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利分类库 / 有机化学 / / 一种胶原蛋白液浓缩分离装置

一种胶原蛋白液浓缩分离装置

申请号 CN202321857014.6 申请日 2023-07-14 公开(公告)号 CN220352022U 公开(公告)日 2024-01-16
申请人 湖南汉方康养药业有限公司; 发明人 陈戈; 彭瑞晨; 郭烂;
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 胶原蛋白 液浓缩分离装置,涉及胶原蛋白生产技术领域,包括分离筒,所述分离筒的底部设置有排液口,所述分离筒背面靠近顶端 位置 设置有进料管;所述分离筒的背面还设置有 抽取 组件;所述分离筒的内顶部设置有液压伸缩杆,所述液压伸缩杆的伸缩端连接有与分离筒相配合的加压 块 ;所述加压块的底部两侧均设置有辅助推压机构。本实用新型电动伸缩杆带动主分离滤膜和副分离滤膜在浓缩分离胶原蛋白溶液时不断往复运动,此过程中分离筒内设置的斜刮板可对主分离滤膜和副分离滤膜表层的物质进行刮除,同时便于浓缩物质相对滤膜流动起来,避免浓缩物质堆积在滤膜上,影响浓缩分离效果。
权利要求

1.一种胶原蛋白液浓缩分离装置,包括分离筒(1),所述分离筒(1)的底部设置有排液口(11),所述分离筒(1)背面靠近顶端位置设置有进料管(15);所述分离筒(1)的背面还设置有抽取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分离筒(1)的内顶部设置有液压伸缩杆(2),所述液压伸缩杆(2)的伸缩端连接有与分离筒(1)相配合的加压(3);所述加压块(3)的底部两侧均设置有辅助推压机构;
所述分离筒(1)内侧设置有主分离滤膜(7);所述分离筒(1)的一侧连接有第一收纳盒(9),另一侧连接有第二收纳盒(6),所述第一收纳盒(9)内部设置有副分离滤膜(8),所述副分离滤膜(8)的一端贯穿分离筒(1)侧壁,且与主分离滤膜(7)连接,所述第二收纳盒(6)远离分离筒(1)的端部连接有电动伸缩杆(10),所述电动伸缩杆(10)的伸缩端贯穿第二收纳盒(6)侧壁,所述主分离滤膜(7)远离副分离滤膜(8)的一端贯穿分离筒(1)侧壁,且与电动伸缩杆(10)的伸缩端连接;所述分离筒(1)的两侧内壁上均设置有斜刮板(13),所述主分离滤膜(7)和副分离滤膜(8)分别与对应的斜刮板(13)相配合;
所述分离筒(1)的两侧均开设有连通口(17),所述第一收纳盒(9)和第二收纳盒(6)的底部分别与对应的连通口(17)配合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胶原蛋白液浓缩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推压机构包括转架(4)和滚柱(5),所述转架(4)通过回弹铰链倾斜活动连接在加压块(3)的底部,所述滚柱(5)通过转轴转动连接在转架(4)的底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胶原蛋白液浓缩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分离筒(1)的两侧壁上均设置有密封橡胶圈(12),所述主分离滤膜(7)和副分离滤膜(8)分别与对应的密封橡胶圈(12)配合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胶原蛋白液浓缩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抽取组件包括负压管(14)和体(18),所述负压管(14)连接在分离筒(1)的背面侧壁上,所述泵体(18)连接在负压管(14)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胶原蛋白液浓缩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斜刮板(13)的连接端贴合在分离筒(1)内壁上,且斜刮板(13)的连接端上侧边沿通过铰链与分离筒(1)内壁活动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胶原蛋白液浓缩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收纳盒(9)和第二收纳盒(6)的底部均设置有斜导板,且斜导板与对应的连通口(17)相配合。

说明书全文

一种胶原蛋白液浓缩分离装置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胶原蛋白生产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胶原蛋白液浓缩分离装置。

背景技术

[0002] 胶原蛋白是生物高分子,动物结缔组织中的主要成分,也是哺乳动物体内含量最多、分布最广的功能性蛋白,在胶原蛋白的生产过程中,常需要使用到胶原蛋白液浓缩分离装置;一般主要依靠滤膜进行膜分离,使得以及小分子物质穿过,留下浓缩液;
[0003] 中国专利授权公告号为CN214233113U,名称为一种胶原蛋白肽液浓缩分离装置,包括箱体,所述箱体内设置有单向超滤膜,该方案使得胶原蛋白原液落在单向超滤膜上,进行膜分离,得到浓缩液;
[0004] 上述现有技术方案存在的不足之处在于:上述方案虽然可以进行胶原蛋白液浓缩分离,但是浓缩分离过程中,浓缩物质容易堆积在滤膜上,并且浓缩物质流动性差,随着不断累积,对滤膜产生覆盖封堵,导致浓缩分离速度降低,影响整体效率。实用新型内容
[0005]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胶原蛋白液浓缩分离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胶原蛋白浓缩分离过程中浓缩物质容易发生堆积,影响整体效率的技术问题。
[0006]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0007] 一种胶原蛋白液浓缩分离装置,包括分离筒,所述分离筒的底部设置有排液口,所述分离筒背面靠近顶端位置设置有进料管;所述分离筒的背面还设置有抽取组件;
[0008] 所述分离筒的内顶部设置有液压伸缩杆,所述液压伸缩杆的伸缩端连接有与分离筒相配合的加压;所述加压块的底部两侧均设置有辅助推压机构;
[0009] 所述分离筒内侧设置有主分离滤膜;所述分离筒的一侧连接有第一收纳盒,另一侧连接有第二收纳盒,所述第一收纳盒内部设置有副分离滤膜,所述副分离滤膜的一端贯穿分离筒侧壁,且与主分离滤膜连接,所述第二收纳盒远离分离筒的端部连接有电动伸缩杆,所述电动伸缩杆的伸缩端贯穿第二收纳盒侧壁,所述主分离滤膜远离副分离滤膜的一端贯穿分离筒侧壁,且与电动伸缩杆的伸缩端连接;所述分离筒的两侧内壁上均设置有斜刮板,所述主分离滤膜和副分离滤膜分别与对应的斜刮板相配合;
[0010] 所述分离筒的两侧均开设有连通口,所述第一收纳盒和第二收纳盒的底部分别与对应的连通口配合连通。
[0011]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辅助推压机构包括转架和滚柱,所述转架通过回弹铰链倾斜活动连接在加压块的底部,所述滚柱通过转轴转动连接在转架的底端。
[0012]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分离筒的两侧壁上均设置有密封橡胶圈,所述主分离滤膜和副分离滤膜分别与对应的密封橡胶圈配合连接。
[0013]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抽取组件包括负压管和体,所述负压管连接在分离筒的背面侧壁上,所述泵体连接在负压管上。
[0014]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斜刮板的连接端贴合在分离筒内壁上,且斜刮板的连接端上侧边沿通过铰链与分离筒内壁活动连接。
[0015]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一收纳盒和第二收纳盒的底部均设置有斜导板,且斜导板与对应的连通口相配合。
[0016]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0017] 1、本实用新型电动伸缩杆带动主分离滤膜和副分离滤膜在浓缩分离胶原蛋白溶液时不断往复运动,此过程中分离筒内设置的斜刮板可对主分离滤膜和副分离滤膜表层的物质进行刮除,同时便于浓缩物质相对滤膜流动起来,避免浓缩物质堆积在滤膜上,影响浓缩分离效果;
[0018] 2、本实用新型依靠加压块不断加压主分离滤膜或者副分离滤膜上的胶原蛋白原液,促使水以及小分子物质穿过滤膜,得到浓缩液,同时加压块底部设置的滚柱可在加压块加压过程中沿着滤膜避免进行滚压,方便使得局部堆积的浓缩物质推压摊开,方便完成浓缩分离。附图说明
[0019]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0020] 图1是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1] 图2是图1中A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22]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进料管、负压管和分离筒配合连接的右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0023] 图中:1、分离筒;2、液压伸缩杆;3、加压块;4、转架;5、滚柱;6、第二收纳盒;7、主分离滤膜;8、副分离滤膜;9、第一收纳盒;10、电动伸缩杆;11、排液口;12、密封橡胶圈;13、斜刮板;14、负压管;15、进料管;16、筒;17、连通口;18、泵体。

具体实施方式

[0024]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0025] 如图1‑图3所示,一种胶原蛋白液浓缩分离装置,包括分离筒1,分离筒1的底部设置有排液口11,分离筒1背面靠近顶端位置设置有进料管15,进料管15上安装有控制门,进料管15用于将需要浓缩分离的胶原蛋白原液导入分离筒1内,分离筒1内侧设置有主分离滤膜7,主分离滤膜7边沿依靠边框定型,保持平板状,主分离滤膜7便于胶原蛋白原液中水以及小分子物质穿过,以便于从排液口11处排出,而剩余大分子物质则留在主分离滤膜7上,成为浓缩液;分离筒1的背面还设置有抽取组件,抽取组件包括负压管14和泵体18,负压管14连接在分离筒1的背面侧壁上,且负压管14靠近主分离滤膜7的位置,并且高于主分离滤膜7的位置,泵体18连接在负压管14上,负压管14上还安装有控制阀门,当主分离滤膜7上的胶原蛋白浓缩液完成后,则打开负压管14上的控制阀门,然后启动泵体18,泵体18使得负压管14抽走主分离滤膜7上积留的胶原蛋白浓缩液;
[0026] 分离筒1的内顶部设置有液压伸缩杆2,且液压伸缩杆2的伸缩端朝下,液压伸缩杆2的伸缩端连接有与分离筒1相配合的加压块3,液压伸缩杆2可带动加压块3上下往复运动,对主分离滤膜7上的胶原蛋白原液反复进行加压,促进分离;加压块3的底部两侧均设置有辅助推压机构,辅助推压机构包括转架4和滚柱5,转架4通过回弹铰链倾斜活动连接在加压块3的底部,滚柱5通过转轴转动连接在转架4的底端,当加压块3依靠液压伸缩杆2伸长而压向主分离滤膜7时,滚柱5则抵触到主分离滤膜7上,并且由于挤压,滚柱5连接的转架4相对加压块3旋转,如此滚柱5便沿着主分离滤膜7端面滚动,以便于主分离滤膜7局部位置堆积的物质推压摊开,方便进行分离;
[0027] 分离筒1的一侧连接有第一收纳盒9,另一侧连接有第二收纳盒6,且第一收纳盒9和第二收纳盒6均与主分离滤膜7横向对齐,第一收纳盒9内部设置有副分离滤膜8,副分离滤膜8的一端贯穿分离筒1侧壁,且与主分离滤膜7连接,第二收纳盒6远离分离筒1的端部连接有电动伸缩杆10,电动伸缩杆10的伸缩端贯穿第二收纳盒6侧壁,主分离滤膜7远离副分离滤膜8的一端贯穿分离筒1侧壁,且与电动伸缩杆10的伸缩端连接;分离筒1的两侧内壁上均设置有斜刮板13,主分离滤膜7和副分离滤膜8分别与对应的斜刮板13相配合,斜刮板13的连接端贴合在分离筒1内壁上,且斜刮板13的连接端上侧边沿通过铰链与分离筒1内壁活动连接,如此斜刮板13仅可从原始位置向上转动翘起,无法从原始位置向下转动,当电动伸缩杆10收缩带动主分离滤膜7横移滑入第二收纳盒6内时,右侧位置的斜刮板13便对主分离滤膜7表层留下的物质进行刮除,实现对主分离滤膜7表层进行清理,使得浓缩物质留在分离筒1内,而同时副分离滤膜8则从第一收纳盒9内滑至分离筒1内部,左侧位置的斜刮板13由于可向上转动翘起,从而避免对副分离滤膜8产生阻碍,并且留在分离筒1内的浓缩物质则落在副分离滤膜8上,便于继续加压浓缩分离,然后电动伸缩杆10伸长,使得主分离滤膜7复位,副分离滤膜8回滑至第一收纳盒9内,此过程中副分离滤膜8上的浓缩物质则依靠左侧位置斜刮板13刮除下来,如此反复,方便分离筒1内的胶原蛋白液体持续有效地浓缩分离;
[0028] 分离筒1的两侧均开设有连通口17,第一收纳盒9和第二收纳盒6的底部分别与对应的连通口17配合连通,连通口17方便主分离滤膜7和副分离滤膜8上残留滴落下来的液体流入分离筒1底部,然后从排液口11处排出;第一收纳盒9和第二收纳盒6的底部均设置有斜导板,且斜导板与对应的连通口17相配合,斜导板方便引导主分离滤膜7和副分离滤膜8上滴落下来的液体流向连通口17;分离筒1的两侧壁上均设置有密封橡胶圈12,两个密封橡胶圈12分别处于主分离滤膜7和副分离滤膜8贯穿的位置,主分离滤膜7和副分离滤膜8分别与对应的密封橡胶圈12配合连接,密封橡胶圈12避免主分离滤膜7和副分离滤膜8贯穿的位置发生泄漏
[0029] 分离筒1背面设置有筒门16,且负压管14和进料管15均分布在筒门16上,当需要清理或者检修分离筒1内部元件时,则可打开筒门16。
[0030]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首先通过进料管15将需要浓缩分离的胶原蛋白原液导入分离筒1内,然后胶原蛋白原液落在主分离滤膜7上,主分离滤膜7便于胶原蛋白原液中水以及小分子物质穿过,以便于从排液口11处排出,而剩余大分子物质则留在主分离滤膜7上,成为浓缩液;并且此过程中依靠液压伸缩杆2带动加压块3上下往复运动,对主分离滤膜7上的胶原蛋白原液反复进行加压,促进浓缩分离,
[0031] 同时控制电动伸缩杆10往复进行伸缩,此过程中电动伸缩杆10收缩带动主分离滤膜7横移滑入第二收纳盒6内时,右侧位置的斜刮板13便对主分离滤膜7表层留下的物质进行刮除,实现对主分离滤膜7表层进行清理,使得浓缩物质留在分离筒1内,而同时副分离滤膜8则从第一收纳盒9内滑至分离筒1内部,左侧位置的斜刮板13由于可向上转动翘起,从而避免对副分离滤膜8产生阻碍,并且留在分离筒1内的浓缩物质则落在副分离滤膜8上,便于继续加压浓缩分离,然后电动伸缩杆10伸长,使得主分离滤膜7复位,副分离滤膜8回滑至第一收纳盒9内,此过程中副分离滤膜8上的浓缩物质则依靠左侧位置斜刮板13刮除下来,如此反复,方便分离筒1内的胶原蛋白液体持续有效地浓缩分离;
[0032] 同时每次加压块3下压时,滚柱5则从靠近斜刮板13的边沿位置向中间推压,以便于使得局部位置堆积的物质推压摊开,方便进行分离。
[0033]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所述内容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不能被认为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实施范围。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改进等,均应仍归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专利涵盖范围之内。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