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酯系纤维品的染色同时阻燃加工方法

申请号 CN202080096449.6 申请日 2020-09-28 公开(公告)号 CN115103943A 公开(公告)日 2022-09-23
申请人 大京化学株式会社; 发明人 竹本爱子; 岩城辉文;
摘要 根据本 发明 ,提供一种 染色 再现性优异的聚酯系 纤维 品的染色同时阻燃加工方法,其包括:将聚酯系纤维品浸渍在包含特定的黄色分散染料和式(V)所示的 磷酸 酯酰胺的加工浴中,并进行加热。
权利要求

1.一种聚酯系纤维品的染色同时阻燃加工方法,其中,将聚酯系纤维品浸渍在包含(A)黄色分散染料和(B)下述式(V)所示的磷酸酯酰胺的加工浴中,并进行加热,所述(A)黄色分散染料为选自(1)下述式(I)所示的黄色分散染料、(2)下述式(II)所示的黄色分散染料、(3)下述式(III)所示的黄色分散染料和(4)下述式(IV)所示的黄色分散染料中的至少1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酯系纤维品的染色同时阻燃加工方法,其中,将聚酯系纤维品浸渍在所述加工浴中,在加压下加热至105℃以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酯系纤维品的染色同时阻燃加工方法,其中,所述加工浴以浓度为0.05~10%оwf的范围具有所述式(I)~(IV)所示的分散染料中的至少1种,且以浓度为0.5~10%оwf的范围具有所述磷酸酯酰胺。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酯系纤维品的染色同时阻燃加工方法,其中,所述式(I)~(IV)所示的黄色分散染料中的至少1种和所述磷酸酯酰胺的平均粒径均处于0.2~2.0μm的范围。
5.一种染色阻燃加工聚酯系纤维品,其包含(A)黄色分散染料和(B)下述式(V)所示的磷酸酯酰胺,
所述(A)黄色分散染料为选自(1)下述式(I)所示的黄色分散染料、(2)下述式(II)所示的黄色分散染料、(3)下述式(III)所示的黄色分散染料和(4)下述式(IV)所示的黄色分散染料中的至少1种,

说明书全文

聚酯系纤维品的染色同时阻燃加工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聚酯系纤维品的染色同时阻燃加工方法,具体而言,涉及通过将聚酯系纤维品浸渍于包含特定黄色分散染料和特定阻燃剂的加工浴,并在加压下加热而对聚酯系纤维品进行染色同时阻燃加工,从而能够以良好的染色再现性获得染色阻燃加工聚酯系纤维品的聚酯系纤维品的染色同时阻燃加工方法。进而,本发明涉及如此操作而得到的染色阻燃加工聚酯系纤维品。

背景技术

[0002] 以往,作为使聚酯系纤维品那样的疏性纤维品实现具有优异耐光坚牢度的染色物的黄色分散染料,充分已知的是下述式(I)、下述式(II)、下述式(III)和下述式(IV)所示的黄色分散染料(参照专利文献1、2和3)。
[0003]
[0004]
[0005] 并且,以往对聚酯系纤维品进行染色时,根据所要求的色调,通常使用黄色、红色和蓝色的分散染料作为三原色,并利用它们的混色。在这种情况下,这些黄色、红色和蓝色的分散染料的染色特性、尤其是染色速度、即与染色时的温度上升相伴的着色量的增加率一致时,即便染色条件、例如染色温度发生某种程度的变动,所得染色物在色调方面受到的影响也小。即,上述染色速度一致的三原色的分散染料对聚酯系纤维品进行染色时的再现性优异。
[0006] 反之,黄色、红色和蓝色的三原色的分散染料的染色速度不一致时,通过染色条件的略微变动,不仅所得染色物的色调会明显变化,色浓度也会明显变化。
[0007] 如此,在利用分散染料对聚酯系纤维品进行染色时,要求黄色、红色和蓝色的三原色的分散染料的染色速度一致。因而,为了以良好的染色再现性对聚酯系纤维品进行染色,针对黄色、红色和蓝色的三原色的分散染料,提出了使用分别具有特定结构的染料的组合(参照专利文献1和4)。
[0008] 与上述聚酯系纤维品的染色同样地,将聚酯系纤维品浸渍在同时包含黄色分散染料和阻燃剂的加工浴中,并进行加热,从而在将聚酯系纤维品染色的同时利用阻燃剂来实施阻燃加工的情况下,根据所使用的阻燃剂,即便在相同条件下进行染色,与在不存在阻燃剂的条件下利用黄色分散染料将聚酯系纤维品染色的情况相比,上述黄色分散染料的染色速度也会发生变动,所得染色物的色调、色浓度明显变化,其结果,有时无法以良好的染色再现性对聚酯系纤维品进行染色同时阻燃加工。
[0009] 因此,为了在使用黄色分散染料将聚酯系纤维品染色的同时进行阻燃加工从而以良好的染色再现性获得阻燃加工染色物,不仅所使用的染料的染色再现性必须优异,另外,所使用的阻燃剂也不能阻碍所并用的分散染料的优异染色再现性。
[0010] 现有技术文献
[0011] 专利文献
[0012] 专利文献1:WO2012/067027A1
[0013]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6‑57065A
[0014]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01‑342375A
[0015] 专利文献4:日本特开2004‑168950A

发明内容

[0016]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0017]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聚酯系纤维品的染色同时阻燃加工方法,其在同时包含黄色分散染料和阻燃剂的加工浴中对聚酯系纤维品进行染色同时阻燃加工的情况下,通过使用选自前述式(I)~(IV)所示的黄色分散染料中的至少1种,且使用特定的阻燃剂,从而以良好的染色再现性获得染色阻燃加工聚酯系纤维品。
[0018] 进而,根据本发明,其目的在于,提供通过上述染色同时阻燃加工方法而得到的染色阻燃加工聚酯系纤维品。
[0019]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0020] 根据本发明,提供一种聚酯系纤维品的染色同时阻燃加工方法,其中,将聚酯系纤维品浸渍在包含(A)黄色分散染料和(B)下述式(V)所示的磷酸酯酰胺的加工浴中,并进行加热,所述(A)黄色分散染料为选自(1)下述式(I)所示的黄色分散染料、(2)下述式(II)所示的黄色分散染料、(3)下述式(III)所示的黄色分散染料和(4)下述式(IV)所示的黄色分散染料中的至少1种。
[0021]
[0022]
[0023] 在本发明所述的上述方法中,具体而言,将聚酯系纤维品浸渍在上述加工浴中,在加压下加热至105℃以上,另外,上述加工浴优选以浓度为0.05~10%оwf的范围具有上述式(I)~(IV)所示的分散染料中的至少1种,以浓度为0.5~10%оwf的范围具有上述磷酸酯酰胺。
[0024] 另外,根据本发明,优选上述式(I)~(IV)所示的分散染料中的至少1种和前述磷酸酯酰胺的平均粒径均处于0.2~2.0μm的范围。
[0025] 进而,根据本发明,提供一种染色阻燃加工聚酯系纤维品,其包含上述式(I)~(IV)所示的黄色分散染料中的至少1种和上述式(V)所示的磷酸酯酰胺。
[0026] 发明的效果
[0027] 在包含以往使用的阻燃剂和前述式(I)~(IV)所示的黄色分散染料的加工浴中对聚酯系纤维品进行染色同时阻燃加工时,与在不存在上述阻燃剂的条件下利用上述黄色分散染料进行染色的情况相比,上述黄色分散染料的染色速度会明显变化,因此,无法以良好的染色再现性获得染色阻燃加工聚酯系纤维品。
[0028] 然而,根据本发明,在包含前述式(V)所示的阻燃剂磷酸酯酰胺和前述式(I)~(IV)所示的黄色分散染料的加工浴中对聚酯系纤维品进行染色同时阻燃加工时,上述黄色分散染料的染色速度的变化小,因此,能够以良好的染色再现性获得染色阻燃加工聚酯系纤维品。

具体实施方式

[0029] 本发明所述的聚酯系纤维品的染色同时阻燃加工方法中,将聚酯系纤维品浸渍在包含前述式(I)~(IV)所示的黄色分散染料和前述式(V)所示的磷酸酯酰胺的加工浴中,并进行加热,从而进行染色同时阻燃加工,根据这种方法,能够以良好的染色再现性获得染色阻燃加工聚酯系纤维品。
[0030] 即,本发明所述的聚酯系纤维品的染色同时阻燃加工方法中,其加工浴包含上述式(I)~(IV)所示的至少1种黄色分散染料和上述式(V)所示的磷酸酯酰胺。
[0031] 上述式(I)~(IV)所示的黄色分散染料均是已知的,在本发明的方法中,均可以使用市售品。
[0032] 上述式(I)所示的黄色分散染料为C.I.Disperse Yellow 71,在苯并咪唑结构的苯基上进行取代的甲基的取代位置没有特别限定。
[0033] 上述式(II)所示的黄色分散染料为C.I.Disperse Yellow 42,上述式(III)所示的黄色分散染料为C.I.Solvent Yellow 163,上述式(IV)所示的黄色分散染料为C.I.Disperse Yellow 51。
[0034] 本发明中,使用上述黄色分散染料和阻燃剂磷酸酯酰胺对聚酯系纤维品实施染色同时阻燃加工时,为了使上述黄色分散染料和阻燃剂磷酸酯酰胺在聚酯系纤维品的内部充分扩散、附着而优选具有0.2~2.0μm的平均粒径。但上述黄色分散染料和阻燃剂磷酸酯酰胺不必具有相同的平均粒径。
[0035] 具有上述范围的平均粒径的黄色分散染料和磷酸酯酰胺可通过例如将上述黄色分散染料和磷酸酯酰胺分别预先在包含表面活性剂的水中用砂磨机、球磨机进行微细化来获得。
[0036] 作为将上述黄色分散染料进行微细化时使用的表面活性剂,优选为例如磺酸与烷基苯磺酸的甲缩合物、萘磺酸的甲醛缩合物、甲酚与2‑萘酚‑6‑磺酸的甲醛缩合物、烷基萘磺酸的甲醛缩合物、杂酚油磺酸的甲醛缩合物、木质素磺酸等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环氧乙烷与环氧丙烷的嵌段共聚物、烷基苯酚的环氧乙烷加成物、聚苯乙烯化苯酚的环氧乙烷加成物等非离子表面活性剂;这些阴离子表面活性剂与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的混合物。
[0037] 作为对磷酸酯酰胺进行微细化时使用的表面活性剂,优选为例如芳基化苯酚环氧乙烷加成物的硫酸酯盐、苯乙烯化苯酚环氧乙烷加成物的磺基琥珀酸酯盐等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环氧乙烷与环氧丙烷的嵌段共聚物、烷基苯酚的环氧乙烷加成物、聚苯乙烯化苯酚的环氧乙烷加成物等非离子表面活性剂;或者这些阴离子表面活性剂与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的混合物。
[0038] 如上所述,本发明所述的聚酯系纤维品的染色同时阻燃加工方法中,如果将特定的黄色分散染料和特定的阻燃剂分别在上述表面活性剂的存在下进行湿式粉碎,制成分别包含上述黄色分散染料和阻燃剂的微粒的分散液,将它们添加至包含水的浴中,构成具有规定浴比的加工浴,将聚酯系纤维品浸渍于该加工浴,在加压下以105℃以上、优选以105~140℃这一范围的温度、特别优选以110~140℃这一范围的温度进行30~60分钟的浴中竭染处理,其后,将这样处理过的聚酯系纤维品从加工浴中取出,进行皂洗处理、水洗处理后,进行脱水干燥,则能够得到经染色阻燃加工的聚酯系纤维品。
[0039] 即,根据本发明,能够得到在利用上述黄色分散染料进行了染色的同时,利用上述阻燃剂进行了阻燃加工的聚酯系纤维品。
[0040] 本发明所述的聚酯系纤维品的染色同时阻燃加工方法中,前述黄色分散染料和阻燃剂磷酸酯酰胺的用量没有特别限定,黄色分散染料的用量通常为0.05~10%owf的范围,优选为0.1~10%owf的范围,进一步优选为0.2~8.0%owf的范围,特别优选为0.3~5.0%owf的范围。通常,为了对要染色的聚酯系纤维品赋予充分的阻燃性能,阻燃剂磷酸酯酰胺的用量优选为0.5~10%owf的范围,更优选为0.5~8.0%owf的范围,最优选为1.0~8.0%owf的范围。
[0041] 另外,加工浴的浴比没有特别限定,通常为1:3~1:30的范围,优选为1:5~1:20的范围。浴比低于1:3时,聚酯系纤维品未被加工浴充分浸渍,因此有可能发生染色不均,另一方面,在高于1:30的情况下,染色阻燃同时加工中使用的水量徒然增加,故而不经济。
[0042] 本发明的方法中,聚酯系纤维品是指至少包含聚酯纤维的纤维和包含这种纤维的纱、、编织布、非织造布等布帛,优选是指聚酯纤维、由此形成的纱、棉、编织布、非织造布等布帛。进而,编织布、非织造布等布帛可以是单层,也可以是两层以上的层叠体,还可以是由纱、棉、编织布、非织造布等形成的复合体
[0043] 本发明中,上述聚酯纤维可列举出例如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聚萘二甲酸丁二醇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间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5‑磺基间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氧苯甲酰、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间苯二甲酸丁二醇酯、聚(D‑乳酸)、聚(L‑乳酸)、D‑乳酸与L‑乳酸的共聚物、D‑乳酸与脂肪族羟基羧酸的共聚物、L‑乳酸与脂肪族羟基羧酸的共聚物、聚‑ε‑己内酯(PCL)等聚己内酯、聚苹果酸、聚羟基丁酸、聚羟基戊酸、β‑羟基丁酸(3HB)‑3‑羟基戊酸(3HV)无规共聚物等聚脂肪族羟基羧酸、聚琥珀酸乙二醇酯(PES)、聚琥珀酸丁二醇酯(PBS)、聚己二酸丁二醇酯、聚琥珀酸丁二醇酯‑己二酸丁二醇酯共聚物等二醇与脂肪族二羧酸的聚酯等,但不限定于这些例示。
[0044] 利用本发明的方法而得到的染色阻燃加工聚酯系纤维品可适合地用于例如坐席、座套、窗帘、壁纸、天花板用布、地毯、幕布、建筑养护片、帐篷、帆布等。
[0045] 本发明的方法中,只要不损害由本发明所述的聚酯系纤维品的染色同时阻燃加工方法实现的染色再现性,就可以组合使用以往公知的其它分散染料。作为这种分散染料,可列举出例如C.I.Disperse Red 53、60、86、92、167:1等红色分散染料;C.I.Disperse Blue 54、60、77、165等蓝色分散染料;C.I.Disperse Orange 29、155等橙色分散染料等,但不限定于它们。
[0046] 实施例
[0047] 以下,同时列举出实施例和比较例,详细地说明本发明,但本发明完全不限定于这些实施例。
[0048] (黄色分散染料和阻燃剂的平均粒径)
[0049] 以下,黄色分散染料和阻燃剂均使用填充有直径为0.5mm的玻璃珠的磨机,分别在表面活性剂的存在下以具有规定平均粒径的方式进行湿式粉碎,并以水分散液的形式使用。
[0050] 另外,分散染料和阻燃剂的平均粒径均是指:针对各自的分散液,利用株式会社岛津制作所制的激光衍射式粒度分布测定装置SALD‑2000J来测定粒度分布,并据此求出的体积基准的中值粒径。
[0051] (染色物的测色)
[0052] 以下,所得染色物的测色使用分光测色计CM‑600d(KONICA MINOLTA公司制)。
[0053] 以下的实施例和比较例中,首先,将聚酯复式凹凸织物(double pique)(单位面积2
重量为240g/m)作为被处理布帛,求出对于在100℃的温度下将其在没有阻燃剂的条件下利用分散染料进行染色而得到的染色物和将其在阻燃剂的存在下与上述同样利用分散染料进行染色而得到的染色物各自进行测色而得到的这些染色物之间的色差△E(100℃)、以及对于在130℃的温度下将上述被处理布帛在没有阻燃剂的条件下利用分散染料进行染色而得到的染色物和在阻燃剂的存在下与上述同样利用分散染料进行染色而得到的染色物各自进行测色而得到的这些染色物之间的色差△E(130℃)。
[0054] 接着,求出在没有阻燃剂的条件下以100℃和130℃利用分散染料进行染色而得到的染色物的色差△E(染料)、以及在阻燃剂的存在下以100℃和130℃利用分散染料进行染色而得到的染色物的色差△E(染料+阻燃剂)。
[0055] 接着,根据上述色差△E(染料)和色差△E(染料+阻燃剂)来求出式(△E(染料)/△E(染料+阻燃剂))×100的值,将该值作为在阻燃剂的存在下利用分散染料对上述被处理布帛进行染色时的染色速度的变化率。
[0056] 本发明中,如后所述,将上述△E(100℃)、△E(130℃)和(△E(染料)/△E(染料+阻燃剂))×100的值均处于一定范围的情况记作染色再现性优异。
[0057] 本发明中,在评价对上述被处理布帛进行染色同时阻燃加工而得到的染色物的色调时,按照国际照明委员会(CIE)在1974年制定的基于L*a*b*表色系的颜色空间。在上述L*a*b*表色系中,L*值被称为明度指数,值越大则表示越明亮,值越小则表示越黑暗。白色的L*值为100,黑色的L*值为0。a*值和b*值表示色调和彩度,也被称为色质指数。a*值在正值方向上越大,则越显红色,在负方向上越大则越显绿色。b*值在正值方向上越大,则越显黄色,在负方向上越大,则越显蓝色。
[0058] 在这种L*a*b*表色系中,两种颜色的差异、即色差△E用颜色空间中的上述两种颜色的坐标之间的距离来表示。即:
[0059] △E=[(△L*)2+(△a*)2+(△b*)2]1/2
[0060] 实施例1
[0061] 将被处理布帛(聚酯复式凹凸织物(单位面积重量为240g/m2))投入至包含前述式(I)所示的平均粒径为0.8μm的黄色分散染料0.3%owf且浴比为1:10的加工浴中,以每分钟2℃的升温速度从40℃升温至100℃,进行浴中竭染处理,接着,在进行皂洗处理和水洗处理后,再进行脱水干燥,得到染色布帛。
[0062] 对上述染色布帛进行测色,求出L*(100)、a*(100)和b*(100)。
[0063] 接着,将与上述相同的被处理布帛投入至构成与上述相同的加工浴中,以每分钟2℃的升温速度从40℃升温至130℃,在该温度下保持30分钟,进行浴中竭染处理,接着,在进行皂洗处理和水洗处理后,再进行脱水干燥,得到染色布帛。与上述同样地对该染色布帛进* * *行测色,求出L(130)、a(130)和b(130)。
[0064] 另外,将与上述相同的被处理布帛投入至同时包含前述式(I)所示的平均粒径为0.8μm的黄色分散染料0.3%owf和前述式(V)所示的平均粒径为0.6μm的阻燃剂磷酸酯酰胺
4.0%owf且浴比为1:10的加工浴中,以每分钟2℃的升温速度从40℃升温至100℃,进行浴中竭染处理,接着,在进行皂洗处理和水洗处理后,进行脱水干燥,得到染色布帛。
[0065] 与前述同样地对上述染色布帛进行测色,求出L*(100阻燃剂)、a*(100阻燃剂)和b*(100阻燃剂)。
[0066] 接着,将与上述相同的被处理布帛投入至构成与上述相同的加工浴中,以每分钟2℃的升温速度从40℃升温至130℃,在该温度下保持30分钟,进行浴中竭染处理,接着,在进行皂洗处理和水洗处理后,进行脱水干燥,得到染色布帛。与上述同样地对上述染色布帛进* * *行测色,求出L(130阻燃剂)、a(130阻燃剂)和b(130阻燃剂)。
[0067] 根据这样操作而得到的测色结果来求出以下的数值。
[0068] (1)根据式子△E(100℃)=[(L*(100)‑L*(100阻燃剂))2+(a*(100)‑a*(100阻燃2 * * 2 1/2
剂))+(b (100)‑b (100阻燃剂)) ] ,求出在100℃下且在不存在上述阻燃剂的条件下利用上述分散染料对被处理布帛进行染色而得到的染色布帛与在上述阻燃剂的存在下利用上述分散染料对被处理布帛进行染色而得到的染色布帛的色差△E(100℃)。
[0069] (2)根据式子△E(130℃)=[(L*(130)‑L*(130阻燃剂))2+(a*(130)‑a*(130阻燃2 * * 2 1/2
剂))+(b (130)‑b (130阻燃剂)) ] ,求出在130℃下且在不存在上述阻燃剂的条件下利用上述分散染料对被处理布帛进行染色而得到的染色布帛与在上述阻燃剂的存在下利用上述分散染料对被处理布帛进行染色而得到的染色布帛的色差△E(130℃)。
[0070] (3)根据式子△E(染料)=[(L*(100)‑L*(130))2+(a*(100)‑a*(130))2+(b*(100)‑b*2 1/2
(130)) ] ,求出在不存在上述阻燃剂的条件下利用上述分散染料在100℃下对被处理布帛进行染色而得到的染色布帛与在130℃下对被处理布帛进行染色而得到的染色布帛的色差△E(染料)。
[0071] (4)根据式子△E(染料+阻燃剂)=[(L*(100阻燃剂)‑L*(130阻燃剂))2+(a*(100阻* 2 * * 2 1/2燃剂)‑a (130阻燃剂)) +(b (100阻燃剂)‑b (130阻燃剂)) ] ,求出在上述阻燃剂的存在下利用分散染料在100℃下对被处理布帛进行染色而得到的染色布帛与在130℃下对被处理布帛进行染色而得到的染色布帛的色差△E(染料+阻燃剂)。
[0072] 接着,将利用下述式(△E(染料)/△E(染料+阻燃剂))×100而得到的值作为向包含上述分散染料的加工浴中添加上述阻燃剂时的上述分散染料的染色速度的变化率。有时将上述染色速度的变化率简称为“染色速度变化率”。
[0073] (评价)
[0074] △E(100℃)、△E(130℃)和染色速度变化率的评价基准如下所述。
[0075] △E(100℃)小于5.00时记作〇(适当),△E(100℃)为5.00以上时记作×(不适当)。△E(130℃)小于5.00时记作〇(适当),△E(130℃)为5.00以上记作×(不适当)。
[0076] △E(染料)大于△E(染料+阻燃剂)时,染色速度变化率的值超过100。即,可以说通过与分散染料一同组合使用阻燃剂,从而染色速度变快。△E(染料)小于△E(染料+阻燃剂)时,该值为100以下。即,可以说通过与分散染料一同组合使用阻燃剂,从而染色速度变慢,因此,可以说阻燃剂阻碍了染料的着色。
[0077] 染色速度过快时,会发生染色不均,染色速度变慢时,会变得显色不良,因此,在本发明中,上述染色速度变化率处于120~100的范围时记作〇(适当),上述染色速度变化率小于100时和上述染色速度变化率为121以上时,记作×(不适当)。
[0078] 实施例2~4
[0079] 在实施例1中,代替前述式(I)所示的平均粒径为0.8μm的黄色分散染料,分别使用前述式(II)~(IV)所示的平均粒径均为0.8μm的黄色分散染料,除此之外,同样操作,得到染色布帛。
[0080] 针对上述染色布帛,与实施例1同样地进行测色,求出△E(100℃)、△E(130℃)和染色速度变化率。将基于实施例1~4的评价结果示于表1。
[0081] 实施例5~8
[0082] 在实施例1中,代替前述式(I)所示的平均粒径为0.8μm的黄色分散染料0.3%owf,使用前述式(I)~(IV)所示的平均粒径均为0.8μm的黄色分散染料5.0%owf,除此之外,同样操作,得到染色布帛。
[0083] 针对上述染色布帛,与实施例1同样地进行测色,求出△E(100℃)、△E(130℃)和染色速度变化率。将基于实施例5~8的评价结果示于表2。
[0084] 实施例9~12
[0085] 在实施例1~4中,代替前述式(V)所示的平均粒径为0.6μm的阻燃剂磷酸酯酰胺4.0%owf,使用前述式(V)所示的平均粒径为0.6μm的阻燃剂磷酸酯酰胺8.0%owf,除此之外,与实施例1~4同样地分别使用前述式(I)~(IV)所示的平均粒径均为0.8μm的黄色分散染料0.3%owf,同样操作,得到染色布帛。
[0086] 针对上述染色布帛,与实施例1同样地进行测色,求出△E(100℃)、△E(130℃)和染色速度变化率。将基于实施例9~12的评价结果示于表3。
[0087] 实施例13~16
[0088] 在实施例1~4中,代替前述式(V)所示的平均粒径为0.6μm的阻燃剂磷酸酯酰胺4.0%owf,使用前述式(V)所示的平均粒径为0.6μm的阻燃剂磷酸酯酰胺1.0%owf,除此之外,与实施例1~4同样地分别使用前述式(I)~(IV)所示的平均粒径均为0.8μm的黄色分散染料0.3%owf,同样操作,得到染色布帛。
[0089] 针对上述染色布帛,与实施例1同样地进行测色,求出△E(100℃)、△E(130℃)和染色速度变化率。将基于实施例13~16的评价结果示于表4。
[0090] 比较例1
[0091] 在实施例1中,代替前述式(V)所示的阻燃剂磷酸酯酰胺,使用平均粒径为0.6μm的下述式(VI)所示的间苯二酚双(2,6‑二甲苯基磷酸酯)作为阻燃剂。
[0092]
[0093] 除此之外,同样操作,得到染色布帛。
[0094] 比较例2
[0095] 在实施例1中,代替前述式(V)所示的阻燃剂磷酸酯酰胺,使用平均粒径为0.6μm的下述式(VII)所示的10‑苄基‑9,10‑二氢‑9‑氧杂‑10‑磷杂菲‑10‑氧化物作为阻燃剂。
[0096]
[0097] 除此之外,同样操作,得到染色布帛。
[0098] 比较例3
[0099] 在实施例1中,代替前述式(V)所示的阻燃剂磷酸酯酰胺,使用平均粒径为0.6μm的下述式(VIII)所示的2‑苯氧基乙基二苯基磷酸酯作为阻燃剂。
[0100]
[0101] 除此之外,同样操作,得到染色布帛。
[0102] 比较例4
[0103] 在实施例1中,代替前述式(V)所示的阻燃剂磷酸酯酰胺,使用平均粒径为0.6μm的下述式(IX)所示的5,5‑二甲基‑2‑(2’‑苯基苯氧基)‑1,3,2‑二氧磷杂环己烷‑2‑氧化物作为阻燃剂。
[0104]
[0105] 除此之外,同样操作,得到染色布帛。
[0106] 比较例5
[0107] 在实施例1中,代替前述式(V)所示的阻燃剂磷酸酯酰胺,使用平均粒径为0.6μm的下述式(X)所示的对甲苯基磷酸酯作为阻燃剂。
[0108]
[0109] 除此之外,同样操作,得到染色布帛。
[0110] 比较例6
[0111] 在实施例1中,代替前述式(V)所示的阻燃剂磷酸酯酰胺,使用平均粒径为0.6μm的下述式(XI)所示的三(2,3‑二溴丙基)异氰脲酸酯作为阻燃剂。
[0112]
[0113] 除此之外,同样操作,得到染色布帛。
[0114] 针对上述比较例1~6中得到的染色布帛,与实施例1同样地进行测色,求出△E(100℃)、△E(130℃)和染色速度变化率。将基于比较例1~6的评价结果示于表5。
[0115] 比较例7~12
[0116] 在比较例1~6中,代替式(I)所示的黄色分散染料,分别使用式(II)所示的黄色分散染料,除此之外,同样操作,得到染色布帛。
[0117] 针对上述染色布帛,与实施例1同样地进行测色,求出△E(100℃)、△E(130℃)和染色速度变化率。将基于比较例7~12的评价结果示于表6。
[0118] 比较例13~18
[0119] 在比较例1~6中,代替式(I)所示的黄色分散染料,分别使用式(III)所示的黄色分散染料,除此之外,同样操作,得到染色布帛。
[0120] 针对上述染色布帛,与实施例1同样地进行测色,求出△E(100℃)、△E(130℃)和染色速度变化率。将基于比较例13~18的评价结果示于表7。
[0121] 比较例19~24
[0122] 在比较例1~6中,代替式(I)所示的黄色分散染料,分别使用式(IV)所示的黄色分散染料,除此之外,同样操作,得到染色布帛。
[0123] 针对上述染色布帛,与实施例1同样地进行测色,求出△E(100℃)、△E(130℃)和染色速度变化率。将基于比较例19~24的评价结果示于表8。
[0124] 比较例25
[0125] 在实施例1中,代替式(I)所示的黄色分散染料,使用平均粒径为0.8μm的式(II)所示的黄色分散染料5.0%owf,并且,代替前述式(V)所示的阻燃剂,使用前述式(XI)所示的平均粒径为0.6μm的5,5‑二甲基‑2‑(2’‑苯基苯氧基)‑1,3,2‑二氧磷杂环己烷‑2‑氧化物,除此之外,同样操作,得到染色布帛。
[0126] 比较例26
[0127] 在实施例1中,代替式(I)所示的黄色分散染料,使用前述式(III)所示的平均粒径为0.8μm的黄色分散染料5.0%owf,并且,代替前述式(V)所示的阻燃剂,使用前述式(VIII)所示的平均粒径为0.6μm的2‑苯氧基乙基二苯基磷酸酯,除此之外,同样操作,得到染色布帛。
[0128] 比较例27
[0129] 在实施例1中,代替式(I)所示的黄色分散染料,使用前述式(IV)所示的平均粒径为0.8μm的黄色分散染料5.0%owf,并且,代替前述式(V)所示的阻燃剂,使用前述式(VIII)所示的平均粒径为0.6μm的2‑苯氧基乙基二苯基磷酸酯,除此之外,同样操作,得到染色布帛。
[0130] 比较例28
[0131] 在实施例1中,代替式(I)所示的黄色分散染料,使用前述式(XII)所示的平均粒径为0.8μm的黄色分散染料,除此之外,同样操作,得到染色布帛。
[0132]
[0133] 上述式(XII)所示的黄色分散染料为C.I.Disperse Yellow 64,不是本发明中规定使用的黄色分散染料。
[0134] 针对上述比较例25~28中得到的染色布帛,与实施例1同样地进行测色,求出△E(100℃)、△E(130℃)和染色速度变化率。将基于比较例25~28的评价结果示于表9。
[0135] [表1]
[0136]
[0137] [表2]
[0138]
[0139] [表3]
[0140]
[0141] [表4]
[0142]
[0143] [表5]
[0144]
[0145] [表6]
[0146]
[0147] [表7]
[0148]
[0149] [表8]
[0150]
[0151] [表9]
[0152]
[0153] 表1示出:在量为4.0%оwf的前述式(V)所示阻燃剂的存在下,即便以0.3%оwf的量使用前述式(I)~(IV)所示分散染料中的任意者,在对由聚酯系纤维制成的被处理布帛进行染色时,色差△E(100℃)和△E(130℃)也均小,是适当的,另外,染色速度变化率也适当。
[0154] 即,在100℃和130℃下,在不存在前述式(V)所示阻燃剂的条件下,分别利用前述式(I)~(IV)所示的分散染料对被处理布帛进行染色而得到的染色布帛与在上述阻燃剂的存在下利用上述分散染料对被处理布帛进行染色而得到的染色布帛的色差小,进而,前述染色速度变化率是适当的,因此,即便在上述分散染料中组合使用上述阻燃剂,与在不存在上述阻燃剂的条件下使用上述分散染料进行染色的情况相比,染色速度变化率也小。
[0155] 表2示出:在100℃和130℃下,在量为4.0%оwf的前述式(V)所示阻燃剂的存在下,即便以5.0%оwf的量使用前述式(I)~(IV)所示的分散染料中的任意者,所得染色物的色差△E(100℃)和△E(130℃)也均小,是适当的,另外,染色速度变化率也适当。
[0156] 表3示出:在100℃和130℃下,在量为8.0%оwf的前述式(V)所示阻燃剂的存在下,即便以0.3%оwf的量使用前述式(I)~(IV)所示的分散染料中的任意者,所得染色物的色差△E(100℃)和△E(130℃)也均小,是适当的,另外,染色速度变化率也适当。
[0157] 表4示出:在100℃和130℃下,在量为1.0%оwf的前述式(V)所示阻燃剂的存在下,即便以0.3%оwf的量使用前述式(I)~(IV)所示的分散染料中的任意者,所得染色物的色差△E(100℃)和△E(130℃)也均小,是适当的,另外,染色速度变化率也适当。
[0158] 如上那样,按照本发明,根据将聚酯系纤维品浸渍在包含选自前述式(I)~(IV)所示的黄色分散染料中的至少1种和前述式(V)所示的阻燃剂磷酸酯酰胺的加工浴中并进行加热的染色同时阻燃加工方法,与在没有阻燃剂的条件下利用黄色分散染料对聚酯系纤维品进行染色的情况相比,在温度100℃和130℃下,即便使上述黄色分散染料和上述阻燃剂的用量发生各种变化,来对被处理布帛进行染色同时阻燃加工,上述色差△E(100℃)和△E(130℃)也均小,是适当的,并且,染色速度变化率也适当。由此,根据本发明,能够以良好的染色再现性对聚酯系纤维品进行染色同时阻燃加工。
[0159] 与此相对,表5示出:代替前述式(V)所示的阻燃剂,在前述式(VI)~(XI)所示的迄今已知的代表性阻燃剂的存在下,使用前述式(I)所示的黄色分散染料对聚酯系纤维品进行染色时的结果,使用任意阻燃剂,色差△E(100℃)均不适当,对于一部分阻燃剂,△E(130℃)不适当,染色速度变化率也不适当,聚酯系纤维品的染色同时阻燃加工的染色再现性差。
[0160] 同样地,表6示出:在比较例7~12中,代替前述式(V)所示的阻燃剂,在前述式(VI)~(XI)所示的迄今已知的代表性阻燃剂的存在下,分别使用前述式(II)所示的黄色分散染料对聚酯系纤维品进行染色时的结果。
[0161] 在比较例7~11中,色差△E(100℃)、△E(130℃)和染色速度变化率中的至少一者不适当,但在比较例12中,色差△E(100℃)、△E(130℃)和染色速度变化率均适当。对于比较例12,后续示出其它结果。
[0162] 表7示出:在比较例13~18中,代替前述式(V)所示的阻燃剂,在前述式(VI)~(XI)所示的迄今已知的代表性阻燃剂的存在下,分别使用前述式(III)所示的黄色分散染料,对聚酯系纤维品进行染色时的结果。
[0163] 在比较例13、14和16~18中,色差△E(100℃)、△E(130℃)和染色速度变化率中的至少一者不适当,但在比较例15中,色差△E(100℃)、△E(130℃)和染色速度变化率均适当。对于比较例15,后续示出其它结果。
[0164] 表8示出:在比较例19~24中,代替前述式(V)所示的阻燃剂,在前述式(VI)~(XI)所示的迄今已知的代表性阻燃剂的存在下,分别使用前述式(IV)所示的黄色分散染料,对聚酯系纤维品进行染色时的结果。
[0165] 在比较例19、20和22~24中,色差△E(100℃)、△E(130℃)和染色速度变化率中的至少一者不适当,但在比较例21中,色差△E(100℃)、△E(130℃)和染色速度变化率均适当。对于比较例21,后续示出其它结果。
[0166] 表9示出比较例25~28的结果。其中,比较例25~27示出:分别以5.0%оwf的量使用前述式(II)~(IV),并且,代替前述式(V)所示的阻燃剂,分别使用前述式(XI)、(VIII)和(VIII)所示的阻燃剂,对聚酯系纤维品进行染色同时阻燃加工的结果。
[0167] 比较例25~27中的黄色分散染料与阻燃剂的组合对应于前述比较例12、15和21中的上述组合,但关于黄色分散染料的用量,比较例12、15和21中为0.3%оwf的量,但比较例25~27中为5.0%оwf的量,其结果,色差△E(100℃)、△E(130℃)和染色速度变化率中的至少一者不适当。
[0168] 即,关于前述式(XI)和前述式(VIII)所示的阻燃剂,如在比较例12、15和21中观察到的那样,在与其组合使用的黄色分散染料的用量少时(0.3%оwf),色差△E(100℃)、△E(130℃)和染色速度变化率均适当,但是,在组合使用的黄色分散染料的用量多时(5.0%оwf),染色速度变化率变大。因而,前述式(XI)和前述式(VIII)所示的阻燃剂在使用前述式(I)~(IV)所示的分散染料进行的聚酯系纤维品的染色同时阻燃加工中会阻碍上述分散染料的染色再现性。
[0169] 比较例28示出将实施例1中的前述式(I)所示的黄色分散染料替换成上述式(XII)所示的物质,除此之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对聚酯系纤维品进行染色同时阻燃加工的结果,色差△E(100℃)与染色速度变化率明显过大,不适当。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