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连续长丝制造的纺粘型非织造织物

申请号 CN201780028188.2 申请日 2017-05-17 公开(公告)号 CN109154117B 公开(公告)日 2021-08-03
申请人 莱芬豪舍有限责任两合公司机器制造厂; 菲伯特克斯个人护理股份公司; 发明人 S·佐默; M·R·汉森;
摘要 由热塑性塑料制成的连续长丝制造的纺粘型非织造织物,其中,所述连续长丝构造为具有芯皮结构的多组分长丝。所述长丝包含至少一种 润滑剂 ,其中,该润滑剂仅存在于芯层组分中或该润滑剂的重量的至少90%存在于芯层组分中。芯层组分与皮层组分之间的 质量 比为65:35至80:20。润滑剂相对于整个长丝而言的含量为250ppm至5500ppm。
权利要求

1.一种由热塑性塑料制成的连续长丝制造的纺粘型非织造织物,其中,所述连续长丝构造为具有芯皮结构的多组分长丝或双组分长丝,所述长丝含有至少一种润滑剂,其中,所述润滑剂仅存在于芯层组分中或所述润滑剂的重量的至少90%存在于芯层组分中,并且芯层组分与皮层组分之间的质量比为50:50至90:10,并且润滑剂相对于整个长丝而言的含量为250ppm至5500ppm。
2.一种由热塑性塑料制成的连续长丝制造的纺粘型非织造织物,其中,所述连续长丝构造为具有芯皮结构的多组分长丝或双组分长丝,所述长丝含有至少一种润滑剂,其中,润滑剂相对于整个长丝而言的含量为250ppm至5500ppm,其中,所述润滑剂的重量的至少90%存在于芯层组分中,并且纺粘型非织造织物的表面在纺粘型非织造织物生产之后长达150分钟的时间间隔中与另外的在同等条件下制造的、具有润滑剂相对于长丝横截面均匀分布的对比纺粘型非织造织物相比具有较高的硬度,并且所述纺粘型非织造织物的表面在96小时之后具有与对比纺粘型非织造织物相同的硬度或者说大致相同的硬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纺粘型非织造织物,其特征在于,芯层组分与皮层组分之间的质量比为67:33至73:27。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纺粘型非织造织物,其特征在于,所述芯层组分和/或皮层组分具有重量百分比为至少90%的、选自组“聚烯;聚烯烃共聚物;聚烯烃和聚烯烃共聚物的混合物”的至少一种组分。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纺粘型非织造织物,其特征在于,所述芯层组分和/或皮层组分具有重量百分比为至少90%的、选自组“聚丙烯;聚丙烯共聚物;聚丙烯和聚丙烯共聚物的混合物”的至少一种组分。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纺粘型非织造织物,其特征在于,所述芯层组分由或基本上由均聚聚烯烃构成,或者芯层组分具有重量百分比为至少80%的均聚聚烯烃。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纺粘型非织造织物,其特征在于,皮层组分由或基本上由聚烯烃共聚物构成,和/或皮层组分由或基本上由聚烯烃与聚烯烃共聚物的混合物构成。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纺粘型非织造织物,其特征在于,所述聚烯烃共聚物具有2.5至6的分子量分布或者说摩尔质量分布Mw/Mn。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纺粘型非织造织物,其特征在于,所述聚烯烃共聚物具有2.5至6的分子量分布或者说摩尔质量分布Mw/Mn。
10.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纺粘型非织造织物,其特征在于,至少一种脂肪酸生物被用作润滑剂。
11.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纺粘型非织造织物,其特征在于,至少一种硬脂酸盐和/或至少一种芥酸酰胺和/或至少一种油酸酰胺被用作润滑剂。

说明书全文

由连续长丝制造的纺粘型非织造织物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由热塑性塑料制成的连续长丝制造的纺粘型非织造织物,其中,所述连续长丝构造为具有芯皮结构的多组分长丝、尤其是双组分长丝。按照本发明,纺粘型非织造织物具有连续长丝。这种连续长丝由于其可以说无限长的长度而不同于具有例如10mm至60mm的长度的短得多的短纤维
[0002] 开始提及类型的纺粘型非织造织物在实践中以不同的实施变型方案已知。在这种纺粘型非织造织物中,通常高强度或者说高抗拉强度是值得期望的。此外,对于许多应用来说,纺粘型非织造织物应具有光滑柔软的手感。一方面纺粘型非织造织物的柔软手感且另一方面纺粘型非织造织物的高强度或者说高抗拉强度常常不能令人满意地兼顾。特别是,柔软的手感不能同时以高生产率或者说设备生产率实现。
[0003] 由聚丙烯制成的纺粘型非织造织物长期以来是已知的并且特征在于在所配设的设备上良好的操作性能。尤其是出现相对少的污染物。然而,所述纺粘型非织造织物不是特别柔软的并且例如通过较细的纤维来改进柔软度的可能性受到限制并且常常是不经济的。使用润滑剂来提高纺粘型非织造织物的柔软度是可能的,但不改变长丝相对高的弯曲刚度并且因此不能得到令人满意的柔软的纺粘型非织造织物。使用这种润滑剂具有如下缺点:
该润滑剂在纺丝过程期间从长丝熔体中或从起初热的长丝中扩散出来并且污染设备,使得最终降低生产率。
[0004] 为了改进柔软度引入聚丙烯混合物,例如由均聚聚丙烯和基于聚丙烯的共聚物组成的混合物,如“无规CoPP”。所述混合物得到弯曲柔软的长丝,这些长丝当然通常特征为更粗糙的手感,这又要求使用额外的润滑剂。所述柔软的聚丙烯混合物具有不利地降低的强度。此外,上述与污染物相关的问题在此同样存在。在使用特定的具有芯皮结构的双组分长丝时可以实现更可接受的柔软度以及足够的强度的折衷方案。因此,在芯层中的均聚聚丙烯改进硬度,并且柔软的聚丙烯共聚物或使用在皮层中的聚丙烯共聚物提高长丝的或者说纺粘型非织造织物的柔软度。然而,所涉及的长丝表面也是相对无光泽的。这使得使用润滑剂是必需的,但该润滑剂自身又带来上述与污染相关的问题。
[0005] 在用于生产纺粘型非织造织物的现代设备高速生产时,利用所谓的大滚筒卷取机和复卷切割机的组合体工作,因为在所述高速生产时不再能够直接被缠绕。在一方面纺粘型非织造织物的制造和由之引起的大滚筒产生并且另一方面复卷切割过程的时刻之间,临时存放大滚筒,其中,该时间段完全可能持续数个小时。在该时间中,所使用的润滑剂可能迁移到长丝表面上,从而长丝或者说纺粘型非织造织物变得更光滑并且因此复卷特性变差。因此存在如下需求:在使用润滑剂时这样调节长丝或者说纺粘型非织造织物,使得一方面保持有利的最终特性,另一方面尽可能少地污染设备并且能够继续优化地保持或优化生产速度、卷绕能以及过程可靠性。
[0006] 在生产由连续长丝制造的纺粘型非织造织物时,原则上已知的是,将起到软化作用的添加剂或者说润滑剂混合到长丝的热塑性材料中。在此,在一定程度上将润滑剂均匀地引入到长丝中。然而,所述已知的措施具有如下缺点:所述添加剂在纺粘型非织造织物生产过程中可能从长丝中蒸发并且污染设备或者说尤其是沉积到设备的引导空气的构件中。所述不良效果当然是不希望的。
[0007] 与此相对地,本发明基于的技术问题是,给出一种开头所述类型的纺粘型非织造织物,其特征不仅在于光滑柔软的手感而且在于足够的强度,所述纺粘型非织造织物能够简单且有效地被制造并且在该纺粘型非织造织物中尤其使促成软化的添加剂的蒸发或润滑剂的蒸发能够尽可能被避免。
[0008] 为了解决所述技术问题,根据第一种实施形式A,本发明教导一种由热塑性塑料制成的连续长丝制造的纺粘型非织造织物,其中,所述连续长丝构造为具有芯皮结构的多组分长丝、尤其是双组分长丝,并且所述长丝含有至少一种润滑剂,其中,所述润滑剂仅存在于芯层组分中或所述润滑剂的重量的至少90%、优选至少95%存在于芯层组分中,并且芯层组分与皮层组分之间的质量比为40:60至90:10、优选为60:40至85:15、优选为65:35至80:20并且特别优选为65:35至75:25。润滑剂的含量(相对于整个长丝而言)对应于250ppm至5500ppm、优选500ppm至5000ppm、优选700ppm至3000ppm并且特别优选700ppm至2500ppm。
根据第一种实施形式A的特别优选的实施变型方案,芯层组分与皮层组分之间的质量比在第一种实施形式中为67:33至73:27并且优选为70:30或大致70:30。
[0009] 此外,为了解决所述技术问题,根据第一种实施形式B,本发明教导一种由热塑性塑料制成的连续长丝制造的纺粘型非织造织物,其中,所述连续长丝构造为具有芯皮结构的多组分长丝、尤其是双组分长丝,并且所述长丝含有至少一种润滑剂,其中,润滑剂含量(相对于整个长丝而言)为250ppm至5500ppm、优选为500ppm至5000ppm、优选为700ppm至3000ppm并且非常优选为700ppm至2500ppm,其中,所述润滑剂仅存在于芯层组分中或所述润滑剂的重量的至少90%、优选至少95%存在于芯层组分中,并且纺粘型非织造织物的表面在纺粘型非织造织物生产之后长达150分钟的时间间隔中与另外的在同等条件下制造的、具有润滑剂相对于长丝横截面均匀分布的对比纺粘型非织造织物相比较硬、尤其是硬
3%以上、优选至少硬3.2%、优选至少3.3%并且尤其是至少3.5%,并且所述纺粘型非织造织物的表面在96小时之后具有与对比纺粘型非织造织物相同的硬度或者说柔软度或大致相同的硬度或者说柔软度,因此所述硬度的差别优选为最大3%、优选最大2.9%并且尤其是最大2.8%。优选地,在第一种实施形式B的范围中,芯层组分与皮层组分之间的质量比为
40:60至90:10、适宜地为60:40至85:15、尤其是65:35至80:20、优选65:35至75:25并且非常优选67:33至73:27。
[0010] 上述的教导在此以及接下来被称作本发明的第一种实施形式,并且前一个教导被称作第一种实施形式A以及后一个教导被称作第一种实施形式B。当接下来一般涉及所述第一种实施形式时,不仅指的是第一种实施形式A而且指的是第一种实施形式B。
[0011] 根据第一种实施形式的非常推荐的实施变型方案,所述皮层组分构造成无润滑剂的或者说基本上无润滑剂的。在第一种实施形式中,皮层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用作用于存在于芯层中的润滑剂的迁移制动器。
[0012] 为了解决所述技术问题,根据第二种实施形式A,本发明教导一种由热塑性塑料制成的连续长丝制造的纺粘型非织造织物,其中,所述连续长丝构造为具有芯皮结构的多组分长丝、尤其是双组分长丝,并且所述长丝含有至少一种润滑剂,其中,润滑剂含量(相对于整个长丝而言)为250ppm至5500ppm、优选为500ppm至5000ppm、优选为700ppm至3000ppm并且特别优选为700ppm至2500ppm,并且此外在皮层组分中包含至少一种降低润滑剂穿过皮层组分的迁移速度的添加物。
[0013] 此外,为了解决所述技术问题,根据第二种实施形式B,本发明教导一种由热塑性塑料制成的连续长丝制造的纺粘型非织造织物,其中,所述连续长丝构造为具有芯皮结构的多组分长丝、尤其是双组分长丝,并且所述长丝含有至少一种润滑剂,其中,润滑剂含量(相对于整个长丝而言)为250ppm至5500ppm、优选为500ppm至5000ppm、优选为700ppm至3000ppm并且非常优选为700ppm至2500ppm,其中,润滑剂优选存在于皮层组分中,并且在所述皮层组分中包含至少一种降低润滑剂穿过皮层组分的迁移速度的添加物,其中,纺粘型非织造织物的表面在纺粘型非织造织物生产之后长达150分钟的时间间隔中与另外的在同等条件下制造的、没有降低润滑剂迁移速度的添加物的对比纺粘型非织造织物相比较硬、尤其是硬3%以上、优选至少3.2%、优选至少3.3%并且尤其是至少3.5%,并且纺粘型非织造织物的表面在纺粘型非织造织物生产之后的96小时具有与对比纺粘型非织造织物相同的硬度或者说柔软度或大致相同的硬度或者说柔软度,其中,所述柔软度的差别优选为最大3%、优选最大2.9%并且尤其是最大2.8%。在第一种实施形式B和第二种实施形式B的范围中,纺粘型非织造织物的表面在纺粘型非织造织物生产之后长达150分钟的时间间隔中比对比纺粘型非织造织物的表面硬3%以上等等尤其是意味着,在纺粘型非织造织物生产之后的第一个150分钟之内存在至少一个时刻,在该时刻超过所述公差极限。根据原料选择并且根据润滑剂或者说润滑剂含量例如可以持续120分钟直到超过公差极限。在其它条件时,但也可以在15分钟之后已经超过公差极限或公差极限的超过在整个时间间隔上或者说基本上在整个时间间隔上给定。在此,例如迁移速度是与皮层原料或长丝的皮层含量相关的。
[0014] 在此所选择的长达150分钟的时间间隔一方面适配于在下面描述使用的测量仪器并且此外因此也考虑到典型的时间,从该时间开始大滚筒能够被复卷。利用所选择的方法无法直接在纺丝过程中进行硬度测量。在本发明的范围中,这样的测量持续大约15分钟并且因此也不能连续地进行。所述时间间隔但也不能选择得太长,以便该时间间隔还在生产期间能够用作决策支持。总体上,所述时间间隔能够实现关于纺丝特性(设备清洁度)以及卷绕特性的决定。
[0015] 第二种实施形式A和第二种实施形式B接下来被称作本发明的第二种实施形式。在一般涉及第二种实施形式时不仅指的是根据第二种实施形式A的教导而且指的是第二种实施形式B的教导。
[0016] 适宜地,在第二种实施形式(A和B)的范围中,芯层组分与皮层组分之间的质量比为40:60至90:10、优选为60:40至85:15、尤其为65:35至80:20、优选为65:35至75:25并且非常优选为67:33至73:27。
[0017] 在本发明的范围中,在非织造织物表面上的纺粘型非织造织物硬度(参见尤其是第一种实施形式B和第二种实施形式B)借助TSA测量仪器(德国莱比Emtec公司)被确定作为在大约6550Hz时声强/频率谱图的最大峰值时的声强。所述TSA测量仪器输出产品特性为“TS7”值。所述“TS7”值与非织造织物的柔软度相关。由粗糙的/无光泽的长丝制成的纺粘型非织造织物具有比由较光滑的/较柔软的长丝制成的可对比的纺粘型非织造织物高的TS7值。按照本发明,硬度或声强的测量在纺粘型非织造织物生产之后长达150分钟的时间间隔中在纺粘型非织造织物的表面上进行。在此,术语“纺粘型非织造织物生产”指的是将长丝在其纺制之后铺放在铺放器上或铺放器筛带上。因此,所述测量在所述将长丝铺放在铺放器上或铺放器筛带上之后长达150分钟的时间间隔中进行。在本发明的范围中,所述测量在所有的预加固措施和/或加固措施之后进行,这些措施在非织造织物上(尤其是在铺放器上或铺放器筛带上)实施。在此尤其是也涉及借助具有压花辊的砑光机的加固。因此,在所述加固之后进行硬度测量,然而其条件是所述测量在将长丝铺放在铺放器上或铺放器筛带上之后长达150分钟的时间间隔中实施。适宜地,硬度测量在将纺粘型非织造织物缠绕在辊子上之前或在将纺粘型非织造织物缠绕在辊子上之后进行,但始终条件是所述测量在铺放长丝之后长达150分钟的时间间隔中实施。
[0018] 在本发明的范围中,所述硬度利用德国莱比锡Emtec公司的商业通用的测量仪器TSA(生活用纸柔软度分析仪)测量。在此,优选实施下面的标准方法:
[0019] ——紧绷要分析的非织造织物的测试件,
[0020] ——将装备有8个板的标准转动件下沉到非织造织物表面上。在转动件在非织造织物样品上的力为100mN的情况下,转动件以2转/秒的速度旋转。
[0021] ——通过所述旋转激发非织造织物样品或转动件产生振动/噪声,并且麦克记录所述反应。所测量的噪声借助傅立叶变换转换为音频谱图。
[0022] ——在大约6550Hz范围内的局部声强最大值的声强作为“TS7”由测量仪器输出。
[0023] 所述音频谱图与非织造织物表面的整体结构有关,并且声强的幅值另外与非织造织物结构的高度以及非织造织物表面的或长丝表面的硬度有关。在此,特性如表面拓扑在低于1000Hz的范围内是明显的并且柔软度在6550Hz的范围内是明显的。所述TS7值被用作在本发明的范围中(尤其是在第一种实施形式B和第二种实施形式B的教导的范围中)硬度的特征性测量值。在那里列举的用于区分硬度的百分比说明与所述值有关。适宜地,对比非织造织物的声强或硬度相同地设定为100%并且参照按照本发明的纺粘型非织造织物的声强或硬度确定百分比偏差。——此外,这种用于硬度或用于柔软度的测量方法的描述在“Schloβer U.,Bahners T.,Schollmeyer E.,Gutmann J.:借助声音分析评估纺织品手感(Griffbeurteilung von Textilien mittels Schallanalyse),梅利安德纺织报告,2012年第1期,第43页至45页”中找到。
[0024] 在制造按照本发明的纺粘型非织造织物的范围中,所述长丝优选被铺放在铺放器上、尤其是铺放器筛带上。在本发明的范围中,硬度的测量在纺粘型非织造织物的背离铺放器或铺放器筛带的表面上进行。如果非织造织物幅或纺粘型非织造织物借助具有压花辊的砑光机加固,则硬度测量适宜地在纺粘型非织造织物的朝向压花辊的表面上进行,并且优选在此涉及纺粘型非织造织物的背离铺放器或铺放器筛带的表面。在本发明的范围中,一方面按照本发明的纺粘型非织造织物并且另一方面对比非织造织物在相同条件下制造、尤其是利用相同的设备或纺粘型无纺布设备制造并且被铺放在相同的铺放器上或相同的铺放器筛带上。此外,在本发明的范围中,一方面纺粘型非织造织物并且另一方面对比非织造织物以相同的方式加固、尤其是利用相同的砑光机或类似物加固,并且一方面纺粘型非织造织物的长丝和另一方面对比非织造织物的长丝具有相同的纤度
[0025] 下面的条件适用于所有的实施形式(第一种和第二种实施形式):
[0026] 在芯层组分中和/或在皮层组分中可以使用原料混合物,这些原料混合物优选分别相容。芯皮结构在本发明的范围中指的是,皮层组分完全或基本上完全包围芯层组分。纺粘型非织造织物的连续长丝对于本发明的所有实施形式优选具有1.0至2.5旦尼尔的纤度并且特别优选1.2至2.2旦尼尔的纤度。
[0027] 在本发明的范围中(尤其是在实施形式B的范围中),所述芯皮结构可以是偏心的芯皮结构。优选地,因此通过合适地选择原料或塑料组分得到螺旋卷曲的长丝。
[0028] 推荐地,在第一种和第二种实施形式的范围中,所述芯层组分和/或皮层组分具有重量百分比为至少90%、优选至少95%并且优选至少96%的、选自组“聚烯;聚烯烃共聚物;聚烯烃和聚烯烃共聚物的混合物”的至少一种组分。在此特别优选地,所述芯层组分和/或皮层组分具有重量百分比为至少90%、优选至少95%并且优选至少96%的、选自组“聚丙烯;聚丙烯共聚物;聚丙烯和聚丙烯共聚物的混合物”的至少一种组分。适宜地,所述芯层组分和/或皮层组分基本上由聚烯烃和/或基本上由聚烯烃共聚物和/或基本上由聚烯烃与聚烯烃共聚物的混合物构成。根据第一种和第二种实施形式的非常推荐的实施变型方案,所述芯层组分和/或皮层组分基本上由聚丙烯和/或基本上由聚丙烯共聚物和/或基本上由聚丙烯与聚丙烯共聚物的混合物构成。在上述实施变型方案中的限制“基本上”考虑到以下情况:在芯层组分中和/或在皮层组分中包含添加剂、尤其是润滑剂以及(可选地)降低润滑剂迁移速度的添加物。优选地,添加剂(润滑剂,可选地降低润滑剂迁移速度的添加物以及可能其他的添加剂,例如着色添加剂)的含量(相对于整个长丝而言)为最大10%、适宜地为最大8%、优选为最大6%并且非常优选为最大5%(重量百分比)。此外,在本发明的范围中所使用的聚丙烯共聚物根据一种适宜的构造方式实施为乙烯‑丙烯共聚物。推荐地,所使用的乙烯‑丙烯共聚物具有1%至6%的、优选2%至6%的乙烯含量。推荐的是,优选使用的聚丙烯共聚物具有19至70g/min的、尤其是20至70g/min、优选25至50g/min的熔体流动指数(MFI)。已证明的是,所述聚丙烯共聚物具有2.5至6、优选3至5.5并且非常优选3.5至5的分子量分布或者说摩尔质量分布(Mw/Mn)。
[0029] 本发明的第一种和第二种实施形式的推荐的实施变型方案的特征在于,芯层组分基本上由均聚聚烯烃、尤其是基本上由均聚聚丙烯构成。已证明的是,芯层组分具有重量百分比为至少80%、优选至少85%、优选至少90%并且特别优选至少95%的均聚聚烯烃、尤其是均聚聚丙烯。此外,第一种和第二种实施形式的一种推荐的实施形式的特征在于,皮层组分基本上由聚烯烃共聚物、尤其是基本上由聚丙烯共聚物和/或基本上由聚烯烃或均聚聚烯烃与聚烯烃共聚物的混合物、尤其是基本上由聚丙烯或均聚聚丙烯与聚丙烯共聚物的混合物构成。
[0030] 不仅在本发明的第一种实施形式中而且在第二种实施形式中优选使用接下来指定的物质作为润滑剂。适宜地,至少一种脂肪酸生物并且优选至少一种选自组“脂肪酸酯、脂肪酸醇、脂肪酸酰胺”的物质被用作润滑剂。本发明的一种推荐的实施变型方案的特征在于,至少一种硬脂酸盐(尤其是单硬脂酸甘油酯)和/或脂肪酸酰胺(例如芥酸酰胺和/或油酸酰胺)被用作润滑剂。例如,使用二硬脂基乙二胺也是可能的。根据一种已证明的实施变型方案,Constab公司的芥酸酰胺产品SL05068PP被用作润滑剂母料。
[0031] 接下来描述的实施变型方案尤其适用于第一种实施形式A或B:
[0032] 本发明的第一种实施形式的一种实施变型方案的特征在于,按照本发明的纺粘型非织造织物的连续长丝的不仅芯层组分而且皮层组分由或基本上由均聚聚烯烃、优选均聚聚丙烯构成。在第一种实施形式的所述实施变型方案中,芯层组分与皮层组分之间的质量比适宜地为40:60至90:10并且优选为67:33至75:25。推荐地,在第一种实施形式中,所述至少一种润滑剂仅混合到芯层组分中或该润滑剂的重量的至少95%、优选至少98%存在于芯层组分中。推荐的是,在所述实施变型方案中在整个连续长丝中存在250ppm至5000ppm并且优选1000ppm至5000ppm的润滑剂含量或平均含量。具有芯皮结构的长丝的较高的皮层含量更有效地抑制润滑剂从芯层中迁移出来,另一方面对于最终效果,芯层中的润滑剂含量必须继续增加。在此,芯层含量的界限向下例如通过所使用的挤出器或通过将再生材料再循环到芯层中给定。
[0033] 本发明的第一种实施形式的另一种实施变型方案的特征在于,所述芯层组分由或基本上由均聚聚烯烃、尤其是均聚聚丙烯构成,并且所述皮层组分由或基本上由均聚聚烯烃、尤其是均聚聚丙烯与聚烯烃共聚物、尤其是聚丙烯共聚物的混合物构成。在此,根据一种适宜的构造方式,在芯层组分中的均聚聚烯烃、尤其是均聚聚丙烯等同于在皮层组分中的均聚聚烯烃、尤其是均聚聚丙烯。优选地,在皮层组分中的均聚聚烯烃、尤其是均聚聚丙烯的含量为(重量百分比)40至90%、优选70至90%并且优选75至85%(相对于皮层组分而言)。适宜地,在皮层组分中的聚烯烃共聚物或聚丙烯共聚物的含量为(重量百分比)50至10%、优选30至10%并且优选25至15%(相对于皮层组分而言)。推荐地,在此所使用的聚烯烃共聚物、尤其是聚丙烯共聚物具有5至30g/10min、优选5至25g/10min的熔体流动指数(MFI)。所述熔体流动指数(MFI)在本发明的范围中尤其是根据ISO1133测量更确切地说用于在230℃并且2.16kg时的聚丙烯以及聚丙烯共聚物。所述聚烯烃共聚物或聚丙烯共聚物优选具有2%至20%、优选4%至20%的乙烯含量。所述实施变型方案的聚烯烃共聚物或聚丙烯共聚物优选关于原子的特征在于在2%至6%的范围内的平均C2含量。优选地,Exxon Vistamaxx 3588和/或Exxon Vistamaxx 6202或具有类似特性的聚丙烯被用作聚丙烯共聚物。所述聚丙烯共聚物根据上述说明与用于皮层组分的均聚聚烯烃或均聚聚丙烯混合。用于均聚聚丙烯的优选的说明进一步在下面还将列举。
[0034] 在制造按照本发明的纺粘型非织造织物的过程中,鉴于所使用的热塑性塑料可以利用再生材料回收利用来工作。在此,适宜地(尤其是在本发明的第一种实施形式中)再生材料流仅或尤其是被用于芯层组分。因此,掺有润滑剂的回收的再生材料仅被导回到芯层组分中并且确保皮层组分保持无润滑剂或基本上无润滑剂。因此,在再生材料回收时在再生材料流中有共聚物含量时,共聚物也被转移到芯层组分中。尽管如此,皮层保持无润滑剂或基本上无润滑剂。
[0035] 在本发明的第一种实施形式中,所述至少一种润滑剂仅存在于芯层组分中或大部分存在于芯层组分中。接下来进一步阐释本发明的第二种实施形式。本发明的第二种实施形式A的一种实施变型方案的特征在于,润滑剂存在于皮层组分中并且根据本发明的构造形式仅包含在皮层组分中。原则上,在本发明的第二种实施形式A中润滑剂但也可存在于芯层组分中亦或可仅存在于芯层组分中。根据第二种实施变型方案B,润滑剂优选存在于皮层组分中。在此,根据一种构造形式润滑剂可以仅包含在皮层组分中。原则上,在所述第二种实施形式B中润滑剂但也可以存在于芯层组分中。
[0036] 在本发明的第二种实施形式中,芯层组分可以由或基本上由均聚聚烯烃、尤其是由均聚聚丙烯构成。根据另一种实施变型方案,芯层组分在所述第二种实施形式中具有重量百分比为至少75%、优选至少80%、优选至少85%并且特别优选至少90%的均聚聚烯烃、尤其是均聚聚丙烯。
[0037] 本发明的第二种实施形式的一种推荐的实施变型方案的特征在于,所述皮层组分或者说含有润滑剂的皮层组分由或基本上由聚烯烃共聚物、尤其是聚丙烯共聚物构成。在此要考虑,在皮层组分中含有或可以含有润滑剂,并且(附加地)含有降低润滑剂迁移速度的添加物。在第二种实施形式中,优选选择用于皮层组分的聚烯烃共聚物或聚丙烯共聚物,所述聚烯烃共聚物或聚丙烯共聚物具有20至70g/10min、优选25至50g/10min的熔体流动指数(MFI)。适宜地,使用具有1%至6%的、优选2%至6%的乙烯含量的乙烯‑丙烯共聚物。推荐地,对于皮层组分所选择的聚烯烃共聚物或聚丙烯共聚物的特征在于紧密的摩尔质量分布并且优选在于2.5至6、优选3至5.5并且非常优选3.5至5的分子量分布或摩尔质量分布(Mw/Mn)。所述分子量分布Mw/Mn在本发明的范围中根据凝胶渗透色谱(GPC)更确切地说根据ISO 16014‑1:2003、ISO 16014‑2:2003、ISO 16014‑4:2003以及ASTMD 6474‑12。推荐地使用具有成核剂的或否则如为了高结晶速率修改的无规聚丙烯共聚物,例如Borealis RJ377MO或Basell Moplen RP24R。所述最后提到的无规聚丙烯共聚物例如具有30g/10min的熔体流动指数以及120℃的维卡温度(ISO 306/A50,10N)。
[0038] 在本发明的第二种实施形式的范围中,在连续长丝的皮层组分中使用至少一种降低润滑剂迁移速度的添加物。所述添加物是至少一种成核剂和/或至少一种填料。根据本发明的特别优选的实施形式使用至少一种成核剂。适宜地,该成核剂以500ppm至2500ppm的含量(相对于整个长丝而言)包含在长丝中。在此,证明有利的是使用选自组“芳香族羧酸、芳香族羧酸盐、山梨醇衍生物、滑石粉、高岭土、喹吖、庚二酸盐、辛二酸盐、二环己基二甲酰胺、有机磷、三苯基化合物、三苯基二噻嗪”的成核剂。山梨醇如二苄基山梨醇(DBS)或1,3:2,4二(对甲基苯亚甲基)山梨醇(MDBS)或1.3:2.4二(3.4‑甲基苯亚甲基)山梨醇(DMDBS)被用作成核剂。优选的成核剂是芳香族羧酸的盐、尤其是苯甲酸盐以及例如苯甲酸钠。
[0039] 通过将皮层组分、尤其是皮层组分的聚烯烃共聚物或聚丙烯共聚物利用至少一种成核剂成核,在皮层中润滑剂的迁移速度下降并且因此鉴于所述技术问题的解决而能够实现无问题地在皮层组分中使用润滑剂。在皮层组分中的至少一种填料也可以降低润滑剂的迁移速度。在此,优选至少一种金属盐以及特别优选至少一种选自组“二、碳酸、滑石粉”的物质被用作填料。
[0040] 在本发明的第二种实施形式的范围中,适宜地具有紧密摩尔质量分布的无规聚丙烯共聚物可以被用作用于皮层组分的聚丙烯共聚物。在此,尤其是也考虑聚丙烯共聚物,该聚丙烯共聚物由注塑领域已知并且常常包含抗静电剂和成核剂。这种抗静电剂(例如脂肪酸酯如例如单硬脂酸甘油酯亦或乙氧基化脂肪胺或烷基胺)可以常常已经足够作为润滑剂并且落入按照本发明要求保护的润滑剂范围中。可选地,当共聚物中已存在的含量不足时,附加的润滑剂可以被计量地加入到芯层组分中和/或皮层组分中。皮层组分的共聚物可以与均聚聚丙烯混合。在本发明的范围中,所述混合物的粘性低于均聚聚丙烯的粘性。接下来的实施形式又不仅涉及本发明的第一种实施形式而且涉及第二种实施形式:如果在本发明的第一种或第二种实施形式中使用均聚聚丙烯,则在此优选是具有以下特性的均聚聚丙烯。熔体流动指数(MFI)适宜地为17至37g/10min、优选19至35g/10min。推荐地,所述均聚聚丙烯具有在3.6至5.2的范围内、尤其是3.8至5的范围内的紧密的摩尔质量分布。摩尔质量分布的测量进一步在上面已经阐述。根据本发明的优选的实施形式,至少一种以下产品被用作均聚聚丙烯:Borealis HF420FB(MFI19)、HG455FB(MFI25)、HG475FB(MFI25)、Basell Moplen HP561R(MFI25)和Exxon 3155PP(MFI35)。
[0041] 不仅在第一种实施形式中而且在第二种实施形式中,根据本发明的完全特别推荐的实施形式,均聚聚丙烯和/或聚丙烯聚合物、尤其是乙烯‑丙烯共聚物和/或它们的混合物被不仅用于芯层组分而且用于皮层组分。PP材料在本发明的范围中证明是特别有利的。
[0042] 在本发明的范围中,不仅在第一种实施形式中而且在第二种实施形式中,按照本发明的纺粘型非织造织物利用纺粘法制造。在此,首先具有芯皮结构的多组分长丝或双组分长丝借助至少一个纺丝头纺制作为连续长丝,并且随后所述连续长丝在至少一个冷却装置中被冷却,并且接着连续长丝穿过用于拉伸长丝的拉伸装置。经拉伸的长丝被铺放在铺放器上、尤其是铺放器筛带上作为纺粘型非织造织物。
[0043] 就此而言,本发明的一种特别推荐的实施方式的特征在于,由冷却装置以及拉伸装置组成的机组构造为封闭机组,其中,除了在冷却装置中导入冷却空气之外,没有其它空气导入到封闭的机组中。所述封闭的实施形式在本发明的范围中在制造按照本发明的纺粘型非织造织物时证明是特别有利的。
[0044] 适宜地,在拉伸装置与铺放器或铺放器筛带之间设置有至少一个扩散器。从拉伸装置出来的连续长丝被引导通过所述扩散器并且然后铺放在铺放器上或铺放器筛带上。本发明的一种推荐的实施变型方案的特征在于,在拉伸装置与铺放器之间沿长丝流动方向依次相继设置有至少两个扩散器、优选两个扩散器。适宜地,在所述两个扩散器之间存在有至少一个用于环境空气进入的次级空气进入缝隙。具有至少一个扩散器或具有至少两个扩散器以及次级空气进入缝隙的实施形式同样鉴于制造按照本发明的纺粘型非织造织物证明是特别有利的。
[0045] 在将长丝铺放成纺粘型非织造织物之后,所述纺粘型非织造织物被加固,根据优选的实施形式被预加固并且随后被最终加固。纺粘型非织造织物的预加固或加固适宜地利用至少一个砑光机进行。在此使用优选两个相互作用的砑光机轧辊。根据一种推荐的实施形式,至少一个所述砑光机轧辊实施成加热的。砑光机的压印面适宜地为8%至20%、例如12%。如果在本发明的范围中一方面在按照本发明的纺粘型非织造织物中的柔软度并且另一方面在对比非织造织物中的柔软度被确定,则在两种非织造织物中进行纺粘型非织造织物的相同的预加固或加固。
[0046] 本发明基于这样的认识:按照本发明的纺粘型非织造织物具有优化的光滑柔软的手感并且尽管如此具有高的强度。这产生具有良好抗拉强度的柔软纺粘型非织造织物。这尤其是适合于优选使用聚丙烯或聚丙烯共聚物用于按照本发明的纺粘型非织造织物的连续长丝的芯层组分和/或皮层组分。此外重要的是,与已知解决方案相比可以有效地减少润滑剂从长丝中蒸发并且由此避免在设备中所不希望的沉积。因此,相对于已知的措施,设备的清洁度提高并且由此也提高设备的效率和可用性。尤其是可以提高设备使用寿命。就此而言,本发明也基于这样的认识:将润滑剂不均匀地引入长丝中有效地对解决按照本发明的技术问题做出贡献。如将通过以下实施例还证明,相比于在实际中已知的措施在生产按照本发明的纺粘型非织造织物时以及在加固纺粘型非织造织物时在较低的能量消耗、尤其是在较低的砑光机温度时可以实现无纺布的类似的强度。根据纺粘型非织造织物的按照本发明可实现的高强度,在制造长丝时也可以节省材料,尤其是相对于其它原料组合(例如PP/PE)而言。此外,在制造按照本发明的纺粘型非织造织物时可以将各组分简单地再循环到制造过程中。由于所使用的原料的兼容性,可以无问题地以高份额回收利用再生材料。由此也得到相对于例如PP/PE组合的显著的成本优势。结果是产生柔软的、光滑的并且抗拉的纺粘型非织造织物,该纺粘型非织造织物能够以相对小的成本实现。
[0047] 借助各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发明:
[0048] 接下来,根据上述纺粘型无纺布方法制造具有芯皮结构的由双组分长丝制成的纺粘型非织造织物。在此,使用均聚聚丙烯和聚丙烯共聚物作为用于两种组分(芯层组分和皮层组分)的材料。铺放在铺放器筛带上的纺粘型非织造织物在所有的实施例中利用砑光机2
加固,该砑光机具有刻纹U5714A(12%压印面,圆形的刻纹点,25Fig/cm)。所有示例的长丝细度为大约1.6至1.8旦尼尔。所有样品利用纺丝系统在相同的或类似的生产率时生产。
[0049] 对比示例:
[0050] 由均聚聚丙烯(具有MFI25的Borealis HG455FB)制成单组分长丝。所述轧光在砑光机轧辊的表面温度为大约为148℃时进行。所生产的纺粘型非织造织物相比于接下来的实施例具有良好的强度,但没有令人满意的柔软手感。
[0051] 实施例1:
[0052] 由双组分长丝制成的纺粘型非织造织物根据本发明的一种实施形式制成,其中,不仅芯层组分而且皮层组分由均聚聚丙烯(具有MFI25的Borealis HG455FB)连同8%的来自Idemitsu公司“L‑MODU X901S”的聚丙烯(其作为柔软的附加聚丙烯)制成。芯层组分与皮层组分之间的质量比为70:30。仅在芯层中含有Constab公司的基于芥酸酰胺的润滑剂SL05068PP。润滑剂相对于整个长丝而言的含量为2000ppm。纺粘型非织造织物在砑光机轧辊的表面温度为大约为142℃时被轧光。由所述连续长丝制成的纺粘型非织造织物在存放一天之后具有光滑柔软的手感。
[0053] 实施例2:
[0054] 该实施例的纺粘型非织造织物也根据本发明的第一种实施形式制成。所述纺粘型非织造织物的双组分长丝不仅在芯层组分中而且在皮层组分中包含均聚聚丙烯(具有MFI25的Basell Moplen HP561R)连同重量百分比为10%的柔软附加共聚丙烯(Exxon Vistamaxx VM6202)。在此,芯层组分与皮层组分之间的质量比也为70:30。Constab公司的基于芥酸酰胺的SL05068PP再次被用作润滑剂。所述润滑剂仅包含在芯层中并且润滑剂相对于整个长丝而言的含量为2500ppm。纺粘型非织造织物的轧光在砑光机轧辊的表面温度为大约为132℃时进行。所生产的长丝的手感必须一开始被归为无光泽的,在存放一天之后出现光滑柔软的手感。这表明润滑剂的延迟的迁移。
[0055] 实施例3:
[0056] 纺粘型非织造织物根据本发明的第二种实施形式制成。双组分长丝在芯层中包含均聚聚丙烯(Borealis HG475FB)并且在皮层中包含聚丙烯共聚物(具有MFI30的Basell Moplen RP248R)。芯层组分与皮层组分之间的质量比为70:30。在皮层的聚丙烯共聚物中含有成核剂和抗静电剂。纺粘型非织造织物的轧光在砑光机轧辊的表面温度为大约为121℃时进行。所生产的纺粘型非织造织物的手感必须一开始被归为无光泽的,在存放一天之后出现非织造织物光滑柔软的手感。这又表明润滑剂或在此抗静电剂的延迟的迁移。
[0057] 实施例4:
[0058] 纺粘型非织造织物根据本发明的第二种实施形式制成。双组分长丝的芯层组分由均聚聚丙烯(具有MFI25的Borealis HG475FW)并且皮层组分由聚丙烯共聚物(具有MFI30的Basell Moplen RP248R)制成。芯层组分与皮层组分之间的质量比为50:50。在聚丙烯共聚物中含有成核剂和抗静电剂。利用具有表面温度为121℃的砑光机轧辊进行加固。所生产的纺粘型非织造织物的手感一开始被归为无光泽的,并且在存放一天之后然后出现光滑柔软的手感。这又表明用作润滑剂的硬脂酸盐的延迟的迁移。相比于实施例3显示出非织造织物减少的强度(参见下面的表),这归因于聚丙烯共聚物相比于均聚聚丙烯较大的含量。
[0059] 实施例5:
[0060] 纺粘型非织造织物的双组分长丝在芯层中具有均聚聚丙烯(具有MFI25的Borealis HG475FB)并且在皮层中具有聚丙烯共聚物。芯层组分与皮层组分的质量比为70:30。所使用的聚丙烯共聚物与聚合物Moplen RP248R是类似的,但不具有成核剂以及抗静电剂。纺粘型非织造织物的加固利用具有表面温度为121℃的砑光机轧辊进行。即使在存放三天之后,以该方式制造的纺粘型非织造织物也未达到实施例3的光滑柔软的手感。这表明,仅使用聚丙烯共聚物是不够的并且需要迁移的润滑剂以实现按照本发明的特性。
[0061] 在下面的表中,对于上述示例,给出以g/m2为单位的纺粘型非织造织物的单位面积重量并且以N/5cm给出沿机器方向(MD)和横向于机器方向(CD)的强度。在此,所述强度根据EDANA ERT 20.2‑89利用100mm的夹紧长度以及200mm/min的牵引速度测量。在此,对比示例V与实施例1至5作对比:
[0062] 示例 单位面积重量 强度MD 强度CD“V” 22 49 35
1 22 44 28
2 22 39 31
3 20 55 31
4 20 48 30
5 20 55 35
[0063] 要强调的是,实施例3至5的纺粘型非织造织物在砑光机温度比在对比示例V中明显较低时被加固。尽管如此可以观察到类似的强度,从而能够在制造根据实施例3至5的纺粘型非织造织物时降低能量消耗。较低的砑光机温度支持柔软的手感并且因此能够实现降低要附加计量加入的润滑剂。
[0064] 实施例6:
[0065] 该实施例涉及在硬度方面的区别或者说引入硬度测量。在按照本发明的纺粘型非织造织物S1上以及在对比非织造织物V1上借助德国莱比锡Emtec公司的商业通用的测量仪器TSA(生活用纸柔软度分析仪)对硬度实施测量。所述测量方法已经进一步如上面阐述的。测量头用100mN的力按压到非织造织物表面上。在此,在背离铺放器筛带的纺粘型非织造织物表面上测量。测量头装备有八个旋转的或可旋转的测量页并且转速在测量期间为2转/秒。按照本发明的纺粘型非织造织物并且对于对比非织造织物利用测量仪器记录相应一个声强/频率谱图并且在其中相应确定在6550Hz的最大峰值(TS7值)时的声强。分别将5次单独测量平均。所述两种纺粘型非织造织物利用相同的纺粘无纺布设备制造,以相同的方式预加固或加固(也就是说在相同的条件下砑光机加固)并且两种纺粘型非织造织物具有带有相同纤度(1.8达尼尔)的长丝。两种纺粘型非织造织物的长丝之间的区别在于在聚合物熔体从纺丝板中流出时在纺成相应长丝之前润滑剂在聚合物熔体中的分布。在按照本发明的纺粘型非织造织物S1中,所述长丝由均聚聚丙烯和聚丙烯共聚物组成的均匀混合物制成。用于双组分长丝的原料类似于上述实施例2选择,相对于整个长丝而言的润滑剂含量为
2000ppm并且应用具有19%表面比例的砑光机刻纹“U2888”。芯层的含量为50%(芯层组分和皮层组分之间的质量比为50:50)。相应4000ppm的润滑剂被注入给双组分长丝的芯层组分。作为对比非织造织物V1,使用具有由相同组分制成的长丝的纺粘型非织造织物,其中,但润滑剂均匀地以2000ppm分布在长丝横截面上。对于两种非织造织物S1和V1确定声强值(TS7值),并且更确切地说对于三个时刻,即在将长丝铺放在铺放器筛带上之后的15分钟、2小时以及96小时。按照本发明的纺粘型非织造织物S1的声强值和对比非织造织物V1的声强值由下表得出:
[0066]
[0067]
[0068] 在唯一的图、即图1中根据测量时刻列举在6550Hz的最大峰值时的声强值TS7(以2
dBV rms为单位)。完全在左边示出TS7值,该值在长丝铺放之后15分钟被确定,并且在其旁边右侧示出TS7值,该值在长丝铺放之后2小时被确定。完全在右边相应地示出TS7值,该值在长丝铺放之后4天或96小时被确定。实线表示按照本发明的纺粘型非织造织物S1的TS7值并且虚线示出用于对比非织造织物V1的TS7值。在此示出,按照本发明的纺粘型非织造织物S1首先(在15分钟之后以及在2小时之后)具有比对比非织造织物V1明显较高的声强值以及因此较低的柔软度或者说较高的硬度。因此这导致,在按照本发明的纺粘型非织造织物S1的长丝中的润滑剂明显较缓慢地朝向长丝表面移动或迁移。与此相反,在对比非织造织物中进行相对快的迁移,从而在此已经相对早地实现高柔软度或者说低硬度。对于两种纺粘型非织造织物在15分钟与2小时之间的曲线上升由加固长丝的聚丙烯混合物的第一次再结晶解释。所述曲线的形状可以典型地适合于所述原料组合。如预期的,不仅影响润滑剂的迁移和再结晶而且同时影响柔软度。因为迁移速度也可能根据相应的结晶度发生变化,在此没有普遍适用的曲线变化,所述曲线变化是原料特定的。在96小时之后,一方面按照本发明的纺粘型非织造织物S1并且另一方面对比非织造织物V1的声强值以及因此柔软度或者说硬度相一致或者说在一定程度上相一致。在按照本发明的纺粘型非织造织物中润滑剂向长丝表面的延迟迁移具有如下优点:在生产长丝的过程中,润滑剂从长丝中明显较低地气体析出并且因此也相应较少地污染设备构件。同时有利地影响卷绕特性。此外,由在表中按百分比计算的说明可推断出,按照本发明的纺粘型非织造织物的声强值在长丝铺放之后第一个150分钟之内比对比非织造织物V1的声强值高3%以上,并且相应地按照本发明的纺粘型非织造织物S1的硬度比对比非织造织物V1的硬度高3%以上。也可看出,与进行的再结晶无关,制成的纺粘型非织造织物变得更柔软,这证明了润滑剂的效果和意义。
[0069] 实施例7:
[0070] 利用与在实施例6中相同的设备以及加固,对应于实施例5选择原料组合物,然而利用润滑剂。在芯层中使用均聚聚丙烯Moplen HP561R并且在皮层中使用实施例5中的具有MFR30的无规CoPP。设定70:30的芯层‑皮层比例并且以与在实施例6中相同的砑光机温度工作。在按照本发明的纺粘型非织造织物S2中,2900ppm的润滑剂仅注入在芯层中。在对比非织造织物V2中,在芯层中和在皮层中分别注入2000ppm的润滑剂。在此又形成与在实施例6中类似的TS7值的关系,其中,然而在此所使用的皮层原料以其不同类型的基础柔软度以及结晶速度或者说迁移速度得到另一个随时间的分布。在此,TS7区别尤其是在2小时之后产生。
[0071]
[0072] 在此,存放之后的纺粘型非织造织物也比新生产的纺粘型非织造织物柔软(TS7值较低)。
[0073] 在下面的表中给出在15分钟、2小时并且96小时之后按照本发明的纺粘型非织造织物S与对比非织造织物V的TS7关系以及纺粘型非织造织物的在生产之后的强度值以及单位面积重量。强度和单位面积重量根据上面阐述的方法确定,其中,200mm/min的牵引速度被用于强度测量。
[0074]
[0075]
[0076] 显示出实施例7相对于实施例6的强度优势。显示出双组分技术的优点以及可能性。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