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低摩擦系数的改性润滑脂和应用

申请号 CN202311185353.9 申请日 2023-09-14 公开(公告)号 CN117210264B 公开(公告)日 2024-04-26
申请人 山东北方淄特特种油股份有限公司; 发明人 罗刚; 杨乃堂; 杨闻焕; 吕银姝; 安晓非;
摘要 本 发明 提供一种具有低 摩擦系数 的改性 润滑脂 和应用。该具有低摩擦系数的改性润滑脂,包括以下 质量 份的组分: 基础 油60‑90质量份,改性氟 硅 丙烯酸 树脂 10‑25质量份,防锈剂0.05‑0.5质量份,固体 润滑剂 0.5‑2质量份、减磨剂1‑2质量份。本 申请 制得的改性润滑脂,在保持低摩擦系数和合适的锥入度的情况下,还具有高的 滴点 、极压性能,低的磨斑直径和抗 水 淋性,使改性润滑脂具有优异的耐高温性、抗水性、极压抗磨性。
权利要求

1.一种具有低摩擦系数的改性润滑脂,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质量份的组分:基础
60‑90质量份,改性氟丙烯酸树脂10‑25质量份,防锈剂0.05‑0.5质量份,固体润滑剂0.5‑
2质量份,减磨剂1‑2质量份;
所述改性氟硅丙烯酸树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向反应釜中加入有机溶剂和引发剂,并调节反应釜的温度为60‑100℃,然后向反应釜中加入丙烯酸丁酯、甲基丙烯酸甲酯、对苯乙烯磺酸钠、丙烯酸羟乙酯后进行恒温反应2‑
4h;
(2)向步骤(1)的体系中继续加入乙烯基三乙基硅烷,滴加速度为0.5‑1滴/s,滴加完毕,继续进行恒温反应1‑3h;
(3)向步骤(2)的体系中继续加入甲基丙烯酸十二氟庚酯后,恒温反应1‑3h;
(4)向步骤(3)的体系中继续加入正硅酸乙酯后,降温至50‑70℃,然后边以0.5‑2滴/3s的速度滴加,边调节体系的pH为4‑6,水滴加完毕,继续反应2‑5h,减压蒸馏并冷却至室温后,制得改性氟硅丙烯酸树脂;
所述固体润滑剂为质量比为1:2‑5:0.3‑0.6的硬脂酸盐、水溶性二烷基二硫代磷酸盐和二硫化钼的混合物。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低摩擦系数的改性润滑脂,其特征在于:所述丙烯酸丁酯、甲基丙烯酸甲酯、对苯乙烯磺酸钠、丙烯酸羟乙酯的质量比为2‑4:3‑5:2.5‑4:2‑4。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具有低摩擦系数的改性润滑脂,其特征在于:所述丙烯酸丁酯、乙烯基三乙氧基硅烷、甲基丙烯酸十二氟庚酯、正硅酸乙酯的质量比为1:0.2‑0.4:
1.5‑3:1‑2。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低摩擦系数的改性润滑脂,其特征在于:所述硬脂酸盐为硬脂酸锌、硬脂酸镁和硬脂酸中的至少一种。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低摩擦系数的改性润滑脂,其特征在于:所述基础油为酯类油、植物油中的至少一种。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低摩擦系数的改性润滑脂,其特征在于:所述减磨剂为二硫代二烷基基盐。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具有低摩擦系数的改性润滑脂,其特征在于:所述防锈剂为有机羧酸类防锈剂、有机胺类防锈剂、硫和氮杂环类防锈剂中的至少一种。
8.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一种具有低摩擦系数的改性润滑脂在、钢摩擦副的润滑中的应用。

说明书全文

一种具有低摩擦系数的改性润滑脂和应用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属于润滑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具有低摩擦系数的改性润滑脂和应用。

背景技术

[0002] 润滑脂俗称黄油或油,是将稠化剂分散于基础油中形成的一种稳定的固体或半固体产品。润滑脂可以用于机械零部件的摩擦部分,降低机械零部件接触面的摩擦,保护和密封所述接触面;也可以用于金属表面,在金属表面上形成一层保护层,防止金属表面生锈和腐蚀。随着工业的发展,各个领域对润滑脂性能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
[0003] 润滑脂主要是由稠化剂、基础油、添加剂三部分组成。基础油是润滑脂分散体系中的分散介质,它对润滑脂的性能有较大影响,一般采用中等粘度和/或高粘度的石油润滑油作为基础油;稠化剂是润滑脂的重要组分,稠化剂分散在基础油中并形成润滑脂的结构骨架,使基础油被吸附和固定在结构骨架中,润滑脂的抗性及耐热性主要由稠化剂所决定,稠化剂包括皂基稠化剂和非皂基稠化剂;添加剂是根据润滑脂的性能需要而添加,比如:为了提高润滑脂抵抗流失和增强润滑的能,常添加石墨、二硫化钼和黑等作为填料,但是,使用现有技术的稠化剂、基础油、添加剂制得的的润滑脂的摩擦系数相对较高,且热稳定性、抗水性能、抗磨性能差。
[0004] 针对现有润滑脂存在的问题,如何提供一种具有摩擦系数低、稳定性、抗水性、抗磨性能好的润滑脂,是本发明亟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0005]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低摩擦系数的改性润滑脂和应用,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0006]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具有低摩擦系数的改性润滑脂,包括以下质量份的组分:基础油60‑90质量份,改性氟丙烯酸树脂10‑25质量份,防锈剂0.05‑0.5质量份,固体润滑剂0.5‑2质量份,减磨剂1‑2质量份。
[0007] 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所述改性氟硅丙烯酸树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08] (1)向反应釜中加入有机溶剂和引发剂,并调节反应釜的温度为60‑100℃,然后向反应釜中加入丙烯酸丁酯、甲基丙烯酸甲酯、对苯乙烯磺酸钠、丙烯酸羟乙酯后进行恒温反应2‑4h;
[0009] (2)向步骤(1)的体系中继续加入乙烯基三乙基硅烷,滴加速度为0.5‑1滴/s,滴加完毕,继续进行恒温反应1‑3h;
[0010] (3)向步骤(2)的体系中继续加入甲基丙烯酸十二氟庚酯后,恒温反应1‑3h;
[0011] (4)向步骤(3)的体系中继续加入正硅酸乙酯后,降温至50‑70℃,然后边以0.5‑2滴/3s的速度滴加水,边调节体系的pH为4‑6,水滴加完毕,继续反应2‑5h,减压蒸馏并冷却至室温后,制得改性氟硅丙烯酸树脂。
[0012] 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所述丙烯酸丁酯、甲基丙烯酸甲酯、对苯乙烯磺酸钠、丙烯酸羟乙酯的质量比为2‑4:3‑5:2.5‑4:2‑4。
[0013] 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所述丙烯酸丁酯、乙烯基三乙氧基硅烷、甲基丙烯酸十二氟庚酯、正硅酸乙酯的质量比为1:0.2‑0.4:1.5‑3:1‑2。
[0014] 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所述固体润滑剂为质量比为1:2‑5:0.3‑0.6的硬脂酸盐、水溶性二烷基二硫代磷酸盐和二硫化钼的混合物。
[0015] 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所述硬脂酸盐、水溶性二烷基二硫代磷酸盐中的至少一种。
[0016] 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所述硬脂酸盐为硬脂酸锌、硬脂酸镁和硬脂酸中的至少一种。
[0017] 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所述水溶性二烷基二硫代磷酸盐为二烷基二硫代磷酸锌。
[0018] 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所述基础油为酯类油、植物油中的至少一种。
[0019] 作为进一步的改进,酯类油优选为己二酸二异辛酯,植物油优选为环氧大豆油
[0020] 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所述减磨剂为二硫代二烷基基盐。
[0021] 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所述二硫代二烷基氨基盐为二丁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铅、二丁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钼中的至少一种。
[0022] 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所述防锈剂为有机羧酸类防锈剂、有机胺类防锈剂、硫和氮杂环类防锈剂中的至少一种。
[0023] 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有机羧酸类防锈剂优选为十二烯基丁二酸。
[0024] 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有机胺类防锈剂优选十二烯基丁二胺、2‑氨基乙基十七烯基咪唑啉十二烯基丁二酸中的至少一种。
[0025] 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氮杂环类防锈剂优选为苯并三氮唑。
[0026] 另一方面,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具有低摩擦系数的改性润滑脂在、钢摩擦副润滑中的应用。
[0027]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申请制得的改性润滑脂,在保持低摩擦系数和合适的锥入度的情况下,还具有高的滴点、极压性能,低的磨斑直径和抗水淋性,使改性润滑脂具有优异的耐高温性、抗水性、极压抗磨性。

具体实施方式

[0028] 以下将结合具体实施方案来说明本发明。需要说明的是,下面的实施例为本发明的示例,仅用来说明本发明,而不用来限制本发明。在不偏离本发明主旨或范围的情况下,可进行本发明构思内的其他组合和各种改良。
[0029] 以下实施例中,除改性氟硅丙烯酸树脂外,其余所使用的化合物单体及相关试剂均可从市场购得,其中,环氧大豆油购自济南鑫超瑞新材料有限公司,货号为CR00254;氟树脂购自东莞市力恒塑胶原料有限公司,牌号为AP‑230。
[0030] 改性氟硅丙烯酸树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31] (1)向反应釜中加入250质量份乙二醇二甲醚和1质量份的过氧化苯甲酰,并调节反应釜的温度为80℃,然后向反应釜中加入5质量份的丙烯酸丁酯、8质量份的甲基丙烯酸甲酯、7质量份的对苯乙烯磺酸钠、6质量份的丙烯酸羟乙酯后进行恒温反应3h;
[0032] (2)向步骤(1)的体系中继续加入1.5质量份的乙烯基三乙氧基硅烷,滴加速度为0.5滴/s,滴加完毕,继续进行恒温反应2h;
[0033] (3)向步骤(2)的体系中继续加入10质量份的甲基丙烯酸十二氟庚酯后,恒温反应2h;
[0034] (4)向步骤(3)的体系中继续加入6质量份正硅酸乙酯后,降温至60℃,然后边以1滴/3s的速度滴加水,边调节体系的pH为4,水(水总量为20mL)滴加完毕,继续反应4h,减压蒸馏并冷却至室温后,制得改性氟硅丙烯酸树脂。
[0035] 改性润滑脂1‑6的制备,包括以下步骤:
[0036] 取配方所需质量份数的基础油、改性氟硅丙烯酸树脂投入反应釜中,并调节温度至135℃后,搅拌均匀,停止加热,温度降至120℃时,取配方所需质量份数的防锈剂、固体润滑剂、减磨剂,继续搅拌至均匀,制得具有低摩擦系数的改性润(其中,改性润滑脂6制备时,将改性氟硅丙烯酸树脂改为氟树脂)。
[0037] 改性润滑脂1‑6使用的组分和各组分含量如表1‑2所示:
[0038] 表1
[0039]
[0040]
[0041] 表2
[0042]
[0043]
[0044] 测试方法如下:
[0045] 锥入度,0.1mm:GB/T269,其中,锥入度为200‑300时符合要求;
[0046] 抗水淋(38℃,1h),%:SH/T0109;
[0047] 抗磨性能,mm:采用济南舜尧试验仪器有限公司生产的MMW‑1型立式万能摩擦磨损试验机,对对比例1以及实施例1‑6制备的改性润滑脂进行长磨实验,时间30min,载荷392N,转速1450r/min。按照SH/T0189‑92(392N)标准,采用读数显微镜(精度±0.01)测量下试球的磨斑直径(WSD),取三个磨斑直径的平均值作为实验结果值。选取的钢球为,辉县市光明钢球厂生产的二级G16标准钢球(国标GB/T308‑2002),直径12.7mm,硬度HRC为60,重量2.5Kg;
[0048] 四球试验(最大无卡咬负荷,常温,1500rpm),N:GB/T3142‑2019;
[0049] 滴点,℃:GB/T3498;
[0050] 摩擦系数(线接触,300N,80℃):SH/T0721‑2002。
[0051] 测试结果见表3,具体如下:
[0052] 表3
[0053]
[0054]
[0055] 由实施例1和对比例1对比可知,使用本申请提供的改性氟硅丙烯酸树脂制得的改性润滑脂,不仅具有合适的锥入度(润滑脂稠度),还显著提高了改性润滑脂的滴点(具有好的耐高温性能)和极压性能(抗压性),同时降低了改性润滑脂的磨斑直径(具有好的抗磨性)和摩擦系数,且制得的改性润滑脂还具有优异的抗水性;
[0056] 由实施例1、实施例5‑6对比可知,固体润滑剂中硬脂酸盐、水溶性二烷基二硫代磷酸盐和二硫化钼的比值在合适的范围时,在保持较高的滴点和合适的锥入度的情况下,还提高了改性润滑脂的抗压抗磨性以及抗水性,降低了摩擦系数;
[0057] 由实施例1‑3对比可知,使用本申请的组分和各组分含量制得的改性润滑脂不仅保持高的滴点和合适的锥入度,还具有高的抗压抗磨性以及抗水性,以及低的摩擦系数;
[0058] 综上,本申请制得的改性润滑脂,在保持低摩擦系数和合适的锥入度的情况下,还具有高的滴点、极压性能,低的磨斑直径和抗水淋性,使改性润滑脂具有优异的耐高温性、抗水性、极压抗磨性。
[0059] 以上实施方式只为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了解本发明内容并加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发明精神实质所做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