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发泡预制弹性层的3D空气跑道系统及施工方法

申请号 CN202211296979.2 申请日 2022-10-21 公开(公告)号 CN115491949A 公开(公告)日 2022-12-20
申请人 都佰城新材料技术(上海)有限公司; 都佰城体育设施(上海)有限公司; 发明人 倪广真; 周夏辉; 林凡秋;
摘要 一种基于发泡预制弹性层的3D空气跑道系统及施工方法,包括 基础 层,基础层由 沥青 混凝土 铺设而成,在该基础层的上设置有底涂粘接层,在底涂粘接层上设置有预制弹性层,在预制弹性层上设置有自流平加强层,最后,在自流平加强层上设置有防滑 面层 ,预制弹性层将热塑性聚 氨 酯(TPU)膜片采用压延发泡工艺,热熔后使其发泡,形成一个整体结构,该结构内充满一个个封闭的微小空气囊,发泡后的热塑性聚氨酯经模压、冷却定型后打卷而成,形成所需的预制弹性层。本 发明 解决了传统预制型易开裂、冲击吸收性能差,使用寿命短等问题;提供了极佳的减震和缓冲性,即使在冬季,冲击吸收性能依然很优异,在提高施工效率的同时更为环保且使用寿命长,综合性价比高。
权利要求

1.一种基于发泡预制弹性层的3D空气跑道系统,包括基础层(1),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基础层(1)由沥青混凝土铺设而成,在该基础层的上设置有底涂粘接层(2),在底涂粘接层上设置有预制弹性层(3),在预制弹性层上设置有自流平加强层(4),最后,在自流平加强层(4)上设置有防滑面层(5),即,由下而上形成基础层、底涂粘接层、预制弹性层、自流平加强层和防滑面层的结构,这些层面通过粘接的方式连接成一体;
所述的底涂粘接层(2)由聚酯粘接胶刮涂、滚涂或喷涂在基础层(1)上而成,底涂粘接层的厚度为0.1~1mm,粘接胶的每平米用量为0.11~1.1公斤;
所述的预制弹性层(3)为预制件,其尺寸为,宽度0.5~3米,长度6~30米,厚度3~
30mm;
所述的自流平加强层(4)由双组份聚氨酯经刮涂后自流平而成,其厚度为2~10mm,聚氨酯的每平米用量为2.4~12公斤;
所述的防滑面层(5)的厚度为2~10mm。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发泡预制弹性层的3D空气跑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预制弹性层(3)其具体为:将1~10mm厚的热塑性聚氨酯膜片采用压延发泡工艺,热熔后使其发泡,形成一个整体结构,该结构内充满一个个封闭的微小空气囊,发泡后的热塑性聚氨酯经模压、冷却定型后打卷而成,形成所需的预制弹性层。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基于发泡预制弹性层的3D空气跑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预制弹性层(3)使用的热塑性聚氨酯膜片,其材料具体为,热塑性聚氨酯、聚烯、聚苯乙烯、苯乙烯、聚氯乙烯和高密度聚乙烯中的一种或几种。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基于发泡预制弹性层的3D空气跑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预制弹性层(3)在热熔、挤压时控制压实的厚度为3~50mm,形成的预制弹性层的冲击吸收在10~80%,预制弹性层的拉伸强度为0.1~2MPa,拉断伸长率为10~300%。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基于发泡预制弹性层的3D空气跑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预制弹性层(3)压延发泡时的热熔温度为:160~240℃,压延发泡后形成的闭孔微气囊为
3
圆形或椭圆形,直径为0.01~3mm,堆积密度为15~200kg/m。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发泡预制弹性层的3D空气跑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自流平加强层(4)的双组份聚氨酯由双组份弹性体胶按照A组份100份,B组份87份的比例混合搅拌均匀后刮涂在预制弹性层(3)之上,形成自流平加强层,该自流平加强层的厚度为2~10mm,双组份弹性体胶水的用量为2.4~12公斤。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发泡预制弹性层的3D空气跑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防滑面层(5)的材质为单/双组份聚氨酯胶水混合三元乙丙橡胶颗粒、三元乙丙橡胶颗粒粉,现场摊铺、浇筑或喷涂而成,固化后与预制弹性层(4)粘接在一起,形成塑胶跑道的表面。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基于发泡预制弹性层的3D空气跑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防滑面层(5)中采用的三元乙丙橡胶颗粒,其粒径大小为0.1~4mm,形状为不规则切割体。
9.一种基于发泡预制弹性层的3D空气跑道系统的施工方法,基于上述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一种基于发泡预制弹性层的3D空气跑道系统,其具体步骤如下所述:
1)首先,对基础层(1)进行处理:
作为基础层的沥青混凝土必须坚硬,干燥,可承重,无松散颗粒,无油、脂、油漆或其它妨碍粘接的物质,不平处需打磨处理;
2)设置底涂粘接层(2):
施工前先用吹机清扫待施工的基础层区域,确保地面干燥无杂物,然后采用聚氨酯粘接胶刮涂、喷涂或滚涂在基础层(1)上,铺设面的范围要求全部喷涂到位,不得有遗漏区域,形成与基础层粘接的底涂粘接层(2),本步骤中聚氨酯粘接胶水每平方米用量为0.11~
1.1公斤,该底涂层的厚度为0.1~1mm;
3)设置预制弹性层(3):
底涂粘接层(2)所使用的聚氨酯粘接胶刮涂后的30分钟内,将预制好的各卷预制缓冲层展开,并采用挤压方式铺设在底涂粘接层上面,每卷预制缓冲层之间紧密相连减少缝隙,铺设完毕后用滚筒向同一方向进行辊压,使预制缓冲层完全贴合在底涂粘接层的上部,然后用固定砖平压在预制缓冲层的四周边上,直到与其粘接用的底涂粘接层的底涂粘接胶完全凝固为止;
4)步骤3)中,在底涂粘接层(2)没有凝固之前,避免在铺设好的预制缓冲层(3)上走动,防止扰动预制缓冲层出现拼缝过大或缓冲层局部鼓起的现象,此外,固定砖块的选择标准为选取比重大、底面平整、不开裂、不掉落粉尘的为宜。
5)设置自流平加强层(4):
自流平加强层由一种黏度低,流平性好的双组份弹性体胶水按照A组份100份,B组份87份的比例混合搅拌均匀后刮涂在预制弹性层(3)之上,形成自流平加强层,本步骤中,每平方米使用双组份弹性体聚氨酯胶水2.4~12公斤,该自流平加强层的厚度为2~10mm。
6)设置防滑面层(5):
该防滑面层由另一种双组份弹性体聚氨酯胶水按照2:1的重量比混合搅拌均匀后刮涂在自流平加强层(4)的上部,然后抛洒粒径为0.1~4mm三元乙丙橡胶颗粒在弹性体的液面上,固化后将多余的三元乙丙颗粒清扫干净形成防滑面层,本步骤每平米使用的双组份弹性体聚氨酯胶水2.5公斤,三元乙丙颗粒为2.8公斤,该防滑面层的厚度为3mm;
7)上述步骤5)完成后需静置8~12小时,待液体材料完全固化后画跑道线,然后再自然养护3~5天后可正式开放使用。
10.如权利要求9的基于发泡预制弹性层的3D空气跑道系统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6)的设置防滑面层(5),也可将粒径为0.5~3mm的三元乙丙橡胶颗粒、粒径为
0.1~0.5mm的三元乙丙橡胶颗粒粉、单组份聚氨酯胶水和色浆,这4种材料按照重量比例
14:1:10:5混合搅拌均匀后用喷涂机喷涂在自流平加强层(4)的上部,喷涂时需正、反方向喷涂各1遍,本步骤中每平米使用1.4公斤三元乙丙颗粒,0.1公斤三元乙丙颗粒粉,1公斤单组份聚氨酯胶水及0.5公斤色浆,该防滑面层的厚度为3mm。

说明书全文

一种基于发泡预制弹性层的3D空气跑道系统及施工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现场制作的铺面及模仿地面材料的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发泡预制弹性层的3D空气跑道系统及配套的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目前,我国的各个学校操场、市民健身步道、体育馆的田径运动区域等运动场所经常使用塑胶跑道来作为不可缺少的重要设施,塑胶跑道与传统的土质跑道相比,具有良好的弹性、防滑性、耐磨性和减震性,使得运动员在上面进行跑步运动时不容易受伤,加上塑胶跑道采用了色彩鲜明的材质,且整体美观整齐,所以问世不久即迅速被田径场地所采用。
[0003] 现有技术下的比较老旧的传统型预制型橡胶跑道通常为在出厂前先制成13mm厚宽度1.22m、卷长15m的结构,在现场直接进行拼接,拼接处的缝隙依靠画白线遮盖而成。而由于传统型预制型橡胶跑道是由橡胶类原料经硫化后挤压成型的,容易受温度的影响,热胀冷缩的现象比较严重,故非常容易造成接缝处开裂,翘边。另外,传统硫化工艺生产的预制型橡胶跑道普遍偏硬,特别是使用以后,因其老化性能差,会越来越硬,冲击吸收能会越来越差,基本使用2‑3年后,物理性能就不再能满足新国标GB 36246‑2018标准的要求了。
[0004] 现有技术下还有一种聚酯塑胶跑道,其采用的全施工方法是在现场进行摊铺、浇筑或喷涂而成,但是,由于学校等场所施工的旺季通常为暑假的7、8月份,容易碰到雨较多的时节,导致施工周围会拖的很长,而且存放在现场施工的发泡聚氨酯材料也容易受到空气中湿度的影响,导致固化发泡不均匀,固化时厚度不一,弹性不均,也极易造成局部区域积水。而最后的成品由于厚薄不均,脚感的舒适性就会很差,且这种发泡的缓冲层拉伸强度和扯断伸长率非常差。
[0005] 此外,聚氨酯塑胶跑道施工时基本都是采用摊铺机收平或液体自流平的,固化后再施工下一遍工序,特别是针对目前在大量应用的微发泡全塑型或混合型跑道,层与层之间的粘接强度并不好,极易造成脱层现象的发生,导致跑道的耐久性不够,物理性能差,不适用跑道的大面积使用,更不能适用于专业的体育场或有竞赛要求的塑胶跑道。
[0006] 综上所述,现有技术下的预制型橡胶跑道和传统聚氨酯跑道,在新国标要求冲击吸收需要在0℃进行检测的情况下,其分别存在的老化性能差、普遍偏硬,冲击吸收能力会随时时间推移越来越差、粘接强度不佳、极易造成脱层现象、跑道的耐久性不够、物理性能差的问题愈加突出,所以国内很多厂家生产的跑道材料很难满足对应的国标检测要求。

发明内容

[0007]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下的预制型橡胶跑道和传统聚氨酯跑道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发明通过了解现有技术下的预制型橡胶和聚氨酯塑胶运动场地的优缺点,提供了一种基于发泡预制弹性层的3D空气跑道系统及施工方法,本发明的预制缓冲层采用了在工厂预制,整体无缝且整体厚度控制佳,且该预制弹性层里有大量封闭的微气囊,能够提供极佳的减震和缓冲性,避免使用者在场地上活动、玩耍时出现的意外摔伤、撞伤事故,减少使用者在跑动时的运动能耗,而且经过实验对比,本发明即使在冬季,其冲击吸收性能依然相当优异。
[0008] 本发明的一种基于发泡预制弹性层的3D空气跑道系统及施工方法,其具体结构和施工步骤如下所述:
[0009] 一种基于发泡预制弹性层的3D空气跑道系统,包括基础层,其特征在于:
[0010] 所述的基础层由沥青混凝土铺设而成,在该基础层的上设置有底涂粘接层,在底涂粘接层上设置有预制弹性层,在预制弹性层上设置有自流平加强层,最后,在自流平加强层上设置有防滑面层,即,由下而上形成基础层、底涂粘接层、预制弹性层、自流平加强层和防滑面层的结构,这些层面通过粘接的方式连接成一体;
[0011] 所述的底涂粘接层由聚氨酯粘接胶刮涂、滚涂或喷涂在基础层上而成,底涂粘接层的厚度为0.1~1mm,粘接胶的每平米用量为0.11~1.1公斤;
[0012] 所述的预制弹性层为预制件,其尺寸为,宽度0.5~3米,长度6~30米,厚度3~30mm;
[0013] 所述的自流平加强层由双组份聚氨酯经刮涂后自流平而成,其厚度为2~10mm,聚氨酯的每平米用量为2.4~12公斤;
[0014] 自流平为施工找平工艺,将自流平的材料调和成具有一定流动性的液态物质,依靠重力自由扩散形成水平面,并自然凝结成形的施工做法。
[0015] 所述的防滑面层的厚度为2~10mm。
[0016] 根据本发明的一种基于发泡预制弹性层的3D空气跑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预制弹性层其具体为:将1~10mm厚的热塑性聚氨酯(TPU)膜片采用压延发泡工艺,热熔后使其发泡,形成一个整体结构,该结构内充满一个个封闭的微小空气囊,发泡后的热塑性聚氨酯经模压、冷却定型后打卷而成,形成所需的预制弹性层。
[0017] 本发明的设计要点就在于采用这种微气囊结构体来作为预制弹性层,故定义为3D空气跑道系统。
[0018] 根据本发明的一种基于发泡预制弹性层的3D空气跑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预制弹性层使用的热塑性聚氨酯膜片,其材料具体为,热塑性聚氨酯、聚烯、聚苯乙烯、苯乙烯、聚氯乙烯和高密度聚乙烯中的一种或几种。
[0019] 根据本发明的一种基于发泡预制弹性层的3D空气跑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预制弹性层在热熔、挤压时控制压实的厚度为3~50mm,形成的预制弹性层的冲击吸收在10~80%,预制弹性层的拉伸强度为0.1~2MPa,拉断伸长率为10~300%。
[0020] 根据本发明的一种基于发泡预制弹性层的3D空气跑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预制弹性层压延发泡时的热熔温度为:160~240℃,压延发泡后形成的闭孔微气囊为圆形3
或椭圆形,直径为0.01~3mm,堆积密度为15~200kg/m。
[0021] 预制弹性层也可以采用热塑性聚氨酯颗粒进行压延发泡工艺。
[0022] 根据本发明的一种基于发泡预制弹性层的3D空气跑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自流平加强层的双组份聚氨酯由双组份弹性体胶水按照A组份100份,B组份87份的比例混合搅拌均匀后刮涂在预制弹性层之上,形成自流平加强层,该自流平加强层的厚度为2~10mm,双组份弹性体胶水的用量为2.4~12公斤。
[0023] 双组份弹性体胶水的黏度低,流平性好。
[0024] 根据本发明的一种基于发泡预制弹性层的3D空气跑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防滑面层的材质为单/双组份聚氨酯胶水混合三元乙丙橡胶颗粒、三元乙丙橡胶颗粒粉,现场摊铺、浇筑或喷涂而成,固化后与预制弹性层粘接在一起,形成塑胶跑道的表面。
[0025] 根据本发明的一种基于发泡预制弹性层的3D空气跑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防滑面层中采用的三元乙丙橡胶颗粒,其粒径大小为0.1~4mm,形状为不规则切割体。
[0026] 一种基于发泡预制弹性层的3D空气跑道系统的施工方法,基于上述的一种基于发泡预制弹性层的3D空气跑道系统,其具体步骤如下所述:
[0027] 1)首先,对基础层进行处理:
[0028] 作为基础层的沥青混凝土必须坚硬,干燥,可承重,无松散颗粒,无油、脂、油漆或其它妨碍粘接的物质,不平处需打磨处理;
[0029] 2)设置底涂粘接层:
[0030] 施工前先用吹机清扫待施工的基础层区域,确保地面干燥无杂物,然后采用聚氨酯粘接胶刮涂、喷涂或滚涂在基础层上,铺设面的范围要求全部喷涂到位,不得有遗漏区域,形成与基础层粘接的底涂粘接层,本步骤中聚氨酯粘接胶水每平方米用量为0.11~1.1公斤,该底涂层的厚度为0.1~1mm;
[0031] 3)设置预制弹性层:
[0032] 底涂粘接层所使用的聚氨酯粘接胶刮涂后的30分钟内,将预制好的各卷预制缓冲层展开,并采用挤压方式铺设在底涂粘接层上面,每卷预制缓冲层之间紧密相连减少缝隙,铺设完毕后用滚筒向同一方向进行辊压,使预制缓冲层完全贴合在底涂粘接层的上部,然后用固定砖平压在预制缓冲层的四周边上,直到与其粘接用的底涂粘接层的底涂粘接胶完全凝固为止;
[0033] 4)步骤3)中,在底涂粘接层没有凝固之前,避免在铺设好的预制缓冲层上走动,防止扰动预制缓冲层出现拼缝过大或缓冲层局部鼓起的现象,此外,固定砖块的选择标准为选取比重大、底面平整、不开裂、不掉落粉尘的为宜。
[0034] 5)设置自流平加强层:
[0035] 自流平加强层由一种黏度低,流平性好的双组份弹性体胶水按照A组份100份,B组份87份的比例混合搅拌均匀后刮涂在预制弹性层之上,形成自流平加强层,本步骤中,每平方米使用双组份弹性体聚氨酯胶水2.4~12公斤,该自流平加强层的厚度为2~10mm。
[0036] 6)设置防滑面层:
[0037] 该防滑面层由另一种双组份弹性体聚氨酯胶水按照2:1的重量比混合搅拌均匀后刮涂在自流平加强层的上部,然后抛洒粒径为0.1~4mm三元乙丙橡胶颗粒在弹性体的液面上,固化后将多余的三元乙丙颗粒清扫干净形成防滑面层,本步骤每平米使用的双组份弹性体聚氨酯胶水2.5公斤,三元乙丙颗粒为2.8公斤,该防滑面层的厚度为3mm;
[0038] 7)上述步骤5)完成后需静置8~12小时,待液体材料完全固化后画跑道线,然后再自然养护3~5天后可正式开放使用。
[0039] 根据本发明的一种基于发泡预制弹性层的3D空气跑道系统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6)的设置防滑面层,也可将粒径为0.5~3mm的三元乙丙橡胶颗粒、粒径为0.1~0.5mm的三元乙丙橡胶颗粒粉、单组份聚氨酯胶水和色浆,这4种材料按照重量比例
14:1:10:5混合搅拌均匀后用喷涂机喷涂在自流平加强层的上部,喷涂时需正、反方向喷涂各1遍,本步骤中每平米使用1.4公斤三元乙丙颗粒,0.1公斤三元乙丙颗粒粉,1公斤单组份聚氨酯胶水及0.5公斤色浆,该防滑面层的厚度为3mm。
[0040] 使用本发明的一种基于发泡预制弹性层的3D空气跑道系统及施工方法获得了如下有益效果:
[0041] 1.本发明的一种基于发泡预制弹性层的3D空气跑道系统及施工方法,在工厂预制弹性层并结合现场施工自流平加强层的工艺,有效解决了传统预制型易开裂、冲击吸收性能差,使用寿命短等问题;
[0042] 2.本发明的一种基于发泡预制弹性层的3D空气跑道系统及施工方法,其设置的预制弹性层里有大量封闭的微气囊,能够提供极佳的减震和缓冲性,有效吸收运动过程中对足部的冲击,为足部提供良好的预制性能,材质的高回弹效应可反馈大量能量,减少运动能耗,即使在冬季,冲击吸收性能依然很优异;
[0043] 3.本发明一种基于发泡预制弹性层的3D空气跑道系统及施工方法,其自流平加强层的应用,将预制弹性层铺设时留下的每卷之间的缝隙完全遮盖住,形成整体无缝的塑胶跑道,确保了整个跑道系统具有优良的拉伸轻度和拉断伸长率,在提高施工效率的同时使得整个系统更为环保、弹性更好,运动性能更佳,且使用寿命长,综合性价比更高。附图说明
[0044] 图1为本发明的一种基于发泡预制弹性层的3D空气跑道系统及施工方法的具体结构示意图。
[0045] 图中:1‑基础层,2‑底涂粘接层,3‑预制弹性层,4‑自流平加强层,5‑防滑面层。

具体实施方式

[0046]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的一种基于发泡预制弹性层的3D空气跑道系统及施工方法所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做进一步的描述。
[0047] 如图1所示,一种基于发泡预制弹性层的3D空气跑道系统,包括基础层1,该基础层由沥青混凝土铺设而成,在该基础层的上设置有底涂粘接层2,在底涂粘接层上设置有预制弹性层3,在预制弹性层上设置有自流平加强层4,最后,在自流平加强层4上设置有防滑面层5,即,由下而上形成基础层、底涂粘接层、预制弹性层、自流平加强层和防滑面层的结构,这些层面通过粘接的方式连接成一体;
[0048] 底涂粘接层2由聚氨酯粘接胶刮涂、滚涂或喷涂在基础层1上而成,底涂粘接层的厚度为0.1~1mm,粘接胶的每平米用量为0.11~1.1公斤;
[0049] 预制弹性层3为预制件,其尺寸为,宽度0.5~3米,长度6~30米,厚度3~30mm;
[0050] 自流平加强层4由双组份聚氨酯经刮涂后自流平而成,其厚度为2~10mm,聚氨酯的每平米用量为2.4~12公斤;
[0051] 防滑面层5的厚度为2~10mm。
[0052] 预制弹性层3其具体为:将1~10mm厚的热塑性聚氨酯(TPU)膜片采用压延发泡工艺,热熔后使其发泡,形成一个整体结构,该结构内充满一个个封闭的微小空气囊,发泡后的热塑性聚氨酯经模压、冷却定型后打卷而成,形成所需的预制弹性层。
[0053] 预制弹性层3使用的热塑性聚氨酯膜片,其材料具体为,热塑性聚氨酯、聚烯烃、聚苯乙烯、苯乙烯、聚氯乙烯和高密度聚乙烯中的一种或几种。
[0054] 预制弹性层3在热熔、挤压时控制压实的厚度为3~50mm,形成的预制弹性层的冲击吸收在10~80%,预制弹性层的拉伸强度为0.1~2MPa,拉断伸长率为10~300%。
[0055] 预制弹性层3压延发泡时的热熔温度为:160~240℃,压延发泡后形成的闭孔微气3
囊为圆形或椭圆形,直径为0.01~3mm,堆积密度为15~200kg/m。
[0056] 此外,预制弹性层3也可以采用热塑性聚氨酯颗粒替代热塑性聚氨酯膜片。
[0057] 自流平加强层4的双组份聚氨酯由双组份弹性体胶水按照A组份100份,B组份87份的比例混合搅拌均匀后刮涂在预制弹性层3之上,形成自流平加强层,该自流平加强层的厚度为2~10mm,双组份弹性体胶水的用量为2.4~12公斤。
[0058] 防滑面层5的材质为单/双组份聚氨酯胶水混合三元乙丙橡胶颗粒、三元乙丙橡胶颗粒粉,现场摊铺、浇筑或喷涂而成,固化后与预制弹性层4粘接在一起,形成塑胶跑道的表面。
[0059] 防滑面层5中采用的三元乙丙橡胶颗粒,其粒径大小为0.1~4mm,形状为不规则切割体。
[0060] 一种基于发泡预制弹性层的3D空气跑道系统的施工方法,基于上述的一种基于发泡预制弹性层的3D空气跑道系统,其具体步骤如下所述:
[0061] 1)首先,对基础层1进行处理:
[0062] 作为基础层的沥青混凝土必须坚硬,干燥,可承重,无松散颗粒,无油、脂、油漆或其它妨碍粘接的物质,不平处需打磨处理;
[0063] 2)设置底涂粘接层2:
[0064] 施工前先用吹风机清扫待施工的基础层区域,确保地面干燥无杂物,然后采用聚氨酯粘接胶刮涂、喷涂或滚涂在基础层1上,铺设面的范围要求全部喷涂到位,不得有遗漏区域,形成与基础层粘接的底涂粘接层2,本步骤中聚氨酯粘接胶水每平方米用量为0.11~1.1公斤,该底涂层的厚度为0.1~1mm;
[0065] 3)设置预制弹性层3:
[0066] 底涂粘接层2所使用的聚氨酯粘接胶刮涂后的30分钟内,将预制好的各卷预制缓冲层展开,并采用挤压方式铺设在底涂粘接层上面,每卷预制缓冲层之间紧密相连减少缝隙,铺设完毕后用滚筒向同一方向进行辊压,使预制缓冲层完全贴合在底涂粘接层的上部,然后用固定砖块平压在预制缓冲层的四周边上,直到与其粘接用的底涂粘接层的底涂粘接胶完全凝固为止;
[0067] 4)步骤3)中,在底涂粘接层2没有凝固之前,避免在铺设好的预制缓冲层3上走动,防止扰动预制缓冲层出现拼缝过大或缓冲层局部鼓起的现象,此外,固定砖块的选择标准为选取比重大、底面平整、不开裂、不掉落粉尘的为宜。
[0068] 5)设置自流平加强层4:
[0069] 自流平加强层由一种黏度低,流平性好的双组份弹性体胶水按照A组份100份,B组份87份的比例混合搅拌均匀后刮涂在预制弹性层3之上,形成自流平加强层,本步骤中,每平方米使用双组份弹性体聚氨酯胶水2.4~12公斤,该自流平加强层的厚度为2~10mm。
[0070] 6)设置防滑面层5:
[0071] 该防滑面层由另一种双组份弹性体聚氨酯胶水按照2:1的重量比混合搅拌均匀后刮涂在自流平加强层4的上部,然后抛洒粒径为0.1~4mm三元乙丙橡胶颗粒在弹性体的液面上,固化后将多余的三元乙丙颗粒清扫干净形成防滑面层,本步骤每平米使用的双组份弹性体聚氨酯胶水2.5公斤,三元乙丙颗粒为2.8公斤,该防滑面层的厚度为3mm;
[0072] 7)上述步骤5)完成后需静置8~12小时,待液体材料完全固化后画跑道线,然后再自然养护3~5天后可正式开放使用。
[0073] 步骤6)的设置防滑面层5,也可将粒径为0.5~3mm的三元乙丙橡胶颗粒、粒径为0.1~0.5mm的三元乙丙橡胶颗粒粉、单组份聚氨酯胶水和色浆,这4种材料按照重量比例
14:1:10:5混合搅拌均匀后用喷涂机喷涂在自流平加强层4的上部,喷涂时需正、反方向喷涂各1遍,本步骤中每平米使用1.4公斤三元乙丙颗粒,0.1公斤三元乙丙颗粒粉,1公斤单组份聚氨酯胶水及0.5公斤色浆,该防滑面层的厚度为3mm。
[0074] 实施例1‑厚度为13mm的基于发泡预制弹性层的3D空气跑道系统及施工方法:
[0075] 基础层1为沥青混凝土基础层。
[0076] 底涂粘接层2作为与基础层1与预制弹性层3之间的粘接层,其具体为,底涂粘接层采用双组份聚氨酯粘接胶刮涂在基础层的上表面形成,本实施例1中,底涂粘接层的每平米的用量为0.66公斤,底涂粘接层的厚度为0.6mm。
[0077] 本实施例1中,预制弹性层3具体尺寸为,宽度为1.5米,每卷的长度为20米,厚度为8mm。
[0078] 自流平加强层4由一种黏度低,流平性好的双组份弹性体胶水按照A组份100份,B组份87份的重量比混合,搅拌均匀后刮涂在预制弹性层之上形成自流平加强层,本实施例1中使用双组份弹性体聚氨酯胶水2.4,自流平加强层的厚度为2mm,该自流平加强层将预制弹性层3铺设时留下的缝隙完全遮盖住,形成无缝结构。
[0079] 防滑面层5由粒径为0.5~3mm的三元乙丙橡胶颗粒、粒径为0.1~0.5mm的三元乙丙橡胶颗粒粉、单组份聚氨酯胶水和色浆,这4种材料按照重量比例14:1:10:5混合搅拌均匀后用喷涂机喷涂在自流平加强层的上部,喷涂时需正、反方向喷涂各1遍,本步骤中每平米使用1.4公斤三元乙丙颗粒,0.1公斤三元乙丙颗粒粉,1公斤单组份聚氨酯胶水及0.5公斤色浆,该防滑面层的厚度为3mm。
[0080] 应注意,本实施例1此时厚度已达到13mm(底涂粘接层0.6mm+预制弹性层8mm+自流平加强层2mm+防滑面层3mm=13.6mm),完成预定要求。
[0081] 本实施例1的施工步骤如下:
[0082] 1)首先对基础层进行处理:
[0083] 采用沥青的基础层则必须坚硬,干燥,可承重,无松散颗粒,无油、脂、油漆或其它妨碍粘接的物质,沥青基础层的平整度和坡度必须满足相关现场施工技术规范及设计的要求;
[0084] 2)设置底涂粘接层:
[0085] 施工前先用吹风机清扫待施工的基础层区域,确保地面干燥无杂物,然后用双组份聚氨酯粘接胶刮涂在基础层1的上表面,铺设面的范围要求全部喷涂到位,不得有遗漏区域,最后形成与基础层粘接的底涂粘接层;
[0086] 3)上述步骤2)中,粘接胶用量为0.66公斤/每平方米,该底涂粘接层的厚度为0.6mm;
[0087] 4)设置预制弹性层:
[0088] 在底涂粘接层所用粘接胶刮涂后的30分钟内,将预制好的各卷预制弹性层展开并采用挤压方式铺设在底涂粘接层上面,每卷预制弹性层之间紧密相连减少缝隙,铺设完毕后用50公斤重的滚筒向同一方向进行辊压,使预制弹性层完全贴合在底涂粘接层之上,然后用固定砖块平压在预制弹性层的四周边上,直到与其粘接用的底涂粘接层的底涂粘接胶完全凝固为止;
[0089] 5)上述步骤4)中,在底涂粘接层没有凝固之前,避免在铺设好的卷材上走动,避免扰动卷材,出现拼缝过大或局部空鼓的现象,而固定砖块的选择标准为选取比重大、底面平整、不开裂、不掉落粉尘;
[0090] 6)设置自流平加强层:
[0091] 将双组份弹性体胶水按照100:87的重量比混合,搅拌均匀后均匀后刮涂在预制弹性层之上,固化后形成自流平加强层,本实施例1中使用双组份弹性体聚氨酯胶水2.4,该自流平加强层的厚度为2mm.
[0092] 7)设置防滑面层:
[0093] 将粒径为0.5~3mm的三元乙丙橡胶颗粒、粒径为0.1~0.5mm的三元乙丙橡胶颗粒粉、单组份聚氨酯胶水和色浆按照重量比例14:1:10:5混合搅拌均匀后用喷涂机喷涂在上述步骤6)的自流平加强层的上部,喷涂时需正、反方向喷涂各1遍;
[0094] 本实施例1在施工时除了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中公开的内容以外,每平米使用1.4公斤三元乙丙橡胶颗粒,0.1公斤三元乙丙橡胶颗粒粉,1公斤单组份聚氨酯胶水及0.5公斤色浆,完成后该防滑面层的厚度为3mm;
[0095] 本实施例1各项施工顺序完成后需静置8~12小时,待面层材料完全固化后画跑道线,然后再自然养护3~5天后可正式开放使用。
[0096] 本实施例1的厚度为13mm的基于发泡预制弹性层的3D空气跑道系统及施工方法的与国标及现有技术的预制型跑道的物理性能对比请见下表1和表2:
[0097]
[0098] 表1:本实施例1与普通透水型塑胶跑道产品和新国标GB36246‑2018标准要求的物理性能对比。
[0099]物理机械性能指标项目 新国标指标 本实施例 普通预制型对比例
拉伸强度/(MPa) ≥0.5 1.53 0.6
拉断伸长率/(%) ≥40 201 51
[0100] 表2:本实施例1与普通预制型塑胶跑道产品和新国标GB 36246‑2018标准要求的抗老化500小时后拉伸强度和拉断伸长率性能对比。
[0101] 实施例2‑另一种厚度为13mm的基于发泡预制弹性层的3D空气跑道系统及施工方法:
[0102] 本实施例2与实施例1除了防滑面层不同以外,其它相同:
[0103] 本实施例2的防滑面层的要点在于:
[0104] 将双组份弹性体聚氨酯胶水按照2:1的重量比混合搅拌均匀后刮涂在自流平加强层的上部,然后抛洒三元乙丙颗粒(粒径为0.1~4mm)在弹性体的液面上,固化后将多余的三元乙丙颗粒清扫干净形成防滑面层,本步骤每平米使用的重量比为2:1的双组份弹性体聚氨酯胶水2.5公斤,三元乙丙颗粒为2.8公斤,该防滑面层的厚度为3mm。
[0105] 应注意,本实施例2此时厚度已达到13mm,完成预定要求。
[0106] 本实施例2各项施工顺序完成后需静置8~12小时,待防滑面层材料完全固化后画跑道线,然后再自然养护3~5天后可正式开放使用。
[0107] 本实施例2的物理性能对比请见下表3和表4:
[0108]
[0109] 表3:本实施例2与普通透水型塑胶跑道产品和新国标GB36246‑2018标准要求的物理性能对比。
[0110] 物理机械性能指标项目 新国标指标 本实施例 普通预制型对比例拉伸强度/(MPa) ≥0.5 1.5 0.6
拉断伸长率/(%) ≥40 205 51
[0111] 表4:本实施例2与普通预制型塑胶跑道产品和新国标GB 36246‑2018标准要求的抗老化500小时后拉伸强度和拉断伸长率性能对比。
[0112] 实施例3‑厚度为20mm的基于发泡预制弹性层的3D空气跑道系统及施工方法:
[0113] 基础层1为沥青混凝土基础层。
[0114] 底涂粘接层2作为与基础层与预制弹性层之间的粘接层,其具体为,底涂粘接层采用双组份聚氨酯粘接胶刮涂在基础层的上表面形成,本实施例3中,底涂粘接层的每平米的用量为0.22公斤,底涂粘接层的厚度为0.2mm。
[0115] 本实施例3中,预制弹性层3具体尺寸为,宽度为2米,每卷的长度为15米,厚度为15mm。
[0116] 自流平加强层4由一种黏度低,流平性好的双组份弹性体胶水按照A组份100份,B组份87份的重量比混合,搅拌均匀后刮涂在预制弹性层之上形成自流平加强层,本实施例1中使用双组份弹性体聚氨酯胶水2.4,该自流平加强层的厚度为2mm.
[0117] 自流平加强层4的厚度为2mm,该自流平加强层将预制弹性层3铺设时留下的缝隙完全遮盖住,形成无缝结构。
[0118] 防滑面层5由另一种双组份弹性体聚氨酯胶水按照2:1的重量比混合搅拌均匀后刮涂在自流平加强层的上部,然后抛洒三元乙丙颗粒(粒径为0.1~4mm)在弹性体的液面上,固化后将多余的三元乙丙颗粒清扫干净形成防滑面层,本步骤每平米使用的重量比为2:1的双组份弹性体聚氨酯胶水2.5公斤,三元乙丙颗粒为2.8公斤,该防滑面层的厚度为
3mm。
[0119] 应注意,本实施例1此时厚度已达到20mm(底涂粘接层0.2mm+预制弹性层15mm+自流平加强层2mm+防滑面层3mm),完成预定要求。
[0120] 本实施例3的施工步骤如下:
[0121] 1)首先对基础层进行处理:
[0122] 采用沥青的基础层则必须坚硬,干燥,可承重,无松散颗粒,无油、脂、油漆或其它妨碍粘接的物质,沥青基础层的平整度和坡度必须满足相关现场施工技术规范及设计的要求;
[0123] 2)设置底涂粘接层:
[0124] 施工前先用吹风机清扫待施工的基础层区域,确保地面干燥无杂物,然后用双组份聚氨酯粘接胶刮涂在基础层的上表面,铺设面的范围要求全部喷涂到位,不得有遗漏区域,最后形成与基础层粘接的底涂粘接层;
[0125] 3)上述步骤2)中,粘接胶用量为0.22公斤/每平方米,该底涂粘接层的厚度为0.2mm;
[0126] 4)设置预制弹性层:
[0127] 在底涂粘接层所用粘接胶刮涂后的30分钟内,将预制好的各卷预制弹性层展开并采用挤压方式铺设在底涂粘接层上面,每卷预制弹性层之间紧密相连减少缝隙,铺设完毕后用50公斤重的滚筒向同一方向进行辊压,使预制弹性层完全贴合在底涂粘接层之上,然后用固定砖块平压在预制弹性层的四周边上,直到与其粘接用的底涂粘接层的底涂粘接胶完全凝固为止;
[0128] 5)上述步骤4)中,在底涂粘接层没有凝固之前,避免在铺设好的卷材上走动,避免扰动卷材,出现拼缝过大或局部空鼓的现象,而固定砖块的选择标准为选取比重大、底面平整、不开裂、不掉落粉尘;
[0129] 6)设置自流平加强层:
[0130] 将双组份弹性体胶水按照100:87的重量比混合,搅拌均匀后均匀后刮涂在预制弹性层之上,固化后形成自流平加强层,本实施例1中使用双组份弹性体聚氨酯胶水2.4,该自流平加强层的厚度为2mm.
[0131] 7)设置防滑面层:
[0132] 将双组份弹性体聚氨酯胶水按照2:1的重量比混合搅拌均匀后刮涂在自流平加强层的上部,然后抛洒三元乙丙颗粒(粒径为0.1~4mm)在弹性体的液面上,固化后将多余的三元乙丙颗粒清扫干净形成防滑面层,本步骤每平米使用的重量比为2:1的双组份弹性体聚氨酯胶水2.5公斤,三元乙丙颗粒为2.8公斤,该防滑面层的厚度为3mm。
[0133] 本实施例3各项施工顺序完成后需静置8~12小时,待面层材料完全固化后画跑道线,然后再自然养护3~5天后可正式开放使用。
[0134] 本实施例3的物理性能对比请见下表5和表6:
[0135]
[0136]
[0137] 表5:本实施例3与普通预制型塑胶跑道产品和新国标GB36246‑2018标准要求的物理性能对比。
[0138] 物理机械性能指标项目 新国标指标 本实施例 普通预制型对比例拉伸强度/(MPa) ≥0.5 1.62 0.62
拉断伸长率/(%) ≥40 196 50
[0139] 表6:本实施例3与普通预制型塑胶跑道产品和新国标GB 36246‑2018标准要求的抗老化500小时后拉伸强度和拉断伸长率性能对比。
[0140] 本发明的一种基于发泡预制弹性层的3D空气跑道系统及施工方法,通过了解现有技术下的预制型橡胶和聚氨酯塑胶运动场地的优缺点,提供了基于发泡预制弹性层的3D空气跑道系统及施工方法,本发明所使用的原料均为环保材料;本发明设置的预制缓冲层均采用在工厂预制,厚度均一,自流平加强层和防滑面层在现场施工,能够完美地把预制弹性层铺设时留下的缝隙遮盖住,形成整体无缝且整体厚度比较好控制;且本发明设置的预制弹性层里有大量封闭的微气囊,微气囊在每一次受力后会有效积聚并释放能量,能够提供极佳的减震和缓冲性,既可以很好地避免使用者在场地上活动、玩耍时出现的意外摔伤、撞伤事故,又可以减少使用者在跑动时的运动能耗,即使在冬季,冲击吸收性能依然很优异,使得整个系统运动性能更佳。热塑性聚氨酯材质的实用,确保了整个跑道系统具有优良的拉伸轻度和拉断伸长率,且整个系统施工周期短,使用寿命长,综合性价比更高。
[0141] 但是,本技术领域中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认识到,以上的实施例仅是用来说明本申请的,而并非用作为对本申请的限定,只要在本申请的实质精神范围内,对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变化、变型都将落在本申请的权利要求书范围内。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