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纸片纱及其制备工艺

申请号 CN202410189529.6 申请日 2024-02-20 公开(公告)号 CN117987977A 公开(公告)日 2024-05-07
申请人 杭州金百合非织造布有限公司; 发明人 孙武平; 孙立; 刘欣怡;
摘要 本 申请 涉及纸片纱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纸片纱及其制备工艺。一种纸片纱包括 纱线 本体,纱线本体由改性纸片纱合股而成,改性纸纱由改性和纸片加捻而成,改性和纸片由改性和纸裁剪而成,改性和纸由和纸经改性浆料 上浆 后制得,改性浆料包括以下原料制备而成:改性 淀粉 、聚乙烯醇 纤维 、聚酰胺环 氧 氯丙烷、两性聚丙烯酰胺、烷基烯 酮 二聚体、90‑100份的去离子 水 ;其制备工艺包括以下步骤:取和纸,将和纸进行上浆工艺后制得改性和纸,然后将改性和纸进行裁剪,制得改性和纸片,改性和纸片的宽度为1‑2mm;将改性和纸片进行加捻制得改性纸片纱,捻向为Z捻;将两根改性纸片纱进行合股,制得纱线本体,捻向为S捻。
权利要求

1.一种纸片纱,其特征在于:包括纱线本体,所述纱线本体由改性纸片纱合股而成,所述改性纸纱由改性和纸片加捻而成,改性和纸片由改性和纸裁剪而成,所述改性和纸由和纸经改性浆料上浆后制得,所述改性浆料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备而成:4‑8份的改性淀粉、2‑6份的聚乙烯醇纤维、1‑3份的聚酰胺环氯丙烷、0.25‑0.75份的两性聚丙烯酰胺、
0.1‑0.3份的烷基烯二聚体、90‑100份的去离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纸片纱,其特征在于:所述改性淀粉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备而成:15‑17份的豌豆淀粉、4‑7份的氢氧化钠、5.5‑8.5份的氯乙酸。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纸片纱,其特征在于:所述豌豆淀粉和氯乙酸的质量比为
16.2:5.7‑8.5,所述豌豆淀粉的取代度为0.2‑0.3。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纸片纱,其特征在于:所述氢氧化钠和氯乙酸的质量比为
18‑22:23.6。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纸片纱,其特征在于:所述改性淀粉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计量准确的豌豆淀粉分散均匀,然后加入计量准确的氢氧化钠,搅拌均匀后,于25‑
35℃下,反应25‑35min,然后加入计量准确的氯乙酸,搅拌均匀,并且升温至55‑65℃,反应
5‑7h,然后使用无水乙醇进行冲洗,最后于90‑100℃下烘干4‑6h,制得改性淀粉。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纸片纱,其特征在于:所述改性淀粉、聚乙烯醇纤维和聚酰胺环氧氯丙烷的质量比为4‑8:4:1‑3。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纸片纱,其特征在于:所述改性和纸包括以下步骤制备而成:
步骤1:将计量准确的改性淀粉、聚乙烯醇纤维和去离子水混合搅拌,加热至90‑100℃,然后恒温保持1‑1.5h,接着加入计量准确的聚酰胺环氧氯丙烷、两性聚丙烯酰胺和烷基烯酮二聚体,保持恒温,持续搅拌5‑10min,制得改性浆料;
步骤2:保持改性浆料的温度90‑100℃,将和纸进行上浆处理,然后于温度18‑22℃,相对湿度60‑70%的恒温恒湿环境下,进行平衡24‑36h,制得改性和纸。
8.权利要求1‑7任一所述的一种纸片纱的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取和纸,将和纸进行上浆工艺后制得改性和纸,然后将改性和纸进行裁剪,制得改性和纸片,改性和纸片的宽度为1‑2mm;
步骤2:将改性和纸片进行加捻制得改性纸片纱,加捻根数为100‑200根,捻度为700‑
900捻/m,捻向为Z捻;
步骤3:将两根改性纸片纱进行合股,制得纱线本体,捻度为900‑1200捻/m,捻向为S捻。

说明书全文

一种纸片纱及其制备工艺

技术领域

[0001] 本申请涉及纸片纱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纸片纱及其制备工艺。

背景技术

[0002] 现在是绿色环保的时代,国内很注重可再生循环的发展,尤其是制造业要尤为重视。其中,纺织业是一个很重要的行业,如今的衣物由涤纶、锦纶、腈纶等各式各样的材质制成,不同材质的衣物都具有不同的特点,消费者可根据需求进行材质的选择。
[0003] 纸片纱是使用天然纤维素为主体的新型纱线,通过将纸裁剪成1‑6mm宽度的细长条,通过加捻或与其它纱线合股的方式,制成纸片纱。纸片纱具有质量请、收缩率低、起球率低、吸湿透气性好等多种有点,其织物具有亚麻一样的手感,能够很好的吸湿排汗,减少异味。并且纸片纱主打的是天然环保,易降解,具有独特的魅。但纸片纱由于是由天然纤维素制成的纸片加捻而成,所以断裂强度较低,制成的织物易损坏。发明内容
[0004] 为了提高纸片纱的断裂强度,本申请提供一种纸片纱及其制备工艺。
[0005]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纸片纱,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纸片纱,包括纱线本体,所述纱线本体由改性纸片纱合股而成,所述改性纸纱由改性和纸片加捻而成,改性和纸片由改性和纸裁剪而成,所述改性和纸由和纸经改性浆料上浆后制得,所述改性浆料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备而成:4‑8份的改性淀粉、2‑6份的聚乙烯醇纤维、1‑3份的聚酰胺环氯丙烷、0.25‑0.75份的两性聚丙烯酰胺、0.1‑0.3份的烷基烯二聚体、90‑100份的去离子
[0006]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加入聚乙烯醇纤维,可以增加和纸纤维之间的结合强度,从而提高和纸整体的断裂强度,并且聚乙烯醇纤维的柔软度要好于和纸纤维,加入聚乙烯醇纤维还可以提高和纸的柔软度;和纸纤维、聚乙烯醇纤维和改性淀粉均呈负电性,则浆料体系也呈负电性,而加入聚酰胺环氧氯丙烷后,聚酰胺环氧氯丙烷带正电荷,可以使浆料体系的电位趋于0,使浆料体系呈正电性,并且聚酰胺环氧氯丙烷易发生自交联反应,形成了抗水共价键的交联网络,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纤维的润胀,增加了和纸的抗张强度和湿抗张强度;两性聚丙烯酰胺自身带有阳离子电荷,可以与纤维上的阴离子形成离子键,酰胺基与纤维的羟基形成氢键,从而可以提高和纸强度;烷基烯酮二聚体自身带有脂肪长链官能团,具有憎水性,加入后,疏水基团定向朝外排列,从而提高和纸的湿抗张强度。
[0007] 优选的,所述改性淀粉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备而成:15‑17份的豌豆淀粉、4‑7份的氢氧化钠、5.5‑8.5份的氯乙酸。
[0008]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氢氧化钠可以提高豌豆淀粉的糊化程度和溶解速度,提高反应效率;氯乙酸可与豌豆淀粉反应,对豌豆淀粉上的羟基被羧甲基取代,生成羧甲基淀粉,羧甲基淀粉为阴离子型淀粉,具有流动性好,易溶于水,糊化温度低,化学性能稳定的特点,并且对纤维的粘附性好,羧甲基纤维渗透和覆盖在和纸上,可以增加和纸上纤维间的抱合性,提高拉伸强度和耐磨性,还可以提高聚乙烯醇纤维与和纸纤维之间的连接强度。
[0009] 优选的,所述豌豆淀粉和氯乙酸的质量比为16.2:5.7‑8.5,所述豌豆淀粉的取代度为0.2‑0.3。
[0010]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豌豆淀粉和氯乙酸的质量比不同时,对于改性淀粉的粘度和热稳定性有不同的影响,对于改性和纸的断裂强度也会有不同的影响,当引入的羧甲基则越多,改性淀粉的溶解度更高,改性淀粉容易溶胀,分子链之间容易缠绕,形成的结构强度更高,从而对于改性和纸断裂强度的提高效果越好,但当引入的羧甲基过多时,取代度过大,改性淀粉溶解度过高,反而会影响对于和纸断裂强度的提高效果,所以本申请提出一种豌豆淀粉和氯乙酸的最佳质量比,使得改性和纸的断裂强度更高。
[0011] 优选的,所述氢氧化钠和氯乙酸的质量比为18‑22:23.6。
[0012]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氢氧化钠和氯乙酸的质量比不同时,对于氯乙酸与豌豆淀粉的反应效率则会有不同的影响,氢氧化钠的量增多可以提高反应效率,提高羟基的取代率,但氢氧化钠过量会导致副反应的发生,发而会使反应效率降低,导致取代度受到影响,影响改性淀粉对于和纸的改性效果,所以本申请提出一种氢氧化钠和氯乙酸的最佳质量比,使得改性淀粉对于和纸的改性效果更好。
[0013] 优选的,所述改性淀粉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计量准确的豌豆淀粉分散均匀,然后加入计量准确的氢氧化钠,搅拌均匀后,于25‑35℃下,反应25‑35min,然后加入计量准确的氯乙酸,搅拌均匀,并且升温至55‑65℃,反应5‑7h,然后使用无水乙醇进行冲洗,最后于90‑100℃下烘干4‑6h,制得改性淀粉。
[0014]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先利用氢氧化钠对豌豆进行化,使得豌豆淀粉的分子链暴露出来,然后利用氯乙酸进行醚化反应,生成羧甲基淀粉,而醚化反应时的反应时间和反应温度均会对反应的效率产生影响。
[0015] 优选的,所述改性淀粉、聚乙烯醇纤维和聚酰胺环氧氯丙烷的质量比为4‑8:4:1‑3。
[0016]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改性淀粉、聚乙烯醇纤维和聚酰胺环氧氯丙烷的质量比不同时,对于和纸的断裂强度的影响也不同;聚乙烯醇纤维的加入量提高,可以提高和纸纤维之间的连接强度,使得和纸纤维之间的连接强度大于和纸纤维自身的强度,但聚乙烯醇纤维加入过量时,和纸纤维之间的强度与和纸纤维自身的强度相差过大,反而会使得和纸纤维直接断裂,反而会导致断裂强度降低;聚酰胺环氧氯丙烷的加入量增多,可以形成自交联网,提高和纸的断裂强度,但当聚酰胺环氧氯丙烷加入量过多时,聚酰胺环氧氯丙烷自交联形成的成键强度比聚酰胺环氧氯丙烷和纤维间的键合要大,容易导致和纸的断裂强度下降。
[0017] 优选的,所述改性和纸包括以下步骤制备而成:步骤1:将计量准确的改性淀粉、聚乙烯醇纤维和去离子水混合搅拌,加热至90‑
100℃,然后恒温保持1‑1.5h,接着加入计量准确的聚酰胺环氧氯丙烷、两性聚丙烯酰胺和烷基烯酮二聚体,保持恒温,持续搅拌5‑10min,制得改性浆料;
步骤2:保持改性浆料的温度90‑100℃,将和纸进行上浆处理,然后于温度18‑22℃,相对湿度60‑70%的恒温恒湿环境下,进行平衡24‑36h,制得改性和纸。
[0018]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和纸通过改性浆料进行上料处理,使得改性浆料对和纸进行渗透,从而对和纸进行改性,提高和纸的性能,而在上浆前,加热改性浆料,使各组分完全溶解,上浆更加均匀,上浆后进行平衡,使得改性浆料完全渗透,使得改性和纸的效果更好。
[0019] 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纸片纱的制备工艺,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纸片纱的制备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取和纸,将和纸进行上浆工艺后制得改性和纸,然后将改性和纸进行裁剪,制得改性和纸片,改性和纸片的宽度为1‑2mm;
步骤2:将改性和纸片进行加捻制得改性纸片纱,加捻根数为100‑200根,捻度为
700‑900捻/m,捻向为Z捻;
步骤3:将两根改性纸片纱进行合股,制得纱线本体,捻度为900‑1200捻/m,捻向为S捻。
[0020] 综上所述,本申请具有如下有益效果:1、由于本申请采用加入聚乙烯醇纤维、羧甲基淀粉和聚酰胺环氧氯丙烷,聚乙烯醇纤维可以增加和纸纤维之间的结合强度,从而提高和纸整体的断裂强度,羧甲基淀粉对纤维的粘附性好,可以渗透和覆盖在和纸上,可以增加和纸上纤维间的抱合性,提高拉伸强度和耐磨性,还可以提高聚乙烯醇纤维与和纸纤维之间的连接强度。

具体实施方式

[0021] 制备例制备例1
改性淀粉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1.62kg的豌豆淀粉加入搅拌器中分散均匀,然后加入0.57kg的氢氧化钠,以转速300r/min,搅拌3min,搅拌均匀后,于30℃下,反应
30min,然后加入0.75kg的氯乙酸,以转速300r/min,搅拌5min,搅拌均匀,并且升温至60℃,反应6h,然后使用无水乙醇进行冲洗,最后于100℃下烘干5h,制得改性淀粉,取代度为0.2。
[0022] 制备例2制备例2与制备例1的区别在于:将1.62kg的豌豆淀粉加入搅拌器中分散均匀,然后加入0.85kg的氢氧化钠,以转速300r/min,搅拌3min,搅拌均匀后,于30℃下,反应30min,然后加入1.11kg的氯乙酸,以转速300r/min,搅拌5min,搅拌均匀,并且升温至60℃,反应
6h,然后使用无水乙醇进行冲洗,最后于100℃下烘干5h,制得改性淀粉,取代度为0.3。
[0023] 制备例3制备例3与制备例1的区别在于:将1.62kg的豌豆淀粉加入搅拌器中分散均匀,然后加入0.71kg的氢氧化钠,以转速300r/min,搅拌3min,搅拌均匀后,于30℃下,反应30min,然后加入0.93kg的氯乙酸,以转速300r/min,搅拌5min,搅拌均匀,并且升温至60℃,反应
6h,然后使用无水乙醇进行冲洗,最后于100℃下烘干5h,制得改性淀粉,取代度为0.25。
[0024] 制备例4制备例4与制备例1的区别在于:将1.62kg的豌豆淀粉加入搅拌器中分散均匀,然后加入0.71kg的氢氧化钠,以转速300r/min,搅拌3min,搅拌均匀后,于30℃下,反应30min,然后加入0.76kg的氯乙酸,以转速300r/min,搅拌5min,搅拌均匀,并且升温至60℃,反应
6h,然后使用无水乙醇进行冲洗,最后于100℃下烘干5h,制得改性淀粉,取代度为0.25。
[0025] 制备例5制备例5与制备例1的区别在于:将1.62kg的豌豆淀粉加入搅拌器中分散均匀,然后加入0.71kg的氢氧化钠,以转速300r/min,搅拌3min,搅拌均匀后,于30℃下,反应30min,然后加入0.84kg的氯乙酸,以转速300r/min,搅拌5min,搅拌均匀,并且升温至60℃,反应
6h,然后使用无水乙醇进行冲洗,最后于100℃下烘干5h,制得改性淀粉,取代度为0.25。
[0026] 制备例6改性和纸包括以下步骤制备而成:
步骤1:将0.4kg制备例1中的改性淀粉、0.4kg的聚乙烯醇纤维和9.03kg的去离子水加入搅拌器中混合搅拌,转速300r/min,时间10min,然后加热至90℃,然后恒温保持1h,接着加入0.1kg的聚酰胺环氧氯丙烷、0.05kg的两性聚丙烯酰胺和0.02kg的烷基烯酮二聚体,保持恒温,持续搅拌10min,制得改性浆料;
步骤2:保持改性浆料的温度90℃,将和纸在上浆机中进行上浆处理,然后于温度
20℃,相对湿度65%的恒温恒湿环境下,进行平衡30h,制得改性和纸。
[0027] 制备例7制备例7与制备例6的区别在于:
步骤1:将0.4kg制备例2中的改性淀粉、0.4kg的聚乙烯醇纤维和9.03kg的去离子水加入搅拌器中混合搅拌,转速300r/min,时间10min,然后加热至90℃,然后恒温保持1h,接着加入0.1kg的聚酰胺环氧氯丙烷、0.05kg的两性聚丙烯酰胺和0.02kg的烷基烯酮二聚体,保持恒温,持续搅拌10min,制得改性浆料;
步骤2:保持改性浆料的温度90℃,将和纸在上浆机中进行上浆处理,然后于温度
20℃,相对湿度65%的恒温恒湿环境下,进行平衡30h,制得改性和纸。
[0028] 制备例8制备例8与制备例6的区别在于:
步骤1:将0.4kg制备例3中的改性淀粉、0.4kg的聚乙烯醇纤维和9.03kg的去离子水加入搅拌器中混合搅拌,转速300r/min,时间10min,然后加热至90℃,然后恒温保持1h,接着加入0.1kg的聚酰胺环氧氯丙烷、0.05kg的两性聚丙烯酰胺和0.02kg的烷基烯酮二聚体,保持恒温,持续搅拌10min,制得改性浆料;
步骤2:保持改性浆料的温度90℃,将和纸在上浆机中进行上浆处理,然后于温度
20℃,相对湿度65%的恒温恒湿环境下,进行平衡30h,制得改性和纸。
[0029] 制备例9制备例9与制备例6的区别在于:
步骤1:将0.4kg制备例4中的改性淀粉、0.4kg的聚乙烯醇纤维和9.03kg的去离子水加入搅拌器中混合搅拌,转速300r/min,时间10min,然后加热至90℃,然后恒温保持1h,接着加入0.1kg的聚酰胺环氧氯丙烷、0.05kg的两性聚丙烯酰胺和0.02kg的烷基烯酮二聚体,保持恒温,持续搅拌10min,制得改性浆料;
步骤2:保持改性浆料的温度90℃,将和纸在上浆机中进行上浆处理,然后于温度
20℃,相对湿度65%的恒温恒湿环境下,进行平衡30h,制得改性和纸。
[0030] 制备例10制备例10与制备例6的区别在于:
步骤1:将0.4kg制备例5中的改性淀粉、0.4kg的聚乙烯醇纤维和9.03kg的去离子水加入搅拌器中混合搅拌,转速300r/min,时间10min,然后加热至90℃,然后恒温保持1h,接着加入0.1kg的聚酰胺环氧氯丙烷、0.05kg的两性聚丙烯酰胺和0.02kg的烷基烯酮二聚体,保持恒温,持续搅拌10min,制得改性浆料;
步骤2:保持改性浆料的温度90℃,将和纸在上浆机中进行上浆处理,然后于温度
20℃,相对湿度65%的恒温恒湿环境下,进行平衡30h,制得改性和纸。
[0031] 制备例11制备例11与制备例6的区别在于:
步骤1:将0.8kg制备例5中的改性淀粉、0.4kg的聚乙烯醇纤维和8.63kg的去离子水加入搅拌器中混合搅拌,转速300r/min,时间10min,然后加热至90℃,然后恒温保持1h,接着加入0.1kg的聚酰胺环氧氯丙烷、0.05kg的两性聚丙烯酰胺和0.02kg的烷基烯酮二聚体,保持恒温,持续搅拌10min,制得改性浆料;
步骤2:保持改性浆料的温度90℃,将和纸在上浆机中进行上浆处理,然后于温度
20℃,相对湿度65%的恒温恒湿环境下,进行平衡30h,制得改性和纸。
[0032] 制备例12制备例12与制备例6的区别在于:
步骤1:将0.6kg制备例5中的改性淀粉、0.4kg的聚乙烯醇纤维和8.83kg的去离子水加入搅拌器中混合搅拌,转速300r/min,时间10min,然后加热至90℃,然后恒温保持1h,接着加入0.1kg的聚酰胺环氧氯丙烷、0.05kg的两性聚丙烯酰胺和0.02kg的烷基烯酮二聚体,保持恒温,持续搅拌10min,制得改性浆料;
步骤2:保持改性浆料的温度90℃,将和纸在上浆机中进行上浆处理,然后于温度
20℃,相对湿度65%的恒温恒湿环境下,进行平衡30h,制得改性和纸。
[0033] 制备例13制备例13与制备例6的区别在于:
步骤1:将0.6kg制备例5中的改性淀粉、0.4kg的聚乙烯醇纤维和8.63kg的去离子水加入搅拌器中混合搅拌,转速300r/min,时间10min,然后加热至90℃,然后恒温保持1h,接着加入0.3kg的聚酰胺环氧氯丙烷、0.05kg的两性聚丙烯酰胺和0.02kg的烷基烯酮二聚体,保持恒温,持续搅拌10min,制得改性浆料;
步骤2:保持改性浆料的温度90℃,将和纸在上浆机中进行上浆处理,然后于温度
20℃,相对湿度65%的恒温恒湿环境下,进行平衡30h,制得改性和纸。
[0034] 制备例14制备例14与制备例6的区别在于:
步骤1:将0.6kg制备例5中的改性淀粉、0.4kg的聚乙烯醇纤维和8.73kg的去离子水加入搅拌器中混合搅拌,转速300r/min,时间10min,然后加热至90℃,然后恒温保持1h,接着加入0.2kg的聚酰胺环氧氯丙烷、0.05kg的两性聚丙烯酰胺和0.02kg的烷基烯酮二聚体,保持恒温,持续搅拌10min,制得改性浆料;
步骤2:保持改性浆料的温度90℃,将和纸在上浆机中进行上浆处理,然后于温度
20℃,相对湿度65%的恒温恒湿环境下,进行平衡30h,制得改性和纸。
[0035] 制备例15制备例15与制备例6的区别在于:步骤1:将0.4kg制备例1中的改性淀粉和9.43kg的去离子水加入搅拌器中混合搅拌,转速300r/min,时间10min,然后加热至90℃,然后恒温保持1h,接着加入0.1kg的聚酰胺环氧氯丙烷、0.05kg的两性聚丙烯酰胺和0.02kg的烷基烯酮二聚体,保持恒温,持续搅拌10min,制得改性浆料;
步骤2:保持改性浆料的温度90℃,将和纸在上浆机中进行上浆处理,然后于温度
20℃,相对湿度65%的恒温恒湿环境下,进行平衡30h,制得改性和纸。
[0036] 制备例16制备例16与制备例6的区别在于:步骤1:将0.4kg的聚乙烯醇纤维和9.43kg的去离子水加入搅拌器中混合搅拌,转速300r/min,时间10min,然后加热至90℃,然后恒温保持
1h,接着加入0.1kg的聚酰胺环氧氯丙烷、0.05kg的两性聚丙烯酰胺和0.02kg的烷基烯酮二聚体,保持恒温,持续搅拌10min,制得改性浆料;
步骤2:保持改性浆料的温度90℃,将和纸在上浆机中进行上浆处理,然后于温度
20℃,相对湿度65%的恒温恒湿环境下,进行平衡30h,制得改性和纸。
[0037] 制备例17制备例17与制备例6的区别在于:步骤1:将0.4kg制备例1中的改性淀粉、0.4kg的聚乙烯醇纤维和9.13kg的去离子水加入搅拌器中混合搅拌,转速300r/min,时间10min,然后加热至90℃,然后恒温保持1h,接着加入0.05kg的两性聚丙烯酰胺和0.02kg的烷基烯酮二聚体,保持恒温,持续搅拌10min,制得改性浆料;
步骤2:保持改性浆料的温度90℃,将和纸在上浆机中进行上浆处理,然后于温度
20℃,相对湿度65%的恒温恒湿环境下,进行平衡30h,制得改性和纸。
实施例
[0038] 实施例1一种纸片纱的制备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取和纸,取制备例6中的改性和纸,然后将改性和纸进行裁剪,制得改性和纸片,改性和纸片的宽度为1.5mm;
步骤2:将改性和纸片进行加捻制得改性纸片纱,加捻根数为100根,捻度为700捻/m,捻向为Z捻;
步骤3:将两根改性纸片纱进行合股,制得纱线本体,捻度为900捻/m,捻向为S捻。
[0039] 实施例2实施例2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步骤1:取和纸,取制备例7中的改性和纸,然后将改性和纸进行裁剪,制得改性和纸片,改性和纸片的宽度为1.5mm;
步骤2:将改性和纸片进行加捻制得改性纸片纱,加捻根数为100根,捻度为700捻/m,捻向为Z捻;
步骤3:将两根改性纸片纱进行合股,制得纱线本体,捻度为900捻/m,捻向为S捻。
[0040] 实施例3实施例3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步骤1:取和纸,取制备例8中的改性和纸,然后将改性和纸进行裁剪,制得改性和纸片,改性和纸片的宽度为1.5mm;
步骤2:将改性和纸片进行加捻制得改性纸片纱,加捻根数为100根,捻度为700捻/m,捻向为Z捻;
步骤3:将两根改性纸片纱进行合股,制得纱线本体,捻度为900捻/m,捻向为S捻。
[0041] 实施例4实施例4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步骤1:取和纸,取制备例9中的改性和纸,然后将改性和纸进行裁剪,制得改性和纸片,改性和纸片的宽度为1.5mm;
步骤2:将改性和纸片进行加捻制得改性纸片纱,加捻根数为100根,捻度为700捻/m,捻向为Z捻;
步骤3:将两根改性纸片纱进行合股,制得纱线本体,捻度为900捻/m,捻向为S捻。
[0042] 实施例5实施例5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步骤1:取和纸,取制备例10中的改性和纸,然后将改性和纸进行裁剪,制得改性和纸片,改性和纸片的宽度为1.5mm;
步骤2:将改性和纸片进行加捻制得改性纸片纱,加捻根数为100根,捻度为700捻/m,捻向为Z捻;
步骤3:将两根改性纸片纱进行合股,制得纱线本体,捻度为900捻/m,捻向为S捻。
[0043] 实施例6实施例6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步骤1:取和纸,取制备例11中的改性和纸,然后将改性和纸进行裁剪,制得改性和纸片,改性和纸片的宽度为1.5mm;
步骤2:将改性和纸片进行加捻制得改性纸片纱,加捻根数为100根,捻度为700捻/m,捻向为Z捻;
步骤3:将两根改性纸片纱进行合股,制得纱线本体,捻度为900捻/m,捻向为S捻。
[0044] 实施例7实施例7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步骤1:取和纸,取制备例12中的改性和纸,然后将改性和纸进行裁剪,制得改性和纸片,改性和纸片的宽度为1.5mm;
步骤2:将改性和纸片进行加捻制得改性纸片纱,加捻根数为100根,捻度为700捻/m,捻向为Z捻;
步骤3:将两根改性纸片纱进行合股,制得纱线本体,捻度为900捻/m,捻向为S捻。
[0045] 实施例8实施例8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步骤1:取和纸,取制备例13中的改性和纸,然后将改性和纸进行裁剪,制得改性和纸片,改性和纸片的宽度为1.5mm;
步骤2:将改性和纸片进行加捻制得改性纸片纱,加捻根数为100根,捻度为700捻/m,捻向为Z捻;
步骤3:将两根改性纸片纱进行合股,制得纱线本体,捻度为900捻/m,捻向为S捻。
[0046] 实施例9实施例9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步骤1:取和纸,取制备例14中的改性和纸,然后将改性和纸进行裁剪,制得改性和纸片,改性和纸片的宽度为1.5mm;
步骤2:将改性和纸片进行加捻制得改性纸片纱,加捻根数为100根,捻度为700捻/m,捻向为Z捻;
步骤3:将两根改性纸片纱进行合股,制得纱线本体,捻度为900捻/m,捻向为S捻。
[0047] 对比例对比例1
对比例1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步骤1:取和纸,取制备例15中的改性和纸,然后将改性和纸进行裁剪,制得改性和纸片,改性和纸片的宽度为1.5mm;
步骤2:将改性和纸片进行加捻制得改性纸片纱,加捻根数为100根,捻度为700捻/m,捻向为Z捻;
步骤3:将两根改性纸片纱进行合股,制得纱线本体,捻度为900捻/m,捻向为S捻。
[0048] 对比例2对比例2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步骤1:取和纸,取制备例16中的改性和纸,然后将改性和纸进行裁剪,制得改性和纸片,改性和纸片的宽度为1.5mm;
步骤2:将改性和纸片进行加捻制得改性纸片纱,加捻根数为100根,捻度为700捻/m,捻向为Z捻;
步骤3:将两根改性纸片纱进行合股,制得纱线本体,捻度为900捻/m,捻向为S捻。
[0049] 对比例3对比例3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步骤1:取和纸,取制备例17中的改性和纸,然后将改性和纸进行裁剪,制得改性和纸片,改性和纸片的宽度为1.5mm;
步骤2:将改性和纸片进行加捻制得改性纸片纱,加捻根数为100根,捻度为700捻/m,捻向为Z捻;
步骤3:将两根改性纸片纱进行合股,制得纱线本体,捻度为900捻/m,捻向为S捻。
[0050] 性能检测试验1、断裂强度:根据GB/T3916‑2013《纺织品卷装纱单根纱线断裂强力和断裂伸长率的测定(CRE法)》,使用YG023B型全自动单纱强力机,对实施例1‑9和对比例1‑3进行断裂强度的检测。
[0051] 2、断裂伸长率:根据GB/T3916‑2013《纺织品卷装纱单根纱线断裂强力和断裂伸长率的测定(CRE法)》,使用YG023B型全自动单纱强力机,对实施例1‑9和对比例1‑3进行断裂伸长率的检测。
[0052] 表1实施例1‑9和对比例1‑3的性能检测结合实施例1‑5并结合表1可以看出,豌豆淀粉、氢氧化钠和氯乙酸的质量比不同时,所制备的改性淀粉对于和纸的改性效果也不同,当豌豆淀粉或氯乙酸过量时,均会对改性淀粉的性能产生负面影响,从而导致和纸的断裂强度和断裂伸长率的提高效果降低,结合综合考虑,实施例5中使用的改性淀粉中的豌豆淀粉、氢氧化钠和氯乙酸的质量比最佳。
[0053] 结合实施例6‑9和对比例1‑3并结合表1可以看出,改性淀粉、聚乙烯醇纤维和聚酰胺环氧氯丙烷的质量比不同时,所制备的改性浆料对于和纸上浆后的改性效果也不同,改性淀粉或聚酰胺环氧氯丙烷过量时,均会对改性淀粉的性能产生负面影响,从而导致和纸的断裂强度和断裂伸长率的提高效果降低,结合综合考虑,实施例9中的改性浆料对于和纸的改性效果最好,且制备的纸片纱性能最佳。
[0054]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申请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申请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申请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