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利分类库 / 纱线;纱线或绳索的机械整理;整经或络经 / 一种纸纱复合纱及其全成形成衣的生产方法

一种纸纱复合纱及其全成形成衣的生产方法

申请号 CN202410035007.0 申请日 2024-01-09 公开(公告)号 CN118029031A 公开(公告)日 2024-05-14
申请人 江阴海澜科技有限公司; 发明人 周立宸; 黄齐; 杨自治;
摘要 本 申请 涉及纺织技术领域,公开一种纸纱复合纱及其全成形成衣的生产方法,其中,纸纱复合纱包括芯纱和外包纱,芯纱为聚对苯二 甲酸 丙二酯PTT/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双组份弹性聚酯长丝,PTT/PET中的PET组份为再生聚酯 纤维 ,外包纱为纸纱,纸纱包覆在PTT/PET长丝的表面,其中,纸纱复合纱的生产方法,包括:步骤101:将原纸剪切成条状,得到第一纸纱;步骤102:将所述第一纸纱经过加捻,得到第二纸纱;步骤103:将所述第二纸纱进行柔软处理,得到第三纸纱;步骤104:将所述第三纸纱与PTT/PET长丝在加湿状态下机械包覆,得到纸纱复合纱。
权利要求

1.一种纸纱复合纱的生产方法,所述纸纱复合纱包括芯纱和外包纱,其中,所述芯纱为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酯PTT/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双组份弹性聚酯长丝,所述PTT/PET中的PET组份为再生聚酯纤维,所述外包纱为纸纱,所述纸纱包覆在PTT/PET长丝的表面,其特征在于,所述纸纱复合纱的生产方法,包括:
步骤101:将原纸剪切成条状,得到第一纸纱;
步骤102:将所述第一纸纱经过加捻,得到第二纸纱;
步骤103:将所述第二纸纱进行柔软处理,得到第三纸纱;
步骤104:将所述第三纸纱与PTT/PET长丝在加湿状态下机械包覆,得到纸纱复合纱。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101中,所述原纸的克重为10‑
2
15g/m,所述第一纸纱的宽度为0.8‑2m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102中,所述加捻的捻度为80‑
300捻,得到第二纸纱。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103中,将所述第二纸纱放置于柔软溶液中浸泡1‑2h,浸泡温度为30‑40℃,捞出晾干,得到第三纸纱。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柔软溶液中柔软剂的浓度为4‑
5%。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104中,所述加湿状态的相对湿度为110%。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PTT/PET长丝的线密度为8.33‑
22.22tex。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纸纱复合纱中的纸纱的比例为
30‑70。
9.一种纸纱复合纱全成形成衣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步骤201:利用全成形电脑横机的软件设计系统,设计全成形成衣;
步骤202:将步骤201中的制版程序,置入床全成形电脑横机编织设定系统中,完成纱嘴排列,设置编织速度,所述纱嘴排列为双纱嘴设置,所述编织速度为0.6‑1.0mm/s;
步骤203:将如权利要求1至8任一项所述的纸纱复合纱喂入全成形电脑横机,编织全成形成衣。
10.一种纸纱复合纱全成形成衣,其特征在于,由权利要求1至8任一项所述的纸纱复合纱喂入全成形电脑横机编织而成。

说明书全文

一种纸纱复合纱及其全成形成衣的生产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申请涉及纺织技术领域,例如涉及一种纸纱复合纱及其全成形成衣的生产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目前,随着环保意识的增强,“绿色”、“环保”、“可降解”成为各行各业选用原材料的首要标准。纸纱由植物纤维加工而成,作为一种可持续的、天然环保、健康的纺织材料,其具有染色性佳、透气性好、吸性强和环保易降解等特点,在纺织材料领域具有极大发展前景。纸纱制得的面料质量轻盈,具有亚麻织物一样的手感,干爽透气、吸湿速干、减少出汗带来的黏着不适感、天然抗菌除臭,无论任何季节及场合条件,都能保证穿着的舒适度。除此之外,它可以通过土壤中的生物被分解成二和水,进入再生循环的过程,纸纱针织面料的出现是顺应时代的发展,既能给我们带来舒适的穿着,又能减少碳排放,做到环保可持续。
[0003] 在实现本公开实施例的过程中,发现相关技术中至少存在如下问题:
[0004] 现有的纸纱普遍存在强度低、柔软度差和弹性差等问题,这些都限制了其在针织面料上的应用。
[0005] 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背景技术部分公开的信息仅用于加强对本申请的背景的理解,因此可以包括不构成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现有技术的信息。发明内容
[0006] 为了对披露的实施例的一些方面有基本的理解,下面给出了简单的概括。所述概括不是泛泛评述,也不是要确定关键/重要组成元素或描绘这些实施例的保护范围,而是作为后面的详细说明的序言。
[0007]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纸纱复合纱的生产方法、纸纱复合纱全成形成衣及其生产方法,以提高纱线的弹性、强度和柔软度,加工工艺简单,生产效率高。同时,纸纱复合纱全成形成衣具有结构分区设计,其透气性、透湿性好,环保易降解;且通过改变纸纱复合纱比例和纱嘴设置,以实现不同外观格全成形成衣的生产。
[0008]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纸纱复合纱的生产方法,所述纸纱复合纱包括芯纱和外包纱,其中,所述芯纱为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酯PTT/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双组份弹性聚酯长丝,所述PTT/PET中的PET组份为再生聚酯纤维,所述外包纱为纸纱,所述纸纱包覆在PTT/PET长丝的表面,所述纸纱复合纱的生产方法,包括:
[0009] 步骤101:将原纸剪切成条状,得到第一纸纱;
[0010] 步骤102:将所述第一纸纱经过加捻,得到第二纸纱;
[0011] 步骤103:将所述第二纸纱进行柔软处理,得到第三纸纱;
[0012] 步骤104:将所述第三纸纱与PTT/PET长丝在加湿状态下机械包覆,得到纸纱复合纱。
[0013] 可选地,在步骤101中,所述原纸的克重为10‑15g/m2,所述第一纸纱的宽度为0.8‑2mm。
[0014] 可选地,在步骤102中,所述加捻的捻度为80‑300捻,得到第二纸纱。
[0015] 可选地,在步骤103中,将所述第二纸纱放置于柔软溶液中浸泡1‑2h,浸泡温度为30‑40℃,捞出晾干,得到第三纸纱。
[0016] 可选地,所述柔软溶液中柔软剂的浓度为4‑5%
[0017] 可选地,在步骤104中,所述加湿状态的相对湿度为110%。
[0018] 可选地,所述PTT/PET长丝的线密度为8.33‑22.22tex。
[0019] 可选地,所述纸纱复合纱中的纸纱的比例为30‑70。
[0020]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纸纱复合纱全成形成衣的生产方法,包括:
[0021] 步骤201:利用全成形电脑横机的软件设计系统,设计全成形成衣;
[0022] 步骤202:将步骤201中的制版程序,置入床全成形电脑横机编织设定系统中,完成纱嘴排列,设置编织速度,所述纱嘴排列为双纱嘴设置,所述编织速度为0.6‑1.0mm/s;
[0023] 步骤203:将如本申请所述的纸纱复合纱喂入全成形电脑横机,编织全成形成衣。
[0024]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纸纱复合纱全成形成衣,由本申请所述的纸纱复合纱喂入全成形电脑横机编织而成。
[0025]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纸纱复合纱及其全成形成衣的生产方法,可以实现以下技术效果:
[0026] 1)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纸纱复合纱生产方法,纸条通过加捻并与再生环保PTT/PET长丝进行包覆,可改善纸纱单独纺纱时弹性差、柔软度差和强低的缺点,且环保可持续。所制备出的纸纱复合纱能充分发挥出芯层与外层纤维特点,提高了纱线的强度、弹性、柔软度,使纱线的结构、性能得到优化,提高了纸纱的服用性能。且制备的纸纱复合纱可通过改变两组分比例,可实现生产不同外观风格的全成形成衣。
[0027] 2)本申请采用的针织全成形技术,是将纱线直接编织成产品,减少面料织造、染整、服装制版、裁剪、缝制等加工流程。
[0028] 3)本申请提供的纸纱复合纱全成形成衣,可通过双纱嘴设置以及不同比例的纸纱复合纱,实现不同风格全成形成衣的生产,且基于人体热湿分布进行结构分区设计,透气性、透湿性好,具有优异的热湿舒适性能,且环保易降解。
[0029] 以上的总体描述和下文中的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不用于限制本申请。附图说明
[0030] 一个或多个实施例通过与之对应的附图进行示例性说明,这些示例性说明和附图并不构成对实施例的限定,附图中具有相同参考数字标号的元件示为类似的元件,附图不构成比例限制,并且其中:
[0031] 图1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个纸纱复合纱的生产方法的示意图;
[0032] 图2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个纸纱复合纱全成形成衣的生产方法的示意图;
[0033] 图3是实施例1中的纸纱复合纱光学显微镜照片的示意图;
[0034] 图4(a)是实施例1中的挑孔组织结构示意图;
[0035] 图4(b)是实施例1中的正反针组织结构示意图;
[0036] 图4(c)是实施例1中的1+1罗纹组织结构示意图;
[0037] 图4(d)是实施例1中的平纹组织结构示意图;
[0038] 图5是实施例1中的全成形成衣结构分区示意图;
[0039] 图6是实施例2中的全成形成衣结构分区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40] 为了能够更加详尽地了解本公开实施例的特点与技术内容,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公开实施例的实现进行详细阐述,所附附图仅供参考说明之用,并非用来限定本公开实施例。在以下的技术描述中,为方便解释起见,通过多个细节以提供对所披露实施例的充分理解。
然而,在没有这些细节的情况下,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仍然可以实施。在其它情况下,为简化附图,熟知的结构和装置可以简化展示。
[0041] 本公开实施例的说明书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公开实施例的实施例。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
[0042] 除非另有说明,术语“多个”表示两个或两个以上。
[0043] 本公开实施例中,字符“/”表示前后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例如,A/B表示:A或B。
[0044] 术语“和/或”是一种描述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表示:A或B,或,A和B这三种关系。
[0045] 术语“对应”可以指的是一种关联关系或绑定关系,A与B相对应指的是A与B之间是一种关联关系或绑定关系。
[0046] 结合图1所示,本申请提供一种复合纸纱线的生产方法,所述纸纱复合纱包括芯纱和外包纱,其中,所述芯纱为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酯PTT/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双组份弹性聚酯长丝,所述PTT/PET中的PET组份为再生聚酯纤维,所述外包纱为纸纱,所述纸纱包覆在PTT/PET长丝的表面,所述纸纱复合纱的生产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47] 步骤101:将原纸剪切成条状,得到第一纸纱;
[0048] 步骤102:将所述第一纸纱经过加捻,得到第二纸纱;
[0049] 步骤103:将所述第二纸纱进行柔软处理,得到第三纸纱;
[0050] 步骤104:将所述第三纸纱与PTT/PET长丝在加湿状态下机械包覆,得到纸纱复合纱。
[0051] 可选地,在步骤101中,所述原纸的克重为10‑15g/m2,所述第一纸纱的宽度为0.8‑2mm。
[0052] 可选地,在步骤102中,所述加捻的捻度为80‑300捻,得到第二纸纱。
[0053] 可选地,在步骤103中,将所述第二纸纱放置于柔软溶液中浸泡1‑2h,浸泡温度为30‑40℃,捞出晾干,得到第三纸纱。
[0054] 可选地,所述柔软溶液中柔软剂的浓度为4‑5%
[0055] 可选地,在步骤104中,所述加湿状态的相对湿度为110%。
[0056] 可选地,所述PTT/PET长丝的线密度为8.33‑22.22tex。
[0057] 可选地,所述纸纱复合纱中的纸纱的比例为30‑70。
[0058] 结合图2所示,本申请提供一种纸纱复合纱全成形成衣的生产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59] 步骤201:利用全成形电脑横机的软件设计系统,设计全成形成衣;
[0060] 步骤202:将步骤201中的制版程序,置入床全成形电脑横机编织设定系统中,完成纱嘴排列,设置编织速度,所述纱嘴排列为双纱嘴设置,所述编织速度为0.6‑1.0mm/s;
[0061] 步骤203:将如本申请所述的纸纱复合纱喂入全成形电脑横机,编织全成形成衣。
[0062] 此外,本申请还提供一种纸纱复合纱全成形成衣,由本申请所述的纸纱复合纱喂入全成形电脑横机编织而成。
[0063]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纸纱复合纱及其全成形成衣的生产方法,可以实现以下技术效果:
[0064] 1)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纸纱复合纱生产方法,纸条通过加捻并与再生环保PTT/PET长丝进行包覆,可改善纸纱单独纺纱时弹性差、柔软度差和强力低的缺点,且环保可持续。所制备出的纸纱复合纱能充分发挥出芯层与外层纤维特点,提高了纱线的强度、弹性、柔软度,使纱线的结构、性能得到优化,提高了纸纱的服用性能。且制备的纸纱复合纱可通过改变两组分比例,可实现生产不同外观风格的全成形成衣。
[0065] 2)本申请采用的针织全成形技术,是将纱线直接编织成产品,减少面料织造、染整、服装制版、裁剪、缝制等加工流程。
[0066] 3)本申请提供的纸纱复合纱全成形成衣,可通过双纱嘴设置以及不同比例的纸纱复合纱,实现不同风格全成形成衣的生产,且基于人体热湿分布进行结构分区设计,透气性、透湿性好,具有优异的热湿舒适性能,且环保易降解。
[0067]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的方式,对本申请做进一步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相冲突的前提下,以下描述的各实施例之间或各技术特征之间可以任意组合形成新的实施例。
[0068] 实施例1
[0069] 结合图3和图4所示,本申请提供一种复合纸纱线的生产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70] 1)将原纸剪切成条状,得到第一纸纱;其中,所述原纸的克重为10g/m2,所述第一纸纱的宽度为0.8mm;
[0071] 2)将所述第一纸纱进行加捻,得到第二纸纱;其中,所述加捻的捻度为80捻;
[0072] 3)将所述第二纸纱放置于柔软溶液中浸泡2h,浸泡温度为30℃,捞出晾干,得到第三纸纱;其中,所述柔软溶液中柔软剂的浓度为5%;
[0073] 4)将所述第三纸纱与PTT/PET长丝在加湿状态下进行机械包覆,得到纸纱复合纱:其中,所述加湿状态的相对湿度为110%,所述PTT/PET长丝的线密度为16.67tex,所述纸纱复合纱中两组分比例为30/70。
[0074] 与此同时,结合图5所示,本申请提供一种纸纱复合纱全成形成衣及其生产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75] 1)利用MACH2XS153岛精四针床全成形电脑横机的SDS‑ONE Knit Paint设计系统,基于人体热湿分布设计结构分区全成形成衣,在胸部和背部设计挑孔组织、在领口和下摆处设计1+1罗纹组织、在腋下和侧缝处设计正反针组织、大身设计平纹组织;
[0076] 2)将1)中的制版程序,置入全成形电脑横机编织设定系统中,按照上机操作规范完成纱嘴排列:1号纱嘴编织1+1罗纹组织,4号纱嘴编织右袖,5号纱嘴编织左袖,6号纱嘴编织成衣大身,7号纱嘴喂废纱,8号纱嘴为起底弹性纱和分离线。所述双纱嘴设置为一个纱嘴喂入30/70纸纱复合纱,另一个纱嘴喂入吸湿排汗涤纶。设置编织速度:本实施例中的编织速度设置为0.8m/s,以保证顺利编织;
[0077] 3)将30/70纸纱复合纱和吸湿排汗涤纶喂入MACH2XS153岛精四针床全成形电脑横机中,编织成结构分区全成形成衣,具有优异的热湿舒适性能,所述结构分区全成形成衣手感滑爽、外观挺括。
[0078] 实施例2
[0079] 本申请提供一种复合纸纱线的生产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80] 1)将原纸剪切成条状,得到第一纸纱;其中,所述原纸克重为15g/m2,所述第一纸纱的宽度为1.5mm;
[0081] 2)将所述第一纸纱进行加捻,所述加捻的捻度为300捻,得到第二纸纱;
[0082] 3)将所述第二纸纱放置于柔软溶液中浸泡1h,浸泡温度为40℃,捞出晾干,得到第三纸纱;其中,所述柔软溶液中柔软剂的浓度为4%;
[0083] 4)将所述第三纸纱与PTT/PET长丝在加湿状态下机械包覆,得到纸纱复合纱;其中,所述加湿状态的相对湿度为110%,所述PTT/PET长丝的线密度为11.11tex,所述纸纱复合纱中两组分比例为60/40。
[0084] 与此同时,结合图6所示,本申请提供一种纸纱复合纱全成形成衣及其生产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85] 1)利用MACH2XS153岛精四针床全成形电脑横机的SDS‑ONE Knit Paint设计系统,设计一款全成形成衣,在腹部“X”形处设计挑孔组织、在领口和下摆处设计1+1罗纹组织、大身设计平纹组织;
[0086] 2)将1)中的制版程序,置入全成形电脑横机编织设定系统中,按照上机操作规范完成纱嘴排列:1号纱嘴编织1+1罗纹组织,4号纱嘴编织右袖,5号纱嘴编织左袖,6号纱嘴编织成衣大身,7号纱嘴喂废纱,8号纱嘴为起底弹性纱和分离线。所述双纱嘴设置为两个纱嘴都喂入60/40纸纱复合纱。设置编织速度:本实施例中的编织速度设置为0.8m/s,以保证顺利编织。
[0087] 3)将两根60/40纸纱复合纱喂入MACH2XS153岛精四针床全成形电脑横机中,编织成全成形成衣,所述全成形成衣仿麻外观、手感柔软。
[0088] 对比例1
[0089] 一种复合纸纱线的生产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90] 1)将原纸剪切成条状,得到第一纸纱;所述原纸克重为15g/m2,所述第一纸纱的宽度为2mm;
[0091] 2)将所述第一纸纱进行加捻,所述加捻的捻度为300捻,得到第二纸纱;
[0092] 3)将所述第二纸纱与涤纶长丝在加湿状态下进行机械包覆,得到纸纱复合纱:所述加湿状态的相对湿度为110%,所述涤纶长丝的线密度为11.11tex,所述纸纱复合纱中两组分比例为70/30;
[0093] 一种纸纱复合纱全成形成衣,包括以下步骤:
[0094] 1)利用MACH2XS153岛精四针床全成形电脑横机的SDS‑ONEKnitPa int设计系统,设计一款全成形成衣,在腹部“X”形处设计挑孔组织、在领口和下摆处设计1+1罗纹组织、大身设计平纹组织;
[0095] 2)将1)中的制版程序,置入全成形电脑横机编织设定系统中,按照上机操作规范完成纱嘴排列:1号纱嘴编织1+1罗纹组织,4号纱嘴编织右袖,5号纱嘴编织左袖,6号纱嘴编织成衣大身,7号纱嘴喂废纱,8号纱嘴为起底弹性纱和分离线。所述双纱嘴设置为两个纱嘴都喂入70/30纸纱复合纱。设置编织速度:本实施例中的编织速度设置为0.8m/s,以保证顺利编织。
[0096] 3)将两根70/30纸纱复合纱喂入MACH2XS153岛精四针床全成形电脑横机中,编织成全成形成衣,所述全成形成衣仿麻外观、手感粗糙。
[0097] 性能测试
[0098] 1.对实施例1、实施例2和对比例1的纸纱复合纱进行拉伸弹性测试。
[0099] 参照GB/T14344‑2022《化学纤维长丝拉伸性能试验方法》,采用XL‑1纱线强度仪进行拉伸性能测试,夹持距离为500mm,拉伸速度为250mm/min,预加张力为0.05cN/dtex,自动记录拉伸直至断裂过程中的强力与伸长的关系,测试20次,取平均值,结果如表1所示。
[0100] 表1纸纱复合纱的拉伸弹性
[0101]
[0102] 由表1可知,实施例1中的纸纱复合纱的伸长率为30.35%,比实施例2和对比例的弹性好。
[0103] 2.对实施例1、实施例2和对比例1的纸纱复合纱进行抗弯刚度测试。
[0104] 采用XCB‑1AN纤维抗弯力测试仪(上海新纤仪器有限公司),测试纱线抗弯性能,夹持距离5mm,上升速度10mm/min,测试次数15次,取平均值,结果如表2所示。
[0105] 表2纸纱复合纱的抗弯刚度
[0106]
[0107] 由表2可知,实施例1和实施例2的柔软度好,对比例1的柔软度较差。
[0108] 3.对实施例1、实施例2和对比例1的全成形成衣的大身进行透气性、透湿性测试。
[0109] 根据GB/T5453‑1997《纺织品织物透气性的测定》,使用YG461E‑I型全自动透气量仪来测试织物的透气率;根据GB/T12704.2‑2009《纺织品织物透湿性试验方法第1部分:吸湿法》采用YG601H‑II型电脑式织物透湿仪来测试织物的透湿量,结果如表3所示。
[0110] 表3全成形成衣的透气率和透湿量
[0111]
[0112] 由表3可知,实施例1中的结构分区全成形成衣的透气性和透湿性明显优于比实施例2和对比例1。
[0113] 以上描述和附图充分地示出了本公开的实施例,以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实践它们。其他实施例可以包括结构的、逻辑的、电气的、过程的以及其他的改变。实施例仅代表可能的变化。除非明确要求,否则单独的部件和功能是可选的,并且操作的顺序可以变化。一些实施例的部分和特征可以被包括在或替换其他实施例的部分和特征。而且,本申请中使用的用词仅用于描述实施例并且不用于限制权利要求。如在实施例以及权利要求的描述中使用的,除非上下文清楚地表明,否则单数形式的“一个”(a)、“一个”(an)和“所述”(the)旨在同样包括复数形式。类似地,如在本申请中所使用的术语“和/或”是指包含一个或一个以上相关联的列出的任何以及所有可能的组合。另外,当用于本申请中时,术语“包括”(comprise)及其变型“包括”(comprises)和/或包括(comprising)等指陈述的特征、整体、步骤、操作、元素,和/或组件的存在,但不排除一个或一个以上其它特征、整体、步骤、操作、元素、组件和/或这些的分组的存在或添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本文中,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可以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可以互相参见。对于实施例公开的方法、产品等而言,如果其与实施例公开的方法部分相对应,那么相关之处可以参见方法部分的描述。
[0114]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单元及算法步骤,能够以电子硬件、或者计算机软件和电子硬件的结合来实现。这些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软件方式来执行,可以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所述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方法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公开实施例的范围。所述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上述描述的系统、装置和单元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0115] 本文所披露的实施例中,所揭露的方法、产品(包括但不限于装置、设备等),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单元的划分,可以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外,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另外,在本公开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
[0116] 附图中的流程图框图显示了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系统、方法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可能实现的体系架构、功能和操作。在这点上,流程图或框图中的每个方框可以代表一个模、程序段或代码的一部分,所述模块、程序段或代码的一部分包含一个或多个用于实现规定的逻辑功能的可执行指令。在有些作为替换的实现中,方框中所标注的功能也可以以不同于附图中所标注的顺序发生。例如,两个连续的方框实际上可以基本并行地执行,它们有时也可以按相反的顺序执行,这可以依所涉及的功能而定。在附图中的流程图和框图所对应的描述中,不同的方框所对应的操作或步骤也可以以不同于描述中所披露的顺序发生,有时不同的操作或步骤之间不存在特定的顺序。例如,两个连续的操作或步骤实际上可以基本并行地执行,它们有时也可以按相反的顺序执行,这可以依所涉及的功能而定。框图和/或流程图中的每个方框、以及框图和/或流程图中的方框的组合,可以用执行规定的功能或动作的专用的基于硬件的系统来实现,或者可以用专用硬件与计算机指令的组合来实现。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