主管体的底部连接有呈筒体状的底座,所述底座上沿着周向可旋转地连接有至少两组卡爪,所述卡爪与所述槽孔适配卡接;所述主管体的顶部螺纹连接有帽盖,所述主管体内设置有中心杆,所述中心杆的底端连接有锥形头,锥形头大端在上,小端在下;所述锥形头设置在所述卡爪所围绕形成的区域内;所述卡爪的一端分别贴合在所述锥形头外壁上;所述中心杆的顶端自由贯穿所述帽盖延伸至外面;当所述中心杆带动锥形头上下移动时,所述卡爪能够收纳或张开。
[0014] 优选的,所述底座沿着周向开设有均匀设置的槽口,所述槽口内连接有销轴,所述卡爪与所述销轴旋转连接;所述卡爪的顶部连接有轮架,所述轮架上可旋转地连接有滑轮;所述滑轮与所述锥形头外壁贴合;所述卡爪固接有拉绳,所述拉绳的另一端与所述中心杆或所述锥形头外壁相固接;当向上提拉中心杆时,所述卡爪张开;当中心杆下移时,所述卡爪收纳。
[0015] 优选的,所述中心杆的顶端固定连接有吊环。
[0016] 优选的,所述外套筒的底部具有底孔,所述中心杆的底端自由贯穿该底孔;所述帽盖的中心具有中心孔,所述中心杆的顶端自由贯穿该中心孔。
[0017] 优选的,所述外套筒内壁固定连接有凸台,所述内管体与所述凸台螺纹连接;所述内管体与所述外套筒之间形成有间隙。
[0018] 优选的,所述外套筒的外壁固定连接有施力杆。
[0019] 优选的,所述调平组件还包括密封盖,所述密封盖包括压持于外套筒顶部的盖体,所述盖体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插套,所述插套插设在所述间隙内。
[0020] 本发明还提出了一种装配式道面板结构的施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21] S1:吊装
[0022] S11:在进行吊装时,施力组件作为调平组件与既有锁链连接的桥梁使用;一套吊架具有四根锁链,一道面板吊装需用四套施力组件配合;将既有吊架的锁链与各自对应的施力组件顶部的吊环相连接;吊架顶部与吊车的吊钩相连;将卡爪内置于内管体中槽孔对应的位置,向上提拉吊环,吊环带动中心杆以及锥形头上移,在上移过程中,锥形头会带动拉绳牵引卡爪绕着各自的销轴旋转,卡爪底端向外伸出,直至与对应的槽孔卡接;吊车继续起吊,带动该道面板移动至指定位置;
[0023] S12:吊装至指定位置,道面板落地支撑后;继续让吊架下落,在锥形头重力作用下,锥形头自动下移,卡爪恢复原位;施力组件与调平组件分离,工人将施力组件取走,完成下一块道面板的吊装;
[0024] S2:调平
[0025] 在进行调平时,选择另外的一套施力组件,此时的施力组件作为调平工具使用;先将卡爪内置于内管体中槽孔对应的位置,向上提拉吊环,吊环带动中心杆以及锥形头上移,在上移过程中,锥形头会带动拉绳牵引卡爪绕着各自的销轴旋转,卡爪底端向外伸出,直至与对应的槽孔卡接;卡接后,旋拧帽盖,使得帽盖上移,直至帽盖移动至吊环下方,帽盖对中心杆的位置进行限位,保持住卡爪的卡合状态;然后两人配合旋拧施力杆,带动施力组件旋转,进而带动内管体旋转,实现内管体的升降,最终实现道面板的调平;调平完成后,将施力组件拆卸,进行下一道面板的调平工序;
[0026] S3:灌浆
[0027] 将灌浆套筒插入内管体内部,浆液经内管体内部以及支撑脚的流浆孔向四周流淌,实现道面板底部的灌浆。
[0028]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
[0029] 1.本结构真正实现了吊装‑调平‑灌浆一体化,施力组件不仅在吊装时作为调平组件与既有锁链连接的桥梁使用,而且在调平时,还可以作为旋拧内管体的工具使用,一机多用,无需其它额外工具,拆装迅速,操作方便,可大大提高施工效率。
[0030] 2.施力组件采用卡爪、锥形头、中心杆配合的结构形式,在起吊时,利用上提的拉力,可自用实现卡爪的张开,自动适配卡接配合,无需工人在进行旋拧等操作,简化了安装步骤;当拆卸时,利用自身的重力下落,可实现卡爪的自动复位,无需二次旋拧拆卸,自动下落,自动分离,真正实现了快装快拆,省时省力;另外,采用卡爪卡接的结构形式,不再采用现有技术中采用一字型或十字型等螺丝刀的结构,施力更加方便,即使道面板自身比较重,也可以轻松的使得内管体旋转起来,利用施力杆增加力矩,调平起来更加容易。
[0031] 3.调平组件中采用具有空心结构的内管体,利用内管体自身的腔体作为灌浆通道,无需额外单独设置灌浆孔,对于道面板的预制也可以简化工艺;而且调平组件中并无弹簧等复杂结构,结构更加简单,加工制作、装配都非常容易,可实现批量快速生产,降低成本,符合方便、快速、低成本的施工需求。附图说明
[0032] 本发明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0033] 图1是本发明所提出的单块道面板结构的立体图(调平操作状态下)。
[0034] 图2是本发明道面板与调平组件配合关系剖视图。
[0035] 图3是本发明中调平组件的立体结构图。
[0036] 图4是图3中调平组件的结构剖视图。
[0037] 图5是本发明中施力组件的结构立体图(卡爪收纳状态)。
[0038] 图6是图5中F区域结构放大示意图。
[0039] 图7是图5中施力组件的结构剖视图。
[0040] 图8是图7中G区域结构放大示意图。
[0041] 图9是图5中施力组件另一角度下的结构示意图。
[0042] 图10是图9中H区域结构放大示意图。
[0043] 图11是本发明中施力组件的结构立体图(卡爪张开状态)。
[0044] 图12是图11中A区域结构放大示意图。
[0045] 图13是图11中施力组件的结构剖视图(卡爪张开状态)。
[0046] 图14是图13中B区域结构放大示意图。
[0047] 图15是本发明中施力组件与调平组件配合时的结构示意图。
[0048] 图16是图15中施力组件与调平组件配合时的结构剖视图。
[0049] 图17是多块道面板在装配后的结构示意图。
[0050] 图18是另一实施例下的调平组件结构示意图。
[0051] 附图标记说明:
[0052] 1‑道面板;101‑凹陷槽;
[0053] 2‑施力组件;21‑主管体;211‑底孔;22‑底座;23‑槽口;24‑卡爪;241‑销轴;242‑滑轮;243‑拉绳;25‑帽盖;251‑中心孔;26‑中心杆;261‑锥形头;27‑吊环;28‑施力杆;29‑支撑座;
[0054] 3‑调平组件;301‑外套筒;302‑凸台;303‑内管体;304‑支撑脚;305‑流浆孔;306‑槽孔;307‑封闭盖。

具体实施方式

[0055] 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0056] 实施例一
[0057] 如图1‑17所示,本实施例提出了一种装配式道面板结构,包括道面板1,道面板1由水泥混凝土预制而成,道面板1的边缘具有多组凹陷槽101,凹陷槽101预埋有螺纹套筒,在装配时,在相邻的螺纹套筒处放置连接板,连接板上穿设有高强螺栓,高强螺栓与螺纹套筒适配连接,可实现相邻道面板1之间的自锁连接。每一块道面板1上设置有若干组调平组件3,本实施例中,单块道面板1的四角处分别各设置有一组调平组件3,可实现四角调平,其中上述的调平组件3包括:
[0058] 外套筒301,外套筒301预埋在所述道面板1内,外套筒301在合适位置与道面板1内部的骨架焊接连为一体;
[0059] 可升降调节的内管体303,本实施例中,内管体303与外套筒301螺纹连接,通过旋拧内管体303,可实现内管体303的上下调节,进而实现调平;在本实施例中,内管体303内具有上下贯通的腔体;该腔体作为灌浆时的流动通道;内管体303的顶部沿着周向管壁开设有若干个槽孔306;该槽孔306作为吊装时的连接孔位,以及调平时的施力旋拧部位。
[0060] 支撑脚304,支撑脚304与内管体303底部固定连接;支撑脚304开设有与腔体相连通的供浆液流通的流浆孔305;支撑脚304起到增大接触面积的作用,可以提供更稳定的支撑力。
[0061] 还包括与调平组件3可拆卸连接的施力组件2,施力组件2起到两方面的作用,下面详细阐述其结构形式:
[0062] 施力组件2包括主管体21,主管体21的底部连接有呈筒体状的底座22,底座22上沿着周向可旋转地连接有至少两组卡爪24,本实施例中设置有四组,对应的,槽孔306的数量也设置有四组;卡爪24能够与槽孔306适配卡接。
[0063] 主管体21的顶部螺纹连接有帽盖25,帽盖25主要起到导向和支撑限位的作用;主管体21内设置有中心杆26,中心杆26的底端连接有锥形头261,锥形头261大端在上,小端在下;锥形头261设置在卡爪24所围绕形成的区域内,四组卡爪24将锥形头261包围在内;卡爪24的一端分别贴合在锥形头261外壁上,当锥形头261移动时,卡爪24的一端可沿着锥形头
261的表面移动,进而实现位置的调整;中心杆26的顶端自由贯穿帽盖25延伸至外面;当中心杆26带动锥形头261上下移动时,卡爪24能够收纳或张开。
[0064] 关于卡爪24的具体结构可采用如下形式:
[0065] 底座22沿着周向开设有均匀设置的槽口23,槽口23内连接有销轴241,卡爪24与销轴241旋转连接,槽口23要足够容纳卡爪24并能够供卡爪24旋转;为了减小摩擦,卡爪24的顶部连接有轮架,轮架上可旋转地连接有滑轮242,滑轮242与锥形头261外壁贴合;利用滑轮242的滚动,可有效减小摩擦,滑移更顺畅;卡爪24固接有拉绳243,拉绳243的另一端与中心杆26或锥形头261外壁相固接,当锥形头261上移时,能够联动带动卡爪24进行旋转,从而实现状态的调整;具体的,当向上提拉中心杆26时,卡爪24张开;当中心杆26下移时,卡爪24收纳。
[0066] 在进行吊装时,为了方便与既有的吊架连接固定,在中心杆26的顶端固定连接有吊环27。吊环27与吊架底部的锁链相连接。
[0067] 在本实施例中,为了方便与底座22连接,外套筒301的底端为封闭结构,同时外套筒301的底部中心位置具有底孔,中心杆26的底端自由贯穿该底孔;帽盖25的中心具有中心孔251,中心杆26的顶端自由贯穿该中心孔251。
[0068] 为了对中心杆26中部位置进行有效的导向,在主管体21的内壁还连接有支撑座29,中心杆26自由贯穿该支撑座29并能够与其相对滑动连接。
[0069] 在本实施例中,外套筒301内壁固定连接有凸台,内管体303与凸台螺纹连接;内管体303与外套筒301之间形成有间隙。凸台的设置是增加壁厚,可提供更有效更稳定的支撑。
[0070] 在本实施例中,外套筒301的外壁固定连接有施力杆28,当需要旋拧时,可操控施力杆28进行转动。
[0071] 本发明还提出了一种装配式道面板结构的施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72] S1:吊装
[0073] S11:在进行吊装时,施力组件2作为调平组件3与既有锁链连接的桥梁使用;一套吊架具有四根锁链,一块道面板1吊装需用四套施力组件2配合;将既有吊架的锁链与各自对应的施力组件2顶部的吊环27相连接;吊架顶部与吊车的吊钩相连;将卡爪24内置于内管体303中槽孔306对应的位置,向上提拉吊环27,吊环27带动中心杆26以及锥形头261上移,在上移过程中,锥形头261会带动拉绳243牵引卡爪24绕着各自的销轴241旋转,卡爪24底端向外伸出,直至与对应的槽孔306卡接;吊车继续起吊,带动该道面板1移动至指定位置;
[0074] 通过使用施力组件2作为吊装设备的一部分使用,上提时,道面板1依靠自重与中心杆26之间具有较大的相对滑动力,这样,可保证卡爪24紧紧的卡在槽孔306中,在吊装过程中,高空作业时,不会出现脱钩险,安全性高。
[0075] S12:吊装至指定位置,道面板1落地支撑后;继续让吊架下落一点距离,在锥形头261重力作用下,锥形头261自动下移,拉绳243变松,卡爪24受到锥形头261大端挤压,卡爪
24反向旋转,恢复原位,施力组件2与调平组件3分离,此时工人将施力组件2取走备用,完成下一块道面板1的吊装。
[0076] S2:调平
[0077] 在进行调平时,选择另外的一套施力组件2,比如说,采用4套施力组件2作为吊装用,采用另外一套施力组件2作为调平用,一共5套施力组件2即可完成道面板1的吊装‑调平工作,非常方便;在进行调平时,此时的施力组件2作为调平工具使用;先将卡爪24内置于内管体303中槽孔306对应的位置,向上提拉吊环27,吊环27带动中心杆26以及锥形头261上移,在上移过程中,锥形头261会带动拉绳243牵引卡爪24绕着各自的销轴241旋转,卡爪24底端向外伸出,直至与对应的槽孔306卡接;卡接后,为了保持此时锥形头261的位置定位,旋拧帽盖25,使得帽盖25上移,直至帽盖25移动至吊环27下方,帽盖25对中心杆26的位置进行限位,由于帽盖25的阻挡,中心杆26无法下移,会很好的保持住卡爪24的卡合状态;然后两人配合旋拧施力杆28,带动施力组件2旋转,进而带动内管体303旋转,实现内管体303的升降,最终实现道面板1的调平;调平完成后,将施力组件2拆卸,在拆卸时,反向旋拧帽盖25,使得中心杆26下移至指定位置,然后在中心杆26下移时,卡爪24可自动复位,进而实现与内管体303的分离,然后将拆卸下来的施力组件2备用进行下一道面板1的调平工序;
[0078] S3:灌浆
[0079] 将灌浆套筒插入内管体303内部,浆液经内管体303内部以及支撑脚304的流浆孔305向四周流淌,实现道面板1底部的灌浆。
[0080] 应用成效:
[0081] 第一,本结构真正实现了吊装‑调平‑灌浆一体化,施力组件2不仅在吊装时作为调平组件3与既有锁链连接的桥梁使用,而且在调平时,还可以作为旋拧内管体303的工具使用,一机多用,无需其它额外工具,拆装迅速,操作方便,可大大提高施工效率。
[0082] 第二,施力组件2采用卡爪24、锥形头261、中心杆26配合的结构形式,在起吊时,利用上提的拉力,可自用实现卡爪24的张开,自动适配卡接配合,无需工人在进行旋拧等操作,简化了安装步骤;当拆卸时,利用自身的重力下落,可实现卡爪24的自动复位,无需二次旋拧拆卸,自动下落,自动分离,真正实现了快装快拆,省时省力;另外,采用卡爪24卡接的结构形式,不再采用现有技术中采用一字型或十字型等螺丝刀的结构,施力更加方便,即使道面板1自身比较重,也可以轻松的使得内管体303旋转起来,利用施力杆28增加力矩,调平起来更加容易。
[0083] 第三,调平组件3中采用具有空心结构的内管体303,利用内管体303自身的腔体作为灌浆通道,无需额外单独设置灌浆孔,对于道面板1的预制也可以简化工艺;而且调平组件3中并无弹簧等复杂结构,结构更加简单,加工制作、装配都非常容易,可实现批量快速生产,降低成本,符合方便、快速、低成本的施工需求。
[0084] 实施例二
[0085] 参考附图18,在本实施例中,其它结构同实施例一相同,不同之处在于,调平组件3还包括密封盖307,密封盖307包括压持于外套筒301顶部的盖体,盖体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插套,插套插设在间隙内。设置密封盖307的作用是可将孔眼堵死,保证道面板1顶面平整。密封盖307在灌浆结束后直接插入即可。
[0086] 需要注意的是,在预埋调平组件3时,外套筒301的顶部要与道面板1的顶面预留一定间距,当盖上密封盖307时,可保证整个道面板1顶部是平整的。
[0087]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例,在所属技术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宗旨的前提下作出各种变化。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