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模化塑胶跑道

申请号 CN202310051310.5 申请日 2023-02-02 公开(公告)号 CN116103975B 公开(公告)日 2023-11-24
申请人 江苏奥赛体育科技有限公司; 发明人 黄海翔;
摘要 本 发明 公开了一种模 块 化塑胶跑道,涉及塑胶跑道领域,包括多个减震囊,多个减震囊之间拼接在一起,减震囊的内部填充有缓冲液;减震囊的两侧分别设置有插接槽何插接块,减震囊之间拼接在一起时,插接块与插接槽插接在一起;减震囊的前部侧面固定安装有上 支撑 条,减震囊的后部侧面固定安装有下支撑条,下支撑条的底部与减震囊的底部之间留有流 水 道,减震囊上方安装有多个编织网,编织网上 热压 合有塑胶层。本发明通过设置减震囊和塑胶层,在人踩踏在跑道上时,塑胶层能够起到初步的减震效果,而减震囊内部的液体能够在减震囊中流动,使得减震囊发生轻微的形变,对脚步和腿部的缓冲以及减震效果更好,减少对人体腿部造成的冲击。
权利要求

1.一种模化塑胶跑道,其特征在于:包括多个减震囊(1),多个减震囊(1)之间拼接在一起,减震囊(1)的内部填充有缓冲液(16);
所述减震囊(1)的一侧开设有插接槽(7),减震囊(1)的另一侧固定安装有插接块(8),减震囊(1)之间拼接在一起时,插接块(8)与插接槽(7)插接在一起;
所述减震囊(1)的前部侧面固定安装有上支撑条(101),减震囊(1)的后部侧面固定安装有下支撑条(102),下支撑条(102)的底部与减震囊(1)的底部之间留有流道,前后相邻的减震囊(1)拼接在一起时,下支撑条(102)位于上支撑条(101)的下方,所述减震囊(1)上方安装有多个编织网(3),编织网(3)上热压合有塑胶层(4);
所述插接槽(7)的内侧壁开设有内卡齿(17),插接块(8)的外侧开设有与内卡齿(17)卡合在一起的外卡齿(18);
所述内卡齿(17)位于减震囊(1)的缓冲液(16)的腔室边缘处;
插接块(8)与减震囊(1)的缓冲液(16)的腔室连通,该减震囊(1)受到脚踏的压时,缓冲液(16)会往外侧移动,使得外卡齿(18)向外侧膨胀,与内卡齿(17)卡接更牢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模块化塑胶跑道,其特征在于:所述插接槽(7)和插接块(8)上均开设有连接孔(6),所述连接孔(6)中插接有插接柱(5)。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模块化塑胶跑道,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震囊(1)的底部还设置有底板(12);
所述底板(12)上开设有安装孔(13),减震囊(1)的底部固定安装有连接柱(11),连接柱(11)的底部固定安装有连接头(10),连接柱(11)位于安装孔(13)内部时,连接头(10)位于安装孔(13)的底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模块化塑胶跑道,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2)为上端开口的U形结构,塑胶层(4)和编织网(3)位于U形结构中,
相邻的所述底板(12)的侧面分别固定安装有下连接块(14)和上连接块(15),多个底板(12)铺设在一起时,上连接块(15)位于下连接块(14)的上方,且下连接块(14)的底部留有流水道。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模块化塑胶跑道,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2)为长方体结构,减震囊(1)位于底板(12)的上方。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模块化塑胶跑道,其特征在于:相邻的所述减震囊(1)之间留有缝隙,雨水在穿过塑胶层(4)向下流动时,会从减震囊(1)之间的缝隙中向下流动,不会残留在塑胶层(4)上。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模块化塑胶跑道,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孔(13)的直径大于连接柱(11)的直径,两者之间留有间隙;雨水从减震囊(1)上向下流动时,会从安装孔(13)和连接柱(11)之间的缝隙中向下流出。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模块化塑胶跑道,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震囊(1)中填充有水溶液或者流体溶液。

说明书全文

一种模化塑胶跑道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塑胶跑道领域,具体为一种模块化塑胶跑道。

背景技术

[0002] 塑胶跑道作为一种田径运动跑道,标注的跑道全长为400米,由两个平行的直道和两个半径相等的弯道组成,主要由聚酯预聚体、混合聚醚、废轮胎橡胶、EPDM橡胶粒或PU颗粒、颜料、助剂、填料组成。多铺设学校的体育场、专业的运动场。
[0003] 而目前常见的塑胶跑道都是整体式的塑胶跑道,在制作时把橡胶颗粒和底胶搅拌好之后铺摊在泥地面上,作为整体的跑道使用,而由于跑道整体铺设时,由于跑道中间距离边缘处比较远,橡胶颗粒对水的阻增加,使得跑道上的水无法及时的排出,会对跑道造成鼓包的情况,导致跑道积水出现浸泡损坏的情况。
[0004] 虽然公告号为CN113293670B公开了一种模块化塑胶跑道,能够较好的实现排水排气,但是由于其采用螺栓固定,螺栓材质比较硬,与跑道的材质不同,在使用时,会对跑道造成损害,比如连接处出现磨损的情况,导致跑道的损坏。而且现有的跑道大多数采用聚氨酯预聚体作为底板,在底板上铺设轮胎橡胶、EPDM橡胶粒或PU颗粒和颜料等,多采用两层的结构,即橡胶颗粒层和预聚体底板层,在运动人员跑步时,虽然能够达到缓冲效果,但是缓冲效果并不是太好。

发明内容

[0005]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模块化塑胶跑道,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0006]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模块化塑胶跑道,包括多个减震囊,多个减震囊之间拼接在一起,减震囊的内部填充有缓冲液;
[0007] 减震囊的一侧开设有插接槽,减震囊的另一侧固定安装有插接块,减震囊之间拼接在一起时,插接块与插接槽插接在一起。
[0008] 减震囊的前部侧面固定安装有上支撑条,减震囊的后部侧面固定安装有下支撑条,下支撑条的底部与减震囊的底部之间留有流水道,
[0009] 前后相邻的减震囊拼接在一起时,下支撑条位于上支撑条的下方,
[0010] 减震囊上方安装有多个编织网,编织网上热压合有塑胶层。
[0011] 优选的,插接槽和插接块上均开设有连接孔,连接孔中插接有插接柱。
[0012] 优选的,减震囊的底部还设置有底板。
[0013] 底板上开设有安装孔,减震囊的底部固定安装有连接柱,连接柱的底部固定安装有连接头,连接柱位于安装孔内部时,连接头位于安装孔的底部。
[0014] 优选的,底板为上端开口的U形结构,塑胶层和编织网位于U形结构中,
[0015] 相邻的底板的侧面分别固定安装有下连接块和上连接块,多个底板铺设在一起时,上连接块位于下连接块的上方,且下连接块的底部留有流水道。
[0016] 优选的,底板为长方体结构,减震囊位于底板的上方。
[0017] 优选的,插接槽的内侧壁开设有内卡齿,插接块的外侧开设有与内卡齿卡合在一起的外卡齿。
[0018] 优选的,内卡齿位于减震囊的缓冲液的腔室边缘处。
[0019] 插接块与减震囊的缓冲液的腔室连通,该减震囊受到脚踏的压力时,缓冲液会往外侧移动,使得外卡齿向外侧膨胀,与内卡齿卡接更牢固。
[0020] 优选的,相邻的减震囊之间留有缝隙,雨水在穿过塑胶层向下流动时,会从减震囊之间的缝隙中向下流动,不会残留在塑胶层上。
[0021] 优选的,安装孔的直径大于连接柱的直径,两者之间留有间隙;雨水从减震囊上向下流动时,会从安装孔和连接柱之间的缝隙中向下流出。
[0022] 优选的,减震囊中填充有水溶液或者流体溶液。
[0023]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0024] 本发明通过设置减震囊和塑胶层,在人踩踏在跑道上时,塑胶层能够起到初步的减震效果,而减震囊内部的液体能够在减震囊中流动,使得减震囊发生轻微的形变,对脚步和腿部的缓冲以及减震效果更好,减少对人体腿部造成的冲击。
[0025] 在遇到雨水时,雨水能够顺着减震囊之间的缝隙向下流动至水泥地面上,从水泥地面上的流水道中排出,可以更好的排出跑道上堆积的雨水,避免雨水堆积在跑道上对跑道造成浸泡导致跑道损毁的情况出现。
[0026] 而且通过多个拼接块,在跑道出现损坏时,可以对损坏的拼接块进行单独更换处理,避免了整体更换,更加节省人力和资源成本。附图说明
[0027] 图1为本发明整体的结构示意图;
[0028] 图2为本发明减震囊、塑胶层和底板的爆炸图;
[0029] 图3为本发明减震囊、塑胶层和底板整体结构图;
[0030] 图4为本发明减震囊、塑胶层和底板另一种结构的爆炸图;
[0031] 图5为本发明铺设状态的剖视图;
[0032] 图6为本发明减震囊插接槽和插接块连接的剖视图;
[0033] 图7为本发明内卡齿和外卡齿的结构图;
[0034] 图8为本发明受压状态的结构图。
[0035] 图中:1、减震囊;101、上支撑条;102、下支撑条;3、编织网;4、塑胶层;5、插接柱;6、连接孔;7、插接槽;8、插接块;9、挡块;10、连接头;11、连接柱;12、底板;13、安装孔;14、下连接块;15、上连接块;16、缓冲液;17、内卡齿;18、外卡齿。实施方式
[0036]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0037] 请参阅图1,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模块化塑胶跑道,包括多个减震囊1,减震囊1为空腔结构,其材料为橡胶材质,多个减震囊1之间拼接在一起,减震囊1的内部填充有缓冲液16,缓冲液16为水溶液或者牛顿流体溶液(非牛顿流体溶液可以选择为橡胶溶液或者聚丙烯酰胺溶液等)。缓冲液16填满减震囊1内部的空腔,减震囊1具有减震和缓冲的效果,减少脚部受到的冲击,减震囊1的厚度不宜太厚,优选为1‑2cm,减震囊1厚度过大时,踩踏时,由于人体的重量会导致减震囊1出现过渡凹陷情况,在踩踏时出现脚部不舒服的情况,提高跑道的舒适度。
[0038] 在采用非牛顿流体时,运动人员在快速运动时,对跑道产生的冲击力比较大,在减震囊1中的非牛顿流体受到快速冲击时,原本流动的液体会突然硬化、膨胀,对人体脚部冲击的抵抗力急剧增大,同时伴随着流体的体积膨胀,脚部的冲击力被均匀地分散开,在快速跑步时能够保证跑道的平稳性,而且脚部冲击被分散开,减少了脚部承受的冲击。
[0039] 如图1所示,减震囊1的一侧开设有插接槽7,减震囊1的另一侧固定安装有与插接槽7匹配的插接块8。减震囊1之间拼接在一起时(在铺设时,沿着操场的径向方向),插接块8与插接槽7插接在一起,从而把不同的减震囊1安装在一起,如图6所示。
[0040] 减震囊1的前部侧面固定安装有上支撑条101,减震囊1的后部侧面固定安装有下支撑条102,如图1所示。在拼接不同的减震囊1时,前后相邻的减震囊1拼接在一起时,(即沿着圆周的方向铺设减震囊1,在圆周方向上,上支撑条101和下支撑条102沿着径向方向设置),上支撑条101和下支撑条102叠合在一起,且上支撑条101位于下支撑条102的上方。下支撑条102的底部与减震囊1的底部之间留有流水道。流水道同样沿着径向方向设置,雨水沿着流水道流动,流水道可以排出减震囊1之间的雨水。
[0041] 减震囊1上方安装有多个编织网3,编织网3上热压合有塑胶层4,编织网3为尼龙编织而成的网状结构,如图2所示,编织网3为U形结构,塑胶层4以天然橡胶颗粒及人工橡胶颗粒为基础,混合矿物质填充剂、稳定剂及色料并连续压延处理,并以280‑300℃的高温加硫硬化一体成型的结构层,天然橡胶颗粒和人工橡胶颗粒并不形成密封,颗粒之间有缝隙。塑胶层4位于减震囊1上面,在踩踏时,塑胶层4位于减震囊1和脚底之间,避免了脚底与减震囊1的直接接触,而且塑胶层4在踩踏时也会轻微的向下凹陷,塑胶层4作为垫层使用,能够增加脚底与减震囊1之间的接触面,在保证缓冲和减震效果的同时,还减少减震囊1的变形程度。
[0042] 由于人体的重量保持不变,在接触面积增加时,人体对减震囊1的接触部位的压强减少,从而减少减震囊1的变形程度,在踩踏时也可以保证比较平稳。
[0043] 请参阅图5,在铺设时,首先在场地上预铺设好水泥地面,在水泥地面上开设有交叉设置的“井”字型的流水槽。而且在水泥地面的边缘处设置挡块9,挡块9之间留有间隙,间隙中能够向下流出水。在铺设减震囊1时,两侧的挡块9对减震囊1进行限位,使得多个减震囊1之间的放置的比较稳定,避免减震囊1从水泥地面的边缘掉落。
[0044] 雨水掉落在塑胶层4上时,雨水能够从缝隙中向下流动,从而透过塑胶层4,并向下流动至减震囊1上,雨水可以沿着减震囊1的边缘向下流动,并流动至预铺设的水泥上,并且沿着流水道向外侧流动,避免水在塑胶层4以及减震囊1上堆积,避免跑道出现鼓包的情况,提高使用寿命。
[0045] 本实施例中,塑胶层4在铺设时与减震囊1上下正对布置,如图2‑图4所示。在铺设减震囊1之前,编织网3与减震囊1粘接在一起或者采用热熔焊的方式焊接在一起,从而把塑胶层4与减震囊1安装在一起。在铺设减震囊1时,塑胶层4也一起被铺设完成,减震囊1之间留有间隙,且相邻之间不连接,在冬天天冷的情况下或者在夏天温度比较高的情况下,由于热胀冷缩使得减震囊1之间能够收缩变形,更能适合温度变化比较大的气候。雨水在穿过塑胶层4向下流动时,会从减震囊1之间的缝隙中向下流动,不会残留在塑胶层4上
[0046] 塑胶层4在减震囊1上与减震囊1交错布置,如图5所示。在温度变化比较大的情况下,减震囊1和塑胶层4遇热或者遇冷时,可以单独收缩或者膨胀。而且塑胶层4压在减震囊1的上方,对减震囊1进行压合,对减震囊1具有限位和固定的效果。如图5所示,在交错布置时,除了边缘处的减震囊1之间的缝隙之外,其他的减震囊1之间的缝隙位于塑胶层4(或者编织网3)的底部靠中间的位置,雨水在从塑胶层4上向下流动时,具有往中间流动的趋势或者直接往中间流动,相比如正对布置往两侧流动来说使得排水效果更好。
[0047] 本实施例中,由于塑胶层4也是多个块状结构的,在下雨时,雨水落在塑胶层4上,会往塑胶层4的边缘处流动,由于塑胶层4的宽度比较小,橡胶颗粒之间对水的阻力也比较小,因此水可以非常容易的从塑胶层4中向边缘处流动。相比于现有的塑胶层一般是整体的结构,其宽度和长度都比较大,在雨水穿过塑胶层底部并往边缘流动时,由于橡胶颗粒排布的长度和宽度比较大(即使橡胶颗粒之间留有间隙),对雨水会造成很大的阻力(橡胶颗粒在铺设时类似于铺设沙子,在铺设沙子时,由于沙子颗粒之间有缝隙,水可以流动,但是当沙子的面积比较大时包括长度和宽度,沙子对水的阻力增加,使得水的流动减少,甚至使得水无法流动),影响水的流动,使得水堆积在塑胶层4中,使得塑胶层4出现鼓包的情况,严重时,会导致塑胶层4的损坏。而本实施例,多块塑胶层4减少了单块塑胶层4的面积,减少了水流动时的阻力,使得水的流动更加容易,避免水在塑胶层4上残留。
[0048] 如图1所示,插接槽7和插接块8上均开设有连接孔6,连接孔6中插接有插接柱5,插接柱5使得减震囊1之间的连接更加牢固,同时该使得减震囊1之间留有间隙,保证减震囊1之间留有变形的空间。
[0049] 插接柱5的直径与连接孔6的直径相同,连接柱5的材质也为橡胶材质,在不同的温度下,连接柱5的变形量基本上与减震囊1变形量保持一致,因此,可以保证连接的稳定性
[0050] 减震囊1的底部还设置有底板12;底板12同样为橡胶材质,在铺设时,底板12采用热熔焊的方式与预铺设的水泥地面粘接在一起。底板12首先用明火烘烤加热至融化状态,随即粘接在水泥地面上即可。
[0051] 底板12上开设有安装孔13,减震囊1的底部固定安装有连接柱11,连接柱11的底部固定安装有连接头10。由于底板12为橡胶材质,安装孔13具有伸缩性,在铺设底板12之前,连接柱11和连接头10可以直接插入到安装孔13中。在插接状态下,连接头10位于安装孔13的底部,从而把减震囊1和底板12安装在一起。本实施例中,为了便于连接头10插入到安装孔13中,连接头10设置为底部小上端大的圆台形结构,连接头10的底部直径最大与安装孔13的直径相同。
[0052] 连接头10还可以设置为与连接柱11分开的状态,在把连接柱11插入到安装孔13中后,把连接头10采用热熔焊接的方式与连接柱11安装在一起,从而把连接柱11和减震囊1与底板12安装在一起。底板12位于减震囊1和水泥地面之间,避免了减震囊1直接与水泥地面的直接接触(水泥地面在铺设完成之后会有沙子,沙子和水泥形成的表面摩擦力较大,会对减震囊1产生磨损,在减震囊1被才踏实内部压力比较大,会导致减震囊1出现破裂的情况),避免了水泥地面对减震囊1造成磨损,能够提高减震囊1的使用寿命。
[0053] 底板12为长方体结构,减震囊1位于底板12的上方。底板12能够避免减震囊1直接与水泥地面接触,能够减少水泥地面与减震囊1的直接接触,减少水泥地面对减震囊1造成的磨损。
[0054] 如图2和图3所示,底板12为上端开口的U形结构,塑胶层4和编织网3位于U形结构中。底板12对塑胶层4和编织网3形成包裹和保护,而底板12同样设置为多块的结构,在温度变化比较大的情况下,能够实现较好的热胀冷缩,避免由于整体结构发生热胀冷缩时导致的出现裂纹造成的损坏现象。
[0055] 相邻的底板12的侧面分别固定安装有下连接块14和上连接块15。多个底板12铺设在一起时,上连接块15位于下连接块14的上方,且下连接块14的底部留有流水道。如图3所示。该流水道与上述的流水道垂直交叉,形成田字形的交叉结构,使得雨水的排出效果更好。雨水在从塑胶层4向下流动至最底部时,能够从交叉的流水道中向外侧流动,并从水泥地面上流出。
[0056] 插接槽7的内侧壁开设有内卡齿17,插接块8的外侧开设有与内卡齿17卡合在一起的外卡齿18,在拼接不用的减震囊1时,内卡齿17和外卡齿18卡接在一起,使得减震囊1之间的连接更加牢固。
[0057] 而且内卡齿17和外卡齿18之间只卡接,在温度变化出现热胀冷缩时,卡齿之间同样能够发生形变。
[0058] 本实施例中,内卡齿17位于减震囊1的缓冲液16的腔室边缘处,如图7所示。在减震囊1受到压力时,减震囊1内部的液体会往两侧流动使得减震囊1的边缘处鼓起,如图8所示。边缘处鼓起时,会对插接槽7的上下侧提供向内的挤压力,即对内卡齿17提供向内的压力,与外卡齿18提供更大的夹紧力。
[0059] 插接块8与减震囊1的缓冲液16的腔室连通,该减震囊1受到脚踏的压力时,缓冲液16会往外侧移动,插接块8的侧壁会往外侧膨胀,从而使得外卡齿18向外侧张开,并与内卡齿17更牢固的卡接在一起,特别是在踩踏时,避免减震囊1的晃动导致的减震囊1移动的情况,保证减震囊1之间连接的更加稳定。如图8所示中箭头所示,为了更好的显示内卡齿17和外卡齿18的连接效果,图中进行了部分放大,并突出表示了连接部位的连接效果,实际使用时膨胀的部分并不会太高,不会影响跑道的正常使用。
[0060] 安装孔13的直径大于连接柱11的直径,两者之间留有间隙;雨水从减震囊1上向下流动时,会从安装孔13和连接柱11之间的缝隙中向下流出,从而流动至水泥地面上,并顺着流水道和流水槽向外流出,避免水在底板12上残留。
[0061]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