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性α-(杂)芳基胺及其制备方法

申请号 CN202210217346.1 申请日 2022-03-07 公开(公告)号 CN114539137A 公开(公告)日 2022-05-27
申请人 河北工业大学; 发明人 刘运亭; 孔维茜; 贺莹; 姜艳军; 高静;
摘要 本 发明 提供了一种 手性 α‑(杂)芳基胺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的手性α‑(杂)芳基胺的结构式中HetAr代表呋喃基、吡啶基、咪唑基、噻吩基及与 氨 基的临位、间位、对位含有甲基取代基、F取代基、Cl取代基、Br取代基的呋喃基、吡啶基、咪唑基、噻吩基中的任意一种;Alkyl代表烷基、甲基、乙基、丙基、丁基、戊基、己基、庚基中的任意一种。
权利要求

1.一种手性α‑(杂)芳基胺,其特征在于,其结构式如下:
其中:
HetAr代表呋喃基、吡啶基、咪唑基、噻吩基及与基的临位、间位、对位含有甲基取代基、F取代基、Cl取代基、Br取代基的呋喃基、吡啶基、咪唑基、噻吩基中的任意一种;
Alkyl代表烷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性α‑(杂)芳基胺,其特征在于,所述烷基包括甲基、乙基、丙基、丁基、戊基、己基、庚基中的任意一种。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手性α‑(杂)芳基胺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备方法以相对应的潜手性为原料,无机氨作为胺供体,溶剂,胺脱氢酶为生物催化剂,NADH为辅酶,偶联葡萄糖与葡萄糖脱氢酶为辅酶再生体系,将酮还原胺化成手性α‑(杂)芳基胺;
反应式如下:
4.权利要求3所述的手性α‑(杂)芳基胺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胺脱氢酶为氨基酸脱氢酶经蛋白质工程改造制得。
5.权利要求3所述的手性α‑(杂)芳基胺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原胺化的2M NH4Cl/NH4OH溶液pH为8.5‑10.5。
6.权利要求5所述的手性α‑(杂)芳基胺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原胺化的2M NH4Cl/NH4OH溶液pH为9.5。
7.权利要求3所述的手性α‑(杂)芳基胺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原胺化的反应温度为30‑60℃,反应时间为3‑48h。
8.权利要求3所述的手性α‑(杂)芳基胺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助溶剂采用甲醇或二甲基亚砜(DMSO),浓度为1‑8%(v/v)。
9.权利要求8所述的手性α‑(杂)芳基胺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助溶剂采用DMSO,浓度为1%。
10.一种权利要求3‑7中任一项所述的手性α‑(杂)芳基胺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辅酶再生体系采用葡萄糖脱氢酶(GDH)在NDA+存在条件下催化底物葡萄糖转化为葡萄糖酸的同时生成NADH,完成辅酶再生;或者所述辅酶再生体系采用甲酸脱氢酶(FDH)存在条件下催化底物甲酸转化为甲醇同时生成NADH,完成辅酶再生。

说明书全文

手性α‑(杂)芳基胺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化学合成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手性α‑(杂)芳基胺。同时,本发明还涉及该手性α‑(杂)芳基胺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光学纯的伯胺和杂芳环在有机化学中都是具有重要价值的组成部分,也是药物和天然产物的两个特殊核心结构基元,结合这两部分的手性α‑(杂)芳基伯胺是具有许多潜在应用价值的合成靶点,特别是作为活性药物成分的使用。因此,开发高效、不对称合成这些独特的伯胺的方法在行业内引起了相当大的关注。
[0003] 传统的化学催化剂可以通过烯的不对称氢基烷基化反应和已形成的含 N中间体(如酰胺、酰胺或亚胺)的不对称氢化反应可以合成此类手性α‑(杂)芳基胺。
[0004] 然而,由于催化此类反应的化学催化剂多为过渡金属,其价格昂贵、污染严重,对敏感、空气敏感;另外,杂原子的配位效应和杂芳环易降解等性质导致合成过程步骤繁琐,反应条件苛刻,产物纯化困难,得率低。

发明内容

[0005] 有鉴于此,本发明旨在提出一种手性α‑(杂)芳基胺,以方便采用生物学方法制备。
[0006]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0007] 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手性α‑(杂)芳基胺,其结构式如下:
[0008]
[0009] 其中:
[0010] HetAr代表呋喃基、吡啶基、咪唑基、噻吩基及与氨基的临位、间位、对位含有甲基取代基、F取代基、Cl取代基、Br取代基的呋喃基、吡啶基、咪唑基、噻吩基中的任意一种;
[0011] Alkyl代表烷基。
[0012] 进一步的,所述烷基包括甲基、乙基、丙基、丁基、戊基、己基、庚基中的任意一种。
[0013] 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提供了如上的手性Α‑(杂)芳基胺的制备方法,所述制备方法以相对应的潜手性为原料,无机氨作为胺供体,水为溶剂,胺脱氢酶为生物催化剂,NADH为辅酶,偶联葡萄糖与葡萄糖脱氢酶为辅酶再生体系,将酮还原胺化成手性α‑(杂)芳基胺;
[0014] 反应式如下:
[0015]
[0016] 进一步的,所述胺脱氢酶为氨基酸脱氢酶经蛋白质工程改造制得。
[0017] 进一步的,还原胺化的2M NH4Cl/NH4OH溶液pH为8.5‑10.5。
[0018] 进一步的,还原胺化的2M NH4Cl/NH4OH溶液pH为9.5。
[0019] 进一步的,还原胺化的反应温度为30‑60℃,反应时间为3‑48h。
[0020] 进一步的,还原胺化的反应温度为30℃,反应时间为48h。
[0021] 进一步的,助溶剂采用甲醇或二甲基亚砜(DMSO),浓度为1‑8%(v/v)。
[0022] 进一步的,所述助溶剂采用DMSO,浓度为1%。
[0023] 进一步的,所述辅酶再生体系采用葡萄糖脱氢酶(GDH)在NDA+存在条件下催化底物葡萄糖转化为葡萄糖酸的同时生成NADH,完成辅酶再生;或者所述辅酶再生体系采用甲酸脱氢酶(FDH)存在条件下催化底物甲酸转化为甲醇同时生成NADH,完成辅酶再生。
[0024] 所述胺脱氢酶的来源是Jeotgalicoccus aerolatus的天然氨基酸脱氢酶经过蛋白质工程改造而来,其中:
[0025] 突变体1:
[0026] MIFTEMEQGDYEQLVFCQDKASGLKAIICIHDTTLGPALGGIRFWNYEREED AITDVLRLAKGMTYSNAAAGLNLGGGKAVVIGDASKDKSEAFFRSLGRYIN NLGGRYIAAEDVGTTVEDMDFIYQETDYVCGVSEAYGSSGNPSPFTALGLYV AMKRTAKEAFGSDDLSNKTVAVQGVGNVAYSLCKHLHEAGAKLIVTDINEK AVQRAVDDFGAESVGLDDIYSVDADIFAPCALGGILNDKTIPELKVKAICGSA LNQLLDIETHGKALEDRGIVYAPDYVVNSGGVINVADELEGYNKERATAKV NDVYNQIDKIFTIAKEENISPQLAADHLAESRIKAIQNVKSVYSQSDKNILSGR K[0027] 突变体2:
[0028] MIFTEMEQGDYEQLVFCQDKASGLKAIICIHDTTLGPALGGIRFWNYEREED AITDVLRLAKGMTYSNAAAGLNLGGGKAVVIGDASKDKSEAFFRSLGRYIN NLGGRYIAAVDVGTTVEDMDFIYQETDYVCGVSEAYGSSGNPSPFTALGLYV AMKRTAKEAFGSDDLSNKTVAVQGVGNVAYSLCKHLHEAGAKLIVTDINEK AVQRAVDDFGAESVGLDDIYSVDADIFAPCALGGILNDKTIPELKVKAICGSA LNQLLDIETHGKALEDRGIVYAPDYVVNSGGVINVADELEGYNKERATAKV NDVYNQIDKIFTIAKEENISPQLAADHLAESRIKAIQNVKSVYSQSDKNILSGR K[0029] 突变体3:
[0030] MIFTEMEQGDYEQLVFCQDKASGLKAIICIHDTTLGPALGGIRFWNYEREED AITDVLRLAKGMTYSNAAAGLNLGGGKAVVIGDASKDKSEAFFRSLGRYIN NLGGRYIAAVDVGTTVEDMDFIYQETDYVCGVSEAYGSSGNPSPFTALGLYV AMKRTAKEAFGSDDLSNKTVAVQGVGNVAYSLCKHLHEAGAKLIVTDINEK AVQRAVDDFGAESVGLDDIYSVDADIFAPCALGGILNDKTIPELKVKAICGSA LNQLLDIETHGKALEDRGIVYAPDYVVNSGGCINVADELEGYNKERATAKV NDVYNQIDKIFTIAKEENISPQLAADHLAESRIKAIQNVKSVYSQSDKNILSGR K[0031] 突变体4:
[0032] MIFTEMEQGDYEQLVFCQDKASGLKAIICIHDTTLGPALGGIRFWNYER EEDAITDVLRLAKGMTYSNAAAGLNLGGGKAVVIGDASKDKSEAFFRSLGR YINNLGGRYIAAVDVGTTVEDMDFIYQETDYVCGVSEAYGSSGNPSPFTALG LYVAMKRTAKEAFGSDDLSNKTVAVQGVGNVAYSLCKHLHEAGAKLIVTDI NEKAVQRAVDDFGAESVGLDDIYSVDADIFAPCALGGILNDKTIPELKVKAIC GSALNQLLDIETHGKALEDRGIVYAPDYVVNSGGAINVADELEGYNKERATA KVNDVYNQIDKIFTIAKEENISPQLAADHLAESRIKAIQNVKSVYSQSDKNIL SGRK[0033] 突变体5:
[0034] MIFTEMEQGDYEQLVFCQDKASGLKAIICIHDTTLGPALGGIRFWNYER EEDAITDVLRLAKGMTYSNAAAGLNLGGGKAVVIGDASKDKSEAFFRSLGR YINNLGGRYIAAVDVGTTVEDMDFIYQETDYVCGVSEAYGSSGNPSPFTALG LYVAMKRTAKEAFGSDDLSNKTVAVQGVGNVAYSLCKHLHEAGAKLIVTDI NEKAVQRAVDDFGAESVGLDDIYSVDADIFAPCALGGILNDKTIPELKVKAIC GSALNQLLDIETHGKALEDRGIVYAPDYVVNSGGGINVADELEGYNKERATA KVNDVYNQIDKIFTIAKEENISPQLAADHLAESRIKAIQNVKSVYSQSDKNIL SGRK均具有催化活性及良好的立体选择性。
[0035] 如上突变体中,突变体5的催化活性最高。
[0036] 本发明中所述的产胺脱氢酶的基因工程菌,具体构建方法是:对分别进行密码子优化后全合成相对应序列,并在基因两端加上相应的酶切位点,并将合成的基因构建到相应表达载体中,然后表达载体转入受体菌,即得到所述的产胺脱氢酶的基因工程菌Ja‑AmDH‑1、Ja‑AmDH‑2、Ja‑AmDH‑3、Ja‑AmDH‑4、 Ja‑AmDH‑5;并对基因工程菌进行发酵培养,实现了胺脱氢酶的高效异源表达。
[0037] 优选的,本发明中所述产胺脱氢酶的基因工程菌所用到的载体为pET系列质粒。
[0038] 优选的,本发明中所述的产胺脱氢酶的基因工程菌,能高效表达外源基因的宿主菌为BL21系列。
[0039] 优选的,在本发明中,由质粒转化宿主得到的转化体可以基于已知信息生长并产生本发明所述的胺脱氢酶。种子培养基采用LB培养基,扩大培养为TB 培养基。
[0040] 优选的,本发明的胺脱氢酶可以是上述胺脱氢酶基因工程重组菌的培养基离心后得到的菌体细胞,也可以是菌体得到的提取物、破碎液、或者经过蛋白纯化仪纯化后得到的精酶。
[0041] 优选的,本发明中,还原胺化的反应缓冲体系优选为2M NH4CL/NH4OH 溶液,反应pH8.5‑10.5均可反应,并且pH为9.5时反应,产率最高。
[0042] 优选的,本发明中,助溶剂可选甲醇与二甲基亚砜(DMSO),其中DMSO 的加入量在1%时可以更加有效的提高的产率。
[0043] 优选的,本发明中,辅酶再生循环体系选择葡萄糖脱氢酶的辅酶再生体系。
[0044] 本发明所述的底物浓度没有限制,通常底物为100‑1000mM,由于酶对不同底物的耐受性不同,优选TON(turnover number,转化数)数目更高的底物浓度。
[0045]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发明具有以下优势:
[0046] 本发明的手性α‑(杂)芳基胺的制备方法,其以潜手性酮为原料,无机氨作为胺供体,水为溶剂,DMSO作为助溶剂,胺脱氢酶(AmDH)为生物催化剂,并具体采用工程蛋白‑胺脱氢酶,NADH(Nicotinamide adenine dinucleotide)为辅酶,偶联葡萄糖与葡萄糖脱氢酶(GDH)为辅酶再生体系,将酮一步还原胺化成光学纯的手性α‑(杂)芳基胺,副产物只有水。
[0047] 此外,本发明的手性α‑(杂)芳基胺的制备方法,利用生物催化剂胺脱氢酶在温和条件下直接将潜手性酮一步法还原胺化成光学纯手性α‑(杂)芳基胺,其能克服现有催化技术的不足,工艺路线简单,反应条件温和,得率高,具有步骤经济性、原子经济性等绿色合成优点,以及立体选择性好(ee值高达99%) 等优点。
[0048] 另外,该方法底物适应范围广,有良好的对映选择性,多种底物在高浓度(100mM‑1000mM)产率接近100%,在合成药物Tecalcet、repaglinide、Dysidenin、AZD1480、TTA‑A8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

具体实施方式

[0049]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发明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0050] 下述实施例中的实验方法,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常规方法。下述实施例中所用的试验材料,如无特殊说明,均为自常规生化试剂商店购买得到的。以下实施例中的定量试验,均设置三次重复实验,结果取平均值。
[0051] 下面将参考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
[0052] 本发明涉及一种手性α‑(杂)芳基胺,并同时涉及该手性α‑(杂)芳基胺类化合物的不对称生物催化合成方法,该方法属于绿色催化不对称合成技术,并具体涉及40余种手性α‑(杂)芳基胺及其生物催化的不对称还原胺化合成方法。
[0053] 实施例1:(R)‑2吡啶乙胺的不对称合成
[0054] 合成路线:
[0055]
[0056] 将2‑乙酰基吡啶(0.5mmol)、NAD+(0.005mmol)、溶液5mL、胺脱氢酶(0.22μmol)、GDH(0.22μmol)、葡萄糖(0.5mmol)、2M NH4Cl/NH4OH、 DMSO 50μL加入10mL玻璃管中。在30℃下搅拌反应混合物48h,反应完成后,用乙酸乙酯(3×5mL)萃取混合物。有机层用Na2SO4干燥,胶柱层析分离(乙酸乙酯:甲醇=99:1‑90:10)。1mL萃取液,加入100μL乙酸酐,漩涡震荡10s。
[0057] 利用气相色谱测定不对称还原反应产物的产率、构型及其ee值,色谱条件:Agilent J&W CP‑Chiralsil‑DEXCB色谱柱(25m×0.32mm×0.25μm),柱温程序:起始温度
100℃,5℃/min速率升温至200℃,200℃保留5min。得到 (R)‑2吡啶乙胺,收率97%,ee值为
1
99%。H NMR(400MHz,CDCl3)δ8.56 (d,J=4.8Hz,1H),7.65(td,J=7.7,1.9Hz,1H),7.33–
7.29(m, 1H),7.20–7.12(m,1H),4.17(q,J=6.8Hz,1H),1.89(s,2H),1.45 (dd,J=6.7,
13
1.3Hz,3H). C NMR(101MHz,CDCl3)δ165.80(s),149.16 (s),136.64(s),121.85(s),
120.10(s),52.53(s),24.49(s)。
[0058] 选用不同的反应条件时,结果列表1如下:
[0059]
[0060]
[0061] 将2‑乙酰基噻唑(0.5mmol)、NAD+(0.005mmol)、溶液5mL、胺脱氢酶(0.22μmol)、GDH(0.22μmol)、葡萄糖(0.5mmol)、2M NH4Cl/NH4OH (pH 8.5、9.0、9.5、10、10.5)、助溶剂选取庚烷(50μL)、甲苯(50μL)、乙酸乙酯(50μL)、乙腈(50μL)、甲醇(50μL)、DMSO(50μL)、DMSO (100μL)、DMSO(200μL)、DMSO(400μL)加入10mL玻璃管中。在 30、40、50、60℃下搅拌反应混合物6h,反应完成后,用乙酸乙酯(3×5mL) 萃取混合物。1mL萃取液,加入100μL乙酸酐,漩涡震荡10s。
[0062] 利用气相色谱测定不对称还原反应产物的产率、构型及其ee值,色谱条件:Agilent J&W CP‑Chiralsil‑DEXCB色谱柱(25m×0.32mm×0.25μm),柱温程序:起始温度
100℃,5℃/min速率升温至200℃,200℃保留5min。
[0063] 通过表1结果,最终选取pH 9.5的2M NH4Cl/NH4OH做为反应的换成溶液, 1%的DMSO做助溶剂,反应温度30℃为最佳反应条件。
[0064] 实施例2:(R)‑1‑(4‑甲基‑2‑吡啶基)乙胺的不对称合成
[0065] 合成路线:
[0066]
[0067] 将2‑乙酰‑4‑甲基吡啶(0.5mmol)、NAD+(0.005mmol)、溶液5mL、胺脱氢酶(0.22μmol)、GDH(0.22μmol)、葡萄糖(0.5mmol)、2M NH4Cl/NH4OH、 DMSO 50μL加入10mL玻璃管中。在30℃下搅拌反应混合物48h,反应完成后,用乙酸乙酯(3×5mL)萃取混合物。有机层用Na2SO4干燥,硅胶柱层析分离(乙酸乙酯:甲醇=99:1‑90:10)。1mL萃取液,加入100μL乙酸酐,漩涡震荡10s。
[0068] 利用气相色谱测定不对称还原反应产物的产率、构型及其ee值,色谱条件: Agilent J&W CP‑Chiralsil‑DEXCB色谱柱(25m×0.32mm×0.25μm),柱温程序:起始温度100℃,5℃/min速率升温至200℃,200℃保留5min。得到 (R)‑1‑(4‑甲基‑2‑吡啶基)乙胺
1
(62.65mg),收率92%,ee值为99%。H NMR (400MHz,CDCl3)δ8.40(t,J=5.6Hz,1H),7.13(s,1H),6.98(d,J =5.0Hz,1H),4.16–4.09(m,1H),2.35(s,3H),2.09–1.96(m,2H), 1.48–
13
1.40(m,3H). C NMR(101MHz,CDCl3)δ165.61(s),148.93(s), 147.77(s),122.95(d,J=
16.0Hz),120.97(s),52.48(s),24.47(s),21.12 (s)。
[0069] 实施例3:(R)‑2吡啶丙胺的合成
[0070] 合成路线:
[0071]
[0072] 将2‑丙酰基吡啶(0.5mmol)、NAD+(0.005mmol)、溶液5mL、胺脱氢酶(0.22μmol)、GDH(0.22μmol)、葡萄糖(0.5mmol)、2M NH4Cl/NH4OH、 DMSO 50μL加入10mL玻璃管中。在30℃下搅拌反应混合物48h,反应完成后,用乙酸乙酯(3×5mL)萃取混合物。有机层用Na2SO4干燥,硅胶柱层析分离(乙酸乙酯:甲醇=99:1‑90:10)。1mL萃取液,加入100μL乙酸酐,漩涡震荡10s。
[0073] 利用气相色谱测定不对称还原反应产物的产率、构型及其ee值,色谱条件: Agilent J&W CP‑Chiralsil‑DEXCB色谱柱(25m×0.32mm×0.25μm),柱温程序:起始温度100℃,5℃/min速率升温至200℃,200℃保留5min。得到(R)‑2吡啶丙胺(65.37mg),收率
1
97%,ee值为99%。H NMR(400MHz, CDCl3)δ8.57(d,J=4.8Hz,1H),7.69–7.58(m,1H),
7.27(d,J= 7.8Hz,1H),7.19–7.12(m,1H),3.88(t,J=6.8Hz,1H),1.87–1.69 (m,4H),
13
0.91(td,J=7.5,1.4Hz,3H). C NMR(101MHz,CDCl3)δ 164.80(s),149.24(s),136.39(s),
121.86(s),121.16(s),58.73(s),31.61 (s),10.72(s)。
[0074] 实施例4:(R)‑1‑(6‑溴‑2‑吡啶基)乙胺的合成
[0075] 合成路线:
[0076]
[0077] 将2‑乙酰基‑6‑溴吡啶(0.5mmol)、NAD+(0.005mmol)、溶液5mL、胺脱氢酶(0.22μmol)、GDH(0.22μmol)、葡萄糖(0.5mmol)、2M NH4Cl/NH4OH、 DMSO 50μL加入10mL玻璃管中。在30℃下搅拌反应混合物48h,反应完成后,用乙酸乙酯(3×5mL)萃取混合物。有机层用Na2SO4干燥,硅胶柱层析分离(乙酸乙酯:甲醇=99:1‑90:10)。1mL萃取液,加入100μL乙酸酐,漩涡震荡10s。
[0078] 利用气相色谱测定不对称还原反应产物的产率、构型及其ee值,色谱条件: Agilent J&W CP‑Chiralsil‑DEXCB色谱柱(25m×0.32mm×0.25μm),柱温程序:起始温度100℃,5℃/min速率升温至200℃,200℃保留5min。得到 (R)‑1‑(6‑溴‑2‑吡啶基)乙胺,收
1
率99%,ee值为99%。H NMR(400MHz,CDCl3) δ7.53(t,J=7.7Hz,1H),7.38(t,J=7.6Hz,
13
1H),7.32(s,1H),4.15 (p,J=6.6Hz,1H),2.01(s,2H),1.47(t,J=8.7Hz,3H). C NMR(101 MHz,CDCl3)δ167.58(s),141.77(s),139.06(s),126.26(s),118.87(s),52.24(s),24.26(s),0.05(s)。
[0079] 实施例5:(R)‑3吡啶乙胺的合成
[0080] 合成路线:
[0081]
[0082] 将3‑乙酰基吡啶(0.5mmol)、NAD+(0.005mmol)、溶液5mL、胺脱氢酶(0.22μmol)、GDH(0.22μmol)、葡萄糖(0.5mmol)、2M NH4Cl/NH4OH、 DMSO 50μL加入10mL玻璃管中。在30℃下搅拌反应混合物48h,反应完成后,用乙酸乙酯(3×5mL)萃取混合物。有机层用Na2SO4干燥,硅胶柱层析分离(乙酸乙酯:甲醇=99:1‑90:10)。1mL萃取液,加入100μL乙酸酐,漩涡震荡10s。
[0083] 利用气相色谱测定不对称还原反应产物的产率、构型及其ee值,色谱条件: Agilent J&W CP‑Chiralsil‑DEXCB色谱柱(25m×0.32mm×0.25μm),柱温程序:起始温度100℃,5℃/min速率升温至200℃,200℃保留5min。得到 (R)‑3吡啶乙胺(59.25mg),收率
1
84%,ee值为99%。H NMR(400MHz,CDCl3) δ8.61(d,J=2.4Hz,1H),8.51(dd,J=4.6,
1.9Hz,1H),7.76–7.69 (m,1H),7.28(dd,J=7.8,4.7Hz,1H),4.20(q,J=6.7Hz,1H), 1.66
13
(s,2H),1.43(d,J=6.6Hz,3H). C NMR(101MHz,CDCl3)δ148.41 (s),148.11(s),142.60(s),133.33(s),123.49(s),49.11(s),25.64(s)。
[0084] 实施例6:(R)‑4吡啶乙胺的合成
[0085] 合成路线:
[0086]
[0087] 将4‑乙酰基吡啶(0.5mmol)、NAD+(0.005mmol)、溶液5mL、胺脱氢酶(0.22μmol)、GDH(0.22μmol)、葡萄糖(0.5mmol)、2M NH4Cl/NH4OH、 DMSO 50μL加入10mL玻璃管中。在30℃下搅拌反应混合物48h,反应完成后,用乙酸乙酯(3×5mL)萃取混合物。有机层用Na2SO4干燥,硅胶柱层析分离(乙酸乙酯:甲醇=99:1‑90:10)。1mL萃取液,加入100μL乙酸酐,漩涡震荡10s。
[0088] 利用气相色谱测定不对称还原反应产物的产率、构型及其ee值,色谱条件: Agilent J&W CP‑Chiralsil‑DEXCB色谱柱(25m×0.32mm×0.25μm),柱温程序:起始温度100℃,5℃/min速率升温至200℃,200℃保留5min。得到 (R)‑2吡啶乙胺(59.25mg),收率
1
93%,ee值为99%。H NMR(400MHz,CDCl3) δ8.59–8.53(m,2H),7.30(dd,J=4.8,2.3Hz,
13
2H),4.13(q,J=6.8 Hz,1H),1.59(s,2H),1.40(dd,J=6.7,1.8Hz,3H). C NMR(101 MHz,CDCl3)δ150.00(s),121.00(d,J=8.7Hz),50.42(s),25.38(s)。
[0089] 实施例7:(R)‑1‑(5‑甲基‑2‑呋喃基)乙胺的合成
[0090] 合成路线:
[0091]
[0092] 将5‑甲基‑2‑乙酰基呋喃(0.5mmol)、NAD+(0.005mmol)、溶液5mL、胺脱氢酶(0.22μmol)、GDH(0.22μmol)、葡萄糖(0.5mmol)、2M NH4Cl/NH4OH、DMSO 50μL加入10mL玻璃管中。在30℃下搅拌反应混合物48h,反应完成后,用乙酸乙酯(3×5mL)萃取混合物。有机层用Na2SO4干燥,硅胶柱层析分离(乙酸乙酯:甲醇=99:1‑90:10)。1mL萃取液,加入100μL 乙酸酐,漩涡震荡10s。
[0093] 利用气相色谱测定不对称还原反应产物的产率、构型及其ee值,色谱条件: Agilent J&W CP‑Chiralsil‑DEXCB色谱柱(25m×0.32mm×0.25μm),柱温程序:起始温度100℃,5℃/min速率升温至200℃,200℃保留5min。得到 (R)‑1‑(5‑甲基‑2‑呋喃基)乙胺,
1
收率91%,ee值为99%。H NMR(400MHz, CDCl3)δ6.20(s,1H),5.93(s,1H),4.30(d,J=
13
6.5Hz,1H),2.29(s, 3H),1.95(s,2H),1.57(d,J=6.4Hz,3H). C NMR(101MHz,CDCl3) δ
152.36(s),151.65(s),107.62(s),106.37(s),44.66(s),22.78(s),14.59 (s)。
[0094] 实施例8:(R)‑1‑(2‑噻吩)乙胺的合成
[0095] 合成路线:
[0096]
[0097] 将2‑乙酰基噻吩(0.5mmol)、NAD+(0.005mmol)、溶液5mL、胺脱氢酶(0.22μmol)、GDH(0.22μmol)、葡萄糖(0.5mmol)、2M NH4Cl/NH4OH、 DMSO 50μL加入10mL玻璃管中。在30℃下搅拌反应混合物48h,反应完成后,用乙酸乙酯(3×5mL)萃取混合物。有机层用Na2SO4干燥,硅胶柱层析分离(乙酸乙酯:甲醇=99:1‑90:10)。1mL萃取液,加入100μL乙酸酐,漩涡震荡10s。
[0098] 利用气相色谱测定不对称还原反应产物的产率、构型及其ee值,色谱条件: Agilent J&W CP‑Chiralsil‑DEXCB色谱柱(25m×0.32mm×0.25μm),柱温程序:起始温度100℃,5℃/min速率升温至200℃,200℃保留5min。得到 (R)‑1‑(2‑噻吩)乙胺,收率94%,
1
ee值为99%。H NMR(400MHz,CDCl3)δ 7.22(d,J=5.0Hz,1H),7.01–6.91(m,2H),4.42(q,J
13
=6.6Hz,1H), 1.80(s,2H),1.53(d,J=7.1Hz,3H). C NMR(101MHz,CDCl3)δ152.83 (s),
126.67(s),123.44(s),122.23(s),47.40(s),26.39(s)。
[0099] 实施例9:(R)‑1‑(2‑噻唑基)乙胺的合成
[0100] 合成路线:
[0101]
[0102] 将2‑乙酰基噻唑(1.5mmol)、NAD+(0.005mmol)、溶液5mL、胺脱氢酶(0.22μmol)、GDH(0.22μmol)、葡萄糖(1mmol)、2M NH4Cl/NH4OH、 DMSO 50μL加入10mL玻璃管中。在30℃下搅拌反应混合物48h,反应完成后,用乙酸乙酯(3×5mL)萃取混合物。有机层用Na2SO4干燥,硅胶柱层析分离(乙酸乙酯:甲醇=99:1‑90:10)。1mL萃取液,加入100μL乙酸酐,漩涡震荡10s。
[0103] 利用气相色谱测定不对称还原反应产物的产率、构型及其ee值,色谱条件: Agilent J&W CP‑Chiralsil‑DEXCB色谱柱(25m×0.32mm×0.25μm),柱温程序:起始温度100℃,5℃/min速率升温至200℃,200℃保留5min。得到 (R)‑1‑(2‑噻唑基)乙胺,收率
1
96%,ee值为99%。H NMR(400MHz,CDCl3)δ 7.72(d,J=2.3Hz,1H),7.29–7.23(m,1H),4.44
13
(td,J=6.7,1.9Hz,1H),1.92(s,2H),1.57(dd,J=6.8,1.9Hz,3H). C NMR(101MHz, CDCl3)δ178.50(s),142.52(s),118.41(s),49.80(s),24.80(s)。
[0104] 实施例10:(R)‑1‑(5‑氟嘧啶‑2‑基)乙胺的合成
[0105] 合成路线:
[0106]
[0107] 将1‑(5‑氟‑2‑嘧啶基)乙酮(2.5mmol)、NAD+(0.005mmol)、溶液5mL、胺脱氢酶(0.22μmol)、GDH(0.22μmol)、葡萄糖(2.5mmol)、2M NH4Cl/NH4OH、DMSO 50μL加入10mL玻璃管中。在30℃下搅拌反应混合物48h,反应完成后,用乙酸乙酯(3×5mL)萃取混合物。有机层用Na2SO4干燥,硅胶柱层析分离(乙酸乙酯:甲醇=99:1‑90:10)。1mL萃取液,加入100μL 乙酸酐,漩涡震荡10s。
[0108] 利用气相色谱测定不对称还原反应产物的产率、构型及其ee值,色谱条件: Agilent J&W CP‑Chiralsil‑DEXCB色谱柱(25m×0.32mm×0.25μm),柱温程序:起始温度100℃,5℃/min速率升温至200℃,200℃保留5min。得到 (R)‑1‑(5‑氟嘧啶‑2‑基)乙胺,收
1
率95%,ee值为99%。H NMR(400MHz,D2O) δ8.71(s,2H),4.71–4.70(m,2H),4.69–4.64(m,
13
1H),1.61(d, J=7.0Hz,3H). C NMR(101MHz,D2O)δ161.19(d,J=5.3Hz),155.91(s), 
146.17(s),146.02(d,J=21.8Hz),51.18(s),18.31(s)。
[0109] 以上详细描述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是,本发明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具体细节,在本发明的技术构思范围内,可以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多种简单变型,这些简单变型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0110]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各个具体技术特征,在不矛盾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任何合适的方式进行组合,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本发明对各种可能的组合方式不再另行说明。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