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地轨道多功能施工车

申请号 CN202010221592.5 申请日 2020-03-26 公开(公告)号 CN111364300B 公开(公告)日 2021-05-11
申请人 成都鑫都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发明人 黄仁富; 桂玉杰;
摘要 本 发明 涉及一种地 铁 轨道多功能施工车,其包括位于隧道两侧的两条平行走行轨,两条走行轨上分别滑动有动 力 小车,动力小车的顶壁上固设有 支撑 柱,支撑柱的上部转动设置有 连接杆 ,连接杆设置有用于与另一连接杆连接的连接件,连接杆上固设有起吊葫芦,动力小车的底壁上设有第一 柱塞 缸,另一动力小车的底壁上设有安装 块 ,并能供第一柱塞缸的 活塞 杆插入。通过使两根连接杆在动力下车上方连接,以及使下方第一柱塞缸与安装块配合插接,可使两个动力小车于自身上方或下方分别连接成整体进行移动,在上方空隙开启时放入轨排,在开启下方空隙开启时再次下放和安装轨排,本发明具有提高轨道安装铺设效率的效果。
权利要求

1.一种地轨道多功能施工车,其特征在于:包括沿隧道长度方向铺设在隧道两侧的两条平行走行轨(1),两条所述走行轨(1)上分别滑动设置有一个动小车(2),两个所述动力小车(2)的底壁上分别设置有用于限制自身滑动的定位件,所述动力小车(2)的顶壁上竖直固设有支撑柱(3),所述支撑柱(3)的上部靠近另一动力小车(2)的一侧固设有转动轴(31),所述转动轴(31)的轴线平行于隧道长度方向,所述支撑柱(3)上滑动设置有连接杆(4),所述连接杆(4)的外侧壁上沿自身长度方向开设有条形槽(41),所述转动轴(31)滑动设置在条形槽(41)内,所述连接杆(4)上靠近另一动力小车(2)的一端设置有用于与另一动力小车(2)上连接杆(4)连接的连接件,所述支撑柱(3)上设置有用于驱使连接杆(4)转动的驱动件,所述连接杆(4)上固设有起吊葫芦(5),所述起吊葫芦(5)的拉绳活动端上设置有挂钩(51),所述动力小车(2)的底壁上沿隧道宽度方向固设有第一柱塞缸(6),另一所述动力小车(2)的底壁上固设有安装(61),所述安装块(61)靠近所述第一柱塞缸(6)的侧壁上开设有能供第一柱塞缸(6)的活塞杆插入的第一插孔(62),所述第一柱塞缸(6)与安装块(61)沿走行轨(1)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有至少两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铁轨道多功能施工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件为千斤顶(21),所述千斤顶(21)竖固设在动力小车(2)的底壁上,所述千斤顶(21)设有四个,分别位于动力小车(2)底壁的四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铁轨道多功能施工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为第二柱塞缸(42),所述第二柱塞缸(42)同轴固设在一根连接杆(4)内,另一所述连接杆(4)的活动端端面上开设有能供第二柱塞缸(42)的活塞杆插入的第二插孔(43)。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铁轨道多功能施工车,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件为液压缸(32),所述液压缸(32)竖直固设在动力小车(2)的顶壁上,所述液压缸(32)的活塞杆顶端与连接杆(4)远离另一动力小车(2)的一端转动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地铁轨道多功能施工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柱(3)靠近另一动力小车(2)的侧壁上固设有平支撑板(33),所述支撑板(33)用于支撑在水平状态的连接板的底壁上。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铁轨道多功能施工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柱塞缸(6)和安装块(61)在两个动力小车(2)的底壁上交错分布。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铁轨道多功能施工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小车(2)靠近另一动力小车(2)的侧壁上沿隧道宽度方向开设有滑槽(71),所述滑槽(71)内滑动设置有挡板(7),所述挡板(7)远离动力小车(2)的一端与第一柱塞缸(6)的活塞杆固定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铁轨道多功能施工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挂钩(51)与起吊葫芦(5)的拉绳可拆卸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地铁轨道多功能施工车,其特征在于:至少一根所述支撑柱(3)与动力小车(2)转动连接,所述动力小车(2)上设置有用于驱使支撑柱(3)转动的转动组件(8)。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地铁轨道多功能施工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组件(8)包括涡轮(81)、蜗杆(82)和电机(83),所述涡轮(81)同轴固设在支撑柱(3)的底部,所述蜗杆(82)转动设置在动力小车(2)的顶壁上,所述蜗杆(82)的轴线水平,所述电机(83)固设在动力小车(2)的的顶壁,所述电机(83)的输出轴与蜗杆(82)的一端同轴固定连接,所述涡轮(81)与蜗杆(82)啮合

说明书全文

一种地轨道多功能施工车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工程车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地铁轨道多功能施工车。

背景技术

[0002] 随着我国城市发展步伐加快,城市规模不断扩大,道路拥堵、交通事故频发等城市交通问题不断涌现。地铁,以其大运量、高效率、低能耗的优势,成为解决城市交通问题的首要选择。
[0003] 现有的城市地铁地下轨道在施工时,先由起重机从地面吊起轨排,再下放置地铁线中的轨道平板车上,由轨道平板车将轨排运送至作业现场,再由铺轨吊,再次吊装轨排,将轨排安装到位。
[0004] 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由于轨道平板车与铺轨门吊相互独立,在进行轨排交付时,需要两者高度统一对齐操作,包括轨道平板车、铺轨门吊各自的定位、固定、驱动,都需要进行做到动作协调,无疑对施工人员提出难度要求,带来轨排交付工作复杂,轨排安装效率低的缺陷。

发明内容

[0005]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之一是提供一种地铁轨道多功能施工车,其具有轨排安装方便高效的效果。
[0006] 本发明的上述发明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0007] 一种地铁轨道多功能施工车,包括沿隧道长度方向铺设在隧道两侧的两条平行走行轨,两条所述走行轨上分别滑动设置有一个动小车,两个所述动力小车的底壁上分别设置有用于限制自身滑动的定位件,所述动力小车的顶壁上竖直固设有支撑柱,所述支撑柱的上部靠近另一动力小车的一侧固设有转动轴,所述转动轴的轴线平行于隧道长度方向,所述支撑柱上滑动设置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外侧壁上沿自身长度方向开设有条形槽,所述转动轴滑动设置在条形槽内,所述连接杆上靠近另一动力小车的一端设置有用于与另一动力小车上连接杆连接的连接件,所述支撑柱上设置有用于驱使连接杆转动的驱动件,所述连接杆上固设有起吊葫芦,所述起吊葫芦的拉绳活动端上设置有挂钩,所述动力小车的底壁上沿隧道宽度方向固设有第一柱塞缸,另一所述动力小车的底壁上固设有安装,所述安装块靠近所述第一柱塞缸的侧壁上开设有能供第一柱塞缸的活塞杆插入的第一插孔,所述第一柱塞缸与安装块沿走行轨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有至少两组。
[0008]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操作人员在进行轨排安装时,先启动第一柱塞缸,使其活塞杆插入对向动力小车底壁上安装块的第一插孔中,使两个动力小车连接为一体,接着,启动两个动力小车,将其驱动至地面下料口位置,再启动驱动件,驱使两个动力小车上连接杆转动,将两个动力小车上方空间让出,再将轨排吊装下放在两个动力小车上,之后再驱使两个动力小车行驶至作业现场,启动定位件,将两个动力小车固定,再次启驱动件,驱使两个动力小车上连接杆转动至平,并使用连接件进行连接固定,再使用连接杆上起吊葫芦与挂钩,将轨排提升起,然后驱使第一柱塞缸的活塞杆收回,即可将轨排继续下放进行安装,减少平板车和铺轨门吊之间配合工作带来的不便,提高轨道安装铺设效率。
[0009] 本发明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定位件为千斤顶,所述千斤顶竖固设在动力小车的底壁上,所述千斤顶设有四个,分别位于动力小车底壁的四
[0010]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操作人员需要将两个动力小车进行定位固定时,只需启动动力小车的下方的千斤顶,利用千斤顶将动力小车顶升,脱离走行轨,从而将动力小车位置固定,操作方便,稳定性较好。
[0011] 本发明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连接件为第二柱塞缸,所述第二柱塞缸同轴固设在一根连接杆内,另一所述连接杆的活动端端面上开设有能供第二柱塞缸的活塞杆插入的第二插孔。
[0012]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操作人员驱使两个动力小车上连接杆均转动至水平状态后,启动第二柱塞缸,使第二柱塞缸的活塞杆伸出,并插入对向连接杆的端面上的第二插孔中,即可使两根连接杆固定,从而使两个动力小车连接为整体,使用方便,结构稳定。
[0013] 本发明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驱动件为液压缸,所述液压缸竖直固设在动力小车的顶壁上,所述液压缸的活塞杆顶端与连接杆远离另一动力小车的一端转动连接。
[0014]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操作人员需要驱使连接杆转动时,启动液压缸,拉动连接管远离对面动力小车的一端在支撑柱上竖直上下运动,并以支撑柱上转动轴为支点,进行转动,同时,在连接杆远离液压缸的一端向上转动时,转动轴在连接杆的条形槽内向连接杆活动端靠近,有效收缩连接杆的活动端的转动覆盖范围,使连接杆能在隧道狭小空间中进行转动,使用更方便。
[0015] 本发明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支撑柱靠近另一动力小车的侧壁上固设有水平支撑板,所述支撑板用于支撑在水平状态的连接板的底壁上。
[0016]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连接杆在支撑柱上转动至水平状态后,连接杆的底壁支撑在支撑板上,支撑板既对连接杆的转动作出限位作用,同时,在连接杆进行吊装过程中,支撑板能起到辅助支撑作用,提高连接杆受载能力。
[0017] 本发明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第一柱塞缸和安装块在两个动力小车的底壁上交错分布。
[0018]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第一柱塞缸和安装块在两个动力小车之间,使两个动力小车质量分布均匀,结构更加稳定。
[0019] 本发明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动力小车靠近另一动力小车的侧壁上沿隧道宽度方向开设有滑槽,所述滑槽内滑动设置有挡板,所述挡板远离动力小车的一端与第一柱塞缸的活塞杆固定连接。
[0020]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第一柱塞缸的活塞杆伸出时,拉动动力小车上挡板伸出,将两个连接板之间的空隙填补,使轨排能放置在挡板上,避免与第一柱塞缸的活塞杆直接接触,保持第一柱塞缸的活塞杆光滑,清洁,延长第一柱塞缸的使用寿命。
[0021] 本发明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挂钩与起吊葫芦的拉绳可拆卸连接。
[0022]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操作人员可将起吊葫芦的拉绳上的挂钩拆下,再使用不同的吊具与起吊葫芦连接,可以适用与不同的工作环境,以对不同的物资进行运输和吊放。
[0023] 本发明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至少一根所述支撑柱与动力小车转动连接,所述动力小车上设置有用于驱使支撑柱转动的转动组件。
[0024] 在动力小车上运送较重物资时,操作人员在将动力小车上连接杆转动至水平状态后,可将起吊葫芦与物资连接,将物资吊起,再通过启动转动组件,驱使支撑柱和连接杆转动,使连接杆的活动端以及其上吊着的物资伸出动力小车外,再将其降下,即可起到临时塔吊作用,使用方便。
[0025] 本发明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转动组件包括涡轮蜗杆电机,所述涡轮同轴固设在支撑柱的底部,所述蜗杆转动设置在动力小车的顶壁上,所述蜗杆的轴线水平,所述电机固设在动力小车的的顶壁,所述电机的输出轴与蜗杆的一端同轴固定连接,所述涡轮与蜗杆啮合
[0026]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操作人员驱使支撑柱转动时,启动电机,带动蜗杆转动,通过涡轮蜗杆传动,从而带动支撑柱转动,操作方便。
[0027] 综上所述,本发明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0028] 1. 操作人员通过使两根连接杆转动至水平再连接,以及使下方第一柱塞缸与安装块配合插接,可使两个动力小车于自身上方或下方分别连接成整体进行移动,在上方空隙开启时放入轨排,封闭上方空隙,并吊装轨排,再开启下方空隙进行轨排下方安装,有效减少平板车和铺轨门吊之间配合工作带来的不便,提高轨道安装铺设效率;
[0029] 2. 在操作人员需要驱使连接杆转动时,启动液压缸,拉动连接管远离对面动力小车的一端在支撑柱上竖直上下运动,并以支撑柱上转动轴为支点,进行转动,同时,在连接杆远离液压缸的一端向上转动时,转动轴在连接杆的条形槽内向连接杆活动端靠近,有效收缩连接杆的活动端的转动覆盖范围,使连接杆能在隧道狭小空间中进行转动,使用更方便;
[0030] 3. 在动力小车上运送较重物资时,操作人员在将动力小车上连接杆转动至水平状态后将起吊葫芦上挂钩拆下,并换装适用于运送物资的吊具,再将其与物资连接,并吊起,通过启动转动组件,驱使支撑柱和连接杆转动,使连接杆的活动端以及其上吊着的物资伸出动力小车外,再将其降下,即可起到临时塔吊作用,使用方便。附图说明
[0031] 图1是本发明连接杆连接,下方开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32] 图2是图1中A部分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0033] 图3是图1中B部分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0034] 图4是本发明支撑柱和连接杆的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
[0035] 图5是图4中C部分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0036] 图6是本发明连接杆转动吊装过程中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37] 图中,1、走行轨;2、动力小车;21、千斤顶;3、支撑柱;31、转动轴;32、液压缸;33、支撑板;4、连接杆;41、条形槽;42、第二柱塞缸;43、第二插孔;5、起吊葫芦;51、挂钩;6、第一柱塞缸;61、安装块;62、第一插孔;7、挡板;71、滑槽;8、转动组件;81、涡轮;82、蜗杆;83、电机。

具体实施方式

[0038]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0039] 参照图1,为本发明公开的一种地铁轨道多功能施工车,包括两条走行轨1和两个动力小车2。两条走行轨1沿隧道长度方向,分别固定安装于隧道底壁的两侧,以地铁线路中心线为中心位置,以线路水面为走行轨1轨面水平基准。两个动力小车2分别滑动安装在两根走行轨1上,动力小车2的底部带有多个滚轮,动力小车2内安装有驱动滚轮转动的电动机
[0040] 每个动力小车2上均设置有独立对自身定位的定位件,本实施例中,定位件为千斤顶21,千斤顶21竖直固定安装在动力小车2的底壁上,其活塞杆朝下,并于活塞杆端部固接有圆盘支撑片。每一个动力下车的底壁上设有四个千斤顶21,四个千斤顶21分别位于动力小车2的四角,且两两位于动力小车2的滚轮的两侧。
[0041] 参照图1、2,动力小车2的底壁上还固定安装有第一柱塞缸6,第一柱塞缸6的轴线平行于走行轨1宽度方向。第一柱塞缸6的活塞杆朝向另一走行轨1一侧,另一走行轨1上的动力小车2的底壁上,与第一柱塞缸6对应的位置,螺栓固定安装有安装块61,安装块61靠近第一柱塞缸6的壁面上开设有供第一柱塞缸6的活塞杆插入的第一插孔62。第一柱塞缸6与安装块61成对设置,沿走行轨1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有多对,本实施例中,第一柱塞缸6与安装块61设有四对,四对中的第一柱塞缸6与安装块61在两个动力小车2上交错分布。
[0042] 动力小车2与另一动力小车2相对的竖直壁面上,沿第一柱塞缸6的轴线方向,开设有滑槽71。滑槽71内滑动安装有挡板7,挡板7远离动力自身所在动力小车2的端部,设有连接块,连接块位于挡板7的底壁上,并与第一活塞缸的活塞杆靠近端部位置固定连接。四个第一柱塞缸6的活塞杆均伸出并插接入对向安装块61上的第一插孔62中时,四块挡板7将两个动力小车2之间的间隙填补。
[0043] 参照图1、3,动力小车2的顶壁上竖直安装有支撑柱3,每个动力小车2上沿走行轨1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有两根支撑柱3,分别靠靠近动力小车2两侧的边缘。每个动力小车2上至少一根支撑柱3是与动力小车2转动连接,当两个动力小车2拼接为整体时,至少两根可转动的支撑柱3位于两个动力小车2整体的对角线上。动力小车2上设置有用于驱使支撑柱3转动的转动组件8,本实施例中,转动组件8包括涡轮81、蜗杆82和电机83。涡轮81固定在支撑柱3的底部位置,其轴线与支撑柱3在动力小车2上转动的轴线共线,蜗杆82呈水平设置,两端均转动安装在动力小车2的顶壁上。电机83的输出轴能够双向转动,电机83螺栓固定安装在动力小车2的顶壁上,其输出轴通过联轴器与蜗杆82的一端同轴固定连接。涡轮81与蜗杆82啮合。
[0044] 在其他实施例中,转动组件8包括电动机与两个锥齿轮,电动机螺栓固定安装在动力小车2的顶壁上,两个锥齿轮分别与支撑柱3和电动机的输出轴同轴连接,两个锥齿轮相互啮合。
[0045] 参照图4,支撑柱3的上部沿竖直方向开设有工作孔,工作孔的中心线平行于走行轨1的宽度方向。工作孔内靠近另一动力小车2的边缘位置,固定有转动轴31,转动轴31的轴线平行于走行轨1的长度方向。工作孔内设有连接杆4,连接杆4平行于走行轨1宽度方向的两侧竖直侧壁上,分别沿自身长度方向开设有条形槽41,转动轴31滑动安装在条形槽41内。连接杆4能够沿条形槽41长度方向滑动,并能以转动轴31为中心轴转动。
[0046] 支撑柱3上设置有用于驱动连接杆4转动的驱动件,本实施例中,驱动件为液压缸32,液压缸32竖直固定安装在支撑柱3上,其活塞杆朝上。活塞杆的顶端与连接杆4位于转动走远离另一走行轨1一侧的一端铰接,其铰接轴与转动轴31平行。支撑柱3上与转动轴31所在同侧的竖直侧壁上,焊接有支撑板33。支撑板33为水平,当连接杆4转动至水平状态时,支撑板33的上壁面与连接杆4的下壁面相贴合。
[0047] 参照图4、5,连接杆4上位于与液压缸32连接的另一端,设置有用于与另一动力小车2上连接杆4连接的连接件,本实施例中,连接件为第二柱塞缸42。连接杆4的端部开设有容纳第二柱塞缸42的安装槽,第二柱塞缸42固定安装在安装槽内,另一动力小车2上相对的连接杆4的端部上开设有第二柱塞活塞杆插入的第二插孔43。在两动力小车2上一对支撑柱3上连接杆4均转动至水平时,第二柱塞泵的活塞杆对齐第二插孔43。一根连接杆4上并列设置有一个第二柱塞泵和一个第二插孔43。
[0048] 参照图6,连接杆4的底壁上螺栓固定安装有起吊葫芦5,起吊葫芦5的拉绳活动端上滑动安装有安装座。安装座上设有挂钩51,挂钩51与安装座螺栓可拆卸安装。安装座上可替换不同吊具。
[0049] 本实施例的实施原理为:操作人员在进行轨排安装时,先启动第一柱塞缸6,使其活塞杆插入对向动力小车2底壁上安装块61的第一插孔62中,使两个动力小车2连接为一体。接着,启动两个动力小车2,将其驱动至地面下料口位置。再启动液压缸32,使液压缸32的活塞杆收回,并拉动动力小车2上连接杆4围绕转动轴31转动,使连接杆4的活动端向上翻转,将两个动力小车2上方空间让出。再通过地面龙门吊架将轨排吊装下放在两个动力小车2上,之后再驱使两个动力小车2行驶至作业现场,将动力小车2停靠在需要放下轨排进行作业的位置。启动千斤顶21,将两个动力小车2顶升并固定。再次启液压缸32,使液压缸32活塞杆伸出,并驱使两个动力小车2上连接杆4转动至水平。接着,启动第二柱塞缸42,使其活塞杆插接入对面连接杆4上的第二插孔43中,将两个动力小车2于上方连接固定。再使用连接杆4上起吊葫芦5与挂钩51,将轨排提升起,接着驱使第一柱塞缸6的活塞杆收回,将两个小车下方空隙流出,即可将轨排继续下放进行安装。减少平板车和铺轨门吊之间配合工作带来的不便,提高轨道安装铺设效率。
[0050]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发明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