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小粒径炭制备型煤的裂解分质利用生产系统

申请号 CN201910368322.4 申请日 2019-05-05 公开(公告)号 CN110205149B 公开(公告)日 2024-02-20
申请人 内蒙古蓝色火宴科技环保股份公司; 发明人 王进平; 刘卫星; 刘明锐;
摘要 本 发明 提供一种小粒径 煤 炭制备型煤的裂解分质利用生产系统。所述小粒径煤炭制备型煤的裂解分质利用生产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回转炉、煤气提纯装置、煤裂解产品混合装置、型煤生产装置和输送装置,所述回转炉中裂解的产物分别输送至所述煤气提纯装置和所述煤裂解产品混合装置中。本发明提供的小粒径煤炭制备型煤的裂解分质利用生产系统具有可以极大的增加煤气与去硫剂的 接触 面积,提高了去硫的效率,和提纯的 质量 ,使混合的效果更好,同时节能环保, 能量 守恒,且可以检测煤气的气压,通过多次的混合处理,使焦油混合的更加的充分,可以提高产品的质量,更加的环保节能,绿色循环,提高了产品的质量,降低了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权利要求

1.一种小粒径炭制备型煤的裂解分质利用生产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回转炉、煤气提纯装置、煤裂解产品混合装置、型煤生产装置和输送装置,所述回转炉中裂解的产物分别输送至所述煤气提纯装置和所述煤裂解产品混合装置中,煤气提纯装置通过管道与所述煤裂解产品混合装置连接,所述煤裂解产品混合装置中产物输送至型煤生产装置,所述型煤生产装置中的产物通过输送装置输送,所述回转炉包括支撑架、裂解炉组件、进料组件、旋转组件、内炉、出料管,所述裂解炉组件通过支撑组件设置于所述支撑架的内壁的底部,所述裂解炉组件包括外炉、进气管、出料,所述进料组件设置于所述支撑架的顶部,所述进料组件包括固定箱,所述旋转组件设置于所述支撑架内壁的右侧,所述内炉设置于所述外炉的内部,所述出料管连通于所述裂解炉组件的正面的右侧,所述进气管连通于所述裂解炉组件的正面的左侧,所述出料门设置于所述裂解炉组件的正面,所述煤气提纯装置包括底座、U形反应管、两个丝杆、卡接组件、分流组件、收集组件、第一连接组件、第二连接组件、驱动组件、导流轴叶,所述U形反应管设置于所述底座上,两个所述丝杆分别通过固定件固定于所述U形反应管的内壁的相反的一侧,所述卡接组件螺纹连接于所述丝杆的表面,所述分流组件卡接于所述卡接组件上,所述收集组件连通于所述U形反应管的底部,所述第一连接组件设置于所述U形反应管的顶部的左侧,所述第二连接组件设置于所述U形反应管的顶部的右侧,所述驱动组件设置于所述第一连接组件和第二连接组件之间,所述导流轴叶转动连接于所述U形反应管内壁的底部,导流轴叶的顶端与U形反应管的内壁转动连接,所述煤裂解产品混合装置包括煤气混合装置、焦油混合装置和兰炭混合装置,卡接组件包括卡接,卡接块上开设有与丝杆相适配的内螺纹槽,卡接块顶部的左侧固定连接有限位卡杆,限位卡杆表面左侧的顶部开设有安装槽,安装槽的内表面顶部和底部之间滑动连接有活动块,活动块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半弧形卡块,卡接组件的数量与分流组件对应,分流组件包括分流板,U形反应管的左右两侧均设置有四个分流组件,分流板上开设有若干个分流孔,分流板的一侧贯穿有导向杆,导向杆的底端与U形反应管内壁的一侧固定连接,分流板上开设有与导向杆相适配的圆孔,导向杆起到限位的作用,分流板上开设有与限位卡杆相适配的限位孔,第一连接组件包括第一连接箱,第一连接箱的顶部连通有进气管,第一连接箱内壁的左右两侧之间设置有活性炭层,第一连接箱的正面设置有第一密封门,第二连接组件包括第一连接箱,第二连接箱的顶部连通有出气管,第二连接箱的正面设置有第二密封门,驱动组件包括驱动箱,驱动箱内壁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带动电机,带动电机可以正反转,通过电源线与外部电源连接,带动电机输出轴的一端通过联轴器固定连接有蜗杆,蜗杆的顶部啮合涡轮,涡轮的轴心处贯穿有带动杆,带动杆的左右两端分别贯穿第一连接箱和第二连接箱且分别延伸至第一连接箱和第二连接箱的内部,贯穿处均通过机械密封,带动杆的左右两端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一锥形齿轮,第一锥形齿轮的底部啮合有第二锥形齿轮,第二锥形齿轮轴心处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放置轴,放置轴的直径略小于丝杆,放置轴的底端与丝杆的顶端固定连接,收集组件包括收集箱,收集箱顶部的左右两侧均通过连接管与U形反应管的底部连通,收集箱的底部连通有排液管,收集箱的正面设置有取料门,U形反应管右侧的底部设置有输液管,输液管用于调加除硫剂,U形反应管正面的左右两侧均设置有观察窗,导向杆上设置有刻度线,一个导向杆上设置有四个刻度线且位于分流板的下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小粒径煤炭制备型煤的裂解分质利用生产系统,其特征在于,型煤生产装置有包括箱体、支撑板、搅拌组件、连接管、固定板、输料组件、传动组件、成型装置、输送带,支撑板固定于箱体的内壁的左右两侧之间,混合内箱通过滑条滑动连接于支撑板的顶部,搅拌组件设置于混合内箱的内部,连接管贯穿于支撑板的中间,固定板固定于箱体的内壁的左右两侧之间且位于支撑板的下方,输料组件设置于固定板上,传动组件设置于固定板上且位于输料组件的左侧,成型装置设置于箱体的内部且位于输料组件的下方,输送带设置于箱体的内壁的底部,输送带包括两个输送轮和传送带,其中一个输送轮通过电动机驱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小粒径煤炭制备型煤的裂解分质利用生产系统,其特征在于,输送装置包括运输箱、箱盖、放置组件、两个握柄组件、两个凹槽、限位槽、挤压组件、放置槽、橡胶环,箱盖通过铰链铰接于运输箱上,放置组件设置于运输箱的内部,放置组件包括放置板,运输箱内放置六个放置组件,根据需求设置运输箱的容积,两个握柄组件分别固定于放置组件的左右两侧,两个凹槽分别开设与运输箱的左右两侧,限位槽连通于凹槽的内表面,挤压组件设置于箱盖上,放置槽开设于放置板的正面,橡胶环通过字形橡胶块固定于放置槽的内部。

说明书全文

一种小粒径炭制备型煤的裂解分质利用生产系统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煤裂解的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小粒径煤炭制备型煤的裂解分质利用生产系统。

背景技术

[0002] 我国煤炭资源丰富,原煤除了部分用于炼焦、转化加工外,绝大部分用于直接燃烧。煤直接燃烧,导致煤炭中富含的油气资源还没有得到充分的提炼利用,而且直接燃烧热效率低,对环境破坏严重。煤热解工艺可分为外热式和内热式两类。外热式热效率低,挥发产物二次分解严重;内热式工艺克服了外热式的缺点,借助热载体(固体热载体和气体热载体)把热量传递给煤,对煤进行裂解,煤的热解是将煤在惰性气氛下加热,制取半焦、煤气和焦油等产品,可以梯级利用,对油气资源充分提取的同时,又提高了煤炭的综合利用效率。
[0003] 现有原煤裂解中存在原煤的裂解速率慢和裂解不充分的问题,且对煤气提纯过程中,煤气与去硫挤接触不充分,使煤气的提纯效果差,对小粒径和大粒径的煤裂解产生的产物,对应混合过程中,焦油混合不够充分,对容器利用补充分,且在制型煤的过程中存在混合后的粉煤容易粘附在混合容器的内壁上,不易出料,造成部分浪费的问题,且在对型煤运输的过程中容易出现型煤之间挤压破碎的情况。
[0004] 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小粒径煤炭制备型煤的裂解分质利用生产系统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0005] 本发明提供一种小粒径煤炭制备型煤的裂解分质利用生产系统,解决了现有原煤裂解中存在原煤的裂解速率慢和裂解不充分的的问题。
[0006]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小粒径煤炭制备型煤的裂解分质利用生产系统,包括:回转炉、煤气提纯装置、煤裂解产品混合装置、型煤生产装置和输送装置,所述回转炉中裂解的产物分别输送至所述煤气提纯装置和所述煤裂解产品混合装置中,煤气提纯装置通过管道与所述煤裂解产品混合装置连接,所述煤裂解产品混合装置中产物输送至型煤生产装置,所述型煤生产装置中的产物通过输送装置输送,所述回转炉包括支撑架、裂解炉组件、进料组件、旋转组件、内炉、出料管,所述裂解炉组件通过支撑组件设置于所述支撑架的内壁的底部,所述裂解炉组件包括外炉、进气管、出料,所述进料组件设置于所述支撑架的顶部,所述进料组件包括固定箱,所述旋转组件设置于所述支撑架内壁的右侧,所述内炉设置于所述外炉的内部,所述出料管连通于所述裂解炉组件的正面的右侧,所述进气管连通于所述裂解炉组件的正面的左侧,所述出料门设置于所述裂解炉组件的正面。
[0007] 与相关技术相比较,本发明提供的小粒径煤炭制备型煤的裂解分质利用生产系统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08] 本发明提供一种小粒径煤炭制备型煤的裂解分质利用生产系统,通过回转炉,煤气提纯装置、煤裂解产品混合装置、型煤生产装置和输送装置配合使用:使煤裂解的速率更快,效率更高,且更加的充分物料更加守恒利用,增加产品价值、提高经济效益;可以极大的增加煤气与去硫剂的接触面积,提高了去硫的效率,和提纯的质量,同时可以方便快捷的对硫杂质进行清理,且节能环保;可以通过煤气的流动带动混合扇转动,不需要外驱动,使混合的效果更好,同时节能环保,能量守恒,且可以检测煤气的气压,提前进行调节气压,防止气压持续过大,挤压管道,使法兰松动漏气,甚至管道爆裂的情况;通过多次的混合处理,使焦油混合的更加的充分,可以提高产品的质量,且通过一个搅拌电机带动整个混合装置运行,更加的环保节能,绿色循环;可以防止原料输送堵塞的情况,同时抖动可以防止原料粘附在混合内箱的内壁,造成浪费的情况,提高经济效益;型煤在运输的过程中不会相互挤压而破损,提高了产品的质量,降低了成本,提高经济效益,且使用方便。附图说明
[0009] 图1为本发明提供的小粒径煤炭制备型煤的裂解分质利用生产系统的一种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10] 图2为本发明提供的回转炉的一种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11] 图3为图2所示的裂解炉组件的剖视图;
[0012] 图4为图2所示的进料组件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0013] 图5为图2所示的支撑组件的剖视图;
[0014] 图6为本发明提供的煤气提纯装置的一种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15] 图7为图6所示的外部的结构示意图;
[0016] 图8为图6所示的分流组件的俯视图;
[0017] 图9为图6所示的分流组件的剖视图;
[0018] 图10为图6所示的A部放大示意图;
[0019] 图11为图9所示的B部放大示意图;
[0020] 图12本发明提供的煤裂解产品混合装置的一种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21] 图13为本发明提供的煤气混合装置的一种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22] 图14为图13所示的输气装置的剖视图;
[0023] 图15为图14所示的A部放大示意图;
[0024] 图16为本发明提供的焦油混合装置的一种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25] 图17为图16所示的外部的结构示意图;
[0026] 图18为图16所示的初步混合箱的剖视图;
[0027] 图19为图16所示的焦油分流圆板的俯视图;
[0028] 图20为本发明提供的型兰炭混合装置的一种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29] 图21为图20所示的局部的剖视图;
[0030] 图22为图20所示的驱动轴的局部侧视图;
[0031] 图23为图20所示的滑动板的俯视图图;
[0032] 图24为图21所示的A部放大示意图;
[0033] 图25为图21所示的B部放大示意图;
[0034] 图26为本发明提供的将型煤生产装置的一种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35] 图27为图26所示的输送管的剖视图;
[0036] 图28为图26所示的A部放大示意图;
[0037] 图29为本发明提供的输送装置的一种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38] 图30为图29所示的剖视的结构示意图;
[0039] 图31为图29所示的外部的结构示意图;
[0040] 图32为图29所示的握柄组件4b的剖视图;
[0041] 图33为图29所示的A部放大示意图。
[0042] 图中标号:1、回转炉,1c、支撑架,2c、裂解炉组件,21c、外炉,22c、内炉,23c、保温层,24c、电磁加热器,25c、进料管,26c、第一导热板,27c、第二导热板,3c、进料组件,31c、固定箱,32c、从动板,33c、主动板,34c、驱动电机,35c、转动盘,36c、凸轴,37c、摆动板,38c、条形孔,39c、第一带动臂,310、进料斗,4c、旋转组件,41c、伺服电机,42c、第二带动臂, 5c、支撑组件,51c、弧形支撑,52c、滚轴,53c、弧形凹槽,6c、出料管, 7c、出料门,8c、进气管,9c、进料孔,2、煤气提纯装置,1d、底座,2d、 U形反应管,3d、丝杆,4d、卡接组件,41d、卡接块,42d、内螺纹槽,43d、限位卡杆,44d、安装槽,45d、第二弹性件,46d、活动块,47d,半弧形卡块,5d、分流组件,51d、分流板,52d、分流孔,53d、圆孔,54d、限位孔, 6d、收集组件,61d、收集箱,62d、滤网,63d、连接管,64d、排液管,7d、第一连接组件,71d、第一连接箱,72d、活动层,73d、进气管,74d、第一密封门,8d、第二连接组件,81d、第二连接箱,82d、排气管,83d、第二密封门,9d、驱动组件,91d、驱动箱,92d、带动电机,93d、蜗杆,94d、涡轮,95d、带动杆,
96d、第一锥形齿轮,97d,第二锥形齿轮,10d、导向杆,11d、刻度线,12d、输液管,13d、导流轴叶,14d、放置轴,3、煤气裂解产品混合装置,1h、煤气混合装置,1f、储气罐,2f、输气装置,
21f、混合箱,22f、第一煤气输入管,23f、导入管,24f、混合扇,25f、第一导流板, 26f、第二导流板,27f、第二煤气输入管,3f、法兰,4f、第一传输管,5f、第二传输管,6f、防漏组件,
61f、圆形盒,62f、煤气泄漏报警器,63f、气弹簧,64f、第一弹性件,65f、气孔,66f、密封块,
67f、凸字形槽,68f、密封胶垫,69f、密封条,610f、密封槽,611f、输气槽,7f、流量调节
8f、煤气输出管,2h、焦油混合装置,1g、安装座,2g、搅拌装置,21g、搅拌箱, 22g、搅拌电机,
23g、搅拌杆,24g、第一搅拌叶,25g、第二搅拌叶,3g、初步混合装置,31g、初步混合箱,32g、第一导油板,33g、第二导油板,34g、导油槽,35g、第一导油孔,36g、焦油分流圆板,37g、旋转叶,38g、第二导油孔,39g、曲形管,310g、集油管,311g、滚珠,4g、第一进油管,5g、第二进油管,6g、斜板斜板,7g、出油管,3h、兰炭混合装置,1e、支撑座, 2e、放置箱,3e、固定架,4e、进料组件,41e、第一入料管,42e、第二入料管,43e、输料管,44e、连接座,45e、顶部电机,46e、减速装置,47e、驱动轴,48e、螺旋板,5e、推动组件,51e、第一旋转杆,52e、第二旋转杆, 
53e、滑动板,54e、推动轴,55e、滑轨,56e、长条形滑槽,57e、推板,58e、第一挡块,59e、第二挡块,6e、排料管,7e、阀门,8e、通孔,9e、矩形孔, 4、型煤生产装置,1a、箱体,2a、混合内箱,
3a、进料管,4a、搅拌组件, 41a、机箱,42a、第一电机,43a、搅拌轴,5a、输料组件,51a、第二电机, 52a、输送管,53a、第一齿轮,54a、第二齿轮,55a、连接杆,56a、螺旋输料件,6a、传动组件,61a、第一转动轴,62a、第三齿轮,63a、移动板,64a、皮带轮,65a、第二转动轴,66a、第三转动轴,67a、第一锥齿轮,68a、第二锥齿轮,69a、转动板,610a、带动轴,611a、滑槽,7a、成型装置,8a、输送带,9a、缓冲组件,91a、滑杆,92a、第三弹性件,10a、固定板,11a、支撑板,
12a、连接管,13a、滑条,14、出料口,5、输送装置,1b、运输箱, 2b、箱盖,3b、放置组件,31b、放置板,32b、支撑柱,33b、放置槽,34b、橡胶环,35b、V字形橡胶块,36b、橡胶套,4b、握柄组件,41b、中心板, 42b、移动块,43b、连接块,44b、握板,45b、第一弹性件,46b、卡块,5b、凹槽,6b、限位槽,7b、挤压组件,71b、挤压板,72b、滑轴,73b、通槽, 74b、第二弹性件,8b、固定环,9b、万向轮。

具体实施方式

[0043]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0044] 请结合参阅图1‑图33。小粒径煤炭制备型煤的裂解分质利用生产系统,包括:回转炉1、煤气提纯装置2、煤裂解产品混合装置3、型煤生产装置4 和输送装置5,回转炉1中裂解的产物分别输送至煤气提纯装置2和煤裂解产品混合装置3中,回转炉1中的煤气通过煤气提纯装置进行提纯,然后输送至裂解产品混合装置3中,煤气提纯装置2通过管道与煤裂解产品混合装置3 连接,煤裂解产品混合装置3中产物输送至型煤生产装置4,主要有兰炭输送至型煤生产装置4中作为型煤生产的主原料,型煤生产装置4中的产物通过输送装置5输送,回转炉1包括支撑架1c、裂解炉组件2c、进料组件3c、旋转组件4c、内炉22c、出料管6c,裂解炉组件2c通过支撑组件5c设置于支撑架1c的内壁的底部,裂解炉组件2c包括外炉21c、进气管8c、出料门7c,进料组件3c设置于支撑架1c的顶部,进料组件3c包括固定箱31c,旋转组件4c设置于支撑架1c内壁的右侧,内炉22c设置于外炉的内部,出料管6c 连通于裂解炉组件2c的正面的右侧,进气管8c连通于裂解炉组件2c的正面的左侧,出料门7c设置于裂解炉组件2c的正面,进气管8c和出料管6c的一端均设置有内螺纹连接管,进气管8c和出料管6c均连通内炉22c,且位于外炉21c外部的一端均设置有阀门,内炉22c的两侧与外炉21c固定连接。
[0045] 煤气提纯装置2包括底座1d、U形反应管2d、两个丝杆3d、卡接组件 4d、分流组件5d、第一连接组件7d、第二连接组件8d、驱动组件9d、导流轴叶13d,U形反应管2d设置于底座
1d上,两个丝杆3d分别通过固定件固定于U形反应管2d的内壁的相反的一侧,卡接组件4d螺纹连接于丝杆3d的表面,分流组件5d卡接于卡接组件4d上,收集组件6d连通于U形反应管 
2d的底部,第一连接组件7d设置于U形反应管2d的顶部的左侧,第二连接组件8dd设置与U形反应管2d的顶部的右侧,驱动组件9d设置于第一连接组件7d和第二连接组件8dd之间,导流轴叶13d转动连接于U形反应管2d 内壁的底部,导流轴叶13d的顶端与U形反应管2d的内壁转动连接。
[0046] 煤裂解产品混合装置3包括煤气混合装置1h、焦油混合装置2h和兰炭混合装置3h,煤气混合装置1h包括储气罐1f、输气装置2f、第一煤气输入管 22f、第二煤气输入管27f、导入管23f、混合扇24f、第一导流板25f、第二导流板26f、第一传输管4f、第二传输管5f和两个防漏组件6f,输气装置2f设置于储气罐1f的表面的顶部,第一煤气输入管22f连通于混合箱21f的左侧,第二煤气输入管27f连通于混合箱21f的右侧,导入管23f连通于混合箱21f 的底部的中间,混合扇24f转动连接于混合箱21f的内壁的前后两侧之间,第一导流板25f固定于混合箱21f的内壁的顶部的左侧,第二导流板26f固定于混合箱21f的内壁的底部的右侧,第一传输管4f通过法兰连通于第一煤气输入管22f的左端,第二传输管5f通过法兰连通于第二煤气输入管27f的右端,两个防漏组件6f分别设置于第一传输管4f和第二传输管5f上,焦油混合装置2h包括安装座1g、搅拌装置2g、两个斜板6、初步混合装置3g、第一进油管4g、第二进油管5g、出油管7g,搅拌装置2g固定于安装座1g上,搅拌装置2g包括搅拌箱21g,两个斜板6分别固定于搅拌箱21g的内壁的左右两侧的顶部,初步混合装置3g固定于斜板6的顶部,初步混合装置3g包括初步混合箱31g,第一进油管4g连通于初步混合箱31g顶部的左侧,第二进油管5g连通于初步混合箱31g顶部的右侧,出油管7g连通于搅拌箱21g的底部,兰炭混合装置3h包括支撑座1e、放置箱2e、固定架3e、进料组件4e、连接座44e、顶部电机45e、驱动轴47e、螺旋板48e、推动组件5e,固定架 3e固定安装于支撑座1e顶部的左右两侧;进料组件4e设置与固定架3e上,进料组件4e包括第一入料管41e、第二入料管42e和输料管43e;连接座44e 固定于第一入料管41e和第二入料管42e相对的一侧之间;顶部电机45e,顶部电机
45e固定于连接座44e的顶部,顶部电机45e通过电源线与外部电源连接;驱动轴47e通过减速装置46e固定于顶部电机45e的输出轴的一端,螺旋板48e套设于驱动轴47e的表面;推动组件5e设置于驱动轴47e上。
[0047] 型煤生产装置4包括箱体1a、支撑板11a、搅拌组件4a、连接管12a、固定板10a、输料组件5a、传动组件6a、成型装置7a、输送带8a,支撑板11a 固定于箱体1a的内壁的左右两侧之间,混合内箱2a通过滑条13a滑动连接于支撑板11a的顶部,搅拌组件4a设置于混合内箱2a的内部,连接管12a贯穿于支撑板11a的中间,固定板10a固定于箱体1a的内壁的左右两侧之间且位于支撑板11a的下方,输料组件5a设置于固定板10a上,传动组件6a设置于固定板
10a上且位于输料组件5a的左侧,成型装置7a设置于箱体1a的内部且位于输料组件5a的下方,输送带8a设置于箱体1a的内壁的底部,输送带 8a包括两个输送轮和传送带,其中一个输送轮通过电动机驱动。
[0048] 输送装置5包括运输箱1b、箱盖2b、放置组件3b、两个握柄组件4b、两个凹槽5b、限位槽6b、挤压组件7b、放置槽33b、橡胶环34b,箱盖2b通过铰链铰接于运输箱1b上,放置组件3b设置于运输箱1b的内部,放置组件 3b包括放置板31b,运输箱1b内可以放置六个放置组件3b,可以根据需求设置运输箱1b的容积,两个握柄组件4b分别固定于放置组件3b的左右两侧,两个凹槽5b分别开设与运输箱1b的左右两侧,限位槽6b连通于凹槽5b的内表面,挤压组件7b设置于箱盖2b上,放置槽33b开设于放置板31b的正面,橡胶环34b通过V字形橡胶块
35b固定于放置槽33b的内部,运输箱1b 内可以放置六个放置组件3b,可以根据需求设置运输箱1b的容积。
[0049] 内炉22c表面的左右两侧均设置有电磁加热器24c,内炉22c的表面设置有线圈,外炉21c的内壁和内炉22c的表面之间设置有保温层23c,保温层23c 有效防止热量的散失,外炉21c顶部的中间连通有进料管25c,进料管25c位于外炉21c的外部的一端设置有阀门,进料管25c的底端贯穿内炉22c且延伸至内炉22c的内部,贯穿处进行密封处理,内炉22c内壁的前后两侧之间且位于进料管25c的下方固定连接有两个第一导热板26c,内炉22c的内壁设置有多个第二导热板27c,第一导热板26c和第二导热板27c均为导热好的材料制成,固定箱31c内壁的左侧固定连接有从动板32c,固定箱31c的顶部和支撑架1c的顶部之间滑动连接有主动板33c,固定箱31c的顶部连通有进料斗 310c,进料斗310c位于从动板32c和主动板33c之间的上方,支撑架1c的顶部且位于固定箱31c的内部固定连接有驱动电机34c,驱动电机34c输出轴的一端套设有转动盘35c,转动盘35c的正面固定连接有凸轴36c,支撑架1c 的顶部且位于固定箱31c的内部转动连接有摆动板37c,凸轴36c的一端贯穿摆动板且延伸至摆动板37c的一侧,摆动板37c上开设有条形孔38c,摆动板 37c的一侧通过第一带动臂39c与主动板33c的右侧转动连接,旋转组件4c 包括伺服电机41c,伺服电机41c通过支撑件固定与支撑架1c内壁底部的右侧,伺服电机41c输出轴的一端通过联轴器固定连接有第二带动臂42c,第二带动臂42c的一端与外炉21c的右侧转动连接,外炉21c的左侧与支撑架1c内壁的左侧转动连接,支撑组件5c包括弧形支撑块51c,弧形支撑块51c凹面的左右两侧均开设有弧形凹槽53c,弧形凹槽53c的内部设置有滚轴52c,支撑架1c的顶部开设有进料孔
9c,进料孔9c位于进料管25c的正上方。
[0050] 卡接组件4d包括卡接块41d,卡接块41d上开设有与丝杆3d相适配的内螺纹槽42d,卡接块41d顶部的左侧固定连接有限位卡杆43d,限位卡杆43d 表面左侧的顶部开设有安装槽44d,安装槽44d的内表面顶部和底部之间滑动连接有活动块46d,活动块46d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半弧形卡块47d,卡接组件 4d的数量与分流组件5d对应,分流组件5d包括分流板51d,U形反应管2d 的左右两侧均设置有有四个分流组件5d,分流板51d上开设有若干个分流孔 52d,分流板51d的一侧贯穿有导向杆10d,导向杆10d的底端与U形反应管 2d内壁的一侧固定连接,分流板51d上开设有与导向杆10d相适配的圆孔53d,导向杆10d起到限位的作用,分流板51d上开设有与限位卡杆43d相适配的限位孔54d,第一连接组件7d包括第一连接箱71d,第一连接箱71d的顶部连通有进气管73d,第一连接箱71d内壁的左右两侧之间设置有活性炭层72d,第一连接箱71d的正面设置有第一密封门74d,第二连接组件8d包括第一连接箱71d,第二连接箱81d的顶部连通有出气管82d,第二连接箱81d的正面设置有第二密封门83d,驱动组件9d包括驱动箱91d,驱动箱91d内壁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带动电机92d,带动电机92d可以正反转,通过电源线与外部电源连接,带动电机92d输出轴的一端通过联轴器固定连接有蜗杆93d,蜗杆 93d的顶部啮合有涡轮94d,涡轮94d的轴心处贯穿有带动杆95d,带动杆95d 的左右两端分别贯穿第一连接箱71d和第二连接箱81d且分别延伸至第一连接箱
71d和第二连接箱81d的内部,贯穿处均通过机械密封,带动杆95d的左右两端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一锥形齿轮96d,第一锥形齿轮96d的底部啮合有第二锥形齿轮97d,第二锥形齿轮97d轴心处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放置轴14d,放置轴14d的直径略小于丝杆3d,放置轴14d的底端与丝杆3d的顶端固定连接,收集组件6d包括收集箱61d,收集箱61d顶部的左右两侧均通过连接管 63d与U形反应管2d的底部连通,收集箱61d的底部连通有排液管64d,收集箱61d的正面设置有取料门,U形反应管2d右侧的底部设置有输液管12d,输液管12d用于调加除硫剂,U形反应管2d正面的左右两侧均设置有观察窗,导向杆10d上设置有刻度线11d,一个导向杆
10d上设置有四个刻度线11d且位于分流板51d的下方。
[0051] 导入管23f的底端贯穿储气罐1f且延伸至储气罐1f的内部,第一导流板 25f和第二导流板26f的左右两侧均设置为凹弧形面,第一传输管4f和第二传输管5f上均设置有流量调节阀7f,储气罐1f的右侧连通有煤气输出管8f,煤气输出管8f上设置有阀门,煤气输出管8f用于将混合后的煤气向外部输出。
[0052] 防漏组件6f包括圆形盒61f和气孔65f,圆形盒61f的顶部设置有煤气泄漏报警器62f,煤气泄漏报警器62f通过气体传感器探测周围环境中的低浓度可燃气体,通过采样电路,将探测信号用模拟量或数字量传递给控制器或控制电路,当可燃气体浓度超过控制器或控制电路中设定的值时,控制器通过执行器或执行电路发出报警信号等动作,两个气孔
65f分别开设于第一传输管 4f和第二传输管5f内壁的顶部,且位于圆形盒61f内部,气孔
65f内表面的顶部连通有凸字形槽67f,凸字形槽67f的内部设置有密封块66f,密封块66f 与凸字形槽67f内表面的左右两侧接触,密封块66f的左右两侧与凸字形槽 67f内表面的左右两侧均为光滑的面,密封块66f的底部设置有密封硅胶垫 68f,密封硅胶垫68f的底部设置有密封条69f,凸字形槽67f内表面底部的左右两侧均连通有与密封条69f相适配的密封槽610f,密封块66f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气弹簧63f,气弹簧63f的顶部与圆形盒61f的内壁的顶部固定连接,圆形盒61f内壁的顶部和密封块66f的顶部之间且位于气弹簧63的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弹性件64f,凸字形槽67f内表面的左右两侧均连通有输气槽611f。
[0053] 安装座1g内表面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搅拌电机22g,搅拌电机22g通过电源线与外部电源连接,搅拌电机22g输出轴的一端通过联轴器固定连接有搅拌杆23g,搅拌杆23g的顶端贯穿搅拌箱21g且延伸至搅拌箱21g的内部,搅拌杆23g的表面套设有第一搅拌叶24g,第一搅拌叶24g的数量设置有四个,搅拌杆23g的表面且位于第一搅拌叶24g的上方套设有第二搅拌叶25g,第二搅拌叶25g为一个且位于集油管310g的内部的底端,初步混合箱31g内壁右侧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一导油板32g,初步混合箱31g内壁的左侧固定连接有第二导油板33g,第一导油板32g和第二导油板33g上均开设有导油槽34g,第二导油板33g上开设有多个第一导油孔35g,初步混合箱31g的内部设置有焦油分流圆板36g,焦油分流圆板36g的边缘与初步混合箱31g的内壁不接触,焦油分流圆板36g上开设有若干个第二导油孔38g,焦油分流圆板36g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曲形管39g,每根曲形管39g的顶端与第二导油孔位置对应连通,焦油分流圆板36g的顶部且位于第二导油板33g的下方固定连接有旋转叶 37g,初步混合箱31g内壁的底部通过滚珠311g设置有集油管310g,曲形管 39g的底端贯穿集油管310g且延伸至集油管310g的内部,曲形管39g与集油管310g的贯穿处固定连接,机集油管310g的底端贯穿初步混合箱31g且延伸至初步混合箱31g的下方,搅拌杆23g的顶端与集油管310g的内表面的顶部固定连接,第一入料管41e和第二入料管42e的底端均贯穿支撑座1e且延伸至支撑座1e的下方,第一入料管41e和第二入料管42e的底端分别与输料管43e的左右两侧连通,减速装置46e的底部与固定架3e的顶部固定连接,驱动轴47e的底端贯穿输料管43e且延伸至输料管43e的内部,驱动轴47e 与输料管43e的贯穿处进行接卸密封,驱动轴47e表面的底端开设有通孔8e,通孔8e内表面的左右两侧均连通有矩形孔9e,通孔8e的大小与第一旋转杆51e相适配,矩形孔9e与第一挡块58e大小相适配,推动组件5e包括第一旋转杆51e和两个滑轨55e,第一旋转杆51e的一端通过转动件转动连接有第二旋转杆52e,第二旋转杆52e表面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推动轴54e,通过施加外力转动时转动件才会转动,否则不会转动,放置箱2e内壁的前后两侧之间通过滑轨55e滑动连接有滑动板53e,推动轴54e的一端贯穿滑动板53e且延伸至滑动板53e的下方,滑动板53e上开设有长条形滑槽56e,长条形滑槽56e 的宽度与推动轴54e相适配,滑动板53e底部的左侧固定连接有推板57e,第一旋转杆51e表面左侧的顶部和底部均固定连接有第一挡块58e,第一旋转杆 51e表面左侧的顶部且位于第一挡块58e的右侧固定连接有第二挡块59e,第一挡块58e与第二挡块59e之间的距离与驱动轴47e的直径大一到两毫米,放置箱2e的底部连通有排料管6e,排料管6e的底端贯穿支撑座1e且延伸至支撑座1e的下方,排料管6e上设置有阀门7e,通过排料管6e将兰炭输出进行后续操作。
[0054] 搅拌组件4a包括机箱41a,机箱41a内壁的底部通过滑动件滑动连接有第一电机42a,第一电机42a滑动连接可以配合混合内箱2a后面的移动,第一电机42a输出轴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搅拌轴43a,搅拌轴43a的一端依次贯穿机箱41a、箱体1a和混合内箱2a且延伸至混合内箱2a的内部,搅拌轴43a 与混合内箱2a贯穿处通过机械密封,搅拌轴43a的一端与混合内箱2a内壁的左侧转动连接,搅拌轴43a的表面设置有搅拌叶,输料组件5a包括第二电机 
51a和输送管52a,第二电机51a固定于支撑板11a的顶部,输送管52a贯穿于支撑板11a,贯穿处为固定连接,第二电机51a输出轴的表面套设有第一齿轮53a,输送管52a的顶端通过滚珠转动连接有第二齿轮54a,第二齿轮54a 的中心处为空腔结构,输送管52a的顶端和第二齿轮54a的底部均开设有限位的环形槽,滚珠位于环形槽内部,第一齿轮53a的左侧和第二齿轮54a的右侧啮合,第二齿轮54a的内表面通过连接杆55a固定连接有螺旋输料件56a,连接杆55a的数量有四个且均匀固定于螺旋输料件56a的轴表面和第二齿轮54a 的内表面,传动组件6a包括第一转动轴61a、第二转动轴65a、第三转动轴 66a和移动板63a,第一转动轴61a表面的顶端套设有第三齿轮62a,第三齿轮62a的右侧和第二齿轮54a的左侧啮合,第一转动轴61a和第三转动轴66a 表面的底端均套设有皮带轮64a,两个皮带轮64a的表面通过皮带传动连接,第二转动轴65a的表面套设有第一锥齿轮67a,第三转动轴66a表面的顶端套设有第二锥齿轮68a,第一锥齿轮67a的底部与第二锥齿轮68a的顶部啮合,移动板63a的底部与固定板10a的顶部滑动连接,第二转动轴65a的表面套设有转动板69a,转动板69a位于第一锥齿轮67a的前侧,转动板69a正面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带动轴610a,带动轴610a的一端贯穿移动板63a且延伸至移动板63a的一侧,移动板63a上开设有滑槽611a,滑槽611a提供带动轴
610a 的转动所需的空间,移动板63a的顶部与滑条13a的底部固定连接,滑条13a 位于混合内箱2a底部的左侧,且支撑板11a左侧的底部且位于滑条13a的下方开设有活动槽,提供移动板63a移动所需的空间,混合内箱2a的左右两侧均设置有缓冲组件9a,混合内箱2a的左右两侧均设置有两个缓冲组件9a,缓冲组件9a包括滑杆91a,滑杆91a的一端与混合内箱2a的一侧固定连接,滑杆91a的另一端贯穿箱体1a且延伸至箱体1a的外部,滑杆91a的表面且位于箱体1a和混合内箱2a之间套接有第三弹性件92a,箱体1a顶部的左右两侧均贯穿有进料管3a,进料管3a贯穿混合内箱2a且延伸至混合内箱2a的内部,箱体1a右侧的底部开设有出料口14a,箱体1a的正面设置有箱门,箱门上设置有控制屏,需供电的装置均通过电源线与外部电源连接。
[0055] 放置板31b的正面固定连接有支撑柱32b,支撑柱32b的顶部套接有橡胶套,放置槽33b的数量有若干个,一个放置板31b上可以设置九十一个放置槽33b,可以根据需要设置放置板31b的面积大小,放置槽33b为圆柱形槽, V字形橡胶块35b的数量有若各个,握柄组件
4b包括中心板41b,两个中心板41b分别固定于方置板31的左右两侧,中心板41b内壁的左右两侧之间滑动连接有两个移动块42b,两个移动块42b相对的一侧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一弹性件45b,两个移动块42b相反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连接块43b,连接块43b 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握板44b,握板44b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卡块46b,限位槽6b 的大小与卡块46b的大小相适配,一个凹槽5b内表面的上下两侧设置有限位槽6b,且设置有多组,限位槽6b的组数与放置板
31b的数量相对应,挤压组件7b包括挤压板71b,挤压板71b的左右两侧分别与箱盖2b内壁的左右两侧滑动连接,挤压板71b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滑轴72b,挤压板71b顶部的前侧和后侧均固定连接有三个滑轴72b,箱盖2b上开设有与滑轴72b相适配的通槽 73b,箱盖2b的内壁和挤压板71b的顶部之间且位于滑轴72b的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二弹性件74b,运输箱1b的表面设置有固定环8b,运输箱1b的左右两侧设置有四个固定环8b,前后两侧设置有两个固定环
8b,运输箱1b的底部设置有万向轮9b。
[0056] 本发明提供的小粒径煤炭制备型煤的裂解分质利用生产系统的工作原理如下:一、回转炉1:首先将待裂解的煤通过进料组件3c加入到裂解炉组件 2c内部,通过进料斗
310c加入,驱动电机34c带动转动盘35c转动,转动盘 35c通过凸轴36c带动摆动板37c摆动,摆动板37c通过第一带动臂39c带动主动板33c左右往复移动,从动板32c和主动板33c底部之间最小的距离变化为二到八毫米,通常裂解的煤颗粒的直径平均为小于十毫米,其中夹杂的有大于十毫米的煤颗粒,通过主动板33c和从动板32c对直径大于八毫米煤颗粒进行再次粉碎,使煤颗粒再次细小化,使煤颗粒受热更加的块,裂解更加的充分,主动板33c和从动板32c相对的一侧均设置为斜面,增大其上侧之间的距离,可以融入更加的煤进行粉碎,同时主动板左右往复移动,防止了煤在进料使堵塞的情况,煤通过进料孔9c和进料管25c进入到内炉22c,其中通过两个第一导热板26c可以将煤均匀的分散至内炉22c的左右两侧和中间,使煤不会堆积在内炉22c的中间,有利于加快热解的速率,并且第一导热板26c 和第二导热板27c穿插在煤的煤的内部可以加快煤的受热,使受热更加的均匀,煤加入后,关闭进料管25c上的阀门,其中通过进气管8c对内炉体内部调加惰性气体,添加后关闭进气管8c上的阀门,然后将输气个管道与进气管 8c分离,输气管道通过内外螺纹管进行连接,通过电磁加热器24c迅速对内炉22c进行加热,同时通过伺服电机41c带动整个裂解炉组件2c转动,伺服电机41c每次转动的度为一百八十度,通过转动可以使煤受热更加的均匀,当裂解结束后,停止伺服电机41c,使裂解炉组件2c转动至原有的位置,通过箱门8和出料管6c可以取出产物;
[0057] 二、煤气提纯装置2:通过进气管73d将煤气输入至第一连接箱71d,煤气通过活性炭层72d将煤裂解产生的煤气中附着的固定颗粒等进行吸附去除,煤气通过活性炭层72d进入到U形反应管2d,U形反应管2d中装有液体的去硫剂,煤气会依次进过分流组件5d,分流板51d的上若干个分流孔52d对煤气进行分流,使将大股的煤气分割为小股的气流,使煤气与去硫剂可以充分的接触,并且U形反应管2d的左右两侧均设置有四个分流组件5d,同时U 形反应管2d本身可以增加煤气与去硫剂的接触面积,可以有效的使煤气流与去硫剂进行充分接触,并且U形反应管2d内壁底部的中间设置有导流轴叶 13d,通过煤气流的推动,使导流轴叶13d转动,导流轴叶13d转动可以增加煤气与去硫剂的接触面积,提高去硫的效率,同时不需要外在力,节能环保,在去硫过程中硫被置换出来,长时间使用后,硫会堵塞分流孔
52d,通过带动电机92d带动蜗杆93d转动,蜗杆93d通过涡轮94d带动带动杆95d转动,带动杆通过第一锥形齿轮96d带动第二锥形齿轮97d转动,第二锥形齿轮97d 通过放置轴14d带动丝杆3d转动,丝杆3d通过卡接组件4d带动分流组件5d 向上移动,当移动至放置轴14d时,进入第一连接箱71d和第二连接箱81d 时,打开第一密封门74d和第二密封门83d,关闭带动电机92d,可以通过按压半弧形卡块47d,使其挤压第二弹性件45d并进入安装槽44d内部,可以上将分流组件5d取下,卡接组件位于放置轴14d上,继续开启带动电机92d,同理依次取下剩下三个分流组件5d,其中卡接组件4d均位于放置轴14d上,取下分流组件5d后对其进行清洗,操作简单,方便,安装时,通过将分流组件5d的左侧上圆孔对应导向杆10d套入,右侧与卡接组件4d进行卡接,限位孔54d的内表面挤压半弧形卡块47d的弧形面使其挤压第二弹性件45d并进入安装槽44d,当半弧形卡块47d移出限位孔54d时,通过第二弹性件45d 的作用将其弹出对分流板51d进行限位,带动电机92d反转,按压分流板51d,通过丝杆3d带动分流组件5d向下移动,当移动至位于导向杆10d最上方的刻度线对应时,安装第二块分流板51d,以此类推,使四个分流板51d移动至原位置,U形反应管2d上设置有观察窗,其中位于U形反应管2d内部的硫杂质,可以通过连接管63d排出至收集箱61d,其中硫杂质被滤网62d滤下,除硫剂通过排液管排出回收,可以打开收集箱61d上的取料门对杂质进行清理;
[0058] 三、煤裂解产品混合装置3:煤气混合装置1h通过第一传输管4f和第二传输管5f将两种煤气分别通过第一煤气输入管22f和第二煤气输入管27f进入混合箱21f内部,其中通过第一煤气输入管22f进入的煤气经过第一导流板 25f左侧导流,使气流右侧推动混合扇24f的扇叶,通过第二煤气输入管27f 经过第二导流板26f右侧的导流向左侧推动混合扇
24f的扇叶,使混合扇24f 转动起来,两股煤气通过混合扇可以使其混合的更加的充分,且不需要额外的动力输出,节能环保,通过第一导流板25f的右侧和第二导流板26f的左侧导流使两股煤气混合后通过导入管23f进入到储气罐1f内部,当煤气的气流突然增大,压力太强时,气压会向上挤压密封块66f,密封块66f向上推动和挤压气弹簧63f和第一弹性件64f,当密封块66f底部被气压挤压上移至输气槽611f上时,煤气会通过输气槽611f和凸字形槽
67f内表面的顶部和密封块 66f之间的间隙进入到圆形盒61f内部,通过煤气泄漏报警器
62f检测到后开始报警,工作人员可以通过流量调节阀7f迅速调节减小气压,通过迅速调节气压,使气压不会持续增大,挤压管道,使法兰松动漏气,气压减小后通过气弹簧63f和第一弹性件64f的作用使密封块66f与凸字形槽67f的内表面的底部贴合并挤压,其中密封硅胶垫68f、密封条69f和密封槽610f配合使密封性好,在气压正常的情况下,密封块66f不会受到挤压力;焦油混合装置2h,首先开启搅拌电机22g,搅拌电机22g带动搅拌杆23g转动,搅拌杆23g带动集油管310g转动,集油管310g通过曲形管39g带动焦油分流圆板36g转动,焦油分流圆板36g带动旋转叶37g转动,焦油通过第一进油管4g和第二进油管5g进入到初步混合箱
31g内部,通过第一进油管4g进入的焦油直接落入到第二导油板33g上,第二进油管5g进入的焦油通过第一导油板32g流落到第二导油板33g上使两股焦油汇合,其中导油槽34g可以对焦油进行导流,汇合后的焦油从第二导油板33g的右端和其上的第一导油孔35g分别流出,流出后的焦油,通过转动的旋转叶37g将其打散落入到焦油分流圆板36g,打散的过程中使焦油可以进一步的混合,落到焦油分流圆板36g上的焦油通过第二导油孔38g逐步流入到曲形管39g内部,曲形管39g同时在转动,通过对汇合的焦油分流混合,使两种焦油接触的更加的充分,焦油通过曲形管39g 流入到集油管310g内部,通过集油管310g的底端流入到搅拌箱21g,其中集油管310g的底端通过第二搅拌叶25g可以对焦油进行第一次搅拌,焦油落入到搅拌箱21g过程中,会落到转动的第一搅拌叶24g上,可以使其再次打散使两股焦油充分的接触,并且搅拌杆23g可以持续的焦油进行搅拌,通过多次的混合处理,使焦油混合的更加的充分;兰炭混合装置3h,小粒径和大粒径裂解产生的兰炭分别通过第一入料管41e和第二入料管42e进入到输料管 43e,然后进入到放置箱2e内部,其中顶部电机45e通过减速装置46e带动驱动轴47e转动,驱动轴47e带动螺旋板48e转动,螺旋板48e,第一入料管41e 和第二入料管42e进入的兰炭经过旋转的螺旋板48e有序的进入到放置箱2e 内部,其中驱动轴47e带动螺旋板48e转动,可以对两种兰炭进行混合,并且可以防止堵塞的情况,当放置箱2e内部中间的兰炭量快接近输料管43e时,停止进料和关闭顶部电机45e,并且关闭顶部电机45e时尽量使驱动轴47e上的通孔朝向第一旋转杆51e位置的一侧,可以通过顶部电机
45e进行调节,然后将第一旋转杆51e的左端和其上的两个第一挡块58e分别对应驱动轴47e 上的通孔8e和矩形孔9e对应插入,使第一挡块58e和第一旋转杆51e穿出通孔8e和矩形孔
9e,位于驱动轴47e的左侧,转动第一旋转杆51e使第一挡块 58e和矩形孔9e位置错开,并且第二挡块59e放置第一旋转杆51e向左侧移动,继续进料开启顶部电机45e,驱动轴47e带动第一旋转杆51e转动,第一旋转杆51e带动第二旋转杆52e转动,第二旋转杆52e通过推动轴
54e沿长条形滑槽56e滑动并带动滑动板53e沿滑轨左右往复运动,滑动板53e会带动推板
57e往复移动,推板57e将中间处的兰炭先向左侧推动,然后回来时将其刚进入的兰炭向右侧推动,直至将放置箱2e内部兰炭中间的高度和周边的高度相同,即填满放置箱2e时,停止进料,关闭顶部电机45e,可以转动第一旋转杆51e使第一挡块与矩形孔9e对应抽出第一旋转杆51e,抽出时滑动板53e 向一侧移动至接近放置箱2e的内壁一厘米左右;
[0059] 四、型煤生产装置4:将直径小于10毫米的粉煤、添加剂和按一定的比例通过进料管3a调加至混合内箱2a,通过启动第一电机42a,第一电机42a 带动搅拌轴43a转动,搅拌轴43a带动搅拌叶对原料进行搅拌均匀,搅拌均匀后,关闭第一电机42a,打开连接管12a上的电磁阀,同时启动第二电机51a,第二电机51a通过第一齿轮53a带动第二齿轮54a转动,第二齿轮54a通过连接杆55a带动螺旋输料件56a转动,螺旋输料件56a转动,可以有序的将混合好的原料向下输送,同时第二齿轮54a通过第三齿轮62a带动第一转动轴61a 转动,第一转动轴61a通过皮带轮64a和皮带带动第三转动轴66a转动,第三转动轴66a通过第二锥齿轮68a带动第一锥齿轮67a转动从而带动第二转动轴 65a转动,第二转动轴65a带动转动板69a转动,转动板69a通过带动轴610a 带动移动板63a实现左右往复运动,运动的距离为四到五厘米,移动板63a 通过滑条13a带动混合内箱2a左右移动,使混合内箱2a抖动,抖动可以使位于混合内箱2a内部的原料可以通过混合内箱2a底部的斜面有序的进入到连接管12a,从而进入到输送管52a,配合螺旋输料件56a,可以防止原料输送堵塞的情况,同时抖动可以防止原料粘附在混合内箱2a的内壁,造成浪费的情况,同时混合内箱2a的在左右移动的同时会挤压第三弹性件92a,第三弹性件92a可以对其进行缓冲,使混合内箱2a更加的稳定,混合内箱2a通过搅拌轴43a推动,原料通过输送管52a落到成型装置7a上,将混合后的粉煤压制成型煤,然后掉落到输送带8a上通过出料口14a输出;
[0060] 输送装置5:将型煤依次放置于放置板31b上的放置槽33b内部,并且位于橡胶环34b的内部,橡胶环34b对型煤处于挤紧的状态,每个放置槽内部放置一个型煤,将每个型煤分开放置,使型煤之间不会发生碰撞,且V字形橡胶块35b和橡胶环34b可以对型煤进行缓冲保护,然后两个人通过握柄组件 4b将装置好型煤的放置板31b放置到运输箱1b的内部,其中手握住两个握板 44b,使握板44b通过连接块43b挤压第一弹性件45b,并进入到中心板
41b 的内部,两个握柄组件4b与运输箱1b左右两侧的凹槽对应放置,当放置板 31b的底部与运输箱1b内壁的底部接触时,握板44b上的两个卡块46b与限位槽6b的位置对应,松开手,通过第一弹性件45b的作用将其弹入至限位槽 6b对放置板31b进行限位,第二块放置板31b放置于第一块的上方,其中通过支撑柱32b进行支撑,支撑柱32b上设置有橡胶套36b,可以增大摩擦和缓冲,当位于上侧的放置板31b的底部与支撑柱32b的顶端接触时,其位于上侧放置板31b上的卡块46b与上面的限位槽6b位置对应,当运输箱1b放置满后,关合箱盖2b,其中位于最上侧的放置板31b上的支撑柱32b挤压挤压板 71b,挤压板71b挤压第二弹性件
74b,其中滑轴72b进入通槽73b,通过第二弹性件74b挤压挤压板71b,可以对最上侧的放置板31b上的型煤进行限位保护,其中运输箱1b的表面设置有多个固定环8b,可以通过固定绳与运输车进行固定,运输箱1b的底部设置有万向轮9b,方便将移动运输箱1b至运输车,取下型煤时,打开箱盖2b,同理握住握柄组件4b,将放置板31b依次取出即可。
[0061] 以上仅为本发明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它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