轨排框架的施工方法及轨道线路

申请号 CN202310561415.5 申请日 2023-05-18 公开(公告)号 CN116607356A 公开(公告)日 2023-08-18
申请人 中铁十九局集团有限公司; 中铁十九局集团华东工程有限公司; 发明人 蔡晓刚; 赵成龙; 邹德玉; 侯宇翔; 翟顺鹏; 胡宗名; 王晓研; 曹中鹏; 钟秋石;
摘要 本 发明 提供一种轨排 框架 的施工方法及轨道线路,所述轨排框架包括:轨道、横梁和 轨枕 ;两个所述轨道间隔设置,多个所述横梁沿所述轨道的延伸方向间隔设置,并分别与两个所述轨道连接,在所述轨道的两端的分别设置所述轨枕;所述方法包括:吊运所述轨排框架至道床上方,粗调所述轨排框架的吊运 角 度和吊运 位置 ,放置所述轨排框架至所述道床上,使所述轨排框架与相邻已安装轨排框架的轨道对接;在所述横梁的两端分别安装支护装置,通过所述支护装置对每个所述横梁进行支护;调节每个所述支护装置,使相邻所述轨道在延伸方向上对齐;向所述道床内浇筑 混凝土 ,其中,所述道床的一侧设置有防护墙。实现轨道位置的精准对接,提高轨排的施工 质量 。
权利要求

1.一种轨排框架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轨排框架包括:轨道(28)、横梁(30)和轨枕(32);
两个所述轨道(28)间隔设置,多个所述横梁(30)沿所述轨道(28)的延伸方向间隔设置,并分别与两个所述轨道(28)连接,在所述轨道(28)的两端的分别设置所述轨枕(32);
所述方法包括:
吊运所述轨排框架至道床(4)上方,粗调所述轨排框架的吊运度和吊运位置,放置所述轨排框架至所述道床(4)上,使所述轨排框架与相邻已安装轨排框架的轨道(28)对接;
在所述横梁(30)的两端分别安装支护装置,通过所述支护装置对每个所述横梁(30)进行支护;
调节每个所述支护装置,使相邻所述轨道(28)在延伸方向上对齐;
向所述道床(4)内浇筑混凝土,其中,所述道床(4)的一侧设置有防护墙(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轨排框架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横梁(30)包括:螺纹杆(302)和第一螺母(304),所述螺纹杆(302)分别插入所述横梁(30)的两端,并与基面(2)抵接,所述第一螺母(304)套设于所述螺纹杆(302)上;
所述方法还包括:
转动所述第一螺母(304)改变所述螺纹杆(302)相对于所述横梁(30)的位置,用于调节所述横梁(30)的高度,使相邻所述轨排框架的高度一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轨排框架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支护装置包括远离所述防护墙(6)设置的第一支护组件(7);所述第一支护组件(7)包括:第一连接杆定位环(16)和第一支撑座(14);
所述第一连接杆的一端与所述定位环(16)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杆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支撑座(14)连接;
所述在所述横梁(30)的两端分别安装支护装置,通过所述支护装置对每个所述横梁(30)进行支护的步骤,具体包括:
在基面(2)上浇筑固定定位销;
将所述定位环(16)套设在所述定位销上;
将所述第一支撑座(14)与所述横梁(30)抵接,用以支护所述轨排框架。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轨排框架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杆包括:第一套管(12)和第一支撑杆(10);
所述第一套管(12)与所述第一支撑杆(10)螺纹连接,所述第一套管(12)远离所述第一支撑杆(10)的一端连接所述定位环(16),所述第一支撑杆(10)远离所述第一套管(12)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支撑座(14);
所述调节每个所述支护装置,使相邻所述轨道(28)的延伸方向对齐并重合的步骤,具体包括:
将所述定位环(16)从所述定位销上脱出,转动所述第一套管(12),改变所述第一连接杆的长度;
将所述定位环(16)套设于所述定位销上,使所述第一支护组件(7)顶动所述横梁(30)以改变所述轨排框架的延伸方向。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轨排框架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支护装置还包括靠近所述防护墙(6)设置的第二支护组件(8),所述第二支护组件(8)包括:防护件(9)、第二连接杆、底座(26)和第二支撑座(24);
所述第二连接杆的一端与所述底座(26)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杆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支撑座(24)连接;
所述在所述横梁(30)的两端分别安装支护装置,通过所述支护装置对每个所述横梁(30)进行支护的步骤,具体包括:
将所述底座(26)抵接在防护件(9)上;
将所述第二支撑座(24)与所述横梁(30)抵接,用以支护所述轨排框架。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轨排框架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杆包括:第二套管(22)、第二螺母(18)和第二支撑杆(20);
所述第二套管(22)和所述第二螺母(18)分别套设于所述第二支撑杆(20)上,所述第二支撑杆(20)表面构造螺纹,所述第二套管(22)远离所述第二支撑杆(20)的一端连接所述底座(26),所述第二支撑杆(20)远离所述第二套管(22)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支撑座(24);
所述调节每个所述支护装置,使相邻所述轨道(28)的延伸方向对齐并重合的步骤,具体包括:
转动所述第二螺母(18),改变所述第二连接杆的长度,使所述第二支护组件(8)顶动所述横梁(30)以改变所述轨排框架的延伸方向。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轨排框架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每个所述支护装置,使相邻所述轨道(28)的延伸方向对齐并重合的步骤,具体包括:
调节靠近所述轨排框架两侧的所述支护装置,使相邻所述轨道(28)的延伸方向对齐;
调节靠近所述轨排框架中间的所述支护装置,用以稳固所述轨道(28)的延伸方向。
8.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轨排框架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吊运所述轨排框架至道床(4)上方,粗调所述轨排框架的吊运角度和吊运位置,放置所述轨排框架至所述道床(4)上,使所述轨排框架与相邻已安装轨排框架的轨道(28)对接的步骤前,还包括:
清扫基面(2);
在基面(2)上预设筋网,形成道床(4);
围绕道床(4)安装浇筑模板。
9.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轨排框架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向所述道床(4)内浇筑混凝土的步骤后,还包括:
养护混凝土;
待混凝土凝固后,拆除所述支护装置。
10.一种轨道线路,其特征在于,施工时,采用如上述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轨排框架的施工方法。

说明书全文

轨排框架的施工方法及轨道线路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轨道交通建设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轨排框架的施工方法及轨道线路。

背景技术

[0002]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基础设施投资度加大,不断有新的路投资建设,铁路建设在实践中不断完善,铁路建设工期也随着社会发展在不断缩短。然而,随着科技的进步,对
铁路的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铁路的建设不仅需要提速,还需要提升质量,以使铁路能适
应高速列车的运行。这就对铁路建设过程中的轨排之间对接的精准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0003] 现有技术中,采用吊装设备将轨排吊运到指定位置,再进行组装的方法,明显无法满足轨排间位置的精度要求。

发明内容

[0004] 本发明提供一种轨排框架的施工方法及轨道线路,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轨排调节不满足精度要求的缺陷,实现轨道位置的精准对接,提高轨排的施工质量。
[0005] 第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轨排框架的施工方法,
[0006] 所述轨排框架包括:轨道、横梁和轨枕
[0007] 两个所述轨道间隔设置,多个所述横梁沿所述轨道的延伸方向间隔设置,并分别与两个所述轨道连接,在所述轨道的两端的分别设置所述轨枕;
[0008] 所述方法包括:
[0009] 吊运所述轨排框架至道床上方,粗调所述轨排框架的吊运度和吊运位置,放置所述轨排框架至所述道床上,使所述轨排框架与相邻已安装轨排框架的轨道对接;
[0010] 在所述横梁的两端分别安装支护装置,通过所述支护装置对每个所述横梁进行支护;
[0011] 调节每个所述支护装置,使相邻所述轨道在延伸方向上对齐;
[0012] 向所述道床内浇筑混凝土,其中,所述道床的一侧设置有防护墙。
[0013]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轨排框架的施工方法,所述横梁包括:螺纹杆和第一螺母,所述螺纹杆分别插入所述横梁的两端,并与基面抵接,所述第一螺母套设于所述螺纹杆上;
[0014] 所述方法还包括:
[0015] 转动所述第一螺母改变所述螺纹杆相对于所述横梁的位置,用于调节所述横梁的高度,使相邻所述轨排框架的高度一致。
[0016]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轨排框架的施工方法,支护装置包括远离所述防护墙设置的第一支护组件;所述第一支护组件包括:第一连接杆定位环和第一支撑座;
[0017] 所述第一连接杆的一端与所述定位环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杆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支撑座连接;
[0018] 所述在所述横梁的两端分别安装支护装置,通过所述支护装置对每个所述横梁进行支护的步骤,具体包括:
[0019] 在基面上浇筑固定定位销;
[0020] 将所述定位环套设在所述定位销上;
[0021] 将所述第一支撑座与所述横梁抵接,用以支护所述轨排框架。
[0022]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轨排框架的施工方法,所述第一连接杆包括:第一套管和第一支撑杆;
[0023] 所述第一套管与所述第一支撑杆螺纹连接,所述第一套管远离所述第一支撑杆的一端连接所述定位环,所述第一支撑杆远离所述第一套管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支撑座;
[0024] 所述调节每个所述支护装置,使相邻所述轨道的延伸方向对齐并重合的步骤,具体包括:
[0025] 将所述定位环从所述定位销上脱出,转动所述第一套管,改变所述第一连接杆的长度;
[0026] 将所述定位环套设于所述定位销上,使所述第一支护组件顶动所述横梁以改变所述轨排框架的延伸方向。
[0027]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轨排框架的施工方法,支护装置还包括靠近所述防护墙设置的第二支护组件,所述第二支护组件包括:防护件、第二连接杆、底座和第二支撑座;
[0028] 所述第二连接杆的一端与所述底座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杆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支撑座连接;
[0029] 所述在所述横梁的两端分别安装支护装置,通过所述支护装置对每个所述横梁进行支护的步骤,具体包括:
[0030] 将所述底座抵接在防护件上;
[0031] 将所述第二支撑座与所述横梁抵接,用以支护所述轨排框架。
[0032]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轨排框架的施工方法,所述第二连接杆包括:第二套管、第二螺母和第二支撑杆;
[0033] 所述第二套管和所述第二螺母分别套设于所述第二支撑杆上,所述第二支撑杆表面构造螺纹,所述第二套管远离所述第二支撑杆的一端连接所述底座,所述第二支撑杆远
离所述第二套管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支撑座;
[0034] 所述调节每个所述支护装置,使相邻所述轨道的延伸方向对齐并重合的步骤,具体包括:
[0035] 转动所述第二螺母,改变所述第二连接杆的长度,使所述第二支护组件顶动所述横梁以改变所述轨排框架的延伸方向。
[0036]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轨排框架的施工方法,所述调节每个所述支护装置,使相邻所述轨道的延伸方向对齐并重合的步骤,具体包括:
[0037] 调节靠近所述轨排框架两侧的所述支护装置,使相邻所述轨道的延伸方向对齐;
[0038] 调节靠近所述轨排框架中间的所述支护装置,用以稳固所述轨道的延伸方向。
[0039]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轨排框架的施工方法,所述吊运所述轨排框架至道床上方,粗调所述轨排框架的吊运角度和吊运位置,放置所述轨排框架至所述道床上,使所述轨排框
架与相邻已安装轨排框架的轨道对接的步骤前,还包括:
[0040] 清扫基面;
[0041] 在基面上预设筋网,形成道床;
[0042] 围绕道床安装浇筑模板。
[0043]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轨排框架的施工方法,所述向所述道床内浇筑混凝土的步骤后,还包括:
[0044] 养护混凝土;
[0045] 待混凝土凝固后,拆除所述支护装置。
[0046] 第二方面,本发明还提供一种轨道线路,施工时,采用如上所述的轨排框架的施工方法。
[0047] 本发明提供的轨排框架的施工方法,先将轨排通过吊运放置到道床上,吊运过程中,根据相邻已安装轨排框架的位置调节吊运的角度和位置,实现轨排位置的粗调。在将轨
排放置到道床上后,在轨排的两侧分别设置支护装置,通过调节支护装置使相邻轨道在延
伸方向上对齐,实现轨排位置的细调。结合吊运和支护装置进行调节,实现轨道位置的精准
对接,提高轨排的施工质量。
[0048] 进一步地,在本发明提供的轨道线路中,由于采用如上所述的轨排框架的施工方法,因此同样具备如上所述的优势。
附图说明
[0049]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
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
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50] 图1是本发明提供的轨排框架的施工方法的流程示意图之一;
[0051] 图2是本发明提供的轨排框架的施工方法的流程示意图之二;
[0052] 图3是本发明提供的轨排框架的施工方法的步骤S2、S3的示意图之一;
[0053] 图4是本发明提供的轨排框架的施工方法的步骤S2、S3的示意图之二;
[0054] 图5是本发明提供的轨排框架的施工方法的结构示意图;
[0055] 图6是本发明提供的轨排框架的施工方法的第一支护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56] 图7是本发明提供的轨排框架的施工方法的第二支护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57] 图8是本发明提供的轨排框架的施工方法的防护件的结构示意图。
[0058] 附图标记:
[0059] 2:基面;4:道床;6:防护墙;7:第一支护组件;8:第二支护组件;9:防护件;92:挂板92;94:平板;96:挡板;10:第一支撑杆;12:第一套管;14:第一支撑座;142:支撑;16:定位环;18:第二螺母;20:第二支撑杆;22:第二套管;24:第二支撑座;26:底座;28:轨道;30:横梁;302:螺纹杆;304:第一螺母;32:轨枕。

具体实施方式

[0060]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中的附图,对本发明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
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
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0061] 在本发明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
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具体含义。
[0062] 在本发明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实施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
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实施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0063]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实施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
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
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
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
进行结合和组合。
[0064] 下面结合图1至图8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发明,但不能用来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0065] 第一方面,如图1所示,本发明提供一种轨排框架的施工方法,方法为:
[0066] S1、吊运轨排框架至道床4上方,粗调轨排框架的吊运角度和吊运位置,放置轨排框架至道床4上,使轨排框架与相邻已安装轨排框架的轨道28对接。
[0067] S2、在横梁30的两端分别安装支护装置,通过支护装置对每个横梁30进行支护。
[0068] S3、调节每个支护装置,使相邻轨道28在延伸方向上对齐。
[0069] S4、向道床4内浇筑混凝土。
[0070] 其中,道床4的一侧设置有防护墙6。
[0071] 在如上所述的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轨排框架包括:轨道28、横梁30和轨枕32。两个轨道28间隔设置,多个横梁30沿轨道28的延伸方向间隔设置,并分别与两个轨道28连接,
在轨道28的两端的分别设置轨枕32。通过吊运装置将轨排框架吊起并移动到道床4上方,初
步调整吊运的角度和位置,使轨排框架与相邻已安装轨排框架对接,将轨排框架放置在道
床4上。在横梁30的两端分别安装支护装置,通过支护装置固定轨排框架在横向的位置。同
时调节横梁30两端的支护装置,改变轨排框架在横向上的位置,使轨道28与相邻轨道28在
延伸方向上对齐并通过支护装置维持调整后位置。对接结束后,向道床4内浇筑混凝土。
[0072] 其中,道床4设置在基面2上。在基面2上绑扎钢筋网形成道床4。基面2指施工进行的水平面,是施工进行的承载面。在基面2的两侧设置有防护墙6,在基面2上设置有两条道
床4,道床4的一侧靠近防护墙6,道床4的另一侧靠近相邻道床4,道床4用于承载轨排框架,
在基面2上还设有多个吊运装置,吊运装置用于吊运轨排框架。
[0073] 进一步地,如图2所示,本发明提供的轨排框架的施工方法,还包括:
[0074] S5、转动第一螺母304改变螺纹杆302相对于横梁30的位置,用于调节横梁30的高度,使相邻轨排框架的高度一致。
[0075] 横梁30包括:螺纹杆302和第一螺母304。螺纹杆302分别插入横梁30的两端,螺纹杆302的一端与基面2抵接并与基面2垂直,第一螺母304与螺纹杆302螺纹连接,使第一螺母
304可在螺纹杆302上移动。
[0076] 实际使用时,将螺纹杆302插入横梁30,转动第一螺母304,使第一螺母304从靠近基面2处向靠近横梁30处移动,第一螺母304接触横梁30后,继续转动第一螺母304,第一螺
母304贴紧横梁30并将横梁30向远离基面2的方向抬升,当相邻轨排框架的高度一致时,停
止转动第一螺母304。通过改变螺纹杆302相对于横梁30的位置,调节轨排框架的高度。在高
度确定后,进行后续的横向位置调节。
[0077] 如图5所示,本发明中的轨排框架的一侧靠近防护墙6,轨排框架的另一侧靠近另一并排的轨排框架,两并排的轨排框架之间为基面2。本发明中的支护装置包括:第一支护
组件7和第二支护组件8。在靠近并排的轨排框架的一侧,在基面2与轨排框架之间采用第一
支护组件7进行支护与调节;在靠近防护墙6的一侧,在防护墙6与轨排框架之间采用第二支
护组件8进行支护与调节。
[0078] 具体来说,如图3所示,在本发明提供的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步骤S2具体包括:
[0079] S2.1、在基面2上浇筑固定定位销。
[0080] S2.2、将定位环16套设在定位销上。
[0081] S2.3、将第一支撑座14与横梁30抵接,用以支护轨排框架。
[0082] 其中,如图6所示,支护装置包括远离防护墙6设置的第一支护组件7。第一支护组件7包括:第一连接杆、定位环16和第一支撑座14。第一连接杆的一端与定位环16连接,第一
连接杆的另一端与第一支撑座14连接。第一支撑座14构造为呈U型设置的开口槽,开口槽的
底部内壁设置有支撑块142,开口槽的侧部内壁和支撑块142分别与轨排框架抵接。可选地,
支撑块142构造为三棱柱,支撑块142沿第一连接杆轴向的横截面构造为三角形。第一支护
组件7的长度不小于轨排框架与定位销之间的距离。基面2提供的支持力依次通过定位销、
定位环16、第一连接杆和第一支撑座14传导至横梁30,用以实现轨排框架的支护。
[0083] 继续参见图3,在如上所述的实施例中,步骤S3具体包括:
[0084] S3.1、将定位环16从定位销上脱出,转动第一套管12,改变第一连接杆的长度。
[0085] S3.2、将定位环16套设于定位销上,使第一支护组件7顶动横梁30以改变轨排框架的延伸方向。
[0086] 其中,继续参见图6,第一连接杆包括:第一套管12和第一支撑杆10。第一套管12内部构造有螺纹,第一支撑杆10表面构造有螺纹。第一套管12与第一支撑杆10螺纹连接,第一
套管12远离第一支撑杆10的一端连接定位环16,第一支撑杆10远离第一套管12的一端连接
第一支撑座14。实际应用时,将定位环16从定位销上脱出,转动第一套管12直至第一支护组
件7的总长度大于轨排框架与定位销之间的距离,使第一支护组件7顶动横梁30以改变轨排
框架的延伸方向,位置确定后,将定位环16套回到定位销上进行固定。
[0087] 如图4所示,在本发明提供的另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步骤S2具体包括:
[0088] S2.4、将底座26抵接在防护件9上。
[0089] S2.5、将第二支撑座24与横梁30抵接,用以支护轨排框架。
[0090] 其中,如图7所示,支护装置还包括靠近防护墙6设置的第二支护组件8。第二支护组件8包括:防护件9、第二连接杆、底座26和第二支撑座24。第二连接杆的一端与底座26连
接,第二连接杆的另一端与第二支撑座24连接。第二支撑座24构造为U型的开口槽,第二支
撑座24的底部内壁和侧部内壁与轨排框架抵接。防护墙6提供的水平方向的支撑力依次通
过防护件9、底座26、第二连接杆和第二支撑座24传导至横梁30,用以实现轨排框架的支护。
[0091] 具体来说,如图8所示,防护件9包括:挂板92、平板94和挡板96。挂板92构造为U型,将挂板92套设在防护墙6上,使挂板92的表面紧密贴合防护墙6。在挂板92靠近地面的一侧
连接平板94,平板94位于U型端部,平板94的平面方向与地面平行。在挂板92的一侧设有挡
板96,挡板96适应于挂板92的形状进行设置,且挡板96垂直于防护墙6。轨排框架的支护结
构的底座26与平板94、挂板92和挡板96抵接。平板94用于支撑底座26,使支护结构的高度保
持恒定。挂板92在底座26和防护墙6之间,避免底座26直接接触防护墙6,减少底座26对防护
墙6的损伤。挡板96用于限制底座26在水平方向的位移,使底座26在水平方向保持位置恒
定。
[0092] 继续参见图4,在如上所述的实施例中,步骤S3具体包括:
[0093] S3.3、转动第二螺母18,改变第二连接杆的长度,使第二支护组件8顶动横梁30以改变轨排框架的延伸方向。
[0094] 其中,继续参见图7,第二连接杆包括:第二套管22、第二螺母18和第二支撑杆20。第二支撑杆20的表面构造有螺纹,第二螺母18与第二支撑杆20通过螺纹连接,第二套管22
套设于第二支撑杆20上。第二套管22远离第二支撑杆20的一端连接底座26,第二支撑杆20
远离第二套管22的一端连接第二支撑座24。支撑座卡接在横梁30上,转动第二螺母18至第
二支撑杆20与第二套管22的交界处,此时第二螺母18与第二套管22抵接,继续转动第二螺
母18,使第二支撑杆20从第二套管22内伸出,并顶动横梁30,改变轨排框架的横向位置,使
轨排框架的延伸方向与已安装轨排框架的延伸方向对齐。
[0095] 实际使用时,横梁30靠近防护墙6的一端设置第二支护组件8;横梁30远离防护墙6的一端设置第一支护组件7。根据已安装轨排框架的轨道28延伸方向,同时改变设置在同一
横梁30上的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的长度。若加长第一连接杆,则缩短第二连接杆的长
度;若加长第二连接杆,则缩短第一连接杆的长度,以此使横梁30在横向上发生位置改变。
[0096] 可选地,若在部分铺设路段上,轨排框架的两侧均未设置防护墙6,或者轨排框架与防护墙6之间的距离过大,则在轨排框架的横梁30两端分别安装第一支护组件7。进行位
置调整时,则需要同时改变位于同一横梁30上的第一连接杆的长度。
[0097] 进一步地,在本发明提供的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步骤S3具体包括:
[0098] S3.4、调节靠近轨排框架两侧的支护装置,使相邻轨道28的延伸方向对齐。
[0099] S3.5、调节靠近轨排框架中间的支护装置,用以稳固轨道28的延伸方向。
[0100] 使用支护装置对轨排框架支护时,将全部支护装置设置在对应位置后,只拧紧位于轨排框架两侧的支护装置,主要通过位于轨排两侧的支护装置进行支护。换言之,设置在
轨排框架的两侧和中间的横梁30上均设置有支护装置,位于中间横梁30上的支护装置与横
梁30的抵接力调小,使中间的横梁30在横向位置上具有一定的自由度。位于两侧横梁30上
的支护装置与横梁30的抵接力调大,起到对轨排框架的支护作用。
[0101] 根据相邻轨道28的延伸方向,调节靠近轨排框架两侧的支护装置,使轨排框架与相邻已安装轨排框架对齐,拧紧靠近轨排框架两侧的支护装置,使轨排框架在该方向上的
位置固定。再拧紧靠近轨排框架中间的支护装置,对轨排框架进行进一步稳固。
[0102]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轨排框架的施工方法还包括:
[0103] S0.1、清扫基面2。
[0104] S0.2、在基面2上预设钢筋网,形成道床4。
[0105] S0.3、围绕道床4安装浇筑模板。
[0106] 清除基面2上的杂污,在清洁的基面2上铺设绑扎钢筋网,形成道床4。围绕道床4安装浇筑模板。安装完成后,进行后续的轨排铺设工作。
[0107] 在另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轨排框架的施工方法还包括:
[0108] S6.1、养护混凝土。
[0109] S6.2、待混凝土凝固后,拆除支护装置。
[0110] 第二方面,本发明还提供一种轨道线路,施工时,采用如上所述的轨排框架的施工方法。
[0111] 本发明提供的轨排框架的施工方法,先将轨排通过吊运放置到道床4上,吊运过程中,根据相邻已安装轨排框架的位置调节吊运的角度和位置,实现轨排位置的粗调。在将轨
排放置到道床4上后,在轨排的两侧分别设置支护装置,通过调节支护装置使相邻轨道28在
延伸方向上对齐,实现轨排位置的细调。结合吊运和支护装置进行调节,实现轨道28位置的
精准对接,提高轨排的施工质量。
[0112]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
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
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
范围。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