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沥青路面的施工方法

申请号 CN201810609276.8 申请日 2018-06-13 公开(公告)号 CN108978389A 公开(公告)日 2018-12-11
申请人 中国水利水电第九工程局有限公司; 发明人 李竹; 赵阳平; 肖俊文; 刘洋谷; 赵连文; 蒋云龙; 古方鹏; 钟志刚; 程振邦;
摘要 一种 沥青 路面的施工方法,本 发明 对沥青路面的施工过程以及施工参数进行较为细致的设置,所建造的路面相比与现在其他沥青路面更加平整密实、具有较好的防松散、耐 腐蚀 和 离析 性能,避免了路面产生缝隙,提高了路面的使用奉命和安全性能,同时,由于对整个工序过程进行了有效的分配,能够大大节省施工时间,并且通过对混合料的 温度 控制,可以大量减少因为物料运输以及施工过程中造成的原料浪费,节省了沥青路面的铺设成本。
权利要求

1.一种沥青路面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设置路面的基层,并进行平整工作,随后进行施工测量以及施工放样,使用紧线器沿路面铺筑宽度两边每10米放出离处铺筑边界0.5米处以及中间点处的施工高程,两边悬挂丝基准线,中间点处增加滑杆控制摊铺高程;
S2,对沥青砼进行拌和,控制沥青的加热温度为140-160℃,石料的加热温度在150-170℃,混合的沥青砼的出厂温度控制在150-160℃;
S3,混合沥青砼的运输,使用自卸汽车进行运输,运输至摊铺地点的混合沥青砼的温度不低于120-150℃,运输时,在运输车的车槽内涂刷一层柴油与混合液
S4,混合沥青砼的摊铺,采用厚度控制法用沥青砼摊铺机全幅摊铺,在摊铺机上安装自动找平基准装置,并设置摊铺机的铺设参数,让摊铺机在全自动状态下运行工作,行驶速度控制在4~6m/min;
S5,混合沥青砼压实,摊铺完成后,紧接着对混合沥青砼进行压实,按初压、复压以及终压三个阶段进行,使用压路机从低边向高边直线匀速行驶,每次应重叠上一次1/2-1/3轮迹,压实工作的参数为:初压110℃~130℃,速度2~3km/h;复压100℃~120℃,速度3~
5km/h;终压80℃~90℃,速度4~5km/h;
S6,接缝,摊铺压实时在其端部设垫木,二次施工时继续沿其端部横缝,对先摊铺带之边缘应加细修理,将松动、裂纹、厚度不足或未充分压实的部分清除掉,刨齐缝边要垂直,线形直顺,并喷洒一层粘层油以及热沥青,随后继续重复S4-S5的步骤进行混合沥青砼的摊铺和压实;
S7,自然冷却,待混合沥青砼全部施工完成后,让其自然冷却,待温度低于50℃后,可开放交通,施工完成。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沥青路面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1中进行施工放样时,在紧线器上安装测装置,并控制基准线的拉力大于800N。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沥青路面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4中进行摊铺过程中,沥青砼的摊铺温度保持在125℃~160℃之间。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沥青路面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5中,碾压纵向进行,相邻碾压至少重叠宽度为:双轮30cm,二轮为后轮的宽度的二分之一。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沥青路面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5中,复压完成时混合沥青砼的温度不低于90℃,终压完成时混合沥青砼的温度不低于70℃。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沥青路面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5中,如接缝处的温度已不能满足压实温度要求,应采用加热器提高混合沥青砼的温度已达到所要求的压实温度,再压实到无缝迹为止,否则,必须将不符合温度要求的混合沥青砼进行切割并重新铺筑,并立即共同碾压到无缝迹为止。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沥青路面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6中进行接缝时,如果是纵向冷接缝,则需先用刨路机沿纵向刨顺直,如果是横向冷接缝,则需用切缝机切直后再进行摊铺。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沥青路面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6中,由于工作中断,摊铺材料的末端已经冷却,在第二天恢复工作时,需将末端做成一道横缝,横缝方向应与铺筑方向大致成直,横缝在相连的层次和相邻的行程间均应错开至少1m的距离。

说明书全文

一种沥青路面的施工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属于道路施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沥青路面的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沥青路面是指在矿质材料中掺入路用沥青材料铺筑的各种类型的路面。沥青结合料提高了铺路用粒料抵抗行车和自然因素对路面损害的能,使路面平整少尘、不透、经久耐用。因此,沥青路面是道路建设中一种被最广泛采用的高级路面。沥青路面的沥青类结构层本身,属于柔性路面范畴,但其基层除柔性材料外,也可采用刚性的水泥混凝土,或半刚性的水硬性材料。目前,沥青路面已经越来越多的应用到城市的道路建设中,由于常规的沥青路面施工方法往往存在质量把控不严,铺设参数难以控制的问题,因此,需要提供一种沥青路面的施工方法,用于城市以及乡村建设中的沥青路面施工。

发明内容

[0003]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沥青路面的施工方法。
[0004] 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
[0005]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沥青路面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06] S1,设置路面的基层,并进行平整工作,随后进行施工测量以及施工放样,使用紧线器沿路面铺筑宽度两边每10米放出离处铺筑边界0.5米处以及中间点处的施工高程,两边悬挂丝基准线,中间点处增加滑杆控制摊铺高程;
[0007] S2,对沥青砼进行拌和,控制沥青的加热温度为140-160℃,石料的加热温度在150-170℃,混合的沥青砼的出厂温度控制在150-160℃;
[0008] S3,混合沥青砼的运输,使用自卸汽车进行运输,运输至摊铺地点的混合沥青砼的温度不低于120-150℃,运输时,在运输车的车槽内涂刷一层柴油与水的混合液
[0009] S4,混合沥青砼的摊铺,采用厚度控制法用沥青砼摊铺机全幅摊铺,在摊铺机上安装自动找平基准装置,并设置摊铺机的铺设参数,让摊铺机在全自动状态下运行工作,行驶速度控制在4~6m/min;
[0010] S5,混合沥青砼压实,摊铺完成后,紧接着对混合沥青砼进行压实,按初压、复压以及终压三个阶段进行,使用压路机从低边向高边直线匀速行驶,每次应重叠上一次1/2-1/3轮迹,压实工作的参数为:初压110℃~130℃,速度2~3km/h;复压100℃~120℃,速度3~5km/h;终压80℃~90℃,速度4~5km/h;
[0011] S6,接缝,摊铺压实时在其端部设垫木,二次施工时继续沿其端部横缝,对先摊铺带之边缘应加细修理,将松动、裂纹、厚度不足或未充分压实的部分清除掉,刨齐缝边要垂直,线形直顺,并喷洒一层粘层油以及热沥青,随后继续重复S4-S5的步骤进行混合沥青砼的摊铺和压实;
[0012] S7,自然冷却,待混合沥青砼全部施工完成后,让其自然冷却,待温度低于50℃后,可开放交通,施工完成。
[0013] 进一步的,在步骤S1中进行施工放样时,在紧线器上安装测力装置,并控制基准线的拉力大于800N。
[0014] 进一步的,在步骤S4中进行摊铺过程中,沥青砼的摊铺温度保持在125℃~160℃之间。
[0015] 进一步的,在步骤S5中,碾压纵向进行,相邻碾压至少重叠宽度为:双轮30cm,二轮为后轮的宽度的二分之一。
[0016] 进一步的,在步骤S5中,复压完成时混合沥青砼的温度不低于90℃,终压完成时混合沥青砼的温度不低于70℃。
[0017] 进一步的,在步骤S5中,如接缝处的温度已不能满足压实温度要求,应采用加热器提高混合沥青砼的温度已达到所要求的压实温度,再压实到无缝迹为止,否则,必须将不符合温度要求的混合沥青砼进行切割并重新铺筑,并立即共同碾压到无缝迹为止。
[0018] 进一步的,在步骤S6中进行接缝时,如果是纵向冷接缝,则需先用刨路机沿纵向刨顺直,如果是横向冷接缝,则需用切缝机切直后再进行摊铺。
[0019] 进一步的,在步骤S6中,由于工作中断,摊铺材料的末端已经冷却,在第二天恢复工作时,需将末端做成一道横缝,横缝方向应与铺筑方向大致成直,横缝在相连的层次和相邻的行程间均应错开至少1m的距离。
[0020]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本发明的实施,对沥青路面的施工过程以及施工参数进行较为细致的设置,所建造的路面相比与现在其他沥青路面更加平整密实、具有较好的防松散、耐腐蚀离析性能,避免了路面产生缝隙,提高了路面的使用奉命和安全性能,同时,由于对整个工序过程进行了有效的分配,能够大大节省施工时间,并且通过对混合料的温度控制,可以大量减少因为物料运输以及施工过程中造成的原料浪费,节省了沥青路面的铺设成本。

具体实施方式

[0021] 下面进一步描述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但要求保护的范围并不局限于所述。
[0022] 一种沥青路面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23] S1,设置路面的基层,并进行平整工作,随后进行施工测量以及施工放样,使用紧线器沿路面铺筑宽度两边每10米放出离处铺筑边界0.5米处以及中间点处的施工高程,两边悬挂钢丝基准线,中间点处增加滑杆控制摊铺高程;
[0024] S2,对沥青砼进行拌和,控制沥青的加热温度为140-160℃,石料的加热温度在150-170℃,混合的沥青砼的出厂温度控制在150-160℃;
[0025] S3,混合沥青砼的运输,使用自卸汽车进行运输,运输至摊铺地点的混合沥青砼的温度不低于120-150℃,运输时,在运输车的车槽内涂刷一层柴油与水的混合液;
[0026] S4,混合沥青砼的摊铺,采用厚度控制法用沥青砼摊铺机全幅摊铺,在摊铺机上安装自动找平基准装置,并设置摊铺机的铺设参数,让摊铺机在全自动状态下运行工作,行驶速度控制在4~6m/min;
[0027] S5,混合沥青砼压实,摊铺完成后,紧接着对混合沥青砼进行压实,按初压、复压以及终压三个阶段进行,使用压路机从低边向高边直线匀速行驶,每次应重叠上一次1/2-1/3轮迹,压实工作的参数为:初压110℃~130℃,速度2~3km/h;复压100℃~120℃,速度3~5km/h;终压80℃~90℃,速度4~5km/h;
[0028] S6,接缝,摊铺压实时在其端部设垫木,二次施工时继续沿其端部横缝,对先摊铺带之边缘应加细修理,将松动、裂纹、厚度不足或未充分压实的部分清除掉,刨齐缝边要垂直,线形直顺,并喷洒一层粘层油以及热沥青,随后继续重复S4-S5的步骤进行混合沥青砼的摊铺和压实;
[0029] S7,自然冷却,待混合沥青砼全部施工完成后,让其自然冷却,待温度低于50℃后,可开放交通,施工完成。
[0030] 进一步的,在步骤S1中进行施工放样时,在紧线器上安装测力装置,并控制基准线的拉力大于800N。
[0031] 进一步的,在步骤S4中进行摊铺过程中,沥青砼的摊铺温度保持在125℃~160℃之间。
[0032] 进一步的,在步骤S5中,碾压纵向进行,相邻碾压至少重叠宽度为:双轮30cm,二轮为后轮的宽度的二分之一。
[0033] 进一步的,在步骤S5中,复压完成时混合沥青砼的温度不低于90℃,终压完成时混合沥青砼的温度不低于70℃。
[0034] 进一步的,在步骤S5中,如接缝处的温度已不能满足压实温度要求,应采用加热器提高混合沥青砼的温度已达到所要求的压实温度,再压实到无缝迹为止,否则,必须将不符合温度要求的混合沥青砼进行切割并重新铺筑,并立即共同碾压到无缝迹为止。
[0035] 进一步的,在步骤S6中进行接缝时,如果是纵向冷接缝,则需先用刨路机沿纵向刨顺直,如果是横向冷接缝,则需用切缝机切直后再进行摊铺。
[0036] 进一步的,在步骤S6中,由于工作中断,摊铺材料的末端已经冷却,在第二天恢复工作时,需将末端做成一道横缝,横缝方向应与铺筑方向大致成直角,横缝在相连的层次和相邻的行程间均应错开至少1m的距离。
[0037] 下面以一个具体的施工过程进行说明。
[0038] Ⅰ.施工测量
[0039] 主要内容包括:
[0040] a.对路面的纵断高程控制;
[0041] b.横断各部高程;
[0042] c.平面位置的检查复测;
[0043] c.沥青摊铺过程中的施工放样;
[0044] d.施工检测。
[0045] 该道工序的好与坏将直接影响到路面的摊铺质量。为此,我公司专成立了工地测量组,配备具有测量经验的测量工程师2名及熟练测工多名和先进的测量仪器(全站仪1台,水准仪2台)。在施工中将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0046] ①根据施工需要进行水准点的加密,对重要水准点加桩标保护,各水准点的高程在交桩时必须作一次闭合测量,以检测各水准点的准确性。
[0047] ②各种测量仪器在使用前一定要进行标定和复核,确保其误差在允许范围之内。
[0048] ③根据施工图设计和监理工程师提供的水准基点、控制点等测量基准资料和测量标志按规定的精度进行联测,恢复定线。测量结果报监理工程师核批准后,作为施工作业的依据。由于路面基层的高程、横坡度、平整度将直接影响到沥青路面摊铺的平整度和工程质量。因此,在摊铺沥青混合料前,要对原路面的标高、横坡度、平整度作一次全面联测,加大检测频率。水准测量的检测频率不少于每10米一个断面,道路单幅不小于3个点。此工作超前进行,以免影响沥青混合料摊铺作业。施工放样:沿铺筑宽度两边每10米放出离铺筑边界0.5米处及中间点的施工高程,两边悬挂钢丝基准线,中间点处加滑杆控制设计摊铺高程。
为了确保基准线紧绷,紧线器上安装测力装置。根据以往的施工经验,基准线拉力不小于
800N,这样,将会使基准线的下垂度不大于1mm,并使紧线器的间距不大于200m。使用的基准线钢丝绳直径不大于3mm为宜。摊铺过程中要及时检测沥青面层的高程及摊铺厚度是否足够,检测频率和标高要符合规范要求。所有检测资料要及时整理成册,以备复查。
[0049] Ⅱ.沥青混合料配合比
[0050] 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严格按照规范规定的步骤进行,分目标配合比设计(冷料配合比设计)、生产配合比设计(热料配合比设计)和生产配合验证。并且做到:
[0051] (1)在开工前28天向监理工程师提交拟用的集料指标试验、沥青报告、沥青混合料级配、沥青结合料用量及沥青混合料稳定度、流值、空隙率、动稳定度、残留稳定度等各项技术指标的书面材料。
[0052] (2)对配合比设计的全过程,请监理工程师和有关设计代表旁站和指导。
[0053] (3)在未得到监理工程师的认可,不得对生产工艺作任何更改,所有操作均在监理工程师的严密监督下进行。
[0054] Ⅲ.混合料的拌和
[0055] a.粗、细集料应分类堆放和供料,如粗、细集料含泥量超过1%,坚决不用。
[0056] b.拌和应将集料包括矿粉充分地烘干。每种规格的集料、矿粉和沥青都必须分别按要求的配合比进行配料。
[0057] c.沥青的加热温度应140℃~160℃范围内,石料加热温度应在150℃~170℃范围内,混合料的出厂温度应在150℃~160℃范围内,并应保证运到施工现场的温度不低于160℃。
[0058] d.所有过热的混合料或已经炭化、起泡和含水的混合料都应放弃。拌和以后的混合料必须是均匀的,集料的所有颗粒都应涂上油料,不得带有花白斑点、离析和结现象,否则不得用于工程。
[0059] e.在材料的规格和配合比发生改变时,都应根据室内试验资料进行试拌,试拌时必须抽样检查混合料的沥青含量、级配组成和有关力学性能,并报请监理工程师批准。
[0060] Ⅳ.混合料的运送
[0061] 使用拌和站拌和的沥青砼,用自卸汽车运输。运至摊铺地点的沥青混合料温度不低于120~150℃,质量不符合要求的混合料不得铺筑在路上。
[0062] a.应采用干净自卸槽斗车辆运送混合料,运输车的车厢侧板内壁和底板面清扫干净,车槽内不得不粘有有机物质,并涂刷一薄层油水(柴油:水=1:3)混合液,为防止尘埃污染和热量过分损失,运输车辆应备有覆盖设备,在槽四角应密封紧固。
[0063] b.已经离析或结团不能压碎的硬壳、团块或在运料车卸料时留于车上的混合料,以及低于规定铺筑温度或被雨淋湿的混合都应废弃,不得用于工程。
[0064] c.除非运来的材料可以在白天铺完并能压实,或者在铺筑现场、备有足够和可行的照明设施,当天或当班不能完成压实的混合料不得运往现场。否则,多余的混合料不得用于本工程。
[0065] Ⅴ.混合料的摊铺
[0066] 采用厚度控制法用沥青砼摊铺机全幅摊铺。在摊铺机装上自动找平基准装置后,给摊铺机输入铺设的厚度、仰角等参数,让摊铺机在全自动状态下运行工作,行驶速度4~6m/min。沥青砼的摊铺温度保持在125℃~160℃之间,松铺厚度根据试验段确定。
[0067] a.在铺筑上层混合料之前,应检查确认下层的质量,当下层质量不符合要求时,不准摊铺。在摊铺前应报请监理工程师批准。放线前应对测量仪器进行核准。
[0068] b.面层和粘层应连续施工。否则,对表面的所有松散材料都应清扫,直到表面无污物为止。铺筑面层前,应洒粘层沥青并取得监理工程师批准。对清扫过及洒过粘层沥青的表面,不许车辆行驶。
[0069] c.运料车应不间断地将混合料卸进摊铺机,并立即进行摊铺,不得延误。向摊铺机输送材料的速度应与摊铺机连续作业。如果发生暂时性断料,则摊铺机应继续运转。
[0070] d.摊铺沿钢丝绳或钢导梁向前推进,以控制高程。路面两边采用挂钢丝绳,中间采用钢导梁,每6米设一个测点。面层采用自动找平基准装置(平衡梁)控制高程。
[0071] e.摊铺机的行驶速度和操作方法应及时调整,摊铺速度宜控制在2-4米/分钟,以保证混合料平整而均匀地铺在整个摊铺宽度上,不产生拖痕、断层和离析。
[0072] f.在雨天表面存在积水及气温低于10℃时,都不得摊铺混合料。
[0073] Ⅵ.压实
[0074] 摊铺后检测混合料温度适合后,紧接着碾压。压实按初压、复压、终压三个阶段进行。压路机从低边向高边直线匀速行驶,先慢后快,先静压后振压,由弱振到强振,再从强到弱,每次应重叠l/2—1/3轮迹。工作中杜绝刹车、调头、曲线行驶。碾压温度为:初压110℃~130℃,速度2~3km/h;复压100℃~120℃,速度3~5km/h;终压80℃~90℃,速度4~5km/h。
对压路机无法压实的局部地段,采用振动平板夯夯实,压路机不在碾压成型并未冷却的路段上转向、调头或停车等候。
[0075] a.在混合料完成摊铺和刮平应立即对路面进行检查,对不规则之处及时用人工进行调整,随后进行充分、均匀地压实。
[0076] b.配备小型振动压路机或手扶振动夯板,以用于窄狭地点压实或修补工程。
[0077] c.压实分为初压、复压和终压。
[0078] d.初压使用钢轮或振动压路机(或不振),并使驱动轮尽量靠近摊铺机,初压检查平整度和路拱,必要时应予修整,复压用串联式双轮振动压路机或轮胎压路机。终压采用光面钢轮压路机或振动压路机(但不得振动)。
[0079] e.碾压作业在混合料处于能获得最大密实度的温度下进行,一般初压不得低于130℃,复压不得低不得低于90℃,终压完成时的温度不得低于70℃。
[0080] f.碾压应纵向进行,并由材料摊铺的低边向着高边慢速均匀进行,相邻碾压至少重叠宽度为:双轮30cm,二轮为后轮的宽度的二分之一。
[0081] g.在碾压期间,压路机不得中途停留、转向或制动。当压路机来回交替碾压时,前后两次停留地点应相距10m以上,并应驶出压实起始线3m以外。
[0082] h.压路机不得停留在温度高于70℃的已经压过的混合料上。同时,应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油料、润滑脂汽油或其它有机杂质在压路机操作或停放期间掉落在路面上。
[0083] i.在压实时,如接缝处(包括纵缝、横缝或因其他原因形成的施工缝)的混合温度已不能满足压实温度要求,应采用加热器提高混合料的温度并达到要求的压实温度,再压实到无缝迹为止。否则,必须切割混合料并重新铺筑,立即共同碾压到无缝迹为止。
[0084] Ⅶ.接缝
[0085] 横缝宜长不宜短,以减少横缝,摊铺碾压时在端部设垫木,次日继续施工时端部横缝,对先摊铺带之边缘应加细修理,将松动、裂纹、厚度不足或未充分压实的部分清除掉,刨齐缝边要垂直,线形直顺,并喷洒一层粘层油,热沥青方可摊铺新料。
[0086] a.铺筑工作的安排应使纵横向两种接缝都保持在最小数量,在接缝处的密度和表面修饰应与其它部分相同。
[0087] b.纵向接缝应该采用一种自动控制接缝机装置,以控制相邻行程间的标高,并做到相邻行程间可靠的结合。纵向接缝应该是热接缝,并应是连续和平行的,缝边应垂直并形成直线。如冷接缝,先用刨路机沿纵向刨顺直,横缝则用切缝机切直再进行摊铺。
[0088] c.在纵缝上的混合料,应在摊铺机的后面立即用一台静力钢轮压路机以静力进行碾压。碾压工作连续进行直至接缝平顺而密实。
[0089] d.纵向接缝设置在通行车辆轮辙之外,与横坡变坡线重合应在15cm以内,与下卧层接缝的错位至少应为15cm。
[0090] e.当由于工作中断,摊铺材料的末端已经冷却,或者在第二天恢复工作时,就应做成一道横缝。横缝应与铺筑方向大致成直角。横缝在相连的层次和相邻的行程间均应至少错开1m。横缝应有一条垂直,经碾压成良好的边棱。
[0091] f.当新铺沥青混凝土与原有路面连接并配合标高时,应将原有路面切下足够的数量,以保证达到图纸规定的新铺最小层厚。
[0092] Ⅷ.开放交通
[0093] 沥青砼施工完成后,让其自然冷却,待温度低于50℃后,方可开放交通。
[0094] 施工过程中的检测
[0095] 施工中抽检沥青混合料的沥青含量、集料级配、流值、稳定度、空隙率、饱和度等技术指标,每天完工后及时检测路面标高、厚度、平整度、密实度、宽度、横坡度等,并达到规范设计要求。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